① 乘風破浪的典故
乘風破浪,出自沈約撰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指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乘風破浪的典故
南北朝時,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自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刀弄槍,練拳習武,年紀不大,卻練得一身好武藝。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 一時間,客廳里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搶得的財物,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紛紛稱贊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長大後干什麼?他昂起頭,大聲地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
果然,幾年以後,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粟城裡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
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洮陽候。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②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典故
宗愨(que四聲)是南北朝時期的人,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直到練成了才對他哥哥說:「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宗愨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乘風破浪的出處
乘風破浪,漢語成語,拼音是chéng fēng pò làng,意思指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形容一帆風順,發展迅猛,也比喻志趣遠大,勇往直前。出自《宋書·宗愨傳》。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除此之外,還有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宋·李洪《偶作》:乘風破浪非吾是,暫借僧窗永日眠。
④ 先斬後奏,乘風破浪,懸梁刺股有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先斬後奏:【出自】:《漢書·申屠嘉傳》:「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顏師古註:「言先斬而後奏。」《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珍曰:『 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⑤ 開卷有益,草木皆兵,乘風破浪分別是什麼年代哪個歷史人物
開卷有益說的是宋太宗趙光義,草木皆兵晉朝苻堅有關,乘風破浪是李白的詩歌中的。
⑥ 長風破浪會有時,出自什麼典故
長風破浪:也稱乘風破浪,比喻不畏艱險,奮勇向前,實現政治理想。
出處:
南北朝 沈約《宋書·宗愨傳》: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
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譯文: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志趣高尚學識淵博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乘著船順風在大浪里馳騁。」宗炳說:「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貴,就必然會使家族破敗。「
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媳婦才進門,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逃散,無法進入正屋。
當時天下太平,有名望的文人都認為習文章或謀生的本領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向來學問高,許多年輕的兄弟子侄也都愛好學習。然而只有宗愨任性又愛好武藝,因此沒有被鄉親稱贊。
(6)乘風破浪指的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乘風破浪源於李白的《行路難·其一》中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意思是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李白借用乘風破浪的典故,表達了他准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
他給了遇到挫折,遭遇困難,受到打擊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們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股力量。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⑦ 宗愨乘風破浪的翻譯
譯文: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志趣高尚學識淵博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乘著船順風在大浪里馳騁。」
宗炳說:「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貴,就必然會使家族破敗。「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媳婦才進門,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逃散,無法進入正屋。
當時天下太平,有名望的文人都認為習文章或謀生的本領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向來學問高,許多年輕的兄弟子侄也都愛好學習。然而只有宗愨任性又愛好武藝,因此沒有被鄉親稱贊。
原文:
宗愨(qu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出自選自沈約等《宋書·宗愨傳》。
宗愨是南朝宋時人,「乘長風破萬里浪」是他少年時的豪邁志氣。他後來也確實屢建戰功,成了名顯一時的將軍。
宗愨為人廉正,曾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官封洮陽侯。年少時,他任俠尚武,曾經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文帝時代,他屢立戰功。劉駿即位為宋孝武帝,為左衛將軍,遷豫州刺史監五州諸軍事。
最可貴的是當時的讀書人都「以文藝為業」,他確定志向後努力習武,不為環境所改變:他的行為不被「鄉曲所稱」,也不為俗人的非議而動搖,可謂我行我素。無數事實說明,實現某種志嚮往往要受到外界的壓力。
法國文學巨匠巴爾扎克在轉向文學創作時,不僅外人,就連父親也竭力反對,甚至斷絕經濟上的支援。陳景潤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過程中也受到不少人的嘲諷與責難,而事實證明,他們的路走對了。
⑧ 乘風破浪寫的是哪個古代人物
宗愨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
後李白在《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⑨ 乘風破浪文言文翻譯
乘風破浪文言文翻譯: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叔父叫宗炳,人品高尚,不肯做官。宗愨年少的時候,宗炳問他的志向是什麼,宗愨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時,正要進門,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當時宗愨雖然才14歲,卻親自上前抵抗強盜,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
乘風破浪,出自沈約撰《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⑩ 乘風破浪指的是誰
乘風破浪指的是愨!!!
長風破浪
cháng fēng pò làng
〖解釋〗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出處〗《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解釋〗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出處〗《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