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哪個人打勝仗最多

中國歷史哪個人打勝仗最多

發布時間:2022-06-13 21:38:47

『壹』 歷史上打勝仗多的人物,和歷史上打敗仗最多人是誰

歷史上唯一可以稱之為完勝將軍的就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陳慶之,幾乎完勝(除了一次自然災害原因),而且大多以少勝多,前後七十多仗。至於打敗仗的話,應該算是明朝建文皇帝了,以一國之力被一番之力(燕王朱棣)打敗,皇位都丟了。

『貳』 中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將領是哪個

白起 一代戰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生前無敗仗,隨著白起死後秦國就陷入低潮,直到王翦出現。 白起天生就有著與眾不同的浩然,赫赫乎鋒芒展翅,廓廓乎天地正氣。飽讀詩書,精通戰術,闊劍之所向無人可擋;馳騁沙場,殲敵無數,金戈之所即無人可敵;戰無不克,攻無不勝,指畫之所觸無人可媲。
在草莽中掙扎,在行伍中崛起,在戰斗中奮進,在勝利中成名。凡逢統兵出戰以來,山東六國竟是無人敢於掛帥出征,合縱兵馬始終是徘徊於函谷關外而不敢進。空惆悵!
拔城不足十座斬首不滿八萬絕非你領兵也,實至名歸當之無愧堪稱一代戰神,縱樂毅廉頗此等名將也自知望塵莫及焉。秦之統一如若沒有你的南征北伐將會大失光彩,白起為秦帝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白起也作為秦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大上造之一而彪炳史冊。
商鞅是秦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而白起是秦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
歲月年輪在斑斑駁陸離間飛逝而過,青春易逝,容顏易老。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黃沙掩埋了無數汗水與鮮血,驟驟暴雨沖刷了無數艱辛與執著。宇宙蒼茫,萬類俱息,留下的唯有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大秦帝國。千百年後,人們依舊在為其嘆息惆悵。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叄』 中國歷史那裡人打仗最厲害

湖南肯定算一個,那是出悍匪的地方,烏龍山龍脈香火延綿,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有很牛很能打的湖南人;
廣西算一個,擅長山地作戰、極有韌性的廣西「猴子兵」,連老美都是服氣滴,廣西桂系武裝,被解放軍當作「雜牌中的王牌」,說明還是很有戰鬥力的;歷史上那的人也把起義當作業余身體鍛煉,各朝史書上最常見的就是「西南叛亂」這個詞了。
山西,「燕趙之地」不是吹出來的,《亮劍》中描述的就是該地區抗日的情景;
陝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民風彪悍之地,上到秦始皇橫掃六合,下到拎著大刀砍日本的西北軍,小日本到戰敗了也沒有完全佔領陝西。
四川,巴蜀自古就是一個彪悍善戰的民族,但到明末「湖廣添四川」以後,其戰鬥力大打折扣,但鄧大人還是有話「川軍特別能作戰」。

『肆』 打勝仗最多的元帥

第一,孫武
孫武,字長卿,即孫子,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

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孫武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流傳至今的《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兵書,北宋神宗時,被列為《武經七書》之首。全書共分《計篇》《作戰篇》《謀攻》《形篇》《勢篇》《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反間》十三篇,5900餘字。《孫子兵法》揭示了戰爭的規律,論述了戰爭論、治軍論、制勝論等多方面的法則,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被譽為「兵經」、「兵家鼻祖」。

《孫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譯本,國際上認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書」,現在不僅於軍事領域,而且在經濟、體育等方面,都受到了關注和應用。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後,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仙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殺飛,始可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第三,陳慶之
陳慶之,中國南朝梁將領。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梁大通元年(527),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餘九壘皆潰。

大通二年,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租車7800輛。

五月,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

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庄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後繼,遂降於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久,魏大軍反擊,攻陷洛陽,他因兵少失敗,潛返南方。

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歡誅殺爾朱氏(參見高歡擊爾朱氏之戰),奪取北魏朝政大權。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歡和宇文泰先後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參見北魏分裂之戰),史稱東魏和西魏,北魏從此滅亡。 陳慶之南歸後,特尊重北人,朱異覺得奇怪,便問他,陳慶之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三》)? 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時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眾至3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鍾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詔令陳慶之前去征討,並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梁武帝對陳慶之說:「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餘如故。陳慶之到任後,遂圍懸瓠(今河南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陳慶之隨即減免了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梁武帝為此經常嘉獎陳慶之。同時又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因不利而還。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同年,豫州鬧飢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飢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准。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鼓吹一部,謚曰「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嗣。 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射箭卻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於騎馬,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葯(官至雲旗將軍,安州刺史)。 點評:陳慶之一生征戰,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連毛澤東讀《陳慶之傳》至此,也不盡為之神往。「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初同燕雀之游,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

毛澤東在解放後日理萬機的國事操勞中,對正史《陳慶之傳》一讀再讀,對傳內許多處又圈又點,劃滿著重線,並充滿深情地批註:「再讀此傳,為之神往」(張貽玖《毛澤東讀史》)。

第四,吳起
吳起(?~前381年),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曾學於曾子。後在魯國為將軍,聞魏文侯賢而去魯至魏,武侯時為西河郡守。吳起在治術上受儒家德治的影響,如武侯曾將「山河之固」視作魏國之寶,而他則以為「在德不在險」。他還認為自己能使魏國「四境之內成訓教,變習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表明他對政治革新相當重視。

吳起不僅具有治國的才能,而且長於作戰用兵。《韓非子》說他治軍時能和士卒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故士卒樂為其用。魏惠王時,有人認為魏國士卒能所向無敵,應歸功於吳起的余教,惠王為此向吳起的後代頒發了賞田。

後來,吳起由於與武侯不和,離魏奔楚。楚悼王以起為令尹。當時,楚國的舊宗法貴族勢力很強,上不利於君主,下為害於百姓,兵弱而國貧。於是吳起為悼王出謀,將傳到三世時的封君子孫削籍為民,把一部分貴族放逐到荒僻之地,廢掉公族中之疏遠者,以改變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局面。由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節省開支「以奉選練之士」,楚國實力漸增,南攻百越,北並陳、蔡,以致秦和三晉都有所震動。吳起在位一年而悼王卒,一批舊貴族乘機作亂,將吳起肢解。《史記》說吳起死於悼王屍體旁,肅王繼位後,即以傷害悼王屍體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餘家,並處以三族之刑。《韓非子》認為楚未能重用吳起,變革效果不大。又說吳起被殺,是因為「大臣苦法」,可見吳起的失敗主要是貴族反對所致。

《漢書》說吳起和孫武一樣,也有兵書流傳下來。《韓非子》有「孫吳之略」的話,則戰國時孫、吳已相提並論。司馬遷還提到西漢時「吳起兵法世多有」。可見吳起的兵書在戰國、西漢時已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但這種兵書是否真是吳起所作,尚不得而知。《漢書·藝文志》兵家類有《吳起》四十八篇,今本《吳子》當是這四十八篇中的一部分。《藝文志》雜家類有《吳子》一篇,書已佚,疑亦吳起所作。
第五,韓信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 ,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 ,後從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楚漢戰爭期間,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為齊王。參與指揮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呂後知劉邦疑忌韓信,乃與蕭何定計,於漢高祖十一年正月誘韓信至長樂宮,以謀反罪名殺之。韓信著有兵書3篇,已失傳。

『伍』 揭秘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人是誰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各大洲對其評價均為高,但字數太多不詳寫,詳情去自行網路成吉思汗。

『陸』 中國打勝仗最多的人是誰

應該是毛主席,一次敗仗也沒打過。世界上最厲害了!世界上第二厲害的是朝鮮偉大領袖金日成,據說抬手一槍就打下一架美國轟炸機。

『柒』 請問歷史上打勝仗最多的將軍是誰是趙子龍嗎

是戰國秦國大將「殺神」白起,從軍37年沒償一敗。共坑殺,溺殺,砍殺敵軍160萬.......
還有成吉思汗並沒有打到歐洲。征戰歐洲的蒙古將領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成吉思汗只打到中亞。

『捌』 你心目中中國古代打仗最厲害的將領是誰

在我心中,韓信一直是中國古代打仗最厲害的將領,因為他助劉邦創力了大漢王朝,與蕭何、張良並稱未漢初三傑之一。

雖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點,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依然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出色的將領。我相信每個人心中最厲害的將領的人選都不一樣,畢竟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個朝代都出現過出色的將領,他們的做出的貢獻各不相同,很難將他們排除個一二三來。

『玖』 中國古代那位將軍打勝仗最多

岳飛在其戎馬生涯中,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1、單騎殺敵

靖康元年六月,岳飛所在的平定軍與太原府毗鄰,為了給真定府救援太原做准備,岳飛被指派率一百多人在山西壽陽縣和榆次縣對太原金軍進行武裝偵察。宋時稱為」硬探」。在行軍路上,突然與一支金軍遭遇,其他士兵都有些膽怯,

岳飛單騎突入,連殺幾名敵人騎兵,敵軍敗退而去。在夜裡岳飛換上金軍裝束,潛入金營進行偵察,遇到擊刁斗的金兵就說些女真話應付,走遍大營圓滿地完成了偵察任務。

當時岳飛剛參軍不久是名普通士兵!

2、招降土匪

長官劉浩命令岳飛收編一支土匪,匪首名為吉倩。岳飛在傍晚率四名騎兵到土匪營寨勸降,吉倩表示願意歸順但是擔心被官府殺害,岳飛再三作了保證,期間突然有個壯漢向岳飛猛撲過來,岳飛以手重劈其臉,將其打翻在地,並拔出劍指向對手,吉倩等急忙求情,最後岳飛帶領這380人的隊伍返回。

因此項戰功,岳飛升任為從九品的承信郎

3、得名敢死

岳飛的長官劉浩任元帥府前軍統制,受劉浩派遣岳飛率三百人前往大名府魏縣進行偵察。在侍御林岳飛率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對方一員梟將。因此功岳飛功遷三官,升任為正九品的成忠郎。

趙構在汪泊彥的密謀下南逃,先到大名府,令劉浩軍南下揚言為開封解圍,以吸引金軍注意力掩護趙構再向南逃跑。在劉浩前軍2500人南下之前,岳飛率一百名騎兵到滑州偵察,在南歸時在黃河冰面上與金兵發生遭遇戰。

一員金將拍馬舞刀而來,岳飛上前迎戰,兩刀相格,岳飛的刀劈入敵將刀刃一寸多,又抽刀劈下對方頭顱。士兵們鼓勇沖鋒殺退眾多敵軍。兩次戰斗使岳飛在元帥府享有」敢死」的勇名。

因此項戰功,岳飛再次功遷三官,升任為從八品的秉義郎。

4、白刃步戰

宗澤南征開封,趙構和汪伯彥南逃。正月, 宗澤率與金軍戰於開德府,連續十三仗皆勝。在一次戰斗中,岳飛連發兩箭,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後又虜獲一批軍械。

因此軍功連升二官,為正八品的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在曹州的戰斗中,岳飛披散頭發,揮舞四刃鐵鐧,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帶領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

因此軍功岳飛連升二官,為從七品的武翼郎。

5、一次冤殺之險

岳飛跟隨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時,王彥慎重出兵,岳飛激烈地責備上級王彥「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欲附賊!」,王彥的幕僚建議王彥殺掉岳飛。

岳飛一怒之下擅自領兵出戰,他奪取了敵軍的大旗,在空中揮舞以激勵士氣。宋軍全軍振奮出擊攻下新鄉,生擒一名千夫長。其後又打敗了一名萬夫長的軍隊。

6、單騎退萬

岳飛堅持尋機殲敵,在一次戰斗中,俘虜一員金將,繳獲敵人戰馬幾十匹。

當一支上萬人的金軍在山路上蜿蜒行進的時候,岳飛命令幾十名士兵扼守險要,虛張聲勢,自己持長槍,飛馬沖下,迅疾刺死金軍首領黑風大王,金兵慌忙退散。

此事傳聞天下,士人邵輯在建炎四年還將給趙構的上書中提及此役。

7、每出必捷

建炎元年十二月,金軍傾巢而出,分兵三路南侵,西路攻打陝西,中路攻打開封以西,東路攻打開封以東。開封的東京留守軍四面受敵。金軍進犯汜水關,岳飛被宗澤任命為踏白使帶罪出征,「往視敵情,勿得輕斗」。宗澤「勿輕斗」的囑托可見岳飛之剽悍,

岳飛迅即勝敵而返,官職升任統制。

岳飛參加了滑州之戰,在酢城縣,汲縣的黑龍潭等處獲勝,俘獲一個姓蒲查的女真千夫長,在宗澤麾下保持每出必捷的記錄。

8、虛火退敵

建炎二年八月,在汜水關御敵,宋金兩軍對陣時,金軍一員驍將往來馳突,岳飛躍馬而射,只發一箭,敵將斃命。宋軍乘勢攻擊獲勝。

岳飛又奉命在汜水關的竹蘆渡與金軍對峙,由於軍糧接濟困難,岳飛率領士兵忍飢奮戰。岳飛派300精兵埋伏山下,入夜讓每個士兵手持兩大束柴草,點成火炬,敵人以為宋軍大部隊來增援,慌忙撤軍。

9、南薰門震天下

建炎三年正月,「宗澤在則盜可使為兵,杜充在則兵可使為盜矣」,勤王的民軍紛紛叛亂為匪,岳飛在杜充以軍法懲處的逼迫下在開封南薰門對其作戰,擊敗十幾萬民軍。

土匪軍包圍開封府東明縣,岳飛率軍解圍,活捉首領,因此升為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

土匪軍圍攻淮寧府,岳飛率軍解圍,活捉敵將,因此生為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10、餓/殺/不/擄/掠-----歷/史/上/唯/一/不/敗/的/將/軍

南/宋/朝/廷/不/顧/一/切/地/南/逃。杜/充手/下的/部/隊/都/散/了伙,只/有/岳/飛/的/隊/伍仍/舊/堅/持/在/建/康/附/近/戰/斗,「孤/軍/轉/戰,且/行且/擊」。 岳/飛/率/軍到/達廣/德/軍/的/鍾/村/後,局/面非/常/混/亂,朝/廷/漂//洋出/海,去/向/不/明,上/司/杜/充/帶/頭投/敵/之/後,導/致/很/多/將/士/轉/當擄/掠/為/生的/盜/匪,各 種各樣的壞/消/息/使/軍/心/浮/動,軍/糧/也告/罄/竭,諸/將/多/行/剽/掠,惟/有/岳/軍/秋/毫/無犯/。
一些散/兵游勇甚/至派人前來請岳飛/為首/領共同降/金。岳飛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處境,他招集全/體將/士說:「我輩荷/國厚/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為/虜,潰而為/盜,偷/生苟活,身/死名滅,豈計之得耶!建/康,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輒/出此/門者/斬!」

岳飛慷慨的音容,激昂的言辭,使全軍將士感泣,眾人不敢在萌生異志。對於前來相約降金的各路潰兵,岳飛假意應允,讓他們約定日期集體會合,岳飛親率親信三,五人全副武裝,」彎弓躍馬」,同各部勇健者比武,接連擊敗幾十人,最後岳飛點閱眾人大聲說:

「以爾等之眾且強,為朝廷立奇功,取中原,身受上賞,乃還故鄉,豈非榮耶!必能前滌舊念,乃可相符,其或不聽,寧先殺我,我決不能從汝曹叛!」

岳飛的勇武絕倫終於使眾人悔悟。

11、逆境抗敵

兀術趨杭州,飛攔截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其將王權,俘簽軍首領四十餘。察其可用者,結以恩遣還,令夜縱火,飛乘亂縱擊,大敗之。

12、四勝常州

建炎四年三月,岳飛率軍奪取常州,金軍再攻常州。岳家軍前後四戰皆勝,殺死大量金軍,並活捉萬夫長等人。

金人撤退到鎮江東面的時候,岳飛率軍尾隨追擊,又捷;再戰於建康附近(今南京市)清水亭,又大捷,橫屍十五里。

13、大戰牛頭山

兀術進攻建康,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待之。入夜,岳飛令百名驍勇將士身著黑衣混入金營中相機襲擾,金兵全營驚恐,自相攻擊。兀術歸,邀擊於靜安,敗之。

14、收復建康

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兩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在岳飛的連續攻擊下在建康無法立足,大肆虜掠之後渡江奔淮西北逃,岳飛率軍收復建康。

當時,趙構還在海上漂著呢,朝廷由海上回到路上,南宋朝廷開始安定下來。

15、增援楚州

會金攻楚急,詔張俊援之。俊辭,乃遣飛行,而命劉光世出兵援飛。

飛屯三墩為楚援,尋抵承州,三戰三捷,殺高太保,付酋長七十餘人。

光世等皆不敢前,飛師孤力寡,楚遂陷。詔飛還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於沙州保護百姓,伺便掩擊。飛以泰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於南霸橋,金大敗。

16、大破李成

岳飛率軍抵達洪州,岳飛親為先鋒,身披重鎧,率先躍馬涉水而渡,眾皆愕然視之。兩軍在玉隆觀進行會戰。岳家軍突進敵軍右翼,大敗敵人。岳飛率先追擊,沿途有座小土橋,當岳飛率幾十名騎兵沖過土橋後,便突然坍塌,敵軍乘機反撲,岳飛一箭射死對方先鋒,命幾十名士兵拚命死戰。後軍急忙強修土橋,大軍過橋後,馬進大敗,敗走筠州。

17、一聲喝降8萬

岳飛親率200名士兵誘敵,飛抵城東,賊出城,布陣十五里,飛設伏,以紅羅為幟,上刺「岳」字,選騎二百,遂幟而前。賊易其少,進攻岳飛,四面伏兵而起,賊敗走。

岳飛命手下當即大呼:「不從賊者立即坐下,吾不殺汝」一時間,坐下來投降者八萬餘人。

18……

19、郾城大捷

完顏兀術得到郾城兵少的消息,親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昭武大將軍韓常等將,及15000精銳騎兵突襲郾城,企圖一舉摧毀岳飛司令部。當時岳飛手下只有背嵬軍和部分游奕軍,其餘兵力來不及集結。這是前所未有的惡戰。當日下午開始交戰,岳飛首先命令岳雲率領背嵬軍和游奕馬軍首先出城應戰,

對岳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岳雲揮動兩桿鐵槌槍率背嵬軍直貫敵陣。在岳雲的騎兵打敗金軍的第一批騎兵後,金軍後續的十萬步兵也全部開入戰場,岳家軍與金軍開始全軍接戰。楊再興要活捉完顏兀術,單騎沖陣,殺金軍百餘人,自身受傷幾十處仍然戰斗不止。

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刻,岳飛親率四十名騎兵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急忙上前挽住戰馬,說:」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用馬鞭抽在霍堅的手上說」非爾所知」,岳飛躍馬馳突於敵陣之前,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全軍士氣大振。連擔任參謀的文官幕僚都參加戰斗,並立有戰功。

在相持膠著後,金軍將最精銳的重甲」鐵浮圖」騎兵投入戰斗,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岳飛即令手持大斧,大刀的步兵上陣,專砍馬腿,近身肉搏,」手拽廝劈」,岳飛告誡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剁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殺得金軍屍橫遍野,潰退而去。兀術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20、穎昌大捷

兀術潰退後??,飛謂雲曰:「賊屢敗,必還攻穎昌,汝宜速援王貴。」讓岳雲率背嵬軍的一部迅即馳援潁昌府的王貴軍。張憲率大軍從淮寧府而來,挺進臨潁縣力圖與兀術軍的主力尋求決戰。
21、小商河血戰

楊再興率300偵察騎兵,在臨潁縣南部的小商橋不幸被兀術10000人包圍,楊再興面無懼色殊死奮戰,雖然三百人全部犧牲,但是殺敵2000人,包括萬夫長一人,千夫長數人。八月十四日,張憲大軍尋敵決戰,兀術率軍撤離迴避與張憲交戰,轉攻潁昌府。在小商橋尋獲楊再興的遺體,焚化後獲箭簇二升,岳飛及部眾痛心不已,向朝廷上書為楊再興等人追贈官爵。

22、 穎昌大捷

同日,兀術大軍到潁昌府,兀術率鎮國大王、韓常等,及四個萬夫長,騎兵三萬,後續有十萬簽軍步兵。王貴命令董先、胡清守城,自己和姚政率軍出城迎戰。王貴游奕軍、岳雲率背嵬軍大戰於潁昌府城西。22歲的虎將岳雲持雙桿鐵槍,雲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步軍張左右翼繼之。

岳雲前後十多次沖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在最艱難的時刻,連宿將王貴都怯陣,岳雲制止了王貴的動搖,使得「全軍無一人肯回顧者」。鏖戰到中午時分,董先和胡清率生力軍出城增援,兀術大軍全部潰敗,當陣殺死兀術婿金吾上將軍夏某、副統軍粘罕索勃堇等千夫長多人,金軍被殺5000人,被俘2000人,兀術遁去。

23、朱仙鎮大捷

岳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術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鬼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術遁還汴京。飛檄陵台令行視諸陵,葺治之。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24、大金將滅

兀術得知岳飛北伐的消息,在和岳飛交戰之前,就把金軍家屬都渡河北逃,金軍已經在燕京府開始收拾財寶,准備北逃。當時被金國羈押在北方的宋使洪皓在家書中寫道,「順昌之敗,岳帥之來,此間震恐」

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等,累戰皆捷,中原大震。飛奏:「興等過河,人心願歸朝廷。金兵累敗,兀術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興之機。」這時候,由梁興率領的太行山義軍和黃河兩岸的各路義軍,也紛紛響應。他們打起岳家軍的旗幟,到處打擊金軍,截斷金軍的運糧線。金兵看了嚇得心驚膽戰。 岳家軍節節勝利,一直打到距離東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其所揭旗以「岳」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

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術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敗。」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凱、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膀,自北方來降.

……

岳飛不僅僅是忠義,他還是中外歷史上唯一不敗的將軍!

『拾』 中國最會打仗的人是誰..包括古代至今都有誰

,孫武,<孫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國無人不曉(不知道只能說明你不是個純粹的中國人),後人在其兵法的基礎上更是編出了個三十六計,對後世兵家的影響可見一斑,提三萬甲兵橫掃強楚五十萬,北擊強齊,諸候人人敬畏,使一個小小的吳國一躍成為春秋未期舉足輕重的力量,孫武功不可沒,當時人言:孫武得兵三萬,無敵矣!NO。1當之無愧。 2吳起,「孫吳在世」,這是後世兵家們得意時最為自詡的一句話,吳既吳起,為河西守,與諸候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和十二。不敗,並且一生不敗,這個紀錄也只有孫武能跟他有一拼。注<吳起>四十八篇,其在河西十幾年時間里,強秦不敢犯,倒是魏常取攻 勢,奪失 地千里。可惜的是不得善終,被人大 卸八塊(在楚),另其人品也為後人所不齒(當然只是那些衛道士,俺還是很崇敬他的) 3,白起,酷將,不是指他長得酷,而是為人,一戰而殺 趙 降卒四十萬,沒有點酷勁是做不了的(四十萬啊,用機槍掃還有掃半天)不過其打仗確實厲害,死在他手下的六國士卒達一百六十多萬(注意當時中國總共只有兩千萬人,能打仗的也就三四百萬,這裡面還包括秦。),以致只要聽說是他掛帥,六國無人敢出戰(長平之戰時,秦王曾下令,泄起為將者,斬,呵呵,名氣大了,連對手也沒有了,寂寞高手,獨孤求敗啊),不過下場也比吳起好不到哪去,被迫自殺,罪名:莫須有。功高震主嘛,又不像王剪哪樣知道進退,不死才怪,也算是為長平四十萬降卒出了一口惡氣。 二,秦,兩漢,三國,時間較長,為數眾多的名將燦若星河,難以抉擇,比如項羽,滅秦第一人,功敗垂成,周亞夫,李廣,在衛青,霍去病的光芒下,只好不選。還有劉秀,趙充國,馬援,岑彭,周瑜,司馬仲達,陸遜等。 4,韓信,齊王,楚王,淮陰候,官是越做越小,沒辦法,劉邦信不過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漢家四百年江山一大半是他一人打出來的。沒有他,三傑之張良,蕭何只好在秦地終老,無有出頭之日了。背水之戰,十面埋伏都是成名之戰,以至最後從不服人的項羽也遣說客說韓信自立,三分天下(這樣至少他能喘口氣),可惜的是韓信心太軟,才有以後的長樂宮之變,身死族誅。空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憾事。 5,衛青,大雪滿弓刀,單於夜遁逃。以不佔優勢的漢家騎兵七擊匈奴,無不大勝,確非易事(飛將軍李廣,極驍勇,與匈奴戰也數敗,自已被俘,還好逃回來了,還有李陵,李廣利,都是全軍覆沒,再看後世,楊家將,岳家軍,徐達,對北方民族,哪一個能保持不敗?哪個朝代能有漢家這般對游牧民族保持強勢?)。從一個騎奴能平步輕雲直上大將軍之位(當然也和他姐姐衛夫人有點關系),完全是靠實力和命拼出來的。當然漢大量的騎兵也為他出色的發揮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單靠步兵,孫武也沒轍,呵呵。 6,霍去病,17歲為冠軍候,19歲為驃騎將軍(這可是僅次於大將軍的第二號軍職),衛青的親外甥,17歲從征,24歲病亡(看來霍中孺在給他兒子起名時就有預感),短暫一生戰功無數,最得意的便是封狼居胥,以數萬漢騎長驅直入北地大漠數千里,殲匈奴七萬精銳,達狼居山。為人任俠,不喜兵書,屬於兵家中的另類,但其隨機應變的能力,適合騎兵作戰的長途奔襲戰術,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 7,曹*,魏武帝,用兵之妙不亞於孫吳,官渡之戰更是一戰定天下大勢(雖尚未平定南方,但南方對當時中原的影響力就像現在的西部對東南差不多),赤壁之戰,雖慘敗但未傷及元氣,行軍一生,鮮有敗績,這個人物已被世人了解得太多了,多說無益。 三,晉-清,出名的將領不少,名將不多,能數得上的有:南北朝,劉裕,韋睿,王猛,慕容垂。隋唐,賀若弼,高穎,李世民,李光弼,郭子儀。五代-宋,曾彬,楊業,柴榮,韓世忠,種氏兄弟。元-清,伯顏,脫脫,朱元璋,戚繼光,袁崇煥,年羹堯,石達開。雖不甚多,也不可能一一入選,只好選其善者,呵呵。 8,李靖,托塔天王(西遊記里這么說的,呵呵),戰功卓著,南平吳越,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為盛唐偉業立下了一個武將所能做的一切。用兵詭秘,連自詡為略不世出的李世民也嘆服有加。征高麗,欲用之為帥,後憫其老,乃罷。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功高震主,卻能激流勇退以得善終的角(當然也和李世民個人的氣度有關)。 9,岳飛,不選不足以攏民望,呵呵,實是如此,岳家軍能憑幾乎純步軍打敗有著獨步天下的女真騎兵,也不是靠吹出來的,郾城之戰,更是岳飛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可惜的是,他沒遇到李世民,他碰到的是趙構,秦檜(這一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相得益彰的君臣,當然是反話),十二道金牌,莫須有,生生斷送了漢人僅有的一點血性和恢復中原的夢想,自宋以後,漢奸倍出,一代勝似一代(好人多橫死,壞蛋活千年嘛,不信你到中小學問問,有幾個還知道岳飛是何人?)。10,徐達,是明前期唯一具有統帥數十萬大軍與蒙古騎兵作戰能力的將領,南征北戰,功高震主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哪個人打勝仗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