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應如何評價孔子

歷史上應如何評價孔子

發布時間:2022-06-13 22:27:31

Ⅰ 如何評價孔子

評價孔子

孔子道德修養極高,無愧於萬世師表,亦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然其未能得道且通曉陰陽,故愚以為,孔子實為賢人。

古往今來,聖賢可謂鳳毛麟角;而正是這些為數寥寥之人,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體系的框架。其中,聲望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孔子。

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平民難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私學雖未必為孔子首創,但因其而興盛。孔子收徒講學,不僅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亦作育了不少英才——正是這些英才,令《論語》得以面世,使「述而不作」的孔子,得以萬古流芳。

《論語·子罕篇》有雲:「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史記·孔子世家》有雲:「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

顯然,孔子不僅在道德上承前啟後,而且在文學上繼往開來。

總而言之,孔子是中國在文學與道德上影響最大的賢人。

賢人

《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第四十》有雲: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可謂賢人矣?」

孔子對曰:「所謂賢人者:好惡與民同情,取捨與民同統;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害於其身;躬為匹夫而願富貴,為諸侯而無財。如此,則可謂賢人矣。」

吾定義賢人為:道德修養極高,足以為時人所效法,為後世所景仰,且未能得道的人。(按:賢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孔子為參照,凡境界與孔子差距很明顯者,皆不足以謂之賢人。)

愚以為,儒家所謂的聖人(如堯、舜、禹、周公、孔丘、孟軻、荀卿),實為賢人;世人公認的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王陽明、顧炎武)與得孔子真傳者(如顏回、曾參、子張、子夏),亦可謂賢人。儒門以外,《莊子·天下》所列舉的墨翟、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均是賢人;若楊朱、列禦寇未能得道,當屬賢人。此外,韓非、晏嬰亦為賢人。

古籍散佚嚴重,由於文獻不足,故不少賢人被遺忘於歷史之中。此外,因鄙人孤陋寡聞,亦有部分賢人(尤其在儒門之外的)未予列出。

總而言之,賢人並不多見。

Ⅱ 歷史對於孔子的評價

對於孔子我們應該客觀的評價,褒貶都有。可以說孔子代表了一個時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對於封建勢力的妥協性。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現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

Ⅲ 究竟該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不管是對古代的學者還是對現代的學者來說,孔子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十分出名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於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古代教育事業以及現代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孔子也受到許多現代學者的愛護與擁戴。

三、綜述

總的來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治國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並沒有被各國統治者採納,但是那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教育思想以及治國思想,對於現代的中國來說,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Ⅳ 孔子歷史上有何評價

中華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諧社會的象徵.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業績是:創辦私學,有教無類,開創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嶄新格局;創立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脈;整理典籍,對傳統文化的保存、傳播居功至偉.他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幾位對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持續兩千餘年而不滅的偉大先哲之一.因此,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
孔子歷經滄桑,飽嘗憂患,卻始終堅持對清平政治的追求,對苛政暴君的批判,對傳統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堅韌的人格、「仁者愛人」的胸懷、好學不倦的品質、見賢思齊的襟抱、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言必信行必果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堪稱我們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時代,戰爭頻仍,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誠信受到挑戰.在這世事變幻無常,變革與創新並存的時代,有的人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卻以罕見的擔當精神,周遊列國,廣收門徒,大力宣揚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施政原則、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人際關系.盡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說,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渴望正義與公理,嚮往和諧社會的象徵.

Ⅳ 想知道如何評價孔子

孔子評價如下:

1、近代思想史家杜國庠:孔子不但是儒家的開山祖,同時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公開教學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貴族所專有的詩、書、禮、樂這類學問,普及給民間,不問來學者出身貴賤,實行「有教無類」,把官學變成私學。

2、近代歷史學家柳詒徵: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3、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至聖之道與日月並行,與天地同運,萬世帝王咸所師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也。

4、明憲宗朱見深:孔子之道之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

5、明代學者陳獻章:惟我先聖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無窮如四時。

Ⅵ 歷史上怎樣評價孔子

今年聯合國設立了孔子獎,專門獎勵各國政府部長級以上官員在文化、政治、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政府准備將曲阜建成文化標志性城市,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代表。在這紛紛推崇孔子的時候,應該反思孔子在歷史上的影響,他究竟是有功還是有過呢?現在眾口紛紛、各執一詞,還沒有一個完全的定論。我談論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見解。在不同的時期,孔子思想的地位與人們對其思想的評論是不同的,因此我將孔子的歷史地位分成先秦、漢唐、宋明清及現代四個時期來探討。先秦時期在春秋戰國,有一段百家爭鳴的輝煌歷史,儒、法、道、墨諸家互相批評,取長補短。那時人們對孔子的評價也很不一樣,孔子的門生極為推崇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子貢將孔子奉為天人。墨家對儒家的非議很多,認為孔子「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並批評孔子所制定的繁雜的禮儀。道家則蔑視禮法,對儒家的仁義道德持否定態度。只有法家對孔子的言論比較贊成,但是認為應該以法治國並認為孔子的思想不合時宜。在春秋戰國戰亂不斷的時期,孔子的仁義理論受人尊敬但是一直不能實際應用。到了秦朝,由於李斯認為很多人藉助圖書「以古諷今」,於是秦始皇下令將除秦記以外的史書和除法家以外的諸子百家的典籍一概焚毀。一年之後,一些儒生認為秦始皇過於殘暴於是暗地批評秦始皇,所以秦始皇鎮壓那些儒生,將四百六十多個儒生一起坑殺在咸陽。自此,秦始皇對孔子及儒家就沒了好感,儒學只能在地下暗暗發展。漢唐時期由於秦朝對儒生的鎮壓,在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儒生便開始投靠各起義軍首領,投靠劉邦的叔孫通在戰爭之時似顯無用,可當開國之後,他以孔子之道制定禮儀,卻顯出了儒家的用「武」之地。後來,到了漢武帝之時,武帝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的方針治理國家,代替了原來奉行的「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黃老之學。使孔子的思想一躍而入了統治地位。可是為什麼孔子思想能被統治者所接受呢?這是因為孔子以禮為儒家的重要標准,他的重要思想就是「尊王治國」,在許多方面都為君王統治者設計了一套使人民服從的方針,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認為君王應有無限的權威,主張「天無二日、尊無二上」。因此,孔子思想受各代君王的青睞。而孔子的傳人孟子只是說了一句「民為貴、君為輕」便被朱元璋趕出了孔廟。在這一段歷史中,君王將孔子變成了神人,將經學變成了神學,象董仲舒、劉向等人都推斷陰陽災異,好象算卦先生。宋明清時期宋朝以後更加推崇孔子,利用儒學的倫理道德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神化儒學,使儒學更加接近神學,而且在這個時期完成了儒、佛、道的三教的結合。使儒學神學化,佛教中國化。宋以後出現了八股文,使儒學更加僵硬死板,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現代時期民國以來儒學開始沒落,在五四運動時,進步的學生們開始批評孔子,象田漢就演出了一個「子見南子」的戲劇來諷刺孔子的道德理論。「批林批孔」運動中,孔子由聖人變成了人見人罵的「孔老二」。改革開放後,人們又開始推崇孔子,學習儒家學說中一些正確的東西,有的學校甚至開始讀經。2000年來孔子的思想作為治國理論和人們的生活理念 ,使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失去了工業化的機遇。面對新世紀,人們更應該批判地看待孔子,不應盲目地崇拜他。

Ⅶ 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有啥作用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聖人,為我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是世界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被後世敬仰。

一、地位

孔子,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聖人之一,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學家,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被後世尊稱為聖賢、萬世師表、孔聖人,也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他一生的貢獻很多,影響力深遠,名滿天下,被世人所愛戴和尊敬。

很多人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就曾學到過很多關於孔子的名言,如《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讀者朋友們,你們如何看待孔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說一說吧。

Ⅷ 歷史上對孔子的評價

1。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1]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2。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稱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 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見孔子偉大的思想。3。政治家,政治思想:德治主張

Ⅸ 如何評價孔子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與歷史上應如何評價孔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