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煙台威海地區歷史上有過什麼戰爭

煙台威海地區歷史上有過什麼戰爭

發布時間:2022-06-14 02:15:10

『壹』 山東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急急急!!

夏王相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 夏相攻東夷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 夏少康復國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 夏少康滅澆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 夏季杼滅豷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 夏伯靡滅寒浞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 夏季杼攻東夷之戰
註:夏少康時期的都城就是在山東境內,東夷就是山東一帶。
夏商之際(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滅夏的戰爭
夏商之際(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湯滅葛之戰
註:商湯就是以前的東夷。
商王武丁前期(約公元前13世紀) 商武丁攻周邊各國的戰爭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 周公東征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 周公滅武庚之戰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 周公平管蔡之戰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 周公攻東國之戰
周昭王十六年(約公元前10世紀) 周昭王攻東夷之戰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 周宣王東征
公元前490年 田乞發動政變,操縱齊國軍政大權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 燕攻齊之戰
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4年) 濟西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 即墨之戰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滅齊之戰
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四年十一月 韓信破代、趙、燕、齊之戰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 濰水之戰
註:濰即今濰坊。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 漢平七國之亂
新莽天風五年(18年)至東漢建武三年(27年)正月 赤眉起義
註:啟發於山東魯南一帶。
東漢建武二年(26年)三月至六年正月 東漢統一關東之戰
東漢建武五年(29年)十月 祝阿、臨淄之戰
註:臨淄即今淄博。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 黃巾農民起義註:范圍囊括山東。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 魯陽之戰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 兗州之戰
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211—214年) 益州之戰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 八王之亂
西晉元康六年(296年)至建興三年(315年)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註:范圍囊括山東。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 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興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 青州之戰
註:今山東濰坊青州。
隋大業六年(610年)至隋亡(618年) 瓦崗農民起義
隋大業六年至十三年(610年—617年) 翟讓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王薄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 竇建德起義
註:四次起義均波及山東。
隋大業八年(612年)正月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麗之戰
隋大業九年(613年) 隋煬帝第二次攻高麗之戰隋大業十年(614年)七月 隋煬帝第三次攻高麗之戰
註:三次攻高麗都是從山東出發。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 李神通擊宇文化及魏縣、聊城之戰
唐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 竇建德擊宇文化及聊城之戰
註:今山東聊城。
唐中和四年(大齊金統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 唐滅大齊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壽州之戰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 宋江起義
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南末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 宋金戰爭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 紅巾軍抗金起義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 紅襖巾抗金起義
元至正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361年—1362年)十一月 元鎮壓紅巾軍山東之戰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 明攻山東之戰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 明靖難之役
清順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1853年(清咸豐三年)5月至1855年5月 太平軍北伐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 威海之戰
1928年(民國十七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濟南戰役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至4月 台兒庄戰役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 響堂鋪之戰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4月 大清溝之戰
1941年(民國三十年)3月至7月 膠東戰役
1941年(民國三十年)11月至12月 沂蒙山反掃盪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月 魯南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2月 萊蕪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5月 孟良崮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6月至7月 魯西南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9月至12月 膠東戰役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 萊陽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3月至5月 臨汾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4月至5月 膠濟路中段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6月至7月 兗州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9月 濟南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至1953年 華東剿匪
這些都是從這里剪貼的:http://bbs.voc.com.cn/thread-1521397-1-1.html
注釋是我加的,還有著名的棗庄鐵道游擊隊抗日戰爭和1950年解放青島、長山列島沒有收錄。

『貳』 威海衛被侵佔是哪一年

威海衛被英國侵佔是1898年,被日本侵佔是1938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

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

(2)煙台威海地區歷史上有過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威海衛名稱由來:

漢初時,威海叫「石落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後來又稱為「落柑村」,據後人推測,之所以改為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這里遍地布滿了柑橘樹的緣故,至於是否如此,無從考證。

到了元代,改為「清泉夼」。改名原因無從知曉,但從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為威海這樣一個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來說可以想見水的重要。

另據《威海衛志》(清乾隆本)記載:「在環翠樓東南石窟中,泉潔而甘,大旱弗匱。邑人咸取以釀,號『小惠泉』」,不知這「小惠泉」對於這個名字有無歷史淵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來。1945年,設威海衛市,建國後改威海市。

『叄』 威海衛的著名戰役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1月下旬,日軍侵佔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直隸(約今河北)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北洋海軍。為此,陸軍在其第2集團軍基礎上組成「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清廷因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錯誤,集重兵於奉天(今沈陽)、遼陽和京津一帶,山東半島防禦薄弱。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建有拱衛渤海門戶的北洋海軍基地。北洋海軍各艦艇於旅順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艦艇27艘;港區陸上築有炮台23座,安炮160餘門,守軍19營;煙台、酒館(今牟平東)、榮成(今舊榮成)等處另有駐軍41營。此時慈禧太後起用恭親王奕䜣,令其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共籌和議。當得知日軍企圖後,始作迎戰准備。李鴻章令北洋艦隊水陸相依,陸軍固守大小炮台,艦船依託岸上炮台進行防禦。
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決定在榮成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日山東作戰軍在聯合艦隊護送和支持下,於榮成灣龍須島登陸,占榮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軍乘間出擊,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執行。25日,日軍分兵兩路進攻威海衛。26日,總兵孫萬齡率部2000餘人阻擊南路日軍於橋頭以東,但北路日軍已進至鮑家村、崮山後。28日,山東巡撫李秉衡令戴宗騫率所部北岸炮台守軍協同孫部夾擊北路日軍,戴軍未進,孫部孤軍力戰後退卻。南路日軍占橋頭,逼近溫泉,於30日晨同北路日軍夾攻南岸炮台。守軍奮勇抗擊,丁汝昌率「靖遠」等5艦在港內以艦炮火力支援。日軍多有死傷,少將旅長大寺安純被擊斃。戰至13時,南岸炮台失守。日軍向威海衛以西迂迴攻擊孫萬齡部,孫率部抗擊,但因部將閻得勝臨陣脫逃,被迫撤退酒館。日軍遂占威海衛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隊登北岸破毀炮台,以免資敵。2日凌晨,日軍佔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艦隊遂陷於日軍海陸包圍之中。從4日起,南岸炮台日軍和聯合艦隊連日轟擊北洋艦隊各艦及日島、劉公島炮台;並在夜間以魚雷艇小隊連續突入港內實施襲擊,裝甲艦「定遠」,巡洋艦「來遠」、「靖遠」,練習艦「威遠」,布雷船「寶筏」等,先後被擊沉、擊毀。7日,北洋海軍魚雷艇11艘擅自從北口突圍逃跑,遭日艦追擊,或擱淺,或被擄。洋員瑞乃爾等勸逼丁汝昌投降,丁嚴正拒絕,仍堅持戰至船沒人盡。9~11日,右翼總兵劉步蟾、提督丁汝昌、護理左翼總兵楊用霖等先後自殺殉職。陸將戴宗騫、張文宣亦自盡。洋員馬格祿等慫恿威海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昞於12日假丁汝昌名義向日聯合艦隊投降。17日,日軍佔領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此役,日軍從側後登陸,成功地對威海衛實施水陸夾擊。清軍由於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北洋艦隊困守港內,全軍覆沒。

『肆』 威海衛戰役的戰爭過程

作戰計劃獲得明治政府批准,日軍大本營將原有軍隊改編,組成「山東作戰軍」,以陸軍大將大山岩為司令官,下轄第二師團(包括第三旅團和第四旅團)、第六師團(包括第十一旅團)和混成旅第十二旅團,再加上軍兵站部等,總兵力達到25000人,日軍裝備、素養極高。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為司令官的日軍在聯合艦隊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進攻威海衛東南10餘里處的榮成。
清軍僅在煙台以東的部隊就有43營,21000多人,但清軍陸軍缺乏訓練、裝備落後,而且駐扎分散,戰鬥力低下。榮成縣並無軍隊駐守,知縣楊承澤因海防吃緊,下令縣內士紳籌辦民團,稱榮成縣海防總團,但是隊伍沒有槍支,每人手持一根長矛,操練時各隨鼓點舞動,如同演戲一般。
,日軍艦曾經佯攻炮轟登州城,吸引清軍注意力,沒想到清軍根本沒有能力應付佯攻,日軍佯攻的牽製作用竟可悲地沒有起效,日軍登陸,登州守將則從倉庫里拖出一門名為「鎮海侯」的古董鐵炮,而這個古董竟然是三百年前的戚家軍所鑄造。日軍見佯攻不成便回軍撤退,被山東官員看作是古代神器發揮了作用,把倭寇嚇逃跑了。
日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榮成縣城,在榮成的電信局裡接到威海的一封電報,詢問日軍登陸情況,日本技師回電:「沒有一個日本人。」隨即切斷了煙台和威海之間的通信電線。潰敗下來的清軍逃至榮成縣城外,見大門緊閉,便繼續蜂擁西去。守城兵士見狀已經嚇破了膽,也打開城門西逃。眼見大勢已去,楊承澤跑到城裡躲了起來,幾天後逃往濟南。
威海衛通向榮成的道路,可分為從崮山-河東村-鮑家村-三官廟-溫泉寨-龍家村一線靠近海邊的北路,稱威海大道;從羊亭集-虎山-溫泉湯-橋頭集-埠柳集一線的南路,稱為芝罘大道,至今這兩條路仍然是威海至榮成的交通要道。
1895年農歷大年初一,即西歷1月25日,日軍全部登陸算起,沿著芝罘大道的方向向威海挺近,沿途僅遇到微弱抵抗。1月30日,日軍對威海的南幫炮台發起了總攻。不到一天的時間,南幫的陸路炮台和海岸炮台陸續失守,其中的陸路摩天嶺炮台被日軍佔領後,用俘獲的大炮調頭轟擊我方陣地。陸軍少將大寺安純在攻下摩天嶺炮台、讓隨軍記者擺拍時,被北洋水師軍艦的精準一炮送上了西天。
日軍佔領威海南幫之後,本想從海邊大道直搗威海衛城,但受北洋艦隊的炮火封鎖,繞道西路進攻威海衛。中國守軍在極為有利的情況下,又主動撤退,日軍隨即轉敗為勝。清軍撤退軍官雖被正法,但威海衛城內已無清軍。
在威海衛的東北方向,還有北幫炮台,由於守將戴宗騫御兵無方,防守兵士幾乎逃散殆盡,實際上已無兵可守。北幫炮台被日軍攻佔。威海衛陸地全失,劉公島成為孤島,北洋艦隊處於日本海陸軍的合圍之中。
30日,日軍進攻南幫炮台,聯合艦隊也從海上封鎖港口,正面炮擊威海衛。30日下午南幫炮台失守,統領劉超佩逃至北岸。北幫炮台失守,北洋艦隊陷於日陸、海軍的夾擊之中。
1895年2月3日,日艦及占據南幫炮台的日軍水陸合擊北洋海軍,「定遠」中雷後擱淺,不久自毀,「來遠」、「威遠」、「寶筏」等相繼沉沒,擅自逃跑的12艘魚雷艇,皆被俘。日旗艦「松島」受重創,沉毀魚雷艇5艘。北洋海軍內的外國顧問英國人馬格祿、美國人浩威等,勾結部分貪生怕死清軍將領,公開威脅海軍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得到陸路增援無望密報後,令各艦同時沉船,以免資敵,遭到抵制,旋又令剩餘艦船拚死突圍,也無人執行。

『伍』 威海衛之戰的介紹

威海衛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歷史背景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日軍在黃海之戰中獲勝,奪取了黃海的制海權,又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下旬攻入中國境內,佔領了旅順。日本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進攻直隸的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黃海海戰後撤退到此地的北洋海軍。

『陸』 近代曾發生在威海的戰爭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三十日,日軍進攻威海南幫炮台的制高點摩天嶺,丁汝昌率艦隊從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軍,發射排炮,擊斃日軍旅團長大寺安純(為甲午戰爭中日軍陣亡的最高將領)。由於眾寡懸殊,威海陸路南北幫炮台相繼失守,劉公島遭海陸合圍,成為孤島。凌晨,丁汝昌組織的敢死隊分為兩路,較多的一路負責佯攻,另一路則負責將280毫米口徑的克虜伯炮炸毀,完成任務後,敢死隊全部犧牲。
此後,日本海陸兩軍配合,並利用剩下的陸路炮台,連日攻擊北洋艦隊,均被擊退。二月五日,日本魚雷艇夜間偷襲,定遠艦遭重創,丁汝昌移督旗於鎮遠艦。二月七日,日軍艦艇40餘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勢將沖入,日本陸軍也用陸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內猛轟。之後,魚雷艇管帶王平策劃魚雷艇隊集體逃亡,劉公島形勢進一步惡化。二月九日丁汝昌登靖遠艦迎戰,擊傷兩艘日本軍艦,靖遠中陸路炮台發射的炮彈受傷,丁汝昌欲與船同沉,被部下誓死救上小船。二月十二日,丁汝昌毅然回絕日軍勸降,只想以慷慨一死盡忠。當晚,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丁汝昌臨死前,將北洋海軍提督印截角作廢。丁汝昌自殺時年僅59歲。丁汝昌死後,手下軍官牛昶昞盜用他的名義,與日方簽訂了《威海降約》。威海港里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至此全軍覆沒。

『柒』 威海衛割占及回歸歷史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軍圍攻威海的作戰。
11日凌晨3時30分,日軍魚雷艇又偷襲南北兩口,北北洋艦隊用小炮擊退。當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煙台後,謊報劉公島已經失守,同時接到李鴻章電報,催令沖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無期,而這時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滿日軍戰艦和魚雷艇,北洋艦隊子彈將盡,無法沖出,隨派人將鎮遠艦用魚雷轟沉,但無人動手。便派人招來牛昶眪,說「吾誓以身殉」,並命其「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牛佯作應允,丁汝昌隨飲鴉片自盡,終年59歲。
丁汝昌殉國後,牛昶眪加蓋海軍提督印,12日凌晨將投降書送到日軍旗艦松島號,14日,牛昶眪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駛入威海衛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亞洲的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民國時期經過浴血奮戰,威海人民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威海衛。 然而,就在人民還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國民黨反動派卻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內戰。威海軍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後來威海保衛戰勝利結束,國民黨軍佔領威海衛的企圖完全破滅。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摩托羅辣 | 十二級 | 2011-7-3 12:39
這個和我沒有什麼關系的啊 回答者: 刪除源文件 | 二級 | 2011-7-3 14:19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孫揚12 | 五級 | 2011-7-3 16:06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軍圍攻威海的作戰。
11日凌晨3時30分,日軍魚雷艇又偷襲南北兩口,北北洋艦隊用小炮擊退。當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煙台後,謊報劉公島已經失守,同時接到李鴻章電報,催令沖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無期,而這時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滿日軍戰艦和魚雷艇,北洋艦隊子彈將盡,無法沖出,隨派人將鎮遠艦用魚雷轟沉,但無人動手。便派人招來牛昶眪,說「吾誓以身殉」,並命其「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牛佯作應允,丁汝昌隨飲鴉片自盡,終年59歲。
丁汝昌殉國後,牛昶眪加蓋海軍提督印,12日凌晨將投降書送到日軍旗艦松島號,14日,牛昶眪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駛入威海衛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亞洲的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民國時期經過浴血奮戰,威海人民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威海衛。 然而,就在人民還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國民黨反動派卻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內戰。威海軍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後來威海保衛戰勝利結束,國民黨軍佔領威海衛的企圖完全破滅。 回答者: 等待落花的季節 | 四級 | 2011-7-4 21:48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後被英國強租。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衛,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孤墳尋一 | 二級 | 2011-7-7 16:53
huifu 回答者: 為月亮祈禱L | 一級 | 2011-7-9 21:27
1945年8月中旬,東海軍分區對駐守威海的日偽軍展開了全面反攻。8月16日下午5時,參戰部隊佔領威海衛城區,日偽軍殘部逃至劉公島。威海因此成為日軍投降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收復的城市。 回答者: 1469815402 | 一級 | 2011-7-10 10:56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7-10 13:01
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huakai08 | 一級 | 2011-7-10 15:30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1938年再次被日軍侵佔,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fghjvbnm9 | 二級 | 2011-7-11 07:53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回答者: 杉兒32 | 一級 | 2011-7-11 08:33.

『捌』 威海衛被侵佔的過程。

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日軍侵佔旅順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行將封凍,遂組成2.5萬餘人的山東作戰軍,於十二月中陸續運抵大連,企圖與海軍相配合,進攻威海衛,殲滅北洋海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玖』 威海衛被侵佔的過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威海衛陷落,被日軍佔領
1895年2月2日,威海衛陷落。1月20日,日軍分兩路包抄威海衛背部。李鴻章嚴令提督丁汝昌不許出戰,坐失戰機。22日,清軍營官孫萬齡率部於橋頭集多次進犯日軍,終因兵少而敗。30日,日軍佔領南岸炮台。本日,日軍又佔北岸炮台,威海衛位於煙台、成山之間,遙對旅順,與旅順同為拱衛渤海的門戶,是北洋海軍的基地之一。

『拾』 威海衛保衛戰的民國時期

經過浴血奮戰,威海人民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了威海衛。 然而,就在人民還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國民黨反動派卻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內戰。處於膠東解放區的威海軍民,又一次拿起武器,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1947年秋,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遭到慘敗後,蔣介石派遣其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率膠東兵團進攻膠東解放區,妄圖消滅膠東半島的人民解放軍,切斷山東與華北、東北解放區的相互聯系和支援。敵膠東兵團轄第八、第九、第二十五、第四十五、第五十四、第六十四6個整編師,兵力達18萬多人。 1947年9月6日,敵膠東兵團四個整編師分三路向膠東腹地推進。敵整編第二十五師繼佔領棲霞和福山後,於10月1日佔領煙台市。威海衛市成為該師的下一個目標。 由此,威海衛保衛戰拉開了帷幕。
國民黨軍從合慶海域登陸
10月13日深夜,在煙台至威海的一條鄉間小路上,一支隊伍正急速地向威海行進。四周漆黑一片,難得看見燈光。偶爾,「快點,跟上」的短促命令打破了深夜的寂靜。
這支部隊是東海軍分區獨立三團。當晚,他們接到命令:立即趕赴威海。原來,當晚9時左右,國民黨軍在合慶村東附近海域登陸,佔領棉花山、東山公園一帶。登陸的是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五師一○八旅三二二團一部,有300餘人。
與此同時,東海軍分區獨立一團、獨立二團也奉命趕赴威海參戰,東海軍分區司令員彭棟才來到威海部署戰斗。他決定趁敵立足未穩,迅速組織反擊。
14日晚,威海警衛營和獨立三團一個連進攻棉花山,斃、傷敵百餘人。 15日晚,國民黨軍小股部隊向棉花山以西騷擾,被擊退。16日清晨,國民黨軍出動500多人進攻雕山,獨立三團連續打退敵四次進攻。當天下午3時,敵人停止進攻。
17日晚9時,我軍向敵方發起反擊。獨立一團七連奪回東山公園,並佔領棉花山制高點。國民黨軍幾次反撲,都被我軍擊退。獨立二團二營,反復沖殺,激戰八個多小時,斃、傷敵200餘人。後來因彈葯短缺等原因,我軍於18日晨撤出陣地。國民黨軍隨後佔領雕山。
敵軍登陸後,每隔三五日便到靖子、孫家疃村一帶搶掠財物。於10月28日奉命到威海參戰的膠東軍區崑山部隊摸清敵人活動規律後,指揮威海武工隊和東海遠征爆炸隊,在松頂山下孫家疃村附近布設了「地雷陣」,只等敵「上鉤」。
11月5日上午8時,國民黨的搶糧隊出現在棉花山東口。接到消息的崑山部隊馬上做好了戰斗准備。敵先頭班走近孫家疃村時,崑山部隊開槍射擊。敵先頭班在慌亂中誤進「地雷陣」,被炸死大半。敵後援部隊有兩個連,走在前面的連踩上了地雷,走在後面的連則嚇得潰不成軍。此次戰斗僅用半個小時,斃、傷敵40餘人,我方無一傷亡。
血戰古陌嶺
古陌嶺地勢險要,是威海市區北端的屏障。國民黨軍很清楚古陌嶺的軍事價值,自進犯威海後,就一直想佔領古陌嶺。古陌嶺,成了威海衛保衛戰中的一個重要戰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早在10月15日晚,國民黨軍就兵分兩路出擊古陌嶺。其一部從棉花山撲向古陌嶺,另一部自東山公園進犯古陌嶺前坡,企圖兩路夾擊佔領古陌嶺。東海軍分區部隊英勇阻擊,擊退來敵。在這場戰斗中,時任獨立三團連指導員的張序三所在部隊連續擊退敵4次沖鋒,成功守住了陣地。
10月18日,敵三二二團向古陌嶺進犯。擔任阻擊任務的獨立三團三營八連集中5挺輕機槍從早晨打到下午,共打退國民黨軍8次進攻。其間,機槍手鄒立欣斃敵30人,後來被授予一等功。
此次戰斗結束後,我軍調整了部署,獨立二團一營守衛古陌嶺陣地。獨立三團、武工隊等守衛從古陌嶺西麓到遠遙墩之間的陣地。
敵三二二團登陸威海一個多月,一直被我軍壓縮在棉花山陣地。為了盡快佔領威海,國民黨軍決定增兵。 11月15日,國民黨軍整編第八師師長李彌派全部美式裝備的一六六旅來威。17日拂曉,新到敵一六六旅的四九六團、四九七團和原有國民黨軍向古陌嶺發起進攻。在百餘門大炮和數門海上艦炮的掩護下,敵向古陌嶺正面發起猛攻。獨立二團一營一連指戰員沉著應戰,打死打傷大量敵軍。天亮後,一營全部投入戰斗。
中午時分,國民黨軍不僅在正面增加了兵力,還派一部向古陌嶺陣地後側進攻,打算前後夾擊我軍。在腹背受敵、傷亡嚴重的情況下,獨立二團一營指戰員英勇反擊,又一次打退敵人進攻。
下午3時,急紅了眼的國民黨軍瘋狂地撲向古陌嶺山頂。敵炮火不僅更為猛烈,還派出飛機對古陌嶺陣地進行轟炸。獨立二團一營拚死抗敵:子彈和手榴彈打光了,就抓起石頭砸;揀石頭來不及,就拼刺刀;沒有刺刀,就用槍托打;槍托打斷了,就揪住敵人廝打……
下午4時,我軍根據戰略需要,主動撤出古陌嶺陣地。 在這場戰斗中,涌現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喬聚會烈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戰斗中,身為班長的喬聚會腿負重傷,但他堅持不下火線。當他被敵人包圍時,他拉響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頑強作戰逼走敵軍
古陌嶺戰斗結束後,敵三二二團從威海撤離,敵一六六旅駐扎威海。11月18日,國民黨軍以兩個團的兵力進犯市區後,又撤至市區北部和東部,並從遠遙墩經槐雲、欽村、神道口、城北門、大操場北頭至海邊,構築了一條近十公里的封鎖線。 自此,兩軍展開了拉鋸戰。
白天,國民黨軍進入城內大肆騷擾居民,甚至竄到南大橋以南破壞工廠和商店。夜間,武工隊等深入城裡,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
12月9日夜,獨立三團對槐雲北山敵軍陣地發起攻擊,摧毀地堡18座,斃、傷敵100餘人,俘敵12人,繳獲3挺輕機槍、5支沖鋒槍、8支步槍和9000多發子彈。
東海軍分區部隊和威海地方人民武裝還經常對國民黨軍前沿陣地進行襲擾、進攻,炸地堡、捉守堡之敵,搞得敵軍狼狽不堪。正像當時新華社評論中描述的那樣:敵「既難死守,又難逃走,處境險惡,好不發愁」。
1948年3月中旬,國民黨軍整編第八師師長李彌來到威海,指示一六六旅旅長李藎宣准備撤出威海支援東北戰場。李藎宣哀嘆被「土八路」纏住了、不好撤。李彌面授機宜,讓李藎宣擺出進攻的態勢,炮襲一陣,然後撤退。李藎宣怕撤退時遭攻擊,便想方設法研究如何逃跑,無心再戰。
3月29日,從煙台駛來5艘敵軍艦。3月30日晚,國民黨軍盲無目標地炮擊了一個多小時後開始登艦逃離。我軍發現後,立即全線出擊。獨立二團趕到合慶村時,國民黨軍大部已上軍艦,我軍只截獲了3隻木船和60多名未來得及上船的勤雜人員及家屬。
擔任掩護任務的敵一個排,後從合慶村東南登船逃至劉公島。
至此,歷時半年的威海保衛戰勝利結束,國民黨軍佔領威海衛的企圖完全破滅。
人民群眾成為堅強後盾
威海衛保衛戰,是在我方主力部隊未參戰的情況下進行的。反觀敵方,全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部隊,尤其一六六旅更是美式裝備。應該說,我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是很不容易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發展」的戰略部署,威海地區的主力部隊全部開往東北。 在威海保衛戰的半年中,國民黨軍雖然佔領了市區及以北的23個村莊,但被我地方部隊緊緊拖住,再也無力發動進攻,最後不得不狼狽逃竄。
仔細研究這場戰爭,會發現我方之所以能取得威海衛保衛戰的勝利,除了指揮得當、戰術運用正確以及我軍參戰部隊英勇頑強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益於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可以說,威海衛保衛戰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 內戰全面爆發後,各縣市狠抓戰備工作,地方武裝時刻處於整裝待發的戰斗狀態。1947年4月20日,威海衛市政府發布了《告威海衛城市同胞書》,號召全市人民加強備戰;9月1日,又發布了《緊急備戰訓令》,號召全市人民隨時准備打擊來犯的國民黨軍。
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全力備戰。擔架隊就有4900多人,擔架827副;運輸隊398個,4000餘人;救護隊180個,1900餘人;各村青婦隊、自衛團、婦救會,晝夜輪流放哨。民兵和群眾還在沿海及山頭、山腰裡,挖了簡易掩體和交通壕,形成了防禦體系。全市6萬多民兵嚴陣以待,邊練武、邊生產,時刻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 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大力籌措戰備物資支援我軍。廣大職工每天自願工作10至l2個小時,最多達l4個小時。廣大農民多繳好糧、多賣油,保證部隊的糧油供應。城市居民自願獻金、獻銀、獻物,僅獻金銀就達130多斤。部隊廣大官兵也踴躍捐獻本來就很少的津貼費。全市黨、政、軍、民為保衛威海衛竭盡全力,籌措了大量戰備物資,從而保證了戰時需要。
正像親歷威海衛保衛戰、時任獨立二團戰地記者的蔣延慶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寫的那樣:我軍參戰部隊,大部分骨幹都調到野戰軍;新補充的戰士,大多是剛參軍的青年農民,沒有經過系統訓練,而且裝備較差……但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我軍後來轉弱為強,硬是把敵人拖住了、困跑了。
站在正義對立面的國民黨軍,盡管武器裝備先進,但其不得人心,給養供應不足,不可避免地跌入失敗的深淵。
有力支援了其他解放區
威海衛保衛戰的勝利意義重大而深遠。
國民黨軍進攻威海衛的企圖之一是首先佔領威海衛,進而攻佔文登、榮成,控制威海衛、石島等港口,以斷絕山東與東北兩大解放區的海上交通。
威海衛保衛戰期間,榮成、石島沿海各港口與東北聯系並未中斷,由此粉碎了國民黨軍切斷膠東各港口與東北海上聯系的企圖。不管此前還是此後,由山東進入東北的武裝部隊和地方幹部,大多是從膠東各港口渡海北上。不僅如此,東北的大批武器裝備,也是通過這些港口源源不斷地運往華東、華中戰場,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華東、華中戰場的解放戰爭。
威海衛軍民在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威海衛的進攻後,威海地區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區。在隨後的日子裡,威海軍民響亮地提出了「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人人立功,事事立功」的口號,又投入到了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中。

閱讀全文

與煙台威海地區歷史上有過什麼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