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 歷史有多長
權威回答:
在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不過今日的考古證據卻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在彌生時代時期,伴隨著來自中國和朝鮮人的移入,出現了陶器和鐵、銅器;還出現的成塊的水田,日本成為了一個農業佔主要地位的社會。
公元3世紀後半期到4世紀初,日本已經出現了統一政權—大和王權。這段時期,日本透過朝鮮諸國及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打倒了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了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聖徳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階,並頒布了憲法十七條,試圖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聖徳太子過世後,蘇我氏長期掌權。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暗殺了蘇我入鹿,掌握了政權。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國的政治制度,試圖建立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了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日本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了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修建於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鳳凰堂奈良時代後期,政局動盪,律令制鬆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此後到1192年成立鐮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這一時期,隨著地方庄園勢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的中心。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了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范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政治勢力,1159年,發生賓士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亂頻仍。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於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
1192年,武士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鐮倉幕府,開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賴朝過世後,賴朝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三代以後權利轉歸北條氏之手。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6](《貞永式目》)。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的聯合武裝團體到處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後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鐮倉,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後,並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武士們支持足利尊氏,於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光明天皇即位。後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山中,仍堅持自己才是正統。於是出現了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南北朝的征戰持續了將近60年,1392年才告結束。
江戶時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室町幕府末期發生了應仁之亂,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1573年,織田信長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利義昭流放到河內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歷史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因家臣明智光秀叛變而被害。信長重臣羽柴秀吉繼承了其勢力,繼續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1586年,秀吉受賜姓豐臣氏並就任太政大臣;1590年完全統一了日本,隔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合,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秀吉在1592年發動侵朝戰爭。1598年7月,秀吉在伏見城過世,日軍開始撤出朝鮮半島。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取得了關原之戰的勝利。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消滅了豐臣氏,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日本步入江戶幕府的時代。江戶幕府實行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等賤民,嚴格限制階級間的流動。
佩里的「黑船」敲開了日本的國門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種子島,這是日本第一次接觸歐洲人。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入日本,並快速普及。天主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1641年幕府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奉行鎖國政策。鎖國期間日本只與荷蘭和中國進行貿易。鎖國政策奉行了200多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與西方重新接觸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在以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1867年末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成立。1867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多項改革,在地方政治上廢藩置縣,1889年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帝國議會。整頓內政的同時日本也在進行對外擴張。1879年,日本滅亡了琉球國;1895年與滿清爆發甲午戰爭並取勝,獲得了台灣與巨額賠款;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取得了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樺太)。1910年強迫韓國簽訂了日韓合並條約,使朝鮮半島成為了日本的一部分。
20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逐漸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日本進入短暫的「大正民主」時期。1923年9月,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達13萬人,日本經濟遭遇重創;1927年4月由於日本政府對台灣銀行的救濟失敗,引發全國性金融危機;1930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日本未能倖免。這期間濱口內閣失敗的經濟政策引發人民的嚴重不信任,右翼勢力藉此擴張。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1936年2月26日發生了二二六事件,廣田弘毅組閣,軍部對政治的干預進一步增強。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人口死亡。1941年日軍偷襲位於夏威夷的美國軍港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正式向美國、英國和荷蘭宣戰,同時開始侵略東南亞及大洋洲。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戰爭後期,日本本土受到盟軍的密集轟炸,造成數百萬人喪生與工業設施的損毀。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15日,裕仁天皇透過電台廣播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廣島原爆圓頂從戰敗到1952年期間,日本實際被美國主導下的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統治 ,美軍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1950年,伴隨韓戰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1973年,由於能源危機,日本經濟由高速成長轉入安定成長階段,但成長速度仍是西方先進國家中的前列。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戰後的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是為所謂「55年體制」,直到1993年才告瓦解。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已穩健復甦,逐漸擺脫了長期低迷的局面。
❷ 日本有多少年歷史
約公元2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關系)。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范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經過一千多年,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比較統一的國家,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日本傳說《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神武天皇,是聖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說,編排的「皇紀」。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聖德太子在斑鳩宮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現一次,亦稱一輪。按道皇居二重橋教的說法,每一輪辛酉年是發生變革之年。而第21輪的辛酉年則是發生徹底的大變革之年。 於是,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歷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歷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演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❸ 日本有多少年歷史
日本的文化應該是從日本天皇出現開始計算的,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代天皇是在公元前660年出現的,所以截今為止日本一共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這2600多年應該算是日本文化的歷史。
而假如我們要追溯日本起源的歷史,那就要追溯到10萬多年之前了,有考古學家在日本島上發現過許多人類的化石。
由此看來日本的歷史雖然沒有中國的悠久,但是2600多年的歷史也算是可以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歷史的沉澱,這應該也是日本能發展至今的原因吧!
❹ 日本群島的歷史
地球的歷史按照地質年代被劃分為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今天的日本列島在距今約6億至2.3億年前的古生代仍卧於海底。
更新世一般被稱為「冰川時代」,但是在長達200萬年的更新世,地球並非始終被封凍在冰床底下。事實上,在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中,因極地和高山的冰川顯著擴大導致地球寒冷化的冰凍期,同冰川消融引起大地回暖的溫暖期,曾有多次交替。科學家通過分析花粉等科技手段獲知,當時至少經歷了,兩個冰凍期和兩個溫暖期。更新期誕生的人類,在寒冷的氣候和溫暖的氣候,即如非洲大陸般濕潤多雨的氣候,同廣袤無垠的寒冷的沙漠般乾燥的氣候交替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變動中,依靠自己的勞動,不斷適應著不同的時代和地域的自然環境,創造出了延續至今的人類歷史和文化。在冰川時代即更新世,不僅在今天依然冰雪封凍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以及阿拉斯加,而且在其他大陸也覆蓋著如南極地區那樣的厚厚的大陸冰床。在冰川時代的極盛時期(距今約2萬年前),自包括英格蘭在內的西歐、北歐和東歐整個地區、西伯利亞大部分,至中國北部、五大湖附近以北的美洲大陸以及各地區的高山地帶和周邊地區,在佔北半球整個陸地面積約13的廣闊地域范圍,覆蓋著厚達2000多米的冰床。大量冰雪覆蓋大陸,海水必然相應減少,海水減少的必然結果,就是導致地球上整個海面的下降。於是,在距今約13萬至12萬年前的間冰期,隨著冰川的消融,海面開始隆起。間冰期持續達1萬至15000年。
至古生代末期,海底開始隆起,在經歷了地球在距今約2.3億年至6500萬年後發生的劇烈的「造山運動」後,當今日本列島的弧狀骨架開始形成。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第三紀自距今6 500萬年至2萬年前,是高等哺乳類動物和類人猿出現的世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質年代劃分屬新生代第四紀。第四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第四紀,由兩個時期構成:更新世(洪積世)和完新世(沖積世)。更新世自距今約2萬年至距今1萬年,完新世自1萬年前延續至今。在數以億年計的地球史中,堪稱「現代」的新生代第四紀,也是今天我們能夠在地表上能夠以肉眼看到的各種事物,如火山、湖泊、河流、丘陵、盆地、平原開始出現的世紀。特別在更新世,地球上反復發生著對以後誕生的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變動。例如,在亞洲大陸的東部邊緣,經過激烈的地殼變動,呈弧狀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島的基本構架開始形成,並在更新世幾經變化,而引起這種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長。
在極盛時期,海面下降達100至200米左右。在日本列島周邊海面,延伸著離海面200多米的大陸架;阻隔大陸和九州的對馬海峽,則水深不足140米;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水深約140米;橫亘於日本和俄羅斯的宗谷海峽,水深為40米;連接北海道北部和庫頁島的間宮海峽,水深更是僅40米左右。在海面下降達100多米的冰川期,日本列島南北兩端,均由大陸架和大陸斷續相連。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列島」。
從日本各地更新世的地層處,通過考古,發掘出了長毛象等20多種象的化石,以及虎、犀牛、鹿等大型動物的化石。在今天的日本列島,還發掘出了很多獸類動物的化石。那些現已滅絕的動物,是在日本依然由大陸架和大陸相連的各個時代從亞洲大陸到達日本的。根據上述古生物學的化石資料,以及地質學研究的證據,科學家推斷大陸架形成的年代,最近的可以追溯至距今約2、3萬年前,在此之前是5、6萬年前,最久遠的則可以追溯至10多萬年前。在距今約1萬年前的冰川後期,由於海底地殼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島最終形成。
❺ 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差不多1700年的歷史。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該國的圖騰。「日本」一稱遲至公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而在公元8世紀的《史記正義》中又有另一說法,指武則天命令日本將國名改作「日本」。 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❻ 日本歷史大約有幾年
大約有2000年。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6)日本島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明治年間(1868年―1912年)稱為明治時代。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
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 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占東北南部。
❼ 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
日本有1700年左右的歷史。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
日本的特點
如果以天皇本身論,從神武到平成,日本已經換了125代,每換一個年號也隨之更改;如果以政府論,從伊藤博文到安倍,日本換了98任總理;
如果以政體論,從潘主割據到幕府一統到明治集權到大正民主再到君主立憲,政權形式也經歷了數次更迭。但與中國不同,天皇世襲了2000多年歷史,就是沒有外人推翻他,自己取而代之。
❽ 日本有幾年的歷史
今天的日本列島,在1萬年前是和亞洲大陸相連的半島,類似現在的朝鮮半島。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便已有原始人居住,而猿人的出現可追溯到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之前。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在此的生活情況目前還知之甚少,現在所說的日本文化的起源主要指的是繩紋、彌生、古墳三個時代。而中國史書最早記載日本列島始見於《漢書·地理志》所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這個時候正是日本的彌生時代。公元2世紀末到3世紀初,這「百餘國」通過戰爭相互兼並逐漸合並為「三十餘國」。其中以北九州一帶的邪馬台國最為強大,公元239年,當時的魏國魏明帝賜予邪馬台國王卑彌呼「親魏倭王」的封號和金印紫綬。而日本方面《古事記》是日本最早的史書,成書於公元712年。
❾ 日本歷史有多少年
差不多1700年的歷史。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明治年間(1868年―1912年)稱為明治時代。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
❿ 日本的國家歷史有多久
日本是中國的外甥,當年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紮根日本 開發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