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慶市江北中學好不好
學校好不好是相對的,對於江北中學而言,對於不同的學生效果不同,暫且分為以下幾類:
1.成績拔尖的:最好不要讀這個學校,畢竟師資不如138,就算讀實驗班,有老師的特殊照顧,你的潛力也無法被挖掘,可能還會有強烈的優越感,導致你浮躁得無法塌實。最後高考比中上的學生也不過多個十來二十分,沒意思,完全是人才的浪費,我們班上就有3個活生生的例子。
2。成績中上的:強烈建議你讀這個學校。畢竟138你上不去,但這個學校你絕對可以讀實驗班。這樣你既有很強的競爭力,有自信,但又不會自負,因為還有不少同學與你不相上下,甚至比你好。這樣你的姿態就會很低,就更會腳踏實地的去學習,最後成績不一定比初中比你好的人差。
3.一般的人與差生:建議你讀著所學校,正如你所說的,江北中學校風正,管得嚴,回對你的成績提高有幫助。
希望你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② 重慶江北中學到底好嗎
學校好不好是相對的,對於江北中學而言,對於不同的學生效果不同,個人認為,江北中學不太適合你這樣的拔尖或是中上!最好不要讀這個學校,畢竟師資不如138,就算讀實驗班,有老師的特殊照顧,你的潛力也無法被挖掘,可能還會有強烈的優越感,導致你浮躁得無法塌實。最後高考比中上的學生也不過多個十來二十分,沒意思,完全是人才的浪費。一般的人與差生:建議你讀著所學校。你的成績,還不錯,如果運氣好的話,應該可以上138,但是,8中還是別去了,那裡實在太嚴,頭發長點都不行,還有,天天寫作業,特別是英語課,不就是講個小話嘛,居然把英語書抄了1遍,還有啊,根本沒有下課,老是拖堂,動不動就罰搞勞動,擦桌子,我的手心和手背顏色不一樣,就是擦桌子擦成的!
③ 重慶市江北中學在1985年的時候學校全稱是
重慶市江北中學創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那時正值滿清王朝瀕臨崩潰,中華大地革命浪潮風起雲涌之際 ,廢科舉、興新學已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學校初創時名為「江北廳官立中學堂」, 址在江北老城桂花街肖曹廟(現重慶市女子職業中學)。由於歷史的原因 ,學校校名、校址幾經變易: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江北縣立中學」,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因增設高中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立中學校」;在1951年改名為「川東區江北第一中學校」,直屬川東行署領導; 1952年,撤區建省,校址劃歸重慶, 又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第一中學校 」。1953年又改遷至北碚區水土鎮(原江北縣政府所在地),同年三月二十五日,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第一中學校」,1995年因區劃調整,學校劃歸北碚區管轄, 更名為「重慶市江北中學校」。
④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怎麼樣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重慶市江北中學校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重慶江北中學好還是渝北中學
個人覺得江北中學要好些、 其中不排除個人因素覺得這所學校要好些、 最重要的是這所學校的校規比較嚴、 封閉式的管理、 硬體設施比較齊全、 給你推薦個視頻、 是江北中學百年校慶的時候的宣傳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zMzODgw.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重慶江北中學是十八中嗎
不是的!重慶市江北中學屬於重慶市北碚區,而十八中則是屬於重慶市江北區,現有觀音橋校區、鐵山坪校區、御龍天峰校區三個校區。
⑦ 重慶市江北中學的介紹
重慶市江北中學是北碚區教育系統唯一的一所園林式單位、綠色學校,也是重慶市首批聯招學校之一 ,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已獲得「重慶市重點中學」的光榮稱號。她佔地一百二十餘畝,校園內綠樹環合,鳥語花香,春天桃李爭艷,夏季月季滿園,秋來丹桂飄香,隆冬臘梅傲霜。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30個,在校學生達三千八餘人(住校生三千餘人),教職工二百人學歷達標率98%,其中四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佔85%。地址:重慶市江北中學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鎮。她地處縉雲山腳下,嘉陵江畔,環境優美,風景宜人,是讀書求學的聖地。
⑧ 北碚江一中的簡介
江北中學(又名北碚江一中)簡介
江北中學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鎮。創建於公元1909年(清朝宣統元年),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嚴格而又較完備的管理體系,成為重慶市重點中學,是重慶市一所較大規模的寄宿制學校。
重慶市江北中學是北碚區教育系統唯一的一所園林式單位、綠色學校,也是重慶市首批聯招學校之一 ,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已獲得「重慶市重點中學」的光榮稱號。
佔地一百二十餘畝,校園內綠樹環合,鳥語花香,春天桃李爭艷,夏季月季滿園,秋來丹桂飄香,隆冬臘梅傲霜。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30個,在校學生達三千八餘人(住校生三千餘人),教職工二百人學歷達標率98%,其中四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佔85%。
(8)重慶市江北中學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關於江北中學歷史沿革
1、重慶市江北中學校創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學校初創時名為「江北廳官立中學堂」,地址在江北老城桂花街肖曹廟(現重慶市女子職業中學);
2、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江北縣立中學」;
3、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因增設高中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立中學校」;
4、1951年改名為「川東區江北第一中學校」,直屬川東行署領導;
5、1952年撤區建省,校址劃歸重慶,又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第一中學校」。
6、1953年又改遷至北碚區水土鎮(原江北縣政府所在地),1953年三月二十五日,更名為「四川省江北縣第一中學校」;
7、1995年因區劃調整,學校劃歸北碚區管轄,更名為「重慶市江北中學校」。
關於江北中學(又名北碚江一中)所獲榮譽
1、江北中學先後獲得重慶市重點中學、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 重慶市精神文明單位、重慶市培養青年教師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支部。
2、重慶市計算機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基地、 重慶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其辦學成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市電視台曾多次對此作專題報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慶市北碚區江北中學
⑨ 重慶江北中學到底怎麼樣啊
重慶江北中學是一所比較好的學校,重慶江北中學師資力量強大,校園環境優美,以下是學校的具體情況:
1、師資力量
學校有教職工400餘人,全國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2人,重慶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德育)工作者29人;特級教師一名、正高級教師(研究員)一名、重慶市骨幹教師24人;碩士40餘人;中學數、理、生、化、信息學奧賽教練6人。
2、校園環境
學校佔地260餘畝,綠化面積接近65%,被網友稱為「生活的公園,成長的樂園」。除水土和思源兩個校區外,在北碚區教委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江北中學教育集團還擁有重慶市二十三中學(佔地100畝)、北碚區王朴中學(佔地120)、北碚區柳蔭中學(佔地9萬多平方米)、北碚區三聖中學、蓮華中學等集團內學校。
重慶江北中學的辦學特色
學校秉承「把每一個學生當作人才來培養」的精神,積極探索「分層教學、分類培養」的「4+3」人才培養模式。
與英國倫敦伍德中學、加拿大大草原中學、比利時海佛職業技術學院等結為友好學校,並捆綁幫扶了市內外多所中學,在多元化、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構建適合不同類型學生成長的培養機制,藝術體育、科技發明、信息技術人才輩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重慶江北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江北學校
⑩ 重慶市江北中學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為了使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該校走內涵發展之路,確立了「三為本」 學校發展的構建思路,即「育人為本」的培養目標,「能力為本」的教育模式,「發展為本」的辦學思想,全校師生以「愛我江北中學」為己任,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努力開拓新天地,並以此形成了「超前思維,科學決策,大膽實踐,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的江北中學人精神。
1.求發展:不斷創新管理體系
小平同志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然而,盡管該校具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但在1990年以前,她基本上還是遷校之初的老模樣,為迅速改變這種狀況,使學校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我們首先從思想認識入手,在師生廣泛開展「世紀之交怎麼辦,團結自強迎挑戰」的大討論。通過討論,學校確立了「困境抓機遇,改革求發展,固本立新創名校,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思路。首先抓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行「精機構、滿負荷、高效益」的運作機制,要求做到「精官強師」 ,切實提高機構效力、工作效益,實現強化教學、優化組合、硬化教學,真正體現管理、教學、規模大力辦學效益。同時強化兩支隊伍建設,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即一手抓領導班子,向管理要效益;一手抓教師隊伍,向教學要質量。
在領導班子的建設上,我們較好地理順了黨、政、工三者的關系,並率先在北碚區各中小學提出了「 三分三合」的管理原則。即「更新觀念,職責上分,思想上合;建立網路,工作上會,目標上合;制定規范,制度上分,步調上合」。因而學校的校長、書記、工會主席在各行其職、各使其僅、各盡其責上切實做到了合心、合力、合拍、憂樂與共、甘苦同當。這也正如市區領導評價的那樣:江北中學的黨、政、工三個不是「三駕馬車」,而是「三馬拉車」。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學校更是立足高遠。為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特別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以提高教師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為核心,全面實施了「名師工程」 。為此,學校制定了教師培養的五年規劃,規劃要求五年內,教師學歷全面達標,並實現5%的教師獲碩士學位,40%的教師達研究生學歷的奮斗目標。與此同時,學校還加強管理,一方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建立科學的分配製度,實行較內聘任制,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教師隊伍的建設之中。
為突出德育工作的首體位置,自1990年以來,該校一直以「祖國在我心中,才智貢獻人類」為主題, 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塑師魂、揚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的活動;在學生中以「行為規范的養成」為中心的寄宿制管理模式的構建為特色,進行「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的系列教育。為強化這項工作,學校健全黨支部領導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機制,並形成了由校長、書記親自抓,職能部門重點抓的管理體系。在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工會、政教處、教代會、團委、學生會、班主任、教師協作運轉,全方面覆蓋學校德育工作的各個角落。
2.創特色,努力構建培養模式
該校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市級重點中學,近年來,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質量的提高,辦學規模也日益擴大,生源幾乎涵蓋了重慶市所有區縣,其中90%以上的學生為住讀生。怎樣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無疑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①創設環境育人的氛圍。我們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結合學校實際,分年級開展「德育系列化」活動 。「德育系列化」是該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點,經過幾年的探索,現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就其形式而言,該體系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學生年齡的階段性,認知的層進性,行為的養成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良好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體性;就其內容而言,「德育系列化」就是從培養學生的愛校意識到形成愛國意識,從塑造自身素質到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句話,就是幫助學生實現從個體的完備化到社會的完善化的轉移 ,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我們還注重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幾年來, 先後建成了校史展覽室、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園文化長廊、科技陳列室、校園生態林等文化載體,力求讓校園處處充盈濃厚的育人氛圍。
與此同時,學校還不斷豐富和完善「環境育人」的內涵。我們努力辦好團校和業務黨校,通過發展學生中的黨團員,樹立思想標兵,形成激勵學生在政治上追求進步的政治環境;通過「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 ,形成由嚴明的校紀、優良的校風和多媒體、實驗室等助學系統構成的學習環境;校社結合,形成由家長委員會、德育教育基地、街道辦事處等構成的社區教育環境;通過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形成由「校文學社」 、「校廣播站」、「校時事社」、「校閉路電視系統」構成的輿論宣傳環境。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對陶冶學生的情操、規范學生的言行、增長學生的才智產生了重要作用 ,使整個校園充滿著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生機和活力。
②構建主動發展的條件。我們根據學生大多來自主城區的特點,根據信息社會的特徵,我們堅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全新的教學體系。江北中學堅持「二變」:就 是變「僵化」為「靈活」,變「封閉」為「開放」。對學有專長的學生建立「五允許制度」:即允許自由擇師、允許跨科跳級、允許在有組織安排下自主安排時間、以及根據發展需要,允許自己安排外出學習、參觀、實踐的時間。通過堅持「二變」「五允許」,學校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於獨立思考、敢於質疑。
另外,針對「寄宿制」這一辦學特點,在不放假周,學校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組織學生不同層次 、興趣進行專題活動,其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這些活動令學生歡欣鼓舞,緊張之餘精神得到放鬆,並且,自己主動參與 ,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近幾年來,該校高考上線率逐年攀高現象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這與學校一貫的辦學觀念和實踐空間相關 。從教學思想上,注重引導學生刻苦學習,以鼓勵為主;從時間安排上,寬嚴結合,狠抓課堂四十五分鍾,切實貫徹落實 「減負提質」的精神,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從進度安排上,嚴把進度關,絕不趕進度,不被市區有關「統考統測」所左右,總比兄弟學校進度慢一拍;在學習的各個方面,江北中學盡力為學生創設寬松環境,使他們由「被動」為「主動」, 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能動作用。
③完善自我管理機制。「自我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的內涵之一,基於「人本化」 教育實施的前提 。在此點上,我們首先採用的「條塊結合,各頭並進」的方法,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其一,品行管理體系:德育處——年級組長——班委——全體學生;其二,學習管理體系:教導處——年級學習組長——班級學習委員——全體學生;其三,生活管理體系:總務處——年級生活組長——班級生活委員——全體學生。其次,建立起了相關的考核制度, 以保證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的落實。
在建立起學生自我管理的外部機制之後,我們還注重學生個體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內化管理。一是根據「和諧發展,五育並舉」的原則,在學生中全面開展「五星學生評選活動」,讓學生全面參與,互動發展;二是建立「助理制度」,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以培養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綜合發展能力。在助理制度的實施上,我們結合「五星學生評選」的情況,讓評選出來年 學生分擔校長助理、各處室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並堅持一周一輪換的制度。該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服務意識,同時也使學生管理工作真正落實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個中心點上。
3.樹形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要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必須走素質教育之路。在此點,該校堅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基點 ,以創辦特色教育為結合點,以啟動創新教育為生長點的創辦特色學校之路。
①負重自強、超前發展,大力改善和營造育人的硬環境。近幾年來,我們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以「苦我江中人,獻我梓莘情」為精神動力,自籌資金一千五百餘萬元,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理化生實驗大樓、多媒體教學網、計算機中心、語音室、科技樓、游泳池、運動場、男女生公寓樓、教師新村等教育教學、生活、學習、運動設施達到或超過了重慶市一類學校標准。目前,學校又將體育館、圖書樓、藝術廳、綜合辦學樓、學生營養服務中心等現代硬體設施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並力爭在2—3年內完成,以加強學校現代化建設進程,為爭創「重慶市示範高中」「中華千所名校」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物質保證。
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強化「質量立校」意識。該校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育人隊伍, 由於他們堅持重視了面向全體學生,並努力強化了教育教學與學生生活的管理,學校一直保持了較高的教學質量。 1995年——2001年連續七年初中會考合格率為100%,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均在98%以上,升入高校的人數也逐年攀高,同樣連續七年獲北碚區區屬重點中學第一名,特別是2001年,高考上線突破500大關,主要升學指標居市同類學校前列。學校因此多次獲市、區高中教學質量獎,被社會譽為「加工能力特別強的學校」。
③「科研立校」,強化育人的現代化意識。近幾年來,該校先後承擔了兩個國家級重點課題,四個市級課題, 十多個區級課題的研究,有近百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並參與多本著作的編寫, 另有45人次在省、市各類賽課活動中獲獎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5年以來,該校師生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近600篇。
④加強藝體教育。該校自1983年起,連續命名為重慶市田徑傳統項目學校,1997年又被命名為重慶市游泳傳統項目學校 。校田徑隊連續七年獲北碚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團體冠軍,為高校輸送了一大批體育人才。在「創造教育」方面,我們注重特長生的「提高培養」,學生參加語數外理化生等學科競賽,近五年來有42人次獲國家級獎、181人獲市級獎;藝術教育該校更是異彩紛呈,興趣活動小組碩果累累,美術組121人次獲市以上獎勵,科技活動組131人次獲市級獎,合唱隊先後23次獲區級獎。
辛勤地耕耘,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江北中學先後獲得重慶市重點中學、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 重慶市精神文明單位、重慶市培養青年教師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支部、重慶市計算機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基地、重慶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其辦學成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市電視台曾多次對此作專題報道。
下篇:明天更美好—以課程改革為重點,走內涵發展之路。
江北中學學生素質高、質量好,但也參差不齊,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表現在個性心 理特徵上 ,也表現在學生生活中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上。
建立適應個體差異,突出主體性學習的教學體系,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和時代的需要 。該校本著「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思路,在課程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為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找到了一條光明前途。
①建立適應個體差異和主體學習的課程體系。包括:整體教學與扎實基礎的必修課;分層教學與分層發展的必選課; 分類選修與多向發展的任選課;分類指導與發展特長的課外活動。
從2001年起,該校以初一年級為重點,逐步實施了「三板塊」教學,即將現行課時分為兩個課時段: 必修課時段和選修課、活動課課時段。必修課課時段嚴格按照教育部頒發的課時及課程標准進行,選修課和活動課課時段安排語文閱讀、數學思想方法、英語聽說、體育形體技能、物理方法、天文、生物、地理等各種選修課和課外小組、學生社團、小型講座等。
②加大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課程的改革使課堂結構從設置、內容、標准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也推動了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政策。其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它包括三個層面的實驗:一是根據學生不同發展層次,進行班級組合式分層教學與課程類型式分層教學;二是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長、不同發展類型,進行分類指導與分類推進;三是教學形式注重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的有機結合。
③致力於教學方法的改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方法。長期以來,我們教學改革的著重點往往只放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功夫下得再多,也是「師勤而功半」,只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學,才能「師逸而功倍」。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其實質和終級目的就是通過「教」來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即從傳統的繼承性學習轉向探究性學習、創新性學習。
我們——認為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應包涵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誘發動因,啟發學生創新意識;二是堅實基礎,增長創新才幹。要實現這一點,首先必須教給學生系統的知識,讓創新意識有一個落腳點;其次培養學生完善的智能,也就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能力,因為創新離不開想像,沒有想像便沒有藝術,便沒有創造發明,便沒有科學預見;最後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教給他們自己獲取真理的能力。三是鍛煉意志,陶冶學生創新個性;四是多元發展,廣開學生創新途徑;五是和諧互動,形成創新環境,讓學生人人都能感受求知識能得到滿足,好勝心得到鼓勵和創造力得到發展的「幸福感」、「成功感」。
④優化課堂教學,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形成。傳統課堂教學非常注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現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除了上述幾種能力以外,探究性學習能力還應包括對知識的重組能力、想像能力、聯想能力、假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選擇能力、求異能力、批判能力、立論能力、概括能力,而這些能力是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為加強該項能力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成為創造過程,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在對創新能力進行還原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的理論進行了升華,建立了富有本校個性的課堂教學要求,並根據課堂教學要求,制定《課堂教學評價要素表》,從課堂教學諸多環節上,就探究性學習、創新能力培養,使課堂教學成為創造過程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
我們認為: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新」的知識,因此,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理論的過程,亦即創造「新知」,發現「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把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移植」給學生的過程,就是要運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在「發展知識」中學習知識 ,在「發展知識」中使學生的學科觀念和學科素質不斷提高,在「發展知識」中使探究性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⑤樹立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藝術教學觀。對此我們的想法是在體育、藝術課堂中實施分類教學, 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色。體育方面開設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田徑、武術等選修課,藝術方面開設鋼琴、手風琴、揚琴、畫畫、版畫、卡通畫、聲樂、合唱、舞蹈等課程。在課程的組織形式上,體育、藝術類課程與其它分層次科目的課程混排,即一個年級同時上體育或藝術課程,學生按照事先申報的項目,分頭地相關的教學班上課。上課時,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任務後,便開始相關專業課題的學習。
⑥以「因能施教」呼應「因材施教」。我們的設想一是把部分課程按照科目特點分類為幾門相應相應的課程 (如語文可分為「文言文閱讀與欣賞」、「現代文閱讀與欣賞」、「寫作與口語學習」三門課),然後再根據教師的特長安排相關教師授課。這種方法,對學生而言有利於創新能力發展,對教師而言,除了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外,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有足夠的精力來鑽研業務、專心備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在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在保持原行政班不變的前提下,針對學生在各科學習中的知識、能力差異,按學科分為A、B、C、D等層次,分層次在不同的教室上課。這樣,同一學生在這一學科可能在較高的層次學習,而另一個學科可能在較低層次學習。各個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起始階段是不同的,教師施教是本層次學生能夠接受為原則。由於學生在各個科目中的學習狀態不同,因而他們在各科中的層次也就會有所區別。按照「能力遷移規律」,學生在層次較高學科所獲得的成功和能力上的提高,會促使、帶動層次較低的學科發展、進步,從而使他們的學習進入選擇性、自我設計型學習的主動狀態。這種「多學科分層次動態組合」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班級授課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對課程展開、教學組織形式的大膽創新,體現了世界「個性化教育」的發展趨勢,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基本原則,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全新的課程,我們對此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我們相信,只有我們不懈努力,成功就在前頭。
傑出的教育成績:2004年,唐勇上北京大學,2005年,高考上重點人數288,超過市直屬中學西師附中,連續5年包攬被北碚區文理科高考狀元,但是在2008年的高考成績並不理想,學校都不像以前一樣公布出來,教學質量在下降,特別是高中年級還有毆打學生的老師。
後記:2009年是江北中學建校整整100年,我們相信這所百年名校必將發出更燦爛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