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真實的「薛剛」到底是何人,最後結局如何呢
說道薛剛大家可能會感到很陌生,但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這個人卻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說後人對於薛剛這個角色過於神化。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因為在當時的這個社會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希望有這樣一個人來寄託希望。
實際上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薛剛的真實姓名叫做薛嵩,在安史之亂時期,投靠了以安祿山為主的叛軍,但是後期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雖然給唐朝造成了重創,但是唐朝的氣數未盡,後期薛嵩見狀,將自己奪得的城池全部給與的唐朝,也就是投降。因而也得到了重用,被封為了地方上的節度使,後來安享晚年而病死。所以說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B. 薛剛是怎麼死的
1、結局:
關於薛剛的說法有兩種:有一種說法是薛剛是青龍星下凡,據說當年青龍星單雄信死於洛陽城下,青龍星便投向了東遼,於是就有了第二代青龍星東遼大帥蓋蘇文了。但是蓋蘇文卻死在了薛仁貴的手上,青龍星為了報仇就降生在了剛剛出生的薛仁貴之子薛剛的身上。在一個元宵燈會之上,薛剛喝醉了酒,一腳踢死了李奇,李奇的死導致了唐高宗的死亡,薛家一門便被武則天下令斬首。這也是青龍星的目的所在。
2、薛剛是《反唐演義全傳》中的人物,一共有三個老婆。
(1)在薛剛在長安鬧花燈創下了大禍之後,便逃亡了南徐州的卧虎山,在那裡,薛剛被紀氏兄弟擒到了山上,之後便與紀鸞英結婚了。紀鸞英是卧虎山紀家的女兒,通曉武藝。她深明大義,在歷經劫難之後終於幫助薛剛完成了滅武興唐的大業,最終被殺身亡。
(2)薛剛的另一個老婆是西涼的公主。那時候的薛剛剛剛得到中宗的原諒,被封為了興唐大元帥。那時候的薛剛向西涼借兵,豈料西涼郡主看上了前去借兵的薛剛,便要求薛剛娶她才借兵,就這樣,薛剛娶了西涼郡主為妻。關於這個西涼郡主的資料並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西涼的披霞郡主,名叫羅素英。最終在生子的過程中因為失血過多而去世。
(3)薛剛的第三位老婆是九環公主。九環公主是電視劇《隋唐英雄5》中的女主角,在歷史上並沒有九環公主的原型。她是褚遂良的親生女兒,本名諸九環,是武則天和李治的義女,從小便與薛剛定下了娃娃親。她活潑可愛,有著高強的武功,最喜歡和最擅長的武器便是九環,正是應了她的名字。在《隋唐英雄5》中,九環公主是一個即使再感情受傷也要堅持自己所愛的形象,也是最後陪伴在薛剛身邊的人。
C. 歷史上薛剛結局是怎麼死的
薛剛歷史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病死。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東萬泉(今萬榮縣)人。薛仁貴之孫,父親薛楚玉曾經擔任范陽節度使。算得上是將門虎子,年輕時以臂力騎射聞名,為人豪邁。
曾平安祿山之亂,任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軍節度史,封平陽郡王。安史之亂時,投安史叛軍。累戰有功,被封為鄴郡節度使。
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
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薛嵩好蹴鞠,後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病死。
(3)歷史上薛剛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薛剛的故事:
薛剛為薛丁山、樊梨花之子。有這樣一個說法,薛剛乃青龍星下凡。話說當年青龍星單雄信命喪洛陽城下,青龍星便投向東遼,然後就有了第二代青龍星東遼大帥蓋蘇文。
後來蓋蘇文被薛仁貴逼死,青龍星為了報仇就降生在薛剛身上,借薛剛的那一腳報復薛家。還有一種說法,薛剛是楊藩轉世。當年丑鬼星楊藩是樊梨花指腹為婚的未婚夫。
樊梨花轉嫁薛丁山,並且在白虎關下將他一刀劈死,楊藩便在樊梨花腹中投胎,也就是薛剛,借薛剛一腳來報復薛家人。剛出世的薛剛在大街上將右班丞相張天佐暴打一頓。
話說這個張天佐就是當年陷害薛仁貴的張士貴四子張志彪的孫子,張志彪僥幸沒死,在這兒等著陷害老薛家呢。為了這事薛剛被在家關禁閉一百天。偏偏快到一百天時趕上元宵節,
薛剛按捺不住寂寞,偷偷溜出去,恰巧遇上禁街虎張寶強搶民女。二太子李奇實在是個假貨,薛剛輕輕一腳就死了,這下好玩了,三帝高宗李治摔死了,整個大唐帝國亂了。
按照正常程序中宗李顯登基,然後按律將薛剛處死,然後薛家功大,不累及家人。這是最完美的處理方案。不過這時候那個影響中國歷史的女人出現了,武則天稱帝的慾望膨脹了。
她趕走了中宗廬陵王,下令處斬薛氏一門,建鐵丘墳,捉拿外逃的薛剛。借機處理了大唐的一批宗室和忠臣良將。外逃的薛剛在南徐卧虎山遇到了自己指腹為婚的妻子——紀鸞英。
就在卧虎山安頓下來,直到江淮侯徐策送來薛姣他才知道全家被斬。悲憤的薛剛第一次上墳。遇到了李大勇,後來在荒草山遇到吳琦、馬瓚、南建、北齊四將。
順便處理了那個忘恩負義的族兄薛義。又有了王平趙太帶兵歸附。拜訪軍師徐美祖,遇鄔家五虎,上九焰山,繼續招兵買馬。下山赴湖廣房州打擂,在好友武國公馬登的引薦下得以與中宗相識。
得到中宗原諒,授予興唐兵馬大元帥,忠孝武英王。赴西涼借兵,娶西涼公主為妻,正式在九焰山豎起中宗旗號,打敗張武一黨六次進攻,揮軍北上,攻克長安,趕跑張武一黨。
此時的中宗卻中脂粉計,中域南國的間諜趙耀的美人計,發配了薛剛,自己也被拐跑。流放中的薛剛得知消息二次掛帥,定海關大戰焦延雄,寶刀破寶刀。
勝利在望時卻來了睿宗李旦的漢陽兵,兩個唐營在定海關下大鬧一場,最終睿宗獲勝,薛剛一怒之下回山西平遼王府裝病隱居。無奈漢陽大帥薛強陣前連連失利,不得不由程咬金回請薛剛。
在睿宗君臣的真情感動下,薛剛三次掛帥出山,九焰山招將,奔赴定海關陣前。領兵一舉搗破域南城,捉回張武一黨,處斬於鐵丘墳前,打開鐵丘墳。終得以報怨仇並為家族昭雪。
薛剛反唐:
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從小便喜愛打抱不平,非常會惹事。在元宵佳節之上,薛剛將太子打死,因而使得皇帝受驚駕崩,創下了大禍。
之後,薛剛便外逃了,但是薛氏一門卻因此被處以死刑。深感憤恨的薛剛逃到了西遼,向西遼借兵攻打大唐,並輔佐當時還是廬陵王李顯討伐篡位的武則天,這也是「薛剛反唐」的來源。
之後,「薛剛反唐」的故事被編進了小說《薛剛反唐》之中,講述了薛丁山在被奸臣張台之後,薛家滿門抄斬,之後薛剛外逃誓要報仇,他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起兵反唐。
報了血海深仇使正義得以伸張。但是實際上,薛剛並不是反唐,而是衛唐。薛剛所反的,是奪取了唐朝皇位的武則天,並不是整個唐朝。
不然他也不會幫助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因為李顯並沒有新建一個朝代出來,唐朝還是唐朝,只是武則天下台了而已,薛剛所反的,是武則天。
D. 薛剛是怎樣死的
薛剛是病死的。
薛剛 (?—772年)歷史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薛嵩,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子,唐朝中期將領,年輕時以臂力騎射聞名,為人豪邁。安史之亂時,投安史叛軍。累戰有功, 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
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薛嵩好蹴鞠,後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病死。
(4)歷史上薛剛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從小就繼承了父親高強的武藝,性格豪邁,並且喜歡打抱不平,非常會惹事。在一次元宵佳節上,薛剛將二太子李奇打死,因而使得唐高宗李治受驚駕崩,創下了大禍。犯下禍事的薛剛當即逃到了外地,李治一死,整個王朝就亂套了,按照唐朝當時的法律。
薛剛一人犯法,應當株連九族,但是李治在死前跟眾人交代過薛家歷代功臣,對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此事要追究的話只追究薛剛一人就好。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遭到了想去除薛家勢力的人的反對,他們和武則天說了此事,要求把薛家誅九族,此時的武則天幾乎執掌整個朝堂。
稱帝的慾望膨脹,這個建議正中武則天下懷,她早就想除掉開國的功臣和他們的後代了,於是武則天趕走了中宗廬陵王,將薛丁山一家285口斬盡殺絕,捉拿外逃的薛剛。逃到西涼的薛剛,在友人的書信中得知全家因為自己的原因被滿門斬首,感到異常憤恨,於是對大唐皇室懷恨在心。
決定舉兵反唐。薛剛在好友馬登的引薦下得以與中宗相識,得到中宗原諒,授予興唐兵馬大元帥,忠孝武英王。薛剛還赴西涼借兵,結果被西涼公主看上了,娶西涼公主為妻獲得了西涼國的支持,並輔佐當時還是廬陵王李顯討伐篡位的武則天,這也是「薛剛反唐」的來源。
在這期間薛剛三次掛帥,揮軍北上攻克長安,最終把張武一黨處斬於父母墓前,終得以報怨仇並為家族昭雪。
E. 薛剛是怎樣死的
歷史上並無薛剛此人,民間演繹出來的,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薛剛的故事是民間評書和戲曲中薛仁貴系列故事的一部分。歷史上薛嵩是病死的。
F. 薛仁貴,薛丁山,薛剛和羅通各是怎麼死的
薛仁貴是被薛丁山射死的,薛丁山是被皇帝殺死的,薛剛是老死的,羅通是戰死的。
G. 「薛剛反唐」:歷史上真實的「薛剛」究竟是何人,最終結局如何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薛剛反唐》,就是一則民間流傳的傳統故事。其大致講述了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孫子薛剛,因為在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與當朝皇子起了沖突,失手把皇子給殺害了,因此而闖下了大禍,不得不流亡去外地。唐高宗李治也因為痛失愛子,傷心過度而失足摔死了。皇後武則天趁著這個機會謀權篡位,對於薛氏一家痛下殺手,把薛家滿門都給滅了。薛剛為了復仇,從西涼借了上百萬精兵猛將宣布起兵反唐。後來,因緣際會認識了廬陵王李顯,兩人意氣相投,同仇敵愾,遂開始扶持李顯,討伐武則天,經過浴血奮斗,最終恢復了李唐王朝。那麼,這個評書里的故事,和歷史上真正的事實相符嗎?
01
總而言之,這個有些傳奇色彩的故事,還是有很多人比較喜歡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質疑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理由是正史中根本沒有記載“薛剛”這個歷史人物,歷史古籍資料也查不到這個故事的任何蛛絲馬跡。
▲安史之亂壁畫
03
就這樣,薛嵩從一個叛軍將領搖身一變,成了統領一方的唐朝地方節度使。不過他也十分感恩朝廷,此後,在職期間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戰亂之後,薛嵩為唐朝地方重建的工作做了很大貢獻,也因此獲得了唐王朝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昭義鎮重新煥發了生機,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擁戴。最後,皇帝還加封他為高平郡王等重要官職。公元773年,薛嵩因病逝世,葬於今山西運城。其後世兒孫都有不錯的仕途際遇。
H. 歷史上薛剛結局是怎麼死的薛剛有幾個老婆
歷史上的薛剛是病死的,薛剛沒有老婆。
薛剛是小說《反唐演義全傳》裡面的人物,他的歷史原型是薛仁貴的孫子薛嵩。薛嵩的出生年月在歷史上面沒有記載,只記載了薛嵩的原名叫做薛尹,字嵩。
出生在今天的山西萬榮縣,是唐朝時期的將領,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的孫子, 范陽節度使薛楚玉的兒子。薛嵩少年時候以臂力驚人和精湛的騎射被人們熟知,在唐朝發生安史之亂的時候曾經率軍擊敗叛軍,被皇上封為鄴郡節度使。
在安史之亂以後以佔領了相、衛、洺和刑四個州縣返回朝廷,被朝廷賞識封為平陽王,並且參加了安史之亂後的重建工作,薛嵩一生中沒有娶妻生子,在公元772年的時候在家中病死,死後被追封為太保。
(8)歷史上薛剛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薛嵩的父親薛楚玉是薛仁貴的小兒子,官至幽州長史。不過當時活動於幽州東北部的契丹、奚勢力強大,經常侵襲唐邊境,薛楚玉對此無能為力,開元二十年因瀆職罪被免職。
他的繼任者張守珪表現比他好,沉重打擊了契丹的氣焰,不過張守珪的義子安祿山,後來卻是發動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薛楚玉丟官後沒有再出仕,家道中落,薛嵩又是一個完全不懂經營的武夫。日子過得是相當落魄。因此,當安史之亂發生時,這個對於習武之人來說是博個封妻蔭子的大好機會,區別僅在於是為哪一方賣命。
不過對於薛嵩來說,似乎沒有選擇餘地,因為他就在安祿山的地盤上,不知是自願還是被迫,他加入了叛軍的隊伍。
叛軍內亂不斷,天寶十四載造反,至德二載安祿山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乾元二年史思明又殺安慶緒。上元二年史思明又死在兒子史朝義手裡,可謂兩年一個輪回。
當時唐朝也是被八年叛亂搞得精疲力盡,時多事之後,姑欲安人,為了安定降將們的人心,全部都予以寬大處理。
而平叛大將仆固懷恩也擔心平亂後榮寵減弱,有意將安史舊將引作外援,推薦薛嵩等降將統領河北諸郡。於是薛嵩不但沒有問罪,反而升了官,後來薛嵩又把相州的滏陽,洺州的邯鄲、武安劃出來,設立磁州,因此一共有六州之地。
後來的事實證明,唐朝這種姑息養奸的政策基本上失敗了。由於對安史叛將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諸多藩鎮,成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問題。以河朔四鎮為例,有三個都搞起了獨立王國,成為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的主要源頭。
四鎮中只有薛嵩例外,不但沒有搞軍閥割據,對朝廷忠心耿耿,還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謹奉職,頗有治名。這樣鳳毛麟角的正面典型肯定是要大書特書的。
所以大歷元年,薛嵩被封高平郡王,實封二百戶,授昭義軍節度使。後又授檢校尚書右僕射,封平陽郡王,可以說名祿恩寵已經超過了其祖父薛仁貴。
I. 薛仁貴、薛丁山、薛剛和羅通各是怎麼死的
薛仁貴是被薛丁山誤當成老虎一箭射死的,薛丁山是因為薛剛打死太子,嚇死皇帝李治被武則天抄斬,薛剛歷史中是病死的,羅通是在界牌關(西征途中)被蘇寶同設計重兵圍困殺死。
J. 薛剛死在哪裡,怎麼死的
薛剛
唐代名將薛丁山亡故,他的第三個兒子薛剛在京城痛打了奸相張天左和張天右。薛義因得罪張天左而受到他的迫害,薛剛把他解救了出來。薛剛當時擔任著泗水關總兵的官職,見薛義很有本領,便要將自己的官職讓給他。不久,上元節來到,當時風俗,京城百姓都要放花燈、歡慶國泰民安。夜晚,唐高宗,武後與諸位皇子一起到五鳳樓觀燈。薛剛借著醉酒,在觀燈之時大鬧京城,京城一片混亂。高宗身體正虛弱,受此驚嚇,當場死去。武後命令關閉城門,捉拿薛剛,但薛剛仍然設法逃出了京城。武後不肯罷休,將薛氏一門全部抓進了大牢。薛丁山二子薛勇雖不在京城,但很快也被押解至京城長安。李靖見薛家蒙難,急忙救援,運用法術把薛丁山的第四子薛強送到了大宛國。九環公主偶遇薛強,心中愛慕,於是將他招為駙馬。薛剛逃到了徐州,被卧龍山草寇抓獲。女寨主敬重薛剛是名門後代,而且為人行俠仗義,便與他結成了夫婦。
唐高宗駕崩後,中宗即位。徐敬猷為了解救薛家,以自己三歲的幼子孝思從監牢中換出了薛猛的幼子薛蛟。沒過多久,武後廢掉了中宗,將他貶到房州作廬陵王。她知道薛氏一門素來忠義,一心維護李氏天下。為了鏟除後患,她下令斬殺薛家老幼。此事傳出,天下震動。樊梨花被師傅梨山老母解救出獄,徐敬猷之子孝思也由太乙山的竇青老祖救走。薛府的大殿被掘出一個幾丈深的大坑,薛氏一門三百餘人的屍體被填埋在這里,上面加蓋了三層厚重的石板,然後將生鉛生鐵熔化到一起,澆鑄在墳墓上,堅固無比,沒有辦法撬開,人們稱之為「鐵丘墳」。以往,唐高宗與其他妃嬪產下皇子李旦。
武後十分嫉恨,命令太監杜回暗中殺死李旦與其母。杜回見嬰兒弱小,心中不忍,設法將李旦帶出皇宮,送給了江夏王李開芳,囑托他撫養。這時,李旦已經懂事了,李開芳這才將真相告訴了他,並把他送往揚州的英王徐敬業之處。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猷知道留在京城並不安全,便帶著薛蛟趕赴揚州他哥哥的府上。途經卧龍山時,他們見到了薛剛。薛蛟被留了下來。薛剛因自己惹禍招致滿門被斬殺而心痛不已,又得知薛府變成了鐵丘墳後異常悲憤。他不顧眾人的勸阻,堅持前往長安祭奠鐵丘墳。不料,他在京城遇險,幸而在武國公馬登的幫助下才逃出了長安。
武後知道了薛剛的下落,為了斬草除根,她派遣侄子武三思親自帶兵圍剿卧龍山。在官軍的重重包圍下,薛剛夫婦率眾突圍。已有身孕的紀鸞英卻與丈夫失散了。她在途中產下一子,取名薛葵,之後在房州躲避下來。薛剛突圍後,想起自己曾與薛義有過交情,於是投奔到那兒。沒想到,薛義見利忘義,出賣了薛剛。黃草山的好漢吳奇、馬贊敬仰薛氏忠義的名聲,解救了薛剛,將他留在山寨,並推舉為寨主。
武後斬殺了李唐的宗親之後,廢唐建周,自稱皇帝。為了鞏固統治,她大興牢獄,實行暴政。揚州的徐敬業為了恢復李唐天下,起兵討伐武後,由於力量薄弱而遭失敗。隨同起兵的馬周占據了翠雲山,以圖蓄勢再舉。徐敬業的長子美祖在逃跑途中夜宿於女媧廟中。他在睡夢中得到了女媧之神贈給的天書。得知薛剛在黃草山落腳之後,徐美祖於是同魏思泉一起趕到那裡。義士們相聚後,痛斥武後的叛逆行徑,決心替天行道,匡救天下。為了打探消息,薛剛再次秘密進入長安。他在鐵丘墳祭奠時,又遇到了官兵的追捕。宰相狄仁傑雖輔佐武後,但暗中積極復興唐朝,保全了許多李氏宗親和唐朝的功臣。他得知薛剛遇險,設法讓他脫險。逃離了長安。廬陵王早已得知薛剛的名聲,將唐朝中興的希望寄託在薛剛的身上。他派人與薛剛交結,並資助他積蓄勢力。於是,薛剛在九焰山建立根據地,招覽天下英豪,厲兵秣馬,准備推翻武後的統治。
這時,太子李旦與馬周在翠雲山招兵買馬,多次打敗了官兵的圍剿,勢力逐漸強大。他們攻佔了漢陽,引起了武後的恐慌。武後急忙派遣李承業帶兵圍剿。李承業自恃有萬箭火輪牌,氣焰十分囂張。李旦藉助女媧鏡的神力,破了萬箭火輪牌的威力,獲得大勝,活捉了李承業,將他千刀萬剮。李旦與馬周乘勝率兵進攻,連續攻克了三十餘座城池,聲威傳至全國。為了挽救不利局面,武後不得不採納張易之的勸告,派人與李旦講和。
在廬陵王的庇護下,薛蛟、薛葵已經長大,各自娶了廬陵王的女兒為妻。薛剛三祭鐵丘墳,探明了長安的形勢。為報家仇國恨,他向西涼,新唐借來了援兵,與武三思展開了鏖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在薛剛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紛紛起兵響應,共同殺進了長安城。武後迫於形勢而退位,廬陵王重新做了皇帝,恢復了唐朝江山。朝廷為薛家的冤屈平反,薛剛開啟了鐵丘墳,重新安葬了家人。中宗復位後大力清除武氏的影響,卻礙於妻子韋後的情面,沒有懲罰武三思。武三思跟韋後私通,慫恿韋後效法武後,奪取政權。他們毒死了中宗,迫害忠良,致使中興的勝果損失殆盡。為了鏟除奸凶,薛強從大宛國返回,保護太子李旦進入長安,斬殺了武三思和韋後。李旦即位,成為睿宗皇帝。
歷史上並無薛剛此人,演繹出來的,薛仁貴之孫名為薛嵩
演義:
《薛剛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領各路人馬反抗武則天,最終恢復李唐王朝。
歷史原型:
名薛嵩,薛仁貴之孫。為人豪邁,以臂力騎射聞名。後投安祿山叛軍,累戰有功,
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後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薛嵩好蹴鞠,後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座右銘的來歷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