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年早逝的龐統,有何突出之處,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呢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有四大奇才,他們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姜維與司馬懿,他們分別被稱為:卧龍(伏龍)、鳳雛、幼麟與冢虎,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諸葛亮與龐統兩人。就我們來說,可能我們對諸葛亮的了解更深,畢竟我們不僅在學校里學過《出師表》,還在生活中聽過:三顧茅廬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
在龐統死後,劉奮十分傷心難過,據《三國志》所記載:"先主痛惜,為之流涕。"自古有雲: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更何況據史書記載劉備一生並沒哭過幾回,然而劉備一想起龐統總是流淚不止。有一次劉備手下的人說龐統不好,劉備十分的生氣並將其趕了出去。從這些不難看出,劉備對於龐統的死真的很惋惜。而劉奮為什麼會如此難過呢?這其實與龐統的才能是分不開的,龐統一死,劉奮又少了一名能力非凡的軍師。
盡管如此,龐統仍然無法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所相提並論,然而無論是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還是在史書《三國志》中的諸葛亮與龐統被評之為齊名,一來是由於龐統自身的才能,二來則是由於龐統升華了劉奮。
Ⅱ 龐統早年被司馬徽評價為南州士之冠冕,龐統真實水平如何
歷史上龐統的水平應該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是與諸葛亮同稱為卧龍鳳雛的一個人足以見出龐統的智謀是比較厲害的。龐統和諸葛亮相比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不管是軍事還是政治上,這諸葛亮都是拿手的。而龐統就屬於那種術業有專攻的人,他對於政治是比較敏感的,對於軍事雖然也有一些涉及,但是並不像諸葛亮一樣能夠信手拈來,所以說龐統在歷史上的出現頻率並沒有諸葛亮高被人們宣揚的形象也沒有諸葛亮那麼高尚。
Ⅲ 龐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呢
三國時期,若說誰能夠和諸葛亮齊名,則非龐統,龐士元莫屬。《三國演義》中徐庶之口的一句“卧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可見在民眾之中龐統的地位,是與諸葛亮一般的宰輔之才。那麼龐統真的可以和諸葛亮齊名嗎?
而劉備奪取荊州之後,龐統一開始卻只得到了一個耒陽縣令的小小職位。身負才華的他,在任上卻不理縣務,劉備一氣之下更是將他罷免,但是隨後卻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發生,雖為聯盟但是身居東吳的魯肅卻向劉備修書一封,直言龐統之才,絕非百里之才,而諸葛亮也一旁附和。於是,龐統才被得以委任為軍師中郎將。後來,劉備為了奪取西川,龐統便成為隨軍軍師,並獻策三條,而劉備在採用了他的中策出葭萌關,隨後順利奪取了西川,只不過龐統卻早早的在落鳳坡隕落。
Ⅳ 古代中國歷史上龐統究竟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存在呢
我們對龐統的認識大多都是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了解所獲取得知的,然而真實歷史上的他是怎樣一位人呢?因貌丑且狂妄而受劉備、孫權排斥,乃小說家虛杓之事,史書記載乃風雅之名。
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不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益州之戰中,龐統隨劉備進入川蜀,提出殺害劉璋之計,劉備不從,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龐統又提出取蜀的上、中、下三策,劉備依其中策而行,一路所向披靡。後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候,謚日靖侯,葬於落鳳坡。
龐統雖英年早逝,但其為劉備大業屢建奇功,陳壽譽其可比擬為魏國的荀或和荀攸。
Ⅳ 龐統一生沒什麼實際成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
三國時期,有個人和諸葛亮齊名,這個人就是龐統。徐庶曾經對劉備說:卧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就是宰輔一樣的才幹。那麼,龐統真有這么大的本事嗎?真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嗎?
而龐統顯然學到這一點,因此,他也對天下的士人進行大肆評價。不過,他的評價和許劭兄弟不太一樣,他全是正面評價,都是說他們的好話。有很多人,龐統對他們太過拔高,結果,他們名不副實。有人就去問龐統:為什麼要這樣拔高別人?龐統說:因為現在天下大亂,正需要有正能量的人才。我拔高他們,目的就是讓他們繼續堅持走正道,同時讓別人向他們學習,這樣不行嗎?那問的人自然無話可說,只得說行。
我們前面寫到,龐統隨周瑜的靈柩回東吳的時候,受到了陸績、顧劭、全琮等一幫文臣的熱烈歡迎。他們為什麼歡迎龐統?就是因為希望龐統能說他們兩句好話呢。
而龐統因為不斷說別人的好話,所以,別人自然也都說他的好話。再加上他本來也有一些本事,於是,他的名氣越來越高,最後竟獲得了徐庶說的,得到他和諸葛亮一人,就可以得天下這樣的最高評價
Ⅵ 為何龐統的名氣會這么大
首先來說,龐統的才能本就很高。龐統這個人外貌長得並不怎麼樣,但是在這醜陋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才能。在他輔佐劉備的短暫期間,多次為劉備出謀劃策,深受劉備的賞識,他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諸葛亮。也正是因此,龐統的名聲才得以傳播開來。
其次,龐統沾上了諸葛亮的名聲。徐庶曾經對劉備說過:卧龍鳳雛二人,得其中一人便可平定天下。龐統的外號叫鳳雛,諸葛亮的外號叫卧龍,龐統能和諸葛亮齊名,這也就在無形中為他打響了名氣。
最後,朋友圈很重要。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了解一個人,不妨先看看他身邊的朋友們,通過他的朋友,大概也就能了解這個人。龐統和水鏡先生關系不錯,和徐庶等人也是好朋友,能跟這幾位曠世之才做朋友,龐統的名聲才會這么大。這就跟一個人天天跟馬雲、馬化騰在一塊出席各種宴會,那麼這個人的名氣也不會小是一個道理。
Ⅶ 龐統那麼容易就戰死了,為什麼名氣還這么大
龐統那麼容易就戰死和他的名氣也沒有什麼因果關系,誰說名氣大的人就不能戰死了。龐統的名氣是靠自己掙來的,他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說出了很多驚為天人的論述,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他結交了很多的名士,很多人在提到龐統的時候,都豎起了大拇指。他和諸葛亮齊名並稱為卧龍鳳雛,還有傳言說卧龍鳳雛,得一人者可得天下,從此龐統的英名傳遍了整個中華大地。曹操、孫權、劉備等等諸侯都想得到這樣的人才,畢竟在三國這個時代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資源,是最寶貴的財富。
有很多人說是諸葛亮嫉妒龐統才能,擔心他以後在劉備的陣營中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設計害死了龐統,但是這個說法恐怕是不太可靠。諸葛亮不是那麼嫉賢妒能的小人,否則在劉備死後,他也不會鼎力的支持劉禪,他有很多次機會去能夠登上蜀國權力頂點,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Ⅷ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龐統
龐統,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則天下可安!水鏡先生這話曾經讓劉備腦里編織著一個無比美妙的夢,夢想著自己能夠成就的霸業。卧龍鳳雛兩人皆得,可惜最後還是抱憾而亡。劉備沒有想到,龐統或許有比諸葛亮更出眾的的才華,可是也有著招致他自己身亡的最大弱點——恃才傲物。
Ⅸ 為何龐統的名氣,會這么大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全國。卧龍不用說,諸葛亮的名聲盡人皆知,可是鳳雛龐統,後人的評價居然雲雲的高,他究竟有甚麼本領呢?
縱觀龐統終身,不斷都非常顛簸,值得一提的就是為劉備獻上上中下三個戰略,智取成都。而這三個戰略究其基本,只是時間上的差別,快慢之分罷了,並沒有太大的出彩局部,從謀士方面來講的話,這個戰略其他謀士也是可以的。那既然雲雲,為甚麼龐統的名望會這么大呢?實在是因為龐統做了這件工作。
東漢的許劭兄弟干過這么的一件工作。就是每個月都批評一次本人心目中當時最兇猛的人,也就是「月旦評」。許劭兄弟這么做,天然許多人都想被他們評價。而龐統也隨著後人進修,龐統開端鼎力大舉的正面評價世人,說的滿是壞話,即便有的評價不客觀,即便有的評價是為了舉高他人。可是在面臨他人的問責時,龐統仍然對答如流,他通知世人,現在這個情勢,需要的是耿直驍勇的人材,舉高他們,不外是期望他們可以保持走邪道,這么世人材會以他們為典範,這么全部國度的場面就會變好。
就這么,許多人都期望龐統可以誇誇他們,想當然的就曉得,這么一來,龐統的名望越來越高,即便不是本身的才能,此等名望也是可以和諸葛亮比肩了。對此,你有甚麼觀點呢?更多歷史故事請存眷我。
看累了吧,看個笑話,讓你開心放鬆一下
電視遙控器最後歸誰了?
閨蜜是個韓劇迷,她老公是個球迷。某天晚上有球賽,他倆因為搶電視機遙控器打了起來。
她一氣之下找我哭訴,我問她:「電視遙控器最後歸誰了?」
她邊哭邊說:「老王。」
我疑惑道:「這個老王是誰呀?我怎麼沒聽說過。」
她哭的聲音更大了:「一個修電視機的??」
Ⅹ 沒什麼重要成就的龐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一共有兩個著名的謀士,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龐統。而且諸葛亮和龐統幾乎是齊名的,這個評價主要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評語。
司馬徽是一個十分會識人的人,在龐統二十歲的時候,他去拜見司馬徽,當時司馬徽正在桑樹上採桑,龐統就站在樹下,兩個人就這樣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樹下,聊到了天黑。聊完之後,司馬徽對龐統的評價十分之高,認為他是荊州的翹楚,無人可比。為什麼龐統的一生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成就,而能與諸葛亮齊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