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知道艾灸的歷史
艾灸療法起源於——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 春秋時代的《詩經·采葛》載:「彼采艾兮」,西漢毛亨和毛茛傳釋:「艾所以療疾」。從遠古時代實際臨床運用早於文字記載的特點來看,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18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離婁篇》載:「今之欲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艾灸療法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當在西周之前。
『貳』 請問百家姓"艾"氏的起源及發展歷史
艾(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於夏後氏,禹王之後,以祖字為氏。夏朝少良當國時,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後人以祖字為姓,遂成艾姓。通常認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據《通志·氏族略》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2、出自春秋孔艾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孔艾。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孔艾之後」。
3、出自復姓改為艾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復姓艾斤氏,入中原後逐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單姓艾氏,稱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清代,歸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後裔遂以艾為姓。回族艾姓從西亞遷徙而來中土.為唐時外來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蘭教,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
得姓始祖:汝艾。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後代,望族出自天水、隴西、汝南。但田齊有艾子封於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 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興夏室之時。當時,輔佐少康中興大業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國人,便是這位汝艾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而稱為艾氏。另外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艾氏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孔艾的後代。同樣,根據《魏書·官氏志》上記載,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載的大夫孔艾之後,望族出於隴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艾氏後人尊汝艾為艾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艾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早出現在上古西夏國王少康的大臣名為汝艾,他在當時是聲名顯赫的名門貴族,後代就取「艾」為姓。另個艾姓來自於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齊景公的寵臣名為田孔封於艾山(今山東省泰安縣),世稱艾子或艾孔,他的後代就以地名「艾」字為姓。再有一個說法是北魏時去斤氏的後代也有改為艾姓的。
三、歷史名人
艾 晟:宋徽宗崇寧年間真州(今江蘇省儀征)人,曾任通仕郎行杭州仁和縣尉管句學事、秘書省校書郎,兼修六典文字,曾以陳承的《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作為參校本,並摘取幾十條陳氏的議論,冠以「別說」附入逐葯味之末,校正、增補了《經史證類大觀本草》(簡稱《大觀本草》)。使唐慎微的著作在幾百年間多次以官刻頒行全國,被視為本草範本流傳於世。
艾 宣:宋朝畫家,愛畫工筆花鳥和飛禽走獸,細至入徽,詡詡如生。宋朝時候的繪畫明顯地分為兩派,另有一派是以寫意畫為特長。
艾自修:明朝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人。他和他的兄長艾自新都是明代的著名學者。兄自新精研理學,所著《希聖錄》,深得宋儒宗旨。艾自修以其兄研究結果,再加發揮,纂明其要。著有《理學纂要》,得到學界好評,朝廷旌表為當代賢儒。
艾南英:字千子,明朝學者,江西省東鄉人,勤奮好學,博學多才,無所不通。七歲即作竹林七賢論。萬曆末,與同郡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斯文為任,世人翕然歸之。天啟年間中舉於鄉,深惡當時科場文風的迂腐,便以革新文風為己任,得到很多學者的支持。後因在鄉試中有諷刺權臣魏忠賢的言論,被處三科之內不準應試,但他的名聲卻愈來愈大。崇禎初詔許會試,不就,後負氣入閩,見唐王,陳十萬憂疏,授兵部主事,改御史,未幾病卒於延平。著有《天擁子集》、《艾千子全稿》等。
艾可久:明代上海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傅、御史、衡州知州、山東副使、江西和陝西參政、按察使、南京通政使等。為官剛正清廉,在南京御史任上,巡視江山,針對豪富橫行、流民四起的狀況,彈劾不法勛貴及其豪奴多人,提出江防事宜若干,並加施行;衡州知州任上,某督撫暗囑他對一私仇者,羅織罪名,置以死地,他經過仔細核查,認為無罪可治,予以堅決拒絕,督撫以詞威脅,他義正詞嚴地回答:「殺人以媚人,我不為也」。艾可久,以良好的官德官聲,獲得了朝野好評。
艾元征:清朝文士,由進士而當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的高官,政績優良。
此外,艾姓名人在宋、明時期,表現較為突出。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的艾若納,為吳興令時,曾大書座屏曰:「愛民如恤血,撻吏勝看經,捧折鄉胥手,何勞育大乘。」艾姓名人,還有宋代的畫家艾淑;明代的四川巡撫艾穆;明末的勇將艾能奇;清代畫家艾顯……等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設置,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相當於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地區。治所狄道,在今甘肅省臨洮縣南。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設置,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相當於今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魏仍改為天水郡。
2、堂號
愛民堂:宋朝吳興令艾若納愛人民,恨惡吏。他在桌旁寫了一幅座右銘:「愛民如恤血,撻吏勝看經;棒折胥吏手,何勞誦《大乘》?」
============================================================
【艾姓宗祠通用對聯】
〖艾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陵邑新世第;
天水道脈長。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艾姓宗祠通用堂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孔艾。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下聯典指艾姓的望族居天水郡。
-----------------------------------------------------------------
〖艾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勛戚因而斂手;
百姓賴以入安。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朝勛戚(勛臣與皇親兩種家族)與民爭田,勘實,悉歸之民。下聯典指明巡撫艾璞,詔求直言。恢復了朱瑄的老辦法,田賦徵收耗米略有下降。
-----------------------------------------------------------------
〖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乾德著倕和之績;
治功膺綸璽之褒。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艾預,考科舉時揮毫而就,被選拔為甲科進士。「乾德」,謂天德,上天的恩澤。相傳艾預赴鄉舉時,有老儒授他《左傳》一書,對他說:「熟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得到富貴。」而試題恰巧是其中的內容。「倕和」,指古代傳說中的巧匠。下聯典指宋代人艾中儒,至道年間任兩浙鹽官,治績突出,受朝廷褒獎。 「綸璽」,指皇帝頒發的詔令。
試宏詞以登首選;
受左傳而擢甲科。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艾晟,政和年間試宏詞科,名標頭等。下聯典指宋·艾預遇老儒授其《左傳》曰:「熟此當可取富貴。」後果中進士。
============================================================
附錄:【艾姓典故、趣事】
〖不知詩為何物〗
艾子喜歡作詩。一天,艾子漫遊到齊魏之間,下榻在一個旅館。夜間,他聽到鄰屋裡有人說話:「一首。」不一會兒又說:「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無,一夜無眠。躺到拂曉,共聽到鄰屋那人大約說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為鄰屋那人一定是個詩人,在靜靜月夜裡專心吟詩,心裡油然產生敬意,又愛那人文思敏捷,便決定結識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帶,站在門口迎候。不一會兒,鄰屋裡走出一個商販模樣的人來,身材瘦弱,一臉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憑這副尊容,哪像個詩人?也許,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問道:「聽說先生詩篇甚多,能否讓學生我看一下。」那人說:「我是一個做生意的,從來不曉得詩是什麼玩意兒。」始終拒絕拿出詩來。艾子固執地說:「昨天夜裡聽到您在屋裡說『一首』,不一會兒又說 『一首』,難道那不是詩嗎?」
那人聽了,不覺啞然失笑:「您誤會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瀉一次,夜裡找不到手紙,於是就用手揩。一夜腹瀉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說的『手』,不是詩篇之『首』。」艾子聽了,羞慚不已。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
-----------------------------------------------------------------
〖艾子杖孫〗
艾子有一個孫子,年齡有十多歲,性情懶惰頑劣,不愛讀書。艾子非常討厭他,經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兒子只有這么一個孩子,時常擔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當父親杖打孩子時,他都在一旁含著淚求情。艾子看到兒子的可憐相,愈加憤怒,教訓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難道不是好意嗎?」邊說邊打得更厲害了,兒子也無可奈何。
一個冬天的早晨,下著鵝毛大雪,孫子在院子里摶雪球玩。艾子發現了,脫光孫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凍得他渾身發抖,直打寒顫,煞是可憐。兒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脫去衣服跪在其子旁邊。艾子見了,驚問道:「你兒有過錯,理當受此懲罰;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塊?」兒子哭著說:「你凍我的兒子,我也凍你的兒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來,饒恕了他們父子。
——明·陸灼《艾子後語》
『叄』 百度有多久的歷史了
2000年1月成立,現在已經11年多了。
詳見網路:http://ke..com/view/262.html?wtp=tt
『肆』 艾灸到底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 春秋時代的《詩經·采葛》載:「彼采艾兮」,西漢毛亨和毛茛傳釋:「艾所以療疾」。從遠古時代實際臨床運用早於文字記載的特點來看,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18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離婁篇》載:「今之欲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艾灸療法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當在西周之前。
『伍』 歷史上有沒有姓艾的民族英雄
艾姓民族英雄歷史上有2人:
艾能奇:(?-1647年),一作艾雲枝、艾奇能,明末張獻忠義子。以勇猛著稱,與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並稱「四將軍」。大順元年(1644年)封定北將軍。獻忠稱帝後,封定北王。順治三年(1646年),獻忠死後,能奇引兵入滇,聯明抗清,攻克定番。永曆元年(1647年)進攻東川(今雲南會澤)遇伏擊中毒箭犧牲。
艾亞春:(1899—1941),陝西米脂縣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陸軍第十七軍八十四師野戰補充團團長。1941年5月,在晉南會戰中,率部深入敵後,在青廉村與敵遭遇,身負重傷,仍裹傷奮戰一晝夜。7日,率部轉進垣曲縣焦家溝時,被日軍包圍,指揮突圍中,不幸被機槍擊中腹部,壯烈犧牲。1947年12月31日追贈陸軍少將軍銜。
『陸』 艾灸的歷史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一、「灸」字,在現存文獻中,以《莊子》最早提及。如《莊子·盜跖篇》載孔子勸說柳下跖,碰了個大釘子,事後對柳下季說,「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於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簡(法律文書)《封診式·賊死》中載,「男子丁壯,析(皙)色,長七尺一寸,發長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義,訓為灸灼。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陰陽十一脈灸經》(以下簡稱《陰陽》),《足臂十一脈灸經》(以下簡稱《足臂》)、《脈法》、《武威漢摹醫簡》中均作「久」字。「久」以後演變為「灸」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曰:「灸,灼也,從火」。 從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證,現代胡厚宣認為,「我釋床,亦即庥字……字當象一人卧病床上,從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現。康殷認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二、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 在170萬年前,雲南元謀人就已開始用火。陝西藍田人在100萬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跡,北京周口店人在50萬年前已經掌握了用火的方法,並已能保存火種。 《莊子·外物》載:「木與木相摩則燃」,《繹史·大古第一》載:「燧人鑽木取火,炮生為熟,教人熟食」。人們在百萬年的加工石器的過程中隨時都會出現摩擦生火的事例,從鑽木、刮木等生產實踐所引起的燃燒中,逐漸獲得了有益的啟示,終於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此種簡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國有些少數民族地區仍在使用著,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聰人鋸竹取火,黎族鑽木取火等。 火的發現和使用跟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火的掌握既可使人類躲避猛獸的侵襲,可以熟食,又可抵禦嚴寒酷冬的惡劣氣候,還可將樹木等用火燃著後灸於患處,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三、灸的材料的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對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選擇,至《黃帝蝦蟆經》已載有松、柏、竹、橘、榆、幟、桑、棗等八木不宜作為灸火之說,因為其對人體有所傷害,所以逐漸被淘汰,但桑樹灸在後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瘡易瘥,但艾葉熏灸則療效最著,故以後才逐漸多用艾葉來代替其它灸療。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四、灸的適應症 灸療,起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 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北方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註:「火艾燒的,謂之灸焫」,用這種燒灼療法治療「藏寒生滿病」是頗有療效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 《左傳》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載,晉景公病,延秦國太醫令醫緩來診,醫緩說,「疾不可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達」即是刺法。
五、艾灸療法起源於——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 春秋時代的《詩經·采葛》載:「彼采艾兮」,西漢毛亨和毛茛傳釋:「艾所以療疾」。從遠古時代實際臨床運用早於文字記載的特點來看,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18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離婁篇》載:「今之欲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艾灸療法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當在西周之前。
六、艾灸歷史源遠流長,縱觀艾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里程,第一個是傳統艾灸,第二個是現代艾灸,不論是傳統艾灸還是現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點、優勢和不足之處。傳統艾灸有效,但有煙(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專業人士);現代艾灸,雖無傳統艾灸之弊病,但療法單一,有時好轉反應太強烈,使有些客人難以承受,這正是其單一療法的局限性所造成。
『柒』 中國有多久的歷史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虞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拓展資料: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炎帝更是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五榖神農大帝。相傳黃帝曾問道於道教三清之首元始天尊座下闡教十二金仙的廣成子。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從此結束了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制進入世襲制,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捌』 有多久的歷史
這個嘛,總之很長
『玖』 艾菲爾鐵塔有多久的歷史了
1887年,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和慶祝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法國政府決定建造一座高塔。在徵集700多個方案中,最後決定由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並為此項工程的負責人,因而此塔命為埃菲爾鐵塔,又稱巴黎鐵塔。1889年3月,這座高聳入雲的鐵塔終於矗立在巴黎塞納河畔。這座以設計者的名字命名的的世界著名鐵塔,它不僅是博覽會的一座紀念性建築,而且一直到現在還被認為巴黎的最大名勝之一,所有來到過法國的國際遊客都必然會前往瞻望鐵塔風貌。法國詩人桑德拉爾曾親自訪問過已趨暮年的埃菲爾,對他架構這座聞名世界的鐵塔造型贊揚備至。然而埃菲爾對於這種贊美並不以為然。因埃菲爾本人看來,這座鐵塔並不算是真正的建築,只能說是一種純技術表演的成功。但這座高聳的鐵塔,在現在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是一種新建築美的正式誕生,所以具有很顯著的雙重歷史意義。鐵塔全部由鋼材製作,佔地10000平方米,總重為9000多噸,原塔高300米,1959年頂部增設廣播天線,增高至320米,全鐵塔共分成3段,首段即底部有4條向外撐開的塔腿,在地面形成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塔腿分別由石砌礅座支承,地下有混凝土基礎;二段是塔角的延伸,整個塔身自下而上逐漸向內收縮;到了三段,4條鋼架立柱合成一股,外形曲線繼續緩慢內縮,形成一條自然得體、很是優美的輪廓線,全塔由1.2萬個構件組成,使用250萬顆鉚釘和螺栓連接成為整體,共用了7000噸優質鋼鐵。塔基至塔頂,共有1710級階梯,在距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分別設有平台,備有餐廳、咖啡館、酒巴間、游藝場和休息室的瞭望台。並距地面300米處第四級平台,是一座氣象站,在晴天,可遠眺96公里之遙的夏特勒教堂,再往上,即直至蒼穹的電視發射天線。建塔時安裝了以蒸汽為動力的升降機,後改用電梯。鐵塔的施工工期為兩年零二個月。鐵塔建成後40年間,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近代建築工程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標志了19世紀後期結構科學和施工技術的長足進步。此塔90年來,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現在每年仍招攬遊客300餘萬人,它的宏偉形象成為巴黎的象徵。
『拾』 中國歷史上姓艾最大人物
關於艾姓氏起源 : 始於多次果腹出國潮把夏後氏,禹王之後。夏朝少良當國時,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後人以祖字為姓,遂成艾姓。通常認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通志·氏族略》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還有一說;因地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名得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們就叫東方宮他孔艾。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我是豬艾氏為"春秋大夫孔艾之後"。
人物的話好像都不是很知名就對了,列舉幾個古代大官或者文學大家之類的吧
1,艾穆:(生卒年待考),湖南人。著名明朝四川巡撫。
這位硬骨頭「湖南騾子」因為在「江陵奪情」的大風波中,上疏力主當國的張居正應當要回家給死去的老爸守制,說居正「位極人臣,反不修匹夫常節,何以對天下後世。」最後廷杖八十,幸運地留下一條命,被遠戍涼州。
2,艾南英:(公元1583~1646年),字千子,號天佣子;臨川段溪艾家村人(今江西東鄉崗上積鄉)。著名明末散文家和文學批評家。 他平生用心研究史學,曾撰寫《古今全史》一千餘卷,剛寫完即遭兵火,其他著述也散失殆盡,只存有《禹貢圖注》一卷;另有《天佣子集》十卷傳於世。 艾南英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艾夏臣,官至兵部主事。
3,艾可久:(生卒年待考),字德征;上海人孫橋鄉,著名明朝大臣。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傅、御史、衡州知州、山東副使、江西和陝西參政、按察使、南京通政使等。為官剛正清廉,在南京御史任上,巡視江山,針對豪富橫行、流民四起的狀況,彈劾不法勛貴及其豪奴多人,提出江防事宜若干,並加施行;衡州知州任上,某督撫暗囑他對一私仇者,羅織罪名,置以死地,他經過仔細核查,認為無罪可治,予以堅決拒絕,督撫以詞威脅,他義正詞嚴地回答:「殺人以媚人,我不為也」。艾可久,以良好的官德官聲,獲得了朝野好評。
4,艾元征:(生卒年待考),山東濟南人,著名清朝文士。
由進士而當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的高官,政績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