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作孽不可活》是當年一幅漫畫,它指什麼歷史事件
《自作孽不可活》是當年一幅漫畫,它指什麼歷史事件…()
A「宋教仁案」
B袁世凱復辟帝制
C清帝退位
D二次革命
正確答案
B
㈡ 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怎麼解 有什麼典故
名稱】自作孽不可活
【拼音】zì
zuò
niè
bù
kě
huó
【解釋】孽:罪惡,災禍。指自己招來的罪孽或災禍是逃不脫的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事例】陳學昭《工作著是美麗的》:「她實在是自作自受,『~』,她早就該死了。」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㈢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什麼意思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表示一個人如果自招災禍,是沒有辦法逃避的。
出處:周代 先秦諸子 《尚書·太甲(中)》
原文: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譯文:
嗣王拜跪叩頭說:「我小子不明於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敗壞法度,放縱就敗壞禮制,因此給自身召來了罪過。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迴避;自己造成的災禍,不可逃脫。以前我違背師保的教訓,當初不會責備自己;還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謀求我的好結局。」
(3)自作孽不可活指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這是一句俗語,表示一個人如果自招災禍,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它的原話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與」咎由自取「、」自取滅亡「、」罪有應得「同義。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
㈣ 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怎麼解 有什麼典故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 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翻譯:《尚書·大甲》說: 「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這是原文。 ---------------------------------------------------- 文意本是"天作孽還可以原諒,但人作孽卻不能原諒"的意思.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時的感受. 但本人認為天為什麼就可以原諒,而人不行.那是因為天最大,一切都有天意,人是不能違背天意.我討厭這樣,就像勢力.權勢大的人就可以作孽嗎?像古代的皇帝.其實不知道仁兄是否想到,這句話我最討厭說它的人.這個人可能很圓滑,也可能很無奈.隱約之中透漏出屈服的含義.這是中國之古便有的通病.難道真的勝者為王嗎?(盡管本來就是弱肉強食,大家可以想想:那個大人物的家屬沒混好,沒飯吃)不說了,說起就氣人.
㈤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是出自那裡
1、自作孽不可活,指自己招來的罪孽或災禍是逃脫不了的。出自《尚書·商書·太甲》。
2、現在意思為:意思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時的感受。 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猶可違」,但是自己不上進,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5)自作孽不可活指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尚書.太甲中》(卷二):「王(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脫),』」
商王太甲無道,賢相伊尹將他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伊尹又將他迎回。太甲認罪道,天造的災難還可以避開,自作的禍殃是逃不脫的。後藉此言作為勸善警世之語。
2、《孟子.公孫丑上》:「禍福無不自求之者,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㈥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屠殺是漢人在自作自受。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謬論,多麼沒有骨氣的人才能有這樣的思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歷史上最為黑暗最為殘酷的行為,其目的在於瓦解漢人的反抗意志,但其所作所為恰恰證明漢人的反抗是正確的,因為他們曾奮力抵禦的就是一群沒有人性的入侵者,滿清對漢民族精神的摧殘此處不必贅言,別人無緣無故打你一頓,你卻認為反抗是不對的,那你的奴性簡直已無葯可救了。
㈦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什麼意思這是什麼意思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意思是,天做錯事可以違背,但是人做錯事就不可更改。是要啟示人們積極行善,不要鑄成大錯。
這句話出自:《尚書·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考證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㈧ 天作孽猶可恕 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哪個典故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間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 雲:『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詩》 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 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公孫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