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延安有什麼簡潔的歷史故事

延安有什麼簡潔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2-06-14 16:47:50

Ⅰ 延安重大歷史事件

延安重大歷史事件如下:

1、紅軍長徵到達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西北革命根據地。從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這里戰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領導中心、解放戰爭的總後方、萬眾矚目的革命聖地——西北革命根據地。

2、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秦邦憲、鄧發、何克全、李維漢、張浩(林育英)、楊尚昆、王稼祥、彭德懷、郭洪濤等十餘人。

3、抗日軍政大學成立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紅軍大學 」,1937年初改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總校進駐河北邢台縣漿水一帶,校部就設在前南峪村。1943年起,校長徐向前,兼任中央處理委員會主任、抗大總學習委員會書記。

4、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3個縣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陝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心,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國家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撤銷。

5、延安大學成立

延安大學(Yan』an University)簡稱「延大」,坐落於革命聖地延安,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陝西省屬重點大學、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

6、宜川戰役

宜川戰役也叫「築子街戰役」, 1948年2月29日 宜川戰役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後,以主力五個縱隊轉入外線作戰。解放軍從四面向敵軍發起猛攻,激戰至3月1日,將敵近3萬人全部殲滅,斃敵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3月3日,攻克宜川城。使西北野戰軍由內線反攻轉入外線反攻。


參考資料:網路-宜川戰役

Ⅱ 延安的歷史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猶存。

民國二年(1913年),延安屬榆林道。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0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1996年11月0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2)延安有什麼簡潔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風景名勝

延安市境內有歷史遺跡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革命舊居140多處。

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第一號古墓葬——軒轅黃帝陵(5A)、寶塔山景區(4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4A)、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等。

Ⅲ 關於延安的故事

老八路講述延安紅色故事

【金陵晚報報道】「終於等到開館了,我想見一見延安的同志!」10月13日,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覽展館,一位80多歲的老人見到記者時這樣急切地說道。「我是抗大5期的學員,我在三大隊二支隊,支隊長是聶鳳智。」

老人這句話,一下吸引了周圍的觀眾和延安的工作人員。大家圍在他身邊,聽他講述延安的故事。這位老人名叫賀立德,雖然今年88歲高齡,但身體仍然十分健康,還背著相機照相。

「我是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賀家海村人。1938年2月,魯西北特委選派我們6名同志到延安抗大學習。到延安時,我們從山東到延安的學員就有500多人。」老人找到展館里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的照片說:「當時在歡迎儀式上,冼星海和丁玲指揮我們唱起《抗大校歌》和《游擊隊之歌》。開學以後,正值日本鬼子飛機轟炸延安,我們在校長何長工帶領下來到慶陽,修房子,挖戰壕。我們邊學習,邊生產。在國民黨經濟封鎖時,我們一邊戰斗,一邊生產。」

老人來到百團大戰的展板前,一場場戰斗又回到了眼前:「1940年,我們開赴抗日前線,在山西平型關參加了百團大戰,我記得是103個團參加了戰斗,我們天天行軍,天天打仗。日本鬼子20里就築一個據點,我們在一個村子發現敵人,我們是賀龍120師358團,趕到那裡,團里一二營急行軍,占據了一個高地,用重機槍掩護,等三營趕到已經把敵人趕跑了。這次戰斗,我們犧牲了一個班長。後來,我們又急行軍,打死了一個日本「鬼子」。就這樣打下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打破了日本鬼子不可戰勝的神話!」

據賀老介紹,日本投降以後,他就在山西大同搞地方工作,後來又到東北工作。抗美援朝時,賀老在東北空軍醫院,接收朝鮮戰場上回來的傷病員。後來,他又在南京的東南大學擔任武裝部長,直到離休。通訊員 宋偉

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
孫振法

我是抗日戰爭初期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後來又參了軍。在延安時期,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我不但看到毛主席日理萬機、操勞黨和全國抗戰大事,也看到毛主席身體力行,同大家一起艱苦奮斗。
一粒米、一口菜都不浪費。1943年,組織上派我去照顧毛主席的生活,主要工作是整理主席的辦公室,每日三餐為他打飯。主席的飯菜很簡單:一小盒米飯,兩菜一湯。飯菜吃光了,他很高興,飯菜剩下時,他總是叮囑我們:「給我留著,下頓熱熱吃。」飯是用一個木質的盒子盛著。我多次看到主席將掉在桌上的米粒揀起來吃掉。主席注意節約糧食,可是當時的衛生條件很差,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我和另一位警衛員琢磨怎樣保證主席的飲食安全。想來想去,找出一個最簡便的方法:打飯前燒一壺開水,把飯盒燙燙,消消毒。
一套棉衣穿三冬。1943年春暖花開之時,毛主席還穿著補丁摞補丁的棉衣棉褲。就在這時,國民黨駐榆林的司令官鄧寶珊路過延安,要拜會毛主席。主席要接見客人,穿一身破衣服怎麼行?辦公廳委婉地告訴客人說,主席工作太忙,請稍等。有關部門為主席趕制了一套夏裝,毛主席脫下舊棉衣時對我說:「這套棉衣,你們給拆洗了,縫補一下,明年我還能再穿一冬。」
那時我們是兩年發一套棉衣,而毛主席卻是一套棉衣縫縫補補穿三年。這身棉衣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棉褲的兩個膝蓋處一邊一個大補丁。
搖鈴集體吃飯。陝北地區1945年時大旱。一天上午,毛主席叫我通知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幾位中央領導來開會,不到半小時會就散了。中午吃飯時,主席對我說:「從明天起,我們幾個人取消個人灶。聽見搖鈴告訴我,集體去食堂吃飯。老天爺不下雨,就得節省糧食。你們也要吃一頓乾的、兩頓稀的。有沒有意見?」首長們都取消了個人灶,帶頭節約糧食,我們有什麼說的?我們乾脆地回答:「沒有意見。」
毛主席的大青馬。1943年有關部門從騎兵團給毛主席弄來一匹大青馬,由一位名叫侯登科的老紅軍喂養。平時毛主席很少騎馬,但在轉戰陝北時它成了主要交通工具,毛主席一直騎著它。據毛主席的警衛員講,沙家店戰役前夕,毛主席從「前總」回駐地,大青馬的馬掌磨掉了,走起來一拐一拐的,主席捨不得騎它,是跟在馬後邊走回駐地的。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黨中央由平山移師北京。毛主席在上汽車前,特意去看望侯登科,並對老侯說:「我們先走一步了,委屈你了。這匹馬歸你了,你可以騎著它進北京。」後來大青馬老死在北京動物園。延安博物館把大青馬的籠頭、馬鞍等收集起來展覽,人們看到毛主席始終沒換過新的。
夜以繼日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始終很忙:指揮前方抗戰、領導延安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組織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反共浪潮。這期間,主席工作起來都顧不上吃飯和理發。夜間辦公,天亮睡覺,中午起床,下午五六點鍾吃午飯,接著又是辦公,吃晚飯就沒准了。我們工作人員一般在夜裡12點鍾提醒他該吃晚飯了,主席總是說:「啊,還沒吃飯?快弄飯來吧!」當我們把飯打來,給他擺好,他又顧不上吃了,說稍等等,繼續思考問題或是寫東西。我們怕打擾主席的思路,時間等長了,飯涼了只能再熱,這是經常的事兒。主席工作效率極高,為延安《解放日報》寫社論及一些重要文章,都是一夜成稿,第二天見報。天亮時,我們在門外只要聽到訂書器的「咔嚓」聲,就知道主席寫完了。

主題:【徵文】流傳在「小延安」的抗日故事 [精]

單縣朱集鎮張寨村是單縣農村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屆中共單縣縣委、中共魯西南工委、中共蘇魯豫特委、湖西專署和全縣第一支抗日武裝——抗日自衛團聯隊誕生地,享有「小延安」之美譽。近日,作者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踏上這片紅色熱土,拜「讀」到一則則膾炙人口的抗日故事。

最受隊員喜愛的抗日歌謠

1938年3月,縣委從張寨、張花園、王崗等十幾個村抗日自衛團中抽調骨幹力量80餘人,組成張寨抗日自衛團聯隊。為了鼓舞士氣,教育群眾,聯隊堅持大唱抗日革命歌曲,並號召人人自編鼓動性強、教育作用大、易記易唱易理解的抗日歌謠。為此,隊員們都懷著滿腔熱情,摽著勁兒試編。不長時間,就編出了幾十首。他們從中評選出10首優秀歌謠,其中米風海編的一首《千萬不能打呼嚕》最受聯隊隊員喜愛。後經隊友們集體修改,這首歌謠更富感召力:日本鬼子打進東三省喲/我們還在打呼嚕(即不覺醒)/日本鬼子打進山海關喲/人們還在打呼嚕/哎喲,日本鬼子打到蘆溝橋喲/我們才睡醒/同胞們醒來吧/鬼子打進了濟南府/兄弟們醒來吧/鬼子打到了家門口/我們不做亡國奴/敢與鬼子刀見紅/同胞們,扛起槍拿起刀/對准鬼子頭/同胞們,千萬不能打呼嚕……勇士們高唱著這樣的歌謠,「小延安」一帶迅速掀起了抗日衛國的高潮。

農家院里編印抗日小報

1939年2月,中共蘇魯豫特委針對當時抗日形勢的需要,根據我黨的方針政策,為廣泛團結各群眾團體和各階層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決定創辦《團結日報》,由魏欽公(解放後曾任河南省委黨校校長、省政協副主席)負責並擔任主編,報社設在與張寨相鄰的張花園村張昌學家。開始油印,後來搞了一台印刷機,每期份數由幾百增至幾千。再後來,社址遷到張寨村,報名改為《哨兵》。這張生在長在「小延安」農家院里的報紙,當時曾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通過「啟蒙」良知,有的國民黨匪首率部起義,棄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紳紛紛獻槍獻馬、捐錢捐糧,支援抗日戰爭。

一場揚眉吐氣的「狙擊戰」

1938年7月2日,剛剛被編為湖西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第八大隊的張寨抗日自衛團聯隊,獲知日軍吉谷師團1000餘人從碭山沿單碭公路向單縣進犯。在教導員高文甫率領下,抗日自衛團聯隊火速趕往馬良集附近狙擊。待鬼子兵踏著大皮靴啪啪地接近時,高文甫一聲令下,長槍齊鳴,把鬼子打得暈頭轉向,亂作一團,當即死傷幾十人。待鬼子頭目哇哇叫著回過神來的時候,機智的勇士們頓失蹤影。氣急敗壞的鬼子頭目指揮著向他懷疑的方向好一陣猛烈掃射,我掩伏在安全之處的勇士們哈哈笑著直罵小鬼子笨蛋……

張昌倫

【《菏澤日報》推薦】

Ⅳ 延安 的長征故事50個字

第一個: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第二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第三個:
紅軍長征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而且還要經常與空中偵察、轟炸的敵機進行斗爭。盡管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地進行防空行動,並在長征途中擊落6架敵機。

第四個: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讀過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自己摘抄一個!!

Ⅳ 關於延安和他的革命歷史

延安舊稱膚施,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中部,西北邊塞重地。從1937年至1947年,它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

這里保存著很多革命遺跡,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讓我們一起走進延安,觀瞻遠景近物,縱覽大事小情,感受歷史名城的際會風雲,追尋革命聖地的崢嶸歲月。

延安時期,毛澤東到各個幹部學校給學員作報告,經常是安步當車,不讓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馬列學院作報告,從學院到毛澤東的住地楊家嶺有四五公里,中間還橫著延河水。半路上遇到了學院派來接他的教育處長鄧力群等人。

抗戰初期,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來到延安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其中相當數量的人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於新黨員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各不相同,目的和動機也不盡相同,導致黨內存在著諸多不正確的思想認識。

對於他們的教育,他們自身的修養和鍛煉,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劉少奇對黨員幹部的作風和修養非常重視。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為爭待遇、爭個人榮譽而糾纏不休的人。

劉少奇滿懷感觸地說,所謂大公無私、秉公、奉公等等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考慮和處理問題時,不要把個人的利益摻雜進去,不要把自己的利害得失擺在第一位。

(5)延安有什麼簡潔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延安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就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

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府,廉潔的政府」。當年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說:「這里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朴,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

這里也沒有貼身保鏢、憲兵和重慶官僚階層的嘩眾取寵的誇誇其談。」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閱讀全文

與延安有什麼簡潔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