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

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

發布時間:2022-06-14 18:49:53

① 中國歷史是如何劃分階段的啊

中國歷史按年代可以劃分成下列階段: 先秦時期(公元前21世紀 ~公元前221年)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589)
隋唐五代時期(581~960)
宋遼西夏金時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

② 我國面積最大時 是哪個朝代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1368年滅亡於明朝。

元朝歷史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原為金朝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

元朝建立

元·盧溝筏運圖。描繪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盧溝橋附近漕運西山石木用於修造大都宮殿的情景。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統一中國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後。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遂統一全中國。

之後,元軍曾入侵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台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滅亡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

元朝的統治

忽必烈時代,蒙古統治集團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戰爭破壞因而日益減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的方針獲得部分實施。在中原漢地,元政府也採取一些相應措施來扭轉長期戰亂所造成的殘破局面。元朝社會經濟由戰時的衰敝狀態漸臻恢復乃至一定程度的發展。這種恢復乃至發展,在全國各地區呈現出頗為明顯的不平衡性。蒙古統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的作法,分全國居民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並沒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但它卻反映在有關他們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權利和義務方面的諸多不平等規定中。儒生在參預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再加上元政府在賦稅方面優遇儒戶的規定經常不得貫徹,他們的社會地位不能不受到很大損害,以至當日戲台上竟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謔語。元王朝的統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會關系基礎之上建立起來。蒙古、色目貴族通過賜田、戰爭掠奪以及強占兼並等手段,成為佔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漢人和南人中的官僚、軍閥,也依附新朝政治勢力擴大自己的封建權益。

但元朝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並經過對歐亞廣大地區的征服,在思想上是多種文明的雜合體,這導致元朝的統治政策與漢族傳統王朝有很大區別:重視商業貿易,注重理財,以及對農本思想的相對偏離。商品經濟由此飛躍發展,出現了買辦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雛形,同時紙幣成為全國通用貨幣。因此,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出現了「漢法」與「色目法」的統治戰略之爭。

元朝疆域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中央機構

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御史台,負責督察。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簡稱

軍事機構

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

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

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帝王年表

大蒙古國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1206年-1227年 無

睿宗(元世祖追尊)監國 景襄皇帝 也可那顏 孛兒只斤拖雷 攝政 1227年-1229年 無

太宗 英文皇帝 窩闊台汗 孛兒只斤窩闊台 1229年-1241年 無

稱制

昭慈皇後

? 乃馬真脫列哥那 攝政 1241年-1246年 無

定宗 簡平皇帝 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 1246年-1248年 無

稱制

欽淑皇後

? 斡兀立海迷失 攝政 1248年-1251年 無

憲宗 桓肅皇帝 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無

元朝 1271年-1368年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

1294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

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

大德

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

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

八達 1312年-

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

延佑

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

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無 (泰定帝) 葉順鐵木耳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

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

致和

1328年

無 (天順帝) 阿里加巴 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1328年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

1329年

1329年-

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

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 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無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1332年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

1368年 至順

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

至元

1335年-134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滅亡後)1368年-14世紀末或15世紀初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閉里可圖汗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8年

平宗 寧孝皇帝 烏薩哈汗 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 1378年-1388年 天光 1378年-1388年

註:以下孛兒只斤族只繼承了五代汗位

③ 元朝統一中國的年份是多少年

元朝統一中國的年份是1279年,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但是元朝是1271年建立,1368年滅亡,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3)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擴展閱讀

元朝范圍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幾個歷史分期時間段

(1949—1952),恢復經濟時期

(1953-1956)工業化開始和過渡時期

(1956——196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1978——至今)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1977——1978也許也可算作一個過渡時期


(4)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擴展閱讀

1、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統一與強盛是民族自強、外交獨立的前提條件。

2、外國的先進思想、技術、經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要勇於學習借鑒,但所學要符合國情。

3、要得出合乎國情的認識與決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否則將使現代化建設事業遭受挫折。

4、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它必將使中國經濟迅速騰飛。

5、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近代史證明只有中共及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代史證明也只有中共和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政治堅持的是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深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

⑤ 新中國史的時間劃分

新中國史的時間劃分

1949-1953年過渡時期,1953-1956年三大改造時期,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66-1976年文革十年動亂時期,1976-1978年在徘徊中前進,1978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相關信息

中國近代史時間劃分

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現代史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⑥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領土面積最寬闊的朝代,它存活了多少年

1、以1206年成吉思汗稱汗算起,到1368年元順帝逃出大都,共計162年;
2、以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算起,到1368元順帝逃出大都,共計97年。
至於北元,有1402年鬼力赤取消元國號為尾聲,也有1634年林丹汗病死打草灘為尾聲。
元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延續了89年(南宋滅亡),作為中原王朝延續了134年(金朝滅亡),元國號延續了131年(鬼力赤取消元國號),蒙古大汗世系延續了428年(林丹汗病死打草灘)。

⑦ 中國古代歷史分期有幾個階段特徵是什麼要完整的哈,還有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一、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三、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四、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五、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簡介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1]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⑧ 中國歷史階段如何劃分

1、古代:170萬年前-1840年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現代:1949至今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8)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各歷史階段的劃分依據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主,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輔。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列強的侵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和解放,是劃分近代和現代的依據。

⑨ 中國歷史分為那四個階段,分別於什麼時候起止

1、原始社會

距今15000~10 000年至8000年,原始社會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斗爭,為謀取生活資源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

2、奴隸社會

中國歷史的」奴隸社會「階段以公元前16世紀商高祖上甲為起點,以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結束。

社會產品除維持人們的生活必需以外,開始有了剩餘。剩餘產品的出現,一方面為一部分人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專門從事社會管理和文化科學活動提供了可能,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私有制的產生准備了條件。

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上出現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奴隸社會產生。奴隸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奴隸主可強迫奴隸工作,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無報酬和人身自由。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社會形態即為奴隸社會。

3、封建社會

從秦朝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4、近代社會的探索

從清朝末期到共產主義的誕生。

經濟領域上的工業化、商品化。近代相對於傳統而言,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它將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9)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擴展閱讀:

近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了。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口號。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從而使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⑩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領域最大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除了蒙古人其它民族都是最低等,特別是漢人的命相當與一頭牛.錢穆等國學大師對把蒙古的黑暗統治叫做沒有制度的法術.章太炎認為蒙古統治時期應該為蠻夷史.

1.因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漢族文化致使四大汗國與元朝本身脫離宗主國關系
請看:
"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忽必烈即位後,命旭烈兀統領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兒(埃及)之境,建立汗國。其領土東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麵包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亞塞拜然馬臘格)為都城,設宰相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
1265年,旭烈兀子阿八哈繼立,元朝賜他"輔國安民之寶"方印。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桃里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土),以蔑剌哈為陪都。1284年,忽必烈遣孛羅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國,阿魯渾汗將他留在汗庭參議政事。
第七代伊利汗合贊統治時期,改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國勢頗盛。1298年,合贊遣使入元朝,貢珠寶等物。" 權爭影響顯然亦未波及伊兒汗國. 更徨論因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漢族文化致使其與元朝本身脫離宗主國關系

2.元朝為什麼定名為"元"?為什麼要以易經中「大哉乾元」的文義命名?為什麼不去用可蘭經某經中某文義命名? 滅了宋朝也可以建立華夏汗國, 為什麼要取名自易經?
直書的文字格式、授時歷,,在顯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其中一個朝代,元朝失敗的地方是統治手法的低劣,不及滿族精明。

3.等級制度大體是根據歸附蒙古征服者的時間先後建立的,先歸附者其政治、法律地位較高,後歸附者則較低。第3等級的漢人是指蒙古滅金以後獲得的人口,包括生活在這一區域里的漢人和普通的契丹與女真等人,第4等級的南人,主要指南宋滅亡以後生活在原南宋疆域內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事實上,4個等級中是存在著不同的集團的。例如,漢人地主同蒙古統治者的根本階級利益是一致的,而普通漢人同蒙古平民則共同處於同被統治的境地。

蒙古統治階級出身於游牧民族,自身對於中原的農耕文化,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並非在行。這就決定了蒙古統治階級在發展國家經濟與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諸方面必須要完全依靠其它民族的智慧與勞動,而等級制度毫無疑問是與之不相適應的政治制度,按今天的話說就是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等級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普通中國人的極大反抗。也許這是元朝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仁宗的"漢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滿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即皇帝位,是為仁宗,蒙古號普顏篤汗。
仁宗曾隨李孟學習儒學,倚重漢人文臣。即位後,革除武宗舊政,力行"漢法"。武宗死後,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間廢尚書省,並以"變亂舊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處死。各地行尚書省仍恢復為行中書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詔罷廢至大銀鈔及銅錢。民間行使者至行用庫倒換。依舊印造中統鈔及至元鈔。凡官司出納,一準中統鈔數。同時派官焚毀至大鈔。 仁宗通過對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綱常之道作為統治思想。漢人儒士被任用,儒學在元朝得到重視。
1313年(皇慶二年)下詔正式實行科舉。自1314年八月,各州縣推舉年在二十五歲以上的舉人(參加考試的文士)經鄉試後,次年二月在禮部會試,然後御試。以後,科場每三年開試一次。蒙古、色目人與漢人、南人分別考試出榜。科舉實行後,在政治上多少滿足漢人地主要求廣開仕途的願望,也使漢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進一步傳播。

二。基因論
從遺傳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漢族、蒙古族、藏族,甚至包括北美印第安人,他們的祖先都是一個,蒙古利亞人!這個蒙古利亞人的名詞是西方人類學上的專業術語,它並不就是現先在的蒙古人。這個蒙古利亞人的祖先到底是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還是遠在西伯利亞的還未發現的蒙古猿人,目前無從考證。

三。血統論
漢代,華夏族與南蠻融合成漢族,漢族形成。如果漢族人是以此為標准,那麼後來的隋朝,唐朝,明朝(回回族創立),清朝都是異族?顯然不是的。實際上是漢族不
斷有新鮮的血液加入。隋朝時,鮮卑族融入了漢族,形成新漢族。新漢族與漢代漢族文化上、血緣上一脈相承,沒有太大差別,但差別還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漢賦與唐詩的差別。世界上沒有絕對純種的民族,只有相對純種的民族。相對純種的民族有漢族、藏族、大和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傣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雜種有印度斯坦族、英格蘭族、法蘭西族、韃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亞族等。

四。地域論
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如果以哪個時候的地域為標准,中國除了被元朝滅亡外,還被秦,隋,唐等等滅亡很多次了。這樣的結論顯然是錯的。「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范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五。道德論
首先糾正一個概念,元朝是包括蒙古和中原,面積約1200 ,少於清朝的最大面積1300-1400. 元朝不同於蒙古帝國,蒙古帝國有四大漢,元朝是其中之一,四大漢相互戰爭,激烈而殘酷的內斗是元朝短命(~100年)的主要原因.元朝屬於中國的一個朝代,中國人當然可以自豪. 戰爭沒有正義和道德這一說,如今的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是正義的?中國不允許英國販賣鴉片搞慢性種族滅絕,導致鴉片戰爭,這么無恥的戰爭,你見過英國人懺悔了么?香港回歸的時候,英國人是心甘情願的么? 戰爭就是戰爭,把道德這類因素參和在裡面,是不適當的。

六。首都論:元朝為什麼用中國的地方做首都?大可繼續在和林,撒馬爾罕在地理上更加是帝國的中心。日本敢放棄東京來北京定都嗎? 元朝的首都定在大都(現在的北京)所以元朝是中國的元朝,因為看朝代的主要標志是其首都的位置,而不是民族,再說,蒙古族也是我國的一個民族之一,所以元朝是我國的元朝.美國如果按民族來說那它應該的算是英,法,西班牙等國的一部分了,因為美利堅民族的主要的統治者是那些國家的移民,而不是本土的印地安人,但因為其首都在北美的美國土地上,所以才稱為獨立的美國.

下面看看當時的明朝官方和中原漢族知識界的主流對元朝和元朝帝王看法,元朝是前代正統王朝,元朝帝王是前代正統帝王真命天子,而不是侵略殖民,特別請注意「太祖本紀」末尾稱成吉思汗「滅國四十」,從行文口氣看,根本沒有把「滅國」行為作為嚴重侵略罪行加以指責的意思,反倒贊賞。這反映了當時人的觀念,研究歷史不能拿現代人的觀念生搬硬套。此外,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王獻之《鴨頭貼》末尾有明朝著名官僚書畫家董其昌題跋。其中對元朝帝王的稱呼完全是按照中國傳統的對前朝正統帝王的規格,稱「元文宗」。

《中國民族史》這樣評價說

首先,蒙古族、發展、進步及其壯大在這個時代,是一種新興力量的代表。他們後來壯大到其力量不僅可以征服全國,而且其能力可以治理全國長達近100年或近300年之久。長期以來,傳統觀點總是強調蒙古的軍事力量極其強大的超凡作用,其實,正如古人所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軍事力量可以奪取戰爭的暫時勝利,但要治理一個國家卻要靠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及其統治者的治理能力。蒙古族原來處於分散部落狀態,大約公元7世紀至10世紀,開始逐步出現了階級分化。至12世紀,蒙占社會實現了向封建制的過渡。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於公元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國時,它已經是一個封建制國家。但其經濟結構中領主經濟是經濟的主要形態。到1279年蒙古統一中國以後,它迅速吸收了先進的漢族文化,同時也吸收了其它許多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精華,溶於治理國家的政制之中。

蒙古族作為統治民族,它不僅本身的畜牧業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和繁榮,而且全國尤其是華北、西北地區的畜牧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在北方,「數什年來……羊牛馬駝之屬,射獵貿易之利,自金山,稱海沿邊諸塞,蒙被涵煦,咸安樂富庶」。西北地區的牲畜「昌盛逾前」,他的農業生產亦得到很大發展,南糧北運,東南地區每年向北方運去大量糧食,公元1283年運會只有4萬石,1329年增加到350多萬石,1293年京師糧倉皆滿,糧食無處儲存,1294年「以京哉所儲充足,詔止運三十萬石」,可見其糧食之豐足。手工業也有很大發展,紡織品大量外銷印度等國。他們創立了蒙古文字,撰寫了《元朝秘史》和脫脫等編纂的宋、遼、金三史等巨著,這些事實說明,蒙古族為主的元王朝把社會生產力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經濟、文化部達到相當繁榮的程度,所以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名著《游記》中對元朝時的中國大加贊許和高度評價。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後。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遂佔領全中國。

之後,元軍曾入侵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台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滅亡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民族矛盾的極端激化終於引發了漢族和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

元朝疆域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中央機構

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御史台,負責督察。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簡稱

軍事機構

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

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

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帝王年表

大蒙古國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1206年-1227年 無

睿宗(元世祖追尊)監國 景襄皇帝 也可那顏 孛兒只斤拖雷 攝政 1227年-1229年 無

太宗 英文皇帝 窩闊台汗 孛兒只斤窩闊台 1229年-1241年 無

稱制

昭慈皇後

? 乃馬真脫列哥那 攝政 1241年-1246年 無

定宗 簡平皇帝 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 1246年-1248年 無

稱制

欽淑皇後

? 斡兀立海迷失 攝政 1248年-1251年 無

憲宗 桓肅皇帝 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無

元朝 1271年-1368年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

1294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

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

大德

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

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

八達 1312年-

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

延佑

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

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無 (泰定帝) 葉順鐵木耳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

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

致和

1328年

無 (天順帝) 阿里加巴 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1328年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

1329年

1329年-

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

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 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無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1332年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

1368年 至順

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

至元

1335年-134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滅亡後)1368年-14世紀末或15世紀初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閉里可圖汗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8年

平宗 寧孝皇帝 烏薩哈汗 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 1378年-1388年 天光 1378年-1388年

註:以下孛兒只斤族只繼承了五代汗位

閱讀全文

與1343年中國是什麼歷史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