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美國歷史課程目標有什麼特點

美國歷史課程目標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2-06-15 05:42:59

1. 美國高中歷史課怎麼上的

從一名歷史教師的視角觀察美國的高中課堂,得到一些直觀的認識,也引發了些許思考。

一、以學生為本的探究式課堂教學

旁聽的兩節別開生面的歷史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教育的特點也可以從中略知一二。

1.討論中的歷史課

我們在大都會學習中心聽了一節歷史課。這是一所公立磁石學校,授課的是一名全美優秀教師,學生則是九年級(相當於中國初三的學生)。這位老師對課堂有很強的掌控力,全程很好地駕馭著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們跟著這位老師完整地上完了一節課,連中途校方請我們換教室繼續參觀,都沒捨得離開。

這節課的主題是「WHAT MAKES A GOOD
QUESTION?」(怎樣能提出一個好問題?)。問題一出,同行的老師禁不住悄悄問:「這是歷史課嗎?」這時,教師假設情境:假如你遇到一位多年前來自中國的移民,你想問他些什麼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是一個好問題?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五個問題。寫完後,兩三人一組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至此,我們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位老師是把歷史知識當成了問題探究的素材,我們不禁暗自叫好。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總結提問的規則,學生先獨立寫出,再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後,老師給每人發了一張紙,紙上總結了提問的四個基本原則。由提出具體的問題到總結提問的方法與規則,課堂探究在一步步深入,也深深地吸引了聽課的我們。

然後,老師又提出新問題:「什麼是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要求學生把剛才提出的問題按類型分類。封閉式問題就是只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開放式問題就是需要解釋的問題。老師又要求學生從兩類中各找出一個問題進行轉換。學生們討論十分熱烈,爭著介紹自己的問題是哪一類型、怎樣轉換的,還有兩個學生針對哪種問題更好辯論了起來,課堂出現了高潮。

接下來,老師要求學生從剛才的問題中「挑出你認為最重要、最有趣的問題」,並寫到教室後邊的白板上。學生們「傾巢出動」,把大大的白板寫得滿滿的。就在我們以為本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認為這幾個問題更重要?」畫龍點睛,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這節課,基於學科又高於學科,
既是對學科知識的應用,更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整節課的探究問題環環相扣,層層升華,把教學的重點指向「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究和思維碰撞中,學會了什麼是有價值的問題,以及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甚至未來擁有獨立思考、善於表達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一節不像歷史課的歷史課,讓人難忘!

2.游戲中的歷史課

還有一節歷史課,同樣值得深深品味。

我們在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頂尖私立高中,見到了這位厲害的馬克老師。馬克老師自1975年耶魯博士畢業後,就在此教學,已經有40多年的教齡了。多年的教學生涯讓馬克老師對歷史教學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他為我們呈現的,是另一種形式的教學。

這節課的主題是「早期世界貿易及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學生們則通過游戲和討論來完成課堂學習。

首先,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模擬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國際貿易。學生們分別扮演商人、買家、海關人員等角色,相互討價還價,買進賣出。過程中,學生須知道自己扮演角色的商業規則,要辦清關手續,要考慮運輸中可能會遇到風暴或海盜等因素,把貨物都運到、能賺錢的組就算獲勝。

然後,大家圍坐進行分析討論。馬克老師指導學生朗讀了網上一篇關於耶魯先生支持販奴的文章,讓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與他們的游戲之間的關系,並談談做游戲的感受。學生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商人為了利潤會不擇手段,所以一定要制訂貿易法案;有的學生質疑這篇批判耶魯的文章,反問如果沒有像耶魯這樣的人去做這些不光彩的貿易,今天的美國會怎樣;結果馬上就有學生反對,認為當時的新大陸太邪惡了,竟然販奴,為了賺錢不顧道德。這時馬克老師適時追問:你認為當時的商人是怎麼想的?如果把販奴從整個貿易中去掉又會怎麼樣?……討論進行得不亦樂乎!

在筆者看來,身臨其境的模擬游戲使學生能夠站在特定時代、以特定身份去思考,發現並提出了很多有獨立見解、甚至有思想高度的問題,表現出極強的辯證思維、發散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品質,這已非常了不起。但馬克老師並不滿意,他本想讓學生發現早期國際貿易對文化和對現在世界的影響,但學生在討論中並沒有生成這一預設目標,於是他決定再用一節課,設計新情境,繼續做游戲,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馬克老師認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要指望學生能迅速發現問題,學生肯定要思考一段時間,教師要耐心等待,要給學生比較高的期待和尊重,這樣學生才會成為獨立思考者、終身學習者。

二、對美國高中課堂教學的特點分析

1.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長」一節中說:「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後,教育不應停止。」在美國教師看來,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可以不需要老師仍然能很好地學習發展。所以課堂上,我們從未見過教師侃侃而談,都是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而且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並重。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後,一定是先由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案,再進行分組討論,哪怕只有六七名學生,也會分成三個小組討論,最後才是全班交流。在這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學生參與度的高低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准。美國的教育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思維,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健康的懷疑態度,從而樹立自尊、自信、自立的健全人格。

2.「翻轉課堂」是教學常態

近幾年,我們也在進行「翻轉課堂」的探索。在我們還糾結於要不要「翻」、怎樣「翻」才適度時,美國的「翻轉課堂」早已成為教學常態。

馬克老師認為,「翻轉課堂」
的最大困難是讓學生真正能夠自己學習。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產生疑問和困惑,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研究的史料、尤其是一手史料,創設情境,運用游戲等有趣的、經常變換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先發現問題。學生會在此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對問題產生更高的興趣。最後教師再提供相應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恍然大悟,回歸歷史真相。

在美國,教師不是教「教材」,甚至不是用「教材」教,課本只是閱讀材料之一。而且,開發課程資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極高,美國的高中歷史教師,或者只教美國史,或者只教世界史,都可以深入研究某些問題。反觀我們,我們可以說的上是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全知全能」的。

3.其他特點凸顯美國的國情與教育理念

一是重視過程性評價和開放性測試。小測試、綜合寫作、閱讀筆記、角色表演和發言時的表現、提問和解答問題的時體現的思維品質等,都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筆者見到一堂歷史考試中有兩道論述題,每題都含兩到三個觀點,全是開放性的、需要學生發表獨立觀點的思辨性問題。

二是高度重視閱讀與寫作。美國
高中生的閱讀量遠遠大於中國學生,又厚又大的課本,要在課前閱讀,並寫出閱讀筆記和提出問題;老師還會發閱讀資料及學習任務單;每個單元結束時都有綜合寫作,不論人文課還是科學課,學生們常常一寫就是一篇論文。

三是小班教學與走班上課。小班教學大大方便了教師在課堂上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與指導,大大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里,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固定教室,學生沒有行政班,但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的課表,走班上課。

四是高科技手段支撐及個性化、實用的教室布置。美國的課堂在硬體配置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教師藉助軟體、系統,或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教學和管理已形成常態;教室布置往往取決於老師的教學內容。例如:一節與家庭有關的選修課,老師會把教室布置得像間大廚房;很多教室的前半部分是課桌椅,後半部分是實驗區,實現了實驗和教學實現完美融合;教室里的桌椅可以根據需要任意組合,方便學生完成不同任務。

反思美國的高中歷史課堂,不由得想起一位哲人對教育的認識:「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看似游戲化的課堂,卻賦予了學生獨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走進美國課堂,更讓筆者對現階段我國的高中教育教學理念和舉措有了深切的認識與理解。我們的高中教學應當充分借鑒西方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加大課程資源開發力度、形成有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2. 美國高中歷史課都講什麼呀應該了解哪方面的歷史啊

美國高中歷史 分世界歷史和美國歷史。。。。世界歷史不叫容易。。。美國歷史比較難。。。你要知道這勞什子國家總共只有兩百年歷史。。。但是它的歷史書好厚。。。所以各種人名。。。。各種法律。。。各種革命。。。各種戰爭。。。。大概就是這些。。。。

3. [經典]美國歷史教學和中國歷史教學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教學內容:他們教的是美國史,我們教的是中國史;他們的世界史里有中國,我們的世界史里有他們;他們叫囂資本主義自強,我們高呼社會主義萬歲;啟蒙運動對他們來說是春天的一陣暖風,馬恩列毛是我們革命的偉大導師;他們的歷史證明,社會主義真TM的垃圾,我們的歷史證明,資本主義真TM的王八蛋。 我們一本厚厚的歷史書連中國史的十分之一都說不完,他們連20世紀30年代流行什麼樣的衣服都可以寫出好幾篇課文;我們的祖先的四大發明讓我們自豪,他們在不斷掩飾當年他們的人是如何屠殺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們;我們的封建制度達到頂峰時,他們的先輩正在瘋狂屠殺和掠奪美洲及非洲的人民;我們的封建到了最後一刻時,他們的先輩把魔爪伸向我們;我們在為保護自己領土作戰時,他們正在和某個小鬍子的Heil領導人抗衡;我們收回土地再次爆發戰爭,他們趕緊想方設法讓這場戰爭勝利的天平別倒向共產主義;我們國家建立之初,他們就到我們門口搗亂;我們大搞階級斗爭的時候,他們正在研究怎麼讓德國和日本崛起來抗衡蘇聯;最後,改革開放我們富起來,中國成了世界上愛好和平國家的典範,而他們,還在忙著海灣那疙瘩的事。 教學方法 目的: 我們嘴上說死記硬背沒用,實際上沒有其他方法,他們也差不多;我們學歷史是為了考試,他們學歷史更多是為了培養民族自豪感;我們的愛國主義學習永遠只有口號和文字內容,而他們會用各種方法來真正提高公民的愛國情懷;我們讀歷史的人到社會上基本沒有出路,他們讀歷史的人深受各行業的歡迎;我們自認為我們自己最了解中國歷史,殊不知把四大發明介紹給世界的李約瑟是他們的老祖宗那邊的親戚;我們讀歷史的人讀到最後會得出錢是一切的定義,從而加深社會的拜金傾向,有錢人為了更有錢不擇手段(比如三X奶粉),而他們讀歷史能讀出勤儉節約、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富豪各個都寧願不留遺產給子孫,也要在死前捐錢給慈善機構(雖然事實證明這里頭有貓膩,反正不是真的)......... 再說下去,真的會累死的。

4. 美國歷史課程學什麼

你問的太含混了,高中歷史課程有本國史和世界史,內容基本和中國高中歷史課程差不多的,按照編年的次序,從最古早的文明講到現當代歷史。當然歷史觀點和對同一歷史事件的闡釋和中國可能不太一樣。並且美國(包括加拿大)的初高中歷史教學,比較偏重西方文明,對於西方以外的歷史(包括亞洲,非洲,中東等等),往往有一兩個章節一筆帶過。另外,美國高中歷史課程受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比較少,相對客觀。對學生也不強調要求死記硬背,考試方法往往比較靈活,多以寫短篇小論文為主,當然也會考核學生對史實(人物,大事件,時間)的掌握。
如果是大學,就有更細更專業的分科了。並且本科和研究生,博士生,不同的院校,隨著側重點的不同,其結構和內容也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有按照區域劃分的(美國史,中東史,東亞史,南美史,等等),按照方法論劃分的(思想史,文化史,戰爭史,社會史,等等),還有按照時間(古代史,中古史,近現代史)。我想你大概問的是初中高中,大學歷史課程我就不具體說了。

5. 美國有歷史課嘛

肯定是有的,雖然美國建國短,但是近代史肯定是有的,再加上全球史,所以還是要歷史課的。正如中國中學歷史課包含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大板塊,美國中學歷史課也是包含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大板塊。但美國中學歷史課把不同時代的歷史,不同地域的歷史,不同主題的歷史又劃分成了很多不同的課程。這種現象在精英私立高中更加突出。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發生歷史事件的原因,歷史事件帶來的後果是任何歷史課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這些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初級歷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包括收集證據,詮釋證據,分析概念,綜合分析。中級歷史課程使用更困難的閱讀材料,更復雜的概念,並且要求更高的理解水平。高級歷史課程則展開對歷史專題的更細致,更深刻的討論。無論在什麼水平上,美國中學歷史課的顯著特點表現在創造性寫作,批判性思維,研究性技術和多樣化課程上。

6. 美國的歷史課程講什麼

其實美國的歷史課和中國的歷史課有很大的區別。中國的歷史課主要講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美國的歷史課實際上是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和計劃的,甚至在很多州里,歷史課的內容可以由授課老師自行決定。因此,在美國的歷史課堂上,許多老師用絕大多數時間講述本州本地的歷史以及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歷史課題。在一些學校里,歷史課不是一門課,而是許多與歷史相關的專題,比如非洲政治,蘇聯經濟等等,學生自選感興趣的題目。由於試卷都是老師出題,因此很多時候都是天馬行空式的,沒有標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不似中國的標准化試卷。
雖然內容差異很大,但是精髓是相似的。首先是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其次是通過歷史問題的辯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容忍不同觀點的氣度。最後的灌輸一些普世價值觀,如自由平等法制。

7. 美國歷史

一、重視人文和歷史教育

美國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人文和歷史教育,人文歷史學科的院系在美國是較普遍地設置的。如,馬里蘭大學是一個由馬里蘭州辦的州立高等教育系統,由十三所大學組成,我們培訓所在的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是這一大學系統中最主要的大學,它擁有師資和研究力量雄厚的歷史系,所開設的歷史課程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對於一所綜合性大學,擁有這樣的歷史系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我問高崢博士馬里蘭大學系統的其它院校是否孝有歷史系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都有。」而馬里蘭大學系統中有些是工科或自然學科類的大學,如,University of MD Biotechnology、University of MD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這在中國大陸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香港和台灣地區擁有人文系科的高校的比例也是相當高的)。現在,我們擁有歷史系等人文系科的高校並不多,主要是綜合類大學和師范類院校。而且,目前或縮小招生規模,或是將歷史系易名,或是將其改為其它系科,中國的許多高校是唯恐有歷史系和哲學系等人文系科。同時,在美國的大學中,人文歷史學科的課程是大學生必修課的重要內容。而中國高校的人文歷史課卻基本是面向各自專業的,非人文專業的學生學習人文課的很少。當然,這種狀況目前已經得到改善,我們的許多大學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來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包括科學素質。如,許多非綜合性大學開始設立人文學院等。但是,與美國大學久成體系的人文歷史教育機制相比,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美國的大學為什麼會如此重視人文和歷史教育呢?究其根源,是由於美國高等教育(實際上是整個的美國教育)以「通才」教育為根本理念的教育精神和原則決定的。而人文歷史教育是「通才」教育的基本內容。所謂的「通才」教育,即,不論是文科、理工科還是其它學科,都把全面培養大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知識及其思維方式作為辦學的宗旨和主要內容,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大學生對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較為系統和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養成學生兼具人文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由於美國的大學是將向大學生全面傳授各種知識作為重點,因此,專業技能和技術的教育在美國的大學教育中是第二位的。這在其大學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體現。高崢博士說,美國的大學一般不將自己視為培養技術專家的地方,所以在美國從來沒有哪所大學以自己是「工程師的搖籃」一類的榮譽來自詡。美國大學十分重視人文知識的培養在專業與技能學習中的基礎地位,不少專業性和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和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設置的,必須要等學生在本科階段打下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才能去學習。如,律師是美國最吃香的職業,學習法律的人自然也相當多。但是,美國的大學本科沒有法律系和法學專業,只有修完了人文和社會學科的大學生才有資格去進一步學習法律。我認為,這種思路和做法是相當有道理的。因為,法律是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的一種規范,它是附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形成的,現實社會的法律是對歷史上法律的繼承與發展。因此,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人類社會歷史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那麼,法律對他來說只是一堆機械的條文,他也就不能真正很好地懂法和執法。

美國的大學都普遍設有人文歷史學科的院系,也與這些院系的畢業生就業不難,而且往往能在社會競爭中出類拔萃直接相關。高崢博士介紹說,在美國歷史學畢業生不僅就業領域相當廣泛,而且不少人成為美國社會的中堅人才,如,美國國會中有不少議員是歷史系畢業的,美國總統也不乏歷史系出生的。歷史系學生如此,其它人文系科也不例外。因為美國是一個講實用的社會,如果一個專業的學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那它在美國社會是無法生存下去的。當然,美國人文歷史畢業生就業容易,與他們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結構和內容全面合理有關,因而具有較為全面的學科知識有關。上面已說,美國大學講「通才」教育,也就是說,大學生是文理科的知識都要學的,人文歷史系科的學生則必須學許多其它學科的知識,因此,美國的人文歷史畢業生往往既掌握了較為全面的人文歷史知識和思維方式,又兼具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如,以馬里蘭大學的歷史系,學生四年所修的120個學分中有一半左右是非歷史類的,其中包括不少自然學科的課程。那麼,人文歷史學科的學生怎麼能聽懂理工科的課程呢?高崢博士說,美國大學的自然學科課程有不少是講基礎性知識的,而不是講某一學科很專深的知識。加上美國中學階段也沒有中國高中教育階段的那種文理分班的作法,因此,學生聽課並沒有什麼困難。美國大學重視人文歷史教育,不單在於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人文歷史知識,更關鍵得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歷史思維能力。實際上,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大學所學的不少知識往往會過時的,但是,人文歷史精神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卻是最根本的,是不容易過時的。由此反觀中國大學的人文歷史院系和專業不受重視,反差何其鮮明啊!我想,究其根源,除了社會上不重視人文歷史專業畢業的學生,以致學生就業難外,更深層和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許多人包括學生都沒有真正意識到人文歷史知識和素質的學習和培養對人自身的發展和參與社會競爭的決定性意義。其次,也與我們國家目前人文歷史學科教育內容的教條、僵化和脫離現實生活及教育方法的落後等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它並沒有真正起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作用。

我們的大學經常說要培養大師級的學者,要成為世界級的大學;我們的學生也經常立志在走向社會之後要成為激烈社會競爭的佼佼者。那麼,如果對中美大學人文歷史教育理念作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從中是否能反思和悟出一些有益的東西呢?

二、美國的史學碩士和博士的教學和培養

美國和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培養也有其特點。這里,就我所特別關注、並了解的情況作一簡介。

關於碩士的教育。高崢教授說,美國的碩士課一般不由導師滿堂講授。每門課(1學期)一般由老師指定12—13本專業書。一般是要求學生每周讀一本。然後,下周進行討論。上課時,就上周所讀的書的問題進行討論,一般是要求學生提出二、三個問題。由於美國的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並不限於導師自己的學生,感興趣其它方向和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因此,一般一門課有十幾、二十個學生上。那麼,一、二十個學生提的問題就會很多,為此,老師一般是選擇學生最為關注、提的最多的問題來討論。討論是由學生發言,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最後,由老師作總結和點評。課後,則由學生根據所討論的問題,寫成一篇小論文。一般是每學期寫2到3篇這樣的小論文。學生的課程成績多是根據這些小論文的成績來評定的。也有在學期末,由學生寫一篇比較長論文來考核其學習成績。

美國研究生教學的這種模式有兩點值得注意的地方或是長處,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已經注意到,也不同程度地做了,但是做得不夠。二是,養成學生大量和快速閱讀專業書籍的能力,養成學生快速把握所讀書籍主要思想和觀點的能力。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因為,現在是一個知識快速增長的時代,即便是專業領域,知識和學術的增長和更新也是相當快的。而學術研究的基礎便是在了解和把握前人的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因此,如果不能養成快速了解和把握專業領域知識和學術研究背景的能力,便難以很好地從事學術研究。對此,我們重視不夠。當然,我們要做到這一點也面臨著實際的困難,一是我們的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無法向學生提供這么多的專業圖書資料,學生常常無書可讀;二是,我們的研究生素質總體上呈下滑趨勢,閱讀專業書籍的能力和知識背景都不夠,要大量閱讀這些書也難以全面做到。但是,美國研究生教學和培養的這種模式無疑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關於博士的培養。美國的博士培養制度全國並不統一,名牌大學和公立學校之間的要求有相當的差異,但是,總體上說比我們要嚴格,至於名牌大學的博士培養則十分嚴格。像耶魯大學這樣的世界著名高校,培養一個文科博士往往要8年左右的時間。具體到歷史學博士的培養而言,一般是第一年了解自己博士論文選題在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然後用二、三年時間來搜集相關的資料。在這兩個階段,學生往往要作田野調查,也就是到外地、甚至是國外相關的學術科研機構、院校和地域進行資料的采訪、搜集,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相關史料。然後是作開題論證報告。最後的三、四年時間用來進行博士論文的寫作。美國的一般大學,博士生在讀時間也需要四到五年,如馬里蘭大學是四年。美國對博士生導師所帶的學生數量一般沒有限制,但是,導師在帶博士生方面卻比較慎重,多量力而行,這既是因為帶博士生的許多工作,如指導學生閱讀,看、改和評學生的論文等都不算是教學工作量,是「義務勞動」;其次,也是由於美國的導師重視學生的培養質量,帶一個學生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指導工作,因此,為保證培養質量,一般情況下只帶一到二名學生。由此可見,美國的博士培養制度和方法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現在的博士培養往往不重視質量,博士在讀時間太短,培養制度也不規范,執行不到位,對導師的監督不力,一些專業招收的學生過多過濫。有些導師一屆博士生就有四、五個,甚至七、八個,而在帶學生時又是放羊式的管理和指導,根本承擔起導師應有的職責,而卻可以多拿許多好處。這既有我們的博士培養制度的問題,也有導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問題。我們在博士生培養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導致了我們的許多博士生畢業後,難以真正從事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與國外、特別是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博士相比,總體水平存在相當差距。

在美國的高級歷史研究人才中,十分重視史學理論的教學。如,美國的碩士研究生階段,史學理論課是歷史學專業所有研究生必修的課程,而不是史學理論專業的研究生才學的。其目的是培養研究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論意識。正如下文所說的,美國目前的史學研究,以重視理論架構和方法論意識的科學派史學十分盛行,這種史學自然要求研究者要有良好的理論修養和方法論的自覺意識。

三、美國的歷史研究的兩大流派

通過這次訪問,使我對美國的歷史研究發展狀況有了一些新的了解,與我在國內所接觸的書報資料所說的不盡相同。高崢教授介紹說,目前美國的歷史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流派或是兩種方法,一種是歷史研究的科學派,一種是歷史研究的藝術派。

科學派主張歷史研究要有理論框架,問題意識很強,認為通過歷史研究可以發現歷史的規律、本質和真像。據我所知,這一派在中國很有影響。如,目前介紹到中國的美國研究中國史和中國問題的學術著述,多是這方面的著述。美國有關中國史研究的「範式」和方法論問題近20年來一直是中國史學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和重點。如,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柯文的討論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轉換的著作《在中國發現歷史》一直受到中國史學界的關注,時常為人提及。而且,這一派的研究方法也對當代中國史學形成了相當的影響。當代中國史學研究有一種傾向,即重視所謂的「歷史研究模式(或範式)」的建構,不能不說是受到了美國歷史研究方法的影響。不過,中國大陸史學界目前所提出的「史學科學性」或重視歷史的實證性研究,實證史學成為主流,又與美國的科學派史學有不同,中國的許多主張實證史學的人往往主張讓史料自己說話,傾向於中國傳統的乾嘉史學和近代的新考據派史學,而不強調甚至是反對史學理論構建在歷史研究中的理論先導性與方法論意義,認為這種重視「範式」的史學往往是不科學的。

而藝術派則重視歷史研究的語言敘述,強調歷史語言敘述的生動和優美。但是,藝術派並非不重視史料,而是在閱讀和理解史料的基礎上來敘述歷史。這和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史學是藝術的主張是有差異的。我們通常所講的史學是藝術,往往是強調歷史認識的非科學化,主張以直覺等所謂人文學的研究方法為根本。極端者還包括為求歷史敘述的生動和優美而犧牲歷史的真實性,如19世紀的英國史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而高崢教授所說的美國的史學藝術派卻並非如此。他在談到自己的導師,美國著名史家、耶魯大學的中國史研究專家、現任美國歷史協會主席史景遷教授時,說史景遷教授的著作文筆生動,能將枯燥的檔案文獻史料變為生動的歷史。他的《曹寅和康熙皇帝》(1966)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書中使用的基本是宮廷檔案史料,但卻寫的生動入微。華東師范大學的史學史研究專家朱政惠教授在其新近出版的《美國的中國學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一書中也說,「史景遷的研究特色則在於,以瀟灑和生動的筆觸,將前人的史事重現於紙筆。這一特色使他的研究深入淺出,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他的著作洛陽紙貴,擁有很多西方讀者,因而深受他們的尊敬。」(P183頁。)由此可見,美國當代的這種史學藝術派更像是中國傳統史學中以司馬遷為代表的史學著述風格,而與近代以來西方史學所主張的藝術派史學不盡一致。

四、歷史研究的致用性問題

通過這次考察,使我對美國的歷史研究的致用性有了一些新認識。在我與高教授的交談中,雖然沒有直接和專門討論美國歷史研究的致用性,但是,從我們所談的以下兩個問題卻可以看出美國的歷史研究是重視致用性的。而目前國內卻有相當一部分學者主張歷史研究不應當過於強調其致用性,過於強調或不適當地主張歷史研究的學術獨立性,反對史學的致用。而且,往往是拿西方史學研究崇尚學術獨立自由作理論和實際的依據。

我們較多地談到美國的中國史研究及其範式的轉化問題。這是一個備受國內學術界關注的問題。高崢教授說,美國的中國學研究十分發達,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在20世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產生著愈來愈大的影響。印度同樣是亞洲和世界的一個大國,也是一個文明古國,但是,印度史的研究在美國卻遠不如中國史研究受到關注,原因即在於它不如中國在現當代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影響大。由此可見,美國的中國學研究的發展鮮明地體現出「史以致用」的原則。不僅如此,我認為其中國史研究範式的轉化實際也說明了這一點。高崢教授將美國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模式演變概括為四種模式,亦即四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美國的中國學研究開拓者費正清及其時代的一批學者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其研究解釋方式被概括為「沖擊——反映」模式。後來,這種模式被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內部動力」模式所取代,因為,中國現當代歷史的發展使不少美國學者認識到「沖擊——反應」模式的在理論上的解釋力存在相當局限和不足。到了20世紀80—90年代,美國的近現代中國史研究又出現了「革命模式」,因為,中國的近現代革命在許多美國學者看來具有世界影響力,有獨特的魅力。到了90年代以後,又被「現代化模式」所取代。因為,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的體會是,美國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模式的轉換固然在其內在的學術動力,即前一種歷史解釋模式出現了「危機」——已經不能很好地解釋中國近現代和當代歷史發展了,發展了中國現當代歷史和世界現當代史迫使他們要提出新的中國近現代史解釋模式,但是,同時也正說明,舊的歷史研究和解釋模式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所以,要建立新的歷史研究和解釋模式。「沖擊——反應」模式的提出實際反映了一種西方歷史中心論,適應了當時西方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需求。而當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中國現代歷史的發展後,這種模式已經不能有效地解釋中國近現代歷史,從而為其現實服務時,便被另一種研究和解釋所取代。當代美國中國學研究中「現代化研究」模式的興起正是為了適應中國當代新形勢發展,為滿足美國與中國的更好的交往需要而提出的。這不正是歷史研究的致用性在美國的中國史研究中的一種反映嗎?可以說,重視歷史的致用性是美國的中國史研究的又一推動力。

關於美國的歷史研究課題經費的申請。高教授說,美國的史學研究經費的申請主要有兩個對象,一個是向私人的基金會申請;一個是向學校申請。而經費的申請便導致了以「研究問題」為主的科學派史學的盛行,即,要申請到經費,研究者必須要提出你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以什麼理論和方法來進行研究。當然,這種理論和方法應當是當時的史學界流行的主導理論和方法。如果你的申請研究課題或項目不在這種理論或方法之內,研究者就會被視為「不入流」,從而被排除在主流的學術圈之外,便得不到學術的資助。高教授認為,這也與研究項目申請的評審制度有關。因為,研究項目申請的評審往往並不都是這一研究領域的專家,因此,專家在評審申請者的研究項目時,最關注的就是申請的研究項目明確提出了什麼問題,用什麼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從美國歷史研究經費的申請中,也可以看出一個重要問題,即史學研究必須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也就是說必須是能夠致用的,歷史研究不僅要講學術價值,還要發揮其社會價值。否則,你就得不到研究經費的資助。

當然,我們對歷史研究的致用性不能作狹隘的理解,將歷史研究的致用性簡單地等同於中國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曾主張過的史學為政治服務、為革命服務,歷史研究致用應當是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全民族的進步服務,而不僅限於某些政治集團或社會群體。而且,講歷史研究的致用決不是否定學術研究的獨立性,決不是犧牲學術研究的首要目標:求真性(科學性)。其次,美國的學術研究也受到聯邦或州政府各種形式的、直接或間接的干預,學術研究的獨立性和科學性往往受到影響。馬里蘭大學教育學院的Bob Berdahl教授便指出了國家科研基金與學術自由之間的矛盾。他說,美國學者的研究經費有聯邦政府或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這樣,其研究必然要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政策和利益的左右,由此便影響了學術研究的自主性和科學性。不過,由於有了一系列制度的保障和長期形成的學術獨立的傳統,總的說,美國學術界對學術的求真性(學術價值)和致用性(實用價值)的關系處理得比較好。

8. 美國歷史教育改革是怎麼回事

美國歷史至今兩百多年,主要由歐洲移民及黑人組成,短暫的歷史,多元的文化深深影響了美國的教育。首先,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教育的起點是最新的科技知識;其次,大多數移民的目的是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他們看來,讓子女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是生存所需。所以,無論從總統還是民主,始終把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其次,美國實行自由開放,容納各種不同文化,各種思想活躍;最後,美國公民繼承了先輩艱苦風斗的精神,一切都追求實際化。
民主、自由、平等,這些價值理念是美國的立國之基,也是他們不遺餘力在教育中貫徹的東西,這一方面造就了美國的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學生懶散、學習密度低、學習時間少、課程標准低、校園暴力等一些老問題。

在奧巴馬任職期間,一些新問題在教育改革中也提上了議程。首先是自華爾街而起的「金融風暴」。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也直接沖擊了美國的教育系統,美國

各州和學區面臨教育經費欠缺問題。

黨派意識形態也對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民主黨奉行自由主義,一貫主張誇大教育開支,保障弱勢群體利益,要求給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在財政吃緊的狀況下,斥資解決教育問題將面臨重大挑戰。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體系,即沒有統一的教育行政系統。美國教育管理體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權制,即聯邦政府行使有限的協調和服務的行政職責,而州政府擁有對教育絕對的管理和決定權,教育教學事務又由學區委員會根據當地情況自己決定教育管理模式。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

9. 美國歷史課程改革shi shen me

美國歷史教育近十年來呈現如下趨勢和特點。首先,歷史在中小學課程計劃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1991年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頒布,要求所有的中小學學生在英語、數學。 自然科學、歷史和地理五門核心課程都要合格。1992年《歷史課程全國標准項目》開始啟動。1996年,三個《標准》,即《世界史課程國家標准,探尋通往今天之路》、《美國史課程國家標准:探尋美國的歷程》和《幼兒園到4年級歷史課程全國標准》正式發表。這三個《標准》實際上是《2000年目標:教育美國法》中的主要教育改革目標之一,從而成為國家立法的一部分。歷史作為五門核心課程之一的地位,被國家立法所認可。

滿意請採納

10. SAT2美國歷史與AP美國歷史有哪些不同

SAT2 和AP 考試基本信息的區別如下圖:

SAT2考試日期與SAT2考試日期是同一天,考了SAT1就不能考SAT2。

從重要性角度考慮,先把SAT1搞定,再安排SAT2考試。

美國本土每年的3月SAT考試不提供SAT2考試。

AP每年只能考一次,在5月份的兩周內陸續安排20多門課程的考試。

學有餘力的童鞋在高二下半學期如果搞定了SAT1,可以考慮參加AP考試,拿到分數增加申請競爭力。

已經申請完畢的童鞋在等開學的高三下半學期,可以考慮參加AP考試換大學學分。

閱讀全文

與美國歷史課程目標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