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同濟大學多少年歷史了

同濟大學多少年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06-15 05:55:29

❶ 什麼是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3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學校始於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17年由華人接辦,先後改稱為同濟醫工學校和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同濟大學經過六次搬遷,先後輾轉滬、浙、贛、桂、滇等地,1940年遷至四川宜賓的李庄古鎮堅持辦學。1946年回遷上海以後,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在始於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原有的文、法、醫、理、機械、電機、造船、測繪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築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1978年以後,學校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拓展學科範疇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轉變。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並入,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2002年,列為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2004年,列為中管高校。2017年,列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確立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熏陶以後,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綜合特質,成為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創校至今,先後培養了36萬余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56人。
同濟大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台」、國內第一個「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後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城市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國產化智能溫室、遙感空間信息、大洋鑽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
學校長期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社會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為「一帶一路」建設、國內橋梁與隧道、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抗震救災、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會、崇明生態島等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學校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460億元,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典範模式。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後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1個國際化合作平台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後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傑出獎」的高校。
目前,同濟大學設有29個專業學院,9家附屬醫院,6所附屬中小學。有四平路、嘉定、滬西和滬北等4個主要校區,佔地面積2.54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築面積181餘萬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443萬余冊。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碩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國際學生3575人。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校學科設置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現有本科招生專業8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4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69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今天的同濟大學正朝著「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力前行!

❷ 同濟大學在中國大學排名第幾

同濟大學在全國的排名第九。同濟大學的前身為德文醫學堂,其院校內設有二十九個專業學院,九所附屬醫院,六所附屬中小學。由於其高端人才的突出培養和就業率的飛速提升,實力不斷增加,近幾年的發展迅速,理所當然躋身於國內高校排名前十。
如果想要在上海就讀的學生,但又對於尖端的復旦大學有所顧慮,同濟大學可以說是很好的選擇。

僅供參考。

❸ 同濟大學歷屆校長

同濟大學歷任校長

埃里希·寶隆:1907─1909 福沙伯:1909—1917

貝倫子:1912—1919 沈恩孚:1917—1923

袁希濤:1923—1927 阮尚介:1917—1927

張仲蘇:1927—1929 張群:1929-1929

胡庶華:1929—1932 翁之龍:1932—1939

趙士卿:1939—1940 周均時:1940—1942

丁文淵:1942—1944 徐誦明:1944—1946

董洗凡:1946—1947 丁文淵:1947—1948

夏堅白:1948—1952 薛尚實:1953—1959

王濤:1959—1977 李國豪:1977—1984

江景波:1984—1989 高廷耀:1989.2—1995.2

吳啟迪:1995.2—2003.6 萬鋼:2004.7—2007.8

裴鋼:2007.8—2016.9 鍾志華:2016.9—2018.7

陳傑:2018.7—

(3)同濟大學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17年由華人接辦,先後改稱為同濟醫工學校和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同濟大學經過六次搬遷,先後輾轉滬、浙、贛、桂、滇等地,1940年遷至四川宜賓的李庄古鎮堅持辦學。1946年回遷上海以後,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在始於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原有的文、法、醫、理、機械、電機、造船、測繪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築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1978年以後,學校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並入,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

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2002年,列為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2004年,列為中管高校。2017年,列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❹ 同濟大學怎麼樣,優缺點都給我說一下吧

我是同濟今年畢業的,我的學院是同濟裡面算是比較差的學院了,但是不得不說,老師很厲害,同學也很厲害很努力,我等學渣就瑟瑟發抖。算了,優點就懶得說了,反正就是很厲害了。還有一點不知道算優點還是缺點,就是同濟對學生管理是很寬松的,沒有斷電,沒有斷網,沒有熄燈這些什麼強制的措施,上不上課老師抓的也不嚴,基本上就是靠自覺,愛上不上,至於掛科,反正是在不行到大四還有大補考,基本都讓過。簡單來說就是上限很高,老師同學之間的學習氛圍也很濃,能提供的資源也很多。但是你要是本身就很頹廢,一點上進心都沒有,只是想混個畢業,老師也不會做什麼挽留之類的。

❺ 同濟大學哪年成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1907年建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同濟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❻ 同濟大學有100年的歷史么

有了呢~ 剛剛完成校慶 包括主席在內很多領導人都送了祝福呢~

她創建於1907年,早期為德國醫生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取名"同濟"意蘊合作共濟。1912年增設工學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為大學,1927年正式定為國立同濟大學。抗戰期間曾內遷經浙、贛、滇入川,1946年回遷上海並發展為以擁有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海內外的綜合性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後,同濟大學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最大、專業最全的工科大學。1978年經中央批准恢復對德交流,在中科院學部委員李國豪校長領導下實行「兩個轉變」,即由土木為主的理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由國內普通高校向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國際性大學轉變,從而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學。1995年實現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並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被國務院領導贊為高校體制改革中的"同濟模式"。2000年4月又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目前是一所擁有理、工、醫、文、法、哲、經濟、管理、教育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作為研究型大學,學校是首批被國務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為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被列入國家財政立項資助的"211工程"和國家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與地方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行列。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同濟的歷史背景有哪些

「同濟」二字最早源於德國籍醫生埃里希·寶隆創辦於1900年在上海創辦的「同濟醫院」(該「同濟醫院」不同於前文所述的同濟醫院),1907年又在「同濟醫院」的基礎上創辦了「上海德文醫學堂」,並先後3次更名,分別是1908年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1927年更名為「國立同濟大學」。1950年至1951年同濟大學醫學院及附屬同濟醫院整體遷往湖北省武漢市,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並,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隨後於1955年更名為「武漢醫學院」。1985年,經衛生部批准,武漢醫學院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並為華中科技大學後,成立同濟醫學院並設附屬同濟醫院。

❽ 同濟大學最初是誰建立的

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❾ 同濟大學有多久歷史

創辦時間:1907年(丁未 光緒33年),距今108年。同濟大學的前身是德文醫學堂。
1907年3月,科佩爾基金會、促進在華德國文化工作委員會、上海德醫公會和同濟醫院4方,在柏林簽署了由普魯士文化部起草的關於在上海建立德國醫科學校的協定;1907年6月3日,「德文醫學堂」董事會正式成立,董事會由18人組成。
1907年10月1日,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取名為「德文醫學堂」。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當時寓意德國人與中國人同舟共濟,「同濟」二字從德語「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話的諧音而來,意蘊合作共濟。
1909年,寶隆博士因病於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醫公會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濟德文醫學堂總監督兼總理。校董們為學校取名「同濟」,意蘊和衷共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
1912年,同濟德文醫學堂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會籌措辦學經費,由福沙伯全面領導學堂。當年,醫正科三級學生張近樞、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國大學醫科考試規則參加學堂的第一次畢業考試,均順利通過,如期畢業。他們是同濟歷史上的第一屆畢業生。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1917年2月美國宣布與德國斷交,不久對德宣戰。上海法租界以同濟醫工學堂是德國的產業,為防止德國人利用該校機械製造武器為由,當眾宣布解散學校,並限令師生當日離校。為此,社會各界聯名致電教育部,請設法對同濟學生作善後安排。教育部馬上派人商議,把學校遷到吳淞鎮,繼續開學上課。1917年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學堂改屬華人私立學校,由華人董事會辦學,直屬教育部領導。同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2年學校正式遷往吳淞鎮。根據《寶山縣志》記載:1917年同濟德文醫學堂由華董接管,遷入吳淞中國公學。1918年,在教育部次長袁希濤主持下,由教育部撥款,在吳淞購地150畝籌建校舍。1921年竣工後陸續遷入新校舍。
1924年0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濟醫科為大學。因此,每年的5月20日定為校慶日。

❿ 同濟大學屬於哪個省

同濟大學屬於上海。

閱讀全文

與同濟大學多少年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