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熊貓歷史上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熊貓歷史上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5 07:05:44

1. 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但是,由於受歷史發展因素的不利影響,使它目前已處於一種瀕危狀態。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其內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則是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系的孤島狀頒,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開花死亡,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生存的嚴重威脅,使其面臨瀕危的境地。

2. 大熊貓數量減少的原因

在地質歷史時期,大熊貓曾廣泛分布於我國的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北京周口店,以及越南和緬甸的北部。在第四紀約1.1萬年前的最後冰川時期,大熊貓向長江上游退縮到青藏高原東緣的秦嶺、岷山、邛崍、相嶺和涼山等5大山系的高山深谷中。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受不斷增強的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面積急劇減少,並不斷被分割隔離,使這一古老的孑遺動物瀕臨滅絕的邊緣。對它的生存現狀和未來的命運,國內外都予以極大的關注。採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阻止或延緩大熊貓的滅絕,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急迫的任務。而深入理解大熊貓的行為學、生態學和遺傳學等方面的知識,為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保護這一古老、珍稀、特有、瀕危的動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和重大的社會影響。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 貓的極 盛時期, 曾廣泛分 布於中國 東部,後來同期的動 物相 繼滅 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 特徵,因而被譽為「活化石」。
如今大熊貓的分布范圍已十分狹窄。我國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

3. 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1、森林採伐。
大熊貓棲息地每年的採伐面積達到至少1萬公頃。其棲息地每年以大約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近30多年來,陝、甘、川三省大熊貓分布區內人口倍增,已達43萬餘人,大型森工企業自1950~1985年共達27個(不含縣屬伐木場),採伐的森林核實面積為42萬多公頃,年均伐木面積為2萬多公頃,致使棲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經過15年後,已銳減至13,921.52平方千米,減少面積達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棲息地的56%,並造成6個伐區內熊貓消失,10個伐區內僅殘存極少數熊貓,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2、捕捉過多。
如在解放前汶川縣草坡,英、美等西方國家,在那時收購、捕捉活體達20多隻(獵殺者在外),致使那裡的大熊貓種群,迄今已逾50餘年,數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復。又如寶興縣從1963年迄今,僅在一個縣內,捕捉的大熊貓就達113隻以上。從50年代中期開始,從野外捕捉的熊貓已超過240隻到國內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寶興110餘只,平武60餘只,致使這兩個縣種群結構被破壞,數量大幅度下降。根據大熊貓生命表分析,它們一個世代約需12年,種群增長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護得好的情況下,也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
3、近些年來,盜獵、走私大熊貓皮張標本尚時有發生;
4、大熊貓種群分布在25個以上島狀隔離的生境中。這些隔離的生境區大小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圍),其中大多數(67%)的面積少於350km2。這種種群的孤立和分割則是長期威脅其種群的重要因素,小群體的近交衰退現象將降低繁殖力、幼體成活率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終"島狀"成員將消失。據潘文石等對秦嶺熊貓種群的遺傳分析,那裡有200餘只大熊貓,可構成一個約90隻的繁殖群體,其世代雜合率遞減率為0.54%,經過12代後即140年後,每個成員都將有1/8的基因相同,相當於表(堂)兄妹的親緣關系;
5、由於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大熊貓被迫退縮於山頂,竹種十分單純,一遇竹子開花,將無迴旋餘地,僅1975年岷山地區箭竹開花,死亡達138隻以上;80年代邛崍山冷箭竹大面積開花,災後發現大熊貓屍體108具,搶救無效死亡33隻,共計141隻;
6、在大熊貓棲息地存在未經政府允許的礦產開發、污染以及礦工的伐樹和捕獵也是威脅之一。
7、大熊貓一生才生幾個後代,一般每兩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會生兩只小熊貓而且雌熊貓沒有精力全部養活它們。

4. 大熊貓日益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大熊貓一生才生幾個後代,雌熊貓一般每兩年才生一次,通常一胎會生兩只,但是雌熊貓沒有能力全部養活它們。緩慢的繁殖,再加上日益減少的居住地和人類的殘害,都導致了野生大熊貓數量的減少。動物園中採用人工繁殖的方法也只取得了很有限的成效。

5. 我國環境適合熊貓生長,為什麼熊貓卻如此稀少

熊貓稀少的原因是由自然環境化以及熊貓的基數本來就不多好像也差不多就只有中國有這種生物,並且也有它們本身的一些生活習俗和繁殖習慣等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原因是從個方面綜合起來的,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我國的自然環境的確非常適合熊貓的生長,但是不代表環境優良,就能有大批的熊貓在此存活,現在我國的熊貓大多數集中在我國四川省內。

第三個因素,也就是他們平常的一些行為習慣吧,相信我們也經常在抖音看到一些熊貓爬到高高的樹上,這樣的場景也使得我們對熊貓為什麼這么稀少也有了一個小小的了解。

第四個因素就是自然環境的惡化,我們也知道現在大部分的熊貓都是在我國四川區域的,其他的區域基本上沒有。所以適合什麼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少,加上可能也會有某些飼養員的工作的不盡責,也導致熊貓受到一些威脅。

6. 熊貓為什麼那麼稀少呢

大熊貓作為殘存下來的古老動物,野生數量越來越少。食物高度特化,抗敵能力弱,繁殖能力低等是野生大熊貓走向滅絕的內在因素,而人為地破壞山林,使大熊貓失去生存之地,再加上天災病禍、竹子開花等,是野生大熊貓數量減少的外在原因。

除了整個生態環境的變遷外,大熊貓自身獨特的生理特點也決定特殊生態地位,例如大熊貓胚胎獨特的延遲著床情況,延遲著床是在早期胚胎形成後,早期胚胎並不立即著床,而是在子宮內漂浮游離較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早期胚胎停止發育,直到當身體內某種機制啟動後,游離的胚胎才開始在子宮內著床,並開始生長分化形成胎兒。在胚胎受精後游離期間,任何一次的意外都有可能讓胚胎停止發育。

熊貓的習性

需要注意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佔一半以上,而且佔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用戶需要注意熊貓雖然隨著食性的轉變,一些器官也起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牙齒,臼齒非常發達,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強大的,構造較為復雜,接近於雜食性獸類,裂齒的分化不明顯,犬齒和前臼齒發達,沒有齒槽間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熊貓

7. 為什麼熊貓會瀕臨滅絕

1、繁殖太難

熊貓平時孤居,只有到了到了繁殖季節才會出門尋找配偶,雌雄互相吸引,熊貓會在各地留下自己的氣味,吸引異性熊貓的到來,在稠密的竹林里,開始進行各種求愛活動。雌性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暫的2-3天,如果在這幾天里沒有找到配偶,就很難在這一期的繁殖期里產下後代。

2、成活率低

小熊貓在出生時發育相當的不成熟,體重僅僅是它母親體重的0.1%最輕的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照顧孩子對於雌性大熊貓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

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雙胞胎,為了保證存活率,大熊貓媽媽通常會忽視或拒絕較弱的一個,讓它自生自滅。由於熊貓生殖能力和育幼行為兩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貓的種群增長十分緩慢。

3、吸收力低

大熊貓以竹類為主要食物,而大熊貓對竹類的消化利用率較低,食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短,因而採取大量進食、快速排出的方式,來獲得足夠能量以滿足其需求。由此,使大熊貓的能量攝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考慮到盡量多地攝入能量,盡量少地消耗能量。

4、棲息地的變少

大熊貓的分布區已經相當狹小,實際上它的分布地點僅限於中國陝西秦嶺南坡,甘肅、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彼此分割的6個分布區域,棲息地實際面積不足總面積的20%,棲息地的縮小和分割,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布的主要因素,支離破碎的棲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狀態對於大熊貓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災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5、捕獵

買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游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迷並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大熊貓不僅珍稀,而且可愛,一時間成為了全世界的動物明星。

各西方大國競相到中國捕捉大熊貓,從中國獵人手中收購的就更多了。一時間不少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里都有了大熊貓的標本。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並且之後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和擴大保護區對熊貓的保護有重要的作用。

8. 熊貓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熊貓本身就是要被大自然淘汰的物種,人類保護才活下來
所以減少的原因很多
自然的,能吃的東西很少,只有極少的一種或幾種竹子。
出生率很低,幼崽存活率極低
人為的,大自然破壞等

9. 大熊貓為什麼減少

一方面是居住的環境改變了,不利於動物生存,導致好多動物都瀕臨滅絕;另一方面,大熊貓由於數量很少,而且他們選擇異性也很挑剔,多數就是因為近親結婚而導致不育的。如此一來,他們的數量就越來越少。

10. 從100隻到30隻最後1隻,是什麼導致大涼山大熊貓變少

國寶大熊貓,被全世界公認活化石,然而,總數只有1000隻左右,難怪被稱為“國寶”呢,你知道為什麼大熊貓的數量那麼少嗎?導致大熊貓數量變少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為大家揭秘。

除了整個生態環境的變遷外,大熊貓自身獨特的生理特點也決定了它特殊生態地位,例如大熊貓胚胎獨特的“延遲著床”情況。“延遲著床”是指在早期胚胎形成後,早期胚胎並不立即著床,而是在子宮內漂浮游離較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早期胚胎停止發育,直到當身體內某種機制啟動後,游離的胚胎才開始在子宮內著床,並開始生長分化形成胎兒。在胚胎受精後游離期間,任何一次的意外,都有可能讓胚胎停止發育。

閱讀全文

與熊貓歷史上減少的原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