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川劇的歷史有多久

川劇的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18 21:24:23

1. 川劇歷史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2. 川劇的由來

川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而後兩漢的角抵百戲,為早期的川劇奠定了基礎。

據《太平廣記》及《稗史匯編》等文獻記載,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鬥牛》之戲。三國時期,更是出現了四川第一曲諷刺喜劇《忿爭》,可謂川劇喜劇的鼻祖。

至唐五代時期,是川劇最為鼎盛之期,出現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這一時期常演的劇目有《劉辟責買》、《麥秀兩岐》和《灌口神》等。並出現了中國戲曲史上到目前為止最早的戲班,即《酉陽雜俎》中所載的干滿川、白迦、葉硅、張美和張翱五人所組成的戲班。

從《鬥牛》之戲到宋雜劇《酒色財氣》,歷時千有餘年,它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戲」,可以視為廣義的川劇。而現代意義上的川劇,應該說是在宋元南戲、川雜劇、元雜劇基礎上的產生於明代的「川戲」開始的。

至清代川劇由崑曲、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五種不同的聲腔雜陳,晚清時期,便出現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劇面目為之一新,各類聲腔的特色劇目和保留劇目開始形成。其後的川戲改良運動,成立了」戲曲改良公會」,集資興建了「悅來茶園(今錦江劇場舊址)」、「蜀劇部」等演出場所。

由此,川劇藝人自己組織的「三慶會」於1912年成立,也現了康子林,楊素蘭,蕭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達三百餘人。創作上也出現了趙熙的《情探》,黃吉安的《三盡忠》、《柴市節》等一大批名人名戲,流行劇目多達700餘個。

20世紀以來,雖然也現了以劉懷敘為代表的「川劇創作家」們所創作的現代戲,但國家處於黑暗時期,川劇也開始衰落了;建國後,在黨和新中國的扶持下,川劇又開始煥發藝術青春,重新進入自己的「黃金時代」。

(2)川劇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流派藝術

川劇由於各種聲腔流行地區和藝人師承關系,逐漸形成一些流派。在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醜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傑出藝人稱派外,主要則是按流行地區區分為四派:

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為中心的溫江地區各縣,以胡琴為主,形成獨特的「貝調」;

二是「資陽河派」,包括自貢及內江區和縣市,以高腔為主,藝術風格最為謹嚴;

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綿陽的部分地區,以唱彈戲為主,受秦腔影響校多;

四是「川東派」,包括川東以及重慶一帶,由於來此演出的外地劇種很多,導致其特點是戲路雜,聲腔多樣化。

近半個世紀以來為廣大群眾所喜愛的演員有:

小生袁玉堃、曾榮華、姜尚峰、謝文新;旦角瓊蓮芳、陽友鶴、楊雲鳳、薛艷秋、胡漱芳、陳書舫、許倩雲、競華、楊淑英;

正生陳淡然、司徒慧聰;丑角周企何、劉成基、周裕祥、陳金波、李文傑,武生彭海清。另外還有名鼓師王官福、蘇鳴清等。

3. 川劇的來歷

4. 川劇流行了多少年

川劇,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原先外省流入的崑腔、高腔、胡琴腔(皮黃)、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均單獨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於這五種聲腔藝術經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改稱「川劇」。

5. 川劇在哪個時期最興盛

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的唐朝時期,川劇比較興盛,當時非常流行

6. 川劇的發展史是什麼你知道嗎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悠久的歷史,保存了許多優秀的傳統劇目、豐富的音樂和精湛的表演藝術。它是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省份人民喜愛觀賞和聆聽的一種民間藝術。在戲曲的調性上,川劇由高調、坤調、胡琴調、弱調和一種省級民間燈戲組成。在元宵彩燈戲中,這五種戲曲從明朝晚期到清朝中期傳入四川。

中國戲曲的一種,流行於四川、重慶、雲南和貴州。在明代,四川就已經有了地方戲劇。清雍正、乾隆年間,隨著花部的興起,外國崑腔、高腔、梆子、皮簧腔傳入四川,並與當地的燈戲相結合,形成了坤、高、胡、譚、燈合二為一的川劇。早期的川劇根據流行地區與藝人的不同關系,沿川西、紫陽、川北、川東四河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川劇的表演藝術有著深厚的生命根基,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序,真實而細膩,幽默而有趣,濃郁的鄉土氣息,尤其擅長用舉、開眼、改頭換面、鑽火環、藏刀等特技來刻畫人物,傳統劇目非常豐富。

7. 歷史起源編輯川劇川劇 川劇起源於何時,語焉不詳,多有歧異,但形成於清代卻有

川劇的名稱,始見於清末民初,當時叫川戲,後來統稱川劇。這雖然只有八十多年的事情,可她所包容的各種聲腔,早在明代即有戲班在省內各地演出。川劇史家、藝術家們談到川劇的源流沿革,還有追溯到晚唐「雜劇」、南宋「川雜劇」的,甚至有川劇高腔尚早於江西「弋陽腔」、清代蜀伶魏長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種種不同的說法。足見川劇的歷史,還是一個沒有完全定論而尚待繼續研究探討的學術問題。但就一個戲曲劇種而言,不論她是否源於本土,是否為地方文化與民情風俗所孕育,從她的全部傳統劇目、藝術程式均可清楚看到, 基本上都是由整個中國戲曲及其高、昆、胡、彈等幾大聲腔藝術中繼承、發展和創造來的。
《網路》

8. 川劇的簡介和由來

川劇,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原先外省流入的崑腔、高腔、胡琴(皮黃)、彈戲和四川原有的燈戲五種聲腔藝術,均單獨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於這五種聲腔藝術經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稱「川劇」。成都和重慶,為川劇兩大演出中心。

川劇大約是在明末清初發展起來的。當時,北邊的陝西、甘肅和南方的湖廣等省大量移民流人四川,隨之帶來了具有各地鄉土氣息的戲曲藝術。這些外來戲曲藝術經過與四川本地戲曲藝術的交流、融合,逐漸形成一種有別於其它戲曲藝術的劇種—— 川劇。川劇包括崑曲、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等五大聲腔。其中高腔源於明代流行於江西等地的「弋陽腔」,結合四川民間秧歌演變而來;胡琴戲由徽劇和漢劇演變而來;彈戲的源流是陝西的秦腔,清朝道光年間傳人四川;燈戲由四川民間小曲演變而成;崑曲則源自蘇州的崑山腔,相傳是清朝康熙年間傳人四川的。從傳人地域看,川劇的昆、高、胡、彈是分別由川西岷江,川南淪江,川北嘉陵江等四條河道輸人的,故有「四大流派」之說。名稱的正式出現大約是在清同治時期,同中國其他劇種相比,川劇的最大特色是它的高腔。川劇的角色與京劇雷同,分生、旦、凈、末、丑等,以生、旦,丑角戲居多。川劇的服裝與臉譜與京劇也是大同小異。服飾以明代服飾為基礎,參照唐、宋,元。清的服飾製成一種統一式樣,沒有朝代、地域和季節的分別。

川劇劇目繁多,其中高腔部分的遺產最為豐富,傳統劇目有「五袍」(《青袍記》、《黃袍記》、《白袍記》、《紅袍記》、《綠袍記》)、「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不少為其他劇種失傳的劇目。

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深厚的生活基礎,並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劇本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表演真實細膩,幽默機趣,生活氣息濃郁,為群眾所喜愛。有的演員還創造了不少絕技,如托舉、開慧眼、變臉、鑽火圈、藏刀等,善於利用絕技創造人物,使川劇令人嘆為觀止。

9. 川劇的歷史有多少年

川劇的早期是在元代,川劇的成熟期是在明朝中期,川劇的服裝可以做證(明服)

10. 川劇它始見於哪個朝代

川劇的名稱,始見於清末民初,當時叫川戲,後來統稱川劇。這雖然只有八十多年,早在明代即有戲班在省內各地演出。川劇史家、藝術家們談到川劇的源流沿革,還有追溯到晚唐「雜劇」、南宋「川雜劇」的,甚至有川劇高腔尚早於江西「弋陽腔」、清代蜀伶魏長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種種不同的說法。足見川劇的歷史,還是一個沒有完全定論而尚待繼續研究探討的學術問題。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隨著「花部」的勃興,那些來自省外而分別流行於四川各地的高腔、崑曲、胡琴、梆子唱班,為適應群眾欣嘗習慣,與四川語音、習俗結合,逐漸在藝術上具有了四川的地方特色。本世紀初,由於工商業的發展,流行四川各地的戲班不斷湧入城市, 為擴大影響,加強演員陣容,爭取更多觀眾,逐漸走向各種聲腔同台演出的經營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各戲班藝人為提高表演藝術,加強競爭能力,又在藝術上紛紛相互吸收,彼此借鑒。才藝出眾的藝人更講究高昆胡彈不擋,文武唱做皆能,這就為川劇藝術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條件。而最早使用川劇(川戲)這個稱呼的,是在辛亥革命影響下由康芷林等人組成的著名班社「三慶會」。

閱讀全文

與川劇的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