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19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1919年中國發生的事件具體如下:
1、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這一事件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2、學生和群眾的抵制日貨事件,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廢除學監制,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范、嶺南大學開始破例招收女生。
3、工人罷工事件,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4、7月14日,毛澤東主編 的《湘江評論》創刊。此後在《湘江評論》多次評論時事,往往一針見血。
5、11月12日,日本人製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駐華公使發出抗議照會。這次時間也是這一年中日本人為了爭奪中國山東等區域搞的小動作。
(1)1919年1月材料以反映了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19年的重大意義:
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五四運動在其開始,只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統一戰線的革命運動,6月3日之後,運動突破了知識分子的圈子,形成全國范圍內工學商聯合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以嶄新的戰斗姿態、英勇頑強的精神和無堅不摧的偉大力量,顯示出自己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先鋒隊伍和領導力量。毫無疑問,中國工人階級參加斗爭,對五四運動獲得重大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次運動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民主、科學的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准備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919年
㈡ 材料一:1919年1月18日,戰勝的協約國為了簽訂和平條約,對戰後的世界做出安排,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
(1)特點:三巨頭控制和會(或英法美三國操縱了會議)(1分);列強矛盾重重;(1分) (2)弱國無外交(1分)慕尼黑陰謀(或慕尼黑會議)(1分) (3)相同點:都體現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1分),都確立了戰後的世界體系,(1分)都對德國進行了處置。(1分)
㈢ 閱讀下面材料,然後作答。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戰勝國代表在巴黎召開會議,中國政府
①五四運動,青年節。 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③斗爭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無產階級成為斗爭的主力。 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條件。 |
㈣ 1919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1919年1月5日德國納粹黨成立; 1919年1月 18日 巴黎和會召開; 1919年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 1919年6月3日 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進行大規模政治罷工; 1919年9月16日 周恩來組織的覺悟社成立。
㈤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6月,戰勝國代表在法國的巴
(1)五四運動 (2)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4)前期主力是學生,後期主力是工人 (5)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㈥ 閱讀下面材料,然後作答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戰勝國代表在巴黎召開會議,中國政府也
①五四運動,青年節 (2分) 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2分) ③斗爭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無產階級成為斗爭的主力(2分) 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條件。(2分)
㈦ 日本佔領山東青島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1914~1922年,1938~1945年,日本先後兩次侵佔青島,對青島進行軍事佔領和殖民統治,青島人民受盡欺辱、剝削和壓迫。 第一次日本佔領時期(1914~1922) 日德戰爭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就多次派出軍政要員來青島進行調查,窺探青島德軍的情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把駐青島軍隊大部撤回本土,這給對青島垂涎已久的日軍以可乘之機。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8月15日,日本向德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將膠州灣移交給日本,以便歸還中國。德國未予理睬,日本逐於8月23日借「英日同盟」名義對德宣戰。
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青島,在中國土地上進行了罪惡的爭霸戰爭。11月7日,德人投降。11月11日,日本軍隊進入青島市區,日本如願以償,開始對青島進行統治。 第二次日本佔領時期(1938~1945) 青島淪陷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在青島製造了「八一四事件」,也稱「德縣路事件」。1937年8月14日,有日本水兵五六人,走到德縣路天主教堂附近,遭到了由日本特務機關指使的化裝成中國人的日本浪人的狙擊,有兩人斃命,這就構成日軍入侵的借口。在青島海面上,早就停有日軍艦10餘艘,這時都卸下炮衣,欲以4艦入侵大港,並准備全部海軍武裝登陸。同時,陸地上的日本特務機關,指揮居留民團與在鄉軍人蠢蠢欲動。侵略者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1937年10月1日,蔣介石任沈鴻烈為青島軍總指揮,12月4日又電令沈實行「焦土」抗戰,並相機撤離青島。12月18日,日本陸軍參謀部發出侵佔山東和青島的作戰指令。同日下午8時,沈鴻烈下令青島保安隊用炸葯炸毀了日本在青島的九大紗廠、青島啤酒廠、鈴木絲廠、豐田油廠、兩個橡膠廠、四方發電廠、兩個自來水源地及港口塔吊、青島船塢等主要機械設備、工廠廠房。12月25日,沈鴻烈又下令將被困在膠州灣內的中國海軍第三艦隊7艘軍艦和港務局的5艘小火輪及其他船隻共20餘艘裝上泥石自行鑿沉於青島港主航道之中。12月26日日軍佔領濟南,山東已大半淪於敵手,膠濟鐵路西段亦為日軍進占,青島已陷孤立。1938年1月10日上午9時,「日海軍陸戰隊在距青島東18里之沙子口登陸,開入市內……」而國民黨北方艦隊司令兼青島市市長沈鴻烈,在日軍尚未進擊青島之前,於1937年12月27日,即率其海軍陸戰隊、保安隊、警察隊等撤離青島,南去徐州。日軍未發一彈,就佔領了青島市各要地。從此,青島第二次淪於日本帝國主義之手。
㈧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至6月,戰勝國代表在法國的巴黎召開會議。中國作
(1)五四運動。 (2)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曹汝霖。 (3)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主力由學生轉為工人階級; 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4)憂國憂民、敢於斗爭、敢於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
㈨ 1919年,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大事件發生
1、1919年1月陳獨秀、李大釗呼籲除三害,興三利。 2、1919拿4月《每周評論》刊載《共產黨宣言》的部分文章。 3、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 4、1919年6月北京發生「六三」事件,近千名學生被捕。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發生罷工、罷市、罷課,聲援「五四」愛國學生運動,抗議北京「六三」事件。 5、1919年9月李大釗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完整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㈩ 1919年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經過激烈的較量和彼此的妥協,1919年6月28日,各戰勝國終於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由於大會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當時中國政府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廢除學監制,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范、嶺南大學開始破例招收女生。 3、工人罷工事件。 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4、《湘江評論》創刊 7月14日,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創刊。此後在《湘江評論》多次評論時事,往往一針見血。 5、日本人製造「台江事件」 11月12日,日本人製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駐華公使發出抗議照會。這次時間也是這一年中日本人為了爭奪中國山東等區域搞的小動作。
與1919年1月材料以反映了什麼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