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有多少人姓汪歷史

有多少人姓汪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15 11:17:59

A. 百家姓里有沒有人姓汪

汪姓在《百家姓》排第98位。

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專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屬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

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新安(今安徽歙縣),發展成為新安一帶望族,唐代汪華封越國公。世居今安徽歙縣,家族甚旺。宋代以後,汪姓迅速繁衍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大姓。

(1)有多少人姓汪歷史擴展閱讀

汪姓名人:

1,汪華:(公元587~649年)號英發,徽州績溪瀛州汪村績溪人(今安徽績溪),唐朝時期因功封越國公。

2,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彥章,饒州德興人(今江西德興),著名南宋文學家。

3,汪伯彥:(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門城裡人(今安徽祁門)。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4,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錢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5,汪洋:(公元1920~2001年),陝西橫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B. 汪姓在古代有哪些名人

見於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後,以清代為最多。唐代有涇縣人汪倫,大詩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他熱情招侍,李白因賦《贈汪倫》詩,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南宋有文學家汪藻,詩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彥。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淵,曾經兩下東西洋,游蹤廣遠。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戲曲家汪道昆、汪延訥。
清代有醫學家汪昂,著有《醫方集解》、《湯頭歌訣》等,非常實用,流傳很廣,對普及醫學有所貢獻;有散文家汪琬;有書畫家汪士慎,善於寫詩,精通篆刻和隸書,工畫花卉,尤其擅於畫梅,筆墨清勁,對後世影響較大,是「揚州八怪」之一,有軍機大臣汪由敦,以辦理公文敏捷干練而著稱,也善於書法。
有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汪中,早年因曾經助書商販書,所以遍讀經史百家和天文歷算,所作《哀鹽船文》被杭世駿所嘆賞,從此文名大顯。他尤其致力於西洋數學,曾經自製儀器多種,測繪黃河新舊海口地勢。他還曾為墨子荀子翻案被統治者視為「明教之罪人」。
有女作家汪端,編著有詩集《明十三家詩選》、小說《元明佚史》。還有太平天國將領汪海洋,京劇演員、劇作家汪笑儂。有早期話劇活動家、演員、劇作家汪優游;著名詩人汪國真,網路詩人汪艾若(愛若干)。 汪精衛:字兆銘,清末著名革命義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言壯語,民國日軍侵華時期,搖身一變而成為最大的漢奸頭子,後死於日本。

C. 問問姓「汪」的歷史,家譜,有什麼歷史名人

汪姓由來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後。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防風所改,防風是夏朝諸侯之一。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晚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防風氏的後代就改為單字汪氏。氏子孫即是商代汪罔氏後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同時汪氏也必是貴胄之後。商、周後的春秋時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孫出現。魯國國君成公的支庶兒子被封到汪邑,其後世子孫有的就以邑為氏而姓了汪。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還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來的。據史料記載,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六子處休分姓汪。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歷史上有「六桂聯芳」之譽。

由來: 汪芒後的汪芒國子孫,用原來國名作為姓氏,就是汪芒姓,後省文作為汪姓。汪姓還有一支出自春秋時的魯國,是用邑作為姓。魯國有個童子汪奇,同齊國軍隊戰在朗而死。在唐代以來前中原已有汪姓的聚居點。到了宋代,汪姓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姓之一,他被為黟(現在的安徽黟縣)、歙(現在的安徽歙縣)、婺源(現在屬於江西)等地。宋代以後,南方的廣東、廣西、貴州等省都已經有汪姓的居民。自從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汪姓陸續有人移居到台灣,此後又有遠播海外者。見於史籍的汪姓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後,以清代為最多,唐代有涇縣人汪倫,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句,元代有航海家汪元亨,明代有戲曲家汪道昆,書畫家汪士慎,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太平天國將領汪海洋,京劇演員、劇作家汪笑儂,近現代有曾於是1940年任偽國民政府主席的大漢奸汪精衛,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大姓中,汪姓居於第57位。

D. 汪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汪廣洋

明朝著名的詩人,位為進士出生,能通經能文,尤為擅長詩,且寫得一手好隸書。其生前代表作有有《鳳池吟稿》、《淮南汪廣洋朝宗先生鳳池吟稿》等。

E. 姓汪全國多少人口

汪姓分布較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8%,在中國一百個大姓中排第五十七位。尤以安徽為最多,約佔全國漢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為湖北、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以上六省的汪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26%。

F.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

汪姓是中國的傳統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4位。找2007年姓氏調查中,姓汪人口排行為第57位,約佔全國漢族汪姓人口的44%。這樣一個龐大的姓氏,在歷史上一定誕生過很多位名人,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名人呢,趕緊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

汪倫,又名鳳林,唐開元年間任涇縣令。著名詩人李白好友。卸任後,居涇縣桃花潭畔。天寶元年(742年)至寶應元年(762年),李白曾多次來安徽當塗、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並游歷涇縣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宋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於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後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後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汪伯彥(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安徽祁門)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在南宋屬於主和派。少穎異,嗜詩書,文學有聲。邑建英才館,聘為師,其二甥秦檜皆從之學。 宋徽宗時推行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宋朝文學家。

汪道昆(1525年-1593年),字伯玉,號南溟,又號太函。直隸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號鈍翁,江南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結廬居於太湖堯峯,學者稱堯峯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康熙時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編修。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三大家」,亦能詩,唯成就不及其文。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工分隸,善畫梅,神腴氣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為人作書畫,自刻一印雲:「尚留一目看梅花」,後來,雙目俱瞽,但仍揮寫,署款「心觀」二字。有《巢林集》。
汪中(1745年-1794年),原名秉中,字容甫,號頌父。清代學者,江蘇揚州人。

汪大淵(1311年-1350年),字煥章,中國元代民間商人、航海家。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於江西南昌。
汪昂(1615-1694年),字訒庵,初名恆,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貧寒,遂棄舉子業,立志學醫。他苦攻古代醫著,結合臨床實踐,經過30年的探索研究。編著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決》等。

G. 歷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

見於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後,以清代為最多。 唐代有涇縣人汪倫,大詩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他熱情招侍,李白因賦《贈汪倫》詩,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 南宋有文學家汪藻,詩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彥。 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淵,曾經兩下東西洋,游蹤廣遠。 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明代有戲曲家汪道昆、汪延訥。 清代有醫學家汪昂,著有《醫方集解》、《湯頭歌訣》等,非常實用,流傳很廣,對普及醫學有所貢獻; 有散文家汪琬; 有書畫家汪士慎,善於寫詩,精通篆刻和隸書,工畫花卉,尤其擅於畫梅,筆墨清勁,對後世影響較大,是"揚州八怪"之一; 有軍機大臣汪由敦,以辦理公文敏捷干練而著稱,也善於書法; 有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汪中,早年因曾經助書商販書,所以遍讀經史百家和天文歷算,所作《哀鹽船文》被杭世駿所嘆賞,從此文名大顯。他尤其致力於西洋數學,曾經自製儀器多種,測繪黃河新舊海口地勢。他還曾為墨子荀子翻案被統治者視為「明教之罪人」。 有女作家汪端,編著有詩集《明十三家詩選》、小說《元明佚史》。 還有太平天國將領汪海洋,京劇演員、劇作家汪笑儂。 有早期話劇活動家、演員、劇作家汪優游; 著名詩人汪國真,網路詩人汪艾若(愛若干)。 汪精衛:字兆銘,清末著名革命義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言壯語,民國日軍侵華時期,搖身一變而成為最大的漢奸頭子,後死於日本。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道涵(1915-2005):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創會會長,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舉行的汪辜會談,為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汪東興:1916生於江西省弋陽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顧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黨委書記,中央警衛局局長,八三四一部隊政委,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中共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中央專案組組長等。

H. 汪氏是怎樣來的歷史上有汪過嗎汪在百家姓中排第幾位

在歷史上的各種文獻中,明白指出下列各點:

第一,汪氏家族正統,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在春秋時代的魯國,「以邑為氏而得姓,得姓的初期,他們的歷代祖先便已有相當優異的表現;使姓汪之姓很早便已為人所知。」

第二,漢末三國初期,汪姓便已渡江南遷,較之其他姓氏家族,為時更早,所奠立之基礎亦更為深厚。

第三,華南地區之汪姓家族,絕大數皆為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其入閩則大致在宋末元初。

不過,中國的汪氏家族雖然是三千年前周文王及上古汪芒氏的後裔,世代承奉「平陽」為郡望,然而,卻也有一部份是從翁姓分支出來的,那就是很有名的「六桂」汪氏。屬於「六桂堂」的汪氏,大多繁衍於華南各地,尤其是閩、粵以及台灣,在長江以北就比較少見。

以台灣而言,台北縣有一支汪氏,便是屬於「六桂堂」的子孫,關於他們當初所以改翁姓為汪姓的經過,他們的族譜上曾有詳細的記述:「始祖出自翁姓,北宋初年,翁姓有兄弟六人,皆太宗時進士,分官四方,長曰處厚,改姓洪;次曰處恭,改江姓;三曰處易,仍翁姓;四曰處朴,改方姓;五曰處廉,改龔氏;六曰處休,改汪姓。」換言之,後世的洪、江、翁、方、龔、汪六姓,有一部後人實際上是血緣很近的兄弟之族。

遷徙分布

春秋時,魯國有童子汪騏,哀公的時候和齊國軍隊戰於郎而死,魯人因為他死於國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禮來安葬。這是見於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東漢時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龍驤將軍為會稽令,為躲避禍患,遷至新安,子孫蕃盛,後發展為新安望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陳稷州別駕汪綱,陳亡,自歙州徒河間。"這說明南朝時汪氏已遷於今安徽歙縣,隋初有一支遷至今河南河間。唐代以前中原已經有汪氏聚居點。唐初有汪華,封越國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子孫分布於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許多地方。宋代以後,南方的廣東、廣西、貴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汪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此後又有遠播海外者。
汪氏是台灣的第七十四個大姓,蹤跡遍及全省。人數最多的是台北,其次是嘉南和新竹地區。我國南方各地的汪氏,有一部分來自江西,而他們江西的祖先也是從安徽搬過去的。台灣也不例外,台北縣淡水鎮和三重市的兩個汪氏族譜,便是最好的例子。《台北縣淡水鎮汪氏族譜》曰:"汪芒之後,望出婺源。"《三重市汪氏族譜》載:"汪氏起家新安,後自歙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寧而後入閩,居泉州之天馬山。"台北縣有一支汪氏,就是傳自歙姓。汪氏自閩、粵遷移來台,是在二百五十年以前的滿清康熙提間。當時,一位泉州人汪仰騰,到新竹市內的古賢里開基;到雍正七年,又有一位泉州人汪東文加入,另有一位廣東人汪復隆入今苗栗縣卓蘭鄉。

最後汪在百家姓中排第57位!!!

I. 汪姓的人口數量多少

汪姓共有456萬人 下面是中國人口數量百家姓排名 人口數/萬排名 1. 李9500 2. 王8892 3. 張8484 4. 劉6456 5. 陳5436 6. 楊3696 7. 趙2748 8. 黃2676 9. 周2544 10. 吳2460 11. 徐2000 12. 孫1848 13. 胡1572 14. 朱1512 15. 高1452 16. 林1416 17. 何1404 18. 郭1382 19. 馬1260 20. 羅1032 21. 梁1008 22. 宋972 23. 鄭936 24. 謝864 25. 韓816 26. 唐780 27. 馮768 28. 於740 29. 董736 30. 蕭708 31. 程689 32. 曹684 33. 袁648 34. 鄧648 35. 許630 36. 付614 37. 沈600 38. 曾600 39. 彭588 40. 呂564 41. 蘇564 42. 盧562 43. 蔣562 44. 蔡552 45. 賈504 46. 丁504 47. 魏504 48. 薛504 49. 葉504 50. 閻492 51. 餘492 52. 潘492 53. 杜480 54. 戴468 55. 夏468 56. 鍾462 57. 汪456 58. 田456 59. 任456 60. 姜444 61. 范432 62. 方430 63. 石420 64. 姚420 65. 譚409 66. 廖408 67. 鄒396 68. 熊384 69. 金378 70. 陸372 71. 郝360 72. 孔349 73. 白348 74. 崔336 75. 康336 76. 毛324 77. 邱324 78. 秦314 79. 江313 80. 史300 81. 顧300 82. 侯300 83. 邵293 84. 孟288 85. 龍288 86. 萬288 87. 段276 88. 雷271 89. 錢264 90. 湯232 91. 尹228 92. 易228 93. 黎216 94. 常221 95. 武216 96. 喬216 97. 賀216 98. 賴216 99. 龔205 100. 文204 101. 龐 102. 樊 103. 蘭 104. 殷 105. 施 106. 陶 107. 洪 108. 翟 109. 安 110. 顏 111. 倪 112. 嚴 113. 牛 114. 溫 115. 蘆 116. 季 117. 俞 118. 章 119. 魯 120. 葛 121. 伍 122. 韋 123. 申 124. 尤 125. 畢 126. 叢 127. 焦 128. 向 129. 柳 130. 邢 131. 駱 132. 岳 133. 齊 134. 尚 135. 梅 136. 莫 137. 庄 138. 辛 139. 管 140. 祝 141. 左 142. 塗 143. 谷 144. 祁 145. 時 146. 舒 147. 耿 148. 牟 149. 卜 150. 上官 151. 路 152. 詹 153. 關 154. 苗 155. 凌 156. 費 157. 紀 158. 靳 159. 盛 160. 童 161. 歐 162. 甄 163. 項 164. 曲 165. 成 166. 游 167. 陽 168. 裴 169. 席 170. 衛 171. 查 172. 屈 173. 鮑 174. 位 175. 覃 176. 霍 177. 翁 178. 隋 179. 植 180. 甘 181. 景 182. 蒲 183. 單 184. 包 185. 司 186. 柏 187. 寧 188. 柯 189. 阮 190. 桂 191. 閔 192. 歐陽 193. 解 194. 強 195. 柴 196. 華 197. 車 198. 冉 199. 房 200. 邊 201. 辜 202. 吉 203. 饒 204. 刁 205. 瞿 206. 戚 207. 丘 208. 古 209. 米 210. 池 211. 滕 212. 晉 213. 蓋 214. 符 215. 奚 216. 木 217. 穆 218. 黨 219. 燕 220. 郎 221. 邸 222. 冀 223. 談 224. 姬 225. 宇 226. 敖 227. 糜 228. 鄢 229. 冷 230. 卓 231. 花 232. 仇 233. 艾 234. 藍 235. 都 236. 鞏 237. 楚 238. 佟 239. 栗 240. 匡 241. 宗 242. 應 243. 台 244. 巫 245. 鞠 246. 僧 247. 桑 248. 荊 249. 苑 250. 鄔 251. 臧 252. 暢 253. 宮 254. 來 255. 繆 256. 敬 257. 全 258. 褚 259. 廉 260. 筒 261. 婁 262. 屠 263. 連 264. 郜 265. 晏 266. 欒 267. 郁 268. 商 269. 蒙 270. 計 271. 喻 272. 揭 273. 竇 274. 遲 275. 嵇 276. 井 277. 練 278. 仲 279. 樂 280. 虞 281. 卞 282. 封 283. 竺 284. 冼 285. 原 286. 宮 287. 衣 288. 諶 289. 銀 290. 揚 291. 明 292. 沙 293. 薄 294. 伏 295. 岑 296. 習 297. 胥 298. 保 299. 和 300. 藺

J. 汪氏有多少人

汪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二十九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當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萬,列在全國第五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汪姓人口由62萬增到456萬,增長了7倍多,汪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汪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兩省,大約占汪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布於浙江、四川、江蘇、江西、雲南、湖南,這六省又集中了29%的汪姓人口。安徽為汪姓第一大省,約占汪姓總人口的30%。全國形成以安徽為中心沿長江向四周逐步遞減的汪姓分布特徵。在600年期間,汪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主要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的回遷十分強勁,尤其突出的是向西部四川的遷移。汪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皖浙蘇滬、湖北大部、河南東南、湘贛閩北部、川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端、陝西南端和西段、甘肅南部、黑龍江東部,汪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8%,居住了大約65%的汪姓人群。在湘贛閩南部、粵瓊台、廣西大部、貴州東南、雲南大部、青海東部、陝甘中部、寧夏、豫魯大部、遼吉、黑龍江大部、內蒙古西部和東部、新疆西北,汪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3%--0.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國上面積的40%,居住了大約31.2%的汪姓人群。

閱讀全文

與有多少人姓汪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