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是戰神白起嗎白起有什麼功績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位居首位。 白起熟知兵法,用兵如神,在戰國七雄時代輔佐秦昭王,戰績彪炳,在其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間,攻掠城池70餘座,一生從無敗績。據統計,在戰國戰亂時期,戰死的人共有200萬多人,而戰死於白起手下的就有100多萬,白起一人就佔了一半,所以白起也有“殺神”之稱。 秦將白起的存在讓其它六國聞風喪膽,打得六國毫無還手之力,大大削弱了六國之戰力,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因為他的貢獻太大,以致於功高震主,在公元前257年被秦昭王賜死於杜郵。
大敗楚國後,秦軍掉轉馬頭,將兵鋒再次對難了趙國。此時的戰國七雄,其它五雄都被秦國鐵蹄踐踏了一遍,徹底淪為了戰國五蟲。唯有趙國還有資格和秦國扳扳手腕。上次秦軍雖然大敗趙國於光狼城,但是趙國國力強盛,並沒有傷筋動骨。加上趙國由於有名將廉頗和名相藺相如相助,所以趙國是秦國一統天下之攔路虎。趙秦爭霸必將會上演。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王紇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趙國主將廉頗應戰。由於此前秦軍多年養戰,挾著多次大勝之威,軍隊士氣正旺,打得趙軍節節敗退,最後廉頗命令趙軍沿百里石長城構築防禦工事,決定堅守不出,雙方一時之間進入對峙階段。由於廉頗打敗了幾次仗,後面的只守不攻也引發了孝成王的不滿,加上趙國內部有種廉頗老矣,需要換帥的壓力,孝成王決定撒了廉頗,換上趙括為主帥。 由於此戰秦國也輸不起,秦軍方面也換帥,換上了大殺神白起。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白起事先便對趙括作了一番研究,並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一系列的作戰方針。 趙括在完成軍隊整頓後,磨刀霍霍轉換了作戰方針。組織趙軍對秦軍展開了一系列反攻,白起則下令軍隊假裝不敵,讓秦軍且戰且退。趙括不知有詐,讓趙軍乘勝追擊,一步步地掉進了白起精心布置的陷阱當中。 待到趙軍一直追至秦軍精心打造的營壘當中,白起起出兩隊騎兵,一隊從側包抄趙軍後路,一隊從側轉中路,直插趙秦兩軍街接中間,將趙軍切為了兩段。
趙括發現敵方陳地久攻不下,後路又被斷退無可退,這才慌了手腳。無奈之下趙括只好改變策略,原地築起工事御敵,等待己方援軍來救。 孝成王得知趙軍被困,、糧草被斷之後,連忙在全國徵集了十五以上的男子,全部加入軍隊增援長平,結果也是無濟於事。趙軍在被困了40多天後,飢腸轆轆的士兵甚至發生了互相殘殺而食的慘劇。無計可施的趙括組織了數支精兵想著突圍,輪番沖擊之下趙括被亂箭射死,飢餓且群龍無首的趙軍,最後只能向秦軍投降。
據說,當時投降的趙軍有40多萬,全部被殺神白起坑殺了,只留下200多名年紀小的回趙國報信。當時七國皆驚,深感白起用兵的厲害和可怕。由於長平之戰歷時三年,而秦國雖然戰勝,卻也是慘勝,秦軍傷亡過半,戰死者亦有三十萬余。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降卒?
1、在戰國時候的冷兵器時代 ,那時候七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還不足2500萬人,可以說當時的軍隊人數是和城池一樣重要的時代,而殺神白起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對於趙國40多萬的降卒,如果放回趙國去,遲早有一天會重新拿起武器回歸戰場,這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放虎歸山,搬不頭砸自己的腳,所以白起寧願背負“屠夫”之罵名,也要殘忍地將之坑殺。
2、在戰略目標上,秦國是當時的軍事強國,他最怕的是什麼?他最怕的就是其他六國合夥起來打他。白起每打一次勝仗就大開殺戒,不留戰俘,除了打擊別國的有生力量,還起到震懾其他六國的作用。
長平一役後,白起已徹底的打啊了名聲,也基本掃清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障礙。同時也由於他的功勞太大,惹來了國內政治對手對其的妒忌和秦昭王的猜忌。在長平之戰後不久,便被秦昭王賜死於杜郵,失去乘勝追擊,親自統一六國的機會。一代戰神,就此退出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歷史舞台。
Ⅱ 白起是嬴政時期的大將嗎能夠較為詳細的介紹一下白起嗎
我很喜歡古代的武將,因為我認為男人就應該向他們那樣揚威戰場.中華歷史悠久,有著5000年的歷史,在著歷史的長河裡,不知孕育了多少名將,但是有些出名將領卻在自恃清高的儒家文人筆下被貶低,甚至加上了殺人魔王的頭銜,這個人就是白起.
白起,我一直感覺後世的評論對白起不公平,白起,秦國人,是從秦軍中成長起來的大將.破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24萬,一戰成名.升為大良造後,白起攻楚,拔鄢等數城,次年拔楚都郢,秦因此設置南郡.楚遷都.被封武安君後,白起擊破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15萬.後來長平之戰,白起破趙軍,坑殺40萬降兵,後來因為和秦相不和而被逼死.白起是戰國4大名將之首,征戰30於年攻佔70於座城,殲滅六國100多萬的軍隊.並且經常以少勝多.被稱為戰神.他為秦國作出了不世之功.但卻死的很可憐,被五馬分屍.而還要遭到那些沒有屁本事的文人貶低.
白起被這些儒家文人釘在殺人魔王的證據就是
長平之戰
次戰白起坑殺了40多萬降兵.直接導致其他6國在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和秦對抗,長平之戰,是規模空前的一次戰爭,雙方兵力總數達到100多萬,在白起的主持下,大破趙軍,長平之戰在統一國家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圍殲戰,打的徹底,漂亮.開圍殲戰之先河.在當時的戰爭年代下,白起一直奉行的是殲滅戰,能殺就殺,因為他清楚的明白人口對國家是一個什麼的概念,只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使統一有希望.當時人口資源遠比國土資源重要的多.當時整個中國的人口很少,消滅人口是一個再當時最有效的辦法.著一點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時可以看到,曹操把漢中的人都遷移走了,致使蜀得到一個'雞助'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能大家說統一也不一定要殺,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如果不殺,那好,戰爭完了,把那些降兵放回去,他們又回成為軍隊,又會是秦統一大業的絆腳石.所以白起殺了他們,這樣直接的讓秦國佔有了很大的人口優勢.但是白起也背起了不可被儒家思想原諒的黑鍋.然做為一名軍人,當以國家的利益大計為先,所以我想白起不是好殺,而殺是在當時最管用,對國家最有益的辦法,在白起的打擊下,東方6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一些有著濃厚儒家思想的史學家,文人.他們因為白起殺的人多,而觸犯了他們的儒家思想而被他們貶低,排斥.我認為秦國能統一6國,其有2人起決定性因素,文是商鞅,武是白起,是因為有了他們,才給秦國奠定了統一基礎.白起是戰爭的產物,他不愧為戰神在中國歷史名將中能和他相比的不多.但是最可笑的是,和白起相比差的遠的項羽也坑殺了20多萬降兵,卻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多情呢,還是因為他比白起殺的少呢.
春秋戰國名將如雲,孫武,孫臏,吳起,樂毅等,他們大多都是先拜師,次參政.在建功.後立書歸引.然而我所認同的真正大將也就是戰國4大將,他們都是行伍出身,在實戰中張大.這種大將豈是那些從老師手中走出的將領可比.如果實戰,肯定不如向白起這種真正的名將.
Ⅲ 王者榮耀:白起和贏政是什麼關系為什麼有這么多玩家喜歡給他倆組CP
因為在歷史中,他們都是屬於秦國人啊。
白起是戰神,嬴政是始皇帝,兩個都是秦國的著名人物,所以被組cp不是很正常嗎。
玩白起可以去看看王者榮耀白起,玩嬴政可以去看看王者榮耀嬴政,了解他們技能、出裝、銘文等
Ⅳ 白起是秦始皇的兒子嗎
差輩了。白起是春秋初戰國末的,他死的時候剛好是嬴政出生那兩年,和白起一輩的秦昭襄王能當秦始皇的祖爺爺。
Ⅳ 羋月傳里的白起和秦始皇的白起是一個人嗎
羋月傳里的白起和秦始皇的白起是一個人。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5)歷史上的白起是嬴政的什麼擴展閱讀:
一、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二、影視形象
2004年電視劇《荊軻傳奇》:徐錦江飾演白起。
2008年電視劇《西風烈》(《鐵血長平》):巍子飾演白起。
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曾虹暢飾演白起。
2013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孫霆飾演白起。
2017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邢佳棟飾演白起。
Ⅵ 白起是秦始皇的部下么
不是,是秦昭王手下第一大將。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後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
(6)歷史上的白起是嬴政的什麼擴展閱讀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
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Ⅶ 秦朝將軍白起資料
白起(?-前257),戰國時秦國名將。一稱公孫起, 郿(今陝西眉縣東)人。 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閥之戰,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因功晉升國尉。 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韓國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後為相國范服所妒忌,於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殺。(
Ⅷ 白起和嬴政是同一時期的人嗎
不是,白起是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時期的人。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後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
2、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8)歷史上的白起是嬴政的什麼擴展閱讀:
白起所處時期的秦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 ,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
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是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後當權執政,外戚魏冉處理庶務,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後、魏冉的權柄,正式親政。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
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然而,長年征戰,民生凋敝,受到了東方諸侯國的聯合打壓,之前戰果一一丟棄。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謚號為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起
Ⅸ 白起和嬴政歷史上是什麼關系
白起和嬴政歷史上沒有直接關系。
白起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的戰將,在秦昭襄王時期為秦國征戰六國,幾乎沒有打過敗仗。
在秦昭襄王時期,其他的六國只要聽到白起率軍前來,便會在還沒有開始打仗的時候就已經破嚇了膽子,因此白起在當時也被成為殺神。
相關信息
白起,男,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後位列武廟十哲。
Ⅹ 白起和秦始皇贏政是什麼關系
白起和嬴政沒有關系。
白起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的戰將,在秦昭襄王時期為秦國征戰六國,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在秦昭襄王時期,其他的六國只要聽到白起率軍前來,便會在還沒有開始打仗的時候就已經下破了膽子,因此白起在當時也被成為殺神。
後來在范睢進入秦國以後,因為嫉妒白起的軍事才能設下計謀使秦昭襄王在杜郵賜死了白起。在白起死的時候,秦始皇嬴政還沒有出生,因此白起和秦始皇是沒有關系的。
(10)歷史上的白起是嬴政的什麼擴展閱讀:
白起,是個有人屠之稱的著名將領。著名學者章太炎曾統計,戰國時期共有200萬人在戰場上喪生,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的傑作。在冷兵器時代,這是個恐怖的數字。因為在那個時代,戰斗往往是擊潰戰,只要殺傷少數敵人,其他的敵人就會不戰自潰,戰場上斬首其實沒有那麼多。
然而白起卻不同,他最崇尚的戰斗方式不是擊潰,而是大規模的殲滅,讓敵人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在白起面前,任何敵人都只有死路一條。
據考證,白起應出身於低級貴族,一開始只是個小軍官,甚至只是一個小兵。在重視軍功的秦國,作戰兇狠而狡黠的白起很快從行伍之中脫穎而出,得到當時權臣魏冉的賞識。在魏冉的支持下,白起步步高升,直到位極人臣。
公元前293年,白起領兵在伊闕之戰大敗韓魏聯軍,一戰斬首24萬。韓國、魏國百年來積攢的精兵,在此戰之中喪失殆盡。隨後,白起攻佔了韓國和魏國的大量領土,韓魏兩國幾乎從大國的名單上除名。
隨後,白起將長劍指向楚國,他僅率數萬人,就像熱刀切入牛油一般深入楚國境內。楚軍本號稱百萬,卻在白起的攻勢下一觸即潰。從公元前281年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擊敗數十萬楚軍,橫掃大半個楚國,將楚國的發源地全部佔領,具有數百年歷史的首都郢都被攻克,宗廟全部焚毀。
白起還殘忍地掘開大堤,淹死鄢城百姓數十萬。於是,楚國的殘余勢力只能龜縮於壽春附近,喪失了和秦國爭霸的能力。白起休息了5年,又重新進攻韓魏兩國。原本韓、魏剛剛恢復元氣,又遭到白起的致命一擊,被斬首20餘萬,大量城池 被攻陷,其中韓國被攔腰切斷,其上黨郡成了飛地。
韓國上黨郡守不願屈服秦國,於是歸附了趙國。趙國隨即派遣大軍與秦軍爭鋒,兩軍各築營壘,相互拉鋸長達數年之久。此時白起已經撤軍回去休息了。在長期的拉鋸戰中,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隨即在秦國間諜的反間計下,派出激進派趙括代替了穩健派的廉頗。
隨後,秦國也臨陣換將,將主將換成善於殲滅戰的白起,於是殘酷的長平之戰打響了。此戰之中,趙軍45萬被引誘入白起的包圍圈,被圍困長達46天。隨後,40萬趙軍向秦國投降,並全部遭到白起的坑殺,至今長平地區仍然白骨累累。
秦國是個嚴格執行軍功爵的國家,按照秦律,軍官的爵位是按照集體功勞計算,如果自己部隊的斬首達到了三十人以上,該隊的百將、屯長才能記功,如果攻城戰中斬首八千人、野戰中斬首兩千人,指揮作戰的將軍才能記功,從軍吏到將領都會受到賞賜。
白起率領屬下攻城拔寨,被秦昭襄王封為武安君,所謂武安,就是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這個封號對於白起是恰如其分的。
在白起手上,秦軍戰不無勝,幾乎每人都能斬獲大量首級,而首級是可以用來換取爵位、田地和奴隸的。白起戰功越大,士卒們就越愛戴他,因為他能夠給士兵們帶來榮耀與財富。所謂功高不賞,白起的威望引起秦王以及其他權臣的戒心。
長平之戰後,白起的威望上升到極點,這也引起了權臣范雎的戒心,他唯恐白起會搶走他的相國之位。於是向秦王建議,將軍隊撤回國內,稍作休整後再進攻趙國首都邯鄲。然而白起認為,趙人新敗,人心浮動,此時是滅趙的最好時機。
然而秦昭襄王卻聽從了范雎的建議,撤軍回國,而白起對此事十分不滿,也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根。公元前260年,秦國發兵攻打邯鄲,結果被同仇敵愾,做了充足准備的趙軍所打敗。於是,秦昭襄王又想起了白起,希望他來領兵滅趙。然而白起卻十分不識抬舉,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了徵召。
對於白起的不合作,秦王幾乎立刻起了殺心,憤怒的秦王賜死了白起,這位有著「人屠」之稱的秦國名將終於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