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蔚縣李家莊村什麼歷史

蔚縣李家莊村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15 14:42:41

A. 南村鎮有哪些村

轄1個居委會、東南街村、東北街村、西南街村、大西頭東村、後斜子村、西北街村、大西頭中村、大西頭西村、前北村、後北村、柏家寨村、辛庄村、李家莊村、崖頭村、徐家莊村、荊家埠後村、杜戈庄村、西王府庄村、東王府庄村、宗家埠村、南楊家莊村等52個行政村。

南村鎮,隸屬於山東省平度市,位於平度市東南34公里處,(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南村鎮鎮域面積為311.67平方公里,轄145個村,常住人口128850人(2017年)。

歷史沿革:

1945年平東縣成立,縣政府設於南村,南村鎮為洪蘭區。1950年改為平東縣第七區。1953年改為平度縣十八區。1958年初撤區並鄉,設立南村鄉,同年秋改公社。1976年將北部的許家莊、北朱家莊、萬家等大隊劃歸郭庄公社。1984年改南村鎮。

1994年末,將原亭蘭鄉的小亭蘭丘、大亭蘭丘、小高家莊、陳家頂、大龐家莊、大高家莊、河上庄、小龐家莊、東朱家莊、汪家莊、南吳家屯、小洪蘭、范家屯、黃丘14個村劃歸南村鎮。

平度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大沽河西岸,距市區32千米。東西橫距12.5千米,南北縱距13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52個行政村。東部為臨河高地,西北部為小弧丘地域,西南部為平窪地域。大沽河、落葯河、助水河、東新河、西新河等流經鎮域。名勝古跡有沙梁龍山文化遺址、文昌閣、雙泉池等。

B. 河北省有哪些傳統文化

一、民間文學 (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1-1 耿村民間故事 石家莊藁城市
2 1-2 河間歌詩 滄州河間市
3 1-3 孟姜女故事傳說 秦皇島山海關區
4 1-4 邯鄲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市
5 1-5 牛郎織女傳說邢台 內丘縣

二、民間美術 (1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2-1 武強木版年畫 衡水武強縣
7 2-2 衡水內畫 衡水市
8 2-3 蔚縣剪紙 張家口蔚縣
9 2-4 豐寧滿族剪紙 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10 2-5 曲陽石雕 保定曲陽縣
11 2-6 內丘神碼 邢台內丘縣
12 2-7 玉田泥塑 唐山玉田縣
13 2-8 辛集農民畫 石家莊辛集市
14 2-9 無極剪紙 石家莊無極縣
15 2-10 白溝泥塑 保定高碑店市

三、民間音樂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3-1 冀中笙管 樂保定淶水縣
(高洛音樂會)
17 3-2 霸州笙管樂 廊坊霸州市
(高橋音樂會、
勝芳音樂會、
張庄音樂會)
18 3-3 河北鼓吹樂(永年)邯鄲永年縣
19 3-4 河北鼓吹樂(撫寧)秦皇島撫寧縣

20 3-5 固安笙管樂 廊坊固安縣
(屈家營音樂會、
小馮村音樂會)
21 3-6 承德清音會 承德市
22 3-7 廣宗太平道樂 邢台廣宗縣
23 3-8 常山戰鼓 石家莊正定縣
24 3-9 藁城戰鼓 石家莊藁城市
25 3-10 子位吹歌 保定定州市
26 3-11 安次區笙管樂 廊坊安次區
(軍盧村音樂會、
南響口梵唄音樂會、
後屯音樂會)
27 3-12 雄縣古樂 保定雄縣
28 3-13 竹林寺寺廟音樂 張家口陽原縣
29 3-14 辛安庄民間音樂會 滄州任丘市
30 3-15 涉縣寺廟音樂 邯鄲涉縣
31 3-16 里東庄音樂老會 廊坊文安縣
32 3-17 任丘大鼓 滄州任丘市
33 3-18 河間大鼓 滄州河間市
34 3-19 磁縣迓鼓 邯鄲磁縣
35 3-20 唐山花吹 唐山唐海縣

四、民間舞蹈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6 4-1 昌黎地秧歌 秦皇島昌黎縣
37 4-2 井陘拉花 石家莊井陘縣
38 4-3 徐水獅舞 保定徐水縣
39 4-4 滄州落子 滄州南皮縣
40 4-5 易縣擺字龍燈 保定易縣
41 4-6 隆堯招子鼓 邢台隆堯縣
42 4-7 抬花杠 石家莊欒城縣
43 4-8 簍子燈 唐山豐南區
44 4-9 青龍猴打棒 秦皇島青龍滿族
45 4-10 葛漁城重閣會 廊坊安次區
46 4-11 晉州官傘 石家莊晉州市
47 4-12 贊皇鐵龍燈 石家莊贊皇縣
48 4-13 黃驊麒麟舞 滄州黃驊市
49 4-14 豐寧蝴蝶舞 承德豐寧滿族
50 4-15 曲周龍燈 邯鄲曲周縣
51 4-16 撫寧太平鼓 秦皇島撫寧縣
52 4-17 二貴摔跤 承德隆化縣
53 4-18 東儲雙龍會 廊坊安次區
54 4-19 滄縣獅舞 滄州滄縣
55 4-20 攆花 邯鄲臨漳縣

五、戲曲 (2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6 5-1 河北梆子 河北省文化廳
57 5-2 評劇 唐山灤南縣
58 5-3 唐山皮影戲 唐山市
59 5-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市
60 5-5 哈哈腔(清苑) 保定市
61 5-6 哈哈腔(青縣) 滄州青縣
62 5-7 武安平調落子 邯鄲武安市
63 5-8 定州秧歌戲 保定定州市
64 5-9 冀南皮影戲 邯鄲市
65 5-10 武安儺戲 邯鄲武安市
66 5-11 隆堯秧歌戲 邢台隆堯縣
67 5-12 二人台 張家口康保縣
68 5-13 保定老調 保定市
69 5-14 威縣亂彈 邢台威縣
70 5-15 邯鄲東填池賽戲 邯鄲市
71 5-16 四股弦 邢台巨鹿縣
72 5-17 蔚縣秧歌 張家口蔚縣
73 5-18 軟秧歌 張家口懷安縣
74 5-19 官莊詩賦弦 廊坊固安縣
75 5-20 橫岐調 保定涿州市
76 5-21 永年西調 邯鄲永年縣
77 5-22 磁縣懷調 邯鄲磁縣
78 5-23 賢寓調 保定定興縣
79 5-24 肅寧武術戲 滄州肅寧縣
80 5-25 河間皮影戲 滄州河間市
81 5-26 口梆子 張家口市

六、曲藝 (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2 6-1 木板大鼓 滄州滄縣
83 6-2 樂亭大鼓 唐山樂亭縣
84 6-3 西河大鼓 滄州河間市
85 6-4 京東大鼓 廊坊市
86 6-5 戳古董 張家口張北縣
87 6-6 黃驊漁鼓 滄州黃驊市
88 6-7 鹽山竹板書 滄州鹽山縣
89 6-8 涿州十不閑 保定涿州市

七、民間雜技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0 7-1 吳橋雜技 滄州吳橋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 (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1 8-1 磁州窯燒制技藝 邯鄲峰峰礦區
92 8-2 魏縣土紡土織技藝 邯鄲魏縣
93 8-3 邢窯燒制技藝 邢台市
94 8-4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保定曲陽縣
95 8-5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 保定高陽縣
96 8-6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
97 8-7 秸稈扎刻技藝 廊坊永清縣
98 8-8 衡水法帖拓印技藝 衡水桃城區
99 8-9 泊頭傳統鑄造技藝 滄州泊頭市
100 8-10 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邯鄲大名縣
101 8-11 易縣絞胎陶瓷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2 8-12 沙河豆面印花技藝 邢台沙河市
103 8-13 高橋尚家笙製作技藝 廊坊霸州市
104 8-14 龍鳳貢面手工製作技藝 衡水故城縣
105 8-15 易水硯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6 8-16 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 張家口蔚縣
107 8-17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 邯鄲館陶縣

九、生產商貿習俗 (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8 9-1 安國葯市 保定市
109 9-2 直隸官府菜系烹飪技藝 保定市

十、歲時節令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0 10-1 鹽山千童信子節 滄州鹽山縣

十一、民間信仰 (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1 11-1 女媧祭典 邯鄲涉縣
112 11-2 三祖文化 張家口涿鹿縣
113 11-3 趙縣范庄龍牌會 石家莊趙縣
114 11-4 內丘扁鵲祭祀 邢台內丘縣

十二、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 (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5 12-1 沙河藤牌陣 邢台沙河市
116 12-2 邢台梅花拳 邢台平鄉縣、廣宗縣
117 12-3 楊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18 12-4 滄州武術 滄州市
119 12-5 深州形意拳 衡水深州市
120 12-6 淶水踢球 保定淶水縣
121 12-7 泊頭六合拳 滄州泊頭市
122 12-8 武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23 12-9 文安八卦掌 廊坊文安縣

十三、文化空間 (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4 13-1 青縣盤古文化 滄州青縣
125 13-2 勝芳花燈及元宵燈會 廊坊霸州市
126 13-3 蔚縣拜燈山 張家口蔚縣
127 13-4 滏陽河燈 邯鄲邯山區
(馬頭鎮、張庄橋村)
128 13-5 葦子燈陣 邯鄲峰峰礦區
129 13-6 彩布擰台 邯鄲邯山區
130 13-7 黃粱夢文化 邯鄲市
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97項)
一、民間文學(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Ⅰ-1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秦皇島盧龍縣2Ⅰ-2契丹始祖傳說承德平泉縣3Ⅰ-3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內丘縣4Ⅰ-4清河縣武松與武大郎的傳說邢台清河縣
二、民間音樂(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5Ⅱ-1安次區義和團音樂(東張務音樂會)
廊坊安次區6Ⅱ-2永年正里小曲邯鄲永年縣7Ⅱ-3東尖塔音樂會廊坊廣陽區8Ⅱ-4豐寧滿族吵子會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9Ⅱ-5昌黎民歌秦皇島昌黎縣10Ⅱ-6昌黎吹歌秦皇島昌黎縣11Ⅱ-7燕子古樂保定易縣12Ⅱ-8易縣東韓村拾幡古樂保定易縣13Ⅱ-9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保定安新縣14Ⅱ-10邢台縣長信排鼓邢台邢台縣
三、民間舞蹈(1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5Ⅲ-1臨漳李家莊高蹺皇杠邯鄲臨漳縣16Ⅲ-2永清瑚璉店同樂聖會廊坊永清縣17Ⅲ-3扇鼓(趙州扇鼓、冀南扇鼓)石家莊趙縣
邯鄲叢台區18Ⅲ-4寬城背桿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19Ⅲ-5香河大河各庄竹馬會廊坊香河縣20Ⅲ-6鹽山武術扇滄州鹽山縣21Ⅲ-7曲周儺舞聚英叉會邯鄲曲周縣22Ⅲ-8竹板落子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23Ⅲ-9隆堯縣澤畔抬閣邢台隆堯縣24Ⅲ-10跑竹馬(正定縣、靈壽縣)石家莊正定縣
石家莊靈壽縣25Ⅲ-11靈壽武凡同高蹺馬石家莊靈壽縣26Ⅲ-12抬花杠石家莊元氏縣27Ⅲ-13永年抬花桌邯鄲永年縣
四、傳統戲劇(15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28Ⅳ-1豫劇桑派藝術邯鄲市29Ⅳ-2冀南四股弦(館陶縣、魏縣、
肥鄉縣)
邯鄲館陶縣
邯鄲魏縣北坡頭
邯鄲肥鄉縣舊店鄉南營村30Ⅳ-3邯鄲賽戲(武安市、涉縣)邯鄲武安市
邯鄲涉縣31Ⅳ-4海興南鑼劇滄州海興縣32Ⅳ-5雞澤弦子腔戲邯鄲雞澤縣33Ⅳ-6館陶木偶戲邯鄲館陶縣34Ⅳ-7臨漳西狄邱落子邯鄲臨漳縣35Ⅳ-8炊庄高腔戲廊坊廣陽區36Ⅳ-9西路梆子滄州海興縣37Ⅳ-10藁城北周卦亂彈石家莊藁城市38Ⅳ-11深澤墜子戲石家莊深澤縣39Ⅳ-12元氏樂樂腔石家莊元氏縣40Ⅳ-13高陽河西村崑曲保定高陽縣41Ⅳ-14臨城南調邢台臨城縣42Ⅳ-15霸州王莊子崑曲廊坊霸州市
五、曲藝(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3Ⅴ-1廣平拉洋片邯鄲廣平縣44Ⅴ-2冀南梨花大鼓(雞澤縣、威縣)邯鄲雞澤縣邢台威縣45Ⅴ-3西河大鼓廊坊文安縣46Ⅴ-4燕山大板(三河市、平泉縣)廊坊三河市
承德平泉縣
六、雜技與競技(1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7Ⅵ-1雄縣鷹爪翻子拳保定雄縣48Ⅵ-2孟村八極拳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49Ⅵ-3劈掛拳滄州市50Ⅵ-4燕青拳滄州市51Ⅵ-5查滑拳滄州市52Ⅵ-6珍珠球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
治縣53Ⅵ-7香河安頭屯中幡廊坊香河縣54Ⅵ-8長洪拳邯鄲成安縣55Ⅵ-9上刀山邯鄲涉縣56Ⅵ-10左各庄桿會廊坊文安縣57Ⅵ-11蘇橋飛叉會廊坊文安縣58Ⅵ-12南托雷氏武術石家莊靈壽縣59Ⅵ-13正定高照(中幡)石家莊正定縣60Ⅵ-14大名縣佛漢拳邯鄲大名縣
七、民間美術(2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1Ⅶ-1伯延民間建築藝術邯鄲武安市62Ⅶ-2八溝石雕工藝承德平泉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2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3Ⅷ-1金鳳扒雞手工製作技藝石家莊市64Ⅷ-2板城燒鍋酒五甑釀造技藝承德市承德縣65Ⅷ-3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技藝衡水市66Ⅷ-4劉伶醉酒釀造技藝保定徐水縣67Ⅷ-5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唐山樂亭縣68Ⅷ-6玉田老酒釀造技藝唐山玉田縣69Ⅷ-7槐茂醬菜製作技藝保定市70Ⅷ-8貞元增酒傳統釀造工藝邯鄲市71Ⅷ-9山莊老酒釀造技藝承德平泉縣72Ⅷ-10織字土布技藝(雞澤縣、肥鄉縣)邯鄲雞澤縣
邯鄲肥鄉縣73Ⅷ-11魏縣花布染織技藝邯鄲魏縣74Ⅷ-12蠡縣二踢腳製作技藝保定蠡縣75Ⅷ-13昌黎趙家館餃子製作技藝秦皇島昌黎縣76Ⅷ-14平泉「五奎園」改刀肉製作技藝承德平泉縣77Ⅷ-15正定宋記八大碗石家莊正定縣78Ⅷ-16廣宗手工木鏇技藝邢台廣宗縣79Ⅷ-17真定府馬家鹵雞石家莊正定縣80Ⅷ-18藁城宮燈石家莊藁城市81Ⅷ-19遷安手工造紙唐山遷安市82Ⅷ-20廣宗縣柳編技藝邢台廣宗縣83Ⅷ-21一百家子撥御面承德隆化縣84Ⅷ-22井陘礦區高粱秸稈工藝石家莊井陘礦區85Ⅷ-23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邢台沙河市
九、民俗(1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86Ⅸ-1鴻宴飯庄唐山市87Ⅸ-2蔚縣打樹花張家口蔚縣88Ⅸ-3井陘趙庄嶺皇綱石家莊井陘縣89Ⅸ-4後山文化保定易縣90Ⅸ-5臨漳郭小屯墜子村邯鄲臨漳縣91Ⅸ-6井陘孤山感恩文化石家莊井陘縣92Ⅸ-7堯山文化邢台隆堯縣93Ⅸ-8北秀林馬火會石家莊井陘縣94Ⅸ-9桃林坪花臉社火石家莊井陘縣95Ⅸ-10西宮大蠟會石家莊欒城縣96Ⅸ-11南張井老虎火石家莊井陘縣
十、傳統醫葯(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97Ⅹ-1永年太和堂邯鄲永年縣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C. 河北蔚縣包括哪裡

蔚縣下轄蔚州鎮、代王城鎮、西合營鎮、吉家莊鎮、白樂鎮、暖泉鎮、南留庄鎮、北水泉鎮、桃花鎮、陽眷鎮、宋家莊鎮等11個鎮,下宮村鄉、南楊庄鄉、柏樹鄉、常寧鄉、湧泉庄鄉、楊庄窠鄉、南嶺庄鄉、陳家窪鄉、黃梅鄉、白草村鄉、草溝堡鄉等11個鄉,總人口488930人。
蔚州鎮
鎮政府駐蔚州。面積34.2平方千米。轄28個街村、1個社區:南關西街、南關東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西關、東關、東關外;西七里河、東七里河、三泉庄、李堡子、太平庄、逢駕嶺、紙店頭、南樊庄、北樊庄、大泉坡、南張庄、仰庄、苗庄、下關、稻地。
暖泉鎮
鎮政府駐暖泉村。面積57.3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西太平庄、西下官莊、東下官莊、西場庄、西古堡、中小堡、西辛庄、沙子坡、風水庄、宏勝庄、辛孟庄、郝家莊、北官堡、千字、光明、趄坡。
白樂鎮
鎮政府駐四村。面積68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白樂一、白樂二、白樂三、白樂四、白樂五、三河碾、東樊庄、會子里、章家窯、統軍庄、天照疃、尹家皂、東高庄、馬軍庄、黎元小庄、黎元下堡、北柳枝水、南柳枝水、前堡、後堡、北堡、滿井、方碾。
北水泉鎮
鎮政府駐北水泉村。面積106.7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北水泉一、北水泉二、北水泉三、大石頭梁、東窯子頭、羅家堡、旦嶺子、紅谷嘴、南柏山、北柏山、南井頭、龍池溝、東沙溝、趙家嘴、夾道溝、紅沙坡、北馬圈、向陽站、醋柳溝、細弦子、城牆、楊庄。
吉家莊鎮
鎮政府駐吉家莊村。面積129.4平方千米。轄41個村委會:吉家莊一、吉家莊二、吉家莊三、吉家莊四、東上碾頭、楊家小庄、長巷太平、宗家太平、彭莊子、傅家莊、永安疃、東水泉、西太平、東太平、高家煙、大蔡庄、前上營、後上營、上營庄、李家碾、西賢孝、東賢孝、石垛寨、大莊子、沈家莊、下油澗、小辛柳、大辛柳、祁家莊、王莊子、八里庄、堡里頭、大張庄、後李庄、尹家坡、織綿疃、二莊子、曹家溝、汗油房、紅橋、石垛。
西合營鎮
鎮政府駐南場村。面積143.4平方千米。轄40個村委會:西合營東庄、西合營西庄、西合營南場、西合營小南關、西合營東關堡、穆家莊下堡、穆家莊上堡、西上碾頭、宋家小庄、西合崗、苗家寨、蓮花池、祁家皂、南大坪、西大坪、北大坪、趙家灣、西辛庄、東辛庄、下利台、利台庄、小棗堡、羊圈堡、柳子疃、北洗冀、南洗冀、任家莊、北留庄、南留庄、司家窪、古守營、紅旗街、陳家灣、海子窪、廣德、橫澗、夏源、三關、西合。
代王城鎮
鎮政府駐代王城村。面積58.7平方千米。轄30個村委會:代王城一、代王城二、代王城三、代王城四、代王城五、大水門頭、小水門頭、東李家碾、東劉家莊、石家莊、張南堡、張中堡、張北堡、馬西庄、新家莊、馬家寨、馬家碾、趙家碾、水北一、水北二、水北三、君子疃、大德庄、富家堡、南門子、北門子、城牆碾、史家碾、四碾、北窪。
南留庄鎮
鎮政府駐南留庄村。面積75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南留庄、史家堡、堝串堡、堝郭堡、孟家堡、田家莊、白後堡、杜楊庄、回回墓、水西堡、水東堡、白南堡、白南場、白河東、靳家窯、白寧堡、張李堡、滑嘴、單侯、曹疃、澗塄、澗岔、松樹、拐里、西人煙寨、東人煙寨、大飲馬泉、小飲馬泉。
桃花鎮
鎮政府駐桃花村。面積154.7平方千米。轄38個村委會:桃花一、桃花二、桃花三、桃花四、桃花五、桃花六、桃花七、桃花八、桃花九、北董庄、中董庄、南董庄、馬官營、冀家嘴、武家嘴、魯家莊、楊家莊、榆林溝、吳家莊、朱家灣、七百戶、張家梁、白家窪、太寧寺、謝家廟、佘家堡、陶家堡、水溝門、赤崖堡、小羊圈、馬莊子、黑山槐、扯業辛庄、東辛安皂、西辛安皂、鴉澗、岔澗、後灣。
陽眷鎮
鎮政府駐陽眷村。面積136.7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陽眷西堡、陽眷南堡、陽眷北堡、陽眷東堡、西師家窯、東師家窯、白草坡、柳澗溝、溝門口、宮家莊、大南溝、小林岩、大林岩、鄭家窯、糧草澗、古道渠、鹿骨、瓦房、大台、小灣、大灣、豹峪、金泉、半溝、豐富。
宋家莊鎮
鎮政府駐宋家莊村。面積336.7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宋家莊、南方城、大探口、崔家莊、鄭家莊、朱家莊、邢家莊、上蘇庄、嗅水盤、黑堡子、小固城、大固城、高院牆、辛落塔、呂家莊、王良庄、小窪、岔道、石荒、邀渠、尖山、北口、西大雲疃、西李家碾、西高莊子、西柳林北堡、西柳林南堡。
下宮村鄉
鄉政府駐下宮村。面積47.3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下宮、上宮、浮圖、下戰、張庄、留家莊東堡、留家莊南堡、留家莊西堡、留家莊北堡、李家綾羅、篩子綾羅、王家小庄、楊家小庄、蘇田堡、孟家莊、蘇賈堡、南馬庄、七井寺、東庄頭、西庄頭、蘇邵堡、富家莊、中莊子、蘇官堡、北綾羅、南綾羅、蘆家寨、笊籬窪、果莊子。
南楊庄鄉
鄉政府駐南楊庄村。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南楊庄南堡、南楊庄北堡、南楊庄西庄、東大雲疃、牛大人庄、西北江、東北江、南梁庄、柳河口、麥子疃、九辛庄、九宮山、高店。
常寧鄉
鄉政府駐常寧村。面積69.3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常寧西堡、常寧小庄、常寧沙河、常寧司街、東寧遠店、東宋家莊、西金河口、范家堡、庄窠堡、黃土梁、西店、安庄、塔頭、上寺。
草溝堡鄉
鄉政府駐草溝堡村。面積465.1平方千米。轄35個村委會:草溝堡、大檯子、甄家灣、張家店、麻田嶺、曹莊子、盤南頭、曹子水、西邢嶺、上里羅、麻地溝、王喜洞、東莊子、搶風崖、南黃庵、南水泉、東杏河、魯莊子、葦子坑、苜蓿、閣上、北溝、海子、茶山、石門、沙溝、仁山、板廠、雙窯、邢山、亂寨。
楊庄窠鄉
鄉政府駐楊庄窠村。面積149.3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楊庄窠、北莊子、西坡寨、北雙澗、高家窪、辛窯子、東上平、李家莊、杜家莊、胡家莊、東深澗、北深澗、古家疃、條子溝、蓮花山、下平油、南莊子、下瓦窯、席家嘴、北梁庄、辛莊子、小辛留、白草窯、嘴子、黃崖、沙澗、寨里、黃溝、南德勝庄。
湧泉庄鄉
鄉政府駐湧泉庄村。面積74.7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湧泉庄、寇家莊、苑家莊、邸家莊、黃家莊、卜南堡、卜北堡、上陳庄、土均庄、高利寺、彌勒院、閻家寨、湯莊子、北方城、麥子坡、西窯頭、宿鴉澗、連寨場、西中堡、任家澗、北楊庄、崔家寨、董家澗、陡澗子、西任家堡、西陳家澗、東陳家澗、辛庄、獨樹。
陳家窪鄉
鄉政府駐陳家窪村。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陳家窪、南水頭、北水頭、白莊子、營子堡、許家營、白馬神、下元皂、上元皂、曲家莊、任家堡、東小關、王家嘴、李家樓、田家坡、雙井山。
南嶺庄鄉
鄉政府駐南嶺庄村。面積70.7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南嶺庄、北嶺庄、西蔡庄、中蔡庄、蘆子澗、西方城、東方城、添河澗、苟家淺、李家淺、西雙塔、東雙塔、北石化、中石化、南石化、小貫頭、甘莊子、新勝庄。
黃梅鄉
鄉政府駐黃梅村。面積72.7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黃梅、定安縣、木井、榆澗、西窪、康莊(上康莊、下康莊)、黑堝、木井庄、柳家泉、小棗碾、煙墩庄、常勝疃、柏木瓜、趙家寨、東呂家莊、李家梁。
白草村鄉
鄉政府駐白草村。面積124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白草、咸周、鍾樓、五岔、水峪、小嘴、前梁、樓子灣、娘子城、北辛庄、西戶庄、王家梁、蔣家梁、煙墩坡、泉子澗、西細庄、韓家灣、樺樹溝、大酒務頭、小酒務頭、西小羊圈。
柏樹鄉
鄉政府駐柏樹村。面積185.6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柏樹、榆皮、嶺南、庄窠、輝川、東黎元庄、西黎元庄、鄭家莊子、西高庄、永寧寨、德納寺、王家莊、松枝口、茨莉溝、卧羊台、李家堡、松樹嶺、山門庄張家窯、南康莊。
小五台林場
場部駐柏樹村。面積218.5平方千米。

D.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的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 公元5 9 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屬河內郡。 1942年7月,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戰勝利後,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1958 年,濟源的蟒河治理工程受到國務院表彰。 1965年秋,「引沁濟蟒 工程開工建設;1966年7月,總乾渠通水。繼而孟縣民工參加施工。共投工1000多萬個,劈掉300多個山頭,建成長100餘公里的總乾渠和160餘公里的29條乾渠,設計灌溉面積40萬畝。《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畫報》等媒體均有報道。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 縣級) 、濟源縣。 1977 年5 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實行計劃單列,歸焦作代管。 1991年,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沁北電廠在濟源開始籌建;2002 年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在濟源境內的工程量占工程總量的80%。1996年7月,國家重點工程焦枝鐵路濟( 源) 襄( 樊) 段電氣化復線工程開通。 1996年12月,經河南省委批准,濟源從1997年元 月1日起實行省直管體制。 1997年1月,國家重點工程——侯月鐵路復線與焦 枝復線在濟源境內交匯工程——疏解區復線自動閉塞工程竣工。 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代碼:410881001
2006年,轄2個社區、12個居委會:西馬蓬河西居委會、西馬蓬河東居委會、東馬蓬居委會、西留村居委會、東留村居委會、屯軍頭居委會、南夫人頭居委會、東夫人頭居委會、御駕庄居委會、河合居委會、沁源社區、世紀苑社區、馬庄居委會、小韓村居委會。 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6萬餘人代碼: 410881002
地處濟源市老市區中心地帶,是全市的經濟、文化、貿易、金融中心。原轄15個居委會。2006年,轄4個社區、8個居委會:西關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東庄居委會、東園居委會、狄庄居委會、周園社區、源園社區、玉仙社區、濱河社區。 面積:6.9平方千米居住人口:5萬人代碼:410881003
位於濟源市區北部。2006年,轄3個社區、11個居委會:李庄居委會、小劉庄居委會、三庄居委會、廟街居委會、下街居委會、紙坊居委會、馬寨居委會、東關居委會、東高庄居委會、段庄居委會、南堰頭居委會、新漭園社區、清趣園社區、望春園社區。 面積: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萬餘人代碼:410881004郵編:454650
辦事處成立於1992年11月25日,位於濟源市區西部。2006年,轄1個社區、11個居委會:西石露頭居委會、柴庄居委會、東石露頭居委會、北潘村居委會、南潘村居委會、西高庄居委會、泥河頭居委會、伯王莊居委會、南白澗居委會、南賈庄居委會、宋庄居委會、商業城居委會、鑫源社區。辦事處駐濟水大街西段158號。 面積:31.6平方千米人口:3萬餘人代碼:410881200
位於濟源市區東郊,緊依市區。2006年,轄23個村委會: 亞橋村、葯園村、鐵岸村、碑子村、北堰頭村、廟後村、西水屯村、北水屯村、南水屯村、罡頭村、西馬頭村、中馬頭村、東馬頭村、苗店村、舊河庄村、東郭路村、西郭路村、王莊村、石牛新村、白溝新村、劉庄新村、陸家嶺新村、竹峪新村。 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代碼:410881100
位於濟源市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接壤,南與市區相連。2006年,轄51個村委會:克井村、原昌村、苗庄村、任庄村、白澗村、王才庄村、北社村、棗廟村、閻和村、閻營村、茶店村、勛掌雙峰村、勛掌後溝河村、勛掌金水村、勛掌古泉村、勛掌新村、南樊村、中樊村、北樊村、酒務村、塘石村、小郭富村、大郭富村、賈庄村、靈山村、小庄村、青多村、新莊村、佃頭村、柿檳村、水運村、西許村、大東許村、石河村、磨庄村、交地村、圪針庄村、北喬庄村、康村、郭庄村、南庄村、中社村、大社村、河口村、沁西村、河東村、圪了灘村、東灘村、渠首村、虎尾河村、逢南村。(110個自然村) 面積:127平方千米人口:4.87萬人代碼:410881101
位於濟源市東北部。古稱枋口,因秦代在此開山鑿渠,以枋木為閘;後又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惠、廣利、永利、永興等五渠,成「五龍分水」之勢,五龍口因此得名。2006年,轄31個村委會:辛庄村、里河村、山口村、白龍廟村、省庄村、賀坡村、西窯頭村、尚庄前村、尚庄後村、留村、化村、逯村、馬村、東逯寨村、西逯寨村、任寨村、五龍頭村、河頭村、和庄村、王寨村、西正村、董庄村、北官莊村、休昌村、 裴村、 蓮東村、閻庄村、谷堆頭村、古楊樹庄村、西坡村、西坡新村。 面積:147.6平方千米人口:8萬餘人代碼:410881102
東與孟州市搭界,西與承留鎮接壤,南與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相望,北與濟源市區相連,鎮區距市政府2千米。2006年,轄72個村委會:東軹城村、西軹城村、桐花溝村、東添漿村、周樓村、河岔村、南冢村、西添漿村、中王村、趙村、綺里村、南郭庄村、南河口村、西留養村、東留養村、大驛村、石板溝村、王虎村、小王莊村、柏林村、南李庄村、庚章村、宋溝村、源溝村、嶺頭村、背坡村、張金村、彭庄村、紅土溝村、衛溝村、黃龍廟村、翟庄村、泗澗村、雁門村、丁斗村、柿花溝村、南王莊村、澤南村、澤北村、棗樹嶺村、聶庄村、泥溝河村、柏樹庄村、橋凹村、趙禮庄村、王禮庄村、邱禮庄村、中禮庄村、大郭庄村、牛家莊村、南孫村、北孫村、宗庄村、曹凹村、齊庄村、戰天洞村、洪溝村、趙庄村、許峰村、曹廟村、槐灘村、長泉新村、張嶺新村、交兌新村、良安新村、新峽村、新安村、金河村、柏平村、毛田新村、富源村、宏泉村。
軹城春秋時期為軹國,戰國時期先為韓都,後為魏之重鎮。秦置軹縣,西漢至南北朝曾四度封為候國。 面積:196.8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代碼:410881103
位於濟源市西南8千米處,西靠王屋山,南望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006年,轄49個村委會:承留村、周庄村、棗林村、衛庄村、花石村、栲栳村、安腰村、孔庄村、小南姚村、三皇村、東張村、栗子村、當庄村、小寨村、南姚河西村、南姚河東村、南溝村、南杜村、北杜村、甘河村、韓村、西官橋村、東官橋村、玉陽村、谷沱村、北石村、南石村、北勛村、南勛村、張庄村、曲陽村、鄭窯村、李八庄村、衛河村、上觀村、下觀村、虎嶺村、玉皇廟村、山坪村、張河村、孤樹村、衛佛安村、倉房庄村、大溝河村、南嶺村、趙老莊村、大峪新村、王拐新村、高溝村。(282個村民組) 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代碼:410881104
位於濟源市西部山區,距市區60餘千米,東與王屋山毗鄰,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北依太行與山西陽城山脈相連,南臨黃河同新安縣隔水相望。全鎮東西寬25千米,南北長50餘千米,平均海拔500—700米之間。2006年,轄50個村委會:邵原村、北寨村、崔家莊村、白坡崖村、衛凹村、洪村、張凹村、李凹村、劉寨村、牛庄村、葛山村、王嶺村、碌碡村、田穀沱村、墳凹村、柴家莊村、劉溝村、長院村、陽安村、 山院村、趙圪塔村、金溝村、南山村、唐山村、南窯村、紅院村、花園村、小溝背村、黃背角村、二里腰村、黃楝樹村、郝坡村、神溝村、東陽村、杏樹凹村、雙房村、院科村、河西村、段凹村、後王莊村、茶房村、劉下溝村、北李凹村、前王莊村、姜圪塔村、史家腰村、七溝河村、稱彎村、李家莊村、劉腰村。 面積:137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代碼:410881105
位於濟源市南部山區,鎮政府所在地距市區18千米。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坡頭村、西灘村、店留村、柳峪溝村、狄溝村、栗樹溝村、石槽溝村、 白道河村、郝山村、留庄村、左山村、佛澗村、毛嶺村、馬住村、清澗村、連地村、大庄村、馬場村、蔣庄村、蓼塢村、泰山村、校庄村、雙堂村、葦園村。(248個居民組) 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代碼:410881106
位於濟源市東部,距市區12千米。西邊與濟源市亞橋鄉相鄰,北邊與五龍口鎮相連,南與孟州市毗鄰。2006年,轄45個村委會:梨林村、沙東村、沙後村、沙西村、良庄村、小官莊村、小南庄村、屈東村、屈西村、沁市村、 南程村、程村、朱村、大許村、東許村、安村、西湖村、北榮村、冢上村、薛庄村、水東村、橋頭村、水運庄村、牛社村、裴城村、南官莊村、後榮村、前榮村、蕭庄村、桃園村、東蔣村、西蔣村、趙家莊村、永太村、閻家莊村、南瑞村、 北瑞村、范庄村、大交新村、關陽新村、東坡新村、五里溝新村、東逢薛新村、西逢薛新村、熬坪新村。 陸域面積:260平方千米水域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代碼:410881107
位於濟源市西南部。2000年9月撤鄉建鎮。2006年,轄30個村委會:橋溝村、亂石村、三岔河村、硯瓦河村、 陡溝村、召庄村、槐姻村、仙口村、薛寨村、栗園村、東溝村、寺郎腰村、陡岩溝村、林仙村、曾庄村、方山村、反頭嶺村、偏看村、王坑村、鹿嶺村、朝村、董嶺村、大奎嶺村、草溝村、上寨村、冢崮堆村、王拐村、小橫嶺村、堂嶺村、桐樹嶺村。(364個居民組) 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代碼:410881201
位於濟源西郊,東與天壇街道接壤,西北與山西省陽城縣桑林搭界,北與克井鎮相連,南與承留鎮毗鄰,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中心7千米。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思禮村、北官橋村、三河寨村、三河村、荊王村、石牛村、北姚村、范寺村、澗南庄村、張村、澗北村、慶華村、西柴庄村、高庄村、三教堂村、立城村、城岸村、竹園溝村、史寨村、西宋庄村、姬溝村、鄭坪村、水洪池村、牛灣村、洛峪村、黃庄村、夏神村。 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代碼:410881202
位於濟源市西部山區,西與邵原鎮接壤,南與下冶鄉毗鄰,北與山西陽城山水相連,東與大峪鎮、承留鎮搭界,距市區37千米,平均海拔450米。2006年,轄44個村委會:王屋村、楊溝村、新林村、庭芳村、大店村、譚庄村、石匣村、羅庄村、封門村、清虛宮村、愚公村、迎門村、湯窪村、林山村、西坪村、東西山村、和平村、鐵山村、麻院村、太凹村、燕庄村、麻庄村、前劉溝村、毛凹村、原庄村、上二里橋村、桃花洞村、柳溝村、商庄村、寨嶺村、五里橋村、和溝村、茶坊村、柏木凹村、棗園村、韓旺村、喬庄村、風門腰村、大路村、竹泉村、橋後溝村、西門村、上關村、桶溝村。 面積:16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代碼:410881203
於濟源市西南部,北與王屋鄉搭界,南臨小浪底庫區,與新安縣相望;西和邵原鎮毗鄰,東與大峪鎮接壤,距市區60千米。2006年,轄38個村委會:下冶村、原頭村、曹腰村、上冶村、中吳村、馬嶺村、北吳村、樓溝村、南吳村、探馬庄村、官洗溝村、圪台村、鄭山村、上河村、逢北村、大嶺村、韓彥村、朱庄村、東河村、竹園村、三教村、磚陽河村、下韓旺村、圪老圈村、下石板村、北桐村、吳村、南桐村、上石板村、陶山村、前凹村、石槽村、南崖頭村、坡池村、官窯村、逢掌村、王樹溝村、楊木凹村。(5個管理區)

E. 中國漂亮的風景有哪些

中國漂亮的風景有哪些
北方版
1、河南郭亮

很多令後人趨之若騖的旅遊地都是藝術家或者地質學家先挖掘出來告訴世人的。但這個地方不是。
5年前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有期節目,其中一個讓人未必感動卻絕對震撼的退伍軍人在節目中憨厚地笑著,他的事跡很簡單,帶領村人修建了一條公路。
那是怎樣的一條路啊!看看這個圖片你就知道了。
我當時就斷定,這個地方肯定會讓很多行者瘋狂。
現在已經開始了。很多畫家去那裡寫生,包括很多丁點大的小孩子。那裡可以找到很多讓人驚嘆的角度,雖然你可能只為了拍攝或速寫一座農宅或者一條公路,但是莽莽太行山給出的背景把這些事物本身的光環無限放大。這次藝術家落到了一個退伍軍人的後面。
那期感動中國的視頻資料我始終沒有找到,但這個地方你絕對可以去看看的。就為那條路,都值。
對了,那退伍軍人叫張榮鎖,可以去網路里搜他的資料。


2、額濟納

那些胡楊太有魅力了,尤其在每年10月,否則張藝謀也不會張羅當地所有的小屁孩收集滿地金黃的胡楊葉子拍了《英雄》里張曼玉最妙曼的那場打鬥。
胡楊、沙漠、古堡,很好的西部風光,去的時候除了好相機以外最需要帶的就是潤唇膏,不論男女啊。


3、山西磧口和老牛灣

黃河拐彎的地方,就是我故鄉。
黃河每道拐彎的地方都孕育了一段富饒的歷史和燦爛文明。從寧夏河套到山西磧口,再到接近河南的風凌渡,你不得不贊嘆這位母親一路的含辛茹苦與堅韌不拔,正如她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個性。
磧口是明清時期晉商在黃河的一個口岸,曾經商賈往來,好不繁榮,所以這個具有黃河和窯洞兩大特色風景的地方也被披上了一層厚厚的人文色彩。如果去磧口,適合找一家窯洞客棧,好好住上幾天,和那些寫生的小姑娘們一起找找最好的拍照角度,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在窯洞里聽聽枕頭畔黃河的濤聲。
再往北一些就是老牛灣,黃河那個幾字形第二個拐角的地方,也是中國版圖上唯一黃河和長城握手的地方。當雄偉的長城一頭扎進雄渾的黃河,你可以想像那是怎樣一副令人觸動的場景。

4、陝北佳縣香爐寺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小寺廟的時候簡直驚呆了。雖然這個小縣城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這個黃河邊上的小寺廟,但是絕對適合去看看的。不過要拍到這個照片的最佳角度,要在對面土崖上一戶人家的廁所里,不過也沒有關系啦,廁所周圍的空地上也可以的。只要不被人懷疑你偷拍他們如廁就好啦!

5、新疆禾木

喀納斯已經比較紛擾了,所以不如索性多走一點路到阿勒泰的更深處,放棄汽車,打馬騎行,走在天堂般的景觀當中。
金色的草原,雪白的樺木,羊群馬群從山坡走過,趕羊人遙遠的皮鞭和微笑,背景是潔白的雪山。
阿勒泰地區最大的魅力來自於其獨有的地理優勢:雪山、草地、森林,一個都不少,而且水草肥美,不缺牛羊。
喀納斯的圖瓦人其實已經搬走了,那裡只有披著圖瓦族衣服的表演者,生活不是用來表演的,盡管很多人想參觀。所以當你走到禾木這個上帝給圖瓦人的自留地的時候,請不要過度打擾他們。
拍照的時候記得給他們郵寄照片,特別是那些孩子。用自己的茶葉、糖果或者餅干去換取一些他們的乳酪、酸奶疙瘩。在這些地方,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旅人,也許商人更好一些,交換的過程,雙方同時也收獲了情誼。
9月-10月,去這里你可以看到圖片中的景色,不過早晚已經很冷了,注意多帶點棉衣。


6、新疆巴音布魯克

古人們形容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場景,在內地恐怕已經很難看到了。
在新疆巴音布魯克還可以。這里是中國最大的天鵝聚集地,至於有多美就不用我用語言贅述了。記得去一定要多帶鏡頭。不要穿讓鳥兒驚慌的鮮艷衣服。


7、盤錦紅海灘

據說在盤錦生活過很多年的人都很少知道自家附近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地方,但是遠方網的行者們就挖掘到了。
之所以少有人知是因為紅海灘出現的時間太短了,只有在這個恰當的地方和恰當的時候才會出現退潮後鮮艷的鹼蓬草和丹頂鶴配合的美麗畫面。
而國慶恰恰是這個恰當的時候中難得的一段短暫的時光。估計用不了多少年,這里也會人頭攢動。欣賞好風景要趁早。


8、昌黎翡翠島

這里已經成為露營愛好者的天堂,而秋天是最合適的一段時間。島上沙灘非常好,雖然下海已經比較冷了,但是適合拍攝婚紗而不至於大汗淋漓。


9、阿爾山

你永遠很難知道在遙遠的北國有很多類似俄羅斯鄉間的景色還沒有被挖掘,阿爾山是最先出現在媒體上的一個。那裡有溫泉,你在日本電影里看到的在冰天雪地的野外泡溫泉的場景,在這里可以找到。而且據說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礦物含量最高的一個溫泉地帶。那裡有成排的白樺林,你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里看到的那種。太早了這個電影對於我們來說。
越在中國旅行,越覺得我們的國家好了不起!這個先祖們留下的大大的疆域簡直是什麼樣的景色都有!


10、達里諾爾

如果想看天鵝嫌新疆太遠,那麼就建議你去達里諾爾。
每年的10月是西伯利亞的天鵝南下過冬的時節,這個時候辛苦奔波的隊伍往往要在中途選擇一個地方停靠休整,這個地方在中國分幾個區域,一個是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另一個是山東的東營,還有一個就是內蒙古赤峰的達里諾爾。
如果你曾經看過雅克.貝漢的記錄片《鳥的遷徙》,就會有足夠的沖動去親近這些把生命當作一次旅途的精靈們。風吹羽翼,途中所有陌路的關愛以及潛在的危險,讓我們感覺一直在路上的我們,豈不也在實現一次次心的遷徙。
內蒙古靠近北京這邊的一個叫赤峰的地方,其實已經有越來越的旅遊資源被重視了,首當其沖的就是這個天鵝遷徙的中轉站:達里諾爾湖,除此以外,沿途的風車、金黃色的林蔭道、稍微遠一點的一個類似《魔戒》里景色的阿斯哈圖石林,都是讓人心醉的。


南方版
1、鼓浪嶼

這個地方其實已經很老了。
鼓浪嶼和廈門是連在一起的。花園、洋房、海浪、梵音,這些看起來古舊卻依然散發著迷人光彩的事物,會讓你的旅途變得很悠閑。不要去那些太有名的地方,僅僅在不知名的海灘走走,或者陪伴最喜歡的人在那些泛著青光的小街里溜達,旁邊那些爬滿長青騰的濕漉漉的牆壁上,偶爾回響過叫賣人正好讓你聽見卻不聒噪的聲音,旅途里除了同伴,有這些,就足夠了。


2、蜀南竹海

當竹成為海洋的時候,你的心就可以在這些韌性十足的波浪上放飛了。旅行無非就是找到另外一個地方的自己。所以在竹海的風吹竹葉聲中,伴幾許鳥鳴,你找到的那個自己就是內心裡一直在尋找的隱逸的那部分自我。
對了,在竹海最好體驗乘坐一下當地人的滑竿,在顫悠悠的快樂里,抬滑竿的人會很感激你給了他們一個工作機會。你的享受對他們不是欺壓,是幫助。


3、浙江蘭溪諸葛八卦村

一個很小的有意思的村子,村子據說是諸葛亮設計的,布局是八卦形狀,值得去看看。如果你實在厭煩了長途奔波和大景區的人頭攢動,可以去這個小村子瞅瞅。與此想類似的還有一個古村也在浙江:俞源,中國唯一的太極星象村,據說是劉伯溫設計的。中國歷史上這兩位神人!

4、江西瑤里

說瑤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說景德鎮就幾乎人人皆知。一個充滿陶瓷和藝術味道的地方,不知道為全國培養了多少有著江西靈性的藝術家,也許歸功於那裡的山水吧,去了你就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裡成長起來的如此蓬勃的藝術不是沒有淵源的。


5、羅平九龍瀑

南方的景色以水著稱,而羅平近年來被人知道卻往往因為那裡大面積的油菜花。其實比春天的油菜花更值得一看的是九龍瀑,秋天是最適合看九龍瀑的時候,水量不小,也最清澈,層層疊疊幾個大小的瀑布下來,有點象有錢人家結婚時候從好幾層酒杯上倒香檳的感覺。


6、貴州馬嶺河

還有一個有特色的瀑布在貴州,一個叫馬嶺河的地方,那是一個峽谷,峽谷之間跨越一座大橋,在大橋上可以看見峽谷上無數的河水漫開流到峽谷里,一縷縷飄渺的瀑布懸掛在整個峽谷間,看圖片你就知道有多麼漂亮。


7、南潯

在所有的水鄉古鎮里,人都太多了,尤其是周庄這樣的地方,假期的時候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人的空石板。那麼就去南潯吧!南潯難尋,不好找呢,所以人少。真正的南潯老城很容易被一個仿古的南潯新城混淆,去的時候注意區分。


8、前童

陳逸飛走的那年,給大家留下了一個電影《理發師》,雖然片子的拍攝顯得急促了些,但是這個眼光厲害傢伙除了用一副畫把一個周庄弄得世人皆知以外,臨走又用這個電影讓人知道了另一個美麗的古村:前童。
用他自己的話說,前童是個充滿了人文氣息的古村。
還好,前童不象周庄那麼往來便利,不然也要被人流毀了。
除此之外,有個問題我一直在想,是誰給了南方那些古村鎮那麼多美麗的名字啊,前童、同里、木瀆、西遞、棠越、南屏、查濟、漁梁、績溪,數之不盡。為什麼俺們中原大地那些村鎮的名字除了張家村就是李家莊呢?


9、棠越牌坊

很有氣勢的一群牌坊。你看過《投名狀》吧,當老徐幾天的時間就從京西爨底下村的破房子跑到安徽的幾個大牌坊下的時候,我簡直太驚訝老徐的腿功了。出門旅行的地方多了就這么個缺點,看電影的時候一眼就看出了導演的外景地,一點融合的美感都沒有了,就跟學醫的女生看見自己的男朋友就是一堆器官和血管以及細菌一樣,要好長時間才能適應。


10、江西三清山

你看這個照片的時候是否按直覺認為是黃山?其實不是。這是黃山的弟弟,都在古徽州。一樣有雲海,一樣有光滑的大石頭堆積成各種形狀,一樣有漂亮的光線披在那些石頭和雲海上。但是這里人不多,至少沒有黃山多。而且比黃山多水,比黃山多道教的文化,所以推薦你去這個地方過國慶。


京郊版
1、蔚縣

北京周圍好玩的地方不多,所以我們把勢力范圍劃到了河北,若是國慶不想出遠門不妨去我推薦的這個地方,首先這里純人文,你在這個小小的沉默的縣城裡可以感受到一個塞外古城所有應該有的樣子。那裡幾乎沒有什麼旅遊開發,但是有足夠的旅遊元素、幾乎每家的門房、每個小塔小廟都值得看看,文化大革命怎麼就放過蔚縣了呢?補充一下,這個字念yu(雨)。特別是秋天的時候,北方的能見度很高,陽光在下午的時候很容易形成金子一樣的顏色,鍍在那些古老的小城房屋以及河北人敦厚的臉上。


2、古北口

那幾年我一直跑古北口拍片,一年至少去10次,有朋友戲言你都快嫁給古北口了。說實話,古北口的長城是我見到的北京附近最美的長城,尤其是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一帶,你小時候看過的以前新聞聯播片頭里的那段長城,就在這條線上。還是要去八達嶺,那你肯定不是想旅行,你是想回去給親友們顯擺北京有多少人!


3、蒼岩山

你當初看《卧虎藏龍》的時候,肯定跟我一樣,以為玉蛟龍縱身跳下的那個懸崖間飄逸的石橋在武當山。瞧,我們就是容易被導演的糊弄。那座橋根本不在武當山,而是在河北石家莊附近的蒼岩山。記得我去這里遊玩的時候,我跟當地的老鄉閑聊起《卧虎藏龍》,他們說這電影的確是在這里拍的,他還幫劇組抗過支架呢,說自己親眼看見章子儀從那裡跳下去的,但是電影里後來章子儀一直往下沒完沒了地落那段肯定不是在這里拍的,這里的懸崖沒有那麼深!我都被一臉誠懇的樣子老鄉笑翻了!
石家莊到蒼岩山一路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抱犢寨、石頭村等,都比較有特色。


4、塞罕壩

這個地方都快成了北京的後花園了。愛好攝影的人和戶外以及自駕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個地方。那些人不會白往那裡跑的,所以不用我說有多好了,索性這幾個圈子還不大,不至於人滿為患,所以國慶北京附近去那裡也不錯的。但是提醒你,要拍好照片不能睡懶覺,壩上的好景色一般都在一早一晚,大中午只適合騎馬,還有,國慶去那裡已經很冷了,我那年國慶去的時候就租了軍大衣,還哆嗦不停,古代犯了錯誤發配塞外不是沒有道理啊!


5、蓮花山

北京幾個郊縣就數延慶的山水還是不錯的,但是幾個稍微知名一點的地方都人滿為患了,這個地方人不多,景色也不錯,可以用兩天的時間去溜達一下。


6、靈山

靈山是北京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北京最先迎來秋天和冬天的地方。那裡的紅葉很好看。我那年去的時候,滿山的紅葉,厚厚的雲層投下一屢陽光,正好打在遠處山腰上的一片最紅的地方,非常扎眼!汽車在干凈的青黑色馬路上馳過,地上的落葉翻飛,車窗玻璃上的樹影跟水一樣劃過。這似乎是哪個汽車品牌的電視廣告!


7、靈水村

北京的西邊有條明清時期的京西古道,是當時入京的一條很重要的交通咽喉,類似於現在的京津塘高速。喜歡古村的朋友們注意了,這個地方有意思的古村子可不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爨底下村,這個上了無數電影鏡頭的紅村!現在已經過度開發了,人巨多,建議不要去了。靈水村是個不錯的地方,那裡曾經出過無數的狀元和舉人,所以也叫舉人村,懂風水的朋友也許能從他們建村子的布局中琢磨出些什麼來。另外還有好多好玩的村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國慶過了後,我准備組織遠方網的人馬一起來個京西古村探尋活動!據說有40多個呢!


8、沿河城

最初是一些戶外愛好者喜歡把這里當作一段戶外線路的一個落腳點,後來就逐漸知道的人多了,身處深山,風景不錯,一個保護很完好的小城,家家戶戶都是老房子。喜歡找靜的人可以來這里。交通也還方便。


9、野鴨湖

北京最近的一個觀鳥的地方,10月會有很多遷徙的鳥類,這個位於官廳水庫附近的濕地也因為一些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逐漸被人知道,風景很不錯,周圍很多農家也開始提供接待服務,很適合自駕車前往。


10、白河峽谷

本來該線路是很經典的一條戶外線路,但是由於難度系數和危險系數不大,也可以提供給年輕人選擇一下,別去健身房了,用犧牲身體賺來的錢又去那空氣污濁的地方以鍛煉身體的名義接著犧牲身體,除了收獲一些虛假的肌肉以外沒任何收獲!大假期間,在這樣的山水間徒步一段路程,健身娛樂兩不誤,在這樣的旅程里,也未必不能跟健身房裡一樣去泡MM.

F. 孟這個姓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的孟氏,發源於春秋的魯國公族。至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麼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慶父是個品行極壞的人,與其嫂、魯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沒有子嗣,他與哀姜密謀,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開為魯君繼承人。庄公死後,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願立庄公之子開,就是緡公。後來,慶父又派人殺死緡公,欲自立。因此,魯國人非常恨他,都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國。季友用賄賂求莒送歸慶父,慶父在歸國途中自殺。這時任魯相的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慶父的祿位。因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為避諱弒君之罪,所以,慶父的子孫改稱孟孫氏。後來,孟孫氏又簡化為孟氏。慶父欺君,其子孫改姓,都發生在魯國,魯國建都於曲阜(今屬山東),所以這支孟姓出自山東。 另外,春秋時期的衛國,也曾出現過一支孟氏。衛國,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約在今天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衛靈公之兄孟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孟,這樣推溯起來,其始祖同樣是周文王。換句話說,這兩支孟氏分別起源於山東和河南兩地;魯國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衛國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與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統統是一家。

G. 河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30項)

一、民間文學 (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1-1 耿村民間故事 石家莊藁城市
2 1-2 河間歌詩 滄州河間市
3 1-3 孟姜女故事傳說 秦皇島山海關區
4 1-4 邯鄲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市
5 1-5 牛郎織女傳說邢台 內丘縣

二、民間美術 (1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2-1 武強木版年畫 衡水武強縣
7 2-2 衡水內畫 衡水市
8 2-3 蔚縣剪紙 張家口蔚縣
9 2-4 豐寧滿族剪紙 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10 2-5 曲陽石雕 保定曲陽縣
11 2-6 內丘神碼 邢台內丘縣
12 2-7 玉田泥塑 唐山玉田縣
13 2-8 辛集農民畫 石家莊辛集市
14 2-9 無極剪紙 石家莊無極縣
15 2-10 白溝泥塑 保定高碑店市

三、民間音樂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3-1 冀中笙管 樂保定淶水縣
(高洛音樂會)
17 3-2 霸州笙管樂 廊坊霸州市
(高橋音樂會、
勝芳音樂會、
張庄音樂會)
18 3-3 河北鼓吹樂(永年)邯鄲永年縣
19 3-4 河北鼓吹樂(撫寧)秦皇島撫寧縣

20 3-5 固安笙管樂 廊坊固安縣
(屈家營音樂會、
小馮村音樂會)
21 3-6 承德清音會 承德市
22 3-7 廣宗太平道樂 邢台廣宗縣
23 3-8 常山戰鼓 石家莊正定縣
24 3-9 藁城戰鼓 石家莊藁城市
25 3-10 子位吹歌 保定定州市
26 3-11 安次區笙管樂 廊坊安次區
(軍盧村音樂會、
南響口梵唄音樂會、
後屯音樂會)
27 3-12 雄縣古樂 保定雄縣
28 3-13 竹林寺寺廟音樂 張家口陽原縣
29 3-14 辛安庄民間音樂會 滄州任丘市
30 3-15 涉縣寺廟音樂 邯鄲涉縣
31 3-16 里東庄音樂老會 廊坊文安縣
32 3-17 任丘大鼓 滄州任丘市
33 3-18 河間大鼓 滄州河間市
34 3-19 磁縣迓鼓 邯鄲磁縣
35 3-20 唐山花吹 唐山唐海縣

四、民間舞蹈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6 4-1 昌黎地秧歌 秦皇島昌黎縣
37 4-2 井陘拉花 石家莊井陘縣
38 4-3 徐水獅舞 保定徐水縣
39 4-4 滄州落子 滄州南皮縣
40 4-5 易縣擺字龍燈 保定易縣
41 4-6 隆堯招子鼓 邢台隆堯縣
42 4-7 抬花杠 石家莊欒城縣
43 4-8 簍子燈 唐山豐南區
44 4-9 青龍猴打棒 秦皇島青龍滿族
45 4-10 葛漁城重閣會 廊坊安次區
46 4-11 晉州官傘 石家莊晉州市
47 4-12 贊皇鐵龍燈 石家莊贊皇縣
48 4-13 黃驊麒麟舞 滄州黃驊市
49 4-14 豐寧蝴蝶舞 承德豐寧滿族
50 4-15 曲周龍燈 邯鄲曲周縣
51 4-16 撫寧太平鼓 秦皇島撫寧縣
52 4-17 二貴摔跤 承德隆化縣
53 4-18 東儲雙龍會 廊坊安次區
54 4-19 滄縣獅舞 滄州滄縣
55 4-20 攆花 邯鄲臨漳縣

五、戲曲 (2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6 5-1 河北梆子 河北省文化廳
57 5-2 評劇 唐山灤南縣
58 5-3 唐山皮影戲 唐山市
59 5-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市
60 5-5 哈哈腔(清苑) 保定市
61 5-6 哈哈腔(青縣) 滄州青縣
62 5-7 武安平調落子 邯鄲武安市
63 5-8 定州秧歌戲 保定定州市
64 5-9 冀南皮影戲 邯鄲市
65 5-10 武安儺戲 邯鄲武安市
66 5-11 隆堯秧歌戲 邢台隆堯縣
67 5-12 二人台 張家口康保縣
68 5-13 保定老調 保定市
69 5-14 威縣亂彈 邢台威縣
70 5-15 邯鄲東填池賽戲 邯鄲市
71 5-16 四股弦 邢台巨鹿縣
72 5-17 蔚縣秧歌 張家口蔚縣
73 5-18 軟秧歌 張家口懷安縣
74 5-19 官莊詩賦弦 廊坊固安縣
75 5-20 橫岐調 保定涿州市
76 5-21 永年西調 邯鄲永年縣
77 5-22 磁縣懷調 邯鄲磁縣
78 5-23 賢寓調 保定定興縣
79 5-24 肅寧武術戲 滄州肅寧縣
80 5-25 河間皮影戲 滄州河間市
81 5-26 口梆子 張家口市

六、曲藝 (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2 6-1 木板大鼓 滄州滄縣
83 6-2 樂亭大鼓 唐山樂亭縣
84 6-3 西河大鼓 滄州河間市
85 6-4 京東大鼓 廊坊市
86 6-5 戳古董 張家口張北縣
87 6-6 黃驊漁鼓 滄州黃驊市
88 6-7 鹽山竹板書 滄州鹽山縣
89 6-8 涿州十不閑 保定涿州市

七、民間雜技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0 7-1 吳橋雜技 滄州吳橋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 (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1 8-1 磁州窯燒制技藝 邯鄲峰峰礦區
92 8-2 魏縣土紡土織技藝 邯鄲魏縣
93 8-3 邢窯燒制技藝 邢台市
94 8-4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保定曲陽縣
95 8-5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 保定高陽縣
96 8-6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
97 8-7 秸稈扎刻技藝 廊坊永清縣
98 8-8 衡水法帖拓印技藝 衡水桃城區
99 8-9 泊頭傳統鑄造技藝 滄州泊頭市
100 8-10 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邯鄲大名縣
101 8-11 易縣絞胎陶瓷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2 8-12 沙河豆面印花技藝 邢台沙河市
103 8-13 高橋尚家笙製作技藝 廊坊霸州市
104 8-14 龍鳳貢面手工製作技藝 衡水故城縣
105 8-15 易水硯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6 8-16 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 張家口蔚縣
107 8-17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 邯鄲館陶縣

九、生產商貿習俗 (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8 9-1 安國葯市 保定市
109 9-2 直隸官府菜系烹飪技藝 保定市

十、歲時節令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0 10-1 鹽山千童信子節 滄州鹽山縣

十一、民間信仰 (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1 11-1 女媧祭典 邯鄲涉縣
112 11-2 三祖文化 張家口涿鹿縣
113 11-3 趙縣范庄龍牌會 石家莊趙縣
114 11-4 內丘扁鵲祭祀 邢台內丘縣

十二、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 (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5 12-1 沙河藤牌陣 邢台沙河市
116 12-2 邢台梅花拳 邢台平鄉縣、廣宗縣
117 12-3 楊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18 12-4 滄州武術 滄州市
119 12-5 深州形意拳 衡水深州市
120 12-6 淶水踢球 保定淶水縣
121 12-7 泊頭六合拳 滄州泊頭市
122 12-8 武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23 12-9 文安八卦掌 廊坊文安縣

十三、文化空間 (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4 13-1 青縣盤古文化 滄州青縣
125 13-2 勝芳花燈及元宵燈會 廊坊霸州市
126 13-3 蔚縣拜燈山 張家口蔚縣
127 13-4 滏陽河燈 邯鄲邯山區
(馬頭鎮、張庄橋村)
128 13-5 葦子燈陣 邯鄲峰峰礦區
129 13-6 彩布擰台 邯鄲邯山區
130 13-7 黃粱夢文化 邯鄲市
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97項)
一、民間文學(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Ⅰ-1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秦皇島盧龍縣2Ⅰ-2契丹始祖傳說承德平泉縣3Ⅰ-3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內丘縣4Ⅰ-4清河縣武松與武大郎的傳說邢台清河縣
二、民間音樂(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5Ⅱ-1安次區義和團音樂(東張務音樂會)
廊坊安次區6Ⅱ-2永年正里小曲邯鄲永年縣7Ⅱ-3東尖塔音樂會廊坊廣陽區8Ⅱ-4豐寧滿族吵子會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9Ⅱ-5昌黎民歌秦皇島昌黎縣10Ⅱ-6昌黎吹歌秦皇島昌黎縣11Ⅱ-7燕子古樂保定易縣12Ⅱ-8易縣東韓村拾幡古樂保定易縣13Ⅱ-9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保定安新縣14Ⅱ-10邢台縣長信排鼓邢台邢台縣
三、民間舞蹈(1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5Ⅲ-1臨漳李家莊高蹺皇杠邯鄲臨漳縣16Ⅲ-2永清瑚璉店同樂聖會廊坊永清縣17Ⅲ-3扇鼓(趙州扇鼓、冀南扇鼓)石家莊趙縣
邯鄲叢台區18Ⅲ-4寬城背桿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19Ⅲ-5香河大河各庄竹馬會廊坊香河縣20Ⅲ-6鹽山武術扇滄州鹽山縣21Ⅲ-7曲周儺舞聚英叉會邯鄲曲周縣22Ⅲ-8竹板落子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23Ⅲ-9隆堯縣澤畔抬閣邢台隆堯縣24Ⅲ-10跑竹馬(正定縣、靈壽縣)石家莊正定縣
石家莊靈壽縣25Ⅲ-11靈壽武凡同高蹺馬石家莊靈壽縣26Ⅲ-12抬花杠石家莊元氏縣27Ⅲ-13永年抬花桌邯鄲永年縣
四、傳統戲劇(15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28Ⅳ-1豫劇桑派藝術邯鄲市29Ⅳ-2冀南四股弦(館陶縣、魏縣、
肥鄉縣)
邯鄲館陶縣
邯鄲魏縣北坡頭
邯鄲肥鄉縣舊店鄉南營村30Ⅳ-3邯鄲賽戲(武安市、涉縣)邯鄲武安市
邯鄲涉縣31Ⅳ-4海興南鑼劇滄州海興縣32Ⅳ-5雞澤弦子腔戲邯鄲雞澤縣33Ⅳ-6館陶木偶戲邯鄲館陶縣34Ⅳ-7臨漳西狄邱落子邯鄲臨漳縣35Ⅳ-8炊庄高腔戲廊坊廣陽區36Ⅳ-9西路梆子滄州海興縣37Ⅳ-10藁城北周卦亂彈石家莊藁城市38Ⅳ-11深澤墜子戲石家莊深澤縣39Ⅳ-12元氏樂樂腔石家莊元氏縣40Ⅳ-13高陽河西村崑曲保定高陽縣41Ⅳ-14臨城南調邢台臨城縣42Ⅳ-15霸州王莊子崑曲廊坊霸州市
五、曲藝(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3Ⅴ-1廣平拉洋片邯鄲廣平縣44Ⅴ-2冀南梨花大鼓(雞澤縣、威縣)邯鄲雞澤縣邢台威縣45Ⅴ-3西河大鼓廊坊文安縣46Ⅴ-4燕山大板(三河市、平泉縣)廊坊三河市
承德平泉縣
六、雜技與競技(1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7Ⅵ-1雄縣鷹爪翻子拳保定雄縣48Ⅵ-2孟村八極拳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49Ⅵ-3劈掛拳滄州市50Ⅵ-4燕青拳滄州市51Ⅵ-5查滑拳滄州市52Ⅵ-6珍珠球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
治縣53Ⅵ-7香河安頭屯中幡廊坊香河縣54Ⅵ-8長洪拳邯鄲成安縣55Ⅵ-9上刀山邯鄲涉縣56Ⅵ-10左各庄桿會廊坊文安縣57Ⅵ-11蘇橋飛叉會廊坊文安縣58Ⅵ-12南托雷氏武術石家莊靈壽縣59Ⅵ-13正定高照(中幡)石家莊正定縣60Ⅵ-14大名縣佛漢拳邯鄲大名縣
七、民間美術(2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1Ⅶ-1伯延民間建築藝術邯鄲武安市62Ⅶ-2八溝石雕工藝承德平泉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2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3Ⅷ-1金鳳扒雞手工製作技藝石家莊市64Ⅷ-2板城燒鍋酒五甑釀造技藝承德市承德縣65Ⅷ-3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技藝衡水市66Ⅷ-4劉伶醉酒釀造技藝保定徐水縣67Ⅷ-5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唐山樂亭縣68Ⅷ-6玉田老酒釀造技藝唐山玉田縣69Ⅷ-7槐茂醬菜製作技藝保定市70Ⅷ-8貞元增酒傳統釀造工藝邯鄲市71Ⅷ-9山莊老酒釀造技藝承德平泉縣72Ⅷ-10織字土布技藝(雞澤縣、肥鄉縣)邯鄲雞澤縣
邯鄲肥鄉縣73Ⅷ-11魏縣花布染織技藝邯鄲魏縣74Ⅷ-12蠡縣二踢腳製作技藝保定蠡縣75Ⅷ-13昌黎趙家館餃子製作技藝秦皇島昌黎縣76Ⅷ-14平泉「五奎園」改刀肉製作技藝承德平泉縣77Ⅷ-15正定宋記八大碗石家莊正定縣78Ⅷ-16廣宗手工木鏇技藝邢台廣宗縣79Ⅷ-17真定府馬家鹵雞石家莊正定縣80Ⅷ-18藁城宮燈石家莊藁城市81Ⅷ-19遷安手工造紙唐山遷安市82Ⅷ-20廣宗縣柳編技藝邢台廣宗縣83Ⅷ-21一百家子撥御面承德隆化縣84Ⅷ-22井陘礦區高粱秸稈工藝石家莊井陘礦區85Ⅷ-23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邢台沙河市
九、民俗(1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86Ⅸ-1鴻宴飯庄唐山市87Ⅸ-2蔚縣打樹花張家口蔚縣88Ⅸ-3井陘趙庄嶺皇綱石家莊井陘縣89Ⅸ-4後山文化保定易縣90Ⅸ-5臨漳郭小屯墜子村邯鄲臨漳縣91Ⅸ-6井陘孤山感恩文化石家莊井陘縣92Ⅸ-7堯山文化邢台隆堯縣93Ⅸ-8北秀林馬火會石家莊井陘縣94Ⅸ-9桃林坪花臉社火石家莊井陘縣95Ⅸ-10西宮大蠟會石家莊欒城縣96Ⅸ-11南張井老虎火石家莊井陘縣
十、傳統醫葯(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97Ⅹ-1永年太和堂邯鄲永年縣
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附名單)
絲弦藝術
15位粉絲
1樓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9-06-11 09:23:31 ) 稿件來源: 河北日報

一、民間文學(12項,子項14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平泉的傳說 承德平泉縣2 Ⅰ-2 康熙與大廟的傳說 承德雙灤區

Ⅰ-3 康熙與大廟的傳說 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3 Ⅰ-4 楊家將傳說 廊坊大城縣4 Ⅰ-5 仁義胡同的傳說 唐山遷安市5 Ⅰ-6 老馬識途的傳說 唐山遷安市

Ⅰ-7 老馬識途的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6 Ⅰ-8 碣石山傳說與故事 秦皇島昌黎縣7 Ⅰ-9 蕭顯寫匾的故事 秦皇島山海關區8 Ⅰ-10 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9 Ⅰ-11 李廣射虎的歷史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10 Ⅰ-12 柏鄉漢牡丹傳說 邢台柏鄉縣11 Ⅰ-13 臨城趙雲故里傳說 邢台臨城縣12 Ⅰ-14 黃金台傳說 保定定興縣

二、傳統音樂(12項,子項21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 Ⅱ-1 灤平十番樂 承德灤平縣14 Ⅱ-2 漳衛南運河船工號子 衡水故城縣15 Ⅱ-3 三河大鼓 廊坊三河市16 Ⅱ-4 冀中笙管樂(楊家口音樂會) 廊坊大城縣

Ⅱ-5 冀中笙管樂(東臧庄音樂會) 廊坊大城縣

Ⅱ-6 冀中笙管樂(琉璃庄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7 冀中笙管樂(蔡頭村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8 冀中笙管樂(西灘里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9 冀中笙管樂(福新村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10 冀中笙管樂(南漢村音樂會) 廊坊廣陽區

Ⅱ-11 冀中笙管樂(北燕家務音樂會)廊坊霸州市

Ⅱ-12 冀中笙管樂(延福屯村音樂會)保定高陽縣

Ⅱ-13 冀中笙管樂(同口音樂會)保定安新縣17 Ⅱ-14 石家莊休門吹歌 石家莊市18 Ⅱ-15 羲皇聖鼓 石家莊新樂市19 Ⅱ-16 任家班嗩吶 秦皇島北戴河區20 Ⅱ-17 東光吹歌 滄州東光縣21 Ⅱ-18 大義店村冰雹會音樂會 保定高碑店市22 Ⅱ-19 躍進吹歌 保定徐水縣23 Ⅱ-20 內丘慶源排鼓 邢台內丘縣24 Ⅱ-21 廣宗黃巾鼓 邢台廣宗縣

三、傳統舞蹈(18項,子項1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Ⅲ-1 灤平棉花鬼 承德灤平縣26 Ⅲ-2 武強打花膀 衡水武強縣27 Ⅲ-3 桃城區安樂秧歌 衡水桃城區28 Ⅲ-4 大城太平顫(甩會) 廊坊大城縣29 Ⅲ-5 大城西子牙高蹺 廊坊大城縣30 Ⅲ-6 安次區西安庄登雲會 廊坊安次區31 Ⅲ-7 趙縣南寺庄背燈挎鼓 石家莊趙縣32 Ⅲ-8 萬全打棍 張家口萬全縣33 Ⅲ-9 蹦鼓子舞 張家口懷安縣34 Ⅲ-10 王河灣挎鼓 張家口宣化區35 Ⅲ-11 曲長城背閣 張家口陽原縣36 Ⅲ-12 地秧歌 唐山樂亭縣37 Ⅲ-13 青龍滿族寸子秧歌 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38 Ⅲ-14 泊頭小竹馬 滄州泊頭市39 Ⅲ-15 清苑綉球龍燈 保定清苑縣40 Ⅲ-16 扇鼓 邢台內丘縣41 Ⅲ-17 招子鼓 邢台柏鄉縣42 Ⅲ-18 博野花鼓落子 保定博野縣

四、傳統戲劇(13項,子項2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3 Ⅳ-1 曲周柳子腔 邯鄲曲周縣44 Ⅳ-2 哈哈腔 廊坊文安縣崔家坊

Ⅳ-3 哈哈腔 滄州滄縣45 Ⅳ-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贊皇縣

Ⅳ-5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井陘縣46 Ⅳ-6 評劇 石家莊評劇院一團47 Ⅳ-7 晉劇 石家莊井陘縣48 Ⅳ-8 二人台 張家口尚義縣

Ⅳ-9 二人台 張家口張北縣49 Ⅳ-10 赤城馬柵子戲 張家口赤城縣50 Ⅳ-11 皮影戲 唐山樂亭縣

Ⅳ-12 皮影戲 唐山灤南縣

Ⅳ-13 皮影戲 秦皇島昌黎縣

Ⅳ-14 皮影戲 邯鄲曲周縣51 Ⅳ-15 青縣青劇 滄州青縣52 Ⅳ-16 老調 保定安國市53 Ⅳ-17 亂彈 邢台臨西縣

Ⅳ-18 亂彈 邢台巨鹿縣54 Ⅳ-19 曲長城木偶戲 張家口陽原縣55 Ⅳ-20 墜子戲 邯鄲成安縣

五、曲藝(6項,子項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6 Ⅴ-1 西河大鼓 廊坊大城縣57 Ⅴ-2 趙縣梅花調 石家莊趙縣58 Ⅴ-3 張北大鼓 張家口張北縣59 Ⅴ-4 干嗑 張家口張北縣

Ⅴ-5 干嗑 張家口尚義縣

Ⅴ-6 干嗑 張家口康保縣60 Ⅴ-7 拉洋片 滄州吳橋縣61 Ⅴ-8 樂亭大鼓 唐山灤南縣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23項,子項3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2 Ⅵ-1 陳村查拳 邯鄲邱縣63 Ⅵ-2 梅花拳 衡水深州市

Ⅵ-3 梅花拳 邢台威縣64 Ⅵ-4 通臂拳(心聚六和軟手通臂拳)廊坊霸州市通臂拳研究會

Ⅵ-5 通臂拳(五行通臂拳) 廊坊香河縣

Ⅵ-6 通臂拳(太極通背拳) 廊坊三河市

Ⅵ-7 通臂拳(滄州通臂拳) 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

Ⅵ-8 通臂拳(南宮開河少林散手通背門)邢台南宮市65 Ⅵ-9 八卦掌 廊坊固安縣66 Ⅵ-10 固安戳腳 廊坊固安縣67 Ⅵ-11 安次區南關村少林武術 廊坊安次區68 Ⅵ-12 安次區黃漕飛叉 廊坊安次區69 Ⅵ-13 中幡 廊坊安次區70 Ⅵ-14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老架)廊坊大城縣

Ⅵ-15 太極拳(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 保定府內派傳統楊

氏太極拳文化研究會71 Ⅵ-16 井陘縣南良都斗火龍 石家莊井陘縣72 Ⅵ-17 微水武術 石家莊井陘縣73 Ⅵ-18 抬閣 石家莊靈壽縣74 Ⅵ-19 彈(譚、潭)腿 滄州滄縣

Ⅵ-20 彈(譚、潭)腿 邢台臨西縣75 Ⅵ-21 滄縣傳統武術 滄州滄縣76 Ⅵ-22 河間左把大奇槍 滄州河間市77 Ⅵ-23 賈氏青萍劍 滄州黃驊市78 Ⅵ-24 黃驊五虎棍 滄州黃驊市79 Ⅵ-25 青縣麒麟拳 滄州青縣80 Ⅵ-26 苗刀 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81 Ⅵ-27 曲陽擎閣 保定曲陽縣82 Ⅵ-28 圈頭村少林會 保定安新縣83 Ⅵ-29 八趟掩手 保定安新縣84 Ⅵ-30 清河曦陽掌太平拳 邢台清河縣

七、傳統美術(8項,子項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5 Ⅶ-1 安次區第什里風箏 廊坊安次區86 Ⅶ-2 柳編 廊坊固安縣87 Ⅶ-3 永清花燈 廊坊永清縣88 Ⅶ-4 高邑縣後哨營貓頭靴 石家莊高邑縣89 Ⅶ-5 新樂石雕 石家莊新樂市90 Ⅷ-6 深澤泥模 石家莊深澤縣91 Ⅷ-7 鐵畫 唐山遵化市92 Ⅷ-8 渤海漁村剪紙 滄州黃驊市

八、傳統技藝(28項,子項3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3 Ⅷ-1 平泉御膳糖餅手工製作技藝 承德平泉縣94 Ⅷ-2 磁縣紙扎技藝 邯鄲磁縣95 Ⅷ-3 侯店毛筆製作技藝 衡水桃城區96 Ⅷ-4 辛庄傳統制陶技藝 廊坊文安縣97 Ⅷ-5 欒城楊氏傢具製作技藝 石家莊欒城縣98 Ⅷ-6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藝 石家莊藁城市99 Ⅷ-7 井陘綿河水磨技藝 石家莊井陘縣100 Ⅷ-8 南張井干礤石牆技藝 石家莊井陘縣101 Ⅷ-9 七汲全羊宴技藝 石家莊無極縣102 Ⅷ-10 沙城老窖酒釀造技藝 張家口長城釀造(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103 Ⅷ-11 柴溝堡鎮熏肉製作技藝 張家口懷安縣104 Ⅷ-12 松紋劍鍛造技藝 唐山古冶區105 Ⅷ-13 蜂蜜麻糖製作技藝 唐山新新麻糖廠

Ⅷ-14 蜂蜜麻糖製作技藝 唐山豐潤區106 Ⅷ-15 盧龍粉條傳統加工技藝 秦皇島盧龍縣107 Ⅷ-16 寧晉泥坑酒釀造技藝 邢台泥坑酒業有限責任公司108 Ⅷ-17 泊頭火柴製作技藝 滄州泊頭市109 Ⅷ-18 黃驊人工制鹽技藝 滄州黃驊市110 Ⅷ-19 黃驊面花模子雕刻技藝 滄州黃驊市111 Ⅷ-20 吊爐燒餅製作技藝 滄州黃驊市112 Ⅷ-21 黃驊面花製作技藝 滄州黃驊市113 Ⅷ-22 滄縣鏤空木雕雕刻技藝 滄州滄縣114 Ⅷ-23 手工掛面製作技藝 滄州吳橋縣

Ⅷ-24 手工掛面製作技藝 邢台臨西縣115 Ⅷ-25 傳統紡織技藝 邢台廣宗縣116 Ⅷ-26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 邢台威縣117 Ⅷ-27 傳統造船技藝 保定安新縣118 Ⅷ-28 蘆葦畫 保定安新縣119 Ⅷ-29 白洋淀葦編 保定安新縣120 Ⅷ-30 麵塑 保定安新縣

九、民俗(19項,子項24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1 Ⅸ-1 灤平二龍山龍文化 承德灤平縣122 Ⅸ-2 阜城打囤 衡水阜城縣123 Ⅸ-3 伏羲文化 石家莊新樂市124 Ⅸ-4 婚俗 石家莊井陘縣125 Ⅸ-5 喪葬習俗 石家莊井陘縣

Ⅸ-6 喪葬習俗 保定安新縣圈頭村126 Ⅸ-7 欒庄海龍灣龍文化 石家莊井陘縣127 Ⅸ-8 長崗龍母文化 石家莊井陘縣128 Ⅸ-9 炮打五隻船 石家莊新樂市129 Ⅸ-10 正定臘會 石家莊正定縣130 Ⅸ-11 贊皇臘八船 石家莊贊皇縣131 Ⅸ-12 七夕節 石家莊靈壽縣132 Ⅸ-13 九曲黃河燈 張家口懷安縣

Ⅸ-14 九曲黃河燈 張家口懷安縣

Ⅸ-15 九曲黃河燈 石家莊井陘縣

Ⅸ-16 九曲黃河燈 保定定興縣133 Ⅸ-17 抬皇(黃)杠 秦皇島撫寧縣

Ⅸ-18 抬皇(黃)杠 邢台南和縣134 Ⅸ-19 覺道庄老子祭奠 滄州青縣135 Ⅸ-20 鄚州廟會 滄州任丘市136 Ⅸ-21 清河中華張氏傳統祭祀 邢台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137 Ⅸ-22 沙河九龍祭祀 邢台沙河市138 Ⅸ-23 懷安縣胡家屯社火 張家口懷安縣139 Ⅸ-24 峰峰王看煙火燈地 邯鄲峰峰礦區

Ⅳ-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贊皇縣
Ⅳ-5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井陘縣

H. 涇源的歷史沿革

涇源建縣始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時名安化縣,自華亭縣析置。此後,縣名及隸屬關系曾多次變更。1950年9月,以其為涇河發源地而改今名。 涇源縣
春秋時為烏氏戎居地,戰國、秦朝時屬北地郡烏氏縣。漢承秦制,武帝時屬安定郡烏氏縣。西晉時屬雍州安定郡都盧縣,東晉屬雍州隴東郡涇陽縣。隋時以涇河南北分屬安定郡華亭縣。宋設安化縣,屬渭州(今平涼)。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縣為化平縣,屬平涼府。元初廢化平縣,並歸華亭縣,屬陝西行中書省平涼府。明屬陝西布政使司平涼府。清初襲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劃平涼、固原、華亭、隆德四州縣地,置化平川直隸廳,屬平慶涇固化道。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隸廳為化平縣,恢復了900多年前的縣名,屬甘肅省涇源道,後歸隴東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甘肅省於1950年改化平縣為涇源縣,屬平涼專區。1953年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改為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5月,又改稱涇源回族自治縣。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涇源劃歸寧夏,歸屬固原專區,更名為涇源縣。1970年固原專區改為固原地區,涇源縣屬固原地區。現屬固原市。清末,設化平川直隸廳時,下轄化臨(今香水鎮、園子鄉)、香水(今惠台鄉、黃花鄉)、聖諭(今興盛鄉)、白面(今白面鎮、東峽鄉)4里66村。民國二年(1913年),改化平川直隸廳為化平縣時,仍設4里。民國三年(1914年)改設東、西、南、北、中5個區。民國九年(1920年)又恢復為4里。1927年,改原4里為4個區,名稱不變。1936年改設原4區為1鎮(化臨鎮)3鄉(香水、涇源、白面)。之後,又改為黃花、涇北、涇南3個區。1939年3個區合並為2個區,原化臨里、香水裡地區合並為第一區,原聖諭里、白面里地區合並為第二區。1941年,改2區為面泉(今香水鎮)、崇義(今黃花鄉)、惠家(今惠台鄉)、聖諭(今興盛鄉)、白面(今白面鎮)、涇源(今東峽鄉)等6個鄉。1942年,又將6鄉改為白泉、涇南2鎮和涇北、黃花2鄉,共轄27保、254甲。1949年8月,涇源縣解放。全縣設為涇南、涇北、白泉、黃花4個區,下轄16個鄉。1950年5月,撤銷白泉區,所轄鄉劃歸涇北、黃花2區。1955年冬,3個區撤銷,並撤銷了雙營、金家、紅峽、西峽4個鄉。1957年,華亭縣山寨區的新民、石嘴2鄉劃歸涇源縣。此時,全縣轄新民、澇池、興盛、城關、沙塘、石嘴、白面、園子、黃花、惠台、東峽、河北、橋關、紅土等14個鄉。 道人拜月
1958年,人民公社化。原白面、河北、澇池、東峽、新民、石嘴6鄉組建為涇河源公社,駐白面;原城關、橋關、園子、興盛4鄉組建為紅旗公社,後改為涇北公社,駐城關;原沙塘、黃花、惠台、紅土4鄉組建為躍進公社,後改為黃花公社,駐華興。1961年4月,增置新民(駐羊堡)、興盛、惠台3個公社。 涇源縣
1967年,涇河源、涇北、興盛、黃花、惠台5個公社分別更名為紅衛、紅旗、東方紅、東風、星火公社,1970年,恢復原名。1983年6月,自治區將銀川市郊區和永寧縣相連的蘆草窪劃為涇源縣的移民基地。12月,涇源縣在此設置了鐵東、鐵西2個鄉(僅是當時的安排,行政歸屬尚無定論)。1984年,公社體制改革,所有公社改為鄉。1990年,撤銷涇北鄉,分設香水鎮和園子鄉;撤銷涇河源鄉,分設為白面鎮和東峽鄉。至此,全縣共轄香水、白面2鎮和新民、東峽、園子、黃花、惠台5鄉。(*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2000年,涇源縣轄2個鎮、6個鄉。總人口81310人,各鄉鎮人口: 香水鎮 15269 白面鎮 13313 新民鄉 15135 東峽鄉 6746 興盛鄉 8672 園子鄉 5183 黃花鄉 10925 惠台鄉 606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3年,將固原市原州區的大灣鄉、蒿店鄉、什字路鎮劃歸涇源縣。2006年,涇源縣面積961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編:756400。代碼:640424。區號:0954。拼音:Jingyuan Xian。轄3個鎮、4個鄉。縣人民政府駐香水鎮。香水鎮轄2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香水街、百泉街;大庄村、永豐村、思源村、城關村、上橋村、下橋村、沙源村、楊家村、車村村、園子村、沙南村、南敖村、白家村、卡子村、下寺村、米崗村、惠台村、暖水村、太陽村。涇河源鎮轄21個村委會:蘭大庄村、河北村、白面村、馬家村、涇光村、下秦村、上秦村、北營村、龍潭村、余家村、南庄村、冶家村、澇池村、王家村、白吉村、高峰村、龐東村、東山村、東峽村、石底村、底溝村。六盤山鎮轄22個村委會:什字村、張堡村、和尚鋪村、五里村、楊家莊村、太陽窪村、半個山村、陸家大庄村、李家莊村、馬西坡村、東山坡村、劉溝村、周溝村、蒿店村、農林村、花果村、板溝村、塔灣村、幸和村、雙合村、雙溝村、牡丹村。新民鄉轄14個村委會:先鋒村、照明村、高家溝村、石嘴村、上灣村、燕家山村、張家台村、馬家河灘村、南庄村、西賢村、楊堡村、王家溝村、先進村、花崖溝村。興盛鄉轄9個村委會:下金村、興明村、興盛村、紅旗村、新旗村、上黃村、下黃村、上金村、紅星村。黃花鄉轄12個村委會:廟灣村、華興村、店堡村、上胭村、下胭村、勝利村、羊槽村、平涼庄村、紅土村、向陽村、沙塘村、土窯村。大灣鄉轄13個村委會:六盤村、何堡村、瓦亭村、中庄村、尚坪村、蘇堡村、綠塬村、楊嶺村、董庄村、牛營村、武坪村、四溝村、大灣村。

I. 冠縣邢八里拆遷什麼時間公告

近日,《德州市陵城區村莊布點規劃(2020-2035年)》成果進行公示,並面向大眾徵求意見。
根據國家五部門發布的《關於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自然資源部下發的《關於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山東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德州市村莊規劃布點工作推進方案》等有關文件要求,結合陵城區實際,編制了《德州市陵城區村莊布點規劃(2020-2035年)》。
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請提出意見的單位和個人,於2020年6月19日前通過電話或者書面形式,將意見反饋至規劃編制組織單位--德州市自然資源局陵城分局。聯系電話:0534-6121236
需要告知大家的是,目前山東省將縣域村莊大體分四類,此次陵城區也不例外。
1、集聚提升類,主要是現有規模大的中心村;
2、城郊融合類,主要是城市近郊區以及縣城城關鎮所在地村莊;
3、特色保護類,主要是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
4、搬遷撤並類,主要是位於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村莊,因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以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村莊。
看不準的村莊,暫不做分類。
以上村莊布點規劃分類針對城鎮開發邊界外的村莊。城鎮開發邊界是指城鎮開發建設用地與非開發建設用地的分界線。
陵城區這些村納入到城鎮開發邊界內
陵城區全域共轄 961 個行政村,5 個城市社區和 2 個農村社區,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行政村 97 個。納入到開發邊界內的村莊,具體何時規劃,不在本次規劃范圍內。
鄉鎮(街道)名稱
行政村數量
(含農村社區)
城鎮開發邊界內行政村數量及名稱
安德街道
41
河南紀村、後劉村、李馬村、李鳴崗村、劉玉台村、前劉村、前寨村、任橋村、時家樓村、宋集村、孫家窪村、西寨村、楊集村、葉堤口村、張集村、菜園村、後將軍寨村、後王村、雨淋店村、佟家寨村、金庄村、時庄村(22)
臨齊街道
147
八里宋村、北關村、岔河劉村、城後後王村、城後前王村、鄧庄村、丁家樓村、東王架村、馮老莊村、賀家村、活佛廟村、寇庄村、李百都村、臨齊北街村、臨齊東街村、臨齊穆家村、臨齊南街村、臨齊楊庄村、藺庄村、馬廚家村、馬庄村、南孟家村、邵庄村、盛庄村、孫來路村、孫油坊、萬家村、王舉人村、西曹村、西高村、西王架村、小丁家村、小馮家村、小趙庄村、楊堤口村、楊治屯村、葉家村、於道口村、張家集村、張舉人村、張石灰村、馬廠街村(42)
宋家鎮
96
宋家村(1)
鄭家寨鎮
98
鄭家寨村、白家莊村、大單家村、鍾家寨村(4)
滋鎮
57
滋鎮街村(1)
義渡口鎮
57
義渡口村、河南劉村(2)
徽王莊鎮
90
徽王莊村(1)
糜鎮
92
糜鎮街村(1)
前孫鎮
71
前孫街村、張架庄村(2)
神頭鎮
98
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神頭鎮槐里村、後石庄村(6)
邊臨鎮
51
邊一村、邊二村、邊三村、東小庄村、孫連娥村、馬才村、簸箕王村、范橋村、河北郭庄村、東於架村、西於架村、邊臨閆庄村(12)
丁庄鎮
27
丁庄村(1)
於集鄉
38
大於集村、西於集村(2)
合計
963
97
本站重點介紹: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搬遷撤並類
陵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外的村莊共866個,涉及搬遷撤並類村莊663個,其中2022年底前搬遷撤並村莊共138個,2023-2025年期間搬遷撤並村莊共159個,2026-2035年搬遷撤並321個。
本站重點文字介紹各鄉鎮2035年前搬遷撤並村莊
各鄉鎮保留村莊、提升類村莊,見下文圖片
(圖片可點開放大)
宋家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
——
——
近期
2020
4
聶家村、小曲集村、大麴集村、宋家黃家村
北苑新邸
2021
3
麻坊村、孫家村、付家村
北苑新邸
2022
3
小黃家村、前劉家村、後劉家村
黃集社區
中期
2023-2025
2
宋家前馬村、劉林村
北苑新邸
3
常麻村、周坊子村、段家村
黃集社區
3
後姜村、褚集村、新莊村
宋家社區
遠期
2026-2035
66
北曹家村、北袁家村、大姜村、東孟村、東許里屯村、河溝孫村、靳家村、馬橋村、蒙家村、孟家村、祁家村、任庄村、阮家村、石家村、宋家大陳村、宋家大王村、宋家房家村、宋家後屯村、孫王家村、太家村、王家村、王廟村、西孔村、西孟村、西許里屯村、小陳家村、小姜村、小蘇家村、小許家村、邢楊村、許坊村、閆家村、楊家村、岳王廟村、張家村、趙樓村、朱木匠村、陳家村、大蘇家村、單家村、東蜂李村、東孔村、東於河村、後蜂李村、厚家村、稽古堂村、唐賈村、梁家村、劉李村、前蜂李村、宋家崔家村、宋家後馬村、宋家前屯村、宋家楊庄村、宋家張集、蘇家村、湯家村、西於河村、小林家村、小劉家村、東王村、王寨村、趙家莊村、侯樓村、李堂家村、北趙家村
宋家社區
合計
84
安德街道辦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
——
——
近期
2020
2
沙庄村、袁庄村
土橋社區
2021
1
呂家莊科村
土橋社區
2022
0
——
——
中期
2023-2025
2
大馬陳村、小王家
土橋社區
2
譚庄村、劉辛村
將軍寨社區
遠期
2026-2035
10
徐庄村、董家閣、宋堤口村、呂庄村、桃劉村、占庄村、大劉庄村、小劉庄村、安德東蔡村、西蔡村
呂庄社區
合計
17
鄭家寨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2
東鹽場村、西鹽場村.
鹽場社區
11
小鄭家村、王世言村、封家村、張家廟村、北姚村、苗家村、西蔡家村、東蔡家村、小單家村、李家坊村、前李家村
新城社區
近期
2020
5
大邱家村、高士風村、窪李家村、東祝村、西祝村
新城社區
2021
5
尚家庵村、小郭家村、喬家莊村、羅家院村、劉家紙坊村
穆家社區
1
大馬家村
新城社區
2022
6
帽張家村、前後張村、汪家村、小馬家村、鄭家後李村、公路韓家村
新城社區
中期
2023-2025 年
1
欒家村
新城社區
27
鄧家村、官道魏村、鹼場店村、李廷輝村、小王村、小葛家村、楊馬二庄村、閆福樓村、三肖村、小魏村、西王寨村、楊沖宵村、東傅家村、東霍寨村、東王寨村、後王寨村、姜復初村、門樓徐家村、勝劉村、台家村、王家廟村、西霍寨村、小孫家村、小夏
家村、張豐池村、張桂家村、鴉虎寨村
穆家社區
遠期
2026-2035
23
陳大亮村、李金池村、李士若村、李五清村、南姚家村、紀家村、前秦村、三教堂村、王美韓村、李家莊村、小張高家村、小周家村、楊張寺村、趙化緒村、趙辛村、後秦村、李紅家村、蘆家村、東金傅寨村、西金傅寨村、張販村、吳辛家村、蛤蟆街村
新城社區
3
趙玉枝村、小韓家村、王家莊村
穆家社區
合計
84
滋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2013
3
中寨村、東南寨村、後寨村
北宋社區
近期
2020
3
陳廟村、大王村、楊升洪村
滋鎮社區
2021
10
孫明山村、北苗家村、滋鎮張家、大周村、劉安然村、小周村、小吝村、孫保安村、魏龍江村、程家村
滋鎮社區
2022
7
小付家村、朱胥村、東宋村、東楊村、展家村、小郭村、王元梅村
滋鎮社區
中期
2023-2025
5
小魏家村、南許村、大郭村、前倉村、後倉村
滋鎮社區
遠期
2026-2035
0
——
——
合計
28
義渡口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5
柴家村、丁趙家村、冷家村、李志拔家村、大傅家村
常家社區
近期
2020
3
辛安街村、段家店村、郭肥家村
義渡口社區
2021
4
王士超村、小宿家村、孫家店村、張周村
義渡口社區
1
初庄村
初庄村
2022
7
趙家店村、陶家莊村、王家院村、林家村、牛家店村、田家店村、侯家店村
義渡口社區
中期
2023-2025
7
王囤村、李清蘭村、堤後劉村、北小傅村、老高村、北小高村、鮑家村
義渡口社區
遠期
2026-2035
7
北呂家村、潘家村、桑林店村、小范家村、大范家村、霍橋村、傅家庵村、
義渡口社區
合計
34
徽王莊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近期
2020
3
小官辛村
大官辛社區
西角寨村、東角寨村
孫良全社區
2021
6
陶家村
大官辛社區
方庄村、東劉村、西劉村、官道胥村、董竇村
孫良全社區
2022
3
後王屯村、前王屯村、西馬村
孫良全社區
中期
2023-2025
1
鄭家村
大官辛社區
7
東紙坊村、申家灣村、小曹村、西紙坊村、後程庄村、王解村、邊庄村
孫良全社區
21
西孫杠村、趙家窪村、橋頭孫村、東馮家寨村、鹼場劉村、中東王奇村、解家寨村、後王奇村、楊頂庄村、張化國村、史庄村、蔣庄村、東孫杠村、吳庄村、王鄭村、前張村、徽王石家村、後
張村、北楊集村、西龐村、東龐村
前王奇社區
13
武家村、小靳家村、朱家村、任家村、松樹宿村、前馬村、後馬村、東王集村、西王集村、倪家店村、白庄村、尹李村、喬家村。
官道孫社區
遠期
2026-2035
14
王家寨村、郭家寨村、耿家寨村、顧家寨村、西馮家寨村、李樓村、北邢村、徽王於庄村、西辛村、老鴉張村、高家廟村、紅廟村、北盧庄村、梅庄村
牛王堂社區
10
橋頭宋村、田家村、小梁家村、河南劉村、小楊家村、河南郭家村、前於村、張龍家村、前齊家村、後齊村
王淮庵社區
合計
78
臨齊街道辦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近期
2020
3
東蔡廟村、西蔡廟村、東周家村
劉泮社區
2021
3
崔帽頭村、郭梨花村、十里河村、
劉泮社區
2022
4
東葯王廟村、西葯王廟村、前葯王廟村、宋光國村、
劉泮社區
中期
2023-2025
12
大呂家村、小呂家村、南高村、張寺村、吳家店村、周家坊村、小許家村、前後蒙村、曹杜二家村、後鳳凰樹村、王環子村、孫鐵匠村
鳳凰社區
遠期
2026-2035
13
斜廟村、劉載閣村、陳後馬村、王老虎村、王定桿村、後張機村、前張機村、張淑已村、張獻廷村、趙大郎村、小袁家村、劉地方村、西陳村
趙奎吾社區
1
卜庄村
五李社區
9
仲官屯村、彭家廟村、張定桿村、魏家寨村、曹都龍村、黑龍廟村、王二馬村、趙先紅村、南鹽店村
孫來儀社區
9
劉豆菜村、高官屯村、南鄭家村、臨齊徐庄村、王四衙村、鹼張村、三龍侯村、路家寨村、路寨小王村
鳳凰社區
8
八里屯村、韓家村、李馬戶村、苑家村、周豐台村、孫克明村、王景河村、臨齊侯家村、
西崔社區
9
祁家盛村、王芽子村、王迪吉村、劉大友村、小岳家村、廉家廟村、宋家柳村、樓家廟村、李聖安村、
劉泮社區
12
趙家油坊村、趙家寨村、郭家廟村、小谷家村、王海池村、王強村、小楊店村、大楊店村、焦家村、劉家村、孫花葯村、李七環村、
陸廟社區
合計
83
穈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10
白布張家村、欒王村、袁家村、孟家胡同村、李家胡同村、後張家村、周家村、西李樓村、中李樓村、東李樓村
吉祥社區
1
小裴家村
糜鎮社區
2
糜鎮後張村、新岳家村
後張社區
近期
2020
4
東岳家村、西嶽家村、中嶽家村、小官寨村
後張社區
5
前趙村、曹家村、高家廟子村、雙廟王村、於家村
糜鎮社區
2021
5
馬家墩台村、宿家廟村、李韓家村、崔家村、趙家村
糜鎮社區
2022
1
糜鎮鄭家村
後張社區
2
河溝張村、齊老村
糜鎮社區
中期
2023-2025
3
朱家坊村、大裴家村、河北孟家村
後張社區
12
陳凡家村、王舉村、陶庄村、大解家村、小解家村、解孟村、金家村、前李村、後李村、西徐村、東徐村、梅楊村
糜鎮社區
遠期
2026-2035
6
大陳村、大孫家村、董家閣村、小孫家、寫字王村、後陳村
後張社區
12
候王村、溫家村、大田村、東田村、基山村、三劉東庄村、三劉西庄村、三劉中庄村、寺後劉村、張成吾村、朱家沙窩村、田冢村
糜鎮社區
合計
63
前孫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
——
——
近期
2020
1
楊庄村
紀家社區
2021
3
徐店村、化緣店村、侯家村
候家社區
2022
4
前張店村、後張店村、神頭西辛村、毛店村
候家社區
中期
2023-2025
4
彭家寺村、高庄村、神頭張庄、後屯村
中心社區北區
遠期
2026-2035
17
史觀寺村、打虎張村、鄭杜村、東蔡村、於文林村、東李村、刁家村、東姚村、南任村、南張村、孫祿還村、月河村、褚家村、房家村、牟陳村、東辛村、東靳村
皂戶楊社區
5
霍家村、神頭孫家村、寨馬張村、李家塔村、前鄧村
候家社區
2
唐李村、黃家村
紀家社區
16
老李家村、小李科村、西郭村、史家村、神頭張家、前店村、西店村、龐家村、東石庄村、喬莊子村、遲家村、李家樓村、神頭西寨村、南蔡村、東寨村、後李庄村
中心社區北區
19
大李科村、小李家村、李五道村、西王家村、劉向前村、劉東龍村、姜家村、杜劉村、康家村、南郭村、肖文圖村、西高安然村、東高安然村、東朱村、西朱村、田老村、劉白老村、馬老村、吳老村
中心社區南區
合計
71
邊臨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8
西周庄村、尤庄村、軍高村、王付村、張明環村、律王莊村、西宋村、生金劉村
生金劉社區
1
鳳儀城社區
鳳儀城社區
2
北賈庄村、南侯庄村
邊臨社區
近期
2020
3
後華庄村、前華庄村、寨門樓村
邊臨社區
2021
2
後桐城村、前桐城村
邊臨社區
2022
2
北宋庄村、蘆家屯村
邊臨社區
中期
2023-2025
3
橋下李村、西張庄村、東張庄村
邊臨社區
遠期
2026-2035
5
西華庄村、東華庄村、三官廟村、王莊村、邢庄村
邊臨社區
合計
26
丁庄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
——
——
近期
2020
——
——
——
2021
——
——
——
2022
4
鄭屯村、董屠村、許橋村、苑庄村
丁庄社區
中期
2023-2025
5
閆庄村、寧庄村、河溝劉村、於庄村、孫堤口村
丁庄社區
遠期
2026-2035
13
孫家集村、趙家廟村、大劉村、郭葉村、前王村、石庄村、小劉村、王蠻街村、董羊皮村、疙瘩孫村、後董村、許辛村、張庄村
丁庄社區
3
大庄村、小庄村、仙人橋村
薛庄社區
合計
25
於集鄉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近期
2020
1
小錢家村
張西樓社區
2021
0
——
——
2022
1
譚家村
張西樓社區
中期
2023-2025
6
吳家寨村、孫家屯村、張武村、溫庄村、楊書辦村、崔樓村
大於集社區
遠期
2026-2035
12
巨家窪村、石泗淮村、李士公村、李七庄村、宗家庵村、東朱家坊村、西朱家坊村、唐屯村、程屯村、謝屯村、陳寶亮村、孟家廟村
大於集社區
合計
20
神頭鎮
期限
年度
擬拆遷村莊數量
名稱
安置
已完成
——
——
——
——
近期
2020
1
楊庄村
紀家社區
2021
3
徐店村、化緣店村、侯家村
候家社區
2022
4
前張店村、後張店村、神頭西辛村、毛店村
候家社區
中期
2023-2025
1
遲家村
中心社區北區
1
唐李村
紀家社區
7
姜家村、康家村、南郭村、肖文圖村、東朱村、西朱村、祁屯村
中心社區南區
遠期
2026-2035
17
史觀寺村、打虎張村、鄭杜村、東蔡村、於文林村、東李村、刁家村、東姚村、南任村、南張村、孫祿還村、月河村、褚家村、房家村、牟陳村、東辛村、東靳村
皂戶楊社區
5
霍家村、神頭孫家村、寨馬張村、李家塔村、前鄧村
候家社區
1
黃家村
紀家社區
15
老李家村、小李科村、西郭村、史家村、神頭張家、前店村、西店村、龐家村、東石庄村、喬莊子村、李家樓村、神頭西寨村、南蔡村、東寨村、後李庄村
中心社區北區
以上各鄉鎮村莊未提及到的,被列入了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以及其他類。其中其他類是指看不準的村莊,暫不分類
具體請在下面公示全文圖片中查找。
附:公示文件全文(共43頁)
以下為各鄉鎮村莊具體全分類
至此,武城縣、夏津縣、齊河縣、德城區、陵城區、臨邑縣合村布點規劃均已公示(查看歷史發文),其他縣市區本站也將後續關注。
有德之州:專注德州大城小事、為民辦事。歡迎給我們提供更多線索。(合作、爆料請添加主編微信號:1292906698

J. 想要知道獨姓的歷史名人

獨姓,較罕見姓,人數不多,但南北皆有。明代有獨善。
起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時代北鮮卑獨孤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獨孤氏,一般認為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部落,原為鮮卑屠各部,「獨孤」即「屠各」的不同漢譯。 諸多史籍文獻中說獨孤氏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裔,「後漢沛獻王輔生厘王定,定生節王丐,丐二子廣、廙,廙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伯,擊匈奴被執,囚之獨孤山下,生屍利。單於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七世孫羅辰從後魏孝文徙洛陽,初以其部為氏……」等等,實屬冒充劉漢宗室。 實際上,「屠各」,亦稱「休屠各」,是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的後裔所建之部落群體。 匈奴民族自秦、漢之際為冒頓單於統一以來,勢力一時非常強大,他們雄踞蒙古高原,向東擴展至朝鮮邊界,向西伸延至巴爾喀什湖,向南深入到河套附近。冒頓單於將這片遼闊的地域劃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統治中部,左、右二部由他派人治理。西漢王朝建立後,由於國力不足,政局不穩,對匈奴一直實行「和親」政策,每年還向匈奴贈送大量的絲帛和酒食,以求維護邊境的和平。 漢武帝即位後,由於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日益強大,便中止和親政策,展開了對匈奴諸部的大規模作戰。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二季連續率強大的軍隊攻打位於西部的右匈奴。 當時,匈奴在隴西地區的右匈奴主要由兩個部落集團組成,一是屠各部,首領即為休屠王,姓氏為虛連提氏,世為匈奴屠各部的首領。 二是渾邪部,首領即為昆邪王,姓氏為義渠氏,世為匈奴渾邪部的首領。渾邪部雖屬於匈奴,卻並非東胡民族,就族源而言,渾邪部的基本成員為義渠族人。義渠民族在東周時期活躍於今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古代民族,屬於西戎,義渠戎是諸戎中較強的一支,原居寧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從商王朝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襄王時共存史八百餘年,其中在豳地建立奴隸制君國義渠國(公元前772~前272年)達五百年之久。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為國君,時由母親宣太後攝政,她採用懷柔、拉攏的政策,以墮其志。義渠國在與秦國爭戰中失敗後,也想與秦國重修舊好,以休養生息。義渠王就利用秦昭襄王剛即位的機會,親自到秦國去朝拜。但義渠王一到咸陽,就被早已盤算好的宣太後扣留於秦國,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滅了義渠國,在其地設置了北地郡、隴西郡、上郡。直到秦、漢之際,義渠民族聚攏為部落集團,以渾邪部稱之,後依附於東胡民族,成為後來匈奴部落聯盟中的一個群體。 霍去病率數萬騎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斬獲匈奴四、五萬人,並繳獲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使匈奴右部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匈奴單於將這一重大的軍事慘敗歸咎於休屠王和昆邪王,要將二人召至單於王庭治以死罪。二人畏死,便謀劃投降漢朝,但當漢武帝派霍去病去迎接他們時,休屠王又中途反悔。於是,昆邪王殺了休屠王,吞並了休屠王的兵眾,連同自己的兵眾共四萬餘人(號稱十萬)一起投降了大漢王朝,漢武帝於二王故地設置了武威、酒泉二郡。匈奴族右賢王劉去卑之後 這一部分匈奴部眾,乘西漢末期王莽篡漢時中原混亂之機,再次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原休屠王的部眾後裔組建了自己的部落群體,被稱作「屠各部」或「休屠各部」,在東漢至西晉時期雜居於西北地區沿邊諸郡。三國時期,中原再次分裂,鮮卑民族崛起,屠各部歸附於北魏王朝的締造者太武帝拓拔·珪,成為後世所稱的鮮卑獨孤部,成為北魏政權最初的八部貴族之一。 在獨孤氏族人的後裔子孫中,後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實施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大多改為漢字單姓劉氏,亦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獨氏者。 第二個淵源:源於匈奴族,出自三國時期南匈奴之右賢王,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獨氏,出北蕃右賢王劉去卑。」 劉去卑,生卒年待考,是東漢末期至三國初期南匈奴右賢王,該部後成為匈奴鐵弗部,在十六國時期,胡夏政權創建者劉勃勃(赫連·勃勃)的曾高祖父就是劉去卑。 漢、魏之際,曹操將南匈奴族人分為左、右、前、後、中五部,各立其貴人為部帥。就在其時,以左賢王豹為首的匈奴貴族,自認為系漢家子孫、高祖後裔,遂改姓劉氏。當時,一同改姓劉氏的有左賢王左部帥劉豹、右賢王監國劉去卑、於扶羅的弟弟劉宣和其餘四部帥等一大批匈奴貴族,從此,匈奴劉氏便在東漢末年形成了。三國時期,匈奴劉氏主要居住在晉陽汾澗之濱,也就是今山西省境內。 劉勃勃稱帝後,劉去卑被追謚為(胡)夏國正皇帝。在劉去卑的後裔子孫中,有獨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時期代北鮮卑獨孤渾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鮮卑獨孤渾氏,排在鮮卑貴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區鮮卑族代國舊部。 獨孤渾部原為鮮卑拓跋部的從屬部落之一,原游牧於雲中一帶(今內蒙古托克托)。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拓跋部大人拓跋·力微率部徙居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之後召集諸部,以武力確立了拓拔部在部落聯盟中的大酋長地位,建立了代國。在拓跋·力微病逝後,諸部離叛,獨孤渾部則是最先離叛的部落之一,曾一度依附於萬俟部。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國經淝水之戰慘敗後,國力日弱,拓跋·力微十六歲的兒子拓拔·珪不失時機地召集父王的舊部,以武力加智慧實施佔地稱王之策,迅速擴展勢力,到了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拔·珪復國,稱代王,同年改稱為「魏」,史稱「北魏」,之後鮮卑萬俟部歸附拓拔·珪,獨孤渾部轉了一大圈,仍然隨著萬俟部回復到拓跋部中。此後,拓拔·珪將獨孤渾部排位在貴族行列的最末。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遷都洛陽以後,即開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內遷者原有的生活習俗,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①易鮮卑服裝為漢服。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農歷12月甲子,北魏孝文帝在光極堂會見群臣時,「班賜冠服」,這是易鮮卑官服為漢制官服的具體執行措施。 ②規定官員在朝廷上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並稱鮮卑語為「北語」,漢語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歲以上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下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則要立即改說漢語。如有故意說鮮卑語者,降爵罷官。 ③遷往洛陽的鮮卑人,要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 ④改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並定門第等級。所改之漢姓,以音近於原鮮卑姓者為准。如拓跋氏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門第等級;另外的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陸氏,賀賴氏改姓賀氏,獨孤氏改姓劉氏,賀樓氏改姓樓氏,勿忸於氏改為於氏,紇奚氏改姓嵇氏,尉遲氏改姓尉氏。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相等同於當時北方漢族最高門第的崔、盧、鄭、王四姓。其他等級稍低一些的鮮卑貴族姓氏亦皆改為漢姓,其等第與漢族一般士族相當。 ⑤積極鼓勵鮮卑的皇族和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聯姻,由是加強漢族與鮮卑族的民族融和。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過程中,獨孤渾氏大多改為漢姓杜氏,亦有省文簡化為漢字單姓獨氏者。
分布
今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有獨氏族人分布。 今山西省的汾陽市有獨氏族人分布。

閱讀全文

與蔚縣李家莊村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