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革命歷史檔案是指哪個時期的檔案

革命歷史檔案是指哪個時期的檔案

發布時間:2022-06-15 17:27:16

1. 國家檔案全宗由哪幾部分組成

社 會 主 義 國 家 檔 案 工 作 中通 用的專業 術語,在中國 也稱「國家全部 檔案」。 基本 含義是:歸國家 所有的 由國家統一管理的一切檔案財富的總和。這一思想和制度是列寧及其領導的蘇維埃創立的,其實質是解決檔案所有權和國家檔案管理原則的問題。機關檔案的國家所有制,是由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所決 定 和要 求的。中 國 「國 家檔案 全宗」的思想,是在民主 革命的 過 中,特別 是 建 國以 後在國 家 生活實 踐中 逐步 形 的。1 9 56年4月 1 6日 國 務 院頒 布的 《關於 加強 國家 檔 案工作 的決定》,明 確 宣 布 了機 關 檔案的國 家 所有制,以 及國 家全 部 檔案的 成分。中國國家檔案全宗由以下3部分組成:1.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檔案。包括建國以來黨和國家的中央及地方各級機關、部隊、團體、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屬於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個 體經濟 成分 的企業、 私人公司、城 鄉專業戶、包括由國 家 徵集 或個 捐贈 某些著名人物形成的檔案;2.革命歷史檔案。主要是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 ,整 個新 民 主主 義革命時期內,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政權、軍隊、企業事業單位、青年團和其他革命團體、革命活動家所形成的檔案;3.舊政權時期的檔案。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歷代王朝、中華民國、北洋軍閥和日偽政權時期的所有機關、軍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反動黨、團、會道門的檔案,以及社會團體、私營企業、私立學校和為國家所接收的外國在中國設立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檔案。

2. 檔案怎樣分類

一、文書檔案:

(1)黨群工作類:黨務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紀檢工作、工會工作、共青團工作、協會工作等;

(2)行政管理類:行政事務、治安保衛、審計工作、人事勞資、教育工作、醫療衛生、後勤福利、外事工作等。

(3)經營管理類:經營決策、計劃工作、財務管理、物資管理、企業管理等

(4)生產管理類:生產調度、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科技管理、環境保護、計量工作、標准化工作、檔案與信息管理、基建管理、設備管理、合同等。

二、科技檔案:

(1)產品文字材料:各種任務書、建議書、協議書、說明書、鑒定書、試驗大綱、試驗報告、分析報告、審查報告、運行報告、總結、產品圖樣等

(2)科研文字材料:各種合同(協議書)、任務書、科研報告、調查報告、開題報告、實驗報告、鑒定證書、發明申請書等。

(3)基建文字材料:各種建議書、任務書、計算書、開工報告、概(預、決)算、檢驗分析材料、施工圖樣等

(4)設備文字材料:各種申請書、說明書、技術規程、維護保養規程、設備圖樣等。

三、財務檔案:會計原始憑證和報表中所附的各種借據、書面證明材料、分析報告等。

四、人事檔案:職工的招聘、履歷、培訓等。

五、電子檔案:計算機磁帶、磁碟和光碟等。

六、聲像檔案:照片、縮微膠片、電影膠片、錄像片、錄音磁帶和唱片等。

(2)革命歷史檔案是指哪個時期的檔案擴展閱讀:

檔案分類就是依據一定的標准,按照檔案來源、時間、內容和形式特徵的異同點,對檔案進行有層次的區分,並形成相應的體系。

廣義為檔案概念分類、檔案實體分類、檔案檢索分類的總稱。這 3種分類的功能各有側重,概念分類主要為了具體認識檔案,實體分類主要為了科學管理檔案,檢索分類主要為了准確查尋檔案。狹義指全宗內檔案分類。

即檔案整理的分類,它僅是檔案實體分類中一個方面的內容。檔案分類是多種角度、多層次的分類系統,分類方法比較復雜,一直有多種意見,是檔案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3. 革命歷史檔案是指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政權、機構、軍隊、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黨政領導人在革命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檔案的總稱。包括電報、會議記錄、調查材料、信函、傳單、照片、手稿、日記等文件。是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史料。

4. 檔案管理國家標准有哪些

檔案管理國家標准有很多,比如:

GB / T 28624-2012組織機構代碼數字檔案管理和技術規格

GB / T 27703-2011信息與文獻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文獻保存要求

GB / T 28042-2011為基礎的電子商業的主要活性交易個人信用檔案規范

GB / T 24422-2009信息和文獻 - 檔案紙耐久性和耐用性要求

GB / T 15418-2009檔案分類索引規則

檔案開放的起始時間: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檔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檔案;民國時期的檔案和革命歷史檔案),自本辦法實施之日起向社會開放。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的檔案,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

(三)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檔案,可以隨時向社會開放。

5. 檔案局五零年的檔案有嗎

要看是什麼地方的檔案局如果是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檔案局因為有歷史感會保留好答案通過是三線小城市就不會保留50年的檔案因為小地方的人不喜歡保留檔案

6. 檔案分為哪幾類

1、以檔案的形成者為依據可分為:

國家機關檔案、社會組織檔案、企業檔案、事業單位檔案、家庭檔案、個人檔案。

2、以檔案的內容範圍為根據可分為:

綜合性檔案和專門性檔案。

3、以檔案內容性質為根據可分為:文書檔案、人事檔案、訴訟檔案、會計檔案、科技檔案、軍事檔案、外交檔案、司法檔案、經濟檔案、工商企業登記檔案、教學檔案、藝術檔案、書稿檔案、病例檔案、人口普查檔案、地名檔案、城建檔案、商標檔案、專利檔案、產地產檔案、金融檔案、涉外項目檔案、宗教檔案等。

4、以檔案的製成材料為根據:

除紙質檔案外,還有甲骨、竹簡、縑帛、膠片、磁帶、光碟和其它實物形式的非紙質檔案;按信息表達方式又可分為文字檔案、音像檔案等;按記錄方式還可分為普通檔案(機械和模擬記錄)、電子檔案(數字)等。

5、按檔案所屬時期可分為:

有建國前檔案(包括革命歷史檔案和舊政權檔案)、建國後檔案(包括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和各個機關、部隊、團體、企業和事業單位的檔案)。前者通常稱為歷史檔案,後者通常稱為現實檔案。

6、以檔案所有權形式為根據可分為:

國家所有檔案、集體所有檔案和個人所有檔案。

7、以檔案的語種為根據可分為:

中文檔案、外文檔案。中文檔案還可細分為漢文檔案、滿文檔案、滿漢對照檔案等;外文檔案也可細分為英文檔案、日文檔案、俄文檔案等。

8、以檔案的產生領域為根據可分為:

社會管理領域檔案,科學技術領域檔案,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領域檔案,軍事領域檔案,外交領域檔案,文學藝術領域檔案等。被人們普遍認可的現實種類(非嚴格邏輯種類)有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專業檔案、聲像檔案、電子檔案、實物檔案。

7. 中央檔案館的紅色檔案歷史鏡鑒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所形成的重要革命歷史檔案,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和國家機關形成的重要檔案,被稱之為「紅色檔案」。
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利用部主任王紹忠向本刊記者介紹,這些檔案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決定了在提供利用方面不同於一般的要求。為此,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實際情況,從檔案利用手續、審核、報批、利用方式等各方面,對中央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作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多年來,中央檔案館就是在嚴格執行這些規定的前提下開展檔案利用工作的,既保證了中央檔案在提供利用過程中的安全,同時又發揮了檔案的作用。 中央檔案館1959年10月正式開館。現收藏保管著1919年「五四」運動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們從事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籌建中國共產黨等偉大革命活動中所形成的檔案;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和派出機關在各個時期活動中形成的檔案 。
本刊記者看到,這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會議、特別會議,歷屆中央全會的檔案,中共中央發布的各種決議、決定、指示、通告等,中國共產黨與外國政黨的來往文電等等;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起,相繼在各地成立的蘇維埃紅色政權、抗日民主政權、解放區民主政權形成的檔案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及其各部委和各直屬機構、全國政協形成的檔案 ,其中包括籌備成立新中國的文件,歷次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文件,國務院發布的決議、決定、指示、命令以及國家制定的國民經濟計劃等;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共青團中央等全國性人民團體形成的檔案;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社會活動家的手稿、書信、日記等檔案和資料,其中數量最多、相對最完整的是毛澤東主席的手稿,共有4萬多件 。
據統計,截至2010年,中央檔案館共收藏檔案125萬卷,有1億多頁,案卷排架長度達13774米。另外還有照片16萬張,錄音、錄像磁帶16000多盤,電子檔案3900多盤。收藏報紙、期刊、圖書等資料234萬冊。這些檔案主要是從各個中央和國家機關接收而來,但也有的是從國內外的單位和個人手中徵集而來,或由個人主動捐贈而來。
「我館最早的一部分檔案,來自黨中央在上海時期建立的檔案庫,代號為『中央文庫』,正式名稱是『中央秘書處文件保管處』。」中央檔案館保管部主任許卿卿對本刊記者說,「中央文庫」的檔案包括有:1921年至1934年中央的各種文件材料和記錄;中央各部委、各區中央局、紅軍各部隊、蘇維埃政府機關和群眾團體向中央報送的材料;共產國際給中國共產黨的文件;旅歐、旅美等中共黨組織和團組織的文件材料;以及黨內書報刊物等。
在白色恐怖時期,雖然中央文庫負責人幾經變換,保存地點也不停地輾轉遷移,但這些檔案都始終得到了妥善保管。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下,1950年2月,中央文庫由專人負責清理登記並被安全押運到中央秘書處,成為1959年中央檔案館開館時中央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還有延安及西柏坡時期的檔案。「延安時期的檔案不僅有中央在延安所形成的檔案,還包括紅軍長征時攜帶的中央蘇區等5個根據地所產生的檔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出版物、會議發言報告等)以及紅軍長征的有關材料等等。」許卿卿介紹說:「1948年中共中央到達西柏坡,中央秘書處在此期間,又接收了中央工委的檔案若干箱。1949年3月,中共中央遷往北平,延安和西柏坡時期的檔案由後任新中國第一任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的曾三率領轉移,安全無損地到達北京香山。」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檔案,還包括從蘇聯接收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檔案。1956年,蘇共召開第二十次代表大會,蘇共中央主動向中共中央提出,把保存在蘇聯的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檔案移交給中國。中共中央對蘇共的這一表示立即作出積極反應,派人前往蘇聯進行整理、清點、裝箱、封存,由蘇方將這批檔案送到北京。這些檔案內容包括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會議記錄、部分代表團成員的手稿、發言記錄,中共一大至六大歷次代表大會的文件等等。這批檔案記錄了我黨早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些是國內檔案所沒有的。
除了紙質檔案外,中央檔案館還保存著錄音錄像檔案。本刊記者此次聆聽觀看的不同歷史時期四段珍貴錄音錄像資料——1924年孫中山《告諸同志》錄音;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1975年1月13日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1988年鄧小平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時的講話,都屬於這一范疇。
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央檔案館館藏檔案具有黨政檔案統一管理、檔案形成單位級別高、公文類檔案居多、均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都是永久保管等特點。這些檔案主要是1990年以前形成的檔案,而較少有1990年後形成的檔案。 整理檔案,對檔案進行編目、鑒定與統計,是檔案館基礎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這些工作,使檔案有規可循,有目可查,才能便於保管和利用。
1958年7月,在中央檔案館籌建期間,周恩來就對將要到中央檔案館工作的同志說:「到檔案館工作不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業務,多做些索引、目錄,使利用時查找方便,別找一個文件花半天工夫啊!」
中央檔案館開館後,針對利用與基礎工作的矛盾,1960年底中央檔案館提出:「以內部建設為基礎,以利用工作為主導,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基本思想。檔案整理工作,應當是圍繞當前需要有重點地進行工作。」
本刊記者了解到,當時針對館藏檔案的狀況,中央檔案館把館藏檔案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有規有目,基本上可以查找利用;第二類是有規不可循,有目不可查;第三類是無規無目,無法查找利用的零散文件。對此,整理的相應具體辦法是:對於第一類,即使有些小毛病,也可以不重新整理。對於第二類,可以在原有整理的基礎上,進行部分的加工整理,但不打亂重整。對第三類,要認真進行整理,分清全宗,把文件按形成規律組卷、編目。總之,整理歷史檔案,不是根本不能動,而是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礎,不打亂重整。
許卿卿對本刊記者介紹道,檔案的整理工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從建館後到1963年底,中央檔案館總計整理加工各種歷史檔案近10萬件,清理了歷史檔案150餘萬件,編制了檔案目錄,寫出了檔案全宗介紹或內容提要等參考資料。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中央檔案館更加重視檔案基礎工作,集中人力進行目錄資料庫的建庫工作,結合建庫進行檔案整理編目,經過十年的努力,檔案檢索從全部手檢達到部分目錄機檢。
1993年館局合並後,中央檔案館集中人力物力,花大力氣,對館藏零散檔案進行整理,呈現突出效果。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中央檔案館正以檔案數字化為龍頭,積極開展檔案數字化,以此帶動檔案的整理工作,使檔案整理更加趨於規范。 「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壽命,長久地發揮檔案的作用,是檔案館的基本職能。」許卿卿表示。
為了維護檔案的長久安全,防止人為的和自然的有害因素對檔案的破壞,中央檔案館研究了許多長久保存檔案的辦法,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點是,庫房條件的好壞,對檔案的安全保管關系極大。許卿卿說,「中央檔案館建有兩座適合於保管檔案的庫房,這就給安全保管檔案創造了好的條件。」
從本刊記者實地采訪觀察,中央檔案館檔案庫房具有三大特點:第一,外牆堅固,採用厚牆體,並使用了高效保溫、隔熱、防水的材料等;第二,檔案庫房內布局結構合理,安全、方便、適用;第三,庫房門窗緊閉,設置通風、去濕、降溫、採暖的設備可以控制庫內溫濕度。「整個庫房達到了防光、防潮、防霉、防塵、防火、防盜的要求。」許卿卿介紹說。
除此之外,中央檔案館還採取了多項安全保管措施。比如說,檔案提供利用,一律以復製件代替原件,確保檔案原件不受損壞。對檔案害蟲的防治,採用化學的、物理的多種辦法,殺蟲防蟲;對於破損檔案的修復,主要採取傳統手工托裱;陸續購進一批革命歷史報刊的影印本,對保護報刊原件,提高利用率,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據本刊了解,為防止突發事件,特別是戰爭對檔案的損害,中央檔案館還提出必須製作多份檔案並要有多處保存地點,加之用縮微照相的方法將重要檔案復製成縮微膠卷、用數字化的方法把檔案復製成光碟、磁碟等,這就為檔案的多份、多庫保存奠定了基礎。

8. 革命歷史檔案的年限是什麼

30年

9. 分為五類的檔案是什麼

常見的檔案分類有以下幾種:

1、根據檔案形成時期分類

歷史檔案:明清檔案、民國檔案、新民主主義檔案(即革命歷史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建國後檔案,也有稱現行檔案)

2、根據檔案載體分類

紙質檔案、照片檔案、錄音檔案、錄像檔案、電子檔案等,古代時有甲骨、竹簡、木牘、縑帛等

3、根據檔案的內容和使用范圍分類

文書檔案、會計檔案、人事檔案、科技檔案以及藝術檔案、訴訟檔案等各類專業檔案。

10. 沈陽市檔案館的館藏類別

一.清代檔案
沈陽市檔案館的清代檔案主要為沈陽縣公署、奉天市政公所全宗當中保存的1909-1911年(清宣統年間)形成的檔案,共256卷。另有一些徵集進館的清代零散檔案,如功牌、敕命、房契、家譜、家族陵寢官員總冊、大清全圖等。其最早形成時間為1855年(清咸豐五年)。
二.民國時期檔案
這部分檔案的形成時間為1912-1948年,共67個全宗,82093卷。其主要形成者為沈陽縣公署、奉天市政公所、沈陽市政府、沈陽地方法院以及一些該時期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國民黨聯勤總司令部等。其內容為政治、軍事、外交、文教衛生、宗教、工商業、農業、財經等各個方面的活動記錄。
三.革命歷史檔案
這部分檔案主要是1945-1949年9月30日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沈陽地區進行活動所形成的檔案。主要形成單位為中共沈陽市委員會、中共沈陽市工作委員會、中共沈鐵撫聯合縣委、中共沈陽東南郊分委員會、中共沈陽(北郊)市委等。其主要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在沈陽地區進行黨和政權建設、開展對敵斗爭、培訓幹部、接收城市、支援前線,等等。這部分檔案共72個全宗,1024卷。
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
這部分檔案主要是建國以來沈陽市市級黨政群機關及部分企業事業單位所形成的檔案,共有364個全宗,190981卷。這部分檔案是沈陽市檔案館館藏主體,記錄了中共沈陽市委、市政府領導沈陽市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歷史。
五. 著名人物檔案
這部分檔案記錄了沈陽地方名人的生平、論著、創造發明及社會評價、社會交往活動歷史。其形成者有中科院院士、全國勞動模範、著名作家、烹飪大師、著名表演藝術家、教育專家、榮譽市民等61位著名人物。
六. 科技成果檔案
科技成果檔案主要為1978-1995年期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填補國內空白的沈陽市研製的新產品、新技術的檔案。
七. 照片檔案
沈陽市檔案館館藏照片檔案為20世紀以來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照片,共24060幅。其主要內容為中共沈陽市黨代會議、沈陽市的人代會議、政協會議、其它會議、市政建設、工業生產、農村工作、科教文衛工作、領導視察、旅遊風光、宗教廟宇、抗災搶險、環保綠化、商貿金融、民族風俗、友好往來、扶貧等活動的記錄。
八. 音像檔案
這部分檔案主要是中共沈陽市委、市政府、市檔案局、沈陽人民廣播電台、沈陽電視台等單位所形成的錄音、錄像檔案,其中錄音檔案2580盤(盒),錄像檔案270盤。

閱讀全文

與革命歷史檔案是指哪個時期的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