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哪一個朝代是完全佔有朝鮮半島的(即將朝鮮當作一個省或自治區而不是一個藩屬國)
有滴 1280、1281、1299、1300、1301那幾年時間,由中央直接派官治理,時間太短,所以神馬地圖啊什麼的還是把它做藩屬國處理
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自辟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故與其他行省性質不同。
高麗置征東行省,全稱征東等處行中書省,由元朝直接統治。在王京(今朝鮮開城)設達魯花赤管理征東事務及監管高麗國政;保留高麗原有政府體系,「從其國俗」、「自奏選屬官」,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此外,遷於遼陽行省瀋州的「高麗軍民總管府」主要負責高麗僑民事務;設於黑龍江下游奴兒乾的「征東詔討司」負責骨嵬*、吉里迷等族事務;設於耽羅島上的「耽羅軍民總管府」負責防倭和高麗海外僑民事務。元朝直接統治的「高麗軍民總管府」「征東詔討司」「耽羅軍民總管府」設有參知政事管理。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鐵穆耳大帝命闊里吉思為高麗征東行省平章事,因闊里吉思對高麗內政橫加干預,引起高麗人民的極大憤慨。
1301年,成宗被迫撤銷行省建置。然而,直至元末,高麗的內政與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
⑵ 歷史上中國對朝鮮、蒙古、越南統治過嗎
中國和越南的千年恩怨
越南古稱安南,原為唐朝安南都護府轄地,五代後晉時獨立。宋朝皇帝先後加封其王為交趾郡王、安南國王,自此中越宗藩關系確定下來。
以後的很多王朝都曾出兵攻越,希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
然而鐵的史實告訴我們,中國歷代政權休要沾它的邊,沾上就掉一層皮
元主蒙哥、忽必烈先後三次遣兵進攻安南,前者因蒙軍難以適應當地氣候,遂破其王都而還;第二回則因借道問題,兩國發生齷齪,忽必烈令皇子脫歡進擊安南,大敗而歸;忽必烈聞聽戰報惱羞成怒,即下令停止第三次渡海攻日作戰,專一討伐安南。元軍兵馬10萬,攻勢兇猛,安南軍則有計劃的退卻。最終,元軍再度落敗。
征伐安南前後,忽必烈一直在醞釀進攻佔城(今越南中南部),結果也是先勝而後敗。
明成祖朱棣惱安南伏兵劫殺由明軍保護回國的舊主陳天平,遂揮軍80萬直搗安南,不出數載即獲全勝,並設立行政機構,使之成為中國一省。安南反抗頻繁,明朝軍費沉重,不堪其擾,於是明朝勢力在當地僅存在不到30年便被迫撤出。
清朝也是一樣啊,乾隆帝想把爛泥黎氏(安南後黎王朝皇室)扶上牆,結果清軍初戰告捷,後來卻因麻痹大意招致慘敗。乾隆比較明智,以「天厭黎氏」自嘲,遂借安南求和之機罷兵,並加封新興的阮氏為安南國王。
上面說的是古代,那麼翻看以下近現代中越關系史,這個國家還不是一樣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煩惱?
法國滲透中國西南地區,其出發基地便是越南。越南自己無力抵禦列強入侵,於是乎再三再四的向清廷求援,幸賴中國軍隊神勇,才在中越邊境阻止住了法國侵略軍的腳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山河破碎,百廢待興,但為了勞什子「國際義務」,我國開始大規模援助胡志明的越共,在陳賡等上將軍直接參預指揮下,越共軍隊先後取得邊界戰役和奠邊府戰役的勝利,最終迫使法國殖民者讓出越南北部。此舉使越共以相當小的代價盡得半壁河山。
此後越南戰爭開始,我們傾全國之力援助北越,各項物資摺合美元逾200億!然而黎筍集團上台後,即開始奉行仇華反華政策,要知道,此時它們可還在吃著中國,用著中國吶!
最終中國忍無可忍,在70年代末發起對越懲罰性作戰。自此南陲戰火經久不息,直至80年代中期以後,其後台老闆蘇聯因國力大衰,逐漸減少並最終停止了對越南的援助。新上台的戈爾巴喬夫也開始同中國接觸。越南人沒了靠山,它侵略柬埔寨的行徑又為國際所強烈譴責,內外交困之下,它只得主動停戰。
至於現在的越南,我們一方面看到它是中國的「跟屁蟲」--我們怎麼搞改革,它們就怎麼照葫蘆畫瓢,雖說學得不倫不類吧,倒也讓其荷包鼓了許多;而另一方面,我們又警惕的注意到這個國家冥頑不化的「地區擴張傾向」,它們占我南沙,驅我漁民。前兩年不是還在北部灣鬧事么?
一部中越千年關系史,真好比大象與老鼠的故事--越南國雖小,卻常常把我們這個強大鄰國搞得團團轉!想起這個小兵就郁悶……
紅旗近衛軍
原創於2006年5月9日
⑶ 古代中國有沒有佔領過朝鮮後來又是怎樣劃分出去的
在古代,中國就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國,不少國家都以附屬國的身份,向我們進貢以表示臣服,古代的帝王也本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臣服我的就是我的財產了,朝鮮就一直以附屬國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歷史中,只要中原建立了新政權,朝鮮就馬上帶著貢品跑來朝拜,他們都如此表示了,那我們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攻擊他們了。
而朝鮮一直就是個主動朝貢的附屬國,確實也沒必要打他們,所以,歷史上朝鮮就一直是個獨立的政權,我們沒有實質上的佔領,也不存在如何劃分出去一說。
⑷ 中國歷史上幾次與朝鮮(高麗)開戰都是哪幾次
1。漢初,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5] 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博士。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合朝鮮、真番、臨屯三地而有之,史稱「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東至日本海、西至遼寧朝陽、南至韓國大田、北至黑龍江哈爾濱。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
2。高句麗與曹魏的戰爭(公元244年--公元299年)漢朝滅亡後,遼東郡被好戰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麗主動與剛剛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244年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3。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句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313年,高句麗美川王吞並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4高句麗與隋的戰爭
5唐與高句麗的戰爭和與新羅的聯盟,高句麗的滅亡
6.高句麗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
7.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
8.1931-1945年日屬朝鮮士兵參加了侵華戰爭(其中一些參與了南京的大屠殺)
⑸ 明朝時中國有沒有侵略過朝鮮
沒有,是明朝幫朝鮮抵抗日本,公元1592年、1597年,明萬曆十九年,萬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祿元年,慶長三年
在日本的對外擴張歷程中,為日本的大陸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調,以至於影響了日本以後的歷史,直至今天仍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實質上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人物,莫過於豐臣秀吉。要理解近代日本對外擴張的瘋狂和其基本理念,只要研究豐臣秀吉的行徑就已經一目瞭然。
豐臣秀吉(1536~1598年),原在戰國大名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勢力強大的封建領主)部下為將,因屢建戰功,漸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改姓羽柴氏,1582年織田信長被家臣襲擊,被逼自殺身亡,豐臣秀吉代之而起。1586年擁立「後陽成天皇」,自己測冠以「豐臣」。1585年任關白(相當於「御前第一大臣」),1586年任太政大臣(相當於「太攝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統一。1591年將職位讓給其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相當於「國老」),改而專事「海事征討」謀略及計劃實施。
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戰國時代大名紛爭的日本後,自感實力強大,迫不及待地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早在戰國紛爭階段,他奉命征伐時,就說過「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1585年時說:「如今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晉升,鄰國在握,財富充裕,已無他求。唯望自己的名聲和權勢遺留後世。待日本諸事穩定後,將讓日本於兄弟,自己為征服朝鮮和中華,決意渡海」。1587年他在給愛妾淺野氏的信中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明)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1590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他於1591年把關白職位讓給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在松浦郡建造名護屋城,作為作戰大本營。1592年4月,出兵朝鮮,豐臣秀吉宣稱官次戰爭不是對朝鮮而是對明朝,朝鮮只是路過,這從5月18日發布的遷都北京准備令里也有體現,該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國和日本的官職,對朝鮮未做安排。豐臣秀吉認為兩年內就可以遷都北京,自己將定居寧波,然後主持對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鮮後,豐臣秀吉坐鎮名護屋為統帥,宇喜多秀家擔任前線總指揮,黑田長政、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進擊,並迅速攻佔朝鮮京城和大片國土,但由於其海戰能力弱,被朝鮮將領李舜臣通過兩次海戰,殲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致使日本陸軍的北進受到牽制。明朝政府派遣的援軍李如松部近5萬人與朝鮮軍隊配合,相繼收復失地,日軍退縮,豐臣秀吉提出議和,第一次戰爭暫告結束。
由於豐臣秀吉無法滿足於當時明朝中國在華夷體系內預留給日本的地位,此後兩年多的明日和談最終失敗。1597年1月,日軍再次進攻,黑田長政在稷山被明朝軍隊擊敗,海軍也被李舜臣在鳴梁海面重創,明朝援軍繼續入朝,進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部隊。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憂郁而死,日本撤軍,到12月全部撤出朝鮮,第二次侵朝徹底失敗。另一位日本封建領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豐臣秀吉的勢力,建立統一的日本戶幕府。這次侵略戰爭的失敗,使日本又意識到與中國作戰的時機不成熟,於是江戶幕府馬上又採取對中國表面上睦鄰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維新後,中日間又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第四次中日戰爭。
⑹ 中國和韓國朝鮮歷史上所有的戰爭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
漢武帝在前108年滅衛氏朝鮮
隋朝自581年到614年兩代皇帝四次東征高句麗
唐朝李世民,李治父子兩次攻打高句麗
明朝中期(14世紀)多次出兵幫助朝鮮抵抗倭寇
清朝皇太及1636年征服朝鮮
清朝1894 - 1895年發兵朝鮮和當地日本軍隊打仗。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 - 1953年抗美援朝
⑺ 中國有沒有哪個朝代統治過朝鮮半島
一直到三國,西晉半島北部都是中國直接統治,半島南部一直獨立,五胡亂華後半島北部就失去了。
原因可能是我們國家追求的是四夷來朝,只要他們表示臣服就不必要直接佔領,和中國的儒家思想有關
⑻ 中國與朝鮮半島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戰,中國的戰績如何
朝鮮半島所在的位置,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能有現在這樣的戰略態勢,來源於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偉大魄力,和像大海一樣深的智慧。抗美援朝隨著時間的消逝,越來越顯示出了其巨大的作用,是棋盤上最有利的一個點,需要時就能發揮巨大威力。
其實歷上的中國朝代,對朝鮮半島的援助就有很多次,基本上每一次都和日本有一定的關系。
抗美援朝老軍人
第四次就是志願軍抗美援朝歷時兩年零9個月,這一次直接的打出了中國的威風。弱國無外交,抗美援朝打出了大國的地位,打出了幾十年的安穩。美軍司令官克拉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四次支援朝鮮作戰,4次不同的結果。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朝鮮半島對於東亞大陸極度重要,是外交牌桌上極度重要的底牌!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起到重要作用。
⑼ 中國古代去救朝鮮是什麼時間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什麼時間入侵朝鮮的中國哪個朝代去就朝鮮了
萬曆朝鮮戰爭,又稱大明援朝抗日戰爭,1592年—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也是中、日、朝三國首次大規模的沖突。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國萬曆年間,日本文祿、慶長年間)派兵入侵朝鮮引起。因朝鮮的宗主國是大明帝國,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日本佔領朝鮮並試圖殖民同化朝鮮的行動受阻,豐臣秀吉也在戰爭末期死去。他死後不久,日本軍隊全部從朝鮮撤退。這場戰爭,史書記載大明是「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共計消耗白銀近800萬兩,出兵數十萬,反復與日軍拉鋸戰,最終異常艱苦地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⑽ 中國古代有攻打過朝鮮嗎
朝鮮不同的時代,名稱不同。下列是朝鮮的歷史朝代表
▪ 檀君朝鮮
▪ 箕子朝鮮
▪ 衛滿朝鮮
▪ 漢四郡
▪ 三國時代
▪ 新羅時代
▪ 後三國
▪ 王氏高麗
▪ 李氏朝鮮
▪ 殖民時期
▪ 朝韓對峙
比較有名的幾次中國征伐朝鮮地區
隋煬帝三打高句麗
唐朝攻打高句麗
明朝的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萬曆朝鮮戰役
晚清的甲午中日戰爭,也是因朝鮮而起
近代的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