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歷史上紀曉嵐、和珅和劉墉是三人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
紀曉嵐、劉墉和和珅曾同朝為官,但年齡相差很大,官職也相差很大,其中,和珅最小,官職最大。
而電視劇中紀曉嵐和和珅斗得不亦樂乎的故事純屬虛構,劉墉和和珅之間勢同水火的關系也不存在。
和珅:
和珅生於1750年,滿洲正紅旗人,為鈕祜祿氏。相對於劉墉和紀昀來說,和珅無疑是最勵志的。和珅三歲時母親去世,九歲時父親去世。和珅兄弟倆靠著老家丁和庶母保護得以長大成人,他熟讀經書,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但他科舉考試失敗,在1769年,20歲的和珅承襲父親的三等輕車都尉,進入仕途。
1775年,和珅進入了職場快車道,先成為乾清門侍衛,後領御前侍衛。1776年成為戶部右侍郎,後為軍機大臣,1780年,在查辦李侍堯案中,和珅的精明強干為乾隆賞識,成為戶部尚書,這一年是和珅為官的轉折點,之前的他查貪官,辦實事,之後的他權勢越來越大,貪污,結黨營私,打壓異己。
這一年,和珅領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和珅的長子被乾隆賜名豐紳殷德,定為十公主的額附。到了十月,和珅又成為《四庫全書》的正總裁。
之後,和珅又被封一等男爵,1786年成為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權傾朝野,反對勢力越來越少。1789年,豐紳殷德和固倫和孝公主大婚,和珅正式成為皇親國戚。1795年乾隆成為太上皇,嘉慶繼位,和珅儼然成了二皇帝。之後和珅又成為公爵。
但盛極必衰,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嘉慶向和珅發難將和珅下獄,正月十八,和珅自盡,時年50歲。
關於劉墉、紀昀、和珅的關系,《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將其描述為:劉墉和和珅鬥智斗勇,紀昀和和珅也鬥了一輩子,實際上,歷史上,他們之間並沒有出現過真正大的爭鋒相對。
劉墉和和珅正面沖突也不多,劉墉比和珅大三十一歲,和珅意氣風華的時候,劉墉已經步入晚年,劉墉雖然也官至一品,更多的時候也是很圓滑,低調,必要的時候順著和珅才得以保全。
2. 和珅與劉墉為什麼會結怨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貪官,富可敵國,又以善於討乾隆開心著稱,而同朝稱臣的劉羅鍋以耿直清廉著稱,兩人不時有齟齬,關系頗不融洽,但兩人的真實關系究竟如何,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清代野史中,盛傳劉墉與和珅關系頗不融洽。《清朝野史大觀》中說,和珅天性警敏,讀書不多,但能強記,做官身份高貴之後,經常請吳省欽等人到他的家中談古論今。所以和珅對詩詞文章也能粗通,自己寫的一些東西,私下請彭元瑞、紀曉嵐等為之潤色,彭、紀二人怕被他詆毀,常代他寫作。惟有劉墉能和他抗衡,人們傳說劉墉為人耿直清廉,但並不知道他性格中還有詼諧的一面,他曾多次以戲弄的話刺激和珅,使和珅難以忍受。乾隆也知道兩個人之間不夠融洽,常常以溫和的語言從中調和他們。
據民間流傳,和珅與劉墉結怨有幾種說法和原因。其一傳說有「雪泥戲和珅」一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年新春,劉墉偵知和珅應召入宮,其時正值風雪交加,泥濘滿地,便有意出和珅的洋相。他換上一件破舊的皮袍,匆匆趕到通往宮中的路上等候和珅。等和珅來到後,劉墉便差人攔著轎子遞上帖子說:「劉大人昨日過府賀年沒有遇到和大人,現在路邊候著」。
和珅雖然不喜歡劉墉,但劉墉對自己如此尊重,又同是皇上的寵臣,此時此刻不能失禮。他只好冒著風雪下了轎子。
和珅正要和劉墉打招呼,就見劉墉先「撲通」一聲跪在雪地上,口中說:「給和大人賀年!」
和珅一見劉墉跪在地上給他賀年,也不得不跪到地上回拜,可是他過年穿在身上的是特別名貴的貂皮袍,外罩錦綉馬褂,一下子弄得污濁不堪。等兩人站起來後,和珅發現,劉墉雖然身上也沾了不少泥污,但他穿的是一件舊皮袍,早己破舊不堪,根本不值幾個錢,看來是有準備,又不好明說,只有心中叫苦不迭。
其二是關於劉墉出對聯,和珅獻丑的事。
在民間傳說中,關於劉墉讓和珅出醜的事似乎更讓人們開心。其中下面一則故事則是說劉墉借皇帝讓和珅請自己出山之機,以靈活地對答乾隆的命題而讓和珅出醜的事。故事說:
有一年,劉墉非要告老還鄉,乾隆皇帝無奈之下就讓他回去了。可是,劉墉走後不久,乾隆又想讓他回來,可又怕劉墉擺架子,不買他的賬,就想出了個主意。他對滿朝文武百官說:「我這有三個問題,限你們三天答上來,如果答不上來,統統撤職」。什麼問題呢?他說:「什麼上,什麼下;什麼東,什麼西;什麼肥,什麼瘦?」
文武大臣聽了直犯嘀咕,這可怎麼答呀?要是有劉墉在這里就好了,他准能答上來。他們想來想去,始終想不出答案,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請劉墉的「徒弟」和珅連夜趕往山東諸城,請教劉墉,救大家一下。
和珅巴不得劉墉不在朝呢,可大夥一個勁地求他,他不去的話,不僅別人的官保不住,他自己的官也保不住,只好硬著頭皮趕往山東。到劉墉家的時候,劉墉正在收拾菜園子。和珅顧不得休息,就把自己的來意及乾隆出題的事說了,和珅記憶力雖佳,可這次卻把「什麼肥,什麼瘦」給忘了。
劉墉說:「這還不好答」。指著園子里的菜說,「你看,黃瓜上,茄子下;東瓜東,西瓜西」。
和珅一聽,這么簡單啊,高高興興地又快馬往回趕。趕到京城時正趕上第三天早朝,和紳連忙穿上朝服上了金鑾殿。乾隆問:「已經三天了,我提的問題誰能答上來?」和珅出班跪奏:「臣能答」。
「說給我聽聽」。
「黃瓜上,茄子下;東瓜東,西瓜西」。
「那麼什麼肥,什麼瘦呢?」
劉墉書法和珅一拍腦門兒:「糟了,忘了問了」。
乾隆故意發怒道:「什麼黃瓜茄子,東瓜西瓜的,胡說八道,拉出去斬了!」
和珅正恨劉墉呢,就大叫:「皇上息怒,這是我老師劉墉說的」。
「好個劉墉,教學生就教這個?把劉墉給我帶來!」
和珅這時得意了。劉羅鍋子,看你這次如何收場。
幾天後,劉墉被宣進金鑾殿,乾隆問他:「什麼上,什麼下;什麼東,什麼西;什麼肥,什麼瘦?愛卿你能答上來嗎?」
劉墉答道:「臣能答上來。君為上,臣為下;文為東,武為西;肥,肥不過春天的雨;瘦,瘦不過九月的霜」。
乾隆聽後直挑大拇指:「答得好」。「不過,你為什麼教給你學生黃瓜、茄子?」
「我這叫在哪裡說哪裡的話。那會兒我是在菜園子里,自然說的是黃瓜、茄子;今天我是在朝堂上,說的當然是國家大事」。
其三是關於和珅中計,受辱又賠銀的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紀曉嵐和劉墉等一班正直大臣,對和珅的貪婪行為極為痛恨,早就想整治一下,一時間苦無機會。
乾隆四十二年(1777),直隸山東兩省大旱,田土乾裂,河流乾涸,禾苗枯萎,顆粒無收。初秋,又遇到一場多年不遇的蝗災,蝗蟲遮天蓋地飛來,所經之處,連樹木的葉子也啃噬干凈。百姓生活無著,到處乞討為生。紀曉嵐隸籍河北河間府獻縣,劉墉乃山東諸城人,兩人為了家鄉災情,極力向朝廷疏請,發銀賑濟,又呼籲當地富商大員,捐納錢糧,救濟百姓,還厚著臉皮向朝中官員募捐,籌集錢物,寄回家鄉,但仍不能使災情緩和。
有一天,劉墉來到紀府,兩位志同道合的大臣見面,紀曉嵐忽然眼睛一亮,冒出一個主意來。
紀曉嵐附劉墉耳邊如此這般一番,劉墉撫掌大笑而去。
劉墉回府分派幾個得力家人,動手做好一切准備,又命一個與和府家人相熟的管家,附耳布置了任務,一切就緒,靜待惡狼入阱。
這天,和珅早朝後回府,一個心腹家人上前悄悄說:「大人,小人探得一個重要消息,特向相爺稟報」。
「什麼消息?」和珅一面喝茶一面漫不經心地問。
「劉墉學士府中藏有二十萬兩銀子,定於後天清晨用馬隊載出崇文門送往老家山東,救濟災民」。家人悄悄說。
和珅聽此消息,初只有些驚奇,繼而笑出聲來,他自言自語:「劉墉呀劉墉,你三番兩次上章彈劾本官貪污受賄,這次可落到我手中,你劉氏父子哪來這么多銀兩,定是來路不明,弄到贓銀,就有好戲看!」於是,點齊一百名家丁,悄悄作了安排,專等明早去攔截劉府馬隊。
第二天,和珅的人馬將劉府的五十匹馬全部劫回和府。接著便開箱取銀,結果兩百隻木箱裝的全是石頭。至此,和珅這才醒悟到中了劉墉的以假充真的詭計。
這天早朝剛開始,和珅就被劉墉參了一本,劉墉跪在地上說:「啟奏皇上,和珅派家丁將臣運往山東救濟災民的二十萬兩白銀全部劫走」。
乾隆皇帝一聽大驚,忙厲聲向站在朝中的和珅問道:「和珅,可有此事?」
和珅一肚子委屈,無法申訴,只好哭喪著臉,跪在地上回奏說:「啟奏皇上,確有這事,但馬上馱的不是銀兩,全是石頭,是劉墉故意陷害微臣」。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又是一驚,這位一向自詡聰明的皇帝也被弄糊塗了。他望著跪在御案前的兩位重臣,心裡納悶,忙向劉墉說:「劉愛卿,你且回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劉墉回奏道:「木箱中所裝,全是白銀,計二十萬兩,怎麼會是石頭,一定是和珅搞鬼,蓄意想吞沒這筆白銀」。
乾隆想了想,大聲喝道:「大膽和珅,你指使家丁攔截賑銀,形同盜匪,理應治罪,姑念你平日還勤於政事,免於處罰,交出所截銀兩,另外罰款二十萬兩,以賑濟災民」。和珅這下子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乖乖的認賠,因此就與劉墉結下了不解之怨。
3. 和珅、紀曉嵐和劉庸是同一朝代的人嗎三者有什麼關系
紀曉嵐、劉墉和和珅曾同朝為官,但年齡相差很大,官職也相差很大,其中,和珅最小,官職最大。
劉墉和和珅:劉墉的清正廉潔註定了他與當時的大貪官和珅之間是對立關系。盡管看不慣和珅,也不會去得罪他,選擇獨善其身。所以,和珅也一直沒能收服劉墉為其所用。但是劉墉的這種做法遭到了獨攬大權和珅的孤立。在嘉慶帝扳倒和珅的事件中,劉墉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劉墉和紀曉嵐:兩個人的關系還是很好的。但是不同的出生和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劉墉出生在官宦之家,這種環境從小就熏陶著他,所以劉墉為人圓滑,處事非常到位。紀曉嵐就屬於那種文人墨客的性格,不拘於泥,所以仕途總是浮浮沉沉,還好他有才華橫溢。深得乾隆喜愛。
4. 劉墉和和坤是同一朝代的人嗎,他倆是什麼關系
劉墉和和珅都是乾隆時期的朝廷官員,劉墉為官清正廉潔,辦事雷厲風行,而和珅巧言諂媚、勾結官員貪贓枉法,是我國古代第一大貪官。他們兩人政見不和,忠奸對立,一直都是爭斗不斷。
劉墉一生剛正不阿,為官清廉,最是看不慣貪贓枉法的事情,這邊註定了他與大貪官和珅是相互對立的關系。
5. 歷史上和珅、劉墉、紀曉嵐的關系如何他們真的互相算計嗎
6. 歷史上的和珅和劉庸
1、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2、劉墉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6)歷史上劉墉何申關系如何擴展閱讀: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名門望族的劉氏家族,從曾祖父起就在朝為官,其父親劉統勛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
劉墉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獲得進士出身,後成為翰林院庶吉士,從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公元1756年,劉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後20餘年的時間里一直做地方官員,從學政、知府一直到了督撫大員。劉墉為官正直干練,雷厲風行。
在影視劇中劉墉又被戲稱為劉羅鍋。史書上記載嘉慶皇帝確實稱呼劉墉為劉駝子,可見他確實有些駝背。
但是當時的劉墉已經快80歲了,駝背彎腰也算正常現象。年輕時候的劉墉不太可能是個羅鍋子。因為當時清代選拔官員有四個要求:身、言、書、判。
其中身是首要條件,要求五官端正,形體挺拔,儀表堂堂,否則難以樹立威嚴的形象。劉墉科甲出身,必須要經過這四項考核,因此,劉墉是羅鍋子的可能性很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老年,駝背彎腰是有可能的。
在影視劇中,劉墉與和珅的關系最具有看點,一忠一奸,一正一邪,兩個人朝廷內外都不斷地鬥法,劉墉儼然是聰明和正義的化身,而和珅往往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偷雞不成蝕把米,你來我往,明槍暗箭,煞是好看。
但是,劉墉一直任地方官吏,直到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劉墉六十多歲的時候,才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書房行走。這才開始和和珅同朝為官。
史書記載劉墉「委蛇其間,唯以滑稽悅容期間」。這說明劉墉並不願意正面和和珅一黨發生沖突和交鋒,而是委婉地處理與各派之間的關系。
劉墉和和珅曾經共過一事:山東巡撫國泰被彈劾,說他以向上納貢為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乾隆皇帝聞奏非常重視,命令和珅、劉墉和御史錢灃一起前去核查。
劉墉知道和珅與國泰關系密切,兩人一定會事先溝通想好應對之策的。於是劉墉便與錢灃密謀了一個辦法。
一行到了山東,和珅說只要抽查幾個府庫就可以了,而且全派的自己的心腹去搜查。等和珅離開之後,錢灃即刻命令所有的倉庫貼上封條,不許任何人擅動,第二天一律徹底清查。
檢查發現庫銀大多為「圓絲雜色銀」,原來是臨時從各家商鋪借來充數的。於是錢灃下令各家商鋪領回銀兩,否則全部充公。
很快銀子就被領光了。和珅的計謀落空了。國泰被繩之以法。在這件事上,劉墉始終與錢灃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劉墉的支持才讓錢灃的此次任務圓滿完成。
但是,劉墉與和珅道不同不相與謀,但並沒有發展到劍拔弩張,撕破臉皮的地步。乾隆去世以後,劉墉也積極地投入到處理和珅的事件中。人們都認為和珅罪大惡極應該凌遲處死。
可是劉墉建議讓和珅自盡,因為如果這樣處理的話,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受到極刑,實際上是損害了乾隆臉面。嘉慶聽了劉墉的意見,給和珅留了全屍。
和珅案後,劉墉受贈太子太保,可見嘉慶對其的贊賞和肯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和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墉
7. 劉羅鍋與和珅這對「歡喜冤家」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關系呢
劉羅鍋實際就是劉墉,清朝的政治家,還是有名的書法家,生於山東諸城,從進士一直到體仁閣大學士等職,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他們之間的故事有很多,電視熒屏中的歡喜冤家,那麼歷史上他們的關系又是什麼樣呢,劉墉和和珅竟然有著神奇的師徒關系?
從此之後,大家都說和珅是劉墉的徒弟。劉墉和和珅之間的故事非常的多,他們鬥了一輩子,無論何時何地和珅都想給劉墉找麻煩,可是最後還是劉墉扳倒了和珅,在場場較量中,在和珅一手遮天的氣候中敗給了劉墉。
8. 正史中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他們三人的關系好嗎
隨著《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影視劇的熱播,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成為最家喻戶曉的清朝歷史人物。
影視劇中的四人,乾隆永遠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和珅永遠是阿諛奉承的貪官,而劉墉和紀曉嵐人設相似,專門負責整蠱捉弄和珅,使其洋相百出、吃盡苦頭。
但真實歷史中,乾隆還是那個風流多情、附庸風雅的乾隆,但劉墉、紀昀、和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卻與影視劇中塑造的形象相去甚遠。以下,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
(紀曉嵐畫像)
嘉慶八年(1803),84歲的劉墉送給80歲的紀昀一方寶硯,紀昀欣然接受後卻說:“劉墉送我一方硯,因為上面刻有“鶴山”(南宋理學家魏了翁,字鶴山),就說是宋代的古董,我卻不以為然。”劉墉得知後,申辯說:“若是冒牌貨,肯定要說是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北宋書法四大家)之物,又怎麼會提不知名的魏了翁呢?”紀昀覺得劉墉說得有道理,便改變了自己的原有想法。
次年,劉墉在去世前將最後一塊寶硯送給了紀昀,紀昀在硯上題詞曰:“余與石庵(劉墉,號石庵)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為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不難看出,他們二人雖然經常鬥嘴,甚至相互搶奪心愛寶硯,但一直視對方為畢生知己。
不久之後,劉墉與紀昀相繼高壽病故,唯有承載二者生前情誼的硯台不朽。
9. 和珅和紀曉嵐劉羅鍋等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受《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等劇的影響,我們對和大人、紀大人、劉大人等人的感覺是歡喜冤家,而且劉大人是主角時紀大人不在,紀大人是主角時劉大人不在。但是和大人是一直在的,王剛老師用精湛的演技詮釋了這個角色。同時我們也感覺和大人實在是不容易,除了要懟紀曉嵐和劉墉,他還要在《夢斷紫禁城》中懟王傑,《鐵將軍阿貴》中懟阿貴,《九歲縣太爺》和《少年大欽差》中懟神童陳文傑……總之和大人很忙,仇人很多,那麼在歷史上,權傾朝野的和珅和紀曉嵐劉墉等人的關繫到底是怎樣呢?
不過畢竟他沒有劉墉的底氣,因此更多隻能採取自保的態度。加上紀昀曾經因為包庇姻親盧見曾被發配新疆,因編纂《四庫全書》的需要才被老師劉統勛舉薦回京,更是小心行事。即使如此,還曾被乾隆訓斥:「朕以汝文字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議國事」一代文宗在皇帝眼中不過是倡優一類存在,個中滋味可想而知,這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只有《閱微草堂筆記》傳世了。紀昀還作自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以自況,並請劉墉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