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談你對黨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它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共產黨始終朝著實現共產主義的方向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誕生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通過艱苦的斗爭實現了自己的獨立和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的政治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經濟生活卻十分空洞。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肩負著領導中國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任務。
1956年,工農業大轉型完成,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初步建立;中國經濟衰退的情況發生逆轉;「兩彈一星」發展的成功表明新中國的國防實力不斷增強;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並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總結了歷史,做出了把黨的工作中心轉變為經濟建設的前瞻性決策,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將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國兩制」方針成功解決了港澳問題,洗去了百年的恥辱,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農業,工業,教育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科學技術,國防和外交。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中國共產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❷ 黨的發展歷程以及對黨的認識怎麼寫
寫作思路:首先寫我對入黨的人事,然後在寫黨的指導思想,最後發出倡議,好好上黨課,為祖國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敬愛的黨組織:
在經過遞交申請書和班裡的競選後,我踏出了入黨的第一步。我作為其中幸運當選的一名入黨積極份子,很高興黨能夠給我這次機會,來深入的學習當先進的思想。
這是第一次黨課,來給我們講課的是陳老師。他這次給我們講的內容主要是入黨的要求及程序。在沒聽這次黨課之前,我對入黨的要求和程序知之甚少。誇張點說可以是一無所知。
中國是一個先進的黨組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可以加入,但你必須滿足十八歲以上。這對於已經處於當學生身份的我們,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問題了。當然你也要有端正的入黨動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經受住黨組織的考驗。同時思想境界要高,有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思想境界要高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才會更好地實現理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要比較高,理論知識要比較扎實。馬列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還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要求,對我們好像是一種考驗,但應該是我們必備的,這只不過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每個黨員還沒入黨就已經具備的了,而對於我們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思想需要我們去學習。對於這些簡單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做好,而且要做到。
對於入黨程序,我們只完成了第一項,那就是遞交入黨申請書,而第二項還在進行中,那就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而後面還有第三項、第四項等在等著我們。我們這次的黨課,就是黨對我們的培養,讓我們增加對黨的了解,對當先進思想的學習和實踐。
讓我們把黨的思想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而接下來的發展對象的確立、預備黨員的接受的這些,還有段時間,而現在要做的就是接受黨對我們的培養、教育和考察。
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表述了兩個先鋒隊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
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的性質。中國的指導思想不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時包括:「馬列主義」、「思想」和「鄧理論」這三個重要思想。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的執政黨,原因在於他有很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作為一名積極分子,我會嚴守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遵守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同時,我會用心上好每一次黨課,珍惜每一次上黨課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思想,達到黨對我的思想要求。雖然這才是第一次黨課,雖然只是講了入黨的要求和程序,但我已經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嚴肅以及思想高度。
期待下一次黨課的到來。
❸ 討論如何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堅定入黨信念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別的任何黨派的身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的選擇!90年來,我們黨集中大批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保持嚴格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為實現兩大歷史任務付出最大的犧牲和作出最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比較中,選擇我們黨作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
我們黨90年的歷史,就是圍繞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並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反映了我們黨的歷史功績始終是主要的和第一位的。90年前,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災難深重的舊中國;9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繁榮昌盛、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看待黨的歷史,首先就要從全局著眼和把握,看主流、看本質、看趨勢。這樣,就不至於把我們黨歷史上的某些失誤或錯誤以及由此遭受的挫折或失敗片面地加以誇大,甚至是把黨的歷史看成一團漆黑,並加深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歷史結論,牢固樹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展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特質和先進性。90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兩大理論飛躍,成功應對各種風險的考驗和挑戰,並在滄海橫流中巋然不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種持續不斷的先進性建設,使得我們黨能夠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和浩然的正氣,能夠始終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能夠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並立於不敗之地。
三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同樣適用於我們黨。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還要特別注意正確對待黨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由此帶來的挫折。
對比分析功績和錯誤,我們黨歷史上的錯誤始終是次要的,挫折終究是暫時的。如何擺正黨的歷史上的功績與錯誤的位置問題,鄧小平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關於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評價,他在不同的時期多次表示:一定要充分肯定31年來的巨大成績,缺點、錯誤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但決不能說成一團漆黑。毫無疑問,只有秉持這樣的科學態度,我們才不至於在糾正錯誤的時候否定應當維護的正確東西,不至於動搖和懷疑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個根本,不至於由此得出政治上錯誤和有害的結論。
❹ 請結合黨的歷史和自身感受談談對黨的認識。
首先介紹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然後寫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歷程,然後寫對黨的認識與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實行,都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一百多年激越變革、激盪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歷史還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大家要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根本遵循,認真領會和正確把握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多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來認識和把握黨的基本路線,深刻領會為什麼基本路線要長期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成立政協時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
正確認識這個問題,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
同時,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二是,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
馬克思早就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三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
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這個基本結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歷經艱難曲折,付出巨大犧牲,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得出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凝結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各種復雜局面,我們黨能夠制定和實行正確的大政方針、戰略策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把實事求是作為中央黨校校訓,含義是十分深刻的。今天,面對日新月異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我們肩負的繁重任務,一切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都是行不通的。
四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
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❺ 如何正確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什麼是我們黨的歷史?其基本內涵是什麼?2010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概括,叫「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而這「三個歷史」則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不懈奮斗史」是黨的歷史的主體。翻開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時曾強調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們黨面臨極大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
「理論探索史」是黨的歷史的靈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一個是獨立的工人運動的發生。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我們黨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曾說我們黨早期理論准備不足,這是我們黨的缺陷。但是,到了黨的七大時,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成果,在黨的旗幟上,寫上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後,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到黨的十五大,我們黨在旗幟上又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我們黨又在旗幟上先後寫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並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自身建設史」是黨的歷史的紅線。特殊的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必須有「特殊的政黨」來領導。在舊中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里,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環境中,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後,在中國政壇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以至於有一個史料記載,當時在北京,人們相互見面,不是問一聲吃飯了沒有,而是問你加入了什麼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13個代表,沒有一句話的新聞報道,開會時暗探闖入,使會議中斷,被迫轉移到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當時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這一年的年齡就是28歲。就是這樣一個政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歷史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講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滿活力的黨,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中國的山溝溝里不僅能夠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能夠鍛造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改革開放後,我們將之稱為「新的偉大工程」。當年毛澤東曾將黨的建設列為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今天我們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依然在黨。
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90年「不懈奮斗史」,就是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黨的90年「理論探索史」,就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並創新理論的歷史;黨的90年「自身建設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力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追求,展現了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的博大胸懷,高高豎起了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鮮艷旗幟。
❻ 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有哪些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
❼ 對黨的認識(如何認識黨的綱領和章程、黨史……)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人華民族的先鋒隊,是具有鐵的紀律的政黨,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樣的政黨,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振興中華。黨的事業是全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它要求有最優秀的人才加入並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作為一切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縱觀我們黨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時處處事事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不斷開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當我知道了中國共產黨是怎樣一個黨,黨員是怎樣一種人,它更讓我感覺到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與每一個華夏子民血脈相融;它讓我洞悉到一種凝聚力,這種凝聚力蘊藏在我們民族背後,正孕育著無窮能量。
(7)如何認識黨的歷史2028擴展閱讀:
歷史造就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們民族的主心骨。在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的黨想的是民族的獨立,國家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想的是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總結歷史,高瞻遠矚,成功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❽ 談談我如何對黨的認識
一、端正自己的入黨動機:
端正入黨動機是爭取入黨的首要問題,每一個要求入黨的同志,都應該充分認識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和糾正不正確的入黨動機,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在現實生活中,要求入黨者的動機往往是不相同的:
1、有些同志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要求入黨的;
2、有的則認為入了黨個人和家庭都光榮,在親戚面前也好看;
3、認為黨的政策好,自己富起來了,為報答黨的恩情要求入黨;
4、看到周圍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請,隨大流而要求入黨;
5、認為「黨票」是一種政治資本,通過入黨在政治上找個靠山;
6、入了黨容易得到提拔重用。
隨著對黨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不但消除了自己思想上的一些疑慮,還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主動向黨組織要求入黨,決心通過不斷努力,爭取早日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
二、正確認識和對待黨員的標准:
每個申請入黨的同志都要全面理解黨章規定的黨員標准,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以偏概全,要明白夠不夠黨員條件,只能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准來衡量,決不能降低標准和另立標准。要知道黨的大門是隨時向著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優秀分子敞開的,只要在本職工作中盡職盡責,持之以恆,做出成績,就會逐步達到黨章規定的標准,就能夠進早加入黨的組織。要認真對照黨員標准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確哪些方面達到了黨員條件,哪些方面還沒有達到,通過正確的途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己鍛煉成為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嚴格按照黨員的標准時刻要求自己,努力擺正黨和人民的利益同個人利益的關系,逐步樹立甘願「吃虧」、不怕「吃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
1、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在前一個時期,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社會兵荒馬亂,國家極度貧弱,人民飢寒交迫,看不到一點希望。而在後一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空前團結和組織起來,沖破重重難關,革命斗爭不斷取得勝利。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根本改變,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的道路。這一偉大的歷史轉變,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
2、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3、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唯一的執政黨,是因為黨具有較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也是黨的根本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我國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中國共產黨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保證。
4、中國共產黨還具有很強的紀律性。黨的紀律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黨的紀律的內容有四項,包括:黨的政治紀律,黨的組織紀律,黨的群眾紀律和黨的保密紀律。同時黨的紀律也有其基本特徵,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是自覺的紀律,是二者的辨證統一,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共產黨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有了嚴密的組織原則,有了鐵一般的紀律,就一定能使我黨實現共產主義。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共產主義的「大廈」添磚加瓦。
❾ 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了解到黨的歷史
以黨的不同歷史時期為線索和脈絡,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從黨的歷史的發展線索和脈絡來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說要從整體上了解黨的歷史是怎麼發展過來的,黨是怎樣走過來的。從黨成立至今,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光輝歷程。黨的90多年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5個時期:一是黨的創立時期,從1921年7月黨成立到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之前;二是黨在大革命時期,從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三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從1927年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召開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前;四是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從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五是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從1945年8月重慶談判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
第二個歷史時期即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4個時期: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從1949年10月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之前;二是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從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四是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開展揭批運動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
第三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細分也可以分為4個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歷史正在進行之中,我們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作為一個歷史節點,下限暫時放到2011年7月。這個時期:一是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啟,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前;二是改革開放全面展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開創,從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到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前;三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從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到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之前;四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到2011年7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可以說,在黨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坐標和節點,一個個坐標和節點連接和串通了黨的歷史的一個個重要事件和人物,點面結合則蘊含了黨的歷史的全部內容。
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改變了中國面貌的,怎樣對中國未來產生影響的。從而了解和掌握我們黨在每個歷史時期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所付出的犧牲、所作出的貢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對我們黨的歷史作了精闢深刻的概括。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三件大事,是在黨的三個歷史時期所做的。前兩個歷史時期結束了,兩件大事做成了,第三個歷史時期正在進行之中,第三件大事還正在做,還沒有做完。但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
三件大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進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顧我們黨所做的三件大事,說明「90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一道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結果」。因此從整體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和奮斗歷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具體來看,第一件大事是後兩件大事發生的前提。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會有後兩件大事的發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革命的必然結果。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黨成立後就確定的目標。但基於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我們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必須分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遺留任務的完成,社會主義因素不斷發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繼續探索的偉大成果。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曲折,給黨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正是我們黨吸取了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教訓,才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所以說,三件大事是不可割裂的關系,我們黨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為了「救國」;做的第二件大建設,是為了「興國」;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為了「強國」。它們共同成就了我們黨的偉大歷史貢獻,也成就了「四個歷史選擇」、「兩個不愧為」,即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以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為方法和邏輯,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什麼是我們黨的歷史?其基本內涵是什麼?2010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概括,叫「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而這「三個歷史」則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不懈奮斗史」是黨的歷史的主體。翻開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時曾強調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們黨面臨極大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
「理論探索史」是黨的歷史的靈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一個是獨立的工人運動的發生。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我們黨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曾說我們黨早期理論准備不足,這是我們黨的缺陷。但是,到了黨的七大時,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成果,在黨的旗幟上,寫上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後,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到黨的十五大,我們黨在旗幟上又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我們黨又在旗幟上先後寫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並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自身建設史」是黨的歷史的紅線。特殊的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必須有「特殊的政黨」來領導。在舊中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里,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環境中,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後,在中國政壇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以至於有一個史料記載,當時在北京,人們相互見面,不是問一聲吃飯了沒有,而是問你加入了什麼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13個代表,沒有一句話的新聞報道,開會時暗探闖入,使會議中斷,被迫轉移到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當時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這一年的年齡就是28歲。就是這樣一個政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歷史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講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滿活力的黨,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中國的山溝溝里不僅能夠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能夠鍛造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改革開放後,我們將之稱為「新的偉大工程」。當年毛澤東曾將黨的建設列為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今天我們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依然在黨。
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90年「不懈奮斗史」,就是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黨的90年「理論探索史」,就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並創新理論的歷史;黨的90年「自身建設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力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追求,展現了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的博大胸懷,高高豎起了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鮮艷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