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湯陰五陵有什麼風俗習慣
五陵鎮位於湯陰縣東南部,距縣城二十五公里,瀕臨衛河,地處湯陰、內黃、浚縣三縣交界,湯台鐵路穿鎮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商賈雲集。 全鎮面積 66.48平方公里,人口4.3萬,轄 27個行政村,耕地6萬畝,林果面積2萬余畝,該鎮以盛產瓜果聞名,素有「豫北林果第一鎮」、「豫北優質西瓜生產基地」之稱。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76.5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277元,全鎮糧經比達到40:60。境內沿衛河一帶多為河沙堆積的沙丘和平原,西部與瓦崗鄉交界地帶有柳圈泊,東北部有任固泊延至境內。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全鎮耕地6.1萬畝,其中黃土和兩合土(平原)佔46%,沙土佔40%,黑粘土和鹽鹼土(泊窪)佔14%。因境內大部為黃河故道,沙土、鹽鹼面積大,易澇易旱,近年來水患狀況基本根絕。境內旱塔河村有會福寺,據舊志記載: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義軍將領劉芳亮曾在會福寺內將趙藩王朱常波擒獲。 五陵鎮曾獲省級「造林綠化十佳鄉」、「科普示範鎮」和市級「『六好』鄉鎮黨委」、「特色農業鄉鎮」、「科技推廣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目前,該鎮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鎮、村「三級聯創」為載體,以「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農業發展」為落腳點,強力推進「特色農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四大重點工作,努力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② 岳飛的故里是哪裡我指出生地!!
千年古縣——湯陰縣,
湯陰縣位於河南省北部,京廣線西側.漢時稱盪陰縣,唐改名湯陰縣。屬安陽市管轄,面積645.86平方 公里,人口42萬多,轄5個鄉.5個鎮.
湯陰縣現有耕地62.2萬畝,一半為旱地.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畜牧優良品種有豫西北黑山羊。名優特產有鹿茸和傳統名酒"雙頭"酒是以小米,米,麥曲,冰糖為原料製成,有120年歷史.
湯陰縣古跡眾多,"岳飛廟"位於城內小南門里岳廟街,為明代初年建,歷經修葺增建,主要有正殿,寢殿,肅瞻亭,觀光亭,特忠坊等建築."美里城遺址,又稱文王廟,在縣城北4公里處,現遺址為我國有文字以來第一庄國家監獄所在地,是殷紂王禁西伯昌之地,為省重點保護單位.另外還有扁鵲墓,光閣,文筆塔,程崗岳廟等。
湯陰位於河南省北部,南近省會鄭州,北鄰古都安陽,東依油城濮陽,西連煤城鶴壁。總面積646平方公里,人口43萬,設5鎮5鄉,現有耕地62.2萬畝,人均1.45畝,全縣以平原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無霜期206天以上,降水量582毫米,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湯陰地處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沖,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現在,方圓250公里范圍內,有鄭州、石家莊、濟南、太原4座省會城市。因此,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湯陰成為輻射豫、冀、魯、晉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湯陰的主要特點。京廣鐵路與湯鶴支線和湯濮鐵路連接南北西東,使湯陰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鶴台、湯上省道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湯陰南至新鄭國際機場、北到邯鄲國際機場、僅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路徑。
答案補充
湯陰縣轄5個鎮、5個鄉:城關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宜溝鎮、韓庄鄉、白營鄉、古賢鄉、瓦崗鄉、伏道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③ 湯陰縣的歷史沿革
湯陰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居住,經考古發掘在白營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木構架水井,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水井,是人類群居極其重要的標志。夏代,夏帝廑(胤甲)、孔甲把都城定居在今縣東16公里的西河村。孔甲在這里作了《破斧之歌》,成為「東音」(東方音樂)的開山之作。商代,這里屬於商都的畿輔之地,紂王在商都拒諫的故事時時傳來。紂挖比干心之後,比干負傷從商都逃到今縣東16公里的高崗上死去,高崗因名枉人山,今存廟宇紀念。接著,紂囚西伯姬昌(周文王)於今縣北4公里處羑里城,周文王於羑里城七年著述出《周易》,今存羑里城(文王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景區。西周時期,周武王滅商建立起周王朝之後,「封紂子武庚於邶」 ,遺址在今縣東16公里處邶城。 管叔和蔡叔勾結武庚舉行叛亂,周公旦率兵平定了叛亂,殺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和霍叔。自此,西周得以安定。春秋時期,相傳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來到今縣東16公里處邶城一帶,聽到人們傳唱著許多或激情亢奮、或委婉含蓄、皆悅耳怡人的詩歌,便囑咐弟子們悉心收集起來,整理成《邶風》19首,融入了《詩經》之中;孔子和弟子們來到今縣城東南3公里的孔村一帶,一群沿路玩耍的孩童阻擋了他們前行的車輛,孔子留下來在這里講學,至今五個孔村裡還傳頌著孔子當年講學的趣事。鄉人女詩人嫁給許穆公,因稱許穆夫人。許穆夫人提出聯齊抗狄以救衛,齊桓公聞知,即發兵復衛,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一生詩作很多,由於戰爭頻繁多有散失,僅存《詩經》中《泉水》、《載馳》、《竹竿》三首四言詩,文辭清新,膾炙人口,倍受歷代文人推崇。齊桓公在阻止狄族進攻中原援救邢、衛戰中,曾率兵於今白營、胡營一帶安營紮寨。其媵(yìng,妾)衛女愛兵惜將,深受擁戴,由於過度操勞,病逝於軍中。因戰事緊張齊桓公只好將衛女葬於此地,將士們以槍、戈、鉞、斧等兵器挑起鎧甲、衣衫作幡祭祀衛女。由祭祀衛女而衍生出的大型舞蹈跑帷子傳承至今,已被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戰國時期,湯陰屬魏。公元前350年,盪陰地名開始出現。公元前259年(即秦昭王四十八年,魏安厘王十八年),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竊得虎符,於湯陰縣南9公里處今將城椎殺了晉鄙,奪取兵權,率兵救趙。名醫扁鵲(秦越人)行醫至此,湯陰縣東南7公里之伏道被秦太醫令李醯所派力士殺害,當地民眾請求扁鵲弟子們同意,以隆重禮節將扁鵲安葬在此地。今存扁鵲墓廟,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秦屬邯鄲郡。西漢高祖二年(前205)置縣,屬河內郡;東漢建安17年(212)改屬魏郡;縣令張遷,字公方,東漢陳留郡己吾縣(今河南省寧陵縣西南)人。累任郎中、谷城縣長、湯陰縣令。張遷敦厚純朴,垂愛在民。在他的治理下,社會風氣良好,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人們種地之後露宿在野外,也不會有任何問題。臘月行祭之日,他將囚徒放假回家,囚徒們感念他的恩德,都能按時歸來。遇到計算人口賦稅等問題,他也不麻煩鄉人。黃巾起義後,許多地方都被燒毀,惟獨他治理下的縣城完好無損。張遷改任時,境內民眾奔走相告,送別者多如雲涌。後人撰書《張遷碑》記錄他的事跡,成為當代書法界彌足珍貴的瑰寶。三國,屬魏。「魏文帝幸洛道病,有巫師以水飲之,立愈」,遂賜名宜師溝(今宜溝);曹植到羑里城祭祀,賦詩一首《詰紂》:「崇侯何功,乃用為輔?西伯何辜,囚之囹圄?囹圄既成,負土既盈。興立炮烙,賊害忠貞。」西晉,屬汲郡。永興元年(304)七月,戰事逼近盪陰,雙方在城南展開大戰,惠帝司馬衷部因長途跋涉,加上酷暑難熬,於七月二十四日在今下扣一帶敗了下來。混戰中惠帝司馬衷頰中三箭,隨從百官侍衛看到戰爭打敗,紛紛逃散。在今雲村一帶,亂兵向晉惠帝舉刀時,侍中嵇紹用自己的身體緊緊地護衛惠帝而慘遭殺害,鮮血濺染了惠帝的衣服。惠帝被擒後,行至今光村時,左右兵士看到惠帝血衣,勸他洗去,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後人因建嵇紹祠紀念,今存相關村名十多個。隋,屬汲郡。開皇六年(586)復置湯陰縣,於縣東17里(今之古賢)置縣城,十年(590)並入安陽;十六年 (596)再置於縣西南30里(今鶴壁市故縣村),改曰盪源;鄉人趙孝逸 ,官四門助教,書法與北周名家趙文深齊名。趙文深學王羲之,孝逸效法王獻之,都非常有建樹。平涼之後,王褒入關,舉國上下皆學習王褒的書法,惟有趙文深、趙孝逸他們兩人堅持學習二王書法。隋朝建立後,臨二王之作品,往往被人們爭相購買。鄉人堯君素曾為隋煬帝鷹擊郎將,李淵起兵後,派人到河東浦坂城下招降堯君素。堯君素斥退說客,後被叛逃所殺。唐貞觀十二年(638)二月,唐太宗下詔說:「隋故鷹擊郎將堯君素,雖桀犬吠堯,有乖倒戈之志;疾風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唐,貞觀元年(627),改名湯陰。置今址為縣城。大約在廣德二年(724)大詩人杜甫過湯陰,察看了「八王之亂」古戰場,瞻仰了嵇公祠,作下《傷春》詩。其中之四寫道:「再有朝廷亂,難知消息真。近傳王在洛,復道使歸秦。奪馬悲公主,登車泣貴嬪。蕭關迷北上,滄海欲東巡。敢料每危體,猶多老大臣。豈無嵇紹血,沾灑屬車塵。」唐代文學家韓愈針對「文王拘羑里」的史實,感慨良多,寫下《拘幽操》贊頌周文王:「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肅肅兮,聽不聞聲。朝不見日出兮,夜不見月與星。有知無知兮,為死為生。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宋,屬相州。紹聖初(1094),蘇軾自定武赴嶺南,一路風塵,來到湯陰吃到一種豌豆大麥粥,不由得詩性驟發。因此賦詩一首《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朔野方赤地,河壖但黃塵。秋霜暗豆莢,夏旱臞麥人。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時珍。青斑照匕筋,脆響鳴牙齦。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飄零竟何適?浩盪寄此身。爭勸加飲食,實無負吏民。何當萬里客,歸及三年新。」宣和初(1119),改屬浚州;後仍屬相州。北宋崇寧二年即1103年,著名民族英雄岳飛年誕生於湯陰縣東永和鄉孝悌里。金(1127~1234)湯陰屬彰德府。元(1271~1368)湯陰屬彰德路。鄉人許有壬(1287~1364), 字可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登進士第,授同知遼州事。至治二年(1322)轉江南行台監察御史,劾治不法官僚豪家。次年升中央監察御史。向英宗上疏強國富民十條建議,多被採納。許有壬歷官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惠宗(順帝)七朝,政績顯著,累官左司郎中、兩淮都轉運鹽使、中書參知政事、中書左丞、集賢殿大學士。為政近五十年,他曾多次針對科舉制度、漕運、軍隊建設等國家大事,直言不諱地向朝廷提出批評和建議。有壬善筆札,工詞章。著有《至正集》和《圭塘小稿》,曾為《大元大一統志》作序。明(1368~1644)湯陰屬彰德府。鄉人李鐩(1448~1529) 字時器,今湯陰縣五陵鎮鎮撫寨村人。明成化八年(1472)進士,初授都水主事。累官鴻臚少卿、工部侍郎、工部尚書。成化年間任刑部郎中時,奉命赴山西賑災,在救災同時,廣開水渠,澆灌農田上百萬畝,成績卓著。弘治初年奉詔上書,條陳治理朝政十事,並精將簡政,加強軍備,制定防禦策略,對穩定邊防局勢起到重要作用,深得弘治帝贊許。後,鐩遭宦官排斥,被迫辭職。清(1644~1911)湯陰屬彰德府。鄉人王伯勉(1618~1677) 字子健,號東皋。今湯陰古賢村人。清順治三年(1635)進士,官至山東道監察御史,清廉自守,聲望頗高。著有《東皋文公集》,曾為康熙《湯陰縣志》作序。乾隆十五年(1750),清高宗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南巡返京途中過湯陰,分別到岳飛廟、羑里城(文王廟)祭祀,留有七言詩二首與祭文。光緒二十八年(1902),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光緒皇帝愛新覺羅? 載湉與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逃至西安,返回北京途中,在湯陰縣宜溝鎮下榻,今存行宮;到岳飛廟祭祀,光緒皇帝賜題「百戰神威」,慈禧太後賜題「忠靈未泯」匾文,懸掛於岳飛廟至今。中華民國時期,湯陰1912年屬河北道;1924年屬河南省。1932年8月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0月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8年屬豫北道;1945年秋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1947年3月,解放軍為打亂蔣介石的戰略部署,扼住中原重地,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在晉南反攻的同時,向平漢線實施進攻,專打王仲廉集團(長期守候在新鄉、汲縣、湯陰、安陽等地,約10萬人),進行連續作戰,以便和晉南作戰一起,給陝北和山東我軍作戰以有力配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連同地方部隊,於3月下旬發起了豫北戰役。4月5日,兵臨湯陰城下,圍城打援。5月1日下午4時,開始總攻。5月2日拂曉,解放軍佔領縣城。接著於湯陰縣城東南石家莊村接受了國編三縱總部司令孫殿英、副司令劉月亭、參謀長鄧喧甫等殘部的投降,解放了湯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湯陰1949年10月屬平原省安陽專員公署;1952年屬河南省安陽專員公署。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考察黃河返京途中,在湯陰火車站停留,接見了湯陰縣的黨政領導幹部,察看了站台上的岳忠武王故里碑,稱贊岳飛是一個大好人,指示要保護岳飛廟。1954年9月,淇縣並入湯陰;1957年鶴壁、鹿樓兩區從湯陰縣分出,建立鶴壁市;1958年湯陰屬新鄉專署;1959年11月7日,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前來湯陰考察,參觀了岳飛廟。1961年屬安陽專署;1962年淇湯分設;
1983年11月安陽行政公署撤銷,湯陰縣劃歸安陽市管轄。
④ 河南湯陰五陵鎮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湯陰縣城東南五陵鎮,有人論證,湯王曾住在湯陰,當時叫湯邑,有一條溫泉熱水河從城北流過,當地管此河叫湯河。商侯大乙就以地為名,叫成湯、大湯、湯王。當湯王登極時,國號以地為名---商,湯陰縣東25公里商城是黃帝時代舜封契為侯的地方,16代商侯在商統治520年。湯是契的第十五代孫。湯以祖居地商為國號,建都內黃亳城。湯陰城東50公里,亳城從公元前1663年起共坐十代商王170年。商中宗太戊陵就座落在亳城劉次范村。在湯陰東,亳城西25公里的五陵鎮安放著五座商王陵寢,由此得名。
⑤ 河南湯陰縣在哪個市
河南省安陽市。
湯陰縣是中國河南省安陽市下屬的一個縣。面積639平方公里,郵政編碼456150,縣政府駐城關鎮。
湯陰縣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北與安陽縣和安陽市文峰區、龍安區接壤,東至衛河與內黃縣隔河相望,東南與內黃、浚縣交界,南與鶴壁市交界。
截止2018年,湯陰縣轄9個鎮、1個鄉:城關鎮、韓庄鎮、白營鎮、古賢鎮、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鎮、宜溝鎮。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5)湯陰五陵鎮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安陽市,古稱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甲骨文的故鄉。
安陽是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處於石家莊與鄭州之間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臨漳河,洹河從市區北部蜿蜒而過。
⑥ 河南湯陰縣五陵鎮附近有什麼景點
附近好像沒什麼景點
五陵鎮位於湯陰縣東南部,距縣城二十五公里,瀕臨衛河,地處湯陰、內黃、浚縣三縣交界,湯濮鐵路穿鎮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商賈雲集。
全鎮面積 66.48平方公里,人口4.3萬,轄 27個行政村,耕地6萬畝,林果面積2萬余畝,該鎮以盛產瓜果聞名,素有「豫北林果第一鎮」、「豫北優質西瓜生產基地」之稱。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76.5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277元,全鎮糧經比達到40:60。
五陵鎮曾獲省級「造林綠化十佳鄉」、「科普示範鎮」和市級「『六好』鄉鎮黨委」、「特色農業鄉鎮」、「科技推廣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目前,該鎮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會議精神,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鎮、村「三級聯創」為載體,以「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農業發展」為落腳點,強力推進「特色農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四大重點工作,努力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湯陰縣城東南五陵鎮,有人論證,湯王曾住在湯陰,當時叫湯邑,有一條溫泉熱水河從城北流過,當地管此河叫湯河。商侯大乙就以地為名,叫成湯、大湯、湯王。當湯王登極時,國號以地為名---商,湯陰縣東25公里商城是黃帝時代舜封契為侯的地方,16代商侯在商統治520年。湯是契的第十五代孫。湯以祖居地商為國號,建都內黃亳城。湯陰城東50公里,亳城從公元前1663年起共坐十代商王170年。商中宗太戊陵就座落在亳城劉次范村。在湯陰東,亳城西25公里的五陵鎮安放著五座商王陵寢,由此得名。
⑦ 湯陰縣的介紹
湯陰縣隸屬安陽市,是被聯合國命名的千年古縣,是著名的「三聖之鄉」1湯陰縣交通便利,在其方圓250公里范圍內,有鄭州、石家莊、濟南、太原4座省會城市,所以湯陰成為輻射豫、冀、魯、晉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湯陰的主要特點。京廣鐵路與湯鶴支線和湯台鐵路連接南北西東,使湯陰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鶴台、湯上省道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湯陰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農富產品資源和旅遊資源,同時湯陰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縣,是歷史名人岳飛的故鄉。境內有岳飛廟、羑里城、扁鵲墓廟、岳飛故宅、夏都西河遺址、邶城遺址等文物古跡。湯陰縣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地處北緯35°45′~36°01′,東經114°13′~114°42′。北與安陽縣和安陽市文峰區、龍安區接壤,東至衛河與內黃縣隔河相望,東南至五陵鎮與內黃、浚縣交界,南至大蓋族西南至龍堂西北至王佐與鶴壁市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