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熙一生擁有多少位妃子娶了幾對姐妹花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皇帝都非常的熱衷於娶姐妹花,比如蜀漢的後主劉禪就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漢獻帝劉協娶了曹操的三個女兒,漢成帝也娶了趙飛燕兩姐妹。不過他們這些人都比不上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好像對姐妹花特別的情有獨鍾,這一生一共娶了四對姐妹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雖然對於皇上來講,後宮佳麗成群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因為康熙的壽命比較長,所以他的妃子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多的。
『貳』 皇帝有多少妃子老婆女人
其實古代說皇帝什麼後宮佳麗三千,三宮六院的都是說的虛數。這么說是為鞏固和誇大皇權皇威。一個皇帝有多少後宮嬪妃那是各不相同的,像乾隆的嬪妃各個級別的加起來好像是有30、40多個吧~~~故宮裡面有張後宮妃嬪數量圖顯示出皇帝的妃子絕對是上不了百的。給你介紹下後宮稱謂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後稷、後羿 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 的專稱。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 2、皇後: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3、王後: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後的別稱。《後漢書。皇後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後、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後。《明史。後妃傳二》:「穆宗即位 ,禮臣議:『孝潔皇後,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後。《史記。呂太後本紀》:「太 後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後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後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 「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後的住處,代稱皇後。 12、國陰:後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後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 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 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後的敬稱。《漢書。元後傳贊》:「及王莽 之興,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15、娘娘:皇後或宮妃的稱呼。 16、坤極:皇後的別稱。《後漢書。梁皇後紀》:「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 極。」 17、妃:對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稱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於皇後,在諸妾中地位較高。 19、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 ,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禮記。昏義》:「古者,天子 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秦始 皇滅六國,盡收其宮女充實內廷;漢武帝妃嬪有昭儀、婕妤等四級;晉武帝有宮 女近萬人;康熙有妃嬪五十一人。 20、嬪、九嬪:皇宮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嬪,也稱嬪婦。《周禮 。天官。內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嬪。據說,宮中 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歷代多用其制,但名稱不一。唐代以昭儀、昭容 、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新唐書。後妃傳》) 。 21、妃嬙、嬪御、嬪嬙:宮中的女官,天子、諸侯的姬妾。妃嬙地位高於嬪 御。 22、貴人: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後。 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 妃、妃、嬪之下。 23、貴妃:妃嬪的稱號,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後。南朝宋武帝 時始置,與貴嬪、貴人號稱三夫人,位比相國。隋以後歷代均沿置。 24、貴嬪:宮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時地位僅次於皇後。以後 ,歷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25、德妃、賢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時為正一品。 26、淑妃: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明帝始置。當時地位較高,僅次於貴嬪和夫 人。以後歷代多設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遺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 皇貴太妃、貴太妃。 28、椒房:又稱「椒室」。漢代皇後所居宮殿,用花椒一類的香料和泥塗抹 牆壁,取其溫、香、多子之義,以表示吉利。後來就以椒房代稱皇後。應劭《漢 官儀》:「皇後稱椒房……」 29、淑媛: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文帝時始置。位在淑妃後。 30、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 置。《舊唐書。後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後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 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諸侯之妾的稱呼。 32、儲妃:太子妃。 33、東妃:太子妃。 34、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 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稱號,始於西漢。此後,魏晉至隋唐後宮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稱嫡妻為女君。 37、內寵、內嬖、嬖人:帝王寵幸的姬妾。《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 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別稱。 39、側室、別室、別房:妾的別稱。 40、繼室:諸侯次妃的別稱。 41、大娘、小娘:皇後與妃妾的別稱。清梁章鉅《稱謂錄》:「天子妻古稱 大娘。」 42、細君:原為古代諸侯之妻的稱呼,後來轉化為妻子的通稱。 43、夫人:周代諸侯的嫡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 夫人。」後來,諸侯之母也可稱夫人。漢代皇帝的妾皆稱夫人。魏晉以後,或稱 夫人,或另立名號。 44、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 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 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45、內官:先秦時諸侯妻妾、宮廷女官的稱號。後代多有沿用。 46、內主:先秦時諸侯夫人的稱呼。後代有時也指皇後。《晉武帝立皇後大 赦詔》:「以儀刑萬邦者,必須內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時稱諸侯的妻子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漢書。外戚傳》:「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諸妾的合稱。年長者為娰,年幼者為娣。後世娣娰也指 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常以妹妹或侄女從嫁為侍妾,稱 為媵。 51、媵御、媵妾:隨嫁的侍妾。又稱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為女奴。帝王後妃之下的侍女通稱為妾或侍妾。 53、長妾、貴妾:古代諸侯有子的妾。 54、賤妾、副妾: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時侍妾的別稱。 56、昭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元帝時始置。漢朝妃嬪在皇後 之下有十四等,昭儀是第一等。「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後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57、昭容: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武帝時始置。魏晉至隋唐多被 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58、昭華: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後世亦有置此名號 者。 59、修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後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0、修容: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後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武帝始置。當時有 趙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漢朝妃嬪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後世(明代以前)雖然 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2、娙娥: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三。後世沿用此稱號者不多。 63、容華: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四。後世亦有沿用此稱號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七。後世亦多沿用此稱號,但名稱略有不同。南朝宋稱「充衣」,隋代 稱「充儀
『叄』 歷史上的李豫有多少個妃子
歷史上的李豫有9個妃子。
1、睿真皇後
睿真皇後沈氏,相傳名為沈珍珠,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漢族,出身著名世家「吳興沈氏」。玄宗開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選入宮中,時肅宗李亨為東宮皇太子,將沈氏賜予廣平王李豫(李亨長子,亦即日後的唐代宗)。
天寶元年(742年),沈氏為15歲的皇長孫李豫生下長子李適,即日後的唐德宗,日後沈氏母憑子貴,被遙尊為皇太後並由唐憲宗追尊為睿真皇後。
2、貞懿皇後
貞懿皇後獨孤氏。父獨孤穎,代宗贈工部尚書。其直系先祖原姓隴西李氏,隋朝時賜姓獨孤。獨孤貴妃其部分族人曾在唐朝恢復原姓,故獨孤貴妃家世復雜,其成為皇孫廣平王侍妾頗有違反同姓不婚的《唐律》之嫌。
獨孤氏因姿色嬌艷,約天寶九載(公元750年)前成為皇孫廣平郡王的侍妾,天寶九載(公元750年)生下廣平王第七子李迥,後有一女華陽公主。當時,李豫的嫡妻王妃崔氏,挾母家權勢,性情悍妒。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後,崔氏的母家失勢,本人亦在之後逝世。此後獨孤氏「以姝艷進,居常專夜」,獲得李豫的專寵,「愛遇第一」。李豫在寶應元年(762年)登基為帝,其子李迥獲封韓王。
大歷三年(768年),獨孤氏被冊封為貴妃。女兒華陽公主因「韶悟過人」而得到唐代宗的憐惜眷顧。但在大歷九年(774年)逝世。唐代宗哀傷過度。第二年,即大歷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貴妃亦逝世,追謚貞懿皇後,殯於內殿。
3、崔妃
崔妃,博陵安平(河北省安平縣)人,出身博陵崔氏家族最顯赫的博陵第二房,是唐代宗的嫡妻。父崔峋,為秘書少監。母韓國夫人楊氏。鄭王李邈、召王李偲生母。
4、崔貴妃
崔貴妃,唐代宗貴妃,昇平公主生母。史書中對崔貴妃的記載甚少,僅知她是昇平公主的生母。而昇平公主的生年大約在天寶十年左右(750年代),其餘不詳。崔氏應是在唐代宗登基後,獲得或追封貴妃。
《舊唐書·列傳第七十》稱其女昇平公主為唐代宗第四女。昇平公主墓誌稱第二女。《舊唐書》懿安皇後郭氏傳記中,稱「母代宗長女昇平公主」。如果此處"長女"指代唐代宗嫡長女,那麼崔貴妃與唐代宗嫡妻崔妃就是同一人,但尚無其他史料佐證。
5、某氏
大理寺評事日益之妹。
6、太妃某氏
李通母,史書無載,僅見於元稹為她所作的輓歌。
7、太妃某氏
端王李遇母,貞元十一年八月薨。
8、昭儀張紅紅
史書無載,見於《樂府雜錄·序·歌》。
9、薛瓊瓊
唐開元宮中箏手,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
『肆』 乾隆有多少個妃子
一共有41個,包括皇後3個、皇貴妃5個、貴妃5個、妃6個、嬪6個、貴人12個、常在4個。
1、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恆姊。清代首位富察氏皇後。
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2、輝發那拉氏
繼皇後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代首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3、孝儀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後,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有漢人血統皇後。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4、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1745年),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乾隆帝妃嬪,乾隆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雍正年間選為四阿哥弘歷使女(即格格);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帝登基後,詔封高氏為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貴妃高氏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日皇貴妃高氏薨,謚曰慧賢皇貴妃;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
5、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乾隆帝妃嬪。原為金氏,初隸內務府包衣,後奉旨出包衣,改為金佳氏。
上駟院卿三寶女,其兄為官至吏部尚書的金簡,乾隆為皇子時,入侍高宗潛邸,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金氏初入宮為金貴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晉嘉嬪,四年生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六年二月十三晉嘉妃。
十一年生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十三年七月初一晉嘉貴妃,同年七月初九生皇九子。十七年生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四十二歲。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賜謚為淑嘉皇貴妃,棺槨暫安於靜安庄殯宮。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葬入裕陵地宮。
6、純惠皇貴妃
純惠皇貴妃(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蘇氏,蘇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質庄親王永瑢、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乾隆朝第三位貴妃,生前死後均為皇貴妃。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1713年6月13日)出生,雍正年間,入侍寶親王府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寶親王弘歷繼位,即清高宗。
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封純嬪。乾隆二年(1737),晉封純妃。十二月初四,行純妃冊封禮。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十四日酉時,生質庄親王永瑢。
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純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行純貴妃冊封禮。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二十四日,晉封皇貴妃。四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四月十九日,薨,享年四十八。五月,冊謚曰純惠皇貴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伍』 康熙究竟有多少個妃子
根據清朝的一個後宮制度,皇後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嬪10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貴人答應和常在。所以一般來講的話,一位皇帝,他至少有14位以上的妃子,雖然說有這么嚴格的一個制度,但是清朝皇帝他一直都在為自己樹立一個不愛女色的形象,除了晚清的同光二帝之外,一般的皇帝妃子都在三四十人左右。
他14歲的時候就親政了,在位一共61年,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他剛開始執政的時候,國內的一個形式可以說是非常嚴峻,可是面對這么嚴峻的局勢,他毫不懼怕,堅持使用大規模的用兵,實現了國土完整和統一。他年少的時候就智擒鰲拜,奪回了朝廷的一個大權。雖然說歷史上對他褒貶不一,但是我覺得他這么多年還是非常的敬業的,可以說是無愧於列祖列宗,也是他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一個大局。
『陸』 中國古代哪個皇帝擁有的妃子最多,有多少個哪個皇帝擁有的妃子最少有多少個
晉武帝司馬炎最多,有粉黛近萬,明孝宗朱祐樘最少,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後。
晉朝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236--290),是中國歷史上擁有嬪妃最多的一位皇帝,大約有10000之眾,把這些粉脂香閨裝備起來,足以編成一個軍團。
司馬炎後宮妃嬪眾多,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
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後人把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就稱為「羊車望幸」。
朱祐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實踐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後,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後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實在不易。
(6)歷史中有多少妃子擴展閱讀: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舊倫理道德體制允許,並受國家法律保護。一般講,身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宮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其後宮佳麗數量足可組建一個整編師。即使差到像光緒一樣慘,也有一後二妃共三人,所謂一夫一妻似乎永遠跟皇帝們無關。
但事實往往就存在例外,朱祐樘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實踐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後,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後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
孝宗和張皇後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從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紀錄,也算是朱祐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正是由於孝宗堅持只寵皇後一人,使得他成為歷代皇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的絕無僅有的典型,給他明君賢主色彩頗濃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許多亮色。
『柒』 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後宮嬪妃最多哪個最少
中國歷史上嬪妃最多的皇帝是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據歷史記載康熙帝共有66位妃嬪,其中皇後四位,皇貴妃三位,貴妃一位,妃十一位,嬪十位,貴人十五位,庶妃四位,常在九位,答應九位。冠絕歷代帝王。
而中國歷史上嬪妃最少的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他只有一個老婆,就是張皇後。
(7)歷史中有多少妃子擴展閱讀
皇後(4位):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追封)。
皇貴妃(3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1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妃(11位):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覺禪氏}。
嬪(10位):熙嬪陳氏、僖嬪赫舍里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貴人(15位):勒貴人、布貴人兆佳氏、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馬貴人、常貴人、伊貴人;貴人郭絡羅氏、貴人納喇氏、貴人納喇氏、貴人陳氏;老貴人(一說為雍正帝妃子)。
庶妃(4位):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常在(9位):瑞常在、常常在、尹常在、祿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壽常在、色常在、貴常在(貴答應)
答應(9位):妙答應、秀答應、慶答應、靈答應、春答應、曉答應、治答應、牛答應、雙答應。
明孝宗張皇後(1471年-1541年),河北興濟人,父為國子監生張巒,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張氏選立為太子妃;十月,立為皇後。孝宗篤愛皇後,不立妃嬪,帝後宮中同起居,如民間伉儷。
『捌』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古代帝王究竟有多少個老婆
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妃除了被稱為“三宮六院”之外,也經常被後世人統稱為“七十二妃”。這種稱謂在後世人的心中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印象:以為皇帝只有七十二個妃子。皇帝的妃子果真只有七十二個嗎?
事實上,皇帝後宮妃子的數目何止七十二個呢。就拿戰國時期來說,僅執掌一個小國的諸侯,其妻妾就成群了。《管子•小匡》中記載到:“九妃六嬪,陳妾數千。”
而到了玄宗開元天寶中,僅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和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即有宮女40000人,可見唐玄宗的宮女是超過四萬個的,而當時唐朝的總人口也就5000來萬,相當於一千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唐玄宗的妻妾,比唐代的官員總數還多。 可見要評歷史上擁有宮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當之無愧。
『玖』 古代皇上後宮有多少妃子
有名分的妃嬪有一百二十一人,各個朝代稍有差異,但最多都是一百多人。《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古人常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來形容古代皇帝嬪妃之眾。因為後宮除去妃嬪,還有更多的侍女,侍女也屬於皇上的。
比如唐朝規定有:
一皇後;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9)歷史中有多少妃子擴展閱讀:
根據皇帝的喜好,他可以滿編運行,也可以不滿編運行,其中皇後和幾個夫人規定必須是諸侯或公卿的女兒。
一百多隻是皇帝後宮中有品級的女人,而事實上和理論上講,後宮中所有的女人也都是皇帝的女人,這意味著,宮女實際上是潛在的妃嬪。
古代皇帝後宮嬪妃都非常多,我們常說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實際人數是達不到那麼多的,後宮嬪妃越多越能給皇帝孕育出優秀個皇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宮 (漢語詞語)
『拾』 順治帝有幾個妃子都有誰呢
根據歷史記載來看,清朝時期的順治皇帝一共有三十七位妃嬪,其中皇後三名、正妃八名、庶妃九名和格格十七名,而觀眾們比較熟悉的,就只有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和孝獻皇後董鄂氏,其餘的妃子大多都只有生平簡介,而無詳細記載,部分庶妃和格格則是僅有姓氏記載而已。
最後,順治皇帝的庶妃中僅僅只有筆什赫氏、塞母肯氏、唐氏、鈕祜祿氏、陳氏和楊氏有相關歷史記載,其餘的便只有姓氏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