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藏拉薩海拔多高
西藏拉薩海拔3650米。
全市總面積3166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拉薩市常住人口為86.7891萬人。2020年,拉薩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8.16億元。
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8暢游中國100城等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氣候
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拉薩市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
歷史最高氣溫29.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6.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7.4攝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2. 拉薩的氣候類型是什麼
拉薩的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拉薩市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歷史最高氣溫29.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6.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7.4攝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氣溫偏低,晝夜溫差較大,冬春寒冷乾燥且多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3. 拉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拉薩市地處喜瑪拉雅山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睛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季風半乾旱氣候。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零下16.5℃,年平均氣溫7.4℃
4. 拉薩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是多少
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零下16.5℃,年平均氣溫7.4℃
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拉薩市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歷史最高氣溫29.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6.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7.4攝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氣溫偏低,晝夜溫差較大,冬春寒冷乾燥且多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4)拉薩市歷史最高氣溫持續多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是嚴格。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2、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3、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4、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5、進寺廟時,忌諱戴帽子、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鍾鼓。對於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嘩、打獵和隨便殺生。
5. 拉薩最高氣溫是多少度
拉薩地處青藏高原,全年多晴朗天氣,素有日光城的美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歷史最高氣溫29.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6.5度。
6. 冬季的拉薩氣候怎麼樣
拉薩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11~3月為冬季,氣溫較低(但是比北方溫度高),氣候乾燥,風沙較大。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總面積29518平方公里。
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拉薩市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歷史最高氣溫29.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6.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7.4攝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7. 歷史上拉薩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拉薩市地處喜瑪拉雅山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睛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季風半乾旱氣候。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零下16.5℃,年平均氣溫7.4℃
8. 拉薩資料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薩市、郊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40萬人口。其中市區面積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萬多,有藏、漢、回等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為"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拉薩古城就佇立在這條蔚藍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達拉宮高聳雲天,街道縱橫,高樓群集,車水馬龍,色彩繽紛。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轉經筒與電腦,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標東經91°06',北緯29°36'。在群山環繞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攝氏8度(華氏43°)左右。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譽。拉薩年降雨量約500毫升,集中在7、8、9三個月,夏秋雨季是拉薩最美好舒適的季節,雨水多在夜間降落,形成了"拉薩夜雨"的獨特氣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臨,好雨淅淅瀝瀝從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熱塵埃,使林園街市一片光潔。
拉薩市是西藏自治區首府,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薩、藏語意為"聖地"、"佛地"。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後建立了吐蕃王朝。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於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便先後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
拉薩市區地處海拔3650米的河谷沖擊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稱。年降雨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C,最低氣溫零下14°C。
拉薩市除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三大寺、小昭寺、宗角祿康、河壩林清真寺和沖賽康外,又相繼開放了一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寺廟、溫泉、草原風光等旅遊景點。
哲蚌寺是格魯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侶一萬餘人。佔地20多平方米。整個寺廟規模宏大,鱗次梯比的白色建築群依山而建,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徵繁榮。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旅遊中心。地處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薩河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
拉薩古稱「邏娑」,「邏些」,藏文意為「羊土」。相傳,拉薩昔為沼澤地帶,文成公主進藏初建大昭寺時曾用山羊負土填平而得名。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後,定都邏娑。到9世紀改稱拉薩,意為「聖地」、「神地」,並沿用至今。隨著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宗教的興盛,逐步興建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此後的1300餘年間,經過不斷經營,在拉薩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宮殿、佛堂、居民為主的獨具特色的歷史名城。現今拉薩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523平方公里。轄7縣1區,總人口47.4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近14萬,有藏、漢、回等3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佔87%。
9. 西藏拉薩冬天有多冷大概是幾度時間是在學生放寒假的時候。
本地學生放寒假都在12月底,開學在第二年的3月初。這個時間段白天(上午10點到下午六點)氣溫在10度以上,可以曬曬太陽暖和,之後溫度逐漸降低;晚上(下午10點到早上10點)氣溫零下2度到零下8度。建議穿羽絨服和保暖內衣保暖。
10. 拉薩的氣候
拉薩地處西藏中部稍偏東南,雅魯藏布江中上游北部及其支流拉薩河流域及西北地區,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
拉薩的氣候特點為: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有「日光城」之稱;平均氣溫低,日溫差大,6月平均氣溫為15.7℃,平均最高氣溫為22.9℃,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月份,1月平均氣溫為-2℃,平均最低氣溫-9.7℃,是一年中最低的月份,多年極端最高溫度為29.6℃,極端最低氣溫-16.5℃,分別出現在6月和1月,夏季無高溫,是夏季的避暑勝地;干濕季明顯,雨季降水集中,多為晝晴夜雨的天氣。
一天度四季
藏民穿衣有個特點,他們一般只穿左袖,而將右袖從後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以致脫下一袖成了藏族的特有裝束。這種裝衣習慣和西藏的氣候有關。
西藏的氣溫特點是: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的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14~16度。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地區。夏季8月白天氣溫可達10度以上,夜間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小溪和水潭上結冰。每年6月,拉薩、日喀則中午最高氣溫可達27~29度,給人以盛夏的感覺。傍晚氣溫下降,人們又感覺秋涼之感。午夜氣溫降至0~5度,整夜都要蓋棉被,好似冬季。翌晨日出後,氣溫回升,又彷彿春天。為適應這種「一天度四季,全年備寒冬」的特殊氣候,藏民在白天陽光充足時,就脫出一隻袖,調節體溫,到了落日時分再緊裹藏袍。
西藏多夜雨
即使雨季到西藏旅遊,白天不備雨具,也決不會遭雨淋。而傍晚外出,則要當心。夜雨是西藏氣候的一個特點。西藏雨季從四、五月份由藏東南察隅、墨脫開始,降雨中心不斷西移。逐步擴展到拉薩、日喀則等腹心地帶,至7月份西藏全境進入雨,9月份中下旬到10月上旬,雨季很快就結束。
西藏各地的夜雨率(即從晚上8時到次日清晨8時的降水量,佔一天24小時降水量的百分比)大都在60%以上,尤以雅魯藏布江谷地誑雨最顯著,拉薩的年夜雨率達85%,日喀則達82%。唯西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地區,夜雨較少,約佔50%左右。
在拉薩的雨季中,每天中午12時至下午3時,幾乎沒有一點雨。一到傍晚,雲層四起,烏雲逐漸遮住剛剛露面的星星,很快便降下雨滴。午夜2 時前後,電閃雷鳴,雷電冰雹交加,夜雨量達到最高。待到東方發白,雨聲淅瀝,雨勢逐漸轉小。早晨即雲開雨歇,一片清涼,中午前後,碧空萬里,驕陽似火。隨著夕陽西下,密雲又起,夜雨過程重演,雨季幾乎天天如此。
西藏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圍天氣形勢影響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條件影響所致。白天山坡太陽輻射,受熱面積大,增溫快,形成低氣壓區,河谷受熱面積小,增溫較慢,形成高氣壓區,氣流從谷地上升形成谷風,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頂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饅頭的積雲。但是,白天太陽輻射強烈,雲層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熱蒸發消散,所以雲層變薄,乃至天空少雲或晴空萬里。而太陽落山時,地面迅速降溫,山坡冷卻很快,冷空氣下沉並抬升谷地暖溫空氣,增加了大氣層的的擾動,為降雨提供了條件。加上夜晚雲頂冷卻,下層暖,對流加強,雲層內不穩定性加大,有利於汽飽和凝結,最後就形成了夜雨。
http://www.scol.com.cn/focus/zlk/20080622/2008622182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