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東聊城有多少年歷史了
聊城市名由來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說因春秋時期曾稱聊國故名)。 聊城地區歷史悠久.唐虞3代, 聊城屬兗州之域。 春秋時期,聊城、茌平、高唐、東阿、陽谷屬齊國,莘縣、臨清屬衛國,冠縣屬晉國。 戰國時期,聊城、茌平、東阿、陽谷、高唐仍屬齊國,莘縣改屬魏國,冠縣、臨清改屬趙國。 秦行郡縣制,境域均屬東郡。 漢承秦制,西漢初曾封王建國,郡國並稱。至武帝始設州部,分全國為13個刺史部(州)。是時,聊城、東阿、陽谷、莘縣屬兗州部東郡,冠縣、臨清屬冀州部魏郡,高唐屬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屬兗州部東郡與青州部平原郡。東漢正式定州、郡、縣3級。聊城、東阿、莘縣、陽谷、高唐、臨清仍屬原州郡,茌平改屬兗州部濟北國,冠縣改屬司州部陽平郡。 三國襲漢制,境域統屬魏地,聊城、茌平屬青州部平原郡,莘縣、冠縣、臨清屬司州部陽平郡,高唐屬冀州部清河郡,陽谷為縣王國,東阿仍屬兗州部東郡。 晉朝仍為州、郡、縣3級制,聊城、高唐、茌平屬冀州部平原郡,臨清、莘縣、冠縣屬司州部陽平郡,東阿、陽谷屬濟北國及東平國。 南北朝時期仍承晉制。後魏,聊城、茌平屬濟州部平原郡,臨清、冠縣、莘縣屬濟州部濟北郡,高唐屬濟州部南清河郡。齊周,聊城屬平原郡,臨清、高唐、茌平屬清河郡,陽谷、東阿屬濟州部濟北郡,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 隋初廢郡存州,後又廢州為郡,聊城、冠縣、莘縣屬魏州武陽郡,臨清、高唐、茌平屬貝州清河郡,陽谷屬濟州濟北郡,東阿屬兗州濟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設道,始分全國為10道,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改為15道。是時,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臨清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魏郡,陽谷、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濟陽郡,後屬鄆州東平郡,茌平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 宋初,廢道設路,路轄府、州,府、州轄縣。是時,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博平郡,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東阿、陽谷屬京東西路東平府東平郡。 遼、金承宋制,分其所轄治的北方為19個路。聊城、高唐、茌平屬山東西路東平郡博州,東阿、陽谷屬山東西路東平府,莘縣、冠縣屬大名路大名府,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州、縣。是時,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總管府;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臨清屬濮州,陽谷、東阿屬東平路。上屬8縣均隸山東省。 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存府、州,全國分統於15個布政司,亦稱15個省。是時,聊城、臨清、茌平、高唐、莘縣、冠縣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陽谷、東阿屬山東布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代通稱為省,全國初為18個行省,後增至22個行省,省下為府、縣兩級。是時,境內今屬8個縣市均隸山東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為直隸州)、莘縣、冠縣、屬東昌府,東阿初屬兗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陽谷屬兗州府,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
Ⅱ 山東青州有多少年的而歷史
青州有7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史,2000年的建城史。……
Ⅲ 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薛城區位於山東省南部,是魯南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海經濟圈交匯處,京滬鐵路干線的中點,是棗庄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棗庄礦業集團所在地。下轄6鎮1個街道辦事處,面積420.5平方公里,人口40.87萬。
2004年6月,棗庄市委市政府西遷我區,薛城成為棗庄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薛城古稱薛國,為歷代注目的戰略要地。早在4000年前,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奚仲造車,飲譽華夏;夏商時期建立薛國;春秋戰國時期為孟嘗君封地;抗日戰爭以來,因鐵道游擊隊而蜚聲中外。
Ⅳ 山東省沂源縣有多少年文化歷史
商朝,沂源地屬「人方」。
周朝,先後屬魯國和紀國的浮萊邑和蓋邑。
秦朝,屬琅琊郡之莒縣。
漢朝,屬兗州泰山郡蓋縣。
三國時,屬東莞郡之東莞縣。
西晉至中華民國時期,沂源地域先後分屬於東莞郡和東安郡蓋縣、東安郡、莒州、東安、沂水、贏、新泰、淄川、蒙陰。
1944年5月,由沂水、蒙陰、臨朐三縣割出部分地域始建沂源縣,隸屬中共魯中行政聯合辦事處。縣名因沂河發源地而得。
Ⅳ 山東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
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 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7000--4000年之間,這里先後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山東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龍山陶書」;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最早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齊長城」和被列為中國「2000年考古十大發現」的洛庄漢墓等。山東還是中國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
Ⅵ 山東濟南的白泉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您好:您說是對啊!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
Ⅶ 山東德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德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西、北兩面與河北省交接。京杭大運河有140多公里流經境內,歷史上曾是主要的漕運通道。北依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南鄰省會濟南市,西接山西省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基地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處於華北、華東兩大經濟區連結帶和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區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匯區內。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地處黃河故道,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為「德州」。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州市擁有「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中央空調城」、「中國糧油食品城」、「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為「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中文名稱:德州市
外文名稱:Dezhou City
別名: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德縣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山東省
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2個經濟開發區、8個縣
政府駐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東路1566號
電話區號:0534(齊河縣部分地區使用0531)
郵政區碼:253000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北部、中國華東地區
面積:10356平方千米
人口:556.82萬(2010年六普)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德州話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減河濕地公園、中國太陽谷 蘇祿王墓
機場:--
火車站: 德州站 德州東站 平原站 禹城站 齊河站
車牌代碼:魯N
德州特產:德州扒雞、樂陵小棗
GDP總值:2460.59億元
市委書記:吳翠雲
市長:楊宜新
Ⅷ 山東聊城有多久歷史了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Ⅸ .山東的歷史有多少年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東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較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Ⅹ 山東省歷史最悠久的縣城是哪一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在我們國家的過去的歷史中,有一個可以出現很多名人的省份,那就是山東省,這個省份由於地處太行山東面,因此叫做山東,又叫“魯”,濟南是省會。這里主要發展的是儒家思想,其思想的主要領導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的墨子,軍事家吳起都出生在山東,這里有2個副省級市(濟南,青島)15個地級市。以及不僅時間久遠,其中一個縣,叫做莒,這個名字,一般人很容易讀錯。看看你中招了嗎?
最後,元朝這一歷史階段,茌平縣屬東昌路總管府。明清時期,茌平縣屬東昌府。“東昌”一詞起於封號,現在,泛指山東魯西的東昌府聊城市。到了1914年,茌平縣屬東臨道。1925年,茌平縣屬東昌道。1928年,茌平縣直屬於山東省。1967年3月,茌平縣屬聊城地區。1997年8月,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級聊城市,茌平縣屬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