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皇帝在位時中國鄰土面積最大
應該是元世祖忽必烈吧,不過需要算上元朝時的四大汗國才行!不然可能還是清朝時乾隆時要大些吧。那時的元朝疆域如下: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名義上,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元朝對四大汗國擁有最高的宗主權,但是實際上各個汗國都各自為政,甚至有時互相交戰,因此元朝的疆域實際上只包括中國和蒙古本土,而並不包括各汗國領土。 如果計算各個汗國領土,以及其先後佔領土地,蒙古帝國疆域超過3500萬,逼近400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有史以來第一帝國 。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千米。除此之外,周邊國家如朝鮮、安南(越南)、南掌(寮國)、緬甸、琉球、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蘭芳共和國等則為清朝的保護國。
B. 世界上哪個皇帝統治的版圖最大
我國版圖最遼闊的朝代是元朝 元朝的時候中國的國土最大,到達西歐了。 當然是成吉思汗打出來的元朝.元朝(公元1206年-- 1368年)時期,隨著對外擴張,其疆域曾一度橫跨歐亞大陸: 東北到日本海,北到今天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極圈內, 西北接窩闊台(成吉恩汗三子)汗國(在今天的新疆)、察合台( 成吉思汗二子)汗國(在今天的新疆)、欽察汗國( 成吉思汗孫拔都所建,在今天的俄羅斯)和伊利汗國( 成吉思汗孫旭烈兀所建,在今天的伊朗),西南接尼波羅、印度、 緬甸、越南,東南至海。 而清朝最終完成了中國疆域奠定的歷史使命。 最著名的康熙皇帝統治時的疆域,已經達到東起大海,西至蔥嶺, 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 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
C. 歷史上哪個皇帝在位時中國的版圖最大最大到哪兒
元朝第三任皇帝,元武宗,名字叫孛兒只斤·海山。最大到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北疆以北緯55°為界),如果包含下屬的汗國總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千米。
當時的背景: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
(3)歷史以來哪個皇帝最大土地擴展閱讀:
元武宗生平:
海山兄弟幼年由唐兀人撫養,並學習了一些儒家經典。 元成宗剛繼位的時候,真金之妻闊闊真聘請漢儒李孟進一步教導他們兄弟倆。 當時,元朝正與海都、篤哇等西北叛王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
到大德二年冬,元軍統帥寧遠王闊闊出疏於防範,導致戰敗,駙馬闊里吉思被叛軍所俘,成宗遂下詔以海山代替闊闊出統率西北諸軍。海山於大德三年抵達前線稱海,在乞台普濟的輔佐下加強屯田,訓練軍隊,以備叛軍入侵。
大德四年八月,海山在闊別列大破海都軍,翌年又親自率軍與海都在蒙古高原上展開幾番惡戰,結果海都敗死。此後戰事告一段落,但海山仍留在漠北鎮撫軍民,並於大德八年加封懷寧王,賜金印,食瑞州65000戶。
大德十年以後,海山又帶兵越過金山,在也兒的石河流域追剿察八兒等海都余部,進一步鞏固了元朝對漠北的統治。、
D. 歷史上中國哪個皇帝的領土面積最大
忽必烈。忽必烈在位期間,滅南宋,一統天下後,先後發動四次征西戰爭。消滅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以及北方的突蕨、丁零,蒙古鐵騎掃盪亞歐非。版圖南至東南亞沿中南海,北至丁零及北歐波羅的海南岸,西至大西洋西岸、幾乎佔領英吉利海峽以南歐洲全境。
E. 中國從古代到現在,哪位皇帝在位時的領土面積最大
我國歷史上疆土面積最大出現蒙元王朝.在成吉思汗時期的疆土面積就超過1800萬平方公里.蒙古第一次西征(1219-1225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為了肅清乃蠻部的殘余勢力,以及消滅西域的強國花剌子(Khorazm ),便藉口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及使者,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他的四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以及大將速不台、哲別隨行。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干(Samarkand),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裏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Russ),於1223年大敗欽察(Kipchak )和俄羅斯的聯軍。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闌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後來發展為四大汗國。
第二次西征(1235-1244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後三子窩闊台繼任大汗。窩闊台於1235年派遣其兄術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闌丁。不久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Legnica ),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義大利的威尼斯,全歐震驚,稱為「黃禍」。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拔都忽接窩闊台駕崩的噩耗,於是急速班師。
第三次西征(1253-1260 )蒙哥於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Mulahida,在今裏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軍盪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達(Baghdad ,今巴格達),屠殺八十萬人,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普勒斯島)。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師。
但是蒙元的統治有沒有到達北海至今還有爭議,如果到達北海(即北冰洋)那就遠遠超過了2000萬平方公里,第一次把西藏和台灣置於中央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