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

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

發布時間:2022-06-17 03:27:47

⑴ 趙匡胤怎麼死的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於永昌陵(今河南鄭州鞏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後,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1)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擴展閱讀

趙匡胤曾在石碑上(一說為鐵塊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份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朝滅北宋、佔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文件的存在。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朝的政治上。

⑵ 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

趙匡胤的離世是件離奇的事情。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於永昌陵(今河南鄭州鞏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後,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2)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擴展閱讀:

趙匡胤的經濟政策:

趙匡胤對有關國計民生產生重要影響的黃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黃河的問題主要是水患,五代時期,黃河決堤、改道,淹沒村莊農田,宋初也不斷有水災出現。趙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令黃河沿岸修堤築壩,並大量種樹,以做防洪時用。

除了黃河之外,趙匡胤對運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這對於農業經濟的穩定、商業經濟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下過一道命令,就是將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專賣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運往京師,地方不得占留。

趙匡胤還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盡快醫治了二百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⑶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呢

趙匡胤在位17年,死於976年,時年50歲,廟號太祖。他的死因頗為奇巧,歷史上有「燭影斧聲」的傳說,傳說是其弟趙匡義加害,篡奪帝位。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1976年11 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對於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有一段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但宋代的筆記野史上卻有一些頗為離奇的記載。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紂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大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沼於柩前即位。」可能這段傳聞在宋代流行很廣,因而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雖認為這一傳聞「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錄在書中,留侍他人詳考。由於《續湘山野錄》中的這段記載,語氣隱隱約約,文辭閃閃爍爍,於是便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自宋代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探究過這個問題,即宋太祖究竟是怎麼死的。
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於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後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後」,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後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燥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⑷ 宋太祖趙匡胤是怎麼死的

趙匡胤暴死的。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於永昌陵(今河南鄭州鞏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後,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4)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擴展閱讀: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巧對徐鉉

趙匡胤出兵討伐南唐時,南唐使者徐鉉對他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兒子和父親一樣。天蓋地,父親庇佑兒子。」趙匡胤不以為然說:「既然是父子,為什麼在兩處吃飯。」

總評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⑸ 北宋第一個皇帝趙匡胤是怎麼死的

正史中沒有關於宋太祖生病、死亡的明確記載。只在《宋史·太祖本紀》中留下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後,傳位太宗」。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據相關史料記載,趙匡胤是在與其弟弟趙光義喝酒之後第二天就突然暴斃身亡了。更有意思的是,趙匡胤並沒有將皇位繼承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是趙光義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謀權篡位,這也是斧聲燭影的由來。但是很多史學界學者都論證指出,這個傳說,不太靠譜。在北宋時有兩種斧子,一種是武士所用的利器,一種則是文房用具。不論是哪一種,殺死了人外傷肯定也非常明顯,不可能逃脫皇宮中的眾多耳目。

⑹ 宋太祖趙匡胤怎麼死的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後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征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

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6)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擴展閱讀: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他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⑺ 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

趙匡胤大家都熟悉,就是那位黃袍加身,稀里糊塗就當了皇帝的趙匡胤,開創了北宋,一統了中原地帶,其實,北宋地盤是很小的,還不如元朝大,天龍八部寫就是北宋時候的事兒,當時還有大金國,大遼,喬峰不就是遼國人嘛。

當然這只是野史啊,並不能當成歷史中真正發生過的事情,但是,這個故事可以自圓其說,讓人覺的還真的是那麼一回事,現在很多的電視劇,都是用野史拍的,正兒八經的歷史,誰看啊。就拿三國演義來說,你如果用《三國志》來拍的話,那真就沒法看了,因為他沒有文學的裝飾在裡面,就和你吃饅頭似的,如果說你吃饅頭吃出金子來了會有很多人好奇,但是說你的饅頭是用面做的,誰聽啊,是不是。

⑻ 趙匡胤怎麼死的

對於趙匡胤的死,歷史上有以下三種猜測:

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於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

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後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後」,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後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趙匡胤是怎麼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