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2位太皇太後,分別是誰呀
自秦漢以來有「太皇太後」尊稱的如下: —— 高祖 劉邦皇後呂雉(惠帝劉盈母親,前後少帝時為太皇太後) 文帝 劉恆的母親薄氏(景帝時為太皇太後) 景帝 劉啟的母親竇漪房(文帝皇後,武帝時為太皇太後) 昭帝 劉弗陵的皇後上官氏(宣帝叔祖母,為太皇太後) 宣帝 劉詢的皇後王氏(即邛成太後,元帝嫡母,成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皇後王政君(元帝皇後,哀帝、平帝、孺子嬰及王莽新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昭儀傅氏(哀帝時尊為帝太太後) ……
—— 魏文帝曹丕母親卞氏(「魏武帝」曹操的正室,明帝曹睿時為太皇太後) …… 東晉—— 晉簡文帝宮人,晉孝武帝生母李陵容:出身微賤。孝武帝時相繼尊為淑妃、貴人、夫人、皇太妃,直到(崇訓宮)皇太後。安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
—— 南朝宋蕭文壽:孝懿皇後。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父孝穆帝劉翹的繼室。生長沙王劉道憐、臨川王劉道規。劉裕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少帝劉義符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南朝宋路惠男:昭太後。是孝文帝劉義隆的淑媛。其子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尊為崇憲宮太後。廢帝劉子業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宋明帝即位後復為崇憲太後。 南朝梁昭德皇後蔡氏 :金華敬妃. 是梁高宗昭明帝(昭明太子)蕭統的嫡妻,安皇帝蕭歡之母,豫章王蕭棟祖母,天正元年八月二十一日,豫章王蕭棟尊祖母蔡氏為敬太皇太後,母王氏為皇太後,封妃張氏為皇後. 南朝陳章要兒:武宣皇後。是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的繼室。陳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廢帝陳伯琮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宣帝陳頊即位後,復為皇太後。 ……
—— 北齊 「高祖神武皇帝」高歡正室婁昭君(顯祖文宣皇帝高洋、「世宗文襄皇帝」高澄和孝昭皇帝高演的母親,高澄之子廢帝高殷時為太皇太後,高演即位後復尊為皇太後)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皇後胡氏(後主高緯之母,高湛禪位後被尊為太上皇後。高緯再內禪幼主高恆,時尊為太皇太後。在位期間**宮闈,北齊滅亡後仍然恣行奸穢,隋朝開皇年間薨逝) …… 北魏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皇後赫連氏(景穆皇帝拓跋晃嫡母,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皇後馮氏(即文明太後,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嫡母。拓跋弘內禪給兒子——高祖孝文皇帝元宏,成為太上皇帝。後馮氏害死拓跋弘後,為太皇太後)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充華胡氏 (即歷史上的胡充華,肅宗孝明皇帝元詡生母,殤帝時為太皇太後,在"河陰之變"中與殤帝同被爾朱榮沉入黃河) …… 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後阿史那氏:武成皇後。宣帝宇文贇時尊為皇太後。靜帝時時尊為太皇太後。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後李娥姿,北周宣帝宇文贇生母,北周靜帝宇文衍時尊為太皇太後. ……
—— 唐憲宗懿安皇後郭氏:懿安皇後。郭子儀孫女。母親是代宗長女昇平公主。子穆宗即位後尊為皇太後。敬宗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唐憲宗孝明皇後鄭氏:孝明皇後. 丹楊人,或言本爾朱氏。唐憲宗 李純的宮人,因生唐宣宗李忱的緣故,逝世後被尊為皇後。唐懿宗登基,尊後為太皇太後。咸通六年鄭氏逝世,移仗西內,上謚冊,葬景陵旁園。 ……
—— 後晉後晉獻祖(憲祖) 孝元皇帝石紹雍妾劉氏:高祖時為皇太後,出帝時為太皇太後. ……
—— 仁宗的慈聖光獻皇後曹氏(英宗以宗室子弟入即大統,尊為皇太後。神宗時為太皇太後) 英宗的宣仁聖烈皇後高滔滔(神宗之母,哲宗時為太皇太後) 神宗的欽聖憲肅皇後向氏(宋徽宗嫡母,宋徽宗時為太皇太後) —— 高宗的憲聖慈烈皇後吳氏(高宗禪位給孝宗,時為太上皇後,高宗崩尊為皇太後。後孝宗再禪位給光宗,因孝宗尚在,仍為皇太後,再後來孝宗崩,光宗因病無法理朝,內禪寧宗,被尊為太皇太後。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尊位長達五十五年,是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後之一) 宋孝宗成肅皇後謝蘇芳,光宗時尊為皇太後,寧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理宗的皇後謝道清(度宗入即大統後,尊為皇太後,恭帝時尊為太皇太後。元滅宋後成為俘虜,降封為壽春郡夫人) —— 金太祖皇後紇石烈氏:欽憲皇後。熙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金太宗皇後唐括氏:欽仁皇後。熙宗時與欽憲皇後一起尊為太皇太後。 ——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淳欽皇後述律平(遼義宗耶律倍,遼太宗耶律德光,章肅帝耶律李胡母,遼世宗耶律阮,遼穆宗耶律璟時為太皇太後) 遼聖宗耶律隆緒欽哀皇後蕭耨斤(遼興宗耶律宗真母,遼道宗耶律洪基時為太皇太後) 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後蕭坦思(後被廢為惠妃,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時期為太皇太妃) ……
—— 元文宗皇後弘吉剌氏:卜答失里皇後。父親是駙馬魯王雕阿不剌,母是魯國公主桑哥哥剌吉。寧宗時尊為皇太後。順帝時進尊為太皇太後。至元六年去尊號,安置東安州。 元順宗皇後弘吉剌氏:名答己,照獻元聖皇後。英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
—— 明仁宗皇後張氏:誠孝皇後。宣宗時尊為皇太後。英宗時進尊為太皇太後。 明英宗貴妃周氏:孝肅太皇太後。英宗時為貴妃,憲宗時以子即位尊為太後。孝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孝貞皇後王氏:孝宗時尊為太後。武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貴妃邵氏:孝惠太後。明憲宗宸妃,興獻帝生母,世宗祖母。追贈的太皇太後。 ……
—— 順治皇帝母親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太宗皇太極嬪妃,康熙時為太皇太後) 同治皇帝的母親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後、西太後,咸豐皇帝嬪妃,宣統皇帝入即大統時尊為太皇太後,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太皇太後,也是歷史上徽號、謚號最長的一個太皇太後。)
Ⅱ 中國歷史上的太皇太後都有誰
中國最「拽」的六個皇太後
1.漢高祖皇後——呂雉
呂雉,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前205年,劉邦於彭城為項羽所敗,呂雉被俘,直至前203年放還,逐漸參與政事。前202年,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後。漢初年,呂雉助劉邦鏟除韓彭等異姓王,鞏固劉家江山。前195年,劉邦因楚漢戰爭時的箭傷復發而死,劉盈繼立為惠帝,尊呂雉為太後。惠帝仁弱,由呂後掌權。前188年,惠帝死,少帝繼立,因少帝怨呂後殺其生母,故被呂後所殺,另立常山王為帝。呂後先後掌政達十六年。
呂後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她當政時,大封諸呂,壓制劉氏宗族。並迫害了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及趙王如意。其手段極其殘忍。個人生生活方面,他與辟陽侯審食其私通。盡管呂後史無好評,但她確實可稱得上是個政治家。
2.漢和帝皇後——鄧綏
鄧綏,今河南人。她是東漢名將鄧禹的孫女。她六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已通《詩經》《論語》等書。家人戲稱為「女諸生」。
公元96年,鄧綏入宮,時年十六歲。因身材苗條,姿顏驚艷而得到和帝臨幸,封為貴人。後因巫蠱案發,陰皇後被廢,立鄧綏為皇後。
公元105年,和帝死,殤帝劉隆出生百天即位,鄧綏以皇太後臨朝。當時24歲,年青寡婦不便於大臣一起論事,遂起鄧綏之兄鄧騭為車騎將軍。殤帝在位9月而死。鄧太後立劉祜為安帝。安帝時年13歲,仍由太後臨朝。
鄧太後和呂後不同,她總體是遵漢朝法度的。在位時禁外戚弄權。並告誡其兄不得亂政。但公元121年,鄧太後死,時年41歲。鄧騭違背太後前言,弄權亂政,為安帝所敗,自殺而死。鄧太後生前立兩個小皇帝,都是為了便於「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說明她還是有野心的。
3.北魏文成帝皇後——馮氏
馮氏,今河北冀縣人。她是漢族人,其姑母是魏太武帝的昭儀,她入宮隨姑母生活。公元452年,拓跋浚繼位為文成帝,馮氏被封為貴人,不久,立為皇後。
公元465年,文成帝死,拓跋弘繼位為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後。時獻文帝年12歲,丞相乙渾攬權,被馮太後設計誅殺。從此,她開始臨朝聽政。
馮太後銳意改革,與獻文帝和政治分歧,417年,獻文帝禪位,4歲的元宏繼為孝文帝。仍由馮太後執朝政。她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北魏強大起來。馮太後生活也簡朴,不好華飾。但馮太後24歲守寡,不免有和男人私通的事,她還毒殺了獻文帝,受到史家非議。
總體說來,馮太後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史稱她「多智謀,能行大事」,「威福兼作,震動內外」。
公元490年,馮太後死,謚曰:文明太皇太後。史稱「文明皇後」。
4.遼景宗皇後——蕭燕燕
蕭燕燕,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公元969年,遼景宗即位,立蕭燕燕為貴妃。971年,她生了皇長子耶律隆緒,冊立為皇後。由於遼聖宗仁弱,即位後,遼國刑賞,政務,用兵等,一決於蕭皇後。公元983年,景宗死,耶律隆緒繼為聖宗,年僅11歲,尊蕭燕燕為承天太後,臨朝執政。
蕭太後政治上重用漢人,加強統治力量;經濟上推行賦稅制,發展農業,保護商業,使遼國進一步封建化。外交上拉攏西夏,對抗北宋。宋太宗曾趁遼景宗之死征遼。蕭太後沉著不驚,擊退宋軍。1004年,遼宋訂立「澶淵之盟」,恢復和平關系。從此,雙方獲得一百年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蕭太後是遼國著名的政漢家,史稱她「賞罰分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後教訓為多」。
1009年,承天太後死,時年57歲。謚曰:睿智皇後。
5.清太宗皇後——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孝端文皇後的侄女。1625年,她嫁給皇太極為妾。1638年,皇太極稱帝,立她為西宮庄妃,後來,她生了皇子福臨(即順治帝)。
1643年,清太宗死,順治繼位,時年只有6歲。尊她為皇太後,由多爾袞輔政,掌握實權。太後與多爾袞暗地通姦,通過範文程出面,說多爾袞功高,宜尊為皇父,所以順治尊他為皇父攝政王。太後為了維護兒子的皇位,下嫁攝政王,打消他奪皇位的念頭。
1661年,順治帝死,康熙即位,尊為太皇太後。她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政治手腕也很厲害,雖然在太後位時不是大權獨攬,但可以說是一個對清朝有貢獻的太後。
公元1688年,太後病死,時年75歲,謚曰:孝庄文皇後。
6.清文宗皇後——葉赫那拉·蘭兒
葉赫那拉·蘭兒,滿洲正黃旗人。1851年,她以秀女選入皇宮,時年17歲。那拉氏有艷色,能唱小曲。因此得到咸豐皇帝臨幸。封為貴人。1854年晉為懿妃,一年後,她生了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因此晉封為懿貴妃。
那拉氏在咸豐帝左右,常干預政事。咸豐帝死於熱河後,同治帝即位,她發動了祺祥政變,誅殺了顧命大臣肅順,載垣,端華等。開始垂簾聽政。同治帝死後,她又冊立五歲的載恬為光緒帝,繼續聽政。1881年,她毒死東宮太後,從此開始了她統治中國的漫長歲月。
那拉氏是個狠毒的女人,也是個很懂政治時局的人。她執政時,繳滅了義和團,戊戌變法等起義活動。也簽定了許多賣國的條約。她實際上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
1908年,西太後死,時年74歲,謚曰:孝欽慈禧顯皇後。她死後的陪葬用了兩億兩白銀。
Ⅲ 歷史上有幾位太皇太後
中國古代的太皇太後:
自秦漢以來有「太皇太後」前後共41位尊稱的如下:
秦——
……
西漢——
高祖 劉邦皇後呂雉(惠帝劉盈母親,前後少帝時為太皇太後)
文帝 劉恆的母親薄氏(景帝時為太皇太後)
景帝 劉啟的母親竇氏漪房(文帝皇後,武帝時為太皇太後)
昭帝 劉弗陵的皇後上官氏(宣帝叔祖母,為太皇太後)
宣帝 劉詢的皇後王氏(即邛成太後,元帝嫡母,成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皇後王氏政君(元帝皇後,哀帝、平帝、孺子嬰及王莽新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昭儀傅氏(哀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
東漢——
東漢仁帝(解凟亭侯)之妻董氏(漢靈帝母,少帝,獻帝時為太皇太後)
……
三國——
魏文帝曹丕母親卞氏(「魏武帝」曹操的正室,明帝曹睿時為太皇太後)
……
東晉——
晉簡文帝宮人,晉孝武帝生母李陵容:出身微賤。孝武帝時相繼尊為淑妃、貴人、夫人、皇太妃,直到(崇訓宮)皇太後。安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
南朝——
南朝宋蕭文壽:孝懿皇後。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父孝穆帝劉翹的繼室。生長沙王劉道憐、臨川王劉道規。劉裕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少帝劉義符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南朝宋路惠男:昭太後。是孝文帝劉義隆的淑媛。其子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尊為崇憲宮太後。廢帝劉子業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宋明帝即位後復為崇憲太後。
南朝陳章要兒:武宣皇後。是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的繼室。陳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廢帝陳伯琮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宣帝陳頊即位後,復為皇太後。
……
北朝——
北齊
「高祖神武皇帝」高歡正室婁昭君(顯祖文宣皇帝高洋、「世宗文襄皇帝」高澄和孝昭皇帝高演的母親,高澄之子廢帝高殷時為太皇太後,高演即位後復尊為皇太後)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皇後胡氏(後主高緯之母,高湛禪位後被尊為太上皇後。高緯再內禪幼主高恆,時尊為太皇太後。在位期間淫亂宮闈,北齊滅亡後仍然恣行奸穢,隋朝開皇年間薨逝)
……
北魏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皇後赫連氏(景穆皇帝拓跋晃嫡母,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皇後馮氏(即文明太後,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嫡母。拓跋弘內禪給兒子——高祖孝文皇帝元宏,成為太上皇帝。後馮氏害死拓跋弘後,為太皇太後)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充華胡氏 (即歷史上的胡充華,肅宗孝明皇帝元詡生母,殤帝時為太皇太後,在"河陰之變"中與殤帝同被爾朱榮沉入黃河)
……
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後阿史那氏:武成皇後。宣帝宇文贇時尊為皇太後。靜帝時時尊為太皇太後。
……
隋——
世祖煬(明)皇帝楊廣皇後蕭氏(本為西梁明帝蕭巋之女,後為晉王妃,世祖皇後,元德太子楊昭母,隋恭帝楊侑,隋泰帝楊侗祖母,.義寧元年為太皇太後)
……
唐——
唐憲宗懿安皇後郭氏:懿安皇後。郭子儀孫女。母親是代宗長女昇平公主。子穆宗即位後尊為皇太後。敬宗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
北宋——
仁宗的慈聖光獻皇後曹氏(英宗以宗室子弟入即大統,尊為皇太後。神宗時為太皇太後)
英宗的宣仁聖烈皇後高滔滔(神宗之母,哲宗時為太皇太後)
南宋——
高宗的憲聖慈烈皇後吳氏(高宗禪位給孝宗,時為太上皇後,高宗崩尊為皇太後。後孝宗再禪位給光宗,因孝宗尚在,仍為皇太後,再後來孝宗崩,光宗因病無法理朝,內禪寧宗,被尊為太皇太後。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尊位長達五十五年,是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後之一)
宋孝宗成肅皇後謝氏,光宗時尊為皇太後,寧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理宗的皇後謝道清(度宗入即大統後,尊為皇太後,恭帝時尊為太皇太後。元滅宋後成為俘虜,降封為壽春郡夫人)
金——
金太祖皇後紇石烈氏:欽憲皇後。熙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金太宗皇後唐括氏:欽仁皇後。熙宗時與欽憲皇後一起尊為太皇太後。
遼——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淳欽皇後述律平(遼義宗耶律倍,遼太宗耶律德光,章肅帝耶律李胡母,遼世宗耶律阮,遼穆宗耶律璟時為太皇太後)
……
元——
元文宗皇後弘吉剌氏:卜答失里皇後。父親是駙馬魯王雕阿不剌,母是魯國公主桑哥哥剌吉。寧宗時尊為皇太後。順帝時進尊為太皇太後。至元六年去尊號,安置東安州。
元順宗皇後弘吉剌氏:名答己,照獻元聖皇後。英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
明——
明仁宗皇後張氏:誠孝皇後。宣宗時尊為皇太後。英宗時進尊為太皇太後。
明英宗貴妃周氏:孝肅太皇太後。英宗時為貴妃,憲宗時以子即位尊為太後。孝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孝貞皇後王氏:孝宗時尊為太後。武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貴妃邵氏:孝惠太後。明憲宗宸妃,興獻帝生母,世宗祖母。追贈的太皇太後。
……
清——
順治皇帝母親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太宗皇太極嬪妃,康熙時為太皇太後)
同治皇帝的母親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後、西太後,咸豐皇帝嬪妃,宣統皇帝入即大統時尊為太皇太後,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太皇太後,也是歷史上徽號、謚號最長的一個太皇太後,同時也是名聲最臭的一個太皇太後!)
Ⅳ 中國有幾位太皇太後
中國古代的太皇太後:
自秦漢以來有「太皇太後」尊稱的如下:
秦——
……
西漢——
高祖 劉邦皇後呂雉(惠帝劉盈母親,前後少帝時為太皇太後)
文帝 劉恆的母親薄氏(景帝時為太皇太後)
景帝 劉啟的母親竇氏漪房(文帝皇後,武帝時為太皇太後)
昭帝 劉弗陵的皇後上官氏(宣帝叔祖母,為太皇太後)
宣帝 劉詢的皇後王氏(即邛成太後,元帝嫡母,成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皇後王氏政君(元帝皇後,哀帝、平帝、孺子嬰及王莽新朝時為太皇太後)
元帝 劉奭的昭儀傅氏(哀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
東漢——
東漢仁帝(解凟亭侯)之妻董氏(漢靈帝母,少帝,獻帝時為太皇太後)
……
三國——
魏文帝曹丕母親卞氏(「魏武帝」曹操的正室,明帝曹睿時為太皇太後)
……
東晉——
晉簡文帝宮人,晉孝武帝生母李陵容:出身微賤。孝武帝時相繼尊為淑妃、貴人、夫人、皇太妃,直到(崇訓宮)皇太後。安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
南朝——
南朝宋蕭文壽:孝懿皇後。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父孝穆帝劉翹的繼室。生長沙王劉道憐、臨川王劉道規。劉裕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少帝劉義符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南朝宋路惠男:昭太後。是孝文帝劉義隆的淑媛。其子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尊為崇憲宮太後。廢帝劉子業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宋明帝即位後復為崇憲太後。
南朝陳章要兒:武宣皇後。是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的繼室。陳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廢帝陳伯琮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宣帝陳頊即位後,復為皇太後。
……
北朝——
北齊
「高祖神武皇帝」高歡正室婁昭君(顯祖文宣皇帝高洋、「世宗文襄皇帝」高澄和孝昭皇帝高演的母親,高澄之子廢帝高殷時為太皇太後,高演即位後復尊為皇太後)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皇後胡氏(後主高緯之母,高湛禪位後被尊為太上皇後。高緯再內禪幼主高恆,時尊為太皇太後。在位期間淫亂宮闈,北齊滅亡後仍然恣行奸穢,隋朝開皇年間薨逝)
……
北魏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皇後赫連氏(景穆皇帝拓跋晃嫡母,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皇後馮氏(即文明太後,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嫡母。拓跋弘內禪給兒子——高祖孝文皇帝元宏,成為太上皇帝。後馮氏害死拓跋弘後,為太皇太後)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充華胡氏 (即歷史上的胡充華,肅宗孝明皇帝元詡生母,殤帝時為太皇太後,在"河陰之變"中與殤帝同被爾朱榮沉入黃河)
……
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後阿史那氏:武成皇後。宣帝宇文贇時尊為皇太後。靜帝時時尊為太皇太後。
……
隋——
世祖煬(明)皇帝楊廣皇後蕭氏(本為西梁明帝蕭巋之女,後為晉王妃,世祖皇後,元德太子楊昭母,隋恭帝楊侑,隋泰帝楊侗祖母,.義寧元年為太皇太後)
……
唐——
唐憲宗懿安皇後郭氏:懿安皇後。郭子儀孫女。母親是代宗長女昇平公主。子穆宗即位後尊為皇太後。敬宗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
北宋——
仁宗的慈聖光獻皇後曹氏(英宗以宗室子弟入即大統,尊為皇太後。神宗時為太皇太後)
英宗的宣仁聖烈皇後高滔滔(神宗之母,哲宗時為太皇太後)
南宋——
高宗的憲聖慈烈皇後吳氏(高宗禪位給孝宗,時為太上皇後,高宗崩尊為皇太後。後孝宗再禪位給光宗,因孝宗尚在,仍為皇太後,再後來孝宗崩,光宗因病無法理朝,內禪寧宗,被尊為太皇太後。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尊位長達五十五年,是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後之一)
宋孝宗成肅皇後謝氏,光宗時尊為皇太後,寧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理宗的皇後謝道清(度宗入即大統後,尊為皇太後,恭帝時尊為太皇太後。元滅宋後成為俘虜,降封為壽春郡夫人)
金——
金太祖皇後紇石烈氏:欽憲皇後。熙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金太宗皇後唐括氏:欽仁皇後。熙宗時與欽憲皇後一起尊為太皇太後。
遼——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淳欽皇後述律平(遼義宗耶律倍,遼太宗耶律德光,章肅帝耶律李胡母,遼世宗耶律阮,遼穆宗耶律璟時為太皇太後)
……
元——
元文宗皇後弘吉剌氏:卜答失里皇後。父親是駙馬魯王雕阿不剌,母是魯國公主桑哥哥剌吉。寧宗時尊為皇太後。順帝時進尊為太皇太後。至元六年去尊號,安置東安州。
元順宗皇後弘吉剌氏:名答己,照獻元聖皇後。英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
明——
明仁宗皇後張氏:誠孝皇後。宣宗時尊為皇太後。英宗時進尊為太皇太後。
明英宗貴妃周氏:孝肅太皇太後。英宗時為貴妃,憲宗時以子即位尊為太後。孝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孝貞皇後王氏:孝宗時尊為太後。武宗時尊為太皇太後。
明憲宗貴妃邵氏:孝惠太後。明憲宗宸妃,興獻帝生母,世宗祖母。追贈的太皇太後。
……
清——
順治皇帝母親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太宗皇太極嬪妃,康熙時為太皇太後)
同治皇帝的母親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後、西太後,咸豐皇帝嬪妃,宣統皇帝入即大統時尊為太皇太後,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太皇太後,也是歷史上徽號、謚號最長的一個太皇太後,同時也是名聲最臭的一個太皇太後!)
中國古代的太上皇:
1秦朝 秦昭襄王嬴異人
秦始皇嬴政
父
↓
子
前221年追尊 秦滅六國後,秦王嬴政自稱皇帝,廢除謚號,尊其父昭襄王為太上皇。
追尊。
2漢朝 劉執嘉(劉太公)
漢高帝劉邦
父
↓
子
前201年-前197年
共4年
有人告太公以「天無二日」,太公不能給皇帝朝拜,高帝因此特別尊其為太上皇。
前197年在櫟陽宮去世。
3晉朝 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倫
侄孫
↓
叔祖
301年
共3月
八王之亂起,趙王司馬倫控制政府後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為太上皇,時年43歲。實際上司馬倫為惠帝的叔祖父。
同年,司馬倫敗死,惠帝復位。
4後涼 後涼太祖呂光
後涼隱王呂紹
父
↓
子
399年
共數日
後涼王呂光病重後,似為避免諸子爭位,故先傳位予嫡子呂紹,時年63歲。
傳位後同年不久即去世,後來呂紹庶兄呂纂仍反,呂紹因此自殺。
5北魏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
父
↓
子 471年-476年
共5年
獻文帝喜愛黃老、玄學思想,對權力富貴非常淡泊,因此禪位於太子拓跋宏,獻文帝時年18歲。
傳位當時拓跋宏只是5歲兒童,故政事仍決於獻文帝和太皇太後馮氏。476年,太皇太後為報復情夫被獻文帝所殺之仇,派人暗殺獻文帝。
6北齊 北齊武成帝高湛
北齊後主高緯
父
↓
子
565年-568年
共3年
臣屬祖珽、和士開欲施恩於太子高緯母子以求長久富貴,遂以追求尊貴為由慫恿武成帝傳位給太子,武成帝時年29歲。
傳位當時太子高緯仍是9歲兒童,故政事仍決於武成帝,直到568年武成帝去世為止。
7北齊 北齊後主高緯
北齊幼主高恆
父
↓
子
577年
共24日
北周大舉進攻,北齊滅亡在即,577年,後主傳位予太子高恆,自任太上皇帝,時年21歲。
傳位後20日,命幼主高恆再傳位予任城王高湝,後主被尊為「無上皇」;詔書尚未送達高湝,4日後,高緯已被北周軍所擒,北齊亡。
8北周 北周宣帝宇文贇
北周靜帝宇文闡
父
↓
子
579年-580年
共1年
宣帝縱情聲色,驕傲自矜,因此傳位於太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時年21歲。
傳位當時太子宇文闡尚是7歲兒童,因此大權仍在宣帝之手,但之後仍然荒淫無道,不理政事,於傳位後次年去世。
9隋朝 隋煬帝楊廣
隋恭帝楊侑
祖
↓
孫
617年-618年
共4月
隋末大亂,李淵入長安,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煬帝時年49歲。
因遍地變亂,道路阻隔,實際上煬帝很可能不知道他被尊為太上皇,所以在江都還是以皇帝身分號令;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殺。
10唐朝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父
↓
子
626年-635年
共9年
玄武門之變後,高祖失勢,不得已傳位,時年61歲。
傳位之後即不接觸政事,於635年去世。
11武周 聖神皇帝武曌
唐中宗李顯
母
↓
子
705年
共10月
神龍革命後,武則天失勢,不得已傳位,時年82歲,李唐王朝復辟,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革命前即疾病纏身,傳位當年(705年)十一月在上陽宮仙居殿去世。
12唐朝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父
↓
子
712年-716年
共4年
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立,睿宗本來也無心帝位,故傳位,時年51歲。
一開始還掌握部分決策權力,713年,玄宗在政爭中鏟除太平公主勢力後,睿宗之權完全釋出,716年在大明宮百福殿去世。
13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肅宗李亨
父
↓
子
756年-762年
共6年
安史之亂,玄宗與皇室成員一同西逃,馬嵬驛賜死楊貴妃後,玄宗逃向蜀中(今四川),太子李亨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於該地即位,是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將已失人心的玄宗權力基礎架空,玄宗時年72歲。
玄宗只能追認肅宗的即位,還都長安後,於762年在西內神龍殿去世。
14唐朝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父
↓
子
805年-806年
共4月
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惟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風,因此被宦官所逼,讓位於太子李純,時年45歲。
傳位後次年(806年)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15唐朝 唐昭宗李曄
李裕
父
↓
子
900年-901年
共2月
李曄從流亡華州(今陝西華縣)返回長安後,個性大變,喜怒無常,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為求自保,故擁立太子李裕,李曄被幽禁並尊為太上皇,時年34歲
901年,孫德昭等人殺劉季述、王仲先等,迎昭宗復位,李裕被改封為德王。
16宋朝 宋徽宗趙佶
宋欽宗趙桓 宋高宗趙構
父
↓
子
1125年-1135年
共10年
1125年,金滅遼後南侵,徽宗為息金國之兵,下詔傳位太子趙桓,被尊為教主道君皇帝,其時為十二月二十四日,已合陽歷1126年,5日後再被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徽宗時年44歲。
傳位後一度後悔,金兵第一次南下時,避往江南,謠傳將復辟,後回汴京;1127年金兵二度南下攻陷汴京,徽宗被金國廢為庶人並擄往北方,是為靖康之變,不過徽宗還是繼續被逃亡江南的另一子高宗趙構遙尊為太上皇直到去世為止。
17宋朝 宋高宗趙構
宋孝宗趙昚
養父
↓
養子
1162年-1187年
共25年
高宗一生波折起伏,身系宋朝皇室唯一血脈30餘年,在位許久已厭倦政事,收養的皇子趙眘年紀已大,故傳位,時年56歲。
高宗退位後,還是有一定的權力,加以繼位的孝宗相當孝順,高宗在世的期間二人關系和睦,1187年,高宗去世。
18宋朝 宋孝宗趙昚
宋光宗趙敦
父
↓
子
1189年-1194年
共5年
高宗去世後,孝宗亦倦於政事,故傳位予太子趙敦,時年63歲。
即位的光宗由於皇後李鳳娘的挑撥與孝宗不和,一直不去探望孝宗,1194年,孝宗去世。
19宋朝 宋光宗趙敦
宋寧宗趙擴
父
↓
子
1194年-1200年
共6年
光宗與孝宗不和,又受到皇後李鳳娘的影響,長期不去探望孝宗,一直到病重去世及喪禮都是這樣,因此孝宗喪禮後不久,在太皇太後的授意下,趙汝愚及韓侂胄迎立光宗之子嘉王趙擴,並逼迫光宗退位,尊其為太上皇,光宗時年48歲。
1200年,光宗去世。
20西遼 西遼帝耶律直魯古
西遼帝屈出律
岳父
↓
女婿
1211年-1213年
共2年
屈出律是乃蠻大陽汗之子,乃蠻為成吉思汗所滅,屈出律逃至西遼,西遼帝耶律直魯古將公主嫁給他,但屈出律卻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奉其為太上皇。
屈出律奉直魯古為太上皇,直到直魯古1213年去世。
21西夏 西夏神宗李遵頊
西夏獻宗李德旺
父
↓
子
1224年-1226年
共2年
神宗自號上皇,傳子李德旺,時年62歲。
1226年,神宗去世。
21明朝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兄
↓
弟 1449年-1457年
共8年
1449年土木堡之變,英宗為瓦剌所俘,同年郕王朱祁鈺即帝位,是為代宗(景帝),英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帝,時年23歲。
1450年,英宗為瓦剌送回,被代宗幽禁於南宮;1457年,代宗病重之際,被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擁護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22清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父
↓
子
1795年-1799年
共4年
為了不超過祖父聖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紀錄故傳位予太子顒琰,時年85歲。
傳位後仍掌握實權,直到1799年去世。
Ⅳ 清朝被稱為太皇太後的有幾位
一位,即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後。
孝庄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
Ⅵ 歷史上的太後排名
TOP榜
關注榜
投票榜
01
孝庄文皇後>>
02
武則天(武周)>>
03
慈禧>>
04
趙飛燕>>
05
長孫氏>>
06
郭布羅·婉容>>
07
蕭綽>>
08
徐儀華>>
09
漢高後:呂雉>>
10
竇氏>>
11
韋氏>>
12
衛子夫>>
13
馬皇後>>
14
竇皇後>>
15
陰麗華>>
01
武則天(武周)>>
02
慈禧>>
03
漢高後:呂雉>>
04
趙飛燕>>
05
孝庄文皇後>>
06
郭布羅·婉容>>
07
陰麗華>>
08
蕭綽>>
09
衛子夫>>
10
馬皇後>>
11
長孫氏>>
12
韋氏>>
13
竇氏>>
14
竇皇後>>
15
徐儀華>>
01
武則天(武周)>>
02
慈禧>>
03
漢高後:呂雉>>
04
衛子夫>>
05
趙飛燕>>
06
陰麗華>>
07
孝庄文皇後>>
08
長孫氏>>
09
郭布羅·婉容>>
10
蕭綽>>
11
馬皇後>>
12
竇氏>>
13
徐儀華>>
14
韋氏>>
15
竇皇後>>
中國十大著名皇後排行榜,本榜單是小編主要依據史實記載、後人評價、生平事跡,並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娛樂,歡迎在末尾交流探討。
中國十大著名皇後排行榜
1、孝庄文皇後
孝庄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
【 詳細>>】
2、武則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 詳細>>】
3、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 詳細>>】
4、趙飛燕
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趙氏,號飛燕,《飛燕外傳》稱其名為趙宜主。本巴郡閬中譙里人,其父母因侍同里入朝為侍中的譙隆移家於入京城,僅稱其為長安宮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選入宮中為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後。在中國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燕字指的正是趙飛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
【 詳細>>】
5、長孫氏
文德皇後長孫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唐高宗李治母親。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 詳細>>】
6、郭布羅·婉容
郭布羅·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鴻,號植蓮,滿洲正白旗(達斡爾族)。清朝遜帝溥儀的妻子,清朝與中國的末代皇後,後為偽滿洲國皇後。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鴻」來自《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 詳細>>】
7、蕭綽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後。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後,攝政。983年(統和元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後」。986年(統和四年),宋太宗認為遼聖宗年幼而母後攝政,大舉北伐,以收復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後者不降絕食而死。
【 詳細>>】
8、徐儀華
徐儀華,閨名妙雲(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嫡後,濠州人,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母張氏或謝夫人(謝再興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冊立為皇後,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於南京,壽46。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於長陵。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後謚號曰:「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祔太廟。
【 詳細>>】
9、漢高後: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等。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並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 詳細>>】
10、竇氏
孝文竇皇後(?—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竇猗房是普通的農家女,平民出身。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後,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後。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後。竇太後與漢文帝劉恆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 詳細>>】
11、韋氏
韋皇後(?-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後。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父韋玄貞,母崔氏,邵王李重潤、永泰公主、永壽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生母。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位。韋氏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廟道觀,奢侈無度。景龍四年(710年)李顯暴卒,韋氏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不久李隆基發動政變,擁其父相王李旦登基。韋氏被殺於宮中,並被追貶為庶人,稱韋庶人。
【 詳細>>】
12、衛子夫
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後,史稱孝武衛皇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謚號的皇後。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家歌女。於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宮,建元三年(前138年)封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為皇後,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謚思後,葬桐柏亭。身駐漢宮凡49年,在皇後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 詳細>>】
13、馬皇後
明太祖孝慈高皇後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結發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里,馬氏和他患難與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後。朱元璋對馬皇後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後勸止。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後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 詳細>>】
14、竇皇後
太穆皇後竇氏(約569年—約613年),京兆平陵人(今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襄陽長公主之女。聰慧剛毅,頗有才華。嫁李淵,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昭公主李氏,隋大業年間,在涿郡去世,時年45歲。其父竇毅是東漢漢大鴻臚竇章的第十二世孫,胡姓紇豆陵氏(賜姓)。其十二世祖竇統在漢靈帝時為雁門太守,為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後魏南徙,子孫因家於代,賜姓紇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唐朝建立後,其夫李淵追封竇氏為穆皇後,貞觀九年五月九日,李世民追尊為太穆皇後。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順聖皇後。
Ⅶ 清朝里有幾個太皇太後
一位,即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後。
Ⅷ 歷史上共有多少為皇太後
1、漢文帝皇後竇氏 2、漢昭帝皇後上官氏 3、漢元帝皇後王政君 4、漢和帝皇後鄧綏:和熹皇後。 5、晉簡文帝宮人李陵容:出身微賤。孝武帝時相繼尊為淑妃、貴人、夫人、皇太妃,直到(崇訓宮)皇太後。安帝時尊為太皇太後。 6、南朝宋蕭文壽:孝懿皇後。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父孝穆帝劉翹的繼室。生長沙王劉道憐、臨川王劉道規。劉裕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少帝劉義符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7、南朝宋路惠男:昭太後。是孝文帝劉義隆的淑媛。其子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尊為崇憲宮太後。廢帝劉子業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宋明帝即位後復為崇憲太後。 8、南朝陳章要兒:武宣皇後。是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的繼室。陳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廢帝陳伯琮即位後進尊為太皇太後。宣帝陳頊即位後,復為皇太後。 9、北魏文成帝皇後馮氏:文明皇後。獻文帝拓跋弘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孝文帝元宏時尊為太皇太後。 10、北齊神武帝皇後婁昭君:武明皇後。文宣帝高洋時尊為皇太後。後進尊為太皇太後。 11、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後阿史那氏:武成皇後。宣帝宇文贇時尊為皇太後。靜帝時時尊為太皇太後。
唐朝
高祖太穆皇後竇氏 竇皇後 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 長孫皇後 高宗廢後王氏 王皇後 高宗皇後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後趙氏 中宗韋皇後 韋庶人 睿宗肅明皇後劉氏 睿宗昭成皇後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後王氏 玄宗貞皇後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後楊氏 肅宗張皇後 肅宗章敬皇後吳氏 代宗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後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後王氏 順宗庄憲皇後王氏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 憲宗孝明皇後鄭氏 穆宗恭僖皇後王氏
穆宗貞獻皇後蕭氏 穆宗宣懿皇後韋氏 宣宗元昭皇後晁氏 懿宗惠安皇後王氏 昭宗積善皇後何氏 五代 後梁 文惠皇後王氏 太祖元貞皇後張氏 張惠 後唐 貞簡皇後曹氏 庄宗神閔敬皇後劉氏 劉玉娘 和武憲皇後曹氏 昭懿皇後夏氏 宣憲皇後魏氏 廢帝皇後劉氏 後晉 高祖皇後李氏 出帝皇後馮氏 後漢 高祖皇後李氏
後周 聖穆皇後柴氏 世宗貞惠皇後劉氏 宣懿皇後符氏 十國南唐 後主皇後 周娥皇 後主皇後 周女英
北宋 昭憲杜太後 太祖孝惠賀皇後 孝明王皇後 孝章宋皇後 太宗淑德尹皇後 懿德符皇後 明德李皇後 元德李皇後 真宗章懷潘皇後 章穆郭皇後 章獻明肅劉皇後 劉娥 仁宗郭皇後 慈聖光獻曹皇後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 高滔滔 神宗欽聖獻肅向皇後 欽成朱皇後 欽慈陳皇後 哲宗昭慈孟皇後 哲宗昭懷劉皇後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後 徽宗鄭皇後 欽宗朱皇後
南宋 高宗憲節邢皇後 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後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後 成恭夏皇後 成肅謝皇後 光宗慈懿李皇後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後 恭聖仁烈楊皇後 楊桂枝 理宗謝皇後 謝道清 度宗全皇後 全玖
遼(契丹)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 懿祖莊敬皇後蕭氏 玄祖簡獻皇後蕭氏 德祖宣簡皇後蕭氏 太祖淳欽皇後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後蕭氏 蕭溫 世宗懷節皇後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後蕭氏 景宗睿智皇後蕭氏 蕭燕燕 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蕭菩薩哥 聖宗欽哀皇後蕭氏
興宗仁懿皇後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觀音 道宗蕭皇後 蕭坦思
天祚皇後蕭氏 蕭奪里懶
金 太祖聖穆皇後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後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後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後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後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後裴滿氏 哀皇後徒單氏 海陵嫡母 海陵後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後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後李氏 世宗昭德皇後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後徒單氏 暈宗昭聖皇後劉氏 章宗欽懷皇後蒲察氏 完顏永濟廢後徒單氏 宣宗皇後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後 王雲 哀宗徒單皇後
元朝 太祖光獻翼聖皇後弘吉剌氏 孛兒台旭真 太宗昭慈皇後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後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顯懿庄聖皇後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後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聖皇後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即闊闊真 成宗貞慈靜懿皇後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聖皇後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聖皇後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後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聖皇後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聖皇後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庄靜懿聖皇後亦啟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聖皇後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後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貞裕徽聖皇後 邁來迪 明宗皇後 八不沙皇後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後 寧宗皇後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後 順帝皇後欽察氏 答納失里皇後 伯顏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皇後 完者忽都皇後奇氏 奇皇後
明朝 太祖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 惠帝馬皇後 成祖仁孝徐皇後 仁宗誠孝張皇後 宣宗恭讓胡皇後 胡善祥 宣宗孝恭孫皇後 英宗孝庄錢皇後 錢錦鸞 英宗孝肅周太後 景帝汪廢後 景宗肅孝杭皇後 憲宗吳廢後 憲宗孝貞王皇後 憲宗孝穆紀太後 紀淑妃 憲宗孝惠邵太後 孝宗孝康張皇後 武宗孝靜夏皇後 世宗孝潔陳皇後 世宗張廢後 世宗孝烈方皇後 世宗孝恪杜太後 穆宗孝懿李皇後 穆宗孝安陳皇後 穆宗孝定李太後 神宗孝端王皇後 神宗孝靖王太後 光宗孝元郭皇後 光宗孝和王太後 光宗孝純劉太後 熹宗懿安張皇後 張嫣或張寶珠
庄烈帝愍周皇後
清朝 孝慈高皇後 葉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哲哲 孝庄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順治廢皇後(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孝惠章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孝康章皇後 佟佳氏 孝獻章皇後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誠仁皇後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後 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後 佟佳氏 孝恭仁皇後 烏雅氏 孝敬憲皇後 烏拉納拉氏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孝賢純皇後 富察氏 乾隆繼皇後 烏拉納拉氏(喪葬規格等同於皇貴妃) 孝儀純皇後 魏佳氏 孝淑睿皇後 喜塔臘氏 孝和睿皇後 鈕祜祿氏 孝穆成皇後 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後 鈕祜祿氏 孝慎成皇後 佟佳氏 孝靜成皇後
答案補充
博爾濟吉特氏
孝德顯皇後 薩克達氏
孝貞顯皇後 鈕祜祿氏 慈安太後
孝欽顯皇後 葉赫那拉氏 慈禧太後
孝哲毅皇後 阿魯特氏
孝定景皇後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後
遜皇後 郭絡羅·婉容(有爭議)
Ⅸ 清朝的太後有哪些
清仁宗妻子孝和睿皇後、清文宗養母孝靜成皇後、清文宗妻子慈安太後、清穆宗母親慈禧太後、清德宗妻子隆裕太後
1、清仁宗妻子孝和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嘉慶朝首位貴妃、唯一的皇貴妃,嘉慶帝第二任皇後。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乾隆五十五年入潛邸為嘉親王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殤。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後。嘉慶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綿忻。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尊奉為皇太後。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於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昌西陵。全謚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2、清文宗養母孝靜成皇後
孝靜成皇後(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豐帝養母,議政王、和碩恭忠親王愛新覺羅·奕欣生母。
先祖在清朝開國之初入滿洲正藍旗,孝靜成皇後去世後抬旗入滿洲正黃旗。咸豐帝即位之後,尊其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綺春園壽康宮,遵照皇太後禮遇奉養,咸豐五年,晉尊為康慈皇太後。
3、清文宗妻子慈安太後
孝貞顯皇後(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咸豐朝第一位貴妃第二任皇後,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生母為姜氏(後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
咸豐二年(1852)二月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後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後時年十六少於文宗六歲,由妃到皇後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而且她生前完全沒有子嗣憑著咸豐對其寵愛晉封速度堪稱清朝晉封最快的皇後。
4、清穆宗母親慈禧太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5、清德宗妻子隆裕太後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後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