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柔道多少年歷史

柔道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17 05:52:27

㈠ 最早的柔道運動起源於哪裡

柔道,顧名思義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1882年,日本的嘉納治五郎將中國武術的踢、打、摔、拿以及日本的武技、柔術等技術融為一體,創立柔道。同年在東京永昌寺開設講道館,1884年設立柔道段位制,1890年開始女子柔道訓練。1900年制定柔道競賽規則,1931年日本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女子柔道協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柔道傳播到歐美等國。1956年舉行首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80年起舉辦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

比賽按體重分級別,運動員身穿白色或米黃色柔道服,徒手赤腳,腰扎段位帶。每場比賽男子5分鍾,女子4分鍾。比賽中不許用頭、肘、膝頂撞對方,抓頭發或對肘關節以外的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等動作。男、女柔道分別於1964年和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㈡ 柔道運動是怎麼起源的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

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蘊釀時期(939~1466)

日本國從公元939年平將門的反叛開始。再經1056年阿倍賴的叛亂及1086年清原武士的叛亂,一直到1192年鐮倉政府成立。在此時期是日本國的封建時期,也是封建武人的政治開始,日本武士道隨著封建武人的政治完成,因而開始孕育發達了起來。日本武士道就是在這種以戰爭為職業的武士社會里、發展出來的特殊實踐道德,到了鐮倉政府時代,他的實行德目方面,已經有了大體的確定。其德目道德、信仰,都是武士們從實際戰爭中磨練出來的,並不是很高深理論。其主要的精神德目有;忠孝、武勇、信義、名譽、禮儀、質朴、廉潔等七項。這也是後來柔道的創立所依循的精神所在。根據史學上的記述,此期我國儒家思想已介入日本的社會,基於歷史文化的交流作用,不免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力量,因此這些信條基本上幾乎與我國儒家思想接近。

柔道運動的精神觀念根基,即取自武士道精神優點,所延續過來而加以發展。所以柔道訓練非常講究,修身的生活行為教育,養身重於養術的道德觀念,就像禮節的表現,道場坐位的區分,輩份上下秩序的畫分等,皆充分表現出秩序、規律、法則、倫理道德,以及生活規律之教育,柔道的演化過程,在蘊釀時期屬日本國的封建時期,在封建體度的模式下,其規范、法則較易孕育而生,因此在此期的發展主要是奠定武士道的生活精神。

拓荒時期(1467~1637)

到了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日本國從此以後天下大亂,開始進入了所謂「戰國時代」,由於戰爭亂象促使柔術「體」,自然而然隨著混亂形成自衛需求,產生了各自為陣各個不一的流派。也因在這種戰亂時代,為了要求達到勝利,因此在道德行為是最容易淪喪的環境,此時的武術也就只重於勝利。

此時期的武術稱「體術」,後來改稱為「柔」,或稱「柔術」,這時的柔道雖然尚未定名成立,但已有了柔術之武術,只是尚未較有系統組織代表,從「古事記」的「比力」與「日本書記」中,均記載了野見宿彌以「捔力」殺了當麻蹴速的故事,顯示柔術與相撲存在的實情,證明此時已有柔術的存在,柔道是後來才由柔術提升而定名的,而柔術的更早期則稱為體術。

關於柔術流派的起源,乃有不同的說法;其一為平安時代受獎勵在宮中舉行節會的相撲,逐漸形成具有儀式,娛樂性的競技比賽,進而由江戶時代的勸進相撲,發展為近代相撲。其二為自平安朝末期至源平戰國時代,各國短兵相接的戰事頻繁,武士上戰場殺敵勢必有必備的技術與體力,於是在平時便展開實戰性,格鬥技術的研究與練習,進而形成有體系的組織,此為柔術流派的形成。

有關各流派最早的記錄,首見於1532年(天文元年)竹內中務大夫久盛創始的竹內派,到了德川初期,又出現荒木派、三浦流、夢想派、磯貝流、制剛派、關口新心派、福野流,到幕府末期更萌生涉川派、起倒流、楊心派、扳心派、天神真楊派,諸多流派中,其中三浦流、磯貝流、福野流三派即為陳元斌之門徒。

柔道的拓荒時期,在此期,屬日本國的戰國時代,因此格鬥技自然而然形成各自為陣的局面,各個區域均各自發展創造,造就各流派的產生,柔道的成長演進,也再此一時期由「體術」演進為「柔」。

紮根時期(1638~1877)

公元1638年陳氏(陳元贇)在日本江戶(今之東京)麻布「鎮國寺」,公開傳授中國傳統武術(包括中國摔角、擒拿、拳術),日本人稱為「柔術」,當時日本的戰鬥技術受中國武術所影響,因此開始起了全盤的變化,使原本以體術之稱的格鬥武術,改以「柔術」稱之。

陳元贇號既白,浙江杭州人,生於(1587~1672)年,即明萬曆15年~康熙11年間,原在福建少林寺學藝,擅常少林拳術,亦精通擒拿、摔角等武術,是一位頗有名望的武術家,其人文武雙全、能詩亦善書法、又能自製陶器世稱元贇燒。陳元贇前往日本前後有三次,他是在第二次公元1638年(明崇禎11年)日本寬和15年,到了日本後於日本麻布「鎮國寺」廟中,公開傳授中國武術。第三次至日本是公元1659年(清順治16年、日本萬治二年),這是他最後一次離開故國,相傳陳氏娶日本少女為妻,其子名為「源太郎」,公元1672年(清康熙11年)六月九日病發,享年八十五歲(體育大辭典)。

陳氏第二次到日本時,他曾授藝給三位日本浪人,即福野七郎右衛門正勝、三浦與次右衛門義正、磯貝次郎左衛門等三人,再由他們三位各自立派,分別傳授門徒,演成「三浦流派」、「福野流派」、「磯貝流派」,發展至德川末期,共有五十一個流派,也奠定了柔術發展之基礎,柔道的根源即紮根於此時,此亦為中國武術流入日本後紮根之源迄。此期的柔術發展,由於我國陳元贇的介入,促使日本的「體術」,與中國傳統武術(包括中國摔角、擒拿、拳術)起了結合,柔術在日本德川時代,盛行了有二百多年時間。柔道的發展至此時期是武術結合期,也開始有了初步的規范架構,稱為紮根時期。

㈢ 什麼是柔道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神永昭夫(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㈣ 柔道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柔道是兩個人徒手較量的一項競技運動。柔道剛柔相濟,以柔克剛,能最有效地發揮身心能力,有利於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性的發展,可以鍛煉意志品質。

中國明代就有柔術的記載。1638年浙江人陳久貿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1882年日本創立了現代柔道,興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1893年講道館開始訓練女子柔道運動員。柔道是日本大、中、小學體育教材的內容之一,全國學校、企業、軍隊、警察、政府機關都推廣柔道。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聯盟」。1951年歐洲也成立了柔道聯盟,1952年初改名為「國際柔道聯合會」,本部設在東京。1956年在東京舉行了第1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5年第4屆世界柔道錦標賽開始分4個級別進行比賽,並規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柔道錦標賽。第18屆奧運會把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過柔道表演賽。1979年在北京舉辦了兩期柔道教練員訓練班,邀請日本柔道界人士授課。1980年中日兩國柔道隊員相互訪問比賽。同年9月在秦皇島市舉行了首屆全國柔道錦標賽。1986年,在荷蘭舉行的第4屆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上,中國內蒙草原農家姑娘高風蓮戰勝世界名將瑪爾約萊因·范·厄南,奪得72公斤以上級桂冠,成為中國第1個女子柔道世界冠軍。

㈤ 柔道的歷史發展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 。他們的格鬥是用拳腳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㈥ 柔道為什麼叫柔道起源於哪個國家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㈦ 簡述一下柔道的發展歷史

柔道起源於中國唐朝,他在唐朝作為一種祭神的儀式,類似於摔跤。後傳至日本。最早傳至日本的柔道也是用於祭神,後來慢慢演變為一種武術,脫離唐朝後而自成一體。而隨著中國唐朝的衰敗,柔道在中國也隨之衰敗。但傳到日本的柔道卻發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明治十年(1877年)三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項目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只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家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范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項目,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吉新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㈧ 柔道起源於哪裡

柔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對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大家所接受。相傳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唐手和手搏,向琉球傳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少年時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隨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赴日本,成為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在江戶城南國正寺里,以少林武術教授寺僧。當時正好有武術家福野七郎史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借住寺中,也跟著陳氏學習。經他們苦心鑽研,深得少林武術的奧妙。後來三人到各地傳授,不斷研究、提高,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並經過民間輾轉相傳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各自的體系,名人輩出。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正值大動盪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寶座,改號為明治。從此,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模仿西方歐美各國先進的科學文明之風日盛,柔術也因被視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們的擯棄。柔術家受到影響,有的消沉隱居,有的替貴族當衛士,有的做雜耍表演。然而沒落武士卻依仗柔術,在社會上進行騷擾,欺侮平民,敲詐勒索。當時的柔術成為一些浪士打架毆斗的工具,為社會各界蔑視和厭惡,柔術面臨著衰敗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時身體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經過數年努力,對各流派都進行深入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嘉納先生的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已趨向完善。他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以修養身心、修養精神為宗旨,亦即養道重於練術。同時也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柔術,於是採用了直信流派偶爾用過的「柔道」這個名稱。
「柔道」戰勝「柔術」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先生移居到東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即講道館)訓練柔道,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後來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當時日本柔道的訓練中心。
但彼時日本的柔術界卻對嘉納傳授柔道頗多非議、指責和對抗。他們認為,講道館的柔道是欺師滅祖,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技術上也未必能勝過柔術,因此經常有人到講道館尋釁鬧事。柔術與柔道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欲與柔道決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總監通庸的倡議並親自主持下,舉行了柔道與柔術的大決戰。這場交戰實際上關繫到柔道的成敗與存亡,引起了國民的極大關注。當時,柔道與柔術雙方各出15人進行決戰。比賽結果,講道館大獲全勝,特別是作為征服各派柔術的強手而聞名的西鄉四郎和楊心流戶冢派柔術高手照島太郎的決戰,以西鄉四郎獲勝而告終。這樣不僅確立了講道館柔道在社會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藝上也因為以絕對優勢壓倒柔術,而使柔道聲威大震,爭取了社會上的支持,統一了柔術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視廳的積極支持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體育運動,走上了興旺發達之路。
國際柔道聯盟至今還在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於嘉納先生對柔道運動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視的功績,使得柔道在亞洲和歐美各國蓬勃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運動。
所以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㈨ 柔道是誰發明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對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大家所接受。相傳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唐手和手搏,向琉球傳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少年時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隨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赴日本,成為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在江戶城南國正寺里,以少林武術教授寺僧。當時正好有武術家福野七郎史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借住寺中,也跟著陳氏學習。經他們苦心鑽研,深得少林武術的奧妙。後來三人到各地傳授,不斷研究、提高,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並經過民間輾轉相傳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各自的體系,名人輩出。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正值大動盪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寶座,改號為明治。從此,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模仿西方歐美各國先進的科學文明之風日盛,柔術也因被視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們的擯棄。柔術家受到影響,有的消沉隱居,有的替貴族當衛士,有的做雜耍表演。然而沒落武士卻依仗柔術,在社會上進行騷擾,欺侮平民,敲詐勒索。當時的柔術成為一些浪士打架毆斗的工具,為社會各界蔑視和厭惡,柔術面臨著衰敗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時身體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經過數年努力,對各流派都進行深入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嘉納先生的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已趨向完善。他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以修養身心、修養精神為宗旨,亦即養道重於練術。同時也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柔術,於是採用了直信流派偶爾用過的「柔道」這個名稱。 「柔道」戰勝「柔術」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先生移居到東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即講道館)訓練柔道,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後來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當時日本柔道的訓練中心。 但彼時日本的柔術界卻對嘉納傳授柔道頗多非議、指責和對抗。他們認為,講道館的柔道是欺師滅祖,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技術上也未必能勝過柔術,因此經常有人到講道館尋釁鬧事。柔術與柔道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欲與柔道決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總監通庸的倡議並親自主持下,舉行了柔道與柔術的大決戰。這場交戰實際上關繫到柔道的成敗與存亡,引起了國民的極大關注。當時,柔道與柔術雙方各出15人進行決戰。比賽結果,講道館大獲全勝,特別是作為征服各派柔術的強手而聞名的西鄉四郎和楊心流戶冢派柔術高手照島太郎的決戰,以西鄉四郎獲勝而告終。這樣不僅確立了講道館柔道在社會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藝上也因為以絕對優勢壓倒柔術,而使柔道聲威大震,爭取了社會上的支持,統一了柔術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視廳的積極支持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體育運動,走上了興旺發達之路。 國際柔道聯盟至今還在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於嘉納先生對柔道運動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視的功績,使得柔道在亞洲和歐美各國蓬勃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運動。 所以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㈩ 柔道創始人是誰

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日本的嘉納治五郎創立,一說是中國的陳元贇創立。
柔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國內有人說浙江人陳元贇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創建柔術,日本人學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結合本國武術和本國國情以及外國武術形成了新的流派,然而國際上無人贊同。
1882年,被譽為「柔道之父」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現代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
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柔道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