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有趣的對聯故事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於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後,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寫完後,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於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凶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貼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②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個對聯
③ 中國古代經典對聯故事
聯壇典故·第一
第一:
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七夕,三餐依舊是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
客舍凄涼,恰似今宵七夕。
學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約,先生再傳學生作對:
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
李某見了,代其子對曰:
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
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作對:
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
李某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尚記得滾瓜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赫然而退。
第二: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於是在門口貼了一副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不料第二天就為村人改為: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父成聾,子成聾,代代全成聾;
父潑財,子潑財。輩輩都潑財。
為了這副對聯,李財主整整病了一個多月,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第四:
有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說:
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到:
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第五:
【明】人解縉,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富豪氣得目瞪口呆。
此事傳到相爺的耳朵里,他命家人去叫他來當面一試,解縉與相府家人來到相府門前,見正門關著,就止步不前,對家人說:「迎客有迎客之禮,為何不開正門?」家人無奈,只得又去,稟告相爺。相爺想了想,揮筆寫了個上聯,連同筆墨交與家人說:「遞與那學生。」
解縉接過一看,見是一副對子的上聯:
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縉即刻接寫了下聯:
大鵬展翅恨天低。
相爺見對只好大開正門。小解縉進了門,相爺把他迎入客廳,分賓主坐下後,相爺從桌上拿起一本書晃晃說:「老夫聽說你有萬卷之書,書藏哪裡?」小解縉指指肚皮說:「在這里。」相爺又問:「既然如此,那我出聯你能對嗎?」小解縉眨眨眼睛說:「何止能對!」相爺看看這穿綠衣衫雙目流盼的小傢伙,口氣竟這么大,不覺有些好笑,便出聯道:
井底蛤蟆青間綠,美目盼兮。
小解縉聽了,冷笑了一聲,看了一眼身穿紅袍的相爺,便接著對道:
湯中對蝦白映紅,鞠躬如也。
相爺本想譏笑他是個坐井觀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隻死蝦,想小傢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裡冒火,卻不好發作,只好改換題目,再難解縉道:
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解縉略一思索,便對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相爺見小解縉對答如流,大為吃驚。正找不到好的課題,忽見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鵑圖》,也來不及細想,就信口出了一聯道:
月下子規喉舌冷。
解縉見他行文已亂,故意照式對個下聯說:
花中蝴蝶夢魂香。
誰知相爺只顧後,不顧前,一見別人句子有毛病,馬上挑剔說:「試問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來的夢魂香甜?」解縉又眨眨眼睛說:「然而月下子規,也未必啟口,喉舌之冷,一樣無從說起!」相爺一聽,啊喲!我也錯了。便問小解縉:「那麼依你說又當如何?」
解縉說:「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豈不是『舌冷』『夢香』?」相爺欲要叫好,但又反問:「你既然早已知道,為何將錯就錯?」
解縉笑道說:「因為相爺失口在先,解縉之所以將錯就錯,無非是步相爺後塵,照葫蘆畫瓢罷了。」
一番話說得相爺心服口服,自知理虧。想想方才小解縉的不恭,正是自己失於檢點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慚愧和不安。他深愛解縉之才,等解縉長大,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第六:
【清朝時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掛有一幅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飛來峰下遊玩,坐在冷泉亭邊休息,欣賞這幅對聯。妻子看了一會兒,要求俞樾進行解釋。俞樾把原來的對聯改了兩字,作為回答: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妻子嫌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動的字作了比較,認為「冷」、「飛」二字比「有」、「無」准確有神。
過了幾天,俞樾帶著次女秀孫又來到冷泉亭邊。他給秀孫說明上次怎樣給對聯該字一事,秀孫趕緊望著亭子,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慢慢地說: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聯中的「幾」字改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細推敲,改得動人。至於那個「何」字為什麼要改成「項」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孫追問原因。秀孫爽朗地說:「項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座險峰不是他從別處拔起,怎能飛到這里來呢?」秀孫話音剛落,俞樾忙拍手稱好快,連連道好。
第七:
【明】朝兵部尚書康大和一次挑竹蟶到山裡去賣,晚上借宿在一家學館里。因為沒有床鋪,就用學生課桌板並排當床鋪睡下。先生睡在同一間房子里,雖有蚊帳,卻不能入睡。他爬起來,點燈一照,看大和睡在課桌板上,呼呼大睡,沒有一隻蚊子干擾,而自己蚊帳里蚊子成群,被叮睡不著。
第二天早上,先生對大和說:「我有一個對頭,三年無人對出。不知何時能遇賢人,尋得佳對?」大和說:「先生不妨道出,或許有人能對。」先生故意說:
小犬無知敢入深山尋虎豹。
大和沉思片刻,覺得先生是有意試探,對出有因,便順口對道:
青龍未遇特來淺水戲魚蝦。
先生自覺沒趣,但心裡卻暗暗佩服這個麻臉的後生仔,竟有這樣的文才。
大和准備要起行,看昨夜放在天井裡的半擔竹蟶,被學館的弟子踢破了不少,連蟶湯都流出來。這時,有幾個穿長衫的鄉紳來到學館,其中一個白鬍須的鄉紳說:「你賣蟶來這里做什麼?」另一個鄉紳說:「
叫先生對出一個讓他對。能對出,一擔蟶都買;對不出,倒在天井裡。」大和站著不作聲。鄉紳示意先生出對頭,先生想了好久不開口。大和等急了,就不客氣地說:「時間不早了。不然,我出一個對頭,讓你們來對如何?」先生示意鄉紳們讓他出,那個白鬍須的鄉紳也表示同意,大和就念道:
硬殼竹蟶踢破流湯流鹵。
鄉紳們聽了都冷笑道:「肩挑買賣的粗人,出這樣的粗對。請先生對吧!」先生抽水煙,吐出一團煙霧。想了好久,對不出來。鄉紳們也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能對出來。大和等急了,就對他們說:「既然諸位先生不願說出對尾,就把竹蟶都買去吧!」那個白鬍須的鄉紳說:「你能自對,我們就服你,這些蟶,請你不必擔心。」大和雙手抱拳行禮:「請諸位先生多多包涵,我自作自受了!」說著,就大聲對道:
長腳螃蟹扒開無淀無膏。
先生和鄉紳們自覺沒趣,只好拿錢買下這擔竹蟶。
第八:
從前,粵西一爿回春堂葯材店,店老闆姓洪,膝下只有一女,洪老闆以『洪』『紅』諧音,取中葯『紅娘子』之名,將女兒取名洪娘子。
洪娘子年方二八,並常常和人對聯。一日出了個上聯:
白頭翁。
而一位放牛郎對以:
紅娘子。
洪娘子聽了大吃一驚,一下子臉紅到了耳根。洪娘子接著出一聯:
鼓架架鼓,陳皮難敲半下。
放牛郎對道:
燈籠籠燈,紙殼原以防風。
自此之後洪娘子對放牛郎改變了那種居高臨下的驕態,虛心向放牛郎請教,兩人互相切磋。洪娘子與放牛郎之間的感情與日俱增,兩個小青年相愛的事,不久便被洪老闆發現了。於是他決定征聯選婿試試放牛郎的才學。這第一聯是:
冬蟲夏草九重皮。
放牛郎一見便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高聲對道:
玉葉銀花一條根。
放牛郎進入了第二關,見那上面掛的是:
煩暑最宜淡竹葉。
放牛郎又微微一笑,答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放牛郎信心倍敷,又進入第三關,這一聯寫的是:
金銀花小,香飄七八九里。
放牛郎略一遲疑,便對了出來: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放牛郎來到了第四關,這上面寫的是:
水蓮花,半枝蓮,金花照水蓮。
放牛郎思索了好半天,即誦出下聯: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過了很久。裡面才傳出洪老闆冷冷的聲音:「進來吧。」放牛郎進入廳堂。來到最後一關。只見那牆上掛的是一副四十三字,內嵌十二味中葯名的長聯,不禁愕然驚嘆:「啊呀!絕對!絕對!」這聯是:
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葯勝五倍,從容貫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雲母天仙早遇賓郎。
放牛郎目瞪口呆,汗流浹背,無言一對。他回家後決定苦學幾年再來。
洪娘子於是送放牛郎遠行,她順手在路邊折了株草放在放牛郎手上,放牛郎一看是株相思草,他知道這是洪娘子和他『物對』表心意,作臨別的最後一次對。他想了一會,忽然上前幾步從路邊采了一朵花,插在洪娘子髻上。洪娘子驚喜地叫了起來:「啊!合歡花。」接著道:
放心走吧,此去不論生地熟地,遠志莫怕路千里。
放牛郎灑淚而別:
揮淚去矣,將來但聞藿香木香,桂圓時節早當歸。
放牛郎日夜攻讀,精心應對。冬去春來,轉眼快半年了,四十三字長聯中的十二味葯名,還只能對上六個,他心裡甚是著急。這天,他忽然接到洪娘子託人帶來的信件,打開細看,上面這樣寫著,
白頭翁:
憶自金閭相會,只望恩澤長流,竟匆匆別去,憐奴只衾寒,紅淚枯罄,今老父如子龍年高老邁,想君蜜願應酬矣;望九九歸一,榮旋梓里,一家老少笑開顏。素書遞到,即為裁答。努力自珍、珍重加衣!
紅娘子於端陽後十日
放牛郎知道這是一紙葯謎,洪娘子信中的每一句話都射有葯名,從頭來看是蘇合、澤瀉、王不留行、獨活、血竭、常山、白頭翁、甘遂、百合、當歸、合歡、白芨、旋覆花;最後兩行祝語是防己、防風;日期是半夏。當晚,放牛郎在洪娘子信中找出了六個葯名,湊足了剩下的半聯,擬出了那四十三字的長葯聯。
等他匆匆趕到回春堂葯店,放牛郎不等洪老闆催促就高聲道:「先生,聽我應對!」他的下聯是:
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百合,旋復回鄉,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洪老闆也無言已對,答應女兒與放牛郎成親。新婚之夜,放牛郎送去客人後,正要進入洞房,卻被丫鬟攔住了:「新郎公聽著,我家小姐有話,進洞房前須再對一副對子,若對不出,還請回學習半年。」
放牛郎『啊呀』一聲,嘴裡嘟噥著:「哦,也要來個三難新郎么?好。上聯是什麼?」荷香打開手中的紙條念道:
白頭翁牽牛耕熟地。.
放牛郎略一思索答道:
紅娘子相思配賓郎。
這時,洞房門『呀』的一聲開了『露出洪娘子的一張笑臉。放牛郎迫不及待地跨進門去。
第九:
某人平日揮霍無度,過年時缺柴少米,在門上貼副對聯:
行節儉事。
過淡泊年。
鄰居在上下聯各添一字:
早行節儉事。
不過淡泊年。
觀者為之捧腹。
第十:
【清】代文學家李調元,才思敏捷,以善對而聞名。曾任廣東學政,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經過的路上以三塊石頭壘成一座石橋。李坐轎路經此地,石橋被轎夫踢倒,牧童責問轎夫,雙方爭吵不休。李調元下轎調解,牧童說:「你既是李大人,聽說善於作對,小子出個上聯請你對吧?」李調元欣然答應,牧童念道:.
踢破磊橋三塊石,
李調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對出,只好約明天再來應對。回家以後,冥思苦想,茶飯無心,妻子問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出』字,然後用剪刀剪成兩個『山』字。李調元恍然大悟,於是次日一早即到約定地點,見到牧童,對出了下聯:
剪開出字兩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這下聯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調元吃驚地問:「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婦人常與針線、剪尺打交道,男子漢大丈夫則應將剪子換作斧頭。何不就將下聯改為:
劈開出路兩重山。
李調元面紅耳赤,但內心頗為佩服。那牧童卻又說:「我再出個對子你對吧!李大人是文人學士,飽讀古文,會做文章,我就以此為題。」說完,又念出一個上聯:
古文人做,做詩做賦做高官。
李調元覺得此聯亦頗難對,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眾門客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下聯: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窮途。
誰知李調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聯,又被牧童取笑:「這分明是個窮書生對出來的,李大人是達官貴人,對出這樣窮酸氣的對子於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大口一吞,吞雲吞霧吞江海。
這樣才有氣魄呢!」李調元聽了,不禁連連點頭,稱贊這牧童是個奇才……
第十一:
【明】王波,自幼聰明伶俐,尤其擅長對對。有一年春節,王波家中無米下鍋,他舅舅是當地的財主,家中有錢有米,但老婆卻是個小氣鬼。王波的父親曾向他借過三斗穀子,被數落了一頓。有心再去借糧,又實在難以啟口。年僅九歲的王波,看出父親的難處,就偷偷地來到舅舅家。
拜見舅舅後,說明來意。舅舅問:「你想借多少?」王波答道:「當然是越多越好羅。」舅舅微微一笑,故意睜大眼睛說:
小孩子,口氣大!
王波嬌嗔地應道:
大富翁,肚量小!
逗得舅舅哈哈大笑,真想馬上借給他,可是想起刻薄的太太曾說過的話,不知不覺地就自言自語說了出來:
沒完沒了,還想借?
王波誤解了舅舅的心情,生氣道:
有始有終,定會還。
王波的舅舅也是個聯迷,聽了王波的答語,聯興大發,便對王波說:「我出一上聯,你若對上了,不但白送你一斗米,就連以前欠的三斗谷,也不用還了,如果你對不上,可要罰的啊,怎麽樣?」「行!」王波說:「你出聯吧!」舅舅便出上聯:
欲欠谷,則滾利。
王波猜不透舅舅的心思,但知道這是拆字聯,就應道:
體本人,就留情。
舅舅著實吃了一驚,因為對得如此貼切如此意對俱佳的下聯。竟出自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外甥之口,十分滿意和歡欣。但還想再考考他,於是便在原聯上增加數字,將上聯改成了:
欲欠谷,則要利滾利。
小王波聽後,以為舅舅說話不算數,故意刁難自己,想到舅舅是自己母親的哥哥,現在全無手足之情,本想不理舅舅,不再應對。但又想人小志要大,不能讓別人看不起,於是,又對了下聯:
好子女,就該心連心。
舅舅哈哈大笑,連聲說:「妙!妙!妙!」接著,對王波說:「舅舅說話一定算數,一會兒就叫人送米去。你呢,留下來,我出錢讓你念書去,如何?」小王波這才明白,原來舅舅是在考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第十二:
有一秀才出城訪友,來到一個小鎮里的小葯鋪,見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葯,容貌端正,秀才便有愛慕之意(簡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試探道:
膏可吃,葯可吃,膏葯豈可吃?
少女聞聲抬頭,見他是個秀才,知道是在索對,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氣,我何不如此對答,於是一笑對道:
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秀才見少女應對巧妙,很是高興,心想再試她一試,抬眼看到門外葯圃之中長有芍葯,張口又吟道:
春暖帶雲鋤芍葯。
不想少女張口即對道:
秋高和露種芙蓉。
此時,秀才對少女已是傾心愛慕,但是素不相識,又不便開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卻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見秀才一直心神不定,問明緣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個才子,至今尚未許人。以兄台人品(什麼德性?),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說便成。」(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後來,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見過秀才,心中也自願意(糟了!),秀才終於如願以償,了卻終身大事(沒天理)。
第十三:
古時有一個和尚前去趕考,主考便出聯而試:
孔聖人三千弟子下場去。
和尚對到:
如來佛五百羅漢上西天。
主考再出一聯:
子曰:克己復禮。
和尚對到:
佛道:回頭是岸。
主考已開始有點火了:
旗鼓。
和尚對:
木魚。
主考已忍耐不住,怒道: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和尚又對道: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主考已忍無可忍:
快滾!
和尚卻無動於衷,仍道:
善哉!
第十四:
相傳【宋】時秦少游慕蘇小妹才名,喬裝成化緣道人去見蘇小妹,並問道:
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小妹應聲答雲: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問訊雲:
願小姐身如葯樹,百病不生。
小妹一邊走,一邊答應:
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少游直跟到轎前,又問訊雲:
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小妹隨口又答雲:
風道人恁地貪痴,那得隨身金穴!
第十五:
有個大鎮上有朱、項兩家,兩家之間經常鬧矛盾。一次朱家蓋新祠堂,便寫了一聯:
兩朝天子。
一代聖人。
上聯指朱姓的【後梁】朱溫和【明】時的朱元璋都做過天子。下聯指【宋】時的朱熹稱亞聖。項姓一見大吃一驚,從此就一直在朱姓面前抬不頭來。後來來了個外鄉人,便幫他們寫了一聯:
烹天子父。
為聖人師。
原來在此聯嵌入兩個典故,上聯指【楚漢爭霸】時項羽曾經烹過【漢】高祖劉邦的父親;下聯指【春秋】時孔子曾經拜過項橐為師,此聯一出,與朱姓的針鋒相對,而處處又壓他一等,項姓人由此而揚眉吐氣。
第十六:
據說從前有個人名叫李廷彥,曾獻百韻詩給一位大官,中間有一對雲:
舍弟江南歿。
家兄塞北亡。
那位大官看了很同情他,道:「想不到你家裡竟接連遭到不幸。」李廷彥忙道:「實無此事,那是為了對仗工整才這樣寫的。」
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就戲謔他說:「你還不如寫上『愛妾眠僧舍,嬌妻宿道房』呢。若這樣寫,還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第十七:
鎮海人陸志道,小時候對對子思路敏捷。九歲時他應童子試,縣令出題說:
鎮海縣童生九歲。
陸對曰:
大清國天子萬年。
縣令很驚奇,把他帶到水閣面試,並請他喝茶,又出題說:
入閣飲茶,連步可登麒麟閣。
陸應聲對道:
臨池染翰,何年得到鳳凰池。
第十八:
明大臣於謙年幼時,母親把他的頭發梳成雙角。有一天他在學館玩,僧人蘭古春見到後,逗他說:
牛頭喜得生龍角。
於謙立即對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聽了感到很驚奇。
於謙回家後對母親說:「以後不梳雙髻了。」過了幾天,蘭古春又過學館,看到於謙已梳成三角發髻,又逗他說:
三角如鼓架。
於謙又對道:
一禿似擂槌。
第十九:
從前有個財主只肯出三分銀子請秀才寫副春聯。財主說:「對聯要稱贊我的酒好、醋酸、豬肥、人丁旺,店裡又沒有老鼠。」那個秀才大筆一揮,很快就寫成了:
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橫批是:人多、病少、財富。
等財主付了錢之後,秀才又在上面加了幾點,財主一看,此聯成了:
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橫披:人多病,少財富。
第二十:
《清稗類鈔·文學類·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載:紀文達在京師,嘗偕友過馬神廟。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雲:『左手牽來千里馬。』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皋。』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里駒也。』
④ 中國歷史上妙趣橫生,經典有趣的對聯
1、宦官自討沒趣。
明嘉靖年間,有個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兩位戶曹喝酒,仗勢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同飲的一個紳士打抱不平對道:
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裡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
3、
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⑤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對聯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對聯集錦
上聯:上鉤為老,下鉤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下聯: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
上聯: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下聯:風送花圃,陣陣畹華梅蘭芳
上聯: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下聯: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
下聯:過年苦,苦過年,年年苦過年年過
⑥ 中國古代經典對聯,千古絕對大全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3、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庭前蚯滿腹泥心
4、我俄人,騎奇馬,張長弓,單戈成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爾人你,偽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邊
5、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
燕鶯穿綉幕半窗玉剪金枝
6、人說之人被人說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官管之管被官管之管管管管被管不如不管
7、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出
尼姑泥鞋尼洗泥泥落尼歸
8、游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湖
過南平賣藍瓶藍瓶得南平難得藍瓶
9、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⑦ 中國歷史上妙趣橫生的20副對聯
1、諸葛亮聯斥周瑜
相傳,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諸葛夫人黃氏面丑為題,向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丑,
去掉瞅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瞅」應為古漢語的寫法,左偏旁為「目」,右邊為「丑」,因電腦沒有此字,故作解釋)
諸葛亮聽罷略略一笑,即刻對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周瑜聽罷大怒,諸葛亮還是勝了一籌。
2、宦官自討沒趣
明嘉靖年間,有個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兩位戶曹喝酒,仗勢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同飲的一個紳士打抱不平對道:
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
3、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裡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
4、 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5、 窮秀才改聯抱不平
從前,有個進士老爺,專橫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么一副對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見 四下無人,就悄悄地在對聯上加改了一些筆畫。
第二天一大早,進士的門前圍滿了大堆看熱鬧的人,他們有說有笑,議論紛紛,大家都稱贊:「改得好!改得好!」
門外的吵嚷聲驚動了進士老爺,他連忙打開大門,一看,立即昏倒在門前的台階上了。
原來,進士門前的對聯,已被秀才改成了這樣: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6、 鄭板橋聯辱知府
鄭板橋任縣令時,知府孫嘉新派人求字,鄭知孫搜刮民財便寫了一聯: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橫批)
前程金修
7、 舒鐵香諷李鴻章
舒與李是同榜舉人,李任兩湖總督期間,舒多次登門遭拒。一日,舒游黃鶴樓題一聯於樓壁:
同榜貴人多,饒他坐穩青牛,懶向人間談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黃鶴,難從天上覓神仙
8、「混」、「球」聯句
湖南軍閥譚延鎧一生的處世哲學集一「混」字,最後混到了國民黨的行政院長,由於處世圓滑,又得了一個「水晶球」的綽號。他死後,有人給他寫了一副對聯:
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9、 上下「憑」等
針對封建社會「上尊下卑」官氣十足,有人戲一聯:
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憑」等
10、 王毅之接對聯
一年除夕,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對聯不吉利就沒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讓兒子獻之給對聯添了個尾巴,為: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11、 針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錢某未中舉人時,時常遭親友冷遇,後來中了舉人,親戚豪富爭相祝賀,他針對這一反差,手書一聯貼在大門上:
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12、 三國名人入對
四川內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聯說景,實則諧音含三國六個人名: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在籠中,心思槽巢,狠關羽不得張飛
13、 乾隆出謎聯
有一年元宵節,乾隆與群臣猜謎,出一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摸糊,雖為短品,卻是妙文
在場的紀昀道出謎底,為「猜謎」。
14、 「老」字沒一點
有個農民欠財主的債無法償還,於是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對聯是:
借新賬,還舊賬,借賬還賬,賬還賬
拆東牆,補西牆,拆牆補牆,牆補牆
橫批只寫了一個「老」字(沒有裡面一「點」)
財主上門討債見聯,不覺詫異,自語道:「這橫批的「老」字,說「考」又不象,說「老」又沒有一點?」話音未落,只聽農民說:老(字)要是有一點,早就還你了
15、 鄭板橋見聯濟貧
鄭板橋當縣令時微服私訪,見一戶人家的破舊大門上貼的對聯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見聯,忙令隨從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戶主得濟含淚道謝。
16、明代戲聯
男無假,女無真,為何無人嫌假
你不來,我不來,怎麼不請自來
17、「不如不說」與「何必多說」
清初,某縣有一主事官喜歡議上司是非,抨擊時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視察縣衙,有人將此事上告,御史叫來這個主事官痛斥一頓,並忿忿道一上聯: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主事聽了心理不服,針鋒相對答一下聯: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8、貪官受辱
清朝有個知縣叫王寅,貪臟枉法,有位先生寫了一副對聯叫人貼到了縣衙的門口,聯道:
王好貨,不論金銀銅鐵
寅屬虎,全需雞犬牛羊
19、梁啟超妙對張之洞
傳說梁啟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想給梁啟超一個下馬威,剛見面即出一聯讓梁對: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武漢舊稱江夏)
梁啟超從容做對: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後
本來,儒家真正的思想內核是王道,真正的讀書人,要有膽識要有氣節。不敢在前不敢在後,謙虛豪邁。
20、 君子之交
明代馮夢龍《古今譚概》中記載:某書生家貧,無酒為友祝壽,遂持水一杯,謂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這一問一答恰好構成一副對聯: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聯出自《莊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聯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句系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藏去「水」字。純朴友情,盡在對中。聯語正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