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撲朔迷離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撲朔:撲騰的意思;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撲騰,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時候就雌雄難辨了。
後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講花木蘭的~
2. 和撲朔迷離聞雞起舞卧薪嘗膽指鹿為馬圖窮匕見相煎何急這些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撲朔迷離花木蘭
聞雞起舞祖狄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指鹿為馬趙高
圖窮匕見荊軻
相煎何急曹植
3. 撲朔迷離這個成語跟誰有關
撲朔迷離
近義詞 虛無飄渺、眼花繚亂
反義詞 一清二楚
故事> 我國古代有一首詩,叫木蘭詩。它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花木蘭女扮男裝,代替年老的父親參軍,並在戰斗中英勇作戰,立下許多戰功。由於她隱藏得很好,所以她的戰友們都不知道她是女的。後來戰爭結束,木蘭回到家裡,重穿女人的服裝。戰友們看見了,都十分驚奇。在木蘭詩中,作者在結尾時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意思是說:如果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來,那麼雄兔就會腳亂動,而雌兔就會半閉眼睛,但如果兩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人們就很難分辨雌雄。),以此來比喻木蘭女扮男裝的事。後來的人就從中得出『撲朔迷離』這個成語,來比喻事情復制,難以弄清真相。
解釋 ◆撲朔,腳步跳躍的樣子。迷離,目光模糊的樣子。全句本意是說兩兔並走,無法分辨出雌雄。
◆ 提兔耳懸空, 雄兔四腳搔爬為撲朔; 雌兔兩眼眯起為迷離。 指平時難辯兔的雌雄。
◆撲朔:雄兔腳毛蓬鬆;迷離:雌兔眼半閉。原指分辨兔子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比喻事情錯綜復雜,真相不明。
◆ (1) 喻不能分辨是男是女, (2) 喻情模糊不清, 使人無法猜測它的真相。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踩著鼓點,操練起來,由慢而快,撲朔迷離,看得人眼花繚亂。」
撲朔,撲騰,亂動的樣子。迷離,眼睛眯起。兩只兔子並跑,就沒有辦法分辯出雌雄。比喻事情很雜,看不清真相。
引用 ◆樂府詩集佚名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蘭詩:「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旁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例句 ◆這件分屍案,案情「撲朔迷離」,至今仍找不出什麼線索。
◆ 這件殺人滅屍案, 實 「撲朔迷離」, 令辦案人員感到非常棘手。
這件案件撲朔迷離,警方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還是一點線索也沒有。
4. 撲朔迷離出自寓言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撲朔迷離出自歷史故事。
該詞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會撲騰不停,雌兔也會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時候雌雄難辨。後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處:
《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提示:
歷史上的木蘭和民間故事中的木蘭不同,她甚至不姓花,而且有很大可能一生未婚。
5. 撲朔迷離描寫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
是一首寫花木蘭的詞,原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 成語撲朔迷離出自哪個典故
撲朔迷離
[讀音][pū shuò mí lí]
[解釋]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出處]古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例句]這件事錯綜復雜,雖經多方核查,仍給人以~之感,使之難明真相。
[近義]空中樓閣草蛇灰線迷離恍惚虛無飄渺錯綜復雜虛無縹緲眼花繚亂迷離撲朔
[反義]一清二楚圖窮匕首見不言而喻水落石出圖窮匕見
7. 下列成語有關的人物:投筆從戎,撲朔迷離,揭竿而起,成竹在胸,力透紙背
一鼓作氣(曹劌)
一字千金(呂不韋)
一字之師(鄭谷)
一飯千金(韓信)
東山再起(謝安)
圖窮匕見(荊軻)
紙上談兵(趙括)
負荊請罪(廉頗)
卧薪嘗膽(勾踐)
揭竿而起(陳勝)
三顧茅廬(劉備)
孺子可教(張良)
四面楚歌(項羽)
老當益壯(馬援)
投筆從戎(班超)
暴殄天物(武丁)
暗度陳倉(劉邦、韓信)
嗟來之食(黔敖)
怒發沖冠(藺相如)
手不釋卷(呂蒙)
韋編三絕(孔子)
墨守成規(墨子)
病入膏肓(蔡桓公)
雞犬升天(劉安)
高山流水(俞伯牙)
口蜜腹劍(李林甫)
風聲鶴唳(苻堅)
破釜沉舟(項羽)
東窗事發(秦檜)
程門立雪(楊時)
司空見慣(劉禹錫)
夢筆生花(李白)
力透紙背(顏真卿)
成竹在胸(文與可)
赤膊上陣(許褚)
馬革裹屍(馬援)
黃袍加身(趙匡胤)
洛陽紙貴(左思)
背水一戰(韓信)
聞雞起舞(祖逖)
初出茅廬(諸葛亮)
完璧歸趙(藺相如)
退避三舍(重耳)
樂不思蜀(劉嬋)
指鹿為馬(趙高)
畫龍點睛(張僧繇)
入木三分(王羲之)
諱疾忌醫(蔡桓公)
多多益善(韓信)
秋毫無犯(岑彭)
望梅止渴(曹操)
鞠躬盡瘁(諸葛亮)
約法三章(劉邦)
請君入瓮(周興)
舉一反三(孔子)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八斗之才(曹植)
陸海潘江(陸機、潘岳)
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沆瀣一氣(崔沆、崔瀣)
江郎才盡(江淹)
七擒七縱(諸葛亮)
毛遂自薦(毛遂)
鐵杵成針(李白)
莫須有(秦檜)
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曲高和寡(宋玉)
開卷有益(宋太宗)
鑿壁偷光(匡衡)
刮目相看(呂蒙)
圍魏救趙(孫臏)
一諾千金(季布)
殺妻救將(吳起)
前倨後恭(蘇秦)
不學無術(霍光)
三令五申(孫武)
嘔心瀝血(李賀)
近水樓台先得月(蘇麟)
8. 撲朔迷離是哪個歷史人物
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應該是指花木蘭
9. 撲朔迷離有關的人物是什麼
花木蘭。
撲朔迷離的主人公是花木蘭,出自《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譯文: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成語釋義
撲朔迷離 [ pū shuò mí lí ]
釋義: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於辨別。
示例:這件事錯綜復雜,雖經多方核查,仍給人撲朔迷離之感,使之難明真相。
用法:現多用來形容事情雜亂,很難理解;一般作謂語、定語。
10. 撲朔迷離主人公
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辭》中,主人公是花木蘭。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的原文翻譯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對著門在織布。卻聽不到任何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木蘭辭問姑娘想的是什麼,又在思念什麼。我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 昨天晚上我看見徵兵的文書,可汗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卷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成年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買馬,從此替代父親去當兵。 木蘭到集市去買駿馬、買馬鞍和馬鞍下面的墊子、買嚼子和韁繩、買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濺濺的水流聲。早上辭別黃河,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嘶鳴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壯烈犧牲,有的很多年後才回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木蘭有很多的功勞,被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只希望騎一匹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廂房的門,坐到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兩只腳時常騰空,雌兔時常眯著眼睛,兩只兔子並排跑,誰能分辨是雌兔,雄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