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學科如何進行學科德育

小學語文學科如何進行學科德育

發布時間:2022-06-17 23:49:15

『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一、深入研究教材,隨機進行德育滲透
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培養語感,並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這篇課文借「它的果實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這句話向學生詮釋「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道理。花生那種「不求虛名,默默奉獻,從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過反復地朗讀,才能使學生有所領悟,而且對花生產生敬佩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能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直觀、形象、具體,對學生影響深遠。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文,一方面能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如《白楊》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從而領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立、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不單單是白楊樹,還有那些像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們。本文中最能啟迪學生心靈的是結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種「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無私精神,能喚起學生長大後也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建設祖國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視語文德育滲透,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滲透理論,即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二是指向理論,即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課文結尾或總結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我在教授《詹天佑》一文的過程中就採用了滲透理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課文第三段描寫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工程師詹天佑直面帝國主義國家的嘲笑,敢於接受艱巨的任務,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不正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嗎?教師在導讀第三段時,結合每一段的具體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導讀第四、五自然段「勘測線路」時,引導學生學習詹天佑對工作嚴肅認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在導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領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創舉,進一步感受詹天佑此舉的強大動力是來源於對祖國衷心的熱愛,這也是我們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魯迅的侄女周曄回憶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例舉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內容,教師在導讀此文時,既可結合每件事情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運用滲透理論,同時也可以用指向理論,將四件事情綜合起來,和學生一起感受魯迅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魯迅對下一代的關心;第二件事,魯迅先生談「碰壁」,抨擊黑暗的舊社會,教師可引導學生感悟魯迅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三、四件事,講述的是魯迅先生熱情地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夫和關心女傭阿三,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對窮苦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這四件事均指向一個結論:「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讀完課文之後,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和同情、關心、幫助窮苦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

『貳』 小學語文怎樣滲透德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紀的學生,首先是愛國、守法,有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把「德」放在首位。可見「德」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一個人道德品質不好,而智力很高,學富五車,對社會的危害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反之,一個人道德品質很好,而智力較差,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從小學開始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治基礎是新世紀的需要,也是新世紀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材應該是主渠道。語文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語文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廣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黃山奇石》《葡萄溝》《我們的祖國多麼廣大》等,反映我們祖國山河壯麗、物產豐富、幅員遼闊;《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紀祖國嶄新的新風尚的,《英雄王小二》《珍貴的教科書》《小英雄雨來》等反映祖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時英勇反抗的民族氣節,《北京亮起來了》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等等。這一篇篇教材,構成一個個德育教育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祖國的山、水、物等一個個事例,逐步加深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對祖國人民的認識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二、小學語文教材是語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結合體
(一)語言文字是思想情感的載體
小學生學習語文,是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思想內容。因此,我們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語言文字訓練的每一個環節中。對於課文中那些准確、生動而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語言,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品析就能很好地把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陶治學生的情操。但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想做好德育的滲透就應該明確:語文教材是通過描繪具體人物形象或景物來反映社會、反映生活,提示事物的某種屬性的。這種形象的、直觀的教育,比抽象的說教更有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潛移默化,要在滲透上下工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政治思想受到洗禮。
有些課文,可以通過講解中心句、難句,去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對比,在領會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如《邱少雲》一文中「我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看」一句,通過第三人的心理活動描寫,寫出了邱少雲為祖國的解放,為了完成人民交給他們的任務,他寧可被大火活活燒死。表現了他遵守紀律,對祖國的熱愛。在幫助學生理解邱少雲行動的過程中,英雄人物對祖國愛的火種,也會點燃學生心靈中愛國的火花。再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句,在文中重復出現三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加深,而第三次,強烈的愛國之情達到了高潮。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愛國激情的感染,從中接受教育。
(二)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的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充分重視情感教育,在課前教師就應該深挖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和能夠激發學生情感的內容,讓學生在富有情感的、積極向上的德育教育素材中體驗什麼是情什麼是理,什麼是美和丑、是與非、愛與憎,從而陶治情操、凈化心靈、豐富精神世界。這種激發情感式的教學應讓學生多說、多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
三、小學語文進行德育滲透要注意教育信息的含蓄性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觀點較為含蓄,教育信息往往隱含在語言文字之中,讓讀者自己去深思、去挖掘。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自覺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素材,但不可以隨意撥高,更不能牽強附會。
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場景,特別是採用了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或採用了比喻等修辭的,既形象又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些都要求我們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細心閱讀。同時,還要抓住詞、句、段的講解,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四、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要注意教育途徑的立體性
教育途徑的立體性要求既重視課內以延伸課外。語文課的教學形式多樣。但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也並非僅限於課內,課堂是語文課德育滲透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抓住理想、道德、情操和審美觀念等具體的內容,通過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把這些形象化了的德育因素遷移給學生。這在課堂教學的各種形式、各個過程都能體現。如閱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思想實際恰當地選取重點、難點和疑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啟迪。通過這樣的教育可以把學生原來的具體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文章中的人物、事物,體會德育內涵,進行德育教育。
延伸課外就是將語文課的德育滲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活動與廣闊的社會活動中去。如開展語文課外調查、了解社會新人新事、收集廣播電視的社會新聞。正確認識現象,深挖德育因素、陶治情操,廣泛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

『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筆者淺談一下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要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由於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他們很容易受興趣的影響。因此在編排教材時應體現時代性、趣味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小學生是否能夠深刻理解小學語文教材的意圖,小學語文教師是關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能夠將教材准確地把握好。將編寫者的編排意圖充分領悟出,將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美醜。


例如在教授《螞蟻的救助》這一課時,這課講述的是一隻螞蟻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敬重,也告訴人們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通過對課文的講解教師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裡面所要表達的哲理,讓他們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偉大,教育學生要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教師要通過引申發揮,讓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德育功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

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銘刻於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具體分析,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


其是我國古代、近現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都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如在執教《祁黃羊》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晉悼公讓祁黃羊舉薦人才時,祁黃羊是怎麼做的,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他是一個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唯才是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必親的人。


3.在重點詞、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詞、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詞在文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會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字詞學習不容忽視。


4.欣賞插圖,利用圖片滲透德育

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領悟圖意,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如教《黃果樹瀑布》一文,除了書中的插圖外,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果樹瀑布不同角度的圖片,二者結合,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再配之教師的講述,就能使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川的壯麗,產生了自豪之感。


5.在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中滲透德育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效仿,什麼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6.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德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安慰》《學會鼓勵》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蘇聯教育名家加里寧說過:「學生們還處處模仿老師,所以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學生……播灑陽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滿陽光,如今,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自主意識都大大增強,他們並不是對教師言聽計從,而是特別注意在日常工作、學習的實踐中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並從教師身上選取做人的准則和行為的榜樣。


「言傳身教」是教師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最佳方式,教師通過教學過程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進行「言傳」;還表現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進行「身教」。所以教師本身要提高文化素質和品德修養,學生才會對教師出自內心地尊敬、熱愛、信任和敬佩,從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隨教師,實現德育滲透的目標。


總之,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只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以社會為課堂,講課中自然滲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書與育人的統一,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知與性的統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肆』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教學實踐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要找准德育教育的滲透點,正確地處理好語言文字與內容的關系,以文悟道,因道學文,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文字中。今天,朴新小編就來說說語文教學方法。

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使學生收到實效。

推薦學生讀《愛的教育》、《繁星》、《春水》、《魯賓孫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一些文學名著,引導學生作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開展「讀名著交流會」,學習保爾堅強的革命意志、魯賓孫執著的精神,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培養刻苦學習,樹立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



在積累和理解名言警句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歷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並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的。對於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

例如,講解《岳陽樓記》,不僅要讓學生領略作者對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寫,同時也要讓他們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講解魯迅小說《故鄉》,不僅要分析閏土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要學生理解和背誦最後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應有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伍』 研究怎樣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此為視角對相關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方法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實施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以此作為重點研究內容。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滲透德育教育
應該說語文學科本身蘊含諸多德育教育元素,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更多的是以應試教育理念引領小學語文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在教學中只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很少深入挖掘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元素。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即便是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滲透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內容,但是,這樣的德育教育的滲透只是流於形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現階段小學生語文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小學生德育培養的客觀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非常必要。
2.小學德育教育內容和手段的創新需要
小學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熱愛自己故鄉的教育、立下遠大志向努力成才的教育、孝順父母長輩的教育、熱愛和關心集體的教育、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養成文明習慣的教育、熱愛環境和勞動的教育、愛國教育,等等。這些德育教育的內容雖然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只是從大的方向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在上述德育教育的內容實施中,主要集中在思品學科中,因此,德育教育無論從內容和手段的運用方面都比較片面,難以滿足現階段小學德育教育的客觀需要。應該看到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優秀的語文學習篇目,都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文化遺產,在這些語文教學內容中,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這些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小學德育教育的內容,也為小學德育教育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更多創新實施的手段。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雖然一些內容不是明顯的德育教育內容,但是能夠有效強化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平台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
3.小學德育目標的實現需要
新的小學德育教學標准倡導實現的小學德育教育目標主要包括:幫助小學生形成五愛情感,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幫助小學生強化法律意識,形成法律觀念,幫助小學生樹立集體意識,讓小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使小學生懂得團結同學和關愛同學,懂得勤儉節約和講究衛生,懂得遵守紀律和文明禮貌,等等。通過分析小學德育教學的目標我們發現,小學德育教學的目標有許多地方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相一致。二者有許多交叉點與相互融合之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小學生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選取一些具有德育教育內涵的語文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小學生德育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教育
應該看到,課堂教學是提高小學生德育素質的重要陣地,因此,要通過小學語文開展德育滲透,教育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平台[1]。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主戰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通過講解知識滲透德育教育。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採取那種知識灌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只要是將應該講解的知識點讓同學們記住了,在考試中能夠答對了,就會認為是教學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教學中很少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錯失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時,就要盡可能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提高道德素質;其次,運用情感熏陶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是結合具有豐富情感元素的教學內容創設情感教學的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的有效運用,烘托充滿真情實感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在情感教學的熏陶中,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以此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再次,運用榜樣學習的方法開展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身教重於言教,單純進行講述式的說教是難以收到預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只有讓學生看到道德的榜樣,才能夠讓小學生受到心靈的啟迪,才能夠真正讓小學生思想得到凈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榜樣,讓教材中人物的道德力量充分感化學生,讓這些榜樣的高尚情感深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而且要結合現實中一些先進人物的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也是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2.通過語文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外,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較,有自身優勢,課外活動教學的方式比較靈活,活動的內容不死板,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2]。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時,要引導學生收集有關德育培養的語文教學資源,通過一系列小學語文課外教學活動將這些教學資源有效滲透進去。這些教學資源中的德育內涵,在一系列的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實施中得到有效挖掘。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中,語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時,道德素質也得到很好的培養。課外活動的開展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方式,創新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形式,這是實現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3.通過課外閱讀滲透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在閱讀中德育得到了怎樣的熏陶則很少關注,這就讓課外閱讀淪為技能的訓練,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對於學生思想和道德素質的培養非常不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實現小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手段,通過內容豐富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還可以砥礪學生的思想,啟迪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培養頑強的意志品格,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尤其是選擇那些學生歡迎的充滿人文色彩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的選擇,對於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是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開展的重要方式。
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對促進小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本文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陸』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轉變思想觀念
隨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落實德育也越來越緊迫和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就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傳,提高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實施德育;其次,教師要將德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將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立足學生發展,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在語文閱讀中滲透德育
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一定的比例,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匯總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中,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與該課文有關的視頻,將學生置身於作者的感情之中,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體會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識字,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無疑就會讓識字教學變得枯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如,在學習「打」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有的學生會組「打架、打人」,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組的詞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滲透德育的基礎。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嚴厲,不僅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同時也使得學生害怕老師,而這樣的課堂環境不利於德育的滲透。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教師應當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的學習環境,進而方便學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多鼓勵、少責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群體中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讓學生愛上老師,進而愛上課堂,為德育的實施提供支持。

(五)創設德育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德育情境,不僅可以高效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從而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如何保護大自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機遇與危險並存。其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諸如:對現有的認知存在誤區、技術水平不達標、缺乏系統化的理論以及缺乏專業型人才等等。

(六)強化教師的培訓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強化教師能力培訓尤為重要。首先,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鼓勵並倡導教師深入學術研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其次,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使教師主動去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作為教師,更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

『柒』 試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

『捌』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統過程兩者密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應教材主線課內外閱讀、寫作、作業批改滲透積極健康德育思想同時課外鞏固正確德育思想;日常生活範例豐富活動動力推動德育教育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過程語文教師德育教育滲透語文教學全過程才會使德育成空泛口頭說教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知識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教書育人教師重要使命德育育人靈魂學校教育應處於極其重要地位事實上學校里每位教師都應德育教育工作者都要參與德育教育全程管理要關注德育教育實效性問題經濟轉型期今天社會發展大變化學校要樹立人本教育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和抓住課堂教學各環節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強和提倡學校即時性教育與社會性教育應統起來讓每孩子都能深刻體會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其人生影響並幫助學生積極健康面對學習、生活德育教育終目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德育方法與途徑研究要牽強附會更要脫離語文課特點要講究自滲透做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滲透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種教育現象孩子其越少感覺教育意圖教育效越大我國著名教育家於永正也說過: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學生知道教育教育失敗了因此我想德育無處無時有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露痕跡地滲透達水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無痕效
二、教材閱讀:德育教育基本手段
何達水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無痕效首先教師必須要有德育滲透意識教材閱讀進行與教育好方法教師幫助學生閱讀並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要堅持文道統原則要只注重了語文工具性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去教學生字、詞、句、段、篇、語法等等基礎知識了考試而教了教書而教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教育試想我們教出來頂級科學家沒有愛國情感又會願意祖國作貢獻呢定會跑條件好國家去別人作貢獻反之我們只注重了語文人文性課堂上耗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礎知識教學也取試想人連起碼字、詞都沒有學會連課文都讀通順又能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教學生閱讀文章時能太直、太白、用法規式命令教育教育能否內化能否使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化並約束自己行要求教師要做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無而治求本逐末循循善誘要有水滴石穿精神思想品德教育能搞得轟轟烈烈要求穩才能使孩子保持公正心進入社會種教育句能有效需要多年基礎也老師能做而循環工程
各科教學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經常途徑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原則語言文字訓練句段篇章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於教學過程之充分利用課文內容豐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學生經常地受多方面教育基於種理念需要我們認真挖掘教材德育滲透點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自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於任課教師學科教學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去首先確定向學生教育內容並明確教材德育滲透要點同時尋找適合方法和途徑來進行教學過程讓孩子感受每位教師要研究其實我們日常生活社會實踐都有德育我們教材也蘊涵著大量德育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所包含德育內容生活德育與教材德育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積極性和創造力讓我們教育賦予生命力和感染力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閱讀活動體會深邃德育內容
三、課堂互動:德育教育有效途徑
小學孩子們塑性都強老師言行們心目分量都重所教師與們打交道、授課過程自身要注意做好表率和榜樣首先課堂上應當力求營造種輕松、平等、融洽互動氛圍盡能地讓孩子們成主體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引導們無論成績好還好都要視同仁並能准確記住們每位名字遇問題時表現出急躁和訓斥選擇更有利於孩子們接受方式去溝通解決課堂上倡導多用些鼓勵教學用語請大膽說出來、幫我指出來等等做權威者姿態自居課堂外則要主動給予學生們關心和鼓勵經常與學生有知識交流和情感溝通
輕松、平等、融洽課堂氛圍有助於德育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間保持互動關系課文講解、習題輔導等課堂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感受與教師溝通快樂對教師傳遞德育信息才能充分接受同時也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讓學生也能發表意見並找出理由分析具體實際問題
普斯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文化傳遞教育之教育正於人格心靈喚醒教育核心所當今新形勢下作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更加清楚自己工作價值取向把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和滲透教學全過程真正培養出國家社會所需要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有用人才
四、課程研究:德育教育重要方面
對課程本身要進行研究課題要進行立項要給予指導要組織團隊進行團隊式研究必須協作合起伙來干依靠集體智慧對課題進行分解德育內容挖掘德育方法選擇探索小學語文課樣進行德育品德方法探索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有定幫助分解子課題組備課時有思想准備列出表(欄目:章節、單元、課題、挖掘德育點、方法選擇、課堂教學片段、教學實錄、教學效、師生評價、教師反思等)全書所有德育內容點方法選擇全都要列出來進行有效研究和探索
德育工作者要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作項重要工作來抓用充分時間要進行相關課題研究與探索樣研究、何探索、否有效需要學科所有教師

『玖』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

一、優化設計,注重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注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他們持續發展。但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非瞬間能奏效,它必須經過教師精心策劃和長期努力才能達到。這正如荀子所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誠然,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和養成良好思想品德需要長期過程。教師首先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設計,注重從「三維目標」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徵、教學環境、教學媒體以及其它約束因素,有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以優化教學過程,為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鋪墊。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懂得知識遷移運用:如引導學生不僅要學會字的讀法、字形、字義,而且要了解這個生字來源、使用價值或現實意義等;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與新知識相關的一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促其養成好品格。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才算是能夠「搬家」的知識,也才算是他們親身經歷或體驗過的有用的知識或有價值的知識。學生如果樂於這樣學習知識,那麼他們主動學習態度就會隨之逐步形成,他們情感個性就會得到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才能正確引導學生,促使他們知識水平和個性情感同步上升。我校五教學模式(目標引導、探究巡導、交流示導、達標訓導和拓展疏導)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這使教師在教學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的好品質,促使學生向良性方面發展。
二、知行合一,力求實效
「知行合一」就是主張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它闡明了教學不能只重視傳授書本知識,而忽視學生生活實際;也不能過分強調學生現實需要,而脫離教育理論指導。它要求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最終獲取知識;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所學知識的運用價值,即重視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新知識的途徑,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方便學在進行知識探究或尋求到建構新知識的方法;還應該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根據學生需要選擇內容,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國培時某專家講道:一位教師上《狼牙山五壯士》時,第一次上課總感覺學生對這篇課文學習興趣不濃,能發問的學生很少,許多學生處在游離狀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接下來,這位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摸底,根據學生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第二次上課時,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問題:作者為什麼稱他們為壯士而不叫戰士呢?他們為什麼要把敵人引向山顛來?他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槍砸斷?他們為什麼要自己跳下懸崖?……兩次上課效果迥然不同,後者效果甚佳。程頤說:「為學之道,必本於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思考,有所思就有所獲;教師也應該遵循這個規律,有所思才能有所獲,才能不斷創造出教學奇跡。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潛心讀書,讓學生獲得知識體驗和審美感受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實現知識建構或知識再生的過程;是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難的過程,是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那裡得到啟發,學生從教師那兒學會思考,他們一會兒從書本到現實,一會兒又從現實回到書本,雙方共同在學生探究新知識問題上促使彼此知識日益上升,並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產生共鳴,師生良好互動增進了彼此間友誼,加深了彼此間感情,讓教師輕易地落實了情感教學目標。所以人們常說學科教學是落實德育目標的主要渠道,教師在這種「知行合一」思想指導下,定然會收到最佳教學效益。
三、傾注愛心,促進發展
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採取適當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體落實德育目標,傾注愛心,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師應創建德育與教學相統一的新模式,建立落實德育目標長效機制;尊重學生人格、正確評價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困生;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等等,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源源不斷地得到愛的滋潤,促使學生情感個性發展。因此,教師從教學設計到批改作業,至始至終都要關心學生,給學生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使學生在完成知識建構全過程中,永遠得到老師幫助和呵護,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所說:「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滿足於僅僅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傾聽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學生在教師正確引導下,不僅學會了學習、合作和交流;而且學會樂做人。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學才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費萊雷所說:「教師不再僅僅是授業者,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本身也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反過來也在教育教師,他們合作起來共同成長。」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積極探尋落實德育目標的多種途徑,營造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建構良性的教與學「生態系統」,有效促進學生知識與情感同步發展。與此同時,這也使小學語文教師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獲得進步,從而為其今後創造精彩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學科如何進行學科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