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安排小學語文教學

如何安排小學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2-06-17 23:54:16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所謂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流程,就是指一節小學語文課的設計過程。它大致包括解讀文本、設定目標、整合資源、過程設計、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六方面的內容。

一、解讀文本

「文本」就是指包含豐富教育資源的,可供學生、教師與之對話的閱讀材料的總和。教學中的「文本」呈現形式,可以是由語言文字構成,如一篇課文,一部名著,甚至是一段文字或一句話;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如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

教師可按下面的步驟實現對文本的解讀。

1.「走近」文本,即感覺文本,把握要旨。就要首先摸准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對作品的感覺與認識。

2.「走進」文本,即感知文本,品味獨特。品味文本內隱的獨特意義,體驗美的熏陶,真正地實現與文本的情感交流,講究「披文入情」之理,追隨「情動辭發」之境。

3.「走出」文本,即感悟文本,創生文化。這是對文本的深層次審視與重組、升華與提煉,是領悟內涵、發現理趣、挖掘本質的閱讀活動。它要求教師不僅應從文本解讀中創生問題、創生精神、創生個性,而且要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去加工和創造新的發展空間,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將文本的解讀延伸到動態的教學中,展開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元對話,體現其人文導向,創生文化精神,追求詩意的教學風景。

二、設定目標

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和價值、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其中「知識和能力」屬教學目標的基本層面,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考量教學效果的主要顯性因素;「過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課程目標,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它是隱性的,但其作用極為重要。「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個維度是要靠「過程和方法」來實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標准》突出強調的目標,內容是隱性的,而其形式是外顯的,它是語文學習的動力,也是人的發展所必須的。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地把內容與目標一一對應,將「三個維度」割裂開來,而是要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地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使其既互相滲透又融為一體。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把學生當作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來看待,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時,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按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順序,安排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層次。

三、整合資源

《標准》指出:學校和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⑵ 如何銜接小學語文課的個個環節

上好一節語文課,教師備課是根本,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關鍵。整個教學過程是不是銜接有序,是不是張弛有度,是不是游刃有餘,自然重點體現在每個環節的設計上。環節的設計離不開形式、手段和方法。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在設計上過於求新、求亮而忽略了求實。於是在課堂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學環節隨意、目的性不強;教學方法貧乏,偏重手段;教學形式浮華,作用甚微的問題。

案例:某教師在新授拼音d t n l 時第一個環節安排了復習,其設計是在黑板上貼了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上面貼著學過的六個單韻母和b p m f 四個聲母。教師讓學生把蘋果樹上的拼音放到樹下標有聲母和韻母的兩個籃子中。孩子們看到這棵漂亮的大蘋果樹自然喜歡,比較興奮,然後教師指了幾個舉手最積極的同學完成了任務。

分析:此教師能針對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以游戲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這一意識是值得肯定的。在低年級的拼音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復習也是正確的。但拼音教學的任務,復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拼音是工具,學習它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藉助此工具進行識字、閱讀幫助他們學習普通話。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拼音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讓孩子掌握正確的發音,可是案例1中只讓學生看一看,放一放又怎能知道其發音是否准確呢。再有,復習檢查環節的設計目的一是讓學生對舊知進行回顧,對自己有個認識,查漏補缺,以便更好的學習新知,二是教師可以通過此環節對本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所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那麼我們再看案例1,教師只讓幾名學生而且是舉手的幾名進行操作,涉及到的面太小,舉手的孩子大多都是已經掌握了的,那些不舉手的是何種情況呢,教師不得知,故不能全面了解學生。

從上可知,小學語文課的各個環節既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預設,更要求教師能在課中隨機應變。如此,語文課才能異彩紛呈。

⑶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對話」正充盈著如今的語文課堂,它展示了新課程理念下富於靈性和生命性的課堂景觀。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對話」是一個環節,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形成了師本之間、生本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網狀關系,實現了學生、教師、文本的和諧統一。可以說,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
然而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假「對話」現象開始紛紛涌現。比如,從對話內容上看,有「空談式」和「預設式」。「空談式對話」就是沒有主題的對話,學生泛泛而談,不著邊際;這種對話雖然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了學生個性化的表達,但不利於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領悟,不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預設式對話」就是教師設計好了走向預定目標的路子,教師圍繞某一話題拚命引著學生走向預設的「感悟」,「啟發」少數尖子生回答預設的答案,獲得教師既定的答案。這樣的閱讀對話,多數中下學生成了課堂遺忘的角落,成了對話的旁觀者,個別學生成了教師思想和教參、標准答案的代言人,背離了「對話的主體是每一位學生」的對話原則。
如何在課堂中實現有效的閱讀對話,充分彰顯學生的生命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此問題,我淺談幾點策略:
一、搭建平台,平等對話,營造融洽氛圍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處於壓抑的氛圍時,他的生理機能將大大弱化,思維、語言、表情等都會呈現一種僵化的狀態。因此我們教師應積極營造具有民主、平等、合作意識,致力於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教學對話氛圍。
1、平等、民主,營造對話氛圍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思維活躍的兩個條件是自由、安全」。課堂中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設法把自己當作「孩子」,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學習夥伴」努力營造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環境。學生心理只有在平等、安全,毫無束縛的前提下,才會把教師作為交流夥伴暢所欲言。師生間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心靈、價值平等,使課堂成為充滿人性、富有個性的對話平台。
2、傾聽、表達,引入課堂機制
個體的差異性致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一個側面,一個點,並未能全面深入地領悟。傾聽時,不同的對話者將各自的 「視角」打開,將其所含的內容與同伴的「視角」交叉、碰撞、融合,使學生藉助別人「眼睛」,看到更多文本所含的「風景」。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更好地表達。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建立傾聽與表達的機制。1、教師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2、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個性觀點、看法表達完整。3、教會學生耐心地傾聽同伴的意見。4、在傾聽中認真思考,表達自己的個性化觀點。
3、公平對待,尊重生命差異
學生生命本身的差異性造成課堂上對某一問題認識的程度,思考的深度等存在差異。閱讀對話中不管生命體的「前期水平」有多少,也不管對個體的「私有感情度」有多少,我們教師都應公平對待每一個生命體,盡可能讓每一個對話者機會均等,珍視課堂中生命意識的「真本性」和「真個性」。既要請上舉手的學生,又要照顧到不太愛舉手的學生,切莫讓遺忘的個體在課堂中「誕生」。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加深學生體驗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的參與,他們的認識會更豐富,體驗會更深刻。文學作品負載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雙重情感交流。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與作者、作品中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起情感共鳴。因此,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之弦,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深刻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中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對戰士的愛深切感人,不舍殺害大黑騾子卻又不得不殺這一矛盾的情感貫穿故事始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的情感變化,在對話中走進人物內心,體驗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華。
師:戰士們都捨不得殺大黑騾子,作為大黑騾子的主人彭德懷捨得嗎?
生:捨不得。
師:是啊,彭德懷更加捨不得呀!既然捨不得,為什麼又要殺呢?
(學生默讀課文後交流)
師:是啊,縱有萬般的不舍,但為了戰士們能走出草地,彭德懷不得不忍痛割愛。但戰士們仍在請求,彭德懷只得下了第二次命令。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生:大家每求一次,其實就讓彭德懷的心痛一次,彭德懷的心裡比誰都難過……
師:然而,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誰也不願意開槍,彭德懷不得不第三次下命令。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生:彭德懷的內心正承受著巨大的煎熬,也許怕自己會改變決定,所以他已是非常惱火。
……
課堂上,學生與彭德懷一起經歷了「愛」與「痛」的心路歷程,整個教學成了學生心靈中難以遏止的「情感之旅」。師生動心動情,師生間的對話更是為體驗文中的情推波助瀾。這樣的心靈對話,對學生來說,絕對是深刻的。
三、抓住契機,適時開拓,維系師生對話
課堂中,對話無處不在,提升對話質量關鍵是教師抓住對話契機,引導學生不斷開拓對話真度、深度、廣度和效度,維持對話,讓課堂「對話」展現生命的精彩。
1、緊扣疑點,適當點撥,實現對話的真度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真實的課堂對話從學生質疑、尋疑、解疑開始。課堂上教師應適時抓住學生學習中即時生成的疑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體味語言文字的精妙,提升課堂對話的真實度,彰顯生命的主體意識。
如《李時珍》一課學習第2自然段「有一回,父親遇到個疑難病症,一時想不出有效的葯方。李時珍輕聲地說了一張古方,父親一聽,正是對症良方。從此以後,父親同意他學醫了。」學到此,有學生問:「為什麼李時珍知道良方還要輕聲地對父親說?」於是,教師抓住學生的質疑,引導所有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同伴對話:
生1:我認為李時珍怕給父親丟臉。在當時父親已小有名氣,而那天卻遇到了雜症。他怕說響了父親不開心,影響他的地位。
生2:我覺得李時珍「輕聲」說,只是想幫父親的忙,不想表現他的本領比父親強。因李時珍的良方是他「偷學」來的,只能輕輕地說。如果大聲說,萬一說錯了怎麼辦?況且父親還不同意他學醫,令父親不開心。
師:(追問)你怎麼說「是他偷學來的」?
生3:因上文說「那時侯,行醫是受人鄙視的。李時珍的父親不讓兒子再當醫生。但是李時珍卻偷偷留心學習父親的本領,還暗自記下了不少葯方。」
生5:李時珍也不想讓人們現在就看不起他,其實他也想當醫生。
生6:因為李時珍如果「大聲」說話,會影響旁邊的病人。病人需要安靜,如果聲音很大,受了刺激會更糟糕。
生7:我也這樣認為,況且這病人還是疑難雜症,病人心情本來就糟,如果他還大聲說,或許不但惹父親生氣,還令病人心情郁悶煩躁。他心裡一直替別人著想的呀!
……
這里,教師抓住了學生疑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與同伴對話,從而使學生思維和語言一直處於積極的對話中,並通過不同角度的再讀、再解,思維從疑點中解放出來,把學生引向了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對話提升了真實性。
2、巧抓淺點,引導感悟,開掘對話的深度
學生解讀文本因生活、閱歷、知識的有限,其閱讀對話質量有時肯定與文本真正含義有所差距。此時教師應持著「珍視孩子內心獨特感受」的原則,及時抓住學生理解上的淺點,適當引導感悟,讓學生的感悟從「淺層次」向「深層次」發展,提高語文能力,開掘對話的深度。
3、善捕難點,聯系生活,拓寬對話的廣度
「生活即教育。」閱讀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閱讀中的難點,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喚起他們的生活記憶儲備,幫助提煉生活經驗解讀課文,變「無意識」的生活積累為「有意識」的比較系統的生活經驗積累,從而將閱讀對話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課本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不斷建構更深、更廣的對話體系。
如教學《可愛的小蜜蜂》一課,學生提出:「蜜蜂明明在為人類釀蜜,可課文卻說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這時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蜜蜂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麼?生活中,你知道蜂蜜的哪些用處?」因為架設了問題與生活的橋梁,思維在已有生活經驗積累基礎上綻放,精彩對話展開。有的說,蜂蜜可治療便秘,還可消炎止痛;小孩子的葯里添加蜂蜜,所以還可入葯;有的說,喝蜂蜜可強身健體;有的說,蜂蜜可增加家庭財富,帶來幸福;還有的說,喝蜂蜜是解除酒後頭痛的好方法……
因為對話源自於學生生活,所以雖是學生認知上的難點,但經教師的點撥,學生不但認識了蜂蜜的用處,還清楚理解了文中說「蜜蜂釀造最甜的生活」的真正含義,對話也自然提升了廣度。
4、珍視個性,遵從文本,提升對話的效度
「任何讀者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完全等同於作品原來的意義,而且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樣。」閱讀教學完全應

⑸ 如何選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家已普遍認識到建構明確、合理的語文教學內容是當前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只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與選擇仍然是個大問題,原因既在於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存在一個落差,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之間又存在一個落差,還在於我們的語文學科不同於數理學科。數理學科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了這門學科。而語文學科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並不等於掌握了這門學科。數理學科,在上課前,「教什麼」已經直接由教材呈現給教師和學生。而語文學科不是這樣,「這節課教什麼好呢?」語文教師常常感到困惑。數學教師似乎不會提這樣的問題,其它學科的教師似乎也不會提這樣的問題。唯獨語文教師,面對一篇課文,頭腦中首先會冒出這么一句。別小看這一問,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的語文教師心中常常並不清楚要教些什麼,更不清楚要教到什麼程度、用什麼方法教合適。
一篇篇的課文,這里教一點,那裡教一點;就同一個語文知識,今天教一點,明天教一點,每次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一種比喻的修辭方法,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課文,不同老師教的內容也大相徑庭,有些甚至已經不是語文學科應該教的內容,變成了科學課、歷史課等等別的什麼課。對此,崔巒老師在《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一文中指出,《課程標准》在制定與修訂中,有一個比較大的疏漏,就是沒有明確規定教學的目標與內容。教什麼,不教什麼,練什麼,不練什麼,沒有明確規定,教多教少,教深教淺,都是教師自己說了算。這就使得我們一些教師以為一篇篇課文就是教學內容,教語文就是講課文。所以,我認為目前對語文教學和語文課程來說,「教什麼」的問題是第一位的。難怪一些專家直呼籲:我們的《教師教學用書》應該編得厚些,更厚些,具體些,再具體些,對每一課要教的內容作出具體的、明確的、保底的硬性規定,把內容與目標細化並落實到每一冊、每一組、每一課中,讓我們的語文教師在開始實施教學之前,也能像數理老師一樣,胸中有數,十分清楚教什麼,不教什麼,練什麼,不練什麼,十分清楚哪些是「基本口糧」, 只有這樣,才能清楚「我們種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田,澆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園」,才能避免教學內容的盲目性、隨意性,才能革除「教語文就是教課文」「閱讀課就是分析內容」的弊端。(談到內容分析,崔巒老師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表明加強語言習得、創新教學模式的決心。)事實上,語文課說白了就是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教什麼,第二個維度是怎麼教。教什麼涉及到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問題,怎麼教涉及到教學方法問題。因為我們的語文課程建設到現在為止還不盡如人意,到現在為止還只是停留在經驗思辨的層面上,所以教什麼才是真正的語文,才真正具有語文課程的特性和價值,我們依然在摸索中、徘徊中,我們依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不斷地追問自己、反思自己,我教的是語文嗎?是語文課程嗎?是語文內容而不光是「教材內容」? 我們在選擇「教內容」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你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了嗎?關注學生的學習盲點了嗎?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了嗎?
那麼,教學內容如何選擇呢?
下面我們來進行第一個問題的探討與學習
我們都知道,作為教師,我們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讀文本時的創見、深刻豐富的體驗全部轉化為教學內容。哪些應該納入到教學設計中,並對其梳理、重構、整合,再通過恰當的方式加以呈現,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作教學化處理,取捨與甄選出能確保教學針對性與有效性的教學內容。
下面我們先來聽一則故事。
傳說有一位國王給大臣們一個任務:編一套古今智慧錄,將世界上最聰明的思想傳給子孫。大臣們悉心搜集後,編成智慧大全共12本,國王看了,說太厚。大臣們精心挑選後,編成智慧大全一本,國王看了,又說太厚。大臣們反復斟酌,編成智慧錄一章,國王看了,還說太厚。大臣們又把一章縮成一頁,一共40條,國王看了,還是「太厚了」那句話。最後,大臣們從40條格言中精心選了一句,國王看後滿意了。
最後選中的格言,其實就是今天我們都很熟悉的那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國王讓全國所有的人都記住這句話,於是人們變得勤勞了,國家也變得富裕強盛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繁中求簡,才能成功!
語文教學也同此一理。語文教學之所以難,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面對一篇課文,不知道如何取捨。任何一篇課文,所包含的教學內容都會在幾十個點上。從知識的角度來說,有字、詞、句、篇、點、語、修、邏等;從能力的角度來說,有朗讀、默讀、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等多種能力;還可以從方法的角度、習慣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內容理解的角度列出一大堆項目。一篇課文就是一隻麻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個部位都有研究的價值。正因為每篇課文都具有這樣的綜合性特徵,因此我們常常會做出錯誤決斷:一節課教學內容多則七八項,少則四五項,面面俱到,沒有中心,沒有重點,結果往往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一鍋煮,教學內容多而雜,教學結果難免「少慢差」。
刪繁就簡是一種大智慧。我國古代許多智者,都提倡簡潔,「大道至簡」「多則惑,少則得」「刪繁就簡三秋樹」「任你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我國的古文,少則幾十字一篇,多則三五百字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很少見。國畫,寥寥數筆,便形神兼備。國粹京劇,一把胡琴,一把椅子,演來卻妙趣橫生。可見,簡潔比起繁雜更有力量,更有效率。
現代的智者,同樣提倡簡潔。現代社會有二八定律之說。它倡導「有所為,有所不為」「四兩撥千斤」,這些觀念,對於我們選擇教學內容,同樣是難得的法寶。
選擇教學內容有兩種基本思路:一種是從「什麼需要教」的角度來思考,這是順向思路,常規思路;還有一種是從「什麼不需要教」的角度來思考,這是逆向思路,非常規思路。教學中採用兩種思路比採用一種思路常常更富創意。
關於教學內容的選擇,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有個著名的法則,叫做「三不教」:學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學生自學能懂的,不教;教了暫時也不懂的,不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補充一句:某個內容放到別的課文中去教,也許更好,不教。有了這四不教,一篇課文需要教的內容就不多了,閱讀教學就會變得「少而精」了。
下面我們分學段對課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做一些分析、探究
第一,低段,要凸顯字詞和朗讀,其它內容可以不教或少教。
教學,貴在抓住重點和難點。低段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識字、寫字、積累詞語和朗讀,抓住了重點,就抓住了根本,其它教學內容可讓學生自學或點到為止。
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一課,可教的內容有如下幾項:①學認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②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③掌握「盼望」等8個詞語;④體會感嘆句子表達的情感;⑤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⑥理解課文內容;⑦了解童話有三次反復、對話多等特點;⑧懂得燕子等是益蟲,蚜蟲是害蟲;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⑩學習自主識字的方法。如果選定以上10項作為教學內容,那麼兩課時教完的話,每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有5項之多。「多則惑」,一手抓5隻跳蚤,結果一隻也抓不住。
對以上內容,可作如下選擇:①②③項是關於識字寫字、詞語、朗讀等內容,是低段的教學重點,應牢牢抓住不放;④項的感嘆句,在本文中不突出,不如放到別的課文中去教;⑤⑥兩項理解課文內容,一點不難,學生讀一兩遍就能明白,不必再教;⑧項關於害蟲、益蟲的知識,學生在幼兒園就已懂得,屬於已知;⑨項培養科學精神,應以滲透為主,不必單獨設項;⑩項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可融入①項進行。這樣經過篩選、整合,教學內容只剩下①②③項,其中③項學詞語又可以與①②項結合著進行。因此真正需要教的是①②兩項,可以分別安排在兩課時完成。這樣安排,每課時凸顯一個重點,這比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地教學,效果會高很多。
又如《地球爺爺的手》,花太多時間教「地心引力」,就大可不必,有不少教師甚至以此為重點,更是費力不討好。再如教《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是怎樣反反復復才找到媽媽的,花許多時間去問,也似乎大可不必,讓學生多讀幾遍,再模仿著自創一段豈不更好!總之,低段課文教學內容的選擇,一般都應遵循強化字詞和朗讀的原則,為學生打下一個比較堅實的語文基礎。
第二,高段,要凸顯表達方法的領悟,力求讀寫結合,其它內容可以少教或不教。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凡是學生已學已知的,決不重復講解;凡是學生能自己學懂的,教師決不越俎代庖。教師的教學重點要選擇學生必須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內容。
如薛法根老師教的《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後》,只重點選擇了兩項教學內容:一是課文中的一個重點句子——把「?」號拉成了「!」號,二是讓學生發現這篇課文敘述三個事例時寫作上有什麼共同點。其餘如生字、生詞、朗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課文里講的三個故事等內容,一般教師都可能選作重點的,他都沒有教。因為他認為,學生在課前對這些內容已作充分預習,學生手裡佔有的資料甚至比教師的還多,再教這些,難免在已知中兜圈子。教學效果證明,這樣的選擇的確高人一籌。

⑹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麼,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我有幾點體會:
一、深入鑽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像課文有可能寫什麼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麼?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藉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5)藉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後,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並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把握學生思維發民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後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⑺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如何制定

語文教學是學校的重要工作,是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迅速提高我校的語文成績,抬升學校的綜合地位,特此制定學校的語文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教師素質為基礎,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課堂教學為重點,以幹事創業、放開手腳抓質量為突破口,以新課程標准為指針,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為目的,真抓實干,扎實工作,狠抓作文教學和寫字教學,為我校語文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⑻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每個語文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年輕教師,都很關心這樣的問題,渴望知道答案,這問題就是:如何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如何當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本人建議如下,與君共勉:

一.追求內在於心靈的財富——專業成長

我們參加骨幹班培訓、新秀班培訓、校本教研,以及外出聽課學習等等,應該追求的是自身的專業成長,並非為了外在的榮譽證書,或者外在的功與名。我們應該追求生命本質的東西,專業成長正是內在於我們心靈的財富,專業智慧,專業能力,專業經驗,如金一般的寶貴。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有智慧的教師,比任何榮譽證書都更有人生價值。

二.積極學習,積淀文化素養,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也許學習是老生常談,但學習正是每一個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門。誰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誰就能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什麼時候放棄了學習,什麼時候就開始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覺得沒什麼好看了,好像什麼都知道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我們開始固步自封了。

一個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讀的能力,它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設計的水平是文本解讀能力的直接體現。老一批特級教師令人驚嘆的便是極高超的文本解讀能力,而文本解讀能力背後,則是深厚文化素養的支撐。文本解讀三個層次:課文說了什麼,課文怎樣說的,課文為什麼這樣說。

提高文化素養,我們已經失去了優勢,因為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不是大學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這是無法追回的遺憾。但先天不足後天可補,那就是學習。學習是不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的,廣泛閱讀經典,閱讀名著,日積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文化素養也是,文本解讀能力也是,教學智慧也是。只要我們有心學慣用心積累,總能一步一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來的積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們應該樹立一生備課的理念。

三.心存理想,堅持實踐

今年《小學語文教師》第7、8月合刊,第一篇刊出了《管建剛和他的作文教學革命》,管建剛是江蘇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副校長,蘇州市學術帶頭人。他的作文教學革命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辦一份班級作文周報,名叫《評價周報》,配一本評價周記。評價周記分為兩部分,一是每日簡評,二是每周一稿。他的作文教學革命逐步構建了三大系統,動力系統、助力系統、保障系統。動力系統第一年等級評獎,第二年積分活動,第三年稿費活動。

他的成功並不在於他的作文教學革命有多創新,而是他堅持做了8年,辦了300多期的《評價周報》!這是一種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說的:「一件事情,當你堅持做8年,你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你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才能堅持下去。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的同時,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誕生之際。」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打井的精神!契而不舍,金石可鏤!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缺少靈感,缺少的正是靈感之後的堅持不懈!淺嘗輒止,見難即退,正是我們不能成為大家的根本症結所在。平庸,就是這樣形成的。

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後做出來的。只有想是沒有結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實踐,堅持不懈的實踐,不斷加以反思的實踐!

因此,我們如果能夠心存理想,堅持實踐,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獲。

⑼ 小學語文學習計劃安排

一、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系。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信息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 2007-11-16 19:15:00 | By: 小葉子 ]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學科的工具,所以學好語文至關重要,而小學語文的教學,也將成為重中之中。到底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我想簡單地和家長交流一下。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並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准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見,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瀏覽指教,希望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機會。

⑽ 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第一,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第二,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本,不拔高、不牽強.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先看案例:《孫權勸學》教學目標:(1)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內容.(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內容」,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請看案例:《秋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1)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2)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3)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安排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