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的表現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表現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9 03:58:48

A.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實踐課程。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我認為實踐性就是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一次又一次聽說讀寫的過程就是用語言。,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說讀寫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實踐行為。只要是有聽說讀寫的地方,都可以看成是語文在實踐中學習的課堂。語文教師就是教練,是教孩子運用語言文字讀書、交流、寫作的的訓練,如果這樣理解,我們是否就可以把語文課當成訓練課,交給學生讀語言、說語言、用語言的活動。所以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研究新課標的內容,正確理解新的課程理念,整體把握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明確語文課程目標,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目標。否則教師心中對新課標要求不明確,就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首先,每位語文教要准確把握語文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注意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其次,利用課程開發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1、教師在備課時要樹立語文教學的大語文的觀念,把自然、社會、生活帶入課堂,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最終實踐走向社會生活 。2、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深入生活,就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渠道。通過參觀、考察、遠足等課外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開拓學生視野。只有讓學生在更多的生活中去學習語言,體驗生活,創新思維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3、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第三,創設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激發並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真正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自主識字、自主寫字、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積累、口語交際等、真正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落到實處。
正如《課標》「教學建議」部分所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可以這樣說,加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的過程中,盡力促使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感悟,自行探索,自求了解……這樣,通過一項項內容的學習,學生所得到的不僅是一個個結論,而且通過自己能動地聽說讀寫、思考、體驗等實踐活動,悟出了怎樣去讀,怎樣去想,怎樣去說,怎樣去寫,從而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表達方法等,真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語文學習的實踐過程。
如在《新型玻璃》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安排了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活動: 一、自主合作學習2—5段,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玻璃特點的語句,「~~~~~~~」畫出新型玻璃作用的語句。想一想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確保學生進行自主性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有時間思考,等有了自己的答案後,帶著個人的學習成果到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填寫。讓每個孩子在小組內有機會表達,有機會展示。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語文實踐中有了學習成果,也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二、把自己當做玻璃向別人介紹,把書面語言變成自己的口頭語言,用書中規范的語言來規范學生不規范的口頭語言。學生相互評價也是口語交際的互動過程,進而在語言訓練的實踐中運用語言。三、讀寫結合,寫一個自己發明的玻璃,在寫作的實踐中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四、課後作業。在生活中尋找說明書。是一個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並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系。真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語文學習的實踐過程。
葉老(聖陶)曾說「練及實踐」;另一方面是指「交際」,因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由此看來,學生只有通過語文實踐,反復實踐,才能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逐步增強語文的能力。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應使課堂內外相溝通,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教育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這更證明了讓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這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他們經歷了語文學習的全過程——由「例子」到「習題」,由精讀到博覽,由吸收到傾吐,一句話,是由課內到課外,由學校到社會,將語文融入到了其他課程之中。學生只有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將學得的範文語言運用於日常的語文實踐活動之中,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其語文實踐能力,所以語文老師不要只教課文內容,而要教學習方法。

B. 語文課程是什麼

語文課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

C. 開放性語文課程思想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以「開放性、多元化」作為一個切入點,試圖運用後現代教育學、後現代課程論理論的一些觀點對新世紀語文課程的有關問題展開探討,認為:對語文教育的功能和性質認識要有整體綜合、歷史發展的觀念和允許差異的態度,是一種現代闡釋學意義的理解;課程內容要超越教材的限定,貼近社會生活和體現時代變化,勇於對教學「文本」做出創新性的解讀;課程實施中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定格於一兩種「模式」,需要靈活變通,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活動,知識獲得是反思、轉化的,由課堂上師生互動建構的,師生之間是一種「交互主體關系」;課程評價應該是項目多元、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還特別提出了「建立教師自己的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議。

D. 一堂好的語文課表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生們都聽得如醉如痴(當然有點誇張啦,不過,能讓全班同學都聽進去了,都在用心聽了,這一堂課當然也就是很好,也很生動的課啦!)
2、下課鈴響了以後,同學都在報怨,「怎麼這么快就下課了啊」
(呵呵,其實時間是一樣的,能讓同學們如此報怨,顯然不想這么快下課,還想繼續聽下去,那自然這堂課是很好的啦!)
我說的沒錯吧,都是本人親身感受的啊
呵呵
希望樓主也能擁有此感受,很好的哦!開心就好!加油!

E. 語文課程現象的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知能式課型

所謂知能式課型,是基於直接教學策略而形成的授課形式。這一課型,用於語文教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化教學(學語文就是教學生「掌握足夠的字和詞,掌握句子的構造和用法」的過程),而是有兩大明確的教學任務,一是掌握系統的知識,注重語言輸入,崇尚對經典的記誦;二是掌握技能,能夠在不同語境中合理使用。

這一課型,以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取向,可以清晰地解釋、示範,並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能夠充分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對提高學生成績最為有效。這也恰是問題所在——「在任何領域,新手和專家的主要區別都在於他們掌握所屬領域基本技能的程度」——缺乏足夠專業素養的教師,在知能式課型的教學中容易迷失,轉變為對語文知識、技能的機械灌輸,強調死記硬背,容易隔絕語文與學生生活、心靈以及外在世界的聯系等,從而引發對這種課型的詬病。

這一課型的操作程序,依據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納等為代表性人物的行為主義理論以及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等,強調教學一般通過以下六個基本步驟實現:

1、明示目標,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發注意;

2、教師一步一步地呈現知識,或准確示範技能(教師對所教的知識或者技能,要非常精通並完全理解,要提前認真仔細地全面演練,才能進行課堂示範);

3、引明策略,組織基本練習;

4、教師檢查學生理解程度,引導交流,自主建構,並提供反饋;

5、當堂練習,強化知識或者訓練技能(教師主要是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將知識或者技能遷移運用到新的或者更復雜的情境中;一般來說,集中練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分散練習提升已經掌握的知識或技能);

6、有意義的課外作業,鞏固知識或技能。當然,優秀的教師會根據不同的課堂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譬如,筆者上《懷古詩的主題分類及賞析示例》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1、創設情境導入:余秋雨先生在《興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由此,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詩歌中有那麼多的懷古詩了;2、懷古詩的主題分類、鑒賞層面分析(各有細析);3、典型懷古詩的賞析範例:一是典型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例析(列表《石頭城》《蜀相》《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二是懷古詩「圖式」賞析範例之《石頭城》《越中覽古》;4、總結這一類型詩歌賞析要點等;5、當堂變式練習《江南》《姑蘇台》鑒賞。

二、講授式課型

近年來,講授式課型引發了很多爭論。所謂講授式,其實就是講座,是一種較為籠統的課型,也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立足於教學內容結構的吸引力,和學生尊師愛學的習慣,是講授式課型的核心內涵。這一課型期待教師能夠以專業的水準設計靈活生動的教學結構將新的知識與已有經驗聯系起來,期待教師具備經驗支持和材料引導,期待教師教學的清晰度和激情。具體到一節課的講授上,需要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確定的教學內容,了解這節課的進度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選擇合適的引導材料,進而有序地安排好課堂進程。

布魯納認為,講授式課型重在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圍繞特定的主題領域,讓學生記住並透徹的理解,學會應用。一般來說,好的講授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目標要點清晰,始終關注主要教學內容,不跑題,不模糊表達;二是逐步講授;三是講解具體並提供或詳細或具體或生動或直觀(比如圖片、模型)的例子;四是及時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確定學生明白一個要點後再往下講,提問,讓學生總結並解釋要點,讓學生重復知識點或者技能要領等)。

這是一種教師中心的課型——作為教師,你必須研究透徹才能真正講得好。能夠用最簡潔生動最清晰明了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過程,是多麼地重要!而且,如果教師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或者不懂得適時激勵學生,那麼效果會相當糟糕!有些教師在滔滔不絕中找到了樂趣,於是熱衷「講授」,喜歡在課堂上講啊講啊,從此踏上歧途,卻一直以為自己掌握著教學的金科玉律——然而,那也許只是講話,不是講授:除了極個別人,一位教師站在一個班級的學生面前講話20-30分鍾甚至更長時間都是很容易的。

F.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體現在: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一次又一次聽說讀寫的過程就是用語言,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說讀寫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實踐行為。只要是有聽說讀寫的地方,都可以看成是語文在實踐中學習的課堂。

語文教師就是教練,是教孩子運用語言文字讀書、交流、寫作的的訓練,如果這樣理解,我們是否就可以把語文課當成訓練課,交給學生讀語言、說語言、用語言的活動。

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研究新課標的內容,正確理解新的課程理念,整體把握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明確語文課程目標,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目標。

否則教師心中對新課標要求不明確,就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6)語文課程的表現是什麼擴展閱讀:

加強語文課程實踐性建設:

首先,每位語文教要准確把握語文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注意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其次,利用課程開發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1、教師在備課時要樹立語文教學的大語文的觀念,把自然、社會、生活帶入課堂,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最終實踐走向社會生活 。

2、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深入生活,就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渠道。通過參觀、考察、遠足等課外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開拓學生視野。只有讓學生在更多的生活中去學習語言,體驗生活,創新思維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3、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再次,創設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激發並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真正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自主識字、自主寫字、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積累、口語交際等、真正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落到實處。

正如《課標》「教學建議」部分所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G. 怎麼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根本屬性,它是決定語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根本依據.我們只有認清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才能明確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科學闡述,解決了長期以來在語文課程性質問題上存在的文與道、思想性與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矛盾之爭.事實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要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必須弄清三個問題:一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二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一、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以語言的工具性為基礎和前提的.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語文課程是認知的工具
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葉老的「工具論」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有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解答數學應用題中起主要作用.盡管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對於成功地解答應用題都起作用,但閱讀能力比計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強,他的數學成績也會相對地好,由此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凡是以言語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其學習成績與語言學科的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
那麼,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文課程,如何充分發揮其認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利用這些能力進行語言交流、解釋和記憶.這種認知工具具有再認知的特點,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文能力,才能再學習.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自學方法.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密不可分,又因為任何學習方法都是和思維方法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獲取自學方法的過程.學生一旦獲得了自學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2.語文課程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語文和數學都是屬於工具性課程,那麼,這兩門課程在體現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麼不同呢?數學是通過對數與形的計算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而語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負載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內涵,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不僅可以獲得語言的知識,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認識,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樣,學生通過習作表達,不僅可以提高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發,個性得到彰顯,人格得到培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上.
二、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眼於學生的認知和再認知領域,那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著眼於學生的精神領域.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外在意義和價值;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卻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內在意義和價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1.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讓學生通過大量優秀作品的閱讀,受到熏陶和感染
人類優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積淀在優秀作品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創造的文明結晶,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提升人文素養,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那種圍繞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的做法,是難以奏效的.
2.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人」來看待,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師要學會尊重和喚醒;學生是有個性有過失的,教師要學會保護和寬容.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人文教育所獨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對文本、對生活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獨特體驗時,要喚醒學生的童心,鼓勵學生講真話,抒真情,顯露思維的「原生態」.再次,在目標價值的導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為根本宗旨.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價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質更加高尚,使人的個性更加張揚.
三、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這是語文課程教學指導思想上的與日俱進.那麼,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1、要把「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那種「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實現人文性目標,後強化工具性訓練」的做法都是不妥當的.為什麼說「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呢?從語言的性質來看,語言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所負載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內容是一個統一體,語言形式離開語言內容,將不復存在,語言內容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把語言形式的教學與語言內容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力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著力解決「為什麼而學、將會怎樣去學」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具備的要素.如果只解決前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迷失方向,並失去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只解決後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失去邏輯前提.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將這四個問題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工具與精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層面的協調發展.「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
編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雖然涉及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等學科方面的語言內容,但是,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做語文教材.所應著眼的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這就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屬性.其他文科課程的教學著眼點主要是語言內容,而課文課程的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寓教於文.

H. 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表現在幾個方面

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評價「新」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主要評價教師認真備課、認真上課等教學常規以及學生的運動負荷、運動強度等量化指標,並通過檢查監控將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納入統一的規范中,將教師「管住」。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進教師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水平,評價的性質是積極性的,評價的特點是發展性的,評價方向是面向未來的。其重點不在於評價教師的運動能力,也不在於鑒定某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此來制定教師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個人發展需求。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二、不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不是好課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學校的電教設施越來越完備,這就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不容置疑,多媒體可以增強動作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不用多媒體就不是好課的「浮誇風」現象,把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作用弄顛倒了。體育課怎樣創新?怎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了重形輕實的情形。在很多示範課中,經常會發生與日常體育課教學嚴重脫節的現象。個別學校和教師為了體現教學中的新技術應用或是教學的新形式,把電腦搬到操場上,配合體育老師進行課堂教學。諸如此類現象的出現,恐怕又要回到「體育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上來。只有展現事物本質的東西才具有生命力,無論多麼先進的技術和方法,都只能是體育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且其價值在於看是否在現實條件下解決學生體育發展的實際問題,收到的實際效果。當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已廣泛地運用於體育課堂教學之中。這些現代教育手段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它擴充並且延伸了教學內容:直觀的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優化了教學情況,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但是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手段必須服務於目標,不能以手段來代替目標,不能認為現代教育手段就完全比傳統教育手段優越。任何媒體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過分地依賴現代教育手段,會使體育教學流於形式,削弱體育教學的應有價值。我們應該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出發,遵循「用簡不用繁,用易不用難」的原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使用要與體育學科教學特點相結合,輔助於體育教學,而不應喧賓奪主。
三、身體活動多少≠評價課好壞的標准
體育課中的「動」,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大腦動」、「身體動」這兩個方面。「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身體活動是「動」的外在表現。因此,課堂教學評價不但要看學生身體的「動」,更要看學生內在的「動」。而我們不少體育教師不是為了學生的學設計教,而是為了教而設計教,為了使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了使學生動起來,設計了不少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人把「智力大沖浪」、「實話實話」、「幸運52」等搬上課堂,這些東西以表面的熱鬧、預先設計好的表演,換來的是大多數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被扼殺,這樣華而不實地體育教學是嘩眾取寵的典型表現。還有,體育新課標強調合作學習,不少體育教師以為合作就必須分組,分組後就自主活動。這種做法則極不可取。事實上,體育教材中絕大多數內容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這樣表面上的生動活潑、熱熱鬧鬧,違背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規律。殊不知,有時候體育課堂上暫時的沉默,恰恰是思維的緊張與活躍,迸發出來的往往是富有個性的見解與獨具創見的觀點。特別強調的是,體育課中的「動」,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把學生的思維激活,不一定以追求場面上的活躍,而是需要使學生的情感、思想一直處於躍躍欲試之中。
四、課堂激勵性評價≠多多益善
體育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機制,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機會,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滿足和喜悅。體育新課程課堂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教師的微笑多了,對學生的表揚、鼓勵多了。這是好事,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反應情況應該「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問題是,微笑、表揚、鼓勵並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對學生明顯錯誤的動作應予以否定,不能動輒表揚,要值得表揚才表揚,同時要讓學生知道體育教師所表揚的是什麼。其實,激勵也好,批評也好,只要適時適度,都能恰到好處。有時體育教師一個信任的點頭,一個由衷的微笑,一個親切的動作,其所蘊含的表揚、鼓勵更充滿感情,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體育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體育課程評價「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體育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表揚學生在於努力挖掘學生的全部潛力,促進它們的發展,「只有對學生有深刻的了解,『讀懂』學生,才能真正地煥發出表揚的強大力量。如果體育老師能夠讀懂學生,即使批評指正,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困難」。可見,體育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應是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雖然廉價的表揚、鼓勵比批評、訓斥要好得多,但如果過分地、鋪天蓋地地表揚,是起不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的。
五、量化評定≠科學合理
體育教學評價中的很多指標是不能量化的,如師生情感的交流,如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對於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是否能妥善處理等,用這種量化的標准去界定體育教學就顯得機械呆板。不符合體育學科本身特點的。新課程的多元化目標當中有諸多目標(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目標)是模糊的,是無法或者說是很難用量化的指標來衡量的。為了評價的可操作性,當前的某些體育教學部門卻採用純客觀的量化指標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顯然,這樣的評價結果是片面的,是不科學的。來自課堂主體的師生雙方的活動,是一個復雜的互動關系,進行課堂評價應該指向課堂的整體情境,而不是指向教師或學生的分離行為。在進行評價時,我們不能拿著一張寫滿條條框框的課堂質量評價表去評課,也不應該有這種表格。新課標中「好課」的評價標准只是給我們教學評價工作提供一個參考框架,我們不能將它絕對化、教條化。同時,課堂教學的絕對量化評價對於體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六、「放任自流」≠「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標准十分注重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並不等於讓學生隨意練習。但有些體育教師誤解了自主學習的本意,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淡化教師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過分地依從學生的興趣選擇,出現教師跟著學生走的現象。如有的教師上課時,拿出幾個排球和足球後,讓學生自由分組進行練習,教師則「蜻蜓點水」式地到各組指點一下,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和反饋,學生一「玩」到底。在這里必須明確的是:體育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不等於不引導、不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十分慎重地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們,同時教師對教育理念的認識和教學的火候要到位,對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到底有沒有思,有沒有悟要作出客觀的判斷和評價,否則很可能將體育課變成放羊式的教學,表面上學生嘻嘻呵呵,好不熱鬧,但教學效果就會十分遭糕,學生受害不淺。
七、「完美」的課≠實用
在新課程標准下的體育教學評價中還是不免俗套的出現許多這樣的例子:先向參賽選手下發比賽細則和具體的量化標准,參賽選手在賽前「千錘百煉」,嚴格按照「標準的上限」進行准備,以求得課的「完美無缺」。評課者見課完全符合自己心中的某種理想化的模式,含笑點頭:「好課好課」。其實好課的基本要素應該是:常態、真實、普適性。它不是擺設,更無須粉飾,是常態下平實的課,具有普遍適用性;是「有待於完善的課」,側重於課的「真實性」。真正的「好課」不會完美無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暴露出來,從而我們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討和研究,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有問題的課並非都不是「好課」,一節「好課」無須完美無缺,只求在在某些方面,或在某一點上有所突破、有所收獲、有所啟發、有所創新,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好課」。
八、合作學習≠學生能力提高
體育課中合作學習要避免「有形無實」。新課程標准非常強調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十分注重合作探究。但探究什麼?為什麼探究?如何合作?有些體育教師因為課前沒有認真設計,或鑽研得不深,在教學時顯得信心不夠,因此有時將學生簡單地分成幾個小組,宣布進行合作學習後便草草了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有了合作的形式並不等於就是合作學習,教學中決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計學習和鍛煉就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比如,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後仍由教師來嚴密控制整個學習過程;或者在如布置完小組學習任務後,由運動技能好的同學去教運動技能差的同學,這些做法都不是合作學習。學生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而且有的學生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去做。學生在這種錯誤的合作教學情境中只能跑跑龍套,敲敲邊鼓,充當著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觀者。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學習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九、中看的課≠好課
中看的課不中用的課不算好課,這種課雖然教案規范,備課認真、詳細,課堂組織嚴密,學生遵守紀律,隊伍調動井然有序,但中看不中用。這種課其實質是教師在唱主角,是教師的思想意識在課堂上的體現,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意志方面的培養。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一堂好課應該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應該是興高采烈、情緒高昂、積極投入,活動方法多種多樣,活動方式不是「流水作業線」上的統一產品;二是能使學生多方面受益,體育運動中蘊涵的多種價值和精神,如果遷徙到日常生活中,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在體育教學的同時,應該融入思想教育,使體育課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I. 語文課上的表現咋寫

最主要的事多讀書,多用心寫作,只有投入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會得到老師的欣賞,不論你是寫記敘還是散文,還是寫景都要投入你得感情進入文章中,記住,感情最重要,沒有感情的文章是死的 。還有不論作文有多少華麗的辭藻,有多少修飾的語言,有多麼美麗的句子都只是裝飾,一篇文章的主旨感情才是精髓所在。比如一個題目:秋天。你會怎麼寫,你想表達什麼,可能你會在秋天緬懷一位失去的親人,可能你會感慨季節的變換就像人生一樣無常。記住你寫的景物一定要和你要表達的主旨感情聯系起來,這樣的文章才是完美,才不會空洞。雖然沒分,但還是想幫助你

J. 一節好的語文課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課比較好的話,首先他的內容需要足夠的充實,引導那些學生思考。這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的。
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語文課的話,需要想辦法讓那些學生進行討論,這可以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從長遠上提高那些學生整體的思維能力還有探索性。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的表現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