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怎麼學的

語文怎麼學的

發布時間:2022-06-19 23:05:40

1. 如何學語文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

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里所說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既然「讀」有這么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在書寫方面,高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高考從2005年開始,山東單獨命題,語文實行網上閱卷。這就對書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無論是高考考綱還是山東語文網上閱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必須把字寫好。

退一步說,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許有人拿「寫工整了會影響答題速度」之類的話來給自己的書寫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認真書寫的最初階段,它是會對你的答題速度有一點影響的。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療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書寫不過關會影響到語文成績,我們又怎麼敢不去重視呢?

其實,要做到書寫工整並不難。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這句話對我們就是一個啟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動心思。你的字寫得橫平豎直了嗎?你的字左上角與左下角、右上角與右下角在一條線了嗎?還沒有?那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吧。相信不用多長時間,你自己寫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認了,你都不敢相信你會寫得這么好了。

再說作文的問題。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在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問題。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寫好作文總結為兩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寫成記敘文時,很好地解決了「動之以情」的問題,寫成議論文時,很好地解決了「曉之以理」的問題,那麼你的作文問題也就解決了。

2. 語文怎麼學

根據你提問問句內容來看,表意明確,語法規范,用詞准確,絕不是「零基礎」。
如果你錯過了在校系統學習的時機,完全可以自學。
就漢語語文而言,其基本知識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詞彙語法類、閱讀及寫作類。
詞彙語法類的知識學習可以按這樣一條線索:詞——構詞——短語——句子——修辭。
簡單解釋一下:
1、先分清名、動、形等實詞,以及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虛詞;
2、然後,准確掌握合成詞的構詞形式,如聯合、主謂、偏正、支配、補充等,有了這個堅實基礎,下面的句法學習就非常容易;
3、從合成詞到片語、短語,重點還是掌握構成結構,理論上與構詞是一樣的;
4、句子的句法,重點仍然是結構,進一步掌握復句,同時弄清關聯詞。
以上的學習,可以購買通俗的讀物,如現代漢語詞彙知識、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現代漢語修辭知識等。花錢不多,非常有用。
平常多讀一些典範作品,多做一些文字寫作。
只要掌握了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學習文言文就不再困難了。因為文言文也是漢語,只是它有一些不同的「文言現象」,很容易掌握。

3. 怎麼學習語文

一個人要真正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習得」,一個是「學得」。所謂「習得」,是指通過學習者自己讀背、領悟、寫作而獲得。所謂「學得」,是指在語文課堂上經過語文老師指導學習而獲得。在「習得」和「學得」兩者之中,「習得」是主要的,是內因;「學得」是外因,它只對「習得」起推進作用。我們這樣來理解兩者的關系,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結合個體語文實踐來看,也可以證明我們的理解是不錯的。過去許多著名作家、文章高手,沒有經過學校教育,沒有專門的語文老師指導,只是靠自己不斷地讀背、領悟而吸收,又靠自己不斷地練習寫作,不是也成功了嗎?可見「習得」的重要,這是大家必須明白的。如此說來,也許有人要問:既然這樣,學校開設語文課干什麼?要語文老師干什麼?不開設語文課,你們語文老師不是就失業了嗎?我說,不是這個道理。學校不是怕語文老師失業才開設語文課的,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 學習語文 才開設語文課、聘請語文老師的。語文能力的自然「習得」雖然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但它又是非系統的,良莠混雜的,緩慢的;而在此基礎上,如果經過語文老師專門指導,就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從而快速而有效地掌握語文這種工具,這便是外因「學得」的作用。語文學習中「習得」和「學得」的關系就是這樣:「習得」是基礎,是主體;「學得」是幫助,是推進器。 然而,現代語文教育恰恰在這一點上違背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學得」占據了統治地位,忽視「習得」甚至乾脆放棄它。其典型表現是:從小學三年級起,語文課堂上就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很少讓學生讀背課文,校園里幾乎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一篇課文學完了,許多學生連讀都讀不下去,只記得幾條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就這些還不是自己思考領悟出來的,而是老師講出來的。這種以「學得」沖淡乃至代替「習得」的做法造成的後果怎樣呢?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了,寫作能力也沒有了,使整個語文教育歸於失敗。 由以上分析可見, 學習語文 尤其是要學好語文,就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客觀規律,違背了規律就必然會受到懲罰。下面我著重談三點。 一、重視讀背 為什麼語文學習要重視讀背呢?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所以,學習任何東西,首先總是要記住它。數理化學習是這樣,語文學習尤其是這樣。記不住,頭腦里沒有語言感性材料,就談不上理解和運用。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背的重要。古代私塾教育非常重視讀背,讓學生「口而誦,心而惟」,在語言積累中牢牢把握住漢語言的特點,領悟其遣詞造句的規則,可以說深得語言學習的真諦。那時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的儒生嗎?幼童牙牙學語,並沒有人對他進行什麼語法分析,他們不是也學會了說話嗎?現代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和現代著名作家魯迅、巴金、冰心等人,也都反復強調過語言學習中記憶的重要性。如巴金在回憶他學習生涯和創作的關系時說,我過去有幾百篇文章儲存在腦子里,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仔細分析研究過,卻使我懂得了語言是怎麼一回事,文章是怎麼一回事。通過讀背,能習得語言規則,說話寫文章便自然文從字順;通過讀背,能領悟文章的體式做法,寫出的文章自然就合體合式;通過讀背,語言積累豐富了,能啟發思維和智慧,從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冰心老人說:積累語言,像銀行的摺子一樣,儲蓄得越多,支取才會越多。現在的許多中學生寫作文感到語言貧乏,像擠牙膏皮一樣擠不出來,就是讀背的東西太少。這和幾十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強調分析理解而不重視背誦記憶有很大關系。要知道,剛上初中的孩子,機械記憶力很強,趁這時多讀一點好文章,會終身受用。如果一時不大理解,沒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慢慢就會理解的。如果等到長大以後再去背誦,那就失去了記憶的最佳時機。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卻總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不說 「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實際上,理解和記憶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學習過程的兩個方面。記憶的同時也在理解,理解的同時也在記憶,只有經過這樣多次反復,語言能力才能逐漸得到提高。 關於要重視讀背的道理我們就講這些,希望能引起同學們注意。這里再補充談兩點。第一點,讀背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備。可以從兩方面准備:一是通過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讀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能快速地查出某個字,能根據字義快速地判斷多音字在具體詞語中的讀音,是很重要的一項語文基本功。二是對較長的句子要研究分析,正確把握句中停頓,不要讀破句。第二點,一般情況下,課文無論長短,都要求熟讀。篇幅短小、文質兼美的精品文章要背誦,長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也要能背誦。這是在積累精美語言,是提高自己言語水準的重要途徑。此外,讀時要用普通話,不要用土話方言,盡量讀准字音;讀時要有感情投入,進到文章的意境中去,不能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 二、重視自悟 從本質上看,語言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去體味、涵詠,從而達到自悟,融會貫通;教師只能在精要處點撥一下,不可越俎代庖。魯迅先生說,孩子學說話時什麼也沒有,「只是通過不斷的聽取、記住、分析、比較,終於懂得每個詞的意義」,講的就是語言學習要靠自悟。而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感悟。課堂上,教師口若懸河,講得有聲有色;學生正襟危坐,聽得津津有味。下了課,如果問那些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是怎樣從課文里得出的,學生大多茫然不知。任何能力都只能靠實踐培養,而不能靠他人傳授,語言的感悟能力自然也不例外。 對文章語言、內容、寫法上的感悟有「自在」和「自為」之分。「自在」的感悟建立在讀背的基礎上。記住了,才能進一步理解感悟;沒有記住,理解感悟就落空了。例如你接觸到某一個陌生的詞語,當時你雖然通過查詞典理解了它的意思,卻沒有記住,那麼這個詞語還不屬於你,臨到要用它時你無從「提取」;如果你對這個詞語當時不太理解,但卻記住了,以後又在不同場合多次接觸它,那麼你就會逐漸理解而應用它了。句子的感悟也是一樣的道理,文章讀得多了,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既語感)就強,針對具體的某一句話,你不用作語法分析就能判斷其正誤。整篇文章的感悟也是如此,某一類的文章讀得多了,你自然會悟出這類文章的大體「規矩」,知道該怎麼寫,不該怎麼寫,文體感自然就有了。「自在」的感悟純粹是潛移默化的,沒有什麼技巧,但卻是最普遍的,經常的。我們在上面之所以特別強調讀背,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是「自在」感悟的基礎。 "自為」的感悟是一種有意識的理解、體會、領悟和欣賞活動,是一個從內容到形式,再由形式到內容的循環往復、不斷加深理解的過程。從內容方面說,要弄清寫了什麼人、什麼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或觀點,它包括理解語句、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等環節。從形式方面說,要弄清文章是運用怎樣的寫作方法來表達內容的,它包括結構層次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選擇等環節。 先說理解語句。比如你碰到一個生詞,去查詞典感知它的意義;如果這個詞是多義詞,你還得結合詞典中的釋義和例句,准確判斷這個詞在句子中的意思。帶著問題經常查詞典是一種好習慣,它可以使你對詞語意義的把握更准確,更全面,比「自在」的感悟要可靠得多。如果詞典上所列的義項你覺得都不合適,哪一個用在句子中都不行,這時就要考慮這個詞的語境義了。推測詞語的語境義要仔細看詞語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從詞典上的某一義項出發,合理引申,結論才可能是正確的。比如《記念劉和珍君》有這樣一段話:「在四十餘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是我的學生。學生雲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其中「雲者」舊課本沒有注釋,新課本注釋為:「助詞,表示提頓,以引起下文。」但這個注釋是錯誤的。因為它如果表示提示和停頓,就沒有實在的意義,後面的兩個「這樣」就落不到實處,無可指代了——「學生,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不成話,根本無法理解。那麼,「雲者」究竟當 如何 解釋呢?我們現在來研究一下。查詞典,「雲者」查不到,那我們分別查「雲」和「者」,發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上說它們都可以作語氣助詞,我們就試著當語氣助詞來解釋。先放到句子中,在把句子放到上下文中考慮:「學生雲者」,作者「向來」有此看法,不僅「這樣想」,而且「這樣說」,現在卻對它發生懷疑了;懷疑之後,便徹底改變態度,認為不應該那樣看待學生,「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可見,「學生雲者」表達了一種和「悲哀與尊敬」相反的看法,即輕視、瞧不起。那麼,「雲者」就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語氣詞「而已」、「罷了」,有把對象往小誇張的意味。學生而已,言下之意非常明顯:他們幼稚、單純,閱歷淺,人生體驗不深,參不透現實人生,覺悟不高,如此等等。這樣,文意就豁然貫通了,證明我們的這個推斷是基本合理的。如果有人能想到魯迅一貫嚴於解剖自己,或者查了呂叔湘的《文言虛字》,知道其中解釋「雲爾」有「而已」這一義項,就更可以堅信我們的推斷是錯不到哪裡去的。 理解句子,尤其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仔細體會、揣摩,合理推斷,才能准確把握句意,仍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文章開頭一部分有這樣一段話:「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有人認為其中的「生活艱難」是指劉和珍而言,其實也是錯的,應該指作者自己。文章還有這樣一句話:「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有人認為這個句子是說段祺瑞執政府製造的「三•一八」慘案,比歷史上的中外殺人者更殘暴野蠻,其實也不對,因為把它放到上下文中文意不通。這個句子是說中外殺人者的殘酷屠殺鎮壓在三個女子的偉大精神面前顯得極為渺小,以至於被抹殺了,句意仍是贊揚中國的女性。由於時間關系,這兩個問題不能詳細討論,有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研究一下。 理解句子還要注意到修辭。學修辭,不能僅僅滿足於知道幾種修辭格,也不能把重點放在修辭手法的辨析上,重要的是要理解修辭作用。不同的修辭格具有不同的修辭效果。如比喻可使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誇張可以突出事物特徵,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偶句使文句整齊,散句使文意流動;排比使文章增加一瀉千里的氣勢,反復使文章產生一唱三嘆的節奏;巧用口語,文章自有活潑之趣,點綴寫文言成分,文章會有古雅之風。學修辭,還應注重詞語和句子的推敲、錘煉、選擇。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多麼准確、富有表現力!再如魯迅寫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內中一個破碗,空的。」為什麼不說「內中一個空破碗」呢?原來這樣寫,「空」字處於定語的位置,不能突出強調祥林嫂連飯也沒有討著的可憐處境;現在把它後置,它就由原來的定語變成了謂語,很醒目,從而突出強調了它。 再說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概括段意,應理清段內層次,根據段落內容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段有點明段意的中心句,它一般在段首,有時在段中或段尾,只要把它摘出來就是段意。有的段沒有中心句,那就要把段中的意思概括為簡明的話。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有主次之分,那麼概括就要選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幾層意思是並列的,那就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如果幾層意思是遞進的,那就摘取最後歸納的意思。歸納中心,也要根據不同文章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議論文、說明文的標題,就是中心,或文中有表明論點或說明對象、范圍的句子,它也就是中心。記敘文一般不直接寫明中心,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分析概括,方法是把全文的段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指出作者的立場、觀點、感情等。 最後說形式方面的結構層次和表達方式。結構層次的理解一般從開頭和結尾、過渡和照應、段落和層次三方面入手。文章開頭往往揭示中心或確定基調,結尾則深化中心,或啟發思考。過渡一般安排在文章各部分需要連接、各層意思需要轉換的地方,或用過渡段,或用過渡句,或用過渡詞語。照應是對前文內容的關照和呼應,一般有照應句。段落層次的劃分要著眼於全文,分析文章各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把聯系緊密、意思相近的段落劃歸為一個層次;還可有意識地去找過渡性話語,以幫助劃分。表達方式的選擇大體因文體而定。一般來說,記敘文主要用敘述和描寫,間或有少量的議論和直接抒情;議論文主要用議論和敘述,不用描寫和抒情;說明文主要用敘述和說明,一般不用描寫、議論和抒情。 總之,長期堅持「自為」的感悟文章,即有意識地、自覺地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會很快懂得 如何 寫文章,寫出的文章就不會走樣。相反,如果一味指望老師分析講解,自己光記住現成結論,那是沒有任何意義和作用的,既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也絲毫不能提高語文能力。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忽視學生自覺感悟文章,而代之以老師的講解灌輸,這樣做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鑒於此,新語文教學大綱特別強調學生 學習語文 要做到6個字,即「自主、探究、合作」。 三、重視寫作 前面我們所講的重視讀背、重視自悟,只要切實做到了,並且堅持了三到五年,那麼寫文章的語言運用、體式結構等,可以說都不會有多大的問題,隨意寫去,文章都中規中矩。下面我主要談寫作上的另外兩個問題。 一是要重視積累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飯要有米面,蓋房子要有磚頭水泥,寫文章就要有材料。材料要靠積累,平時多讀書報,注意搜集材料,寫作時就不用發愁了。積累材料,尤其要強調一個「新」字。新材料可使文章增強時代感和針對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總是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說到身殘志堅就是保爾•柯察金、司馬遷、張海迪,說到刻苦學習就是居里夫人、陳景潤,那樣的文章誰看了都不會喜歡。新材料從哪裡來?從電視、報紙、互聯網上來。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多留心大眾傳媒,做生活的有心人。材料搞到手以後,還要對它思考分析,看它說明了什麼問題,蘊涵了什麼道理。這樣,寫作時你就會把它用到合適的地方。這一步工作很重要,沒有它,寫作時你就想不到要用它;即使想到了,臨時才思考分析,就會耽擱時間,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 二是要養成自己修改的習慣。一般情況下,人們寫文章都是先在腦子里有個大體安排,如按照什麼思路去寫,材料 如何 組織等,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都想清楚了,把每一句話都想好了才動筆去寫。所以文章草稿寫成後,一定要認真多讀幾遍。通過讀,你就會發現哪些意思沒有講到,應該補充進去;哪些意思重復了,應該把它刪掉;哪些詞語用得不準確,哪些說法不夠妥當,應該改正過來;如果思路不太清楚,還要調整文章結構。同學們必須明白,修改文章是寫文章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好文章都是自己改出來的,不是別人改出來的。寫文章,一定要樹立「精品」意識,自己想方設法把文章改好,就像母親希望她的孩子聰明、漂亮、健康一樣。誰如果不去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他一輩子都不會寫出一篇好文章。現在的許多中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動筆之前不認真構思,想一段寫一段,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湊夠七八百字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樣的文章肯定不像文章的樣子。建築工蓋房子要有圖紙,就是小孩子做玩具也要想好做成什麼樣子,寫文章怎麼能不認真構思呢?就是這樣不成樣子的文章,寫完後還懶得去看,作文本繳上去就萬事大吉了,指望老師給他修改,豈不知老師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給每一位同學詳批細改呢?退一萬步說,即使老師不吃飯不休息,給每一位同學都詳批細改了,也並不起多大作用,因為這裡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最後談談學習文言文的問題。文言文也好,現代文也罷,它們都是文章,所以學習方法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如都要重視讀背,重視自悟。不同的是語體,一個是文言,一個是白話,所以學習文言文的主要任務是掃除語言障礙,首先你要搞清楚它每句話的意思。這涉及到要大量積累文言實詞,弄清它在文中的意義;懂得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等。 學習文言實詞,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古字通假。所謂「通假」,是指古書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現象。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其中的「畔」如果當田界的意義解釋,顯然不通,它就是通假字,通「叛」,意思是背叛。通假的規律是「同(近)音代替」,所以我們辨識它的方法是:當看到某字按字義來理解句子解釋不通,就推測某一與這個字音同或音近的能解釋得通的另一個字,原字就可能是這個字的通假字。這樣推測之後,再查查工具書或其它文獻證明一下,就可以確定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 (2)古義和今義。文言和白話有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詞義上,像「山」、「水」等基本詞彙意義一般都保留了下來,古今相同,對我們學習文言文沒有什麼妨礙;像「崩(稱天子死)」、「社稷(國家)」等一些白話已經不用的詞彙,通過查字典就可以明白,問題也不大;至關重要、不能掉以輕心的是那些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尤其是差別細微、容易被忽略的詞。如「得錢千五百,乃去」,其中「去」是離開某地的意思,不是現代義到某地去。「去」的這個意義至今還在成語中保留著,如「揚長而去」、「拂袖而去」。再如「勸學」的「勸」,是鼓勵、勸勉的意思,不是現代義規勸、勸說。「勸學」是勉勵人們學習,不是勸止人們學習。同樣,古代的「勸農」、「勸桑」也是鼓勵農耕和蠶桑。像「去」、「勸」這種情況,反映出古今詞義在意義上的差異。再比如「垂頭而睡」的「睡」(打瞌睡),「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臭」(泛指一般氣味兒),「汪然出涕」的「涕」(眼淚),則反映出古今詞義在范圍上的差異;「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身分低微,出身鄙野),「謗譏於市朝」中的「謗譏」(公開批評,委婉諷刺),則反映出古今詞義在感情色彩上的差異。 (3)同形異義。有些詞語,古今文字相同,但意義不同。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中的「無論」,意思是不必說,「無」和「論」是兩個單音詞,不能理解為現代的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再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犧牲」,指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不能理解為現代義為正義事業而死。古今同形異義在文言文中數量不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防止以今釋古。 (4)偏義詞。文言文中還有一些偏義詞,也應該注意。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中的「異同」,只有「異」義,沒有「同」義。對這類偏義詞,要結合句子來理解。偏義詞其實現代漢語也有,如「窗戶」偏指窗,「人物」偏指人,「忘記」偏指忘,「干凈」偏指凈。 (5)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變性活用。請看下面的例子: A.左右欲刃相如。 B.爾欲吳王我乎? C.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D.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以上各句都是名詞的活用。A句「左右」、「刃」、「相如」乍一看都是名詞,句子缺少謂語。這時,我們就要考慮中間的那個「刃」是否活用為動詞,因為如果它是動詞,那麼前面的「左右」可以是主語,後面的「相如」可以是賓語,主、謂、賓恰好構成一個句子。根據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特點,這個動詞的意義同原來名詞的意義相關,「刃」的名詞意義是刀鋒,作用是殺,所以這里的「刃」就是動詞「殺」的意思。這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弄清楚了,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秦王手下的人想殺了藺相如。」 B句中的「吳王」活用為使動詞,「吳王我」意思是使我成為吳王。名詞活用為使動詞,它同賓語不構成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主語客觀上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辨識這種名詞的活用,第一步跟A句一樣,先判斷它是否活用為動詞,第二步再判斷名詞活用為動詞後與賓語有沒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有則活用為一般動詞,沒有則考慮按活用為使動詞理解能否解釋得通,如果能通,就說明理解對了。C句中的「賓客」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意思是把他的父親看作賓客一樣。名詞活用為意動詞,它同賓語也不構成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主語主觀上把賓語看承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辨識這種名詞的活用,方法和B句一樣。總之,判斷一個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還是活用為使動詞或意動詞,首先看它與賓語有沒有支配關系,有則是一般動詞,沒有則是使動詞或意動詞。其次,依靠上下文,從語義上分析,如果是「使賓語怎麼樣」,則為使動詞;如果是「認為賓語怎麼樣」,則為意動詞。D句中的「犬」是名詞作狀語,它用在動詞「坐」之前,表示行為的狀態,「犬坐」意思是像狗一樣蹲著。現代漢語只有時間、處所名詞可以直接作狀語,古代漢語則不受此限制,任何名詞都可以作狀語。動詞的活用包括活用為名詞(如「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活用為使動詞(如「項伯殺人,臣活之」)、活用為為動詞(如「公子患之」)、活用為對動詞(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形容詞的活用包括活用為名詞(如「披堅執銳」)、活用為一般動詞(如「素善留侯張良」)、活用為使動詞(如「公子從車騎,虛左」)、活用為意動詞(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希望同學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真正理解弄通。由於時間關系,這里不能詳細說明。 學習文言虛詞,要求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不到40個,數量很少。建議同學們以詞為綱,系統整理,即把每一個虛詞的各種用法都列出來,每種用法後面附上例句。抽空翻開看一看,記一記。比如:「狐謂狼曰:『羊肉其鮮美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飽其口福。』」這個句子中的四個「其」字,用法是不相同的。前一個是副詞,相當於「大概」;第二個是連詞,相當於「如果」;第三個是代詞,相當於「其中的」;第四個也是代詞,相當於「我們的」。當然,「其」還有其他用法,如作為副詞,還表示命令祈使和反問,請同學們自己找出例句。 學習文言文還要了解常見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文言文中的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一般用什麼方法來表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都有哪幾種形式(賓語前置分動詞的賓語前置和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兩種,前者又分疑問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和用「之」、「是」把賓語提前三種情況;定語後置的形式有:中心詞+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這些都要在學習時弄清楚,這里就不談了。文言文中還有一些固定格式,如「孰與」、「特……耳」、「得無……耶」等,也要記住 如何 翻譯。如「孰與」是「與……孰」的緊縮,翻譯為「(甲)和(乙)相比,誰(或哪個)怎麼樣」;「特……耳」翻譯為「不過(或只是)……罷了(或而已)」。《晏子使楚》中這一句話:「今民在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使民善盜耶?」其中的「得無……耶」表委婉的推測語氣,一般翻譯為「恐怕……吧」。這個格式我們在《促織》中學過(「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如果你當時記住了它,翻譯這個句子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這個句子翻譯為:「現在老百姓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卻偷竊,恐怕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竊吧?」 轉自:雨後池塘( www.yuhou.com ) 總之,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一樣,也要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了讀背而外,還要主動鑽研,運用語法知識分析研究,不能光等著老師來講,自己被動接受。現在同學們手中都有參考書。 如何 使用它,效果是不一樣的,甚至大相徑庭。會使用,就有益處;不會使用,反而有害。就拿學習文言文來說吧,如果你在鑽研之後,想知道自己理解得對不對,這時翻開參考書對照一下,是可以的。發現對了,對你是鼓勵;發現不對,想想為什麼,找找原因。這樣使用參考書,就有益處。如果你自己不動腦筋,一碰到疑難就看參考書的答案,這樣你即使學了許多文言文,你的閱讀能力還是不會提高,見到其他文言文還是不會理解。為什麼呢?因為你的頭腦里只有參考書上的結論,沒有自己學習思考的過程,而能力是在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許多高中畢業生高考時讀不懂文言文,失分很多,原因就在這里。

4. 怎樣學好語文

鏈接:

提取碼:qped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5. 語文怎麼學

在所有學科中,其實語文是十分重要的。先說小學,在小學的時候,特別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對一些詞語句子還沒有準確的概念,這時如果他們不重視語文的學習,不去理解這些概念,先不說語文成績不可能好,就是其他科目也會受到影響。最明顯的是讀不懂題目,如果在考試時連題目的意思都不理解那麼怎麼去做題,還怎麼能夠做對?所以說語文的學習十分重要。其次就是年紀大的同學,他們日常所需要的知識概念都已經清楚,但語文還是會影響學習成績。原因是語文水平高的,理解力強,反應比較快,思維也會相較開闊,這樣在學習上會有著優勢。先不說會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好處,就是語文本科目就佔有很大優勢。

那麼要如何來學習語文呢,這里有幾個方法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的,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第一點, 多閱讀。語文的學習可以算是一種語言、文化的學習。要學習一種語言,閱讀是很有效的方法。讀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閱讀水平也就跟著上去了,理解力們就會提高。不過選擇閱讀材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說年齡、能力、詞彙量、閱讀水平等。並且最好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書籍,這樣他們才能夠投入進去,效率會比較高。就像看電視一樣,喜歡的可以屏蔽外界的聲音,不喜歡的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講什麼。

第二點, 背誦名句名篇。背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打基礎的過程。好的詞句背誦的多了,肚子里就有了東西,這樣就可以使學習者有一個好的語文基礎。將來遇到了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在交流寫作中都能夠用得上。

第三點, 勤寫勤練,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不管寫什麼文體,寫什麼內容,寫多少字,只要每天堅持寫就會有提高。寫作是創造運用的過程,思維也會在寫作中得到開闊。寫作需要想像,在想像的過程中便會有所創造,同時思維也會隨著升華。而且在寫作的時候,也是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加以運用。特別是頭腦中記憶的名句名篇,能夠自如的運用才是背誦的目的。

第四點, 有意識的積累素材。一個人說話寫作的好壞在於他的詞彙量知識量。當然思維很重要,但是如果頭腦中根本沒有相關概念,思維在清晰也沒有用。而且詞彙材料的整理也有利於思維的發展。我們可以閱讀多元化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進行有意識的詞句摘抄積累。其次我們應該多多觀察,觀察生活。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名句名篇的積累背誦只是一個捷徑,真正影響語文的是生活。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留心觀察,細細體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不論是情感,還是現象事物,我們都會有內容可寫,也會能夠明白理解。

第五點, 培養興趣,成為日常。當語文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生樂趣的時候,學習起來便是事半功倍。就好比一日三餐,吃飯是幸福的事情,平平常常,卻又必不可少。

其實語文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平時的交流也好,談話也罷,藍天白雲,飛蟲鳥語,都是語文的身影。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到處都是語文的素材。而我們對生活的感悟也將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文學理解能力。不過優美詞句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時候你可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時你積累的詞句便派上了用場。而且隨著積累和運用,你也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與風格。

6. 語文怎麼學啊

《語文》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 xxjb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

7. 高中如何學習語文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知識,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漢語,對於一個我們國家的人來講要是你學不好語文,你就對不起我們中國的經典文化,高中語文怎樣學要想學好語文並不是說說而已,你還是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的氛圍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給你們說了一些高中語文怎樣學的方法,高中生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吧,我只是給你們說一些方法,你學會了這是一種原因,但是你她把他們都利用起來還是要看你自己,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8. 如何學語文課文的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經驗分享

語文怎麼學習好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目標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學習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確,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目標越宏偉,為實現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學習意志就越堅強。目標有大目標,小目標,有遠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節課,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屬於此范疇。小目標要從屬於大目標,近期目標要為遠期目標做鋪墊。確定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於意志的培養,太高不僅不利於目標的實現,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二)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三)抓好學習環節的關鍵

學習可分為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每個環節都有其特點,也有其關鍵。

預習:預習要養成習慣,習慣很重要,既然是習慣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在學習曰擠時間,也可以在周末,還可以在節假曰。預習要找難點,找難點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這是預習的關鍵。這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更會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聽課:聽課是學習時最重要的環節,會聽課意味著會抓重點,能理解老師的意圖。

復習:復習要摸規律,復習的目的是把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內在規律,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作業:作業要獨立完成,典型的內容要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四)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五)交叉學習效果好

不少同學在讀書學習時,長時間單一的學習同一內容,表面上看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腦衛生學者告訴我們,人的大腦皮層細胞是有分工的,學習不同學科的內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興奮。大腦長久接受同一類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長久興奮,就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若及時轉換學習內容,合理調節「興奮灶」,就可以避免大腦某一興奮區長時間過於緊張,使別的部位出現新的興奮區。

馬克思的「穿插讀書法」是:當閱讀理論書籍感到疲倦時,立刻把書擱下,去讀一種不同的書籍,有時讀詩,有時讀小說。過一會兒,疲倦的大腦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論書籍來。馬克思的讀書方法符合生理科學。

在讀書求知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可交叉閱讀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書籍。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門學科交替進行,特別是文理交替。學完語文做物理,讀完政治寫數學……學習之餘,若做一些文體活動,或干點家務活,句可以使大腦原有的興奮區得到調節。這樣,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延長連續閱讀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中學生學習時多接見交叉學習的方法,科學運籌時間,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以取得學習的更大效益。

(六)課堂筆記整理「七步法」

由於種種原因,同學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往往較雜亂,可後覺得不好用。為了鞏固學習效果,積累復習資料,指導讀寫訓練,有必要學會整理課堂筆記,使之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導讀助練」的參考材料。

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憶。「趁熱打鐵」,即課後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2.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賣淫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條約、省略、簡單甚至符號代替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3.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准確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4.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置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聯系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6.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7.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曰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閱讀全文

與語文怎麼學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