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把生活與語文教學結合

如何把生活與語文教學結合

發布時間:2022-06-20 10:59:55

1. 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上的束縛,讓學生容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結合生活實際、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習作教學的實踐中,我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習作教學模式,也取得一些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注重培養寫作興趣,增強寫作意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習作要求要活,要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景、物作為習作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慾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動作、語言和表情。游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作,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語言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宣讀誰的習作時誰的眼睛就會一亮,樂此不彼。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我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然後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習作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形象或一個地方有新意,我也會為其叫好。時刻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其次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優美的詞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
3、開展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美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到講台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或其他報刊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寫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進而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4、以導語、創設情境為突破口,激發寫作興趣。
我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游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我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課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我非常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結合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其寫作訓練形式有:
1、情節擴展式。例如在學習《泊船瓜洲》後,我指導學生結合插圖與有關背景資料,以及作者當時的心境,進行對該詩的擴寫。這不僅訓練了學生創新寫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2、情節收縮式。對篇幅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進行縮寫。如縮寫《小英雄雨來》、《草船借箭》等文,從而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3、文尾續寫式。如根據《窮人》一課的結尾,我讓學生續寫《二十年後的桑娜一家》;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局,我又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根據《凡卡》一文的結尾,我繼續讓學生續寫《凡卡寫完信後》。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4、多向改寫式。根據課文內容,有的可以改變人稱;有的可以改變敘述的順序;還有的可以改變體裁。
5、圖文轉換式。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配有圖畫,教學時,可啟發學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寫出與課文不同的文章。比如上《桂林山水》、《鳥的天堂》、後,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圖文,寫出導游詞。
6、讀後感想式。對學生有現實的思想教育意義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寫讀後感。如上完《觸摸春天》、《巨人的花園》、《慈母情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得》《匆匆》後,可以指導學生寫讀後感想。
7、相關遷移式。這種形式或是抓住課文的原型特徵,調動已儲備的表象,把思維的觸角由甲遷移到相關或相似的乙上來。例如學了《「精彩極了」和「 糕透了」》一課後,可讓學生寫《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學了《凡卡》讓學寫《我和凡卡比童年》。

2. 怎樣使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融合

一、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的目的和意義 1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是新課程實施的方向
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2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改變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缺乏技能的訓練,是在叫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角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語文的用處很廣泛,生活中時時離不開聽說讀寫,語文素養的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而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每況愈下,學生不會處理實際問題,不會與人溝通交流,應用文體不會寫,學生家長也覺得漢語是母語,不用努力學習也不會太差 致
使語文學科不被重視 語文成績也是最難提高的學科 我們語文教師是最挨累不討好的,語文課堂氣氛沉悶這是一直困擾語文教師的難題 。
3、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活化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能力 將語文和社會生活緊密掛鉤,實現開放式「大語文觀」,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課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體系意義深遠。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沃土,是語文能力的根源,打破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把繽紛多彩的生活之水引入語文學習,無疑會給語文學習注入生機和活力。
讓語文走進生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有利於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既然語文教學要為生活服務,那麼,將語文教學作生活化處理應該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要求將課文學習、語文訓練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同教會做人、教會生存有機統一起來。那麼,如何將生活與語文教學聯系得更和諧呢?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嚴肅而沉悶,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環境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認知等方面的培養。而創設一種學生熟悉的輕松、愉悅的生活情境,才能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首先,教室環境的布置要充滿生活情趣。如在教室里建立閱覽角、生物角、科技角等,讓可愛的小金魚、小烏龜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好夥伴;讓美麗的盆花、種子成為孩子們關注的對象;讓各式的航模、車模、電子作品成為他們的實驗標本……此外,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與生活環境,模擬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如教跟四季景色相關的課文,就讓學生把教室打扮成綠色的大自然。教室里有時「春色滿園」,有時「碩果累累」,有時「雪花飛舞」……教跟社會實踐相關的課文時,則將教室設計成「一家商場」、「一輛火車」、「一條公路」等,讓學生完全置身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孩子們學習的夥伴,生活的導師。置身於這種生活的樂園中,孩子們怎能不神采飛揚,活力四射?
其次,要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多媒體教學寓教育教學於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交替進行。使小學生身臨其境,高度參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實現學與教的互動。而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由於學生的生活大都單調,兩點一線,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缺乏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多媒體教學恰如其分地填補了這一缺陷。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三段用四個「有的」描寫了四種不同種類魚的特徵。學生單憑想像,很難理解這段內容。我根據課文內容,繪制了這四種魚,教學時讓這些魚先後在屏幕中「游」來,讓學生觀察對照課文,由於直觀形象,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並馬上指出:「這是『飛答魚』。」「這是『氣鼓魚』。」教師再也無須多費口舌了。
二、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1、訪一訪,認知生活。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於和學生的時空距離的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的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如《爬山虎的腳》一文,爬山虎對於學生而言可謂並不罕見,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並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爬山虎是怎樣利用它的腳一步步往上爬的,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
有的課文內容跟歷史、傳說、名勝古跡等密切相關,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鄧小平爺爺植樹》等課文,可以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去采訪一些了解歷史的老同志,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旅遊,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歷史背景,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往等能力。
2、演一演,再現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而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酸的和甜的》《稱贊》等課文,內容比較豐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動的情節,有個性的對話。課上讓學生表演有很高的教學價值,它組合了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不但使學生獲得生理感官上的快樂和滿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若藉助於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就能使學生如臨其境,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如教學《嫦娥奔月》,讓學生想像嫦娥飛上月宮後的情景,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3、學一學,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 有些教師不放心讓學生自己去學、去說,學生自己也習慣於被動地聽、被動地學,部分學生甚至養成懶於思考、不願實踐的惰性。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更談不上具有創造性。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的學習實踐中,對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探索實踐的每一點成功和進步,都應給予滿腔熱情的支持、幫助和肯定,使他們在體驗實踐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例如《回聲》這一課,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可能還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學完這么有趣的物理現象之後,讓孩子們在空曠的房子了,車庫里去喊一喊,體驗體驗,並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感悟定會回味無窮。
三、挖掘生活化的活動資源。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裡,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裡,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所以,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於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日常生活「語文化」
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生活處處皆語文」,報刊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跡要賞,山川河流要游。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嘗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麼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周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2、班級生活「語文化」
首先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台,這座舞台上發生的許多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學校里開展的各項活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發生的感人的故事以及學校建築、環境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教者可結合語文教學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舉行游戲、比賽、主題教育活動等,讓學生進行演講、講故事、課本劇表演以及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社會生活「語文化」
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它源於社會生活,應用於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其生命力。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他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到「詞的源泉」去施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快樂的學校」。面向社會的生活實踐,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參觀訪問等方式讓學生關注本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和國內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能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走進生活,融入社會,並在真實的實踐中去感悟,去發現,去操作,去創造,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紮根於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4. 如何讓生活問題走進語文課堂教學

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 吉林省集安市財源中學/李鳳霞 【摘要】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語文就是教生活。將生活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有利於語文課真正走進每位學生的心靈世界,在他們心靈深處形成主動求知與探索的熱切慾望,有利於鍛煉學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們內心情志的境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育成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有利於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關鍵詞】生活;語文;語文生活化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語文就是教生活,本著這樣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將語文教學和生活相融合。可以說:語文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生活、參與生活、再現生活實際。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語文、運用語文,把生活經驗理論化,把語文知識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五彩斑斕的生活為學生親近語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資源。人際間的言語交談、思想交流、書信交往,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還有形形色色的標語、廣告、題聯、題詩以及小品、相聲磁帶、VCD等,無不與語文息息相關。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為學生的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天然的情景。如春天去尋找春姑娘的笑臉;夏天去河邊.觀察嬉戲的小魚;秋夜看明月從天邊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賞紅妝素裹的雪裡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山川田野,鳥獸蟲魚,都成了孩子們筆下創作的素材。孩子們置身於此情此景中,情緒熱烈,思維活躍,語文便逐漸豐富而生動。記得我帶學生們去春遊,在路上聽到小鳥的鳴叫聲,有學生脫口而出:「小鳥亮開美麗的歌喉是想和我們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開的綠葉,有學生說:「那是二月的春風剪裁的」;看到新開河夕照,有學生說:「河水披著金色的鱗片在為太陽公公載歌載舞」……學生在無限美好的天地間感受、思索、頓悟,真實的生活畫面通過語言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如山澗的小溪一般流暢自如。 如果說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為學生學好語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麼,創造性地開展各類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則是溝通課堂內外的紐帶。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後,我就設計了一個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課後實踐練習,組織學生以所在的財源鎮為陣地,利用星期天開展環保考察活動。看一看周圍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樣,還有哪些人為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想一想,應採取哪些措施保護或改善環境,並要求學生聯手寫出考察報告。通過考察,學生們發現石墨礦的污染非常嚴重,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亮閃閃的石墨屑,使周圍居民患呼吸道系統疾病的增多,石墨礦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種植的植物變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魚減產,水稻減收,甚至居民的飲水都受到影響;石墨礦的運輸車輛還把修建不久的水泥路壓得四分五裂、高低不平,還發現有佔用耕地建磚廠或毀田挖沙等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通過調查走訪,學生紛紛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議與措施: 如a、開展「節能減排,我們在行動」的綜合實踐活動,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廢舊物品重新再利用。 b、自辦小報,將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片做成展板,利用雙休日走上街頭進行「愛我家園,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的義務宣傳。 c、建議開發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納米技術處理污水、廢氣…… d、給環保部門寫建議信:嚴肅立法,保護水資源! e、以童話的形式再現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如《一條小魚的遭遇》、《湖水的自述》、《我是一棵草》…… 正是在這種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學生不僅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環保責任感,而且通過自身的實踐參與,體驗到語文就在身邊,語文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語文。 二、課堂教學滲透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學中,教師既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認知水平,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語文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使學生自主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又要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滲透生活狀態的語文,培養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我在講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時有這樣一個情節: 「請同學們大聲地讀兩遍,默默地讀三遍,然後回味一下,每次的感覺一樣嗎?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嗎?待學生讀完後,學生爭先恐後地說:「我發現詩中描繪的景色很美。」「美在哪裡呢?」——「詩中描繪的是一片田園風光。清晨,陶淵明披著星星來到田間,鏟除雜草,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升上中天,月光如縷,撒在田間小道上,照在扛著鋤頭,褲管挽起很高的歸家的陶淵明的身上。雖然勞累一天有些疲憊,但在這恬靜的夜晚,心裡是那麼的愉悅。怎能說不美呢?」「這真是一幅絕美的圖畫,能說一說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嗎?」——「月夜歸耕圖。」「其他同學有什麼新的發現嗎?」——「我發現了他是一個不合格的農民。」「這個發現很新奇。你是怎麼發現的呢?」——「詩中有這樣兩句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意是,陶淵明在南山下種了一塊豆地,晨出晚歸,無論怎麼勤勞,地里總是蒿草茂盛,豆苗稀少,一個好多農民決不會種出這樣的地來,所以他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他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為什麼還要來種地呢?」——「這位老農其實就是作者,他不願意做官,就來到這里,雖然不會種地,但距離官場遠。離開官場的爾虞我詐,感覺很清凈,很閑適,這是一種歸隱的表現。」——「雖然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那種灑脫,超俗的情感,可我覺得詩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沒有孔子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我認為,詩人當時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在當時詩人懷才不遇,只好隱居田園,尋求閑適恬靜的生活。」——「我認為那是逃避。」此時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爭論異常激烈。我真為孩子們高興,他們的思維多麼活躍,他們的想像多麼豐富。一個大問題牽出這么多的思想火花,這么多的想像空間,這么多的美好境界。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才使得語文課堂如一渠活水,源頭不斷。 三、角色體驗再現生活 知識源於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和認識。教師要把講台變成舞台,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將語文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新學的知識源於生活,這將有利於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 1、嘗試當「小老師」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不妨將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嘗試當「小老師」的滋味,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新鮮有趣,思維處於積極狀態,也更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如我常有意注錯音、寫錯字等,請學生當小老師進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計當「小畫家」 學生喜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將語文還原為畫畫,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再創造的條件。例如,教學《山居秋暝》一詩中,在學生誦讀詩文、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詩提供的景物作畫並繪制詩畫一體的書簽。學生通過畫畫,不僅在頭腦中影視了作者所見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語言的同時獲得了再創造的條件,使自己的個性在繪畫中得到張揚。 3、開展競賽或游戲。通過競賽或游戲,激發學生思維過程中的亢奮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擂台賽。如教《變色龍》一課,根據課文情節制有七張幻燈片,要求學生敘述畫面的內容。男生與女生實行擂台賽。 接力賽。教語法中的詞、短語、句子等知識都可採用這種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還可採用接力形式讓學生背誦古詩等。 「搶凳子」游戲。教師設置七個問題讓八個小組來搶答,即八個小組「搶」七條「凳子」。這樣小組間能形成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發言的積極氣氛。 4、課堂表演。 課文的精妙之處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觀理解,以加深認識。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編演課本劇。演《宋定伯捉鬼》時,學生主動一致地把教室的燈全熄了,製造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在這種情境下,由一胖學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學生扮演的「鬼」出場了。當輪到「鬼」背「宋定伯」時,他吃力而哆嗦地說道:「卿太重,將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學生在《皇帝的新裝》、《變色龍》等課本劇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給師生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還有《蚊子和獅子》、《陳毅市長》等都可編演課本劇。 片段表演。語文課文中許多精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片段,也可讓學生積極表演,激發興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備動作及吆喝的內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朗讀時的動作、神情、語調,《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和「摸出四文大錢」等片段,都可讓學生仔細揣摩、表演,加深體會。 總之,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教學,有利於語文課真正走進每位學生的心靈世界,在他們心靈深處形成主動求知與探索的熱切慾望,學生會時時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用課堂內學到的知識方法去觀察社會,觀察生活。鼓勵學生大膽學語文、用語文,體會語文的作用和價值,在生活實踐中不斷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5. 試議語文教學怎樣與社會生活結合

長期以來,由於片面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別是受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教學模式化,教條化,功利化傾向嚴重。許多教師眼睛只盯著分數,一門心思摳「知識點」,讓學生整天掙扎於題海之中,不願花精力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觀察社會,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往往被消磨殆盡,學起來耗時費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語言文字,人文精神卻嚴重缺失,難以做到和諧發展。這種「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開放中參與國際競爭?怎能滿足正處於快速、劇烈、深刻變革之中的社會之需求?又怎能為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作為對長期語文教學有關爭論和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整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要加強課內外的溝通」這無疑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於以上認識,我在使用語文新教材,進行語文教學時,力戒關起門來教書,注意「開門教學」,眼光不僅看著書本,而且隨時關注社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在課文教學中找切入點聯系社會
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或總結,總能在其中找到聯系生活的切入點。我十分注意把握這些切入點,在教學中將課文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意蘊,又能對活生生的社會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比如文言文教學,我不僅注意字詞句式等知識的教學,還特別重視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的傳統,及其與當代社會的聯系。在教學新教材中諸子散文單元後,我就利用課外語文活動,舉辦了題為《儒家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的講座,除介紹了百家爭鳴中諸家學說概貌,儒家成為封建社會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知識外。還著重分析儒家學說對當代中國社會,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影響和消極負累。從而幫助學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覺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情感,提高了他們觀察、分析社會的能力。
二、在各種語文活動中關注社會
語文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組織開展,使其成為聯系課堂和社會的紐帶。我堅持組織學生輪流每節課前作5分鍾演講,並要求內容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學生從中交流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觀察,思考和困惑,如國企脫困問題、農業改革問題、官員腐敗問題、社會中黑惡勢力問題、同學關系和男女交往問題……我在其中予以點拔和引導,從中增強學生觀察社會生活,並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三、引導和鼓勵學生寫作中反映社會生活
由於長期受僵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寫作內容方面遠離生活,虛情假意,「三股文」盛行。這使我焦慮並深感緊迫。我在作文教學中,採取耐心指導、熱情鼓勵的辦法,引導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堅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努力,大多數學生能改變文風,寫出反映社會、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如,有一個學生在作文《賣西瓜》中,寫農民「老忠」家的遭遇:寄託全年希望的西瓜熟了,雨卻無休止地下,買瓜的老闆難覓,老忠只得忍痛簽訂了虧本的賣瓜合同。到了摘瓜的時候,天氣奇好,瓜價攀升」,「老忠悶聲地抱瓜過秤,抱瓜上車」。「車開走了,老忠拿著錢,怎麼也笑不起來」。作文最後一段只一句「農民的出路在哪裡?」。我讀了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我與同事說,結尾這一問,簡直是一個沉重的「天問」!是啊,「老忠」一家是我們周圍,乃至整個中國許許多多農民的一個縮影。文章反映的社會問題太復雜了——農業經營方式問題、農產品市場問題、農業基礎建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問題、農民生活保障問題、農民素質問題……寫作的學生未必全考慮到這些,但其中的關注民生,思考社會,同情弱者……的情懷,不正是當代高素質人才的必備素質嗎?我將這篇作文列印出來作為範文,在評講課中熱情地介紹給學生,引導他們思考文中提出的社會問題。並高度地評價作者直面社會,積極思考的眼光。在學生中引起熱烈的反應和良好的影響。經過以上這些努力,我執教班學生對社會的視覺變得敏銳起來,人文素質有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也因此大大增強,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各次語文考試中,成績的進步處於學校同年級前列。

6. 如何在生活中學好語文!

高中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高中階段的學生大都已經是成年人,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學校的教育以及社會生活對其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切實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具體來說,我們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生活聯系實際,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更加透徹地明晰知識的內涵。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簡單地將書本知識呈現在教師面前,而很少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去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們的學生成為「書獃子」,只知道理論知識,而嚴重缺乏動手操作能力。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而且知識與能力並備的學生更是能贏得用人單位的喜愛。因此,面對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戰,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將教授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助於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實現教育的目的。
特別是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現象,將所學習的寫作方法加以運用,再加入自己真情實感,就可以寫出一篇具有新意的文章。現在很多學生的語文作文完全像是從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一樣,這就是因為很多學生缺乏仔細觀察的能力,也難以得到高分,進而影響學生對寫作的熱情,長期下去,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成長進步。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多思考,大大增加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結合社會生活現象理解所學知識
思考是一個人的天性,也是一個人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縱觀以往的學校教育,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教師和家長的想法已然替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時,學生的觀點和意見也往往被忽視,這就造成現階段的很多學生做事情缺乏主見,面對問題時也不主動積極思考,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意識,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多思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引入課外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對社會生活有所關注和了解。
現在的很多中學,為了所謂的升學率而實行封閉式教學,在校學生不準使用現代通訊設備,也不能上網,可以說是切斷了與外界的所有聯系,很多中學生只得埋首故紙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這樣的結果是很多學生走出校園之後,往往被稱為傻子,因為他們只懂得書本知識,而對社會生活完全沒有了解,思想也達不到一定的境界。如果我們的中學一直在製造這樣的「人才」,那麼,我們的社會是何其不幸。只是只有運用到實踐之中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的主動思考對學生的未來和成長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結合社會生活現象從不同的方面去發表自己的觀點,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長足的進步。中學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一門網路學堂,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應該具備的語文知識,也可以從中了解社會百態,從而引發其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和理解,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及其重要的。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踐,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實踐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中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於學校的教師教育,學生在接受了教師的教育之後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經過學生的分析和思考,進而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然而學生學習了的只是在很大程度上知識「死的知識」,沒有經過應用和實踐,這種知識是不可靠的,經不起時間的流逝,需要反復地記憶和復習,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後可以加以實踐,那樣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好所學知識。語文是一門生活中的知識,更是需要通過生活來加以實踐,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好所學知識。
生活中處處有知識,知識蘊含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有善於觀察的人才能發現知識的藏身之處,因此,無論是我們的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將知識與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入徹底的掌握。
總知,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將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學習才可以落到實處,我們也才能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7. 如何讓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

一、回顧生活情境,自然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生活化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將課本內容靈活地融進生活中去,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語文課堂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學生已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他們擁有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有自己美好的回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要我們給他們機會去表現,激發他們善感的心,他們就會展現自己真實的想法。例如,筆者在講授《草蟲的村落》一課時,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觀察小蟲子的經歷。這個問題直接鏈接到了生活,學生不僅僅有話可說,而且興奮地爭著說、搶著說,說得有滋有味。有講觀察小烏龜的,還有講螞蟻、金魚、小貓、小狗、麻雀、西瓜蟲、飛蛾……這樣導入課文不僅學生感興趣,有話可說,還激活了課堂,使學生興致勃勃地、主動地、自發地走進了課文。通過深刻真實的體驗,教師再讓學生讀那些能引起共鳴的話語,學生情感的表露才更加真切,從而使學生和文本、和作者達到了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溝通,這樣接受的知識才更持久難忘。同時,學生被激活的思維可以讓他們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回顧生活,從回顧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文本中得到自己的所需,這就是一節成功有實用價值的語文課!

二、創設生活情境,真實感受課文內容

新版的語文教材去掉了那些不貼近生活,要讓學生去憑空想像、猜測、感覺的文章,變得更貼近生活了。課堂也不能單單只是教師表演的舞台了,要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把課堂變得更貼近生活。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把課堂營造成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學習、去交流、去表達、去激發求知慾。例如在學習《讀〈堂吉訶德〉》這篇課文時,筆者就不失時機地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從課文中走進自己的生活,真實感受課文內容。學習到文中景物描寫時,筆者問學生:文中的景物描寫內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這些不同?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不同的感受呢?緊緊相連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之後回歸到自己的經歷中。有學生談到自己觀看電影、電視時,會隨人物命運或喜或悲的感受,還談到了自己因心情不同而感受到的周圍景物的變化。其實這時候,他們已經很好地把握了這篇文章的重點:景物描寫的作用為烘託人物的心情,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最後筆者又追問: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沒有像作者說到的一直追隨著你的形象呢?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又被打開了:哈利・波特一直追隨著我,當我陷入困境時,想到他的勇敢與機智,我就會努力地去克服困難;我讀到過很多描寫殘疾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被他們的樂觀堅強所感動,有時我在煩惱抱怨時,想到他們,我就會覺得自己應該知足,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學生讀的書很多,他們從書中得到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也很多,而教師不僅僅要了解學生心中所想,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見解,肯定學生真實的感受,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彰顯生活的本色,才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情!

三、利用生活情境,提高課堂實效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氛圍,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習,能使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地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像生活一樣不斷書寫新的篇章,展現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在課堂內外建立起聯系,增強學科間的融合,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教師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利用資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只有這樣,語文課堂的實效才有體現。例如在學習《社戲》時就應該讓學生快樂地回憶自己美好的童年,就應該讓學生盡情講述童年的趣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內容;但如果上成一堂死氣沉沉的課,那想必學生也不會有什麼深入理解的。利用學生對童年的美好追憶、對過去的深深懷戀,我們的課堂就可以生機勃勃,精彩紛呈!

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語文。語文因生活而絢麗,生活因語文而精彩。享受生活,善待語文。我們應當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昂首闊步,為他們的人生打上最亮麗的底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處處花香四溢,書香濃郁。

8. 如何聯系生活與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在現代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是最為重要的學科,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載體和平台[1]。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構建小學語文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簡析
作為一種科學教學理念,生活化教學理念最早起源於美國,旨在構建學科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效能,提升學習效率,同時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而實現科學、高效教學目標。近年來,生活化教學理念被引入我國教育領域,並且得到了廣泛應用,具體包括情境教學等具體教學模式,極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從學科特點來看,語文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同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引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在於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2]。從本質上來看,生活化教學理念與小學語文學科本質有著緊密聯系,同時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 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存在偏差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堅持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在當前的應試教育模式之下,教學的開展卻與教學目標相背離,老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上,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也都圍繞此目的來進行,講授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緊密,除此之外,以學生的整體成績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標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弊端,並且這種弊端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生活化應用能力。
2. 生活化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到目前為止,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是生活化教學模式改革似乎並未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並未有實質性的改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進行的時間較短,而要想使老師和學生接受生活化教學形式和教育理念需要一定的時間[3]。其次,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觀念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要想從觀念中移除這種不利的影響,也需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綜合以上幾點原因,生活化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中並未得到實質性的實施,即使實施,也大多流於表面形式,並未真正起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
三、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創新路徑
1. 創新運用情境教學模式
在生活化理念指引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要創新運用開展創設情境教學法。首先要注重角色代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一直以提升學生的應試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對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並未給予足夠重視,並且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對於小學生的關注程度也明顯不足,忽略學生的內心變化,這對正處於成長關鍵階段的小學生來講,並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模式[4]。舉例來說,在開展《狐假虎威》一課的教學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而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開展創設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引導,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效果。
2. 深入挖掘小學語文課本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具有深度和啟示的故事,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載體。由於故事本身的生動性和啟示性,很多故事情節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演繹,這對於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生活化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選擇一些合適的故事,然後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故事情節進行有機融合並適當的對故事進行加工和整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採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將故事表演出來,由於故事本身的豐富性和游戲性,小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其中,如此一來,小學生在表演和觀看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掌握了相應的語文知識,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通過表演,為語文教學課堂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實現了生活化教學目的。
3. 強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情感引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對於小學生的關注程度也明顯不足,忽略學生的情感變化,這對正處於成長關鍵階段的小學生來講,並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模式[5]。在生活化理念指引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將傳統的教師中心主義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理念,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個體情感的變化。語文學科中蘊含著大量的基礎知識,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或者基礎存在欠缺,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老師注重關注學生的情感,就可以發現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及時發現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引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是現代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基於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通過情境教學等模式,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目標。

9. 如何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個人理解,語文是文采方面的,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表達,這個時候可以展現文采。
數學是邏輯方面的。需要大腦沉著冷靜的去思考去整理之間所所得話、
所以在生活實踐相結合要就是做事時候需要沉著冷靜認真去思考如何展現自己所學到知道吧。將紙上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上。吧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生活與語文教學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