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閱讀怎麼教學反思

語文閱讀怎麼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2-06-20 22:34:13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1.繼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於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並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
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確應不斷激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但決不能偏廢必要的集中,忽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忘記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差異,倡導多元,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標之上的。惟有在正確的價值取向下,將學生的認識偏差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才能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實現價值取向與獨特體驗的統一。
3.質疑與應對。質疑不只在量的多少,更在質的水平上。因此,老 師不能僅滿足於學生敢質疑,還得教學生會質疑。這就需要老師在組織學生質疑的同時,必須注意適當的應對——老師應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來引領學生閱讀和思考。何謂「有價值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是老師從學生實際、年段實際、文本實際等方面出發,分清主次,刪繁就簡,幫助學生真正找到學習的「切入口」問題。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明白,質疑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願望;這樣的問題,能教會學生質疑的思維方式。決不能面對學生的質疑,聽之任之,不置可否。
4.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5.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並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並不等於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夥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三看」: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6.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7.文本與拓展。我們必須認識到,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仍是教學的重要憑借,必須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師和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忽略教材的內容、要求,忽視對課文的研讀,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或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其後果勢必導致師生對文本,對教學內容本身的忽視。何況,現在學生所缺乏的,並不是搜集資料的能力,而恰恰是處理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必須立足於課內,立足於教材本身,對開發課外資源要統攬全局,有長遠的打算。

2. 語文教學反思(一)

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
(1)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目標);
(2)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教學技能(反思教學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造成傷害;
(4)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反思教學理念);
(7)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

3. 語文教案教學反思怎麼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我們用了三個課時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後,發現許多環節還沒有盡善盡美,反思一下,希望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幫助。

本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對這篇文章有很多的解讀,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但是在文中作者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在我的「樂園」里,有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地里捕鳥的樂趣,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眷戀。即使在三味書屋裡,面對嚴厲的老師,我同樣能找到樂趣,新奇的追問,園內嬉戲,課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

我的學習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學習對比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會文章寫景的方法;

這個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發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學習准確的形容,准確地表述動作,學習如何增添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學習寫景的方法;從寫景中領悟作者熱愛留戀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以點帶面,以課本為基礎,跳出文本之外,深層挖掘,從文章中領悟魯迅成為偉人的原因等。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是配圖片介紹作者,然後是介紹這組散文,介紹三味書屋的三味,重點放在感知課文,分析課文,分析的過程也是按照由課文順序進行。

反思後,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檢查字詞這個環節,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設計時就沒有想學習字詞,但是,在讀文章時就發現了問題,也使我明白了無論多麼細小的問題,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畢竟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紹作者的圖片也應該用上,否則,只是浪費,毫無意義。最主要的是課程的進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可以重新組織,使之成為一個有關聯的整體。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而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問題上,課前的考慮不夠充分。

4. 如何寫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如何寫好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認識: 一.寫自己成功的經驗。指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我們可以反思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比如我教朱自清的《春》時,引導學生思考本文描寫了幾幅圖畫?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結尾有什麼新意?這樣,啟動學生的審美想像,學生比較深入地把文章內容互相聯系起來,對文章的主題也有了深入的理解。課後,我高興地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語文課堂點撥就要力求點撥出語文味道來,把學生引向語文深入審美閱讀的軌道,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語文味道來,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寫自己的教學缺憾:指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我們要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如在教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時,我把作者認為,「做事情需要有怎樣的精神」?作為這節課的重點,如果同學們能很順利地找出這個重點,那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水到渠成,課堂教學也會很順利。我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自己講得多,引導得多,確實把教學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體現了我的「主導」地位,但是卻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據我的思路來整理,由我來總結。

5. 語文閱讀教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就是寫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要得失即可

6.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教學反思

我在閱讀了有關「當前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
閱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7. 誰知道語文課怎麼寫教學反思

一、語文教學反思的過程和階段
1、教學理論學習中的反思
對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有部分老師很迷茫和困惑:教學經驗靠積累,不學理論不是同樣教得好學生嗎?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光靠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鑒他人的理論,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學,才能高屋建瓴地審視教學,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一些教育理論,如構建主義理論、語文對話論、閱讀理論等,能增進我們對語文教學本質規律的認識,從而幫助我們優生教學過程。以前在教學文言文時生怕沒給學生講到,因此面面俱到,結果大多是自己唱獨角戲,學生的主體作用沒發揮出來,導致學生不喜歡上文言文,成績不理想;學習了《對話論》,明白了師生間、教材與讀者間、作者與讀者間對話的重要性,於是改變教學形式,特別在文言文教學上,立足於教材本身,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大膽質疑,老師重點突破,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較為顯著。事實證明,教學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性、啟迪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能得以充分體現,使語文教學從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得更徹底,更輕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語文教師應抓住各種學習良機,或自己創造機會多觀摩名師名家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感悟他們的教學理念,從而觀照自己的教學,從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如一次在聽一位特級老師執教《項脊軒志》,對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一句子,老師引導學生品味言語後面的情感,從這樹觸摸到了歸有光對愛妻沿著枇杷樹那越長越高的思念,再往深處,看到了歸有光凝視這棵樹時孤獨無助的背影和對愛妻深情的呼喚還有歸有光眼角的顆顆淚珠。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對言語形式的深入感悟,挖掘出語言背後的意義、意味、意蘊、意趣正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
2、 課堂教學反思
(1) 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反思
教學反思伴隨著教學的全過程,課前開始進行教學設計時,這種反思就已經開始了。教學設計中的反思,可以預見自己在設計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程度,對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思考和准備。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師不同,教學的順序、重點、難點也可能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這些作為語文教師來說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例如在學習詩歌《籬笆那邊》一課時,我在教學設計時對這首簡短的小詩准備得比較簡單,以為學生能准確地理解;但在上早自習時,不少學生對這首詩提出了許多疑問,反映出既感興趣又不知所雲的困惑。再看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問題,我發現,在備課時忽略了備學生這重要的環節,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若這樣進行教學,可想而知,結果不盡人意。於是我適時重新設計了教案,補充了一些學生認為難以理解的內容,重新設計的教學方案效果更好。
(2)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有助於我們及時調控教學的進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是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內容的反思。記得在教《內蒙訪古》時,當我即將完成教學目標,最後總結作者的評價:趙武靈王是個英雄,大大的英雄時,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趙武靈王不是英雄,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停止了講課,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結果同學們興趣大增,班上形成了觀點迥異的兩派,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興致高昂,還談了自己心中的英雄。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後,我對同學們的表現作了個小結,肯定了他們敢於質疑的作法,學生自己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加強,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和諧的教學關系。雖然教學目標沒有及時完成,但通過此事,我深深認識到,只有善於調控課堂,適應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3)語文課堂教學後的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沖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致的剖析。記得在教散文《我的空中樓閣》時,我將這篇要兩課時完成的課文用一課時結束,時間短,容量大,能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嗎?學生的反應好嗎?教學結束後,反思一下整個教學過程,雖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完成了的,而且學生配合也比較好。想一想,這和自己上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學生大體上依然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主體作用未很好的發揮出來,以後在教類似的課文時還要多注意,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閱讀教學真正實現學生與文本、與教師的多元對話。
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也包含教學生涯中的反思。從教五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仔細想想,主要還是該在教師身上找原因。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才不愧是語文課。
(一) 語文教學反思的形式
語文教師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呢? 寫教學後記、寫反思日記、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實錄、故事、感悟、案例)及經驗論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在一課時或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列出當天語文教學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學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著哪些理論,如何改進等等;也可把語文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部分,然後對每個部分進行細分。如從教學思想運用的先進性、教學目標設計的准確度、教與學行為表現的合理性、教學手段選用的必要性、教材內容處理的可接受性、教學時間安排的節奏感、課堂活動組織的有序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這樣做層次清楚,針對性較強,便於操作。
例如,在教學《項鏈》一文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一種自讀提示的思維定式下展開的,但個別同學卻認為,瑪蒂爾德丟失這串項鏈,丟得好,這一丟不應該是她的人生悲劇,倒是使她從艷羨上層社會生活的虛無飄渺的夢幻里回到了現實生活之中,開始其自食其力的誠實的勞動,顯出了英雄的氣概,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次人生的飛躍,是一次新生。這種個性化的解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我在備課時沒想到的,於是在這節課結束後我把教學過程中的情況、感受寫在了教學後記上。反思日記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經驗,沉澱了智慧。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銳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教師可充分運用觀察、談話、寫評語、測驗、調查問卷、查文獻等多種方法,並通過課內、課外活動、作業批改、座談會等多種渠道,了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准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在潮頭沖浪。考爾徳希徳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沖動、直覺或常規之上。 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時時反思、事事反思,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才能不斷地成長。因此,我想說:語文教師們,為了語文、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學生,讓我們多一點教學反思吧!

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1、網站:www.bbfs.cn.com

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笨梢月穡慷�導噬希�頤淺3?吹降鬧皇牆淌π榛我磺梗�罷嬤饕猓�偕塘俊倍�選=淌ψ蓯怯邪旆ǜ獻叛���杓坪玫娜ψ永鎰輟?br />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後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麼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 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麼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的《新型玻璃》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後向大家匯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於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例如,某教師教學《家》(蘇教版第一冊)時,這樣活躍課堂,進行學科整合:1.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裡?它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它們的家吧。2.(學生畫畫、展示了十分鍾後)讓我們再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國》,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剛入小學,不少人不會唱這兩首歌,教師又是范唱又是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再表演,花去近半節課時間)。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麼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麼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9. 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第一,充分肯定自己課堂上的亮點,甚至讓自己得意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蘊含著自己的智慧;

第二,認真梳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甚至失誤,這是難免的,但如果找出這些不足或失誤,它們便能夠轉化為導向今後成功的財富;

第三,寫寫今後可以如何處理同樣問題的想法或策略。這三點不一定平均用墨,完全可以根據具體的課堂情況有所側重。

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把亮點和失誤的具體情況寫出來,這樣更有利於自己教學藝術的提升。我上面這篇「教後記」就寫得有血有肉,比較具體。

教後記不是為發表而寫的文字,是為自己成長而對自己的激勵與鼓勁。建議老師們都能重視寫教後記。這是你走向優秀教師的必經之路。

10. 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改為當前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及時的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反思,可以促進教師對知識結構的掌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反思,可以激勵我們努力提升自己的執教能力;反思,可以使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人文的關懷與教育。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眾多的研究也表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教學。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並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著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通過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察覺,看到其行為所依據理論的局限性,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那麼,我們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反思呢?我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弄清「反思對象」和「如何反思」這兩個首要的問題。

一、反思對象

明卻反思對象,這是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反思的一個前提性問題。有了反思的問題,也就有了反思的著力點、分析的范圍和改進的方向。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思考:

1、反思亮點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是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細節;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感觸;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整合和創造性處理;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學法指導的技巧等等,把這些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總結、改善,推陳出新,教學藝術才能日完善。

2、反思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或教學內容安排不妥,或教學方法不適用,或練習設計難易程度把握不準,或課堂中的生成處理不當,或未針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等。教師課後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可以幫助你查找根源、尋求對策、吸取教訓,使之成為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鑒,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少走或不走彎路,進而使自己的教學活動逐漸完善。

3、反思學生的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4、反思教學預測與生成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產生瞬間靈感,這些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是課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把自己這些教學中富有智慧的創新之舉在教學之後及時的記錄下來,並對之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就會使你的教學智慧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其實,教學反思遠不限於上述內容。教學中的任何難題都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對教學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教學智慧產生的源泉,對教學中關鍵性問題的不斷求索都可以增進教師的反思能力。

二、如何反思

教學反思的形式豐富,方法多樣,反思可以是對他人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可以是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可以是個人反思,也可以是集體反思。但不管是那一種反思,都應該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選好切入點,依據一定的理論進行分析闡述,並且開展對話交流,對已有的教學實踐加以激活、評判、再認,才能發揮出對教學實踐應有的提升作用。

1、把新課程理念作為反思的著眼點

進行教學反思時,應該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思考自己的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些什麼。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

2、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

進行教學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事論事,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先有的經驗,借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反思的基本參照,使教學反思成為聯系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梁,成為貫通既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這樣的反思擺脫了純粹經驗的說教,是對課堂實際行為的有效提升。

3、把整體反思與局部反思相結合

課堂教學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局部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分析,如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信息的傳遞以及教師等,他們之間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整體。

4、把反思貫穿課堂教學的過程

教學反思要體現在教學的始終,反映在教學的過程。教學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方法上,教學中的反思集中在課堂動態生成的事件上,教學後的反思集中在教學效果與設計意圖是否一致上。反思成為引導教學的基本手段,成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也就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

5、反思與再實踐

教學反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

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在潮頭沖浪。考爾徳希徳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沖動、直覺或常規之上。讓我們都來做有心人,為了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家行動起來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吧!

閱讀全文

與語文閱讀怎麼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