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

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

發布時間:2022-06-21 16:36:44

1. 「吸引」的近義詞有什麼

吸引的近義詞:迷惑、誘惑。

一、迷惑[ mí huò ]

1.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不解。

2.使迷惑:花言巧語~不了人。

文學作品示例:楊朔 《巴厘的火焰》:「這島子確實有股迷惑人的力量。」

二、誘惑[ yòu huò ]

1.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不為金錢和女色所~。

2.吸引;招引:窗外的景色很~人。

文學作品示例: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四》:「還以為金錢可以誘惑任何人的,他掏出了一張五千元美金的支票來。打恭作揖遞給許淑彬 ,受到她的嚴峻拒絕。」

(1)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擴展閱讀

吸引的反義詞:排斥、拒絕。

一、排斥[ pái chì ]

使別的人或事物離開自己這方面:~異己。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並不~藝術上的誇張。

文學作品示例:蕭乾《未帶地圖的旅人》:「它(社會主義)同民主自由,同個人幸福,並不互相排斥,誓不兩立。」

二、拒絕[ jù jué ]

不接受(請求、意見或贈禮等):~誘惑。~賄賂。無理要求遭到~。

文學作品示例:葉聖陶 《線下·孤獨》:「憤慨的火焰雖經拒絕,還不免時常要偷偷地冒起來。」

2. 吸收和吸取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釋義不同:

吸收:

1、物體把外界的某些物質吸到內部,如海綿吸收水,木炭吸收氣體等。

2、特指機體把組織外部的物質吸到組織內部,如腸黏膜吸收養分,植物的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等。

3、物體使某些現象、作用減弱或消失,如彈簧吸收震動,隔音紙吸收聲音等。

4、組織或團體接受某人為成員。

吸取:從中吸收;採取。

區別二、用法不同:

吸收:吸收的對象一般為有機體的部分,如:仙人掌依靠強大的根系吸收稀有的地下水。

吸取:吸取的對象一般為有機體自身,如:沙漠苔蘚能直接從空氣中吸取水分。

(2)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擴展閱讀

一、吸收的近義詞:

1、汲取[ jí qǔ ]

解釋:吸收;攝取。

引證:劉白羽 《對詩的希望》:「文學從人民中間汲取了自己的生命。」

2、攝取[ shè qǔ ]

解釋:吸收(營養等)。

引證: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二:「帶著照相器具的,專等夜車到時攝取車站擁擠的情形,好作《風雲變幻史》的一頁。」

二、吸取的近義詞:

1、羅致[ luó zhì ]

解釋:延聘;搜羅(人才)。

2、接收[ jiē shōu ]

解釋:收受。

引證:巴金 《家》三十:「人們組織了辦事處,接收賀禮,散發請帖。」

3. 吸附與吸收有什麼不同

吸附是指物質(主要是固體物質)表面吸住周圍介質(液體或氣體)中的分子或離子現象。
吸附也屬於一種傳質過程,物質內部的分子和周圍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質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對物質外部的作用力沒有充分發揮,所以液體或固體物質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體或氣體,尤其是表面面積很大的情況下,這種吸附力能產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業上經常利用大面積的物質進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吸附過程有兩種情況: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劑與吸附質之間是通過分子間引力(即范德華力)而產生的吸附,在吸附過程中物質不改變原來的性質,因此吸附能小,被吸附的物質很容易再脫離,如用活性炭吸附氣體,只要升高溫度,就可以使被吸附的氣體逐出活性炭表面。
化學吸附,是指吸附劑與吸附質之間發生化學作用,生成化學鍵引起的吸附,在吸附過程中不僅有引力,還運用化學鍵的力,因此吸附能較大,要逐出被吸附的物質需要較高的溫度,而且被吸附的物質即使被逐出,也已經產生了化學變化,不再是原來的物質了,一般催化劑都是以這種吸附方式起作用。
還有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操作的分子篩,物料連續進入填充床,分子篩可以只吸附固定體積的分子,再釋放,而將體積過大的分子攔住,石油氣和天然氣的分離經常採用這種方式。
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並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伴發生。在污水處理技術中,大部分的吸附往往是幾種吸附綜合作用的結果。由於吸附質、吸附劑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某種吸附是起主導作用的。
吸附作用是催化、脫色、脫臭、防毒等工業應用中必不可少的單元操作。
在吸附的應用方面,通常在催化化學反應的進行方面應用較多,具體到工業上催化劑使用量都是很大的,多以噸計
吸收
機體從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到體內的過程。單細胞動物直接從生活的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 ;多細胞動物消化管(腔)內,各種食物的消化產物和水分、鹽類等物質通過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以及脊椎動物腎小管中的物質重新轉運到血液,都屬於吸收。吸收的方式多種式樣,但都是為了供應機體營養和保持機體內環境的恆定。

4. 「吸引」,「招引」分別是什麼意思

吸引,漢語詞彙,讀音xī yǐn,意思是指把事物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來,出自王夫之《姜齋詩話·附錄》。

招引:讀音zhāo yǐn,意思是吸引;引誘。

吸引簡介:

【1】把事物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來:吸引力

磁石能把鐵吸引過來。

這部電影深深地吸引了我。

【2】吸收引進:吸引人才

吸引德才兼備的青年幹部以充實各級領導班子。

(4)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擴展閱讀:

吸引詳細解釋:

(1).猶言引申發揮。

清 王夫之 《姜齋詩話·附錄》:「其有截頭縮腳,以善巧脫卸吸引為工,要亦就文句上求語氣,於理固無多也。」

(2).吸收引進。

周恩來 《關於武漢工作問題》:「你們要迅速地從工人斗爭中吸引新的黨員,吸引新的幹部並引進他們到指導機關中來。」

(3).將物體、力量或他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這方面來。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磁石能夠把周圍的鐵吸引過來,但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卻不能夠發生這樣的作用。」

5. 語文 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是內容上的作用還是結構上的

兩方面都要有。
題目有新意,開頭最好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
文章最好帶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式結構緊湊,文章中應多次點題
記敘文最後要添加多一點議論,最後再次點題。

6. 吸引是什麼意思

吸引的意思是指把事物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來,吸引,漢語詞彙,讀音xī yǐn。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磁石能夠把周圍的鐵吸引過來,但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卻不能夠發生這樣的作用。」

周恩來 《關於武漢工作問題》:「你們要迅速地從工人斗爭中吸引新的黨員,吸引新的幹部並引進他們到指導機關中來。」

(6)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擴展閱讀

1、反義詞

排斥(pái chì),指不相容、使離開或不使進入。如:排斥異己。蕭乾《未帶地圖的旅人》:「它(社會主義)同民主自由,同個人幸福,並不互相排斥,誓不兩立。」

2、近義詞

(1)勾引(gōu yǐn),指勾結串通;施詐、引誘人做不好的事。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給賽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紅紅綠綠的洋鐵銅鼓,洋鐵喇叭勾引住了,賴在那裡不肯走開。

(2)引誘(yinyòu),指誘導,勸導。通常意為使用施詐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出誘導者設計好的行為,通常指壞事。

7. 語文課上怎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對一定事物保持警覺、進行選擇的指向與集中能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這扇天窗,才能讓智慧的陽光撒滿心田。如果學習時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發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前提,它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麼,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
一、因趣利導,吸引學生注意力
上課雖然是嚴肅的事,但不要搞得機械呆板,讓學生感到枯草乏味,產生厭煩情緒。相反,教師的教學富有趣味性,才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樂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那麼,怎樣講課才會有趣味性呢?講課通常用得最多的是說話講解,但它只適宜在說明、介紹、解釋教材時才用,如解題、分段落等。而講解其他方面的內容最好改換方法,調劑學生聽課的趣味。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文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
二、有效練習,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下來,學生接受了一定量的新知識,大腦已開始疲倦。此時如果教師出示簡單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的同時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喜悅,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集中。
三、創設游戲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
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要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以鞏固和熟練。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容易開小差。為此,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努力創設游戲情景,使他們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變「苦」學為「樂」學。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用「一字開花」、「詞語接龍」、「猜字謎」、「編兒歌」、「開火車」、「找朋友」等游戲,進行擴詞比賽。從而豐富學生的詞彙,鞏固字詞。
「一字開花」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先畫上一朵花,再在花裡面寫出一個生字,然後讓學生口頭擴詞或板演。這個字所組成的詞語越多,花兒就開得越大。小朋友可高興了,注意力非常集中。為了進一步鞏固字詞,「一字開花」後,可以進行「開火車「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毫無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特別是對那些後進生幫助很大。
總之,語文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情況,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8. 高中語文改錯中吸引力用什麼動詞搭配

可以用提高吸引力

9. 吸引招引是什麼詞語

都是動詞。且兩個互為同義詞,但語義上有一些區別,如下:

吸引:

1、把事物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來:吸引力;2、吸收引進:吸引人才

招引:

1、招致;引之使來;2、吸引;3、招惹,引出。

(9)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擴展閱讀:

「招引」的詳細解釋如下:

  1. 招致;引之使來。

《後漢書·樊鯈傳》:「 建武 中,禁網尚闊,諸王既長,各招引賓客,以 鯈 外戚,爭遣致之,而 鯈 清靜自保,無所交結。」

《南史·蔡廓傳》:「若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為患不測。」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們這樣老無知老禽獸,不守本分,慣一招引閑神野鬼,上門鬧炒!」

2. 吸引。

宋 蘇舜欽 《望太湖》詩:「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 楚 吟。」

朱自清《溫州的蹤跡》二:「 梅雨潭 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八:「『咱們部隊上的同志』這句話,立刻招引來一陣親切的握手、問好。」

3. 招惹,引出。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九章:「﹝ 瓊斯 說﹞ 麥克阿瑟 本來告訴我們,打到三八線可以回家,誰知道又讓我們跨過了三八線,結果把 中國 人招引來了。」

「吸引」的詳細解釋如下:

(1)猶言引申發揮。

清 王夫之 《姜齋詩話·附錄》:「其有截頭縮腳,以善巧脫卸吸引為工,要亦就文句上求語氣,於理固無多也。」

(2)吸收引進。

周恩來 《關於武漢工作問題》:「你們要迅速地從工人斗爭中吸引新的黨員,吸引新的幹部並引進他們到指導機關中來。」

(3)將物體、力量或他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這方面來。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磁石能夠把周圍的鐵吸引過來,但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卻不能夠發生這樣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吸引和吸收語文上什麼用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