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當中出現通感句是什麼意思

語文當中出現通感句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6-21 19:53:53

⑴ 通感是什麼意思

通感是種修辭手法,通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

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文學藝術創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也分不開。

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

(1)語文當中出現通感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通感哲學基礎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則,客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通感同樣也可以用聲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達人類的感情,它成為了寫作實踐中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在現代文學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讀者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審美對象的感悟;

通感可以克服審美對象知覺感官的局限,從而使文章產生的美感更加豐富和強烈。

⑵ 通感句是什麼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收到增強文採的藝術效果。
舉例子來說吧:欣賞建築的重復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音樂的重復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音樂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如果還不明白,看詞條:)
http://ke..com/view/271929.html?wtp=tt

⑶ 什麼是「通感」舉例說明文學作品中的「通感」現象,並解釋「通感」發生的原因

通感藝術的運用作為詩歌創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一種以滿足審美需要和追求審美價值為目的的審美創造活動。它的審美創造力,就在於詩人在情感的追光作用下,溝通各種感覺渠道,將以藝術直覺捕捉到的生活表象熔煉成新穎生動的多感性的審美意象,從而擴大詩的表現范圍,開掘詩的思索廣度,創造詩歌藝術所獨具的美學價值,並且在引起讀者審美再創造上能夠充分利用讀者的藝術感受潛力,將其引向詩情畫意的更高境界。
所謂通感,是由一種感覺引發,並超越了這種感覺的局限,從而領會到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這種感覺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為用,是人們共有的一種高級的感受事物的能力。人們常常利用這種超感性的能力,創造生動的語言去形象地反映事物。對此,錢鍾書先生曾舉例說:「花紅得發『熱』,山綠得發『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體積——『瘦』,顏色和香氣忽然有了聲息——『鬧』;鳥聲竟熏了『香』,風聲竟染了『綠』;白雲『學』流水聲,綠蔭『生』寂靜感;日色與風共『香』,月光有簌可『聽』;燕語和『剪』一樣『明利』,鳥語如『丸』可以拋落。五官的感覺簡直是有無相通,彼此相生。」①諸如此類運用通感所創造的多感性語言,顯示出不同於一般感知邏輯關系的新奇性,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又都合乎於審美規律,閃爍著審美創造的光彩。
在詩歌的審美創造中,通感更被廣泛地運用於審美意象的構成。詩人憑借著通感的審美經驗,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有意地將接納感官錯綜地挪移轉換,從而創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產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的美的魅力。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詩的通感藝術。
詩歌通感藝術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荷馬。在荷馬史詩中寫有這樣的詩句:「樹上的知了潑瀉下來百合花似的聲音。」在這一詩句中,把屬於聽覺的知了的「聲音」轉化成「百合花」這一視覺形象,在聽覺與視覺這兩個感覺領域同時刺激欣賞者的感應力,擴大了欣賞者對審美客體的感受范圍。法國後期浪漫主義詩人波特萊爾也曾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提倡過通感藝術的運用。他在1840年創作的十四行詩《交感》中,以「象兒童肉體一樣噴香,象笛音一樣甜蜜」的具體描寫,實踐了他所主張的大自然中「味色、音感應相通」的通感理論。在我國優秀的古典詩歌中,亦有相當多的通感詩句出現。李賀《蝴蝶飛》中的「楊花撲帳春雲熱」,由「春雲」這一視覺形象引起了「熱」的觸覺感受;賈島《客思》中的「促織聲尖尖似針」,將屬於聽覺的「促織聲」轉換成了視覺形象的「針」;蘇軾《夜行觀星》中的「小星鬧若沸」,以聽覺上的「鬧若沸」描繪了屬於視覺形象的「小星」;嚴遂成《滿城道中》里的「風隨柳轉聲皆綠」,用視覺上的「綠」來形容聽覺上的春風吹拂的無色之「聲」。這些運用通感構成的絕妙詩句,體現著詩人對現實的美所形成的獨特感受,亦滲透著詩人特有的審美情趣。
隨著詩歌藝術的不斷演化和近代心理學研究的發展,通感藝術越來越多地被詩人們用於新詩的審美創造之中。艾青在《吹號者》中是這樣創造初升太陽的形象的:「而當太陽以hōng@①響的光彩/輝煌了整個天穹的時候……」詩人以視聽挪移的通感手法,竟賦予太陽的「光彩」以「hōng@①響」的聲音,看似無理,但在無理之中卻創造了符合情感邏輯的美的意境,不僅描繪出太陽跳出地平線時的輝煌,且突現了詩人從心底流露出的震驚感。臧克家在《春鳥》中對歌聲的描繪也成功地運用了通感手段:「歌聲/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屬於聽覺藝術的「歌聲」,本是缺乏具體形象感的音響,而詩人卻將其轉化為屬於視覺范疇的星星,且能「聽」出「燦爛」來。在此,感覺的相互挪移,不僅刺激著人的聽覺神經,而且使人的視覺神經也同時活躍起來,賦予「歌聲」以最大的可感系數,形象地表現了「歌聲」的音色美。再如劉湛秋在《我穿過淡藍色的夜晚》中寫的「每條胡同都伸開溫暖的臂膀」(著重號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王小妮在《印象二首》中寫的「我的黑發隨著風在飄,隨著風在唱」,舒婷在《四月的黃昏》中寫的「四月的黃昏里,流曳著一組綠色的旋律」,楊煉在《長江,訴說吧》中寫的「愛情,浸濕在螢火般的嗚咽里」,等等,都是在詩人通感的審美經驗中實現了多種感覺的交融貫通,使欣賞者從多感性的意象中獲得了立體化的審美感。
從詩歌的審美創造來看,通感藝術有助於表現詩人對現實的美所形成的豐富而獨特的感受,從而創造出新穎別致的審美意象,釀出具有特殊魅力的詩的韻味。宋祁《玉樓春》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用一「鬧」字就把杏花盛開的無聲的姿態和色彩轉化成波動的聲音;王維《過青溪水》中的「色靜深松里」,以聽覺上的「靜」來描寫視覺上的清深的水色;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中的「寒磬滿空林」,以觸覺上的「寒」來描寫聽覺上的清遠的磬聲;陸機《擬西北有高樓》中的「哀響馥若蘭」,將聽覺上的哀婉朱聲轉換為嗅覺上的「馥」。諸如此類的通感句,無不表現出詩人對事物的新穎而細膩的感受,把描寫客觀景物和抒發主觀情感在通感心理的基礎上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賦予所創造的審美意象以耐人深品的無窮韻味。
對於通感藝術在詩的審美創造中的特殊功能,錢鍾書先生在《通感》②一文中,曾將白居易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作比,進行過精闢的闡述。他說,在《琵琶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句中,白居易把琵琶聲比作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雖寫得娓娓動人,但仍是由聲到聲,從聽覺聯繫到聽覺,並未產生感覺的移借;而韓愈在《聽穎師彈琴》中,則把琴聲描寫為「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風揚」,將本來訴諸聽覺的無形的琴聲,轉化為可睹可辨的隨風飛揚的「浮雲」和「柳絮」,使人聽聲類形,從聽覺里獲得視覺形象的感受,增強了藝術的審美韻味。這種韻味,是詩人抓住了通感這一心理形式,運用比喻手法在讀者心中形成的藝術感應。類似《聽穎師彈琴》這種藉助通感而獲得成功的古代詩篇,還有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它們都是通過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使聽覺在惟妙惟肖的形象之中通於視覺,從而將讀者引入「聲音感動於人,令人心想形狀如此」③的絕妙境界。
在當代新詩的審美創造中,通感藝術的特殊功能更得到了充分的顯示。隨著心理學的發展,當代詩人們從自己的創造實踐中越來越感到,詩中的審美意象只能單純地刺激人的一種感官,其藝術感染力是低功能的,而通感則具有升華性的藝術力量,能在刺激人的多種感官時體現出更大的藝術功能。同時,意象的通感現象也有助於揭示當代客觀世界各種各樣具有復雜微妙聯系的內在關系,更宜於表現當代社會人們難以直接訴諸理性語言的豐富的內心世界。所以,在當代詩歌的審美創造中,詩人們常以其對性質、色彩、聲音、氣味等不同范疇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的特殊發現為基礎,形成通感的描寫,使多種感覺在相互溝通中所形成的審美意象產生出特殊的韻味,且給人以異常的新奇之感。請看青年詩人李鋼在《藍水兵》中寫下的第一節詩:「藍水兵/你的嗓音純得發藍,你的吶喊/帶有好多小鋸齒/你要把什麼鋸下來帶走/你深深地呼吸/吸進那麼多透明的空氣/莫非要去沖淡藍藍的咸鹹的海風。」(著重號為本文作者所加)詩人於詩的節首,通過聽覺向視覺的挪動,創造了發藍的嗓音這一奇特的形象;於節末,又將視覺、味覺、觸覺加以溝通,使無形的海風化作了藍色而帶有鹹味的多感性形象。這樣,詩人藉助於藍色的浪漫渲染,便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以藍色為底色的水兵海上生活全景圖,喚起讀者無限的審美聯想,且增強了水兵形象的鮮明性。在這節詩中,正是由於節首與節末的兩個通感詩句的出現,才使詩中以藍色的審美特徵所釀成的詩之象趣及象之神韻,得到了有力的強化,從而構成了整節詩以色彩描寫為主的整體美。
再從詩歌的審美欣賞來看,詩的通感藝術的運用,不僅擴大了欣賞者對藝術形象的感受范圍,而且有助於欣賞者從不同感覺的聯系中加深對藝術形象的美學價值的理解。
首先,詩歌藉助於通感作用,可以積極推動欣賞者的審美再創造,把欣賞者從一種美的境界帶入另一種美的境界,而這兩種境界的融合,便使欣賞者獲得更強烈的美感愉快。欣賞者對於詩的鑒賞,首先是感覺的活動,感官接受藝術形象的刺激,並引起美感,然後便會在想像的作用下進入審美再創造的境界。所以,詩中的藝術形象必須具有強烈的審美魅力,才能使欣賞者在產生審美意識的同時,進入審美再創造的高層次。而詩中運用通感所創造的多感性藝術形象,就具有這種喚起欣賞者審美意識從而推動欣賞者審美再創造的藝術魅力。通感藝術提供給欣賞者的審美觀照對象,是能夠同時刺激欣賞者多種感官的奇妙意象,可使欣賞者從現實的感覺與想像中的另一種感覺的溝通中,去再造形象的美,並從中獲得藝術的無窮韻味。例如高適在《塞上聽吹笛》中寫道:「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山關!」在明月當空的草原之夜,有人吹起《梅花落》的曲子,那陣陣悠揚的笛聲,竟化成了落滿關山的朵朵梅花。在這里,詩人把聽覺美的特徵表現為與之相通的視覺美的特徵,創造了梅花飄灑似的笛聲這一通感形象。它同時刺激欣賞者的視、聽感官,使欣賞者在由笛聲的聽覺之美引出梅花的視覺之美的想像中,喚起審美再創造,眼前即會展現出笛聲吹開朵朵梅花的邊塞月夜的奇麗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提供的意象世界的美。由此還可看出,聽覺形象的笛聲轉化為視覺形象的梅花,不但沒有掩蓋或歪曲原來的聽覺感受,相反卻使它的審美特徵得到了更加鮮明而富有韻味的展現,從而加深了欣賞者對於原聽覺形象的藝術美的領悟。
另外,詩歌藉助於通感作用,還有助於使藝術形象被感受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統一起來,擴大了欣賞者對藝術形象感受的范圍。僅有單一感覺的詩中之象,在反映現實和給予欣賞者的感受方面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的。視覺形象不能表現在時間上流動的音響,不能直接訴諸於聽覺;而聽覺形象也不能反映在空間上存在的物體,不能直接訴諸視覺。但是,在反映現實和感受方式上受到一定局限的各種單一的感覺形象,在詩中卻可以藉助於通感藝術來克服這種局限。因為在通感的作用下,人的各種感覺可以彼此溝通,以這種心理現象為基礎而產生的通感形象,所表現的不是有限時空中有限感覺的美,而是突破了有限時空而呈現於無限時空的美。它使每一種感覺都能夠將該種感覺所不能直接表現的其他感覺間接地表現出來,將詩中直接的感覺形象與間接的感覺形象相互交融,於是藝術形象被感受的有限性與無限性便由此得到了統一。例如臧克家於《春鳥》中寫下的「歌聲/象煞黑天上的星星」、曉雪在《歌聲》中寫下的「歌聲象一片音樂的湖」等通感詩句,不僅可使歌聲這一直接的感覺形象給予欣賞者以聽覺的感受,而且也可間接地給予欣賞者以歌聲所不能直接表現的視覺感受,使欣賞者不僅聽到了動人的歌聲,而且也看到了融於歌聲中的星星在閃動,湖水在盪漾。在這里,由於通感藝術的運用,才使歌聲這一直接感覺形象在反映現實和作用於欣賞者的感受方面的局限得以突破,在欣賞者聽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下,豐富了形象感受的內容。由此也可看出,詩中通感藝術的巧妙運用,確能收到高爾基所說的那種藝術效果:「你一面讀,一面想像色彩、氣味、聲音、感覺,——非常鮮明地想像這一切,在一首詩里體味許多活的形象。」④
在詩歌的審美創造中,運用通感來形成具有多感性的新奇的審美意象,是藝術的心理思維規律的表現。心理學認為,人類有機體分析器系統是相互聯系的,大腦皮層中諸多的感覺神經興奮點是相互作用的。當某一客觀刺激物作用於某一分析器從而觸動某一興奮點時,由於興奮強度和興奮區域的關系,也可能引起其他相關聯的興奮點的興奮,形成一種感覺引起其他感覺的聯覺現象,即所謂的通感。《列子·湯問》中曾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鍾子期由聽到的伯牙的琴聲,竟引起了與此相關聯的視覺感受,產生了高山、江水的視覺形象,這就是大腦皮層不同神經興奮點取得暫時聯系的心理現象。這種感覺之間彼此溝通的心理現象,可以出現在一切正常人的身上,因為產生通感的生理機制和主客觀條件,對一切正常人來說都是存在的。但這種普遍地出現在人的生活經驗中的通感,大都是自發的,還不能成為藝術的審美創造的手段。被應用於詩歌審美創造中的通感,應是一種超越自發而成為高度自覺的心理活動,體現著藝術的心理思維規律。也就是說,詩人在運用通感時,必須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創造性思維,來達到多種感覺的相互溝通。創作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是詩歌通感藝術形成的重要的心理元素,而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突出表現就是創作主體的想像的馳騁和感情的注入。
想像是各種感覺挪移轉變的橋liáng@②,詩中具有通感效果的審美意象的生成,皆是詩人能動地發揮想像力的結果。康德在《判斷力批評》中說:「審美意象,就是想像力所形成的那種表象。」這種想像力,是創作主體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對客體進行加工與組合的思維能力,它運用於通感藝術中便可突破一般的邏輯心理規律,使現實的感覺與想像的感覺溝通起來,創造出多感性的審美意象。例如在嚴遂成的「風隨柳轉聲皆綠」⑤這一通感詩句中,詩人必須自覺地運用創造性思維,把屬於聽覺的無形的風聲先想像成為有形體,才能獲得被柳染「綠」的視覺感受,從而組合成綠色的「聲」這一新奇的審美意象。由此可見,如果不是以詩人自覺發揮的創造性想像為中介,就不能產生不同感官之間的相互轉換與融合,當然也就難以形成具有通感特徵的審美意象。
在通感藝術的運用中,創作主體感情的移注,更是一種高度自覺的心理活動,突出地體現著藝術的思維規律。從審美創造的心理活動來看,詩中通感效果的形成需要詩人在對客觀事物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想像,但美感意識中的感知與想像總是受詩人主觀情感的制約的,客觀事物往往會因詩人主觀情感的移注而改變固有的特質,產生感覺印象上的轉換,形成多感性的意象。也就是說,詩人心理上的移情作用,是產生通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李瑛在《謁托馬斯·曼墓》中寫下的詩句:「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鍾聲……」「鍾聲」被「打濕」,從聽覺對象上竟產生了觸覺感受,對此如以理智去審視顯然是不通的,但卻符合詩人情感邏輯的發展。詩句中聽覺與觸覺的聯通,是因詩人哀情的滲透而產生的一種想像性的串連。站在托馬斯·曼墓前的詩人,胸中彌漫著的是沉痛的悲哀之情,所以感到那連綿的雨水就如心中的淚水,那低鳴的鍾聲也象浸濕在淚水之中訴說著哀情。「打濕」了的「鍾聲」這一觸覺與聽覺相互交融的意象的創造,實是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感情外射到外物上的結果。
詩歌創作的實踐說明,通感效應在審美創造中的形成,是詩人主觀世界活動的結果。如果不是以詩人的審美意識為主導,不通過詩人主觀能動性的創造這一思維心理過程,就不會創造出形象而新奇的多感性審美意象。
需要提及的是,我們雖然強調詩歌通感效果的形成必須充分發揮詩人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排除主觀隨意性。因為在通感藝術的運用上,感覺的挪移必須建立在具有某種共通性的基礎上,並非任憑想像將幾種感覺隨意轉換就能創造多感性的意象。在詩的通感反應中,當一種感覺轉化為另一種感覺時,二者總是在美感或情緒色彩上具有相通之處。所以詩人在運用通感藝術時,總要考慮幾種感覺不似中的某種相似,使一種感覺轉化為美學上與之相通的具有某種共同特徵的另一種感覺。覃子豪在《追求》中曾寫下這樣的通感詩句:「大海中的落日/悲壯得象英雄的感嘆。」在這里,視中之物的「落日」發出了「感嘆」這種聽中之音。視覺與聽覺在此所以能夠進行挪移的基礎,是「落日」與「感嘆」都具有「感傷」這一共同性的因素,使視聽的轉換具備了有情可循的合理性。如果忽略了幾種感覺不似中間的相似這一共通性,一味地濫用通感,便會使通感走向隨意主觀的形式主義的道路上去,這顯然是不足取的

六)在妙用通感中開拓新天地

如「那一刻,風睡浪眠,四周是那樣安靜,鳥的聲音傳過來,是那樣的清晰可聞,那樣的清麗動聽,就像是被環抱著它們的水洗濯過一樣。此刻,我的注視,全部是嫩綠的」。
聲與形的通感共振,將美好的境界推向了極致。
通感思維可使寫作的表達比平常多幾個通道,又如:
「月光下,那低頭思故鄉的離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復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許了,在湖邊淺水裡靜泊成一葉沉思的小舟。」
通感思維可使語言表達比平常多了異彩靈光,如:
「我的憂郁也明亮起來、輝煌起來,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綠葉,和不再枯黃凋謝的真善美的花朵。」

⑷ 什麼是通感

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里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再如:
美妙的音樂繞梁三日

⑸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通感」是什麼意思

「通感」作為一種文學描寫手法是錢鍾書先生首先提出來的,(見《文學評論》1962年第11期),以後被一些修辭學家定為一種辭格,也有人把它稱之為「移覺」。通感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互為轉移、把一種感官的感覺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現手法。典型的例子是《荷塘月色》中的兩個句子: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⑹ 語文里通感的的意思是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收到增強文採的藝術效果。
舉例子來說吧:欣賞建築的重復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音樂的重復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音樂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⑺ 通感是什麼意思

通感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其實古詩文中也有,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阿房宮賦》中的「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里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

⑻ 關於語文:什麼是通感的修辭手法

通感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採的藝術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里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 詳細解釋如下: 人的認識活動,一般是從感覺、知覺、到表象,進而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 人的各種不同的感官,只能對事物某些特定的屬性加以認識,因此在人們從感覺、知覺到表象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各種感覺器官相通的過程。人類藝術活動的「通感」實際上就是人們的認識活動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審美是人類特有的活動。通感,就是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使各種審美感官,如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錢鍾書先生說過,「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線……」。可見,通感廣泛的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象你看著滿園的春色,會哼起「春之歌」一樣。現實生活的文字的印記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記。例如,「搖曳的音調」、「表情冷漠」、「一彎寒月」等詞語中,視覺、聽覺、觸覺構成了通感。人們常用「甜美」形容歌聲,「甜」本屬於味覺印象,「美」屬於視覺印象,「歌聲」則屬於聽覺感受。人的五種感官,「通」得最普遍的,是視覺與聽覺。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通感哲學基礎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則,客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感同樣也可以用聲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達人類的感情,它成為了寫作實踐中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在現代文學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讀者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審美對象的感悟,克服審美對象知覺感官的局限,從而使文章產生的美感更加豐富和強烈。

⑼ 語文中,什麼叫做「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其實古詩文中也有,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阿房宮賦》中的「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里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文學藝術創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閱讀全文

與語文當中出現通感句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