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考語文文言文怎麼學

中考語文文言文怎麼學

發布時間:2022-06-22 18:38:53

㈠ 中考備考,初三學生語文復習需要做好哪幾步呢

中考備考,初三學生語文復習需要做好這幾步

一、善於積累

中考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字的音形義、標點符號、病句、古文背誦、語言綜合運用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屬於中考語文的重點考察范圍。這些知識只有不斷積累,提高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從容地答題,如果在這個部分扣分實在是很不值得的。

二、規范書寫

為了寫好作文,要堅持積累素材,要多積累社會現實中的重大事件的素材,多琢磨自己的獨特感受,進行語文作文寫作的時候,注意表現出積極健康的一面,正能量的表現可以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有些學生喜歡劍走偏鋒,喜歡寫社會的負能量,對於這一點,但除非有較高的文采,大家最好不要寫,否則這樣的文章是很難拿到作文高分的。作文可以進行適當的創新,但是創新一定要在自己能夠准確把握的基礎上進行。

㈡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文言文的中考復習

目前,很多初三學生已經開始自主復習,近日,筆者就學生的語文復習問題采訪了市中區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崔連平老師,希望能對學生的自主復習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中考語文試題一般分為四部分:知識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寫作。崔老師對此談了自己的看法。 知識積累,從何下手 問: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在實際復習中,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答:知識積累部分在中考試題中比例相對較小,並且多是記憶性的,屬於基本分。復習時,考生要以課內為主,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尤其注意名家名篇、名言名句。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復習時要注意古為今用,對現代社會、現代生活有啟發教育意義的名言名句要引起重視。 文言文閱讀 收放結合 問:有很多學生對課外文言文閱讀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復習。 答:關於這一點,要注意能力遷移,打通課內外界限,以課內學習的文言現象為線索到課外找例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復習中,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比如,關於「之」字,學生可以將課內學到的「之」字的用法進行梳理,列成表格綱目,然後到課外書中找例句,這樣,既復習鞏固了「之」字的用法,又開闊了視野,獲得了新的知識。 問: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在文言文閱讀方面,可以涉獵哪些書籍? 答:學生如果課外有富餘時間,可以選擇閱讀一些文言書籍,比如閱讀《世說新語》、《笑林廣記》等趣味性強,而又相對簡單易懂的文言文,或者閱讀如《顏氏家訓》這類有教育意義的文言文作品,這樣可以在無形中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現代文閱讀 學會表達 問:關於現代文閱讀,你認為學生在自主復習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答:學生在回答現代文閱讀題目時,最大的問題是不能把自己的理解恰當地表達出來。建議學生在平時復習時,盡量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系統、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注意練習使用一些答題技巧,比如答題時,盡量不脫離文本,利用、轉換文本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寫作 以我為主 問:寫作在中考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在面對寫作時很苦惱,費盡心機,但卻無法取得滿意的分數,對此,您怎麼看? 答: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方法,最好是在平時多注意練筆,寫日記、周記,寫讀書心得。考生可以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日記,筆耕不輟,相信他們會受益匪淺的。 對此,需要強調一點。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常犯一個毛病,就是揣摩閱卷老師的心理,他們每寫一段話,甚至一句話,總是考慮如何能讓這些內容打動閱卷老師的心,獲得高分。其實,這樣很容易打斷寫作時的連貫思路,導致文章缺乏連貫性、條理性,反而得不到高分。 因此,寫作時不要揣摩閱卷老師的心理,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寫,這樣才能寫出佳作。

中考語文沖刺復習技巧

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你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㈢ 怎樣學好文言文初中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言,是文言寫成的文章。學好文言文,提幾點參考意見:

一、朗讀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多讀,形成語感。讀要做到三點:
1、讀准字音。一般地說,讀音應以現代普通話為標准,對於一些異讀字(一個字有兩個以上讀 法),要根據具體語境處理。
2、讀准句讀(dòu)。句讀,是指文詞停頓的地方。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停頓的規律,沒有接觸過的 句式可參照現代漢語的停頓。
3、讀准語氣。依據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朗讀課文,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調,正確處理誦讀的語氣鍵。脫離了朗讀的環節,獨立地學習文言文的詞語和句式,往往是事倍功半,解決不了應當解決的問題。

二、翻譯
提高文言文的翻譯水平,不能乞求於一次的努力,要細水長流,持之以恆,以多練為主,靠平時的日積 月累,才能有成效。
「信、達、雅」是翻譯文言文的早已立下的規章。
「信」,就是譯文要忠於原文,不能歪曲原意,任意地添油加醋;「達」,就是通順、流暢,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求;「雅」,就是翻譯文言文的語句,要生動、優美,富含情感。其中,信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具體地講,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力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直譯就是按照原文詞性、詞序和句式,逐詞逐句翻譯,以意譯為輔。
2、凡屬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制、書名等專有名詞,可以照錄,不用翻譯。
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倒置、前置等現象句式,一定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翻譯。
4、文言文中省略的現象也很普遍,為使翻譯的語句清楚流暢,翻譯時,要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出來,不能缺失。
5、有些詞(特別是文言虛詞),在句子中只起語法作用,無實在的意義,可以不譯。例如:曹劌曰:「夫戰,勇氣也」中的「夫」字,是發語詞,可不譯。譯文為曹劌回答說:「打仗是要憑勇氣的」。

三、背誦
學生要能背誦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名篇,起碼語文教材中指定的篇目,能熟練地背誦。背誦能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程度,也是一種語言能力的訓練。中學生應當重視古代詩文的背誦能力,在學習中積極訓練,切實提高背誦能力的水平。
背誦時,可以採用抄寫背誦法。就是把所要背誦的課文,抄寫幾遍。在抄寫的過程中,加強記憶,達到背誦的目的。好處是既背誦了課文,又掌握了比較難辨認的字形,背默寫同時完成。也可以採用聽讀背誦法,即聽他人反復朗讀,加強記憶達到背誦的一種方法。還可以採用分層理解背誦法,即針對課文一層一層的理解,逐層逐層地背誦,最後連起來,完成全篇的背誦任務。
課文會背後,要及時地鞏固,強化背誦的效果。背誦的方法很多,適合你的就是好方法。

四、理解
學習文言文實詞,不必去記一些術語,應該側重掌握實詞的含義。引起學生產生異義的主要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去識記。最忌望文生義。通假字也應注意,應當記住教材中出現的通假字,否則就不能准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文言虛詞中,對個別可能導致句子誤解、誤譯的虛詞,應當有所歸納,分清用法,明確意義。

文言文常用句式,最重要的是判斷句式、倒裝句式、省略句式,應當認識這些現象,正確的理解。了解了文言文語法的一些基本知識,就不妨礙理解課文內容了。了解課文的內容,

首先,要知道文中反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選用了什麼材料,又怎樣安排材料的順序和層次的;

第二,要知道課文選取材料,和安排順序,有什麼好處。可以同其他的文章進行對比,談談它的特點。

第三,要知道作者採用了什麼措施,包括修辭、倒敘等一些特殊的方法,使文章生動,有文采;作者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第四,要知道在學習中應當借鑒哪些內容和技巧,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千萬不要只注重形式,停留在文章表面和字義上,只有探尋本質性的東西,才能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習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

㈣ 備戰中考,初三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需要怎麼樣進行總復習呢

中考語文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往往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初三學生需要明白,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能力大廈的地基。對待中考語文學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要明白中考語文基礎知識是高分關鍵。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需要靜下心來,用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拼得扎實的語文基礎,蓄積厚積薄發的爆發力。

㈤ 初中文言文怎麼學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文言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特別是在考試中失分率較高。因此對文言文的教學就成為我們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學好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

1、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2、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等。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㈥ 初中語文文言文怎麼學

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課外的解題方法如下:
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題四步驟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麼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人感到束手無策。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僅供你參考。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准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㈦ 如何學好初中語文的文言文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 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掌握一些關鍵的詞和句,可以幫助你一通百通。我讀書時的經驗,可以把一些主要的文章細細又細細地品讀(當然要伴著解說讀),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其實差不多的內容還是相通的,不知道你是讀初中還是讀高中,總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多空還是要多看看課外的一些,不要禁固於書本,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都是相通的。
說句俗點的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

一、讀透原文
讀透原文是解題的關鍵,考生接觸文章以後先測覽文章1-2遍,先求「通達」,即對文章中的基本名詞術語例如人名、地名、官職名以及其他文化習俗名要心中有數,接著可憑借設題內容進一步確定文章中的精讀,跳讀部分(設題部分要細讀、防陷阱;未設題部分可粗讀、不多糾纏),據此文章的基本情節,內容已經有了粗略了解,可再次藉助最後一個題點的設題內容,進一步解決尚未落實的疑難情節。這時,解題的時機基本成熟,可進入作答各題點階段。
二、明確考查內容,謹防設題陷阱
1、考查常用實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
一般實詞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是不盡相同的,而命題者通常將甲語境中的義項移用至乙語境從中混餚考生視覺,造成錯誤。例如「嘗置二簿識民善惡」(《資治通鑒》)「識」;識別。在古漢語中「識」有兩音,念「shi」時有「知道」,「識別」「見識」等義項;而念「」時有「記住」、「標志」等義項,本例題中的「識」應念「」取「記住」義項。又例如2002年高考第11題「(廣)專以射為戲競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古漢語中「竟」有「竟然」、「自始自終」等義。要判定其正確義項,只要把備選義項代入原文原句,結合上下語境義,如果造成上下語意不暢或矛盾者,那麼可斷定使用該義項必然有誤。如將上例中的「競然」義代入原句,全句意思為「李廣竟然因此死於射箭」,顯然與後文「李廣自殺身亡」矛盾。
由於部分實詞的詞義古今有較大差異,命題人有意將古義譯為今義而迷惑考生:
例如「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家」家庭,這里明顯用今義取代古義。春秋時期,大夫受封的城邑,叫采邑,這便是大夫的家。原句中的「家」是指大夫的采邑,而非現代漢語中家庭的「家」,所以,「以御於家邦「應譯成進而治理自己的采邑和邦國。」解答此類考點,一般考生總是先確定詞彙的現代漢語義,用現代漢語義去估測句子的語境義,這種思維容易形成一種定勢難以自撥,我覺得解題還是要立足文章的整體才有較大的視覺能力,在字詞前後語境上多分析就不易出錯。
2、考查常用文言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作用
該題點設題通常採用如下形式: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身我立盡
今以鍾磐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
C.既出塞,出東道
始皇既沒,餘威震干殊俗
D.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2002年高考第12題)
這種設題形式的四組備選句子,每組各有一句出自考生熟知的教材中,命題人有意讓學生憑借已有的思維優勢去推斷查核另一陌生的知識內容,體現了「課本知識,課外設題」的精神,這說明平時文言文字、詞教學要嚴謹到位,學生學習要務實勤奮。
3、理解並直譯文中關鍵性句子
2002年高考該題點考查形式由往年的客觀選擇改為主觀直譯且置於Ⅱ卷中的筆試中進行。直譯文句對考生無疑加大難度,因為以往的客觀選擇題,考生往往不排除利用猜押的思維心理得出答案的可能,而主觀直譯卻要求考生要具備嫻熟的語言表達基本功,否則譯文非不通達即不得體。
一般說來,翻譯句子有提供比較詳細的語言背景,如2002年高考文言譯句是Ⅰ卷中語段內容的延續,所以譯句子對考生來說實際上是在原有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思維,具體說就是對古漢語字詞的再度考查,如何譯好句子,我認為:
(1)譯好古義:
例如「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左傳、曹劌論戰》)要譯成「下了戰車、察看齊軍戰車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瞭望齊軍敗逃情況。」如果把「下」譯為「俯下身子」、「登」譯為「登上車前橫木」就錯了。
(2)譯出字詞的活用義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齊策》)要譯成「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句中「美」由原先的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認為美」,「私」由原先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偏愛,如果譯文沒有體現這種變化,就錯了。
(3)要譯出某些虛詞的語氣
例如「技盍至此乎!」(《庖丁解牛》)譯文①技術非常高明譯文②技術怎麼高明到這樣的地步。「盍」在句中表達一種強烈的贊嘆語氣,而譯文①譯成一般陳述語氣,大大削弱了原句的贊嘆力度,而譯文②則十分貼切譯出原文的語氣。一般說來,實詞譯得准,能傳真虛詞譯得好,能傳神,但要達到傳神境界,實屬不易,但做為教學方向,可深思力求。
(4)注意譯文的規范與簡潔
譯文規范,即用規范的現代漢語直譯原句,遣詞造句要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規律。
如「君子哉若人」(《論語•公冶長》)按古漢語語序譯是「君子啊,這個人!」但這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序,應譯為「這個人是君子啊!」所謂譯文簡潔,指譯文不得啰唆,拖泥帶水。例如2002年高考第16題(2)「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譯文是「到死的那天,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有些考生譯文冗長,加上許多無關的內容,既不準確也不得體而因此失分。
4、賞析作品中的形象意義
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擇與時政熱點不無聯系,設題內容有以下幾種傾向:
(1)表現人物除惡打黑當仁不讓
(2)表現人物勤於政務孜孜不倦
(3)表現人物用兵神算銳不可當
(4)表現人物懷柔有方夷狄歸順
作品中的人物或文官或武將都以肯定頌揚正面立論為主導,為此命題人通黨採用與題干無關的信息「魚龍混雜」以假亂真而迷惑考生。
例如2001年高考第15題:以下句子分別偏為四組,全部表現田單「兵不厭詐」手段的一組①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②乃令甲卒皆伏,便老弱女子乘城。③遺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④令即墨富豪遺燕將,燕軍由此益懈。⑤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⑥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答此題,首先必須明確成語「兵不厭詐」義即「作戰時不排除使用欺詐策略手段迷惑對方。」據此可以排除①項(燕王行為),A、B項不可選,⑤、⑥項都是「田單用計的結果而非用計手段」,故排除D項,答案為C。一般說來,解答此題,可用反問思維法去排查與題干無關的項,即可快速准確選中答案。
5、綜合評價作品思想內容:
此題為文言閱讀最後一道題點,側重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全面把握,一般說來通常有兩種沒題陷阱。
(1)無中生有:選項中所陳述的信息內容在文章中壓根就無,純屬子虛烏有,而命題人卻有意識地利用句子中部分有多種義項的實詞來個移花接木,讓學生不知所措。說明白些其實質仍然是查檢字詞。
例如《元史.儒學》有這么一段話「程萬海方顯貴里,其家氣焰熏灼,即違法,不不敢呵問,其樹外門,侵官道,長孺亟命撤之。」命題者這樣表述「……長孺秉公執法,亟命權貴程萬海砍掉侵佔官道的門外大樹。」學生沒有讀透末字「撤」的意義,很顯然「長孺不是撤樹」(文意不通),而是「撤去他侵佔官道而修建的外門。」命題人巧將文中的「樹」譯成名詞「門外種的樹」,卻不知在這里是動詞「建造」。因為設題十分精巧,陷阱隱蔽極深,考生若不細致分析上下語義,深入思考,極易上當。
(2)混雜信息:
命題人往往將某人為官前後的政績,或一個人在不同地點的行為,或多個人的行為品質混雜一團以惑視聽。考生在作答思維時由於對原材料信息把握不準容易在視屏上出現「雪花點」如同電視收視屏上出現的干擾信號,覺得表述的信息似是而非卻又難以判定,最終憑運氣。會形成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是沒有讀透文章。因此考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克服草率麻痹的通病,對有設點的文中信息的閱讀宜細不宜粗,而在枝節情節上又不必過分攪纏而造成思維疲勞。
高考文言文閱讀設題由來已久,早在「文革」前,無論是高中文言文教學還是高考文言文考查,都被列為重點。恢復高考至今20幾年來,高考試卷的命題形式與內容要求始終在不斷的變化完善之中,但我覺得唯有文言文閱讀這塊天地,操作性極強,比較現代文學作品賞析,文言文閱讀固然有一定的語言文字障礙難度,但學生的得分率卻不低,其原因就是文言文閱讀的實在可操作性。
時下的熱點是改革,今後的高考也必將與社會其他行業的改革同步而與時俱進。但無論如何改,文言文閱讀考查內容是不會被刪去的,這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璨燦明珠,改革僅在考查形式上的變化,今後的若干年內我敢斷言,文言文閱讀考查形式將逐步從客觀選擇的形式上解脫出來,而採用主觀評析的形式,這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實際上也只有這樣考查,才能真正檢測學生的文言基本功。

㈧ 中考語文,如何把握好課外文言文,特別是解釋字詞

這個要靠記文言虛詞,以及對文言文上下文的理解程度了。給你復制一下文言虛詞:
常用文言虛詞(25個)
(一)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 用作助詞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二)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四)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3. 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們)、「她(們)」、「它(們)」。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 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例:並自為其名。(《傷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 指示代詞,相當於「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三)以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為學》) /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 用作連詞
表示並列、承接、修飾,「以」相當於「而」。例: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於」。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 用作副詞
譯為「已」,「已經」。 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於
1. 表示對象,譯為「對,對於,向」。 例: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2. 表示處所,譯為「在,從」。 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
3. 表示對象,譯為「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隆中對》)
4. 表示處所,譯為「到」。 例: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魚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 表示承接關系,相當於「並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 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4. 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例: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六)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那麼」。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出師表》)
(3)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卻」。 例: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
可譯為「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七)者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說》)
(2)在數詞後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可譯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可譯為「……的時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2.助詞
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後,表示停頓,不譯。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後,錶停頓。)(《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4.句末語氣詞,與「和」等詞對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若為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例: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
1. 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裡」。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啊」。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於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由於」、「憑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3. 介詞,可譯為「根據」、「依照」。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 副詞,可譯為「因此」。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而因以及乎其跡。(《墨池記》)

(十一)且
1. 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可譯為「姑且」、「暫且」。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並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並且」。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十二)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於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樓。(於是,就)(《岳陽樓記》)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十三)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於「了」、「啊」。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啊)(《岳陽樓記》)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於「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於「了」、「啦」。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曹劌論戰》)

(十四)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
(2)表反問,可譯為「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表推測,可譯為「吧」。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4)表感嘆,可譯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出的處所,相當於「於」。例:醉翁至於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十五)所
1. 與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
2. 「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可譯為「用什麼方法」、「用這些來」。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的結構,表被動。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 指示代詞,譯為「那」。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 fú,句首發語詞。例:夫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聲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人」。例: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 副詞,可譯為「就」、「於是」。例:遂逐其師。(《曹劌論戰》)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

(十九)雖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 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然
1. 代詞,起指示作用,譯為「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 連詞,表轉折關系,譯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 助詞,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二十一)故
1. 舊的,原來的。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並驅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 原因,緣故。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十二)苟
1.連詞, 表假設,可譯為「如果」。例:苟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 苟慕義強仁(《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2. 副詞,可譯為「苟且」。 例:苟全性命於亂世。(《出師表》)
3. 副詞,表希望,可譯為「且,或許」。例: 苟無飢渴。(《君子於役》)

(二十三)會
1. 副詞
(1)適逢,恰巧。 例:會賓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
(3)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
2. 動詞
(1)回合,聚會。 例: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
(2)體會,領會。 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四)或
1. 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2. 副詞
(1)有時。例:或王命急宣 。(《三峽》)
(2) 或許。例: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

(二十五)諸
1. 兼詞,「之於」的合音合義。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眾。例: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3. 各位,眾位。例:今諸生學於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文言文怎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