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發布時間:2022-06-23 09:41:28

『壹』 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更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博大豐贍,多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實行的是教師先寫出教案,頭頭是道地講給學生聽,並將有關問題擬出答案;學生則是記筆記,背答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處在一種壓抑的被動狀態:教師依據教案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依據教案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學生的記憶用得多,思維用得少。這種被動與壓抑,必然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耗時多、效益低。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呢?這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學生,教態親切,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果說,一個老師的課堂教學,使他的學生學得快,學到的知識多;使他的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成績;使他的學生樂於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情感上也願意於親近這位老師。那麼,就可以說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對一個老師來說,他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了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學習《春遊湖》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春天的景色」片段。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美景後。再引導學生:多麼美麗、迷人的春天哪!讓我們聽聽,置身美景中的人們在說些什麼?快打開書讀讀吧!孩子們懷著好奇心,也帶著好勝心,興趣盎然的讀起課文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舉起來,,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的求知慾、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自然流露,對古詩意境的體會和感悟也自然升華,如此,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
二、心形互動,共同參與,充分享受和諧快樂課堂
師生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要老師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問題動手劃一劃,動腦想一想,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學習《我愛門前的小池塘》一課,我就會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不懂的問題,在組內交流探討。由於學生相互啟發,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在相同時間里,發言、動口的機會多了,討論的問題更有個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自主,就是主體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如在識字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可以用組詞記憶生字,還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順口溜等多種方法,在學生記住生字的同時,提高了他們探索意識,發展了個性,發揮了創造力。再如:學習《獻給媽媽的詩》一課,我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段,自己確立學習內容,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於學習內容是自己選的,無論小黑豬、小老鼠,還是小獅子,從朗讀、想像、表演,都那麼惟妙惟肖,在自主中探究交流,真是生生互動,張揚個性,展示特色呀!
三、巧設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如何設計提問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選准時機,巧設疑難。在教學《聯歡會》口語交際中,我問:如果你是小蠟筆,你會怎麼做呢?學生們議論紛紛,言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與思維產生了真實的碰撞,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四、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小學語文課是堂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老師要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課不僅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學過程,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尾,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簡而言之,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追求高效靈動的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課堂的構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們要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而採取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需要我們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漫長的課改路上,和學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讓我們做好「引路人」,為學生營造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吧!

『貳』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叄』 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激活學生心靈,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標中,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有好多處:「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體驗」等。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別人思維的干擾,說自己想說的,不要人雲亦雲,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允許學生張揚個性,標新立異,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來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大膽放手給他們,學生必然興趣盎然,有了學習的能動性,並能主動參與到整個課堂中來。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來定,讓學生唱主角,學生的心靈激活了,學生的個性張揚了,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全身心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這時我們的學生就會主動動口、動手、動腦,親身參與到課堂實踐,主動互動交流,相互之間提問、解答。這時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的就是主動參加、積極引導、耐心輔助,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探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把學生釋放出來,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靈活多變的學習內容,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
教材是學習的因素之一,為了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必然要求教材也要「活」,這時的語文課堂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材,不再是帶著教材走進課堂,為解決問題而尋找素材、資源。擴充了我們的教材,成為真正的「教材」。讓語文課堂變得更靈活、開放。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在接受顯性知識的同時,學到隱性的智慧。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支撐了整個課堂。它將情境教學、目標教學、探索教學、合作研討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創新思想優化組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並用。通過課堂教學的多樣化,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一種強烈的需求,促使他們產生持久的參與意識,形成學生主動、自願學習的驅動力。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群體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小學生大多七、八歲,跨入校門,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好奇心和新鮮感。從心理特點上看,他們渴望學習知識,樂於接納新生事物,但感覺、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都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外來刺激內容所吸引;從年齡特點來看,因為年齡小,注意力不易穩定,難以集中,意志力也相當薄弱,往往是僅憑興趣去認識事物,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學習興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教學平台」。少年兒童自我表現欲都很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善於藉助教材,讓學生深入教學內容,扮演其中的某種角色,深層次地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或增設一些讓學生主動參與的項目,例如:「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結合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具體的動作過程中,要能隨機應變,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讓學生真正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老師所希望的「標准答案」。教會學生學習,激活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更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訓練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個性得到張揚,思維飛翔,心靈得到釋放,活力得到激發,未來語文課堂將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肆』 如何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慾,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我很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一堂堂充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我以為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的活力,就要給學生一個輕松、自由、開放、活潑、創新的課堂,讓學生動起來。
語文教學是一台戲,戲的氛圍怎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是教師教書,學生學習的場所,創設怎樣的教學課堂,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情感的教學課堂」, 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充滿熱情地去學習?記得,教育學者顧泠沅曾在報告中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我注重把學生帶入課文中所描繪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讓他們仔細品味,受到熏陶和感染。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在每篇教學的開始,我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氣,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展現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從而引領孩子們度過那「激情燃燒的」課堂,如在教學《草原》一文時,我首先以騰格爾的一首《我的天堂》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騰格爾所指的天堂在哪裡?為什麼稱之為天堂?學生在音樂中想像了草原的風光,我便自然地提出「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然後,演示了大量的蒙古草原風景圖。學生對這些圖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全神貫注地欣賞著。雖然我們的學生沒有機會去實地參觀蒙古草原,但通過教學課件的演示,學生彷彿真的置身於茫茫草原之中了。當學生陶醉於美景之中時,他們便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鑽研課文。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學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老師與文本之間進行真正的對話。
二、創設「對話的教學課堂」, 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心設計教案,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
1、讓學生「多說」。
在課堂上,教師應少「說」,做到精講,能不講就不講,把說的時間多留給學生。在設計問題時,易「大」不易「小」。問題「大」,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多,輾轉的餘地大,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也避免了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還充分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學生在初讀課文後,我們可設計如下問題:你讀懂了什麼?此問看似簡單,實則內容豐富。學生可以談讀懂的詞句段落,也可以談讀懂的思想內容,便能訓練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此外,教學中,當學生出現了疑問,卻憑借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的時,教師應恰當地讓學生互相議一議;當學生的意見出現了明顯的分歧的時候,教師應恰當地組織學生辯一辯,這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答案掌握在學生手裡,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讓學生「多做」。
有一位低年級老師在教學「攀著」一詞時,不是讓學生說它的意思,而是直接讓一個學生到講台上去表演一下這個動作,形象直觀。當我們學習「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傳世名句時,學生的頭腦中早已浮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時不妨讓學生用自己的彩筆畫出這幅畫來,再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豈不勝過那枯燥無味的串講詩意?學完《負荊請罪》後,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得到了最大的滿足。讓學生「多做」,在實踐中,在運動中,在活動中邊干邊學,讓學生的直接經驗與書本知識合二為一,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啊!
3、讓學生「多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堂教學,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要避免繁瑣的分析。我們知道,前人在語言文字方面的造詣,與今人相比,真可謂天上地下啊!是因為前人重視積累感悟的緣故。寫文章好比用磚壘牆,心中無千萬磚石,怎能壘成萬丈高牆?現行蘇教版語文教材練習中的「誦讀與積累」,便只要求學生只熟讀成誦,而不必釋其義,已能很好體現這種精神。
三、創設「言語的教學課堂」, 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時,我問學生:「三十年後是否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三十年後,我們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因為老人豁達開朗,加上天天堅持鍛煉,他的身體非常健康,再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有的說:「我認為喝不到。因為老人生活艱苦,加上他本來就瘦,可能營養不良,況且七十歲了,還要干這么重的體力活,他能吃得消嗎?」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不僅是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們不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為他們創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創設「開放的教學課堂」, 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們的一切!讓他們盡情地去體驗、探索、感悟,去展示自己吧!在課堂上孩子們往往期望老師讓自己展示收集的資料,這樣,無論課內或課外,他們都有極大的熱情去學習。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教師應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生活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源泉,是課室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因為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所以,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再現生活,體驗生活,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來學習語文。如「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很好地證明了這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應該眼裡有資源,心中有教育。
五、創設「感悟的教學課堂」, 讓學生在心靈的碰撞中學習。
教學中,引導孩子把作者的情感變為自己的情感,把書中語言變為自己的語言。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且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的認識會更豐富,體驗會更深刻。文學作品負載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雙重情感交流。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與作者、作品中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起情感共鳴。因此,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之弦,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深刻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時,我設計了幾個環節:1、與課題對話,閱讀預測;2、與文本對話,突出教學重點;3、與天游峰對話,感受它的險;4、與人物對話,對比遊人與掃路人;5、與掃路人對話,突破教學難點;6、讀寫結合,真情告白。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語言的「藕花深處」,踏上與作者心靈對話的「通幽曲徑」,讓學生潛入語言營造的精神氛圍、積極主動地進行體驗和感悟。
雖然改革很艱難,但它仍然可以成為一種享受,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就能找到快樂的理由,我們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語文課堂,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伍』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沉悶,缺少生機和活力的現象,而活力語文課堂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改變語文教學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一直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了「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備課開始,教師就不自覺地進入了這樣一種狀態:教師自己怎麼把握一篇課文地位和作用,教師怎麼理解和分析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講解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設計這篇課文的講解思路,然後怎麼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總之是個「我」字當頭。接下去講課,自然把這種狀態貫穿在整個課堂中,逼著學生跟著教師的分析思路走。原本應該最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竟成了最干癟蒼白的學科,最枯燥無味的課堂。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是教 師們的老師沒有盡力,還是教師們的老師沒有水平,抑或是教師們的語文學科真的是這么的難教?這些都不是,問題的症結在於教師們老師上課的立足點沒有改變,教師們的教學策略沒有改變,以往的許多改革,都是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的改變,沒能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根本問題。因此,課堂看似很活躍,但沒能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真正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呢?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要確保學生學習心理環境的安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都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科學的教學流程和方法,讓學生在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積極生成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個性化的高效學習的境界,同時,也給學生創造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首先,教師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營造比較寬松的語文教學氛圍。抓住語文教材的內在魅力,讓學生把認知與情感合二為一,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語文,感悟語文。其次,要溝通師生情感。教師熱愛、尊重、關心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充分肯定,對他們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則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是以激勵性評價為動力。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參與活動,對語文教學活動所做出的貢獻,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出的結論,贊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創新、發現行為和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生成發展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堂應該能夠有效整合並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為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各種信息的總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的,要突破「純語文」教學的藩籬,使語文教學的信息種類和數量得到拓展,信息刺激的多樣化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這必然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課時,應注意:1、加強學科整合。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民俗風情的材料以拓展知識面;另一方面與「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內容聯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把課文學習與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日積月累以及趣味語文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設計教學過程。3、同時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對於課文設計的民俗風情不做過多探究,應該把教學著眼點放在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
三、語文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的課堂,學生主體意識貫注整個教學過程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所謂自主探究的課堂,應該是重視學生主體、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的課堂,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和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同時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體驗。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文,要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設問:「跨越百年的美麗」指的是什麼?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定格於法國科學院講台上的美麗、庄嚴的形象——堅定、剛毅、頑強的可貴品格和高遠的追求——探索求新的科學精神。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暢所預言,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四、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放飛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行為
語文課堂本應是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場所,當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方法,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遏制了學生的天性。所以,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老師們選擇開放的內容,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採取開放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有效的鏈接了生活,鏈接了社會,課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閉走向開放,也才使得課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綜合學習:難忘的小學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個性化的做以下的活動: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寫寫小學生活難忘的任何事,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等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豐富的活動不限於此。

『陸』 如何使語文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如何使語文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記得我在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我們學校的老師給我提出的意見就是:上課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堂氣氛沉悶。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在上課的時候也能感覺得到。老師熱情飽滿,可學生在聽課時總感覺提不起精神來,這就造成了學生的聽課效率低,所收獲的知識也不是很多,長期以來,還有可能造成學生厭惡語文,那將是最可怕的結果。針對我在教學中發現的這一問題,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並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嘗試改變教學方式,錘煉教師的課堂語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進。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的課堂氣氛變的活躍了。現就針對這一問題,談點我淺薄的認識和建議。
課堂氣氛為什麼會沉悶?主要是因為老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不高。再追根而問,教師為什麼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是哪方面沒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這樣一個實際教學事例:那是在聽一年級的公開課,老師上的內容是學習漢語拼音,老師教的很細很細,一個字母反復地指導發音,老師帶讀,孩子跟著讀練習發音,鸚鵡學舌般地跟著念。老師帶讀完後,又指名學生讀,學生讀完後,老師就指著「b」、「d」教學生如何區分,「b」是一豎加個右半圓,「d」是一豎加個左半圓,老師又在黑板上書寫,讓學生來看。這個老師的教學非常認真,仔細,看起來是滿滿的一堂課內容。可我們來看學生的整節課的表現,學生在跟著老師剛念不久,聲音就變底了,也開始東張西望了,在指導字母的書寫時,孩子們就變的沒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著東西。老師教得多,學生缺乏積極性,吸收的知識少,顯然,這節課是不成功的。後來,我們在一起評課、議課時,我們達成了一點共識:教學方式單一,是造成這節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課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首先我們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變成生動而精彩的表演。具體來說可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1、在課堂上增加情境教學。
說起情境二字,我感覺就是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身臨其境地說出課文中的語言。據此,很多學校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有更直觀地感受。可我們在農村小學,沒有這個條件,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去創設情境。實驗證明,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學習。經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們會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利用這一方式,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同樣,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我們也採用情境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時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課文是一篇童話,裡面有幾個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這些童話角色的對話,描寫了他們說話的表情和動作。我想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描述中運用提示語。那天我們班上剛巧得到衛生紅旗,我就請班上平常積極發言的劉松晨同學來表演。我小聲對劉松晨說:「今天我們班上得紅旗,你高興嗎?」他點點頭,我又接著說:「那你就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蹦蹦跳跳地跑進教室,最好說兩遍,好嗎?」劉松晨同學就一邊跑著,笑著,報告這個好消息。接著我要學生把劉松晨的表情、動作、報告的內容說一說。結果看了表演後,大家都開心極了,之後,學生都爭著要去表演課文中描寫的角色,語言活動熱烈地進行著,表情也豐富地變化著,思維也非常活躍。下課後,學生還爭著要在操場上排演。這節課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創設竟然能帶給學生這么多的學習樂趣,帶給學生這么大的學習勁頭。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鮮明生動的形象不見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把課上得好懂、有趣,學生真正喜歡。
2、在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
語文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的。所以朗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之外,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是否真的用心去讀,卻不可知。換個角度,就是我們成人,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顯然是不會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除了以上朗讀方式,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或者是文中講到小松鼠在儲存糧食,老師可以這樣說:「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麼呀?」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沉悶。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其次還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很高的語言藝術。因為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調劑課堂氣氛的武器。教師語言除了要規范外,還要鮮明、生動、幽默風趣。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學生聽起課來會精神振奮,課堂氣氛會活潑。
教師語言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45分鍾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然而在45分鍾的課堂上,如果是老師一味地說教,學生長時間會感到疲倦,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靈活地改變語調的高低,把握好節奏;同時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讓學生感覺到你是在與他們對話。除此之外,要想調節好課堂的氣氛,還要主要最重要的一點——趣味性,這樣比空泛地說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記得在識字教學時,教「伐」和「代」這兩個字的區別,我就生動地告訴同學們:那一撇就像是一個大刀,把樹給砍倒了,就是伐了,學生聽後,頓時從剛才的沉悶中一下蘇醒過來,紛紛用動作做伐這個動作,學生的聽課熱情在這一句話中得到了觸發了。還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別的學生在講話,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想講話,一定是在剛才的聽課中感覺到累了,想放鬆一下,這時我說:「個別的學生趕快把嘴巴的小拉鏈拉上。」學生頓時都笑了,這樣課堂氣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調節,學生也感覺到有趣,在後面的教學中,學生更樂意去聽去做。
教師是課堂的駕馭者,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對象。課堂氣氛也需要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劑,使平靜的課堂也盪起圈圈漣漪,使孩子們的內心也燃燒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功能。心理學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情感狀態、意志狀態、定勢狀態及思維狀態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枯燥,那麼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於課堂學習、經常分心;學生就會不動腦筋、思維僵化。因此,要想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用自己飽滿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語言去喚醒孩子放縱的心。只有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這樣的學生才是快樂而積極的。

『柒』 如何讓語文課「活」起來

實行新課改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共同的難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為一種應試訓練。在目前語文教學中,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教師是知識的「信息源」,「真理」的傳播者,學生則是「知識的容器」、「被填的鴨子」,沒有充分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更不用說有什麼興趣了。本文試從中學語文課堂的激趣藝術入手,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需要教師營造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氣氛活躍的前提和保證。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參與、多邊活動的場所 ,學生主體參與是這種多邊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 ,而師生間民主、合作的和諧關系 ,則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 ,教學氛圍不寬松 ,要想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那是不可能的。這種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的形成 ,要靠教師。需要教師樹立素質教育思想 ,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 ;需要教師 ,廢除「師道尊嚴」的思想 ,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架子 ,主動親近學生 ,把外在的權威轉化為內在的權威 ,注意塑造以淵博知識和高尚的師德為核心的內在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師要從知識傳播者過渡到教學活動的指導者 ,進而成為學生活動的鼓勵者。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還必須用 「情感」為教學開道。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興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太土,而這種態度就會帶來疲倦。」如此看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徵。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慾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特級教師於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我先引導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心中的樂園有現實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後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的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愛的動物透出的歡樂天真的稚氣。體會描寫中准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 層次。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兒童時代輕松自由,充滿情趣的百草園生活,與三味書屋單調陳腐、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作對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這一深刻主題。進而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味性。
三、調動學生的想像,激活學生的思維。
通過想像力的發揮來激活課堂教學,這是由語文教材的內容所決定。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要深刻領會這些教材內容,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發揮其想像力。葉聖陶先生曾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來說明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展開想像的必要性。他說:「要領會《海燕》這首詩,得在想像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而且要展開這對翅膀,跟著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飛掠』……」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可以精心設計開講語,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思維,和他們一起在海浪間穿行;使可以有效利用多媒,讓孩子們感受,海燕在閃電中飛行無所畏懼;可以採用舞台劇的形式,使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小海燕,體會那飛行的暢快與意氣風發。通過以前種,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想像力,從而達到激活學生思維,使其真正融入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並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捌』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要盡可能補充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玖』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要使語文課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勢、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拾』 如何讓語文課堂更有生命力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理想境地中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學研究也曾表明: 「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度的體驗,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其功能主要是動力作用,體現在對意向的調節、維持和定向上,它與認識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施加重大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努力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創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並以此建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境地。
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我曾這樣設計: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裡的橋梁,看到那裡的人們,看到那裡的月光,看到那裡的一切,你帶了照相機,你最想將哪個地方拍下來?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想,准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處景色介紹給大家聽。這樣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興趣集中到了我所設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因情感變得美麗。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讓•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
如在教學《放風箏》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要求學生回家後自己動手製作喜歡的各式各樣的風箏。第二天,孩子們都把喜歡的風箏帶來了,放學了,陽光依舊燦爛,我帶領孩子們來到操場上,和他們一起放風箏,給學生營造了置身五顏六色的風箏的世界的情境,孩子們歡樂極了。課一開始,我播放了歡快的《春天在哪裡》,並用多媒體播放了孩子們昨天放風箏的情景。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熟悉的面孔,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放風箏嗎?有一位細心的小朋友把放風箏的過程和心情都寫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這篇文章好嗎?」然後,我引導學生看一看放風箏前作者都寫了什麼?放風箏時作者都寫了什麼?有哪些動作?心情怎樣?把這種心情讀出來。由於有了這種感受,學生讀的入情入境。接著,我放手讓學生找一找小作者都寫了哪些風箏?你感覺怎樣?為什麼?讓學生體會小作者不僅抓住了風箏的顏色、樣子,還發揮了有趣的想像寫的具體生動。然後,我讓學生仿照「大蝴蝶」「小蜜蜂」等繼續寫一些小作者省略的內容。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畫面,一邊想像感受風箏的美麗和心情的愉悅,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小朋友們當時的神情、動作、語言。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如在教學《冰激凌的眼淚》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有的孩子問「冰激凌為什麼會流眼淚?」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最終孩子們在討論中明白了:西部的孩子們被老師感動的流淚了,因為老師去城裡取包裹時為他們每人買了一根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冰激凌,由於時間太長,冰激凌化了,孩子們認為冰激凌也被老師感動的流淚了。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同時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愛的熏陶與立志建設祖國的教育。
又如《稱象》一文,理解課文內容是難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如在教學《爺爺的蘆笛》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生活在海邊的孩子,只有身上沾上海水才能長大。」有的說:「我不同意,難道沾點海水就能長大,意思是說如果有困難我們要勇敢的解決困難,而不是被他嚇倒。」還有的說「我還有不同的意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從小要勇敢的經受鍛煉和考驗才能真正的長大,否則就是個膽小鬼,永遠也長不大」。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感悟無疑是比較難得的。最後,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而且讓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性成長的洗禮。
五、相信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習困難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勵性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好。」「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語文課堂教學。

閱讀全文

與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