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開展小學綜合語文實踐課

如何開展小學綜合語文實踐課

發布時間:2022-06-24 10:26:36

⑴ 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合理安排語文實踐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 小學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立足教材,拓寬視野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的語文課還沒有達到完全脫離教材的地步,這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決定的。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1.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往往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如在上六年級習作《蘋果家族》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電腦室上網,了解蘋果的歷史、種植要求、種植地區、常見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並整理成文字資料,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蘋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營養價值」、「我們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
2.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曾聽到過我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了《嫦娥奔月》這一課後,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心中的神話故事》,其活動環節為:趣味引入——片段欣賞——角色再現——故事瀏覽——創作聽評——作品推薦。在准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神話故事:《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哪吒鬧海》……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神話角色,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在匯報展示活動中,有的學生講故事,有的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據執教老師說,自開展活動以來,學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神話故事,而且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另外,在學了《望月》這篇文章後,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月》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月」詞,造「月」句,誦「月」文,講「月」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藍本,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文底蘊,提高思想品位。
(二)聯系生活,感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學生密切關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打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可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走進社區,體驗生活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話說莫城」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創新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我們學校地處常熟招商城附近,給我們創造了活動的好條件,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家鄉而驕傲,我應為家鄉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詩意棲居的家園,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做到「三性統一」。
通過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活動要注意「三性統一」:即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相統一,要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實踐,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天生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項目首先是要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來勁,就躍躍欲試的。
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中高年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找春天》的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我們就設計了《我們愛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許許多多活動的點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本尋找春天,描繪春天,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謎語、俗語、詩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經過取捨加工和改造,編成小報來描繪春天;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家長等導師的組織下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細細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飛多姿多彩的風箏,或到小河裡嬉戲活潑可愛的小魚,或到草地上打幾個滾,親親那柔嫩的小草……並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歡樂或拍成照片,或攝成錄像;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想像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賞春思春,當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春意中時,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從此時此地此景遙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長城內外的美景,聯想到為了祖國永恆春色而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學生就可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內情與外景交融在一起,詩情畫意油然而升,每個學生的眼前會涌現出一幅幅無限美好的春景圖。當然,孩子們會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吟春、頌春,或寫文,或作詩,或繪畫,或譜歌……這樣,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欣賞、想像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樣讓學生充滿興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學生願意參與的,也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
(二)、注意實踐性,「行」中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生活性的特點。它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如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我喜愛的一種植物(或動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飼養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盆花、一棵草,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向行家請教一些種植養殖的有關知識。教師則引導學生把種植養殖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敘下來,記敘的形式也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鍛煉。
綜合實踐活動由於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的特點,適應了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學習。為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實施開放性原則,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如學習了《台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後,學生想開展「了解台灣」的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列出了好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如了解台灣的歷史,了解台灣的名勝古跡,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了解台灣的風味小吃,了解台灣的發展變化,了解台灣的環境,甚至還有學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陸和台灣現形的關系問題……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途徑也可多種多樣,可以查閱書報、上網瀏覽,可以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可以請教他人……呈現活動的成果更是可以豐富多彩:錄像、照片、編輯小報、繪成圖畫……通過這些開放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語文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要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為之探索,為之思考。

⑵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開展小學語文的活動實踐課是可以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實現的。
一般的話可以通過主題活動來完成的。

⑶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一、巧用形式,「動」中帶「活」。
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和途徑多種多樣,新穎有趣,如口語交際、節目表演、材料收集、調查研究、辯論會、演講等。有些活動可能只用其中一種,有些活動則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我們只要正確把握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鼓勵學生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腦並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動手動口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活起來,動起來。
二、要放手活動,讓學生獨立參與。
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實踐活動課重在參與。學生只要在教師的正確具體地指導下,積極動手實踐,認真思維,靈活運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如上實踐活動課《古詩欣賞》前,學生能夠充分地查閱資料,加以整理並進行深入閱讀。在課堂上,學生拿出自己的勞動成果來相互欣賞品味,或展示朗讀,當獲得同學們的掌聲時,使每個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重視多方整合,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母語教育的基本特點,第一是有很強的實踐性;第二是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語文學習的機會無時不有。語文教育要遵循母語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具體說來,要體現如下「五個相結合」:
(一)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教育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換句話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學生能夠運用語文去實踐,就「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必須注重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既應注重為實踐而學習,又應注重為學習而實踐,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學習與實踐相交互。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課堂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可謂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成為「語文實踐」的渠道。可以說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語文學習的機會無時不有。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變讀書、答問單調的形式為課堂上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討論、游戲、表演、展示、欣賞、評價„„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同學間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使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課內外相溝通,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
(三)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盡管學生認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認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圖樣,並沒有真正把握這一語言符號的實指意義。這就是理性與感性相脫節。只有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交融起來,使理性的抽象的符號與具體的感性的事物對應起來,從而發生關系,發生意義。
(四)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母語的掌握和運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語文規律的習得、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升必須來自於大量語文實踐經驗的積累。而且任何知識與觀念的積累、能力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都必須經歷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

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實驗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如同課程專家呂達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語文綜合性學習統整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學習功能的整合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從學習內容上看,語文學習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從學習功能上看,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體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基於語文的綜合性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其主要區別就在於: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於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如果用這一觀點來考察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狀況,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制約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展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師在組織教學這就是我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口頭作文訓練上。如果作為語文課外活動,這樣的定位也未嘗不可,但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樣的目標定位就單一狹隘了。實際上,以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作為七年級(初一)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是有其特別的內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⑴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人生、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 ⑵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 ⑶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課文中設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三個情境看成是為作文而設置的活動主題,把這一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完全上成了活動作文課。在這一觀念下展開活動,學生勢必為作文而選擇活動主題,為作文而收集、取捨素材,為作文而製造故事。實際上,這里的三個活動(可任選其一)盡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動結果的一種呈現形式,只是為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通過作文來實現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設置這一單元還有以下幾個期望: ⑴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 ⑵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⑶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兩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的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課程中,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準的問題。語文學科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所以目前尚屬分科設置,但並不是說它必須和其他學科壁壘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語文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簡言之,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邏輯體系中,而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完全可以對課本的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也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可是,就目前的綜合性學習的實驗來看,還缺乏現代語文教育資源意識和語文大課程觀特別是新教材觀。具體表現在: 1、過於依賴課本,而且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設置的開放性特點;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沒有認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有的老師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接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做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課堂中心課本中心的突破,是對知識授受教學模式的挑戰。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能蛻變成課堂教學和知識傳授,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活動情境、途徑和廣闊的天地,而絕不可不顧當地的學習資源和學生實際狀況,把課本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當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實際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方案、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最好應自始至終由學生自己承擔與完成,只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態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的必修課,新教材才較為具體地設置了一些適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情境,給予了必要的示範與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職能有了變化,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是:首要是組織與管理,其次才是指導與輔導。 2、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對語文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得不夠。有的學校地處僻遠山村或所處環境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相對而言,這些地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困難一些。但是,這些地方並非沒有學習資源可開發利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比如,在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體驗的聯系方面,農村孩子不會比城裡的孩子弱;在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會比城裡的孩子豐富、深切得多,等等。實際上,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教師要轉變語文課程硯,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的眼力,培養開發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資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目標在不斷生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整體性、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意義上,過程即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語文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可是,在目前語文綜合性教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對學習過程認識不足,對整體考慮關注不夠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缺乏及時的評價、激勵和督導。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既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目標不確定性,豐富多采性和目標生成性,又忽視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秋遊,而是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調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後來甄別優劣。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於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遊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當然,涉及到上述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評價,目前還不能像對待知識、能力那樣構建系統的培養方法與檢測手段,但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與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個性素質的生成過程,實質上是在具體情境中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下主體自我建構過程。因此,面對新的學習與活動情境,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盪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那麼,我們就應把目光聚焦在過程上、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和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上,及參與過程中情感反應上,而不能只關注那些可以通過結果來呈現、檢測的知識與技能。 正是由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開發學習資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家庭生活等學習資源的含納,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

⑸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實踐與文本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達到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的。
活動課中,我們對現有教材作適當改造,增加一些時代信息和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信息,以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實踐知識。如我校開展了一次《家鄉小河的尋訪》綜合實踐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安排了參觀、訪問、攝影、繪圖等,將語文、社會、美術、法律、家鄉環境調查等諸項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活動後,大家又展開了「如何保護環境」大討論。同學們積極參與,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聲情並茂地表達了他們對污染母親河的不良行為的憤慨,以及要求保護的請求和願望。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啟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二、突出能力的綜合訓練。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讓他們在「動」中學。因此,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於活動之中。如我們開展「十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搜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讀書筆記,寫了讀書心得,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閱讀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三、重視活動的實踐性。
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在「動」中接觸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記者團到掇刀義烏市場采訪後,同學們都寫出了300—400字的現場報道,課堂上開展一次評選活動,把評出的優秀報道張貼在宣傳窗中。從這些報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學對如今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作了很好的宣傳,也有不少同學對市場的一些焦點問題進行如實報道和評論。這種實踐活動,不但使學生能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而且提高了廣大學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文學科為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語文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鄉小茶館的尋訪」、「荊門『老萊子』路探源」、「給違規亂闖紅綠燈者的一封信」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挫折、敢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二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找春天》: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尋找春天;然後組織學生說春天,畫春天,寫春天;最後在班裡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注重學生生活空間,實現學生樂學。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老是圈在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們討論與合作。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灌輸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麼,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名存實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正是由於我們正確處理了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慾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測量或估算中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於我們沒有隻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讓學生去測量,去貼近生活,學習效果才十分明顯。
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游戲。
游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游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為游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為只有游戲才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游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

⑹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如何開展

挖掘教材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體驗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樂趣。

綜合性學習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在教《赤壁之戰》之前,我曾教過一篇《苦肉計》,文中記敘了黃蓋、周瑜為了詐降曹操,合演了一場苦肉計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在教到黃蓋怒火直沖、周瑜怒不可遏時,我隨機讓學生說出描寫發怒的詞語;黃蓋被打時,我設計一處補白,讓學生揣摩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還組織學生寫寫黃蓋給曹操的詐降信。

由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機滲透了相關知識,因而在教學《赤壁之戰》時能得心應手,學生學完《赤壁之戰》後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出發點設計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注意

通過課前的准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

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⑺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之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按照學段、年級合理安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1、掌握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編排體系。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不難發現,教材都十分重視綜合性學習,但是在不同的學段出現的次數、呈現的方式和內容都不同。如第一學段:「每組都有但不標明,跟語文實踐活動不作明確區分」,呈現方式為課文後有建議,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有「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想法。」第二學段:每學期出現兩次。在精讀課文後面布置,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如「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也有跨學科的,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綠色家園」、「走進大自然」。第三學段:每學期兩次,一「大」一「小,有一組集中安排,以活動建議為主,閱讀材料為輔。進入第三學段,每冊除安排了一次以課外為主的綜合性學習外,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如五年級上冊的《遨遊漢字王國》,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上冊的《輕叩詩歌大門》,六年級下冊的《難忘小學生活》。
2、針對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要針對不同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的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以教材為依託,把生活中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相結合。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唯語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為綜合性學習找准「結合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小學語文第七冊有一組課文安排了一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再趁此機會開展動物過冬知識競賽、動物趣聞交流會、編人和動物童話故事等關於動物的系列綜合性學習活動。對這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他們通過看課外書籍、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以個人、小組等多種方式交流匯報。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津津有味地講述趣聞,頭頭是道地編寫故事,畫說唱跳,熱烈地交流,學生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又如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一」是關於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秋遊、送給教師節的禮物、詩歌積累等。恰好《品德與生活》中也有《美麗的秋天》這一課,綜合實踐活動又有《秋天的樂趣》這一內容,何不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呢?於是,我讓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濃濃的秋的氣息。採集各種樹葉、種子並將採集來的物品進行歸類;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並用美麗的樹葉貼畫作為教師節的禮物。美術課上,同學們和秋天一起玩,用樹葉、花朵、種子貼畫,畫自己喜歡的樹葉,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裝飾黑板報……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能力、識字能力、審美、繪畫、想像、創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強了語文學科與藝術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放」,鼓勵、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揮特長。
2、通過多種渠道,拓展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等,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要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語文第五冊《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采訪老師等形式發現了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們一起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生活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視野。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的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延伸,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語文第六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了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機整合。
(二)密切關注生活,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
1、課堂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
陶老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中,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密切聯系「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如針對蘭州的快速發展,我引導學生開展了《美麗的蘭州我的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遊風景、名優特產等,寫出調查報告,並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採用畫畫、製作電子小報、當導游、當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完全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芽、開花、結果。
如我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首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可以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以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讓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了「話說金城蘭州」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蘭州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的,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商廈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蘭州而驕傲,我應為蘭州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
(三)實施多元評價,體驗成功喜悅,體現激勵性。
1、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針對學生情感、態度、興趣等內隱性因素,可以設制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強化評價的感性認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教師或家長根據觀察學生活動中的表現,檔案袋中的活動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分享進步的喜悅。
2、注意增強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
新的評價理念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活動的喜悅,有利於提高綜合性學習的實效性。評價應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綜合素質,而不能側重於看學習結果。既要注重學生的量化成績指標,又要把著眼點放在過程中,看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如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探究的能動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學性如何等,從上述幾個層面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
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既有教師的評價,又有家長評價、社會評價。評價方案也要呈多樣化,如我在開展《走進大自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時候,就採用了多種的評價方案:A、最佳作品評價方案: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課中認為最好的作品交給老師,由教師針對其製作或設計的態度、效果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准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B、演講評價方案:採取演講的形式是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參加這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體會,重點圍繞「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我最喜歡參加哪方面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口頭陳述,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做合理的評價。C、評議表:在活動結束後,對學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出現,評價學生的水平。只有採取多渠道的評價,才能全面評價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而採取鼓勵方式對學生優點加以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多元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語文綜合素養才會春風化雨般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

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

《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我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四突出」為教學理念:即突出活動過程,啟發自主參與;突出語文知識的整合應用,體現師生的合作創新;突出實踐體驗,協調發展;突出「校本課程就在身邊」的活動過程與策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呈現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具體做法如下:
1 將口語交際、習作融於活動中 , 開展綜合性學習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訓練要求,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合到活動中。例如以「我愛家鄉」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活動內容:(1)了解家鄉的歷史 請學生當一回小記者,采訪有關人士或咨詢周圍人,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名優特產。(2)聽爺爺、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了解他們兒時的生活經歷。以日記的形式寫一篇「我和爺爺奶奶比童年」的小練筆。(3)利用口語交際以「濃濃的鄉情」為交流內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見、所聞、所感和其他同學交流。在牡丹江的旅遊文化節期間,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為客人做導游」等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口語交際及寫作知識整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化.,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書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學會學習,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 提倡課外專題性閱讀,開展綜合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書籍是人類永恆的精神食糧,古今中外的大家,無不從閱讀中汲取營養。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可以突破課時的局限、教室空間的束縛以及教材的拘囿,開設一些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在「我愛閱讀」為專題的綜合性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在閱讀中引領學生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起閱讀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1)圍繞一個小主題確定閱讀內容,如英雄成長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科普讀物等,讓學生和好書交朋友。一段時間按學生的讀書進程安排一個小專題內容,在班級中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2)引導學生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與愛讀書的人交流讀書體會。(3)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的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並做書目。(4)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5)結合口語交際引導全班同學就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
重點以探究「讀書方法」為線索,以「課外自由閱讀喜愛的書」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指導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找到喜歡的書目和讀書方法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在談古論今中,激發讀書興趣。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課內課外綜合性活動的進行,加強了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的結合,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學生對閱讀充滿了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對《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具體實踐。
3 倡導合作學習方式 , 開展綜合性活動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是學生個體學習的有效補充和有力延伸。綜合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主動深入地解決問題,增加學習的信息量。提供學生交流情感,展示個性的機會。「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材編排,突破了以課文為主體的單元結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也是學生第一次開展較長時間的綜合性學習,為保證活動的效果,我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內容:(1)活動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制定計劃。活動結束後,以小組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2)舉行猜字謎游戲。各小組自選內容,同時開展不同的活動。如第一小組猜字謎,第二小組搜集歇後語,第三小組搜集帶諧音的笑話,第四小組了解漢字的來源。由於各小組學習任務的不同,教師要及時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要求小組明確分工,每個成員都有具體的任務。(3)以小組為單位開成果匯報會,共享學習成果。可以說,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增強了團結合作的思想意識。在交流評價中,促進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4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綜合性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和生活緊密相關。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藉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生活的空間是學語文、用語文,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我在綜合性學習中努力體現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社會教育資源,開展扎實有效地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在各種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在學校開展演講、辦手抄報、演課本劇等活動。在節假日,提倡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外出旅遊,進行參觀訪問。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家庭做調查采訪,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等。通過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深入社會實踐,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放了語文課程。在「節約用水,愛護我們的家園」活動中,讓學生寫倡議書,設計公益廣告詞等一系列活動,體現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同時也達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效果。可以說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准注重學生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較好地整合了知識與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收集、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它將課堂的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得以實踐,也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意義深遠。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⑼ 如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後再學習課文,並讓學生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色彩繽紛的春天。不經意間,孩子們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並將生機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腦海里。再如學完《魚游到了紙上》之後,發給學生一張金魚的白描畫,讓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塗繪,並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金魚的資料,在一起進行交流活動。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智力結構等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實踐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不持久,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如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學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風」等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麼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而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及語言描述類活動。如結合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表演課本劇、舉行故事會;結合身邊的熱點問題及現象開展社會調查等。
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只有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不懈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更加完善。

⑽ 如何開展好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挖掘教材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體驗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樂趣
綜合性學習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在教《赤壁之戰》之前,我曾教過一篇《苦肉計》,文中記敘了黃蓋、周瑜為了詐降曹操,合演了一場苦肉計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在教到黃蓋怒火直沖、周瑜怒不可遏時,我隨機讓學生說出描寫發怒的詞語;黃蓋被打時,我設計一處補白,讓學生揣摩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還組織學生寫寫黃蓋給曹操的詐降信。
由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機滲透了相關知識,因而在教學《赤壁之戰》時能得心應手,學生學完《赤壁之戰》後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出發點設計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具體內容如下:
A.【辭海拾貝】1.重在讓學生說出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桃園結義、神機妙算等。2.歇後語:出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讓學生說出後半部分。如(諸葛亮彈琴,諸葛亮的鵝毛扇,關公照鏡子,張飛穿針……)
B.【各顯身手】 通過講故事、朗讀、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各施其才。
C.【開動腦筋】 重在讓學生寫一寫、評一評三國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張飛、關羽、趙雲等),通過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人物。
D.【開心一刻】三國主題歌,詩詞鑒賞(《七步詩》《赤壁懷古》),三國地圖(魏蜀吳地圖、荊州圖),三國連環畫(草船借箭、赤壁之戰)。
通過課前的准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依據兒童生活實際,擔當角色,參與表演,使綜合性學習「活」起來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針對綜合性學習這一特點,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請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態、語言、動作,揣摩了他們的心理活動,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雖然不能像專業演員那樣技藝高超,但是他們演得很投入、很認真,積極性特別高。在擔當角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達到了語文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實踐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相並列的一個項目,也必須與學生生活結合。例如,在低年段學生中開展「生活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低年段學生識字量很大,為了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加大識字量,鞏固已認識的字,我們讓學生認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字。如食品包裝紙、同學的名字、商店名稱、學慣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養成時時識字、處處識字的意識,及向人人學字的習慣。在高年段學生中開展搜集廣告語、網路語言、店名門牌、產品說明書的活動,選擇一個主題,分組完成。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後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要我們走進社會,關注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樂無窮。只有生活中的語文才如此的鮮活生動、豐富多彩。
四、落實課後實踐性作業,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在課文後新增了一些實踐性作業,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的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中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長知識,增加才幹。
總之,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執教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創新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展小學綜合語文實踐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