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

發布時間:2022-02-01 03:45:02

⑴ 如何培養學生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 寫字習慣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尤為重要,我們平時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充分利用教師的示範書寫。教師示範書寫時,可以請學生說筆畫的名稱,遇到關鍵筆畫時適當講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促進學生認真書寫習慣的養成。二是重視書寫指導。教師示範寫過後,學生開始描紅臨寫,此時,教師應巡視進行指導。要求學生一筆一畫認真描,且筆筆到位,及時糾正學生不好的書寫習慣。壞習慣一旦養成,想要糾正過來就不容易了。我想我們最為頭疼的就是寫字姿勢,論你怎麼糾正,屢教不改者仍然眾多。近日,在書上覓得一個良方,我還沒有嘗試過,大家可以參考使用:就是在一年級新入學時,告訴家長給孩子的鉛筆距筆尖一寸處綁個皮筋,尾端貼上,寫有孩子姓名的及時貼,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 孩子每削一次鉛筆都要求他們把橡皮筋向上移一點,始終保持一寸的間距。孩子寫字時,手指始終握在皮筋的上部,久而久之,他們對一寸有了一個感覺上的認識,慢慢就養成了正確的握筆姿勢。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奠定基礎。第二鉛筆的尾端有了貼有姓名的及時貼,即使鉛筆悄悄地從桌上滑落到地上,老師和同學們也能根據上面的姓名把筆及時地交到主人的手中,這對培養孩子的節儉的意識,路不拾遺的品質很有益,我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希望能行之有效。
二、改錯的習慣
可以說,我們的很多學生沒有改錯的習慣,特別是教大班,混水摸魚的有的是,挨個去釘著我們也耗不起,讓小組長檢查,老師心裡又沒底,現在孩子成熟早,有的大孩子就會弄虛作假,所以每年每學期總是少不了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拿改錯不當回事。我平時是這樣做的,時間長了效果還不錯,每次默完字也好,作業也好,全對的給加3分,錯的加1分,誰改給老師看的,再加1分,這樣沒改的同學就是一個分。一天不管有幾次改錯,一定利用時間讓組長下來查一查,把得分記下來,老師經常抽查,一個也不放過。一旦查出沒改的,適當地予以懲罰,總之,不管怎樣,在開始就要讓他形成一種思想,我不改不行,一定逃不過去,天長日久,習慣就有了。有個詞叫「欲擒故縱」,或者叫「故弄玄虛」。我以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練鋼筆字,都是個人自覺拿給我批的,其實到底有誰沒完成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覺有人沒交,我就先把自已能肯定沒交的同學記下來,上班上說:「今天有的同學鋼筆字沒交,我先點其中的兩個同學,大家看老師猜得對不對?」這兩個同學的名一點,一問確實沒寫,其他同學往往會形成一種觀點,我們的字老師能認出來,不交老師也知道。我查出沒交的就加寫一組,給小組扣分,個人扣分,加寫一組二三十個字他一會兒就寫完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組同學不甘心落後,全組成員都批評他,他受不了,就努力去做了。我清楚地記得,我班小銘同學有一次為他們組扣了6分,下課以後,他們組的組長小義就跑到他的桌邊,一邊哭一邊痛訴他的不是,而小銘是如坐針氈,這樣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遠比老師的幾句訓斥有力度。當然,我們的懲罰應該有限度,不能讓學生覺得罰的太多了,沒有完成的希望,也不能太少,「隔靴搔癢,沒擊中要害」,應該把握好度。
三、閱讀習慣的培養
對於語文來說,閱讀的作用是勿用置疑的。我教過的這個畢業班,有兩個同學讀書面很廣,他們提出的觀點就是不一樣。有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給xx的一封信」,大多數同學寫的是「給爸爸」「給媽媽」等身邊一些親近的人的。這兩個同學寫的是「給陳水扁的一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他們對「台獨問題的看法,真是慷慨陳詞,激情澎湃,我不太關心實事,看了以後,真是自愧不如。閱讀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說這真是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有的學生他就是不愛讀書,你能把他怎麼著?我的原則是一面捧一面逼。在三年級我剛接班的時候,布置學生回家讀書。請家長簽字,能反饋回來的只有二十來個人,抓了很長時間也不見起色。 我只好另尋他法,不願意讀就只有寫了,凡是沒有家長簽字讀書的,每天來抄寫一篇課文,這是個損招,我想矯枉必須過正。我堅持天天來檢查,天天督促,時間長了班上基本杜絕了不讀書的現象。
這時, 我就在班上開展評選讀書大王的活動 ,鼓勵讀書多的同學,並且適當地予以獎勵。同時經常與家長聯系,讓家長談談對孩子在家讀書的看法,對寫得好的家長,我專門開班會,把家長的信讀給孩子們聽,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注意在班上樹立典型,經常表揚誰上書店讀書了,誰堅持天天早起閱讀了,誰中午休息完後在教室認真讀書啦等等。被表揚的同學更有勁了,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後,就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學習氛圍。我覺得還可以開開「讀書交流會」,時常讓學生交流一下讀書心得。也是在《小學語文教師》在看的,他提出了一種觀點,只有愛讀書的家長,才會帶出愛讀書的孩子。應該去實踐一下,對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可以開個家長會,讓家長回家跟孩子一起讀書,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
四 、基礎知識方面
基礎知識一定要抓牢。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有章可循。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多東西不是你講了他就會的,必須進及時有效的復習。我通常是把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生字,好詞,多音字,好句等在書上每一課的固定位置記下來,當天學完的第二天一定鞏固,第三天再默一遍,隔幾天再默一遍。當一個單元學完以後抽時間再鞏固一下。但這三四遍不是每一遍都面面俱到,我常把學生錯得最多的記下來可以有意識地經常來個小測試,經常這樣,到了最後復習,就省事多了。並且因為重點的書上都有記錄,所以復習時你只要領著學生找就行了,布置他們自行抄題做,師檢查就行了,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平時布置作業時,讓他們把重點詞句標號寫,個數是固定的。這樣老師檢查起來就容易多了,一些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同學也就不敢少了。
曾在《小學語文教師》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說是現在的識字是高耗低效,提出了一種根據再現率來識字的方法,也就是說把「人、 我、的、上、了」等在課文中出現機率高的字,也就是再現率高的字,可以略教。對「」等再現率略低一點的字,可以用一點力。對「」等再現率很低的字,要下大氣力教。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我覺得可以試試這種方法,時間常了,學生就會主動分辨哪些字不好認,而去主動識字。
五、寫作方面的習慣
作文方面我也是個門外漢。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奉行的是背作文的原則,不過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時把作文背上去,而是為了讓他們慢慢領會作文的構篇布局。到了四年級就不再背了,而是讓學生說,范圍就不局限於作文了,而是多方面的,側重於說內容和感悟。給他們劃分成小組,規定組長,定時檢查,多數是利用早自習,這樣就把閱讀和作文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了。對於班上一些特別差的學生,我就親自把關,讓他天天來說給我聽。
其實,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除了要講究方法,使學生樂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之餘,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勤,對於學生的作業等各方面一定要有布置有檢查,不能以有事為理由,不批作業,老師懶散,就會助長學生的惰性,讓他產生可以逃避任務的念頭。我們天天檢查,沒有做完的一定要補上,學生養成了習慣,我們就不必為學生不完成作業而煩惱了。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樹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於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習慣於從模仿中學習,而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裡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二、從小開始培養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成了,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老師充滿著信任和尊敬,願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講道: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塗畫,你把他塗黑,他就變黑,你把他塗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染上惡習後,要改變他,那就難了。舉個例子,我的女兒五個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點多鍾就要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時間,不帶她到幼兒園,她就又哭又鬧,無論你怎樣哄她她都不買你的賬,只要你把她帶到幼兒園,她就立即轉哭為笑。顯而易見,小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落實。
三、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內外相軌並行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系,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項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要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
五、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了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話題一:好習慣——一筆終生受用的財富 馬蘭:習慣,是日積月累的細節,是一個人由於多次練習或重復,使某一行為方式成為不需經過努力就自然出現的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一個人今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因素。 楊馨鳳: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於實踐,充分說明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也說明習慣培養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更是小學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 任菊蓮:我曾聽到過這樣一段話,覺得非常有道理,說來和大家分享:「每一個教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上課時,手也動,腳也動,就是情不動;讀書時,別人讀,他也讀,就是心沒讀;作業時,東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時,書也丟,包也丟,就是『毛病』不丟。人人都說其『聰明』,年年不見其長進。孩子的家長,甚至一些教師都認為這是『年幼』『貪玩』『不懂事』,卻很少站到『習慣』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因而也就看不到它們在該生今後發展道路上的『潛在危機』了。」從某種角度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其意義要比教給他們有限的語文知識大多了,所以,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好高騖遠」,一定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幫助孩子練好「童子功」,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份內事。 曹曉靜:「大凡習慣培養,宜早不宜晚。早,白紙作畫,易於起筆;晚,荒地種谷,需先除草。」小學生可塑性非常大,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事半功倍。「起初是我們造就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小時候人是習慣的主人,成人後人是習慣的奴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階段和最佳時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 仇千記:一般情況下,好習慣與好成績相輔相成,好習慣出好成績。每年高考結束後,總有好多探訪和報道高考狀元「學習秘訣」或高考滿分作文「寫作秘訣」一類的文章。其實不用多看,讀過三個便知全部——他們最大的「秘訣」大都離不開「好習慣」三個字。許多人可能至今還記得那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它是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一篇古白話文作文。作者蔣昕捷的作文「秘訣」之一就是他有一個隨時隨地收集積累材料的好習慣。《赤兔之死》中的那句揭示主題的古語「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就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觀看央視八套《少兒劇苑》節目時,從一位電視評論家那裡聽來的。他及時記了下來,第二天就用上了,而且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張雁: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能和有著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意味著學生會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在老師的引領下,自覺自願的、饒有興趣地在書海中暢游,會睜大好奇的雙眼探尋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還會落落大方、朝氣蓬勃地參與到社會交往之中,會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話題二:語文好習慣——你瞭然於心嗎? 馬蘭: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哪些,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必須瞭然於心的事情。這樣,習慣培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曹曉靜:語文學習習慣包括方方面面: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記聽課筆記的習慣,喜歡質疑問難、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把字寫正確、寫規范、寫整潔的習慣,及時檢查作業和作業批改後自覺訂正的習慣,查閱工具書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愛護課本、用具的習慣,認真傾聽、邊聽邊想的聽話習慣,先想後說、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的說話習慣,預習、復習的習慣,圈點勾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經常看書讀報、聽廣播的習慣,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勤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積極開展想像和聯想的習慣,勤記日記、常練筆的習慣,積極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習慣等等。 楊馨鳳:語文學習習慣是一個大系統,可以按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不同學習內容分為若乾子系統。「語文課程標准」在各個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就分別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提出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如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出了「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等具體要求。 任菊蓮:還可以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把諸多習慣細化為具體內容,逐學年分步安排,循序漸進,如:低段可安排: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認真寫好鉛筆字、樂於傾聽勇於發言、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愛護圖書、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中段可安排:認真寫鋼筆字和毛筆字、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要學會有選擇地讀書、讀書要做記號、留心觀察事物、堅持寫日記;高段可安排:讀書要做筆記、隨時使用工具書、自主修改作文、多種渠道學語文、不懂就問、勤於搜集資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知識等。 楊馨鳳:除動作性習慣外,還有一些智慧性習慣,如提出問題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敢於質疑的習慣、反思的習慣、不墨守成規的習慣、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挑戰權威的習慣、聯想的習慣、發散思維的習慣、逆向思維的習慣、探究的習慣等,也是需要我們潛移默化培養的。 馬蘭:有一些習慣,雖然不完全歸屬於是語文學科,卻是語文學科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好語文的根本保證。如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及良好的書寫習慣等等。語文學習習慣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做有心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發現、多思考、多積累,留心挖掘,細心培養,再經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反復督促和訓練,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更加精彩。 話題三:良好習慣培養——語文老師,你能做什麼 楊馨鳳: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一般來說,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一要有明確的認識;二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三要持之以恆,反復實踐,四要逐步形成思維定勢和穩定的行為傾向,小學生在認識、知識、自製力等方面還不完全具備,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尤其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作為語文教師,要制定習慣培養計劃,還要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習慣達標計劃,要按照計劃,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指導。在制定培養計劃時,需要依據學段目標和教學內容作一番整理工作,使培養計劃在目標、內容、要求、進度、措施、方法等方面具體明確,便於落實。 任菊蓮:良好的習慣養成雖然具有巨大的價值,但是,習慣培養卻是具體的、微觀的,它的養成要從小處著眼,從點滴做起,從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細枝末節抓起。像讀寫姿勢、握筆、聽講、發言中的一些問題,可能看似「小問題」,卻是學習習慣的基礎所在,教師要盯住這些「小問題」,從一招一式、一點一滴抓起,把這些「小問題」抓出成效。另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復抓,抓反復,一絲不苟,持之以恆。因為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而且要經常、反復地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張雁: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是科學訓練、嚴格要求、努力實踐的結果。教師需要耐心地通過反復的督促指導和正面引導,要重視學生意志力和持之以恆精神的培養,在扶助、指點、鼓勵和嚴格要求下,使學生的習慣培養落到實處。小學生意志力薄弱,壞習慣不用努力就會形成,改起來則很不容易。教師必須以敏銳的目光關注每個學生,隨時發現偏差並及時指正。 曹曉靜:在習慣培養方面,教師不但需要細心、耐心和恆心,還要積極想辦法、捨得下功夫。比如在指導學生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後,要不停地糾正,反復地提醒。在細致的范寫、講解後,我校老師總是精心批改每一份作業,對寫得不規范的筆畫,用紅筆給予糾正。並且給每一位學生打好字頭,讓學生回家後仿寫。批改後,還把寫得好的作業,用實物投影儀展出,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老師批改作業時,還及時用小印章給予獎勵,每天發作業時,小組同學的印章加到一起,總數多的給小組加分,先周評月評,最後學期評比發獎品。還時不時地進行書寫比賽,評出一、二等獎和進步獎,讓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還鼓勵家長參與班級書法競賽,讓學生全家在一張書法紙上書寫,孩子和家長比,家庭和家庭比。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家長對孩子書寫的重視,許多家長還開始和孩子一起堅持練字,在濃郁的練字氛圍中,大大提高了學生認真寫字的興趣,促進了寫字好習慣的形成。 仇千記: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示範帶動,屬於一種耳濡目染的「言傳身教」,如同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一線教學時,我曾接手過一個語文實驗班。我為班裡訂閱了七八種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報紙,在教室後牆上拉了三層鐵絲,把這些報紙掛在上面,供學生自由閱讀。我把這些報紙叫做「掛在牆上的知識海洋」。一有時間,我就走到教室後面,隨手取下一兩份報紙,與湊到身邊的學生們一塊兒遨遊其中。時間一長,閑暇時間讀報似乎成了我和學生們的一種習慣,也成了我們的另一種「營養餐」。十幾年後,幾位當年的學生告訴我:當時,他們開始也不怎麼喜歡看報紙,但那時看到我一有時間就來讀報,而且不時能聽到我在課堂上隨手「拈」來那麼多讀來的知識,於是就不由自主地被我「俘虜」了。也就是那段時間,他們逐漸養成了隨時讀書看報的習慣,直到今天。 張雁:教師的言傳身教的確很重要,我經常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兒童讀物,推薦前,自己一定先通讀一遍,將有趣的內容先講給學生,他們感興趣之後,再拿出書來,給他們讀一段更精彩的內容,告訴他們:「老師是從這本書上讀到的,書的內容很精彩,課堂時間太緊張,想讀的自己去讀吧!」我還常常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正讀的書「落」在班裡,學生會好奇地翻看書名、內容,感嘆「老師讀的書真多」,我呢,則會不失時機地巧妙講述讀書的重要性。不久,我就會欣喜地發現,許多學生都在讀我「無意中」在班裡「落過」的書。在我的影響下,學生們逐步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任菊蓮:因為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可塑性。在小學生的習慣養成中,教師自身優秀的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這種影響往往是隱性的、長效的、綜合的,其作用不可估量,有時可能還會產生「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效果。 馬 蘭:還需要提示的是:明智的老師不會單打獨斗,會充分利用各種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力量,如家長、學生和其他學科的老師等,各方面協同一致,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對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延伸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延伸到家庭學習環境中,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鞏固。教師要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信等形式與家長密切聯系,使家長了解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基本知識和要求,對學生在家裡的語文學習能夠繼續給予督促、檢查、指導,做到課內與課外一個樣,校內校外一個樣。 話題四:培養好習慣——好方法大家共享 楊馨鳳:要使學生養成某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使學生明確養成這種學習習慣的意義。如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先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養成默讀的習慣,養成默讀的習慣有什麼好處。學生明確了意義,就會自覺自願地去完成。其次,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如:正確掌握默讀的多種方法——通讀、摘讀、快讀、瀏覽、跳讀等,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正確地讀,快速地讀,邊讀邊想,不指讀、不出聲,在默讀實踐中認真練習,反復實踐,直至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張雁:有時,採取一些小策略,可能會對培養好習慣大有裨益。比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方面,我校老師從培養學生記錄家庭作業的習慣做起,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方法。剛入學,就用圖畫加阿拉伯數字的方法教學生記作業:嘴的簡筆畫表示讀,筆的簡筆畫表示寫,小耳朵表示聽……學了漢語拼音後各科老師又都用拼音在黑板上書寫作業要求;後來記作業的小本子又由語數英各一本變成了全部記在一個本子上,簡化了家長和老師檢查的程序;還讓學生准備了一支淺色水筆,完成一項塗一項。對有困難的作業,做出特殊標記,以便詢問,質疑。這樣,既可避免漏寫作業,又可以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我們還將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合為一個作業本,這樣,家長可以根據課堂作業的質量、老師的批示及批語,來指導學生做好家庭的鞏固及拓展練習,並有針對性地記錄孩子家庭學習表現及出現的問題。這樣,作業本就成了學校、家庭、老師、家長及時溝通的紐帶,保證了家庭作業的質量,促進了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習慣的逐步養成。 楊馨鳳:養成訓練要從規范入手,由淺入深,不要貪大求全,訓練的要求應離學生的基礎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將要求細化並形成序列,循序漸進地培養。如:「上課專心聽講」這一習慣,低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不玩東西、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到了中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不想其他事,積極舉手發言,發言時聲音洪亮」,而高年級的要求則是「先預習後聽講,聽講時要善於發言」。這樣,訓練就有了層次和坡度,學生不易產生高不可攀的畏難情緒。 任菊蓮:是的,許多習慣都可以細化或分解。比如,小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也可以從幾方面細化:「姿勢不對不動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不讀帖不動筆」——培養學生認真讀帖的好習慣;「提筆即是練字時」——培養學生時刻練字的好習慣;「持久方能見功夫」——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好習慣;「寫字既是享受時」——培養學生在愉悅中練字的好習慣等等。尤其是「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好習慣,非常必要。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端端正正,做作業時卻是龍飛鳳舞,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具有「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應該做到不管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都能做到書寫認真、規范、整潔。 仇千記: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時來點硬性的任務驅動也不失一種好辦法。四年前,升完國旗後我曾隨口向學生提了兩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剛才「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什麼(《放大自己的優點》),主人公是誰(大仲馬)?未想一連叫了十幾個學生都答不上來,學生不注意傾聽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於是,我給學生鄭重立下了「每周星期一國旗下演講內容必須寫進當天日記」的「規矩」。等到第二周「國旗下演講」時,全班無一不在全神貫注地傾聽,有的還一邊聽一邊小聲重復著演講者的話……他們比我更現實:此刻不傾聽,晚上沒啥可寫!一年多的堅持和訓練,讓學生們慢慢養成了傾聽的良好習慣。 曹曉靜:評價在習慣養成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學生習慣養成方面的點滴進步,可以採用口頭表揚、發小紅花、書面批語等方法給予獎勵,還可為學生們樹立各方面習慣養成的小榜樣,如認真聽講小標兵、寫字姿勢小榜樣、讀書大王等。還可根據每學年的習慣培養重點,設立習慣養成評比欄,一月一小比,一學期一大比,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好習慣的自然養成。 仇千記: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除鼓勵之外,對學生的不良習慣也可來點別樣的「懲罰」,也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逐步養成。有一次,我悄悄「偷拍」了幾位同學的局部不良姿勢。這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我順勢告訴他們:「我有一個『不良習慣曝光計劃』,凡是我所看到的不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可能攝入我的照相機。雖然我是拍局部,不現臉龐,但我會知道這只抱筆寫字的手是誰的,那個趴著寫字的身軀叫什麼名字,那張亂攤書本的桌面,誰是它的主人公……」學生們笑了,也警覺了。後來這相機也記錄、展示過學生的好行為、好習慣,也算是既唱黑臉又唱紅臉。總之,或曝光,或展示,都是為了糾正不良行為,培養正確習慣。 馬蘭:我們還必須明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也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陣地。教師要把學習習慣培養當成教學的硬任務,納入其中,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措施,強化習慣培養。語文習慣培養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教學要求和習慣要求有機滲透,促進教學要求、語文能力和學習習慣的相互轉化。如: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加字、不丟字、不頓讀、不回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儀態大方;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畫批註,默讀時不出聲、不動嘴、不指讀。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指導,要規范讀書行為,提高讀書效率。上述要求長期訓練,就會轉化成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動化,就會轉化為良好的讀書習慣。就這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教育者思想重視才易抓;受教育者認識提高才易學。能否培養好習慣,關鍵取決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上對這項工作是否重視,是否下功夫努力,教師不要因為短期內見效難就不願抓。教師思想重視去抓了,學生才會重視做。學生不要因為短期內未見效就放棄努力。叫-魚學習(一個蠻好的學習-網)覺得持之以恆,定能見效。
第二,在抓教育培養和訓練時,教師的工作要細致而耐心。只有細致觀察,才能發現學生的具體學情;只有耐心啟發、引導、幫助,才能使學生有信心改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教」要指導「到位」,「學」要行動「到位」。教師指導得具體、細致,學生才能感受得真切、具體。學生一旦行為不夠規范,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都會大大影響培養效果。對此,教師要督促他們持之以恆,行動到位。

⑸ 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研活動總結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古人雲:「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 激發興趣就是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平時多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劉永勝教授總結的:「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的行字歌訣,就能幫助學生增強自學的自信心。特別對於學困生,學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作為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知識為依託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並找出能切實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辦法來。這樣的個案研究,既是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據有關資料統計:89.6%的同學認為自己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業時沒看清題目要求就開始解答了。還有3.2%的同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些不良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不僅是教育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五、幫助學生養成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勤思好問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習思維方法,思想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本來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慾。這也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2、榜樣示範,激發思考。根據中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因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發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你的發言思維含量很高」、「你對同學的評價很到位」、「你很善於傾聽」、 「你的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你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等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勤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3、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學生大多存在膽怯心理,不少學生往往有了疑難問題不願提,不敢提,更多的學生由於思維能力的局限對疑難問題並未意識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第六,加強個別輔導。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學困生沒能掌握課堂上應掌握的知識點時,如果教師在課外再不能給以重點的關注,假以時日,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會越來越差。課改不排斥必要的輔導,課改呼喚具有現代色彩的課外輔導。當然這樣的輔導不是一味的加班加點,不是強行灌輸,而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愛心感召下,學習的興趣得以激發,學習的勇氣得以激勵,拉下的知識也得以重溫。這樣的輔導也不應再是教師的專利,而應成為小組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可謂是學會了學習,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關注學困生,傳統的分層教學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的心中有學生,特別是心中時時裝著學困生,時時關愛學困生,這樣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充滿人性的光輝

⑹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學階段,是為以後的各個階段打基礎的,對學生今後的影響極深。培養小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可以從幾方面進行: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培養認真完成作業,有錯就改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習慣;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這樣,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語文,那就必定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⑺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態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舉凡一切語文行為,包括識字(正音、釋義、辨形)、寫字、遣詞、造句、使用字典、詞典、讀書、聽話、說話、作文等等,都有一個由掌握基礎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問題。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課標》中也多處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什麼教育家和課標都要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呢?

眾所周知,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校學習語文,從一生來說,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自學語文,則是終生所需要的。學生不能跟著老師學一輩子。路,總歸是由他們自己去走的。學生從小養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非常自覺地饒有興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從而服務於社會。學生時代播下了良種,便可贏得未來的豐收。誠如一位名人所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看來,教育家和課標將「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是有道理的。

一、小學階段應培養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哪些方面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根據課標的要求,我們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力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正確寫字姿勢的培養,必須從學生初入學時抓起,因為初入學的兒童可塑造性強,寫字姿勢尚未定型,在這個階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讓學生養成寫字姿勢「三個一」的習慣,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習慣,不管在什麼場合下寫字,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地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一開始,學生可能不太習慣,也可能影響做作業的速度,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越來越熟,做到既寫得好又寫得快。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卷面整潔、愛護文具等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什麼是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里我認為,應當講究閱讀的質量,也就是說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攔路虎」不要輕易放過,要認認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詞要聯繫上下文體會體會意思。要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些課文要邊讀邊想像,在頭腦里「過電影」。小和尚念經--讀而不諳其義,這樣的讀就沒有什麼意義;「口」到了,「心」卻溜了號,更是讀書的大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還要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精彩的段落應該反復誦讀,必領神會,有的還要背下來,印在自己的腦海里,以備隨時調用。還要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使他們喜歡讀書讀報;要「不運筆墨不讀書」;讀自己的書,要邊讀邊做記號;要養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可以摘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和有關知識,也可以寫寫讀後感。

(三)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

良好的習作習慣主要包含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等習慣。要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自己去觀察,並要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徵,比較事物的異同,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養成認真思考,勤於動筆的習慣。有的學生往往想到一點就寫,寫了幾句寫不下去了,又塗掉重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動筆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想一想這篇作文重點寫了什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從頭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動筆。要讓學生樂於動筆,勤於寫作,就得改進作文的命題,加強學生自主擬題的練習,多寫日記、書信、隨想等。

還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有不少學生作文寫好後,往往一交了之。沒有認真修改初稿的習慣,這或許是學生習作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學生的作文寫好了,要讓他們把初稿念一念,一邊念一邊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視修改,小學生更應該養成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作文的好習慣。

(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聽」是大有學問的。有的同學聽人講話心不在焉,聽了以後不知所雲,這就不是好的習慣。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比如聽課,就要學會抓住中心,記住要點。關鍵的地方要側耳傾聽,並將有用的信息儲存起來。參加討論和辨論,要聽明白各人的主要觀點,看法有分歧的要能聽得出分歧在哪裡。經常訓練學生的聽力,就能使學生的耳朵逐漸聰敏起來,提高其吸收、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說的習慣也要從小培養。雖然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具備了口語的能力,但並不規范、准確、完善,往往是滿口方言,語句凌亂,有的還夾雜著一些粗野的話。進入小學以後,要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語,提高說的質量。如堅持說普通話,響亮話,完整話。有不良習慣的,如說話哼哼唧唧、結結巴巴或帶口頭禪,還要個別進行糾正。

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的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面。另外還有如寫日記習慣,搜集名言警句的習慣,背誦、賞析美文的習慣,不懂就問的習慣等也是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

⑻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農村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教學要「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古詩《望天門山》時,我採用了如下做法。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按「畫、問、析、答、提」的要求預習課文。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試畫一幅圖畫體現詩的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針對學生的畫提出問題「你為什麼這樣畫」,並就此與學生廣泛交流,從而使學生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溫習習慣,只有及時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二、養成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
「語文是思維的素養。」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語文。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因此,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當然包括與教師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於相反觀點或立場的意見。教師對於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而能夠敏感地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發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心專才能事成。」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學到知識的。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引導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從而把良好的習慣帶到課堂來。平時還要開展在特定的時間里完成特定的任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逐漸養成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
三、養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班級就能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教育就充滿了勃勃生機。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素質的主要陣地。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養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應該讓每位同學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熟悉這篇課文的人都知道,這篇課文前三節行文結構一致都是以「送別——回憶——抒情」的思路來寫的,完全可以精讀第一節,再「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學第二、三小節。於是我在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第一自然段為範例進行教學。我概括出「三步」學習法:「學分層,理清順序」——「抓往事,理解『親人』」——「讀課文,體會感情」,然後要求學生按這樣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學生積極性高,自主學習意識很強,個個皆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個人所得,爭先恐後發表所感、所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到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從而逐漸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尤其重要,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必須常抓不懈而且嚴格要求。例如:做作業前要准備好一切學慣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認真地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老師要通過嚴格要求使其逐漸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從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評價,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如,生活中我要求學生做完作業後,先檢查,發現問題再看書,查字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教師和家長能長期這樣要求,他們就能形成這樣良好的作業習慣。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不無裨益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時就課文中涉及的某一問題會產生強烈的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動機。例如學完《太陽》一文之後,學生在了解了太陽的大小、溫度、離地球距離的遠近以及和人類密切的關系等知識以後,他們還很想知道太陽黑子、黑洞、臭氧層等是怎麼回事,他們渴望能讀到更多的關於太陽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於是我給學生們推薦了《1001個宇宙之謎》這本書,並指導他們閱讀;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後,學生很可能會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腳。在教學中,我有計劃地介紹《植物網路》課外讀物和提供一些有關於其它植物的腳的圖片給學生看,指導學生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六、培養學生變通思維的習慣。
教師要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其他良好習慣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並貫穿教學始終,使之形成創新習慣。良好的創新習慣將會成為其他習慣的有益補充,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各種素養的全面發展。一、利用教材典範優勢,培養變通思維。憑借教材,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課文中的小神童、科學家和發明家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軌跡,從而領略變通技巧。如《稱象》一文介紹了才七歲的曹沖敢於沖破大人的思維束縛,創造性地想到別人想不到的稱象的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曹沖的這種方法用替代物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加以論證,使學生領悟到曹沖運用的是等值交換法,即把重量相等的石頭和大象互換。這一變通使本來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對曹沖的方法進行評價和再變通,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創新。二、尋找教材可想像空白。如《樹葉落了》一文教學,教師可以從文中的言語空白處入手,激發學生的想像,讓學生對課文中未知的事物進行預測。文中寫了小蟲把落葉當作屋子,螞蟻把落葉當作小船,小魚把落葉當作小傘,而這三種小動物在屋子裡、小船中、傘下幹些什麼文中沒寫,這些地方可讓學生自由想像。教師平時多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方方面面去換角度思考、想像,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