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的提問

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的提問

發布時間:2022-06-24 17:17:02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是什麼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組織的一種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學目標達成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幫助學生走進新課程,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堂提問的誤區
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富有啟發性、可思性、連貫性的提問能促進教與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使教學活動變得快樂、輕松、有效。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著幾個誤區:
(一)教師問,學生答
提問,自然而然就會被人們理解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這樣一來就將提問的意義片面化了。事實上,提問應該是雙向的。課堂中既應該出現教師向學生發問,也應該出現學生向教師提問的現象。現代教學中出現的提問的主體,應該把學生包括進來。
(二)越多越好,越雜越好
提問開始被當作一種藝術或者技術,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其思維能力為目的。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說,教師的提問不能「滿堂飛」,隨意而問,而應該精心備課,精心挑選,精心設計問題,做到「越精越好」。
(三)隨時隨地皆可問
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往往會令學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問題本該在前面提出,結果由於種種原因錯過了良機,在後面想到時才提出,結果造成內容不連貫,學生思維順序被打亂,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四)對啟發的曲解
啟發的關鍵是要掌握時機,要待機而動,而非隨意妄為。隨意的提問不僅不會使學生得到啟發,相反會混淆視聽。有好些教師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把電視里娛樂節目主持人的那一套學來,課堂倒是活躍了,學生卻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啟發。
二、課堂提問的技巧
只有得當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覺自願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需要精心安排,將課堂教學設計成一環扣一環的「問題鏈」,課堂提問力爭要做到「精、巧、活、深、實」,達到課堂教學的實用高效。
(一)精
所謂「精」,就是精心設計提問,設計的問題要精。沒有思考價值的「淺問題」不提,問題太淺,表面上學生對答如流,實際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樣若是問題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望「問」興嘆,也是不能達到目的的。提問既要有深度,又要體現層次性,使學生在不斷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如教學《李時珍》一課時,找准關鍵處,可抓住「完善」一詞,層層設疑:「完善」是什麼意思?李時珍為什麼要編寫一部「完善」的葯物書?為了編寫「完善」的葯物書,他是怎麼做的?新的葯物書《本草綱目》是「完善」的葯物書嗎?這樣以「完善」為核心,層層遞進,不僅使學生對「完善」的理解達到全面准確的要求,而且對課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而體現重難點,在「節骨眼處」巧妙設置的問題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於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巧妙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課文到最後,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發問:「同學們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後尾巴再斷了,它還會去借尾巴嗎」?這種問題既緊扣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總結,又超出了課文本身的內容,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像的空間。
(三)活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小世界」,課堂上就要靈活把握問的時機。針對問題的難易,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切忌「蜻蜓點水」、「我呼你應」、即問即答,要使學生在充分思考後產生頓悟。
如教學《飛機遇險的時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分層,有的學生把第二句劃到了「飛機遇險,情況嚴重」這一層里。教師不要急於對學生的意見表態,而是引導學生去體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中認識語言的內在關系。當然,這僅僅是淺層次的。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引導,及時調控課堂節奏,真正使學生在教師靈活自如的點撥下「活」起來。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廣,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就必須發揮語文對學生在接受祖國優秀文化影響、培養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把語文教學「面」擴出去,徹底改變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老師轉的局面。從教師的問轉化為學生的問,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藉助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大膽地向教材、教師質疑,並逐步由「敢問」向「善問」發展,一步步向思維的深層次拓展。
(五)實
教師所提的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才能達成課堂教學的實效。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於在「度」的多層次中選擇最佳切入點,使提問更實在有意義。
1.難度:教師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能是簡簡單單的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的問題。因為只問「是」「非」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含金量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有僥幸的心理,養成不願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
2.梯度: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有不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3.廣度:課堂提問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而充分展開,不失時機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使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運用知識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鑽研教學內容,認真領悟提問要求,切實掌握提問策略,精心設計各類問題。唯此,才能真正發揮提問的功效,達到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㈡ 語文提問的角度有哪些

語文課堂提問的新角度
2018-05-07 語文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巧妙地、科學地利用課堂提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重視提問的策略性, 設計出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提問,為學生提供探究性的學習情境, 必定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現狀中的不足

從目前的語文教學實際看,課堂提問在多數情況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根子仍在課堂提問本身的諸多不足。主要表現為:1、提問過於簡單,沒有深度,沒有思考價值。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作者是誰」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厭倦,思維也得不到訓練。2、提問沒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問,「文章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麼?」、「文章主題思想是什麼?」,長此以往,讓學生生厭。3、,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寫作特色是什麼?」,對學生啟而不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的認識,必然回答不上。4、提問缺乏廣度,提問的對象過於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5、提問沒有時效性,急於求成。有些教師發問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訓練思維能力了。

二、課堂提問的新視角

我們必須返回起點審視:課堂提問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提問?課堂提問應該能夠激起學生的疑惑和好奇,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有效的課堂提問首先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知識內容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計、發問;再者,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問。尤其是對職業高中的學生,更要從他們基礎普遍較差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提問。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的一些新思維、新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提問要善於設置「障礙」,激發思維「沖突」。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當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於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職高語文《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一文,一開篇可讓學生思考:「誰」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他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他為什麼要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文中的「中國人」包括台灣人嗎?你是「中國人」,你的感覺如何?當五紅旗在奧運會場升起時,你的感覺又怎樣?這一系列的提問,勢必能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並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後,當學生理解了「教授」的性格和「我」的感受時,也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如果從記敘文的四要素講起,學生會覺得老套、厭煩。因此要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於教師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可見,善於設置「障礙」,激發思維「沖突」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二)、 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

1、深題淺問。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狀況、接受能力狀況。所以對一些過於難的問題,我們不妨作比較淺易的處理。教者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例如,教《故鄉》最後一段:「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話具有深刻的哲理,學生較難理解,我們可以從淺處進行提問:魯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簡單的地上路嗎?(當然不是。這路還包含人生之路,社會之路。)那麼「路」和「希望」之間有何聯系呢?(路是靠人走出來的,希望也是靠人奮斗得來的。)那麼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呢?(希望本是沒有的,只要我們為之奮斗,便有了希望。)這樣,一個深奧的問題解決了。

2、淺題深問。有些問題盡管重要,但看似淺顯,往往為學生所忽視。我們提問時就要引導學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味。如《小橘燈》一文中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 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這里省略號的用法看似簡單,似乎沒有問題,淺得很,稍不留意就滑過去了。但我們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見作者的匠心。教者可以這樣問:「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裡去了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又繼續問:「既然知道爸爸的去處,為什麼不直說?」有的學生會說「怕別人知道」、「當時不方便說」,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較深的一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明顯,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作者用省略號是為了表現小姑娘「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

㈢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提問

1、計劃性與靈活性

教師的提問要有計劃性,絕不能信口設問。每堂課應當圍繞教學的目標,扣緊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出一個個准確、鮮明的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具有連貫性與層遞性,每堂課的問題,都有明確的目的,完整的結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方法要靈活,不拘一格。

2、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疑         

就是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尤其是知識銜接的關節點和最能揭示本質規律的地方提出問題。比如,魯迅的《故鄉》一文中,對「楊二嫂」這個人物有這樣一段描述:「圓規一面絮絮地說,一面憤憤地向外走,順手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這里,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把這段文字中的「圓規」改成「閏土」是否可以?為什麼?學生很快得出結論:不可以。因為閏土不是那樣的人。然後繼續追問:這就提醒我們在對人物進行行動描寫時還應當注意什麼?結論:要注意「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也是描寫特徵性動作。         

3、在學生思路的轉折處設疑         

所謂思路轉折處,就是教學內容或教師所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破了常規,或沒有按照學生既定的思路進行,學生對此自然難於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巧妙地設計提問,以達到突破難點、解決問題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能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教師教學水平的集中體現。在高效課堂上的有效提問看似簡單、隨意,甚至是重復的提問卻是處處緊扣學生情況,緊扣教學需要,有著科學的依據與科學設計的。所以提高教師教學中有效提問的設計能力必然伴隨著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的提高。

㈣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協調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學提問能起到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維,實現信息反饋等作用。那麼,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呢?一、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充分發揮問題的導向功能。在教學的各個實施階段問題的提出起著不同作用,但教學中設計的問題都要緊扣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目地性。 1、在課文引入階段,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習的學習慾望。 2、在初讀課文階段,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知課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問題的解答,幫助學生確定思維的方向。例如本課學習中,老師先問到了這首兒童詩共有幾個小節,這為後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3、在細讀課文階段,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把握文章的主體,實現文章的教學目標。此時的提問一定要把握教材,緊扣目標。在有限的課堂上,教師要考慮所提問題是否有價值,有效果。問題的設計不可離題太遠,不宜旁敲側擊,應集中、簡潔,緊扣教學目標,使提出的問題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教師的提問應依照教學目標理出明晰的思路。這樣的提問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思維特徵,緊扣學生的思維過程,讓他們思考的有層次,有條理,有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更快實現教學目標。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老師緊扣學習重難點,提問:雷鋒叔叔做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動?由此引導學生自讀學習課文。通過問題的解答,完成了教學目標中通過具體事例體會人物的品質的教學目標。 4、在總結階段,提問的目的是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總結性提問,在學生答問中獲得反饋信,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從中可以了解知識重點、難點,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效。例如通過課文的學習,老師提出了你認為雷鋒叔叔是個怎樣的人?我們現在需要雷鋒雷鋒叔叔,他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嗎?我們應該怎麼做?等問題,進一步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思想,使學生對於課文的學習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二、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參與。在一個班級中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認知水平不一樣,個性存在差異,對同一篇文,同一個句子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同。遵循教育個性化的原則在教學中設計提問,問題應該具有開放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開放性的問題,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問題的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回答。這樣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習,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餘地。劉老師在課堂中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雷鋒。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學生的參與性大大增加,都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三、提問要有啟發性,利於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提問要有創新延伸。創造力是素質教育中最高的能力目標,也是21世紀人才的最重要特徵。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時刻不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保護學生的創造積極性,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進行思考。例如學習第二小節,在指導朗讀過後,配以畫面,引導學生看圖,提問: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路?看到這樣的小路你想到了什麼?從而引導學生體會雷鋒叔叔冒著細雨背孩子回家的艱辛,體會其助人為樂的精神。教師提問的內容和方式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方法,師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提出後,學生積極思考,想了很多的好的想法,學生的思維完全發散開來。四、提問要注意時機和技巧。提問要難易適度。我們要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同時,問題應提得比學生的實際水平略高一些,這樣讓他們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狀態更容易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在這堂課中,劉老師利用幻燈片,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想讓你的名字出現在光榮榜上,你該怎麼辦? 五、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培養良好的釋疑習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各個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是一些離經叛道的想法,鼓勵學生把他們的疑惑表述出來,倡導進行自主釋疑解惑,更有助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學習。 此外,提問還應隨時注意捕捉來自學生的信息,適當追問;還應注意提鼓勵性的問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人文的、寬松的語文課堂。課堂提問是通過問題組織教學過程,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力,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每上一節新課,都應該給學生一個新思維的起點,一個嶄新的思維方向,使學生創造的源泉形成於課堂,發展於課外,成熟於發現。只有當學生領悟到提問的價值時,才能自覺主動地從問題中求取智慧,獲得發展。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每個語文老師非常關心和必須解決的問題。語文課堂本是精彩的課堂,課堂提問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更不應該簡單呆板、一成不變。當然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讓學生從自我的提問中體會到:該問什麼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值得去思考?有了疑問如何去探索找到答案?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提問方式,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可強求一致。

㈤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㈥ 語文課堂上怎樣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的概念是獨立的、多元化的。有效提問不僅針對學生個體,也針對整體教學過程以及整個課堂。對於學生個體而言,有效提問應當激發其深入、主動思考。對於教學而言,提問若起到承上啟下、調節進度的作用便是有效的。對於課堂而言,能夠吸引注意、活躍氣氛的提問也可稱為有效。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的提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