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像自然之道敘事怎麼講

小學語文像自然之道敘事怎麼講

發布時間:2022-06-29 07:20:20

小學語文教學敘事。

教學敘事重建教師思維

隨著「教師專業化」、「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科研興校」、「反思性教學」、「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教育觀念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開始與大學教育研究者一起開展「合作研究」。在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的過程中,不少大學研究者鼓勵教師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資料,然後整理成「教育論文」並爭取公開發表。中小學教師最初對「發表教育論文」往往很有興趣,熱心地請大學研究者幫助他們「修改」文章,大學研究者也很樂意提供這種「專業支持」。

可是,發表教育論文似乎並不能促進教師教育實踐的改進,也很難說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於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合作研究」之後,合作研究中的雙方對這種以發表「教育論文」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發生懷疑。

我們也曾與中小學教師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尷尬。不過,在一次與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我們意外地發現教師在「謙虛」地承認自己「理論水平不夠,不會寫論文」的同時,他們很善於講述自己經歷的教育故事。他們敘說出來的「教育故事」很真實,且令人感動。

於是,我們開始改變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點從原來的「給教師做教育講座」轉移到「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建議教師「講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麼教育問題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這個教育問題的情境;問題發生之後,又是怎樣想辦法解決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一些有意義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敘說的細節。

那次對話使我們意識到,教師做研究可以採用「敘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們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師做研究就是講教育故事」。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師很願意接受這種研究策略,並感受到「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對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的作用。

不過,我們也不斷地遇到中小學教師提出來的質問: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論文呢?

我們的解釋是: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顯然不是教育論文,它毋寧說是一種「教育記敘文」,我們稱之為「教育敘事」。但又有誰能夠說只有教育論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實際效果來看,「敘述」包括口述和書面描述,教育故事對教師本人確實是比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師引經據典地寫「教育論文」而對自己所發表的「教育論文」中的觀念並不相信的話,這種「教育論文」不僅不能說比「教育敘事」更有理論水平,而且簡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師將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敘述出來,這種敘述不僅可以啟示他人,引起共鳴,而且可以在自我敘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通過敘述教育事件來改進、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這才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於這些考慮,我們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議教師以多種方式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們將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敘事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敘事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敘事、管理敘事或德育敘事。由於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們將教學敘事作為所有敘事研究的重點。

「教學敘事」即教師將自己的某節「課堂教學」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案例。為了讓教師有話可說,學校可以配合「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或稱之為「研討課制度」)個人將自己的這節「公開課」(或稱之為「研討課」)相對完整地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用鋼筆錄像」。在我們與中小學老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個過程總結為「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討論——個人敘事」。

但「用鋼筆錄像」只是教學敘事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步驟使「教學敘事」僅僅落實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由於「課堂教學實錄」很難反映教師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後所引起的「教學改進」與「教學重建」,所以,我們建議教師可以「夾敘夾議」,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這一節課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用「當時我想……」、「現在想起來……」、「如果再有機會上這一節課,我會……」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教學改進」、「教學重建」的考慮。在我們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種「夾敘夾議」的方式稱為「插入」或「塗抹」,即教師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感想「插入」到課堂教學實錄中,將自己對整個教育或相關教育理念的理解「塗抹」到相關的課堂教學實錄中。

之所以強調要配合學校的「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主要考慮到這兩種制度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而且經過集體備課和公開課之後,教師可以根據討論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討論中所發現的教學收獲與教學遺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種「教學敘事」的方式同樣適合於學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別稱之為「德育敘事」、「管理敘事」。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管理中發生的某些學生生活事件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有教育意義的「班級管理敘事」。如果教師針對某個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蹤研究,那麼,這種「班級管理敘事」會顯得更有價值。同樣,這種敘事也適應於校本的行動研究。校本的行動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敘述」其實是一種行動方式,如果教師不行動,如果教師不改變自己的教學,教師就無話可說。第二,教師「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教師參與教育研究不只是為了發表教育論文,不是為了炫耀某種研究成果。第三,對大學研究者而言,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最好是「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寫教育論文是每個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面對的事情,也確實有許多教師在寫論文的時候犯了難。教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也引起過有褒有貶的爭論。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師做研究要關注發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並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敘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改進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寫那些有時是連自己也不理解的觀念性的論文。這種方式與其說是教育論文,毋寧說是教育記敘文。以此類推,可以提出教學敘事、德育敘事、管理敘事等等,在這些敘述中尋找那些有意義的細節,然後進行反思與分析。這也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劉良華 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

摘自科學教育網

② 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拜脫路過的高手們幫我解答把!

「頹喪」一詞本來是形容人頹廢失望的,這里用來描寫嘲鶇,把嘲鶇人化了,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嘲鶇飛走時的形態。「悲嘆」悲傷感嘆,體現了向導對違背自然規律悔意連連,心情悲傷,對海龜們的愧意感慨。

③ 誰有小學課文《自然之道》課堂實錄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課文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對自然有新發現,新認識。
《 自然之道》一文講了我們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時,從嘲鶇口中解救了一隻探路的幼龜使得巢中其它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隨即魚貫而出,結果數十隻幼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通過這樣一個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揭示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違背它的規律。
今天上課的四年級學生,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已掌握多種閱讀方式如朗讀、默讀,並有一定速度。具有一定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並具有初步概括課文的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四年級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7個個生字,積累文中好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3、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自然之道」受到啟發懂得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任意違背。
結合以上教學目標,我們設計的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1、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學訓練,重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中年段要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崔巒老師說過:語文姓「語」,在每一堂語文課上必需體現這一點,也就是必需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學訓練,讓學生受到語言的熏陶與感染,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本課的重點是通過閱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詞語,並積累。文章語句優美,有些詞句作者用得很傳神,如:「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魚貫而出,若無其事,無遮無攔口中之食,響徹雲霄」等等。教學時,我們設計了多種方式理解詞句,對學生進行了扎實的語言文學訓練。通過做動作理解「欲出又止」,通過給詞語換個說法理解「躊躇」;通過觀察課文插圖理解「魚貫而出」;通過換位思考理解「若無其事」,像這樣點點滴滴在課堂中隨處可見。為了體現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這一教學重點,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填空題,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積累並運用文中重點詞,而後通過在習題紙上練習,讓學生動筆摘抄,使語言文學訓練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落在每個學生身上,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得。
2、時刻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重感悟
有人說過: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文本、老師三者之間的交流對話過程。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的過程,是感悟、對話的過程。在這堂課中,唐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學進行感悟。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話語:「讀了之後你有何感受」「你從哪兒感受到的」「你的感受不錯」「你是怎樣理解這個句子的」「你想說什麼」。在這種平等、和諧、輕松的氛圍中,使思維與感悟在課堂中齊飛。
3、以學生的「學」為本,重過程、方法
新課標理念下一堂課的好壞再不像過去那樣看老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向導說的那句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不起眼的一句話,卻是本文的中心,更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突破這一難點時,我們並沒有生搬硬套地告訴學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規律而是以學生的「學」為本。在閱讀中層層深入,突破這一難點。開課伊始,先讓學生對課題質疑,留下初步印象,在充分朗讀感悟後,再來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在學生理解還不是很透徹的情況下,再給他們搭一個梯子——聽錄音,了解兩個關於自然之道的課外故事,從而學生越發深刻、清晰了解「自然之道」。
也許我們彭蓓老師的課件做得不算華美,但卻都用在了實處,充分體現了以語文學習為主,以課件為輔的原則。也許,今天唐老師與四(1)班同學合作的這堂課算不上精彩,但有關專家曾說:掌聲雷動場面熱鬧的課並不一定是一堂好課。作為青年新秀的唐老師卻使學生享受了一次原汁原味的語文課。

④ 小學語文作文怎麼講有什麼技巧嗎

作文寫作技巧
五分鍾審題
十分鍾構思
四十分鍾成文
一、五分鍾審題
1.確立准確的內容
看到作文題目後,我們該寫些什麼?這是所有命題作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思維的發散:具體到考場作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散自己的思維:
①把握話題作文,仔細審題,充分利用作文題中的提示性語言,來獲得寫作內容。
②圍繞話題展開多層次聯想,多角度拓展寫作內容。
A.類似聯想:由話題出發,聯想到與話題同類或相似的事物,從而確定寫作的內容。
B.內斂式聯想:給一些寬泛型的話題添加一些限製成分,縮小話題的外延,明確寫作的范圍。
C.逆反式聯想:從話題的反面著手,確定寫作的范圍和內容。
D.虛實轉換聯想:有些作文話題往往是從繽紛繁雜的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一些概念,既有虛的一面,也有實的一面。
思維的歸納:即表現內容的確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下面兩點:
①要寫自己熟悉的內容;
②要寫自己駕馭得了的內容:由同學們的認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於語言表達能力所決定。
通過思維的發散和思維的歸納,一篇文章的表現內容得以最終確立。
2.突出明確的中心
為了明確點明中心,我們可以在文章內容構思好以後,圍繞中心編寫幾段話,將它們安插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是文章的過渡、轉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離中心,也提醒閱卷老師你有明確的中心意識。
①表現中心的確立存在一個是否符合題意的問題
有些同學在審題時能夠注意准確把握話題的范圍和內涵,但是在寫作過程中沒有圍繞中心鋪展渲染的意識,結果是要麼中心渙散,要麼表現中心偏離題意。
②我們還要注意培養自己明確點明中心的意識。
為了明確點明中心,我們可以在文章內容構思好以後,圍繞中心編寫幾段話,將它們安插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是文章的過渡、轉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離中心,也提醒閱卷老師你有明確的中心意識。
表現中心的確立有品位高低之分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對科學的世界觀有必要有所了解,掌握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聯系的觀點,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做到深刻。
②要有小中見大的眼光:對平凡的生活現象進行
深刻的思考,有獨到深刻的見解,才能夠使文章中心的確立不同凡響。
④要有化實為虛的能力:在立意時展開聯想和想像,跳出材料的束縛,運用隱喻、象徵等手法,藉助於虛擬的「形象」來表達思想,就可以迅速打開思路。
⑤要有時代意識:恰當地聯系時代內容,就能有效地提高文章中心的品位。需要提醒的是,話題的時代特色是融在文章之中的。
⑥要有新穎的角度:通過跳出思維定勢,採用逆向思維,來求得與眾不同的立意。
二、十分鍾構思
⒈確立合適的文體
如果所寫作內容比作人的軀干,寫作中心比作人的靈魂,那麼文章的體裁就應該是一件衣服。一件既合身又得體的衣服,能恰到好處地烘托出身體的美和穿著者審美眼光的高妙。
文體的選擇
①根據話題的特點來確定文體。
②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確定文體:大多數同學在文體上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特長,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在考場上揚長避短,盡量選用自己熟悉、擅長的文體,取得最佳效果。由於生活經歷和閱讀面的不同,同學們所掌握的寫作題材也不盡相同,針對不同類型的寫作題材,我們也應該選擇不同的文體。
文體的要求
一.記敘文
A.要處理好敘事詳略的問題。
B.要處理好敘述與描寫的關系。
C.要加強點題意識:文章只要能在關鍵處加上一些畫龍點睛的語句,對話題和中心加以強化和突出,它們完全可以成為一類卷。
二議論文
A.議論文中的敘述要簡潔。
B.議論文中的議論要有針對性。
⒉探究下筆的角度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側面都能折射出特有的精彩。同樣的材料,我們只要運用得當,也能表達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來。
視角轉換
同樣一件事,觀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場、觀念、態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結論也不會相同。

⑤ 自然之道的小故事

我和七個旅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我們去那裡旅遊的一個目的是,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用來孵化小龜的巢穴,我們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龜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只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幼龜便可能成為鷹等食肉鳥的食物。

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我們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一隻嘲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聲。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把它引向大海,那隻嘲鷹眼見著到手的美食給抱走,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接著發生的事卻使大家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現實很快使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作向導的幼龜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群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我聽見背後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鰹鳥的口中之物,我們的向導趕緊脫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數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一切都過去以後,數十隻食肉鳥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兩只嘲鷹仍靜靜地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後一隻迷路的幼龜做佳餚。我和同伴們低垂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前行。似乎在這群凡人中間,一切都寂然靜止了。終於,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人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品讀] 一群旅遊者幫助一隻小海龜安全走向大海,出發點是好的,然而結果是給大群的小海龜帶來了災難。由於誤傳信息,傷害了眾多小海龜的生命。還是向導揭開了其中的奧妙。旅行者出於同情,幫助弱者,卻不知「自然之道」是不可違背的。

美國阿拉斯加天然動物園的管理者,為了幫助鹿而捕殺鹿的天敵狼,結果呢狼少了,鹿缺少了憂患意識,導致了種群的退化。最後又引進一批狼,鹿群才又恢復昔日的矯健。

自然之道是不可違的,誰違反自然規律,最終將會危及自身。

⑥ 有關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
老子提出的「道」,獨特之處在哪兒呢?他不是在歷史的文化積累里邊找一個原則來指引我們的行為,他認為這不行,他找到了自然世界,他認為自然界里邊的「道」,才是一個在混亂的崩潰的時代,人們可以由此來重建政治,重建合理人生的一個最好的憑借。相反,如果相信歷史上建立起來的那些「規矩」,人類要出大毛病。所以老子提出的「道」,後來在古代思想史上影響那麼大,主要的特點就是:它是一個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又不僅僅是以自然來指導我們,他對自然有一種特殊的理解,他實際上是建立了一種信仰,他認為自然世界就是我們的文化規范。人類的社會習俗以外的那個世界,是深奧不可測的,是充滿活力的,這個自然的深奧,自然的活力,遠遠超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這就引出了老子,也引出了後來所有道家思想家一個重要的信念,就是人要信任自然,要信任自然的指引,而不能信任那些「規矩」,特別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不能自高自大,在自然面前要謙卑,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老子固然提出「道」的偉大和深邃,人在自然的原則面前要謙卑,但他並不是要貶低人,他認為人應該擔當起偉大的使命,人是了不起的,人的生命是了不起的,他的偉大的潛力恰恰來自自然的稟賦。信任自然,不是為了貶低人,信任自然恰恰是為了打破「規矩」的蔽障,打破習俗的蔽障,回歸到人原始的偉大的可能性上,這是我理解老子思想里邊最有原創價值、對後來人最有啟示的一點。人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處境,人是很容易自大的,人創造了文化,創造了文字,創造了制度,看上去很輝煌,很巍峨,老子提示人回到根本處,想一想自己的處境,想一想自己的立足地究竟在哪兒?那是對自然的一種深刻理解。 老子首先提出「道」是宇宙萬物的一個根源,一個本原,萬事萬物都從「道」里產生出來。對這一點,老子五千言里邊有好些描述,有的時候他還打比方說「道」像什麼?他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就是一個雌性的生殖器,「道」就像一個偉大的生殖之門一樣,在遠古的時候,宇宙萬物從生殖之門產生出來。這樣一種比喻反映了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 老子在描述自然之道是萬事萬物的起始者、原始推動者的時候,他極力想說明一點,就是這個「道」是非常玄奧的。他用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詞:幽冥,恍惚。我覺得這是老子故意這么講的。他一定要讓你知道,「道」這個東西你是不可以用常規的詞來描述的。這反映了一個什麼思想呢?我覺得,它反映了老子想強調,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這個「道」,它不是你用常規的文化手段能夠描述的。換句話說,也不是人的智力能夠理解的。它高於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是玄奧的,是玄奧不可測的。這個思想給後來道家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啟示。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他主要的目的還不是只談一個自然哲學,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去給你描述自然的法則是什麼樣子的。他也描述生成宇宙萬物的根源是什麼,生成萬物的過程怎樣。但他主要的興趣不在這兒。他主要的興趣是什麼?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這樣一個偉大的示範來糾正人類的錯誤。人類的錯誤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人類的政治,一個是人類的日常的生活。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說實際上主要的內容都是談政治。所以,有的學者認為老子實際上就是以自然之道來介入政治的。老子談的政治,我們知道是「無為而治」。老子認為應該以自然的原則來處理政治問題。為什麼以自然的原則來處理政治的問題呢?因為人類社會是特別復雜的。在這個復雜社會的面前,過去我們已經有的那些規范,不能解決問題。老子說,你看天地它做什麼?它什麼也不做,結果把萬事萬物安排得非常好。 你如果要問:無為而治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這個政治為什麼能使社會治理得很好?社會為什麼能夠在無為而治的情況下發展得很好?你找不到答案,老子沒有解釋。他只是提出自然本身能夠協調得很好。那麼依此類推,社會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協調得很好。這就是道家的一個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這包括認為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一種自然。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你老去管它干嗎?所以老子給我們一個印象,他好像主張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一種無政府主義,他還是認為要有一個政府,這個政府最好是信任社會生活本身的內在活力。 我認為老子的自然之道,它最重要的靈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對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對自然的潛能信任。追隨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會習俗、傳統規范等條條框框的障礙,讓這個潛能發揮出來。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在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在築巢孵化小龜,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份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只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便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 那天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而來,它用尖嘴啄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喚。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現在被向導龜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沙灘上無遮無攔,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數十隻幼龜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看著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旅行者們都低垂著頭。向導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本文作者:[美國] 伯羅蒙塞爾 中心思想: 人們對小海龜的幫助看似善舉,實則違背了自然之道,給海龜帶來的反而是莫大的傷害。 本文在改編後作為了2008年高考全國卷二語文作文的材料 作文原材料如下: 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隻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隻老鷹直沖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導游發現了它,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著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原來,先出來的那幼龜是個「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在它安全到達大海,錯誤的信息使幼龜們爭先恐後地爬到毫無遮擋的海灘。好心的遊客走了,原先那隻在等待時機的老鷹又飛回來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的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本文是對以前所學習的觀察大自然、保護環境等專題的延伸與發展,並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保護自然,不能想當然,還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贊同0| 評論 2011-3-19 20:38 陸森宇 | 三級
老子的自然之道
老子提出的「道」,獨特之處在哪兒呢?他不是在歷史的文化積累里邊找一個原則來指引我們的行為,他認為這不行,他找到了自然世界,他認為自然界里邊的「道」,才是一個在混亂的崩潰的時代,人們可以由此來重建政治,重建合理人生的一個最好的憑借。相反,如果相信歷史上建立起來的那些「規矩」,人類要出大毛病。所以老子提出的「道」,後來在古代思想史上影響那麼大,主要的特點就是:它是一個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又不僅僅是以自然來指導我們,他對自然有一種特殊的理解,他實際上是建立了一種信仰,他認為自然世界就是我們的文化規范。人類的社會習俗以外的那個世界,是深奧不可測的,是充滿活力的,這個自然的深奧,自然的活力,遠遠超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這就引出了老子,也引出了後來所有道家思想家一個重要的信念,就是人要信任自然,要信任自然的指引,而不能信任那些「規矩」,特別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不能自高自大,在自然面前要謙卑,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老子固然提出「道」的偉大和深邃,人在自然的原則面前要謙卑,但他並不是要貶低人,他認為人應該擔當起偉大的使命,人是了不起的,人的生命是了不起的,他的偉大的潛力恰恰來自自然的稟賦。信任自然,不是為了貶低人,信任自然恰恰是為了打破「規矩」的蔽障,打破習俗的蔽障,回歸到人原始的偉大的可能性上,這是我理解老子思想里邊最有原創價值、對後來人最有啟示的一點。人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處境,人是很容易自大的,人創造了文化,創造了文字,創造了制度,看上去很輝煌,很巍峨,老子提示人回到根本處,想一想自己的處境,想一想自己的立足地究竟在哪兒?那是對自然的一種深刻理解。 老子首先提出「道」是宇宙萬物的一個根源,一個本原,萬事萬物都從「道」里產生出來。對這一點,老子五千言里邊有好些描述,有的時候他還打比方說「道」像什麼?他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就是一個雌性的生殖器,「道」就像一個偉大的生殖之門一樣,在遠古的時候,宇宙萬物從生殖之門產生出來。這樣一種比喻反映了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 老子在描述自然之道是萬事萬物的起始者、原始推動者的時候,他極力想說明一點,就是這個「道」是非常玄奧的。他用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詞:幽冥,恍惚。我覺得這是老子故意這么講的。他一定要讓你知道,「道」這個東西你是不可以用常規的詞來描述的。這反映了一個什麼思想呢?我覺得,它反映了老子想強調,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這個「道」,它不是你用常規的文化手段能夠描述的。換句話說,也不是人的智力能夠理解的。它高於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是玄奧的,是玄奧不可測的。這個思想給後來道家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啟示。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他主要的目的還不是只談一個自然哲學,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去給你描述自然的法則是什麼樣子的。他也描述生成宇宙萬物的根源是什麼,生成萬物的過程怎樣。但他主要的興趣不在這兒。他主要的興趣是什麼?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這樣一個偉大的示範來糾正人類的錯誤。人類的錯誤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人類的政治,一個是人類的日常的生活。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說實際上主要的內容都是談政治。所以,有的學者認為老子實際上就是以自然之道來介入政治的。老子談的政治,我們知道是「無為而治」。老子認為應該以自然的原則來處理政治問題。為什麼以自然的原則來處理政治的問題呢?因為人類社會是特別復雜的。在這個復雜社會的面前,過去我們已經有的那些規范,不能解決問題。老子說,你看天地它做什麼?它什麼也不做,結果把萬事萬物安排得非常好。 你如果要問:無為而治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這個政治為什麼能使社會治理得很好?社會為什麼能夠在無為而治的情況下發展得很好?你找不到答案,老子沒有解釋。他只是提出自然本身能夠協調得很好。那麼依此類推,社會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協調得很好。這就是道家的一個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這包括認為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一種自然。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你老去管它干嗎?所以老子給我們一個印象,他好像主張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一種無政府主義,他還是認為要有一個政府,這個政府最好是信任社會生活本身的內在活力。 我認為老子的自然之道,它最重要的靈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對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對自然的潛能信任。追隨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會習俗、傳統規范等條條框框的障礙,讓這個潛能發揮出來。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在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在築巢孵化小龜,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份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只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便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 那天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而來,它用尖嘴啄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喚。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現在被向導龜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沙灘上無遮無攔,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數十隻幼龜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看著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旅行者們都低垂著頭。向導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本文作者:[美國] 伯羅蒙塞爾 中心思想: 人們對小海龜的幫助看似善舉,實則違背了自然之道,給海龜帶來的反而是莫大的傷害。 本文在改編後作為了2008年高考全國卷二語文作文的材料 作文原材料如下: 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隻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隻老鷹直沖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導游發現了它,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著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原來,先出來的那幼龜是個「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在它安全到達大海,錯誤的信息使幼龜們爭先恐後地爬到毫無遮擋的海灘。好心的遊客走了,原先那隻在等待時機的老鷹又飛回來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的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本文是對以前所學習的觀察大自然、保護環境等專題的延伸與發展,並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保護自然,不能想當然,還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我和七個旅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用來孵化小龜的巢穴,我們去那裡旅遊的一個目的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龜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只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便可能成為鷹等食肉鳥的食物。
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我們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龜巢,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一隻嘲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問向導:「你得想想辦法啊?選」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喚。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把它引向大海,那隻嘲鷹眼見著到手的美食給抱走,只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使大家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現實很快使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做向導的幼龜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群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我聽到背後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鏗鳥的口中之物,我們的向導趕緊脫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數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一切都過去之後,數十隻食肉鳥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兩只嘲鷹仍靜靜地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後一隻迷路的幼龜做佳餚。我和同伴們低垂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前行。似乎在這群凡人中間,一切都寂然靜止了。終於,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
如果你說的「自然」是《老子》中的,那麼自然之道就是生之道,即生而如此、天然如此。如果你說的「自然」是自然科學中的,那麼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規律。例如「食色性也」就是說人的飲食和性慾這是生而如此、天然如此的;天地日月四時的運行變化那是天然如此的自然規律。自然之道對於人的養生來世是一條根本原則,即人的高質量的生命一定是合乎自然之道、在自然之道之中的,例如食不可過飽,早睡早起,節制情緒和情感,定時定量的運動等等。自然之道的古典人文精神精意之一在於「德」,即以「德」對己、對人、對事、對物。人有人德,物有物德,例如涸澤而漁焚林而獵這就是不以德來漁獵的典型例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以德來對待人的典型例子。 贊同0| 評論

⑦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寫一個什麼故事

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一件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對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到旅遊,想實地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口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

⑧ 小學四年級課文《自然之道》,請大神們解惑!!!

因為向導知道如果把那個幼龜放進海中的話會給其他巢中的幼龜帶來錯誤的信息. 以免會發生往往令人想不到的後果. 一兩只幼龜被叼去是很正常的,這是自然的規律, 如果要想一隻都受不到傷害的話就會違背了自然的規律.這句話既總結了上文,也點明了中心.

⑨ 小學語文課本自然之道

因為向導不把幼龜抱入大海,我們還會繼續不停的吵嚷下去,所以向導極不情願的抱起幼龜朝大海走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像自然之道敘事怎麼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