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閱讀理解答案是什麼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閱讀理解答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9 14:42:12

1. 八年級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

All 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Many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1)____well-known people when they(2)____.Most of them want their kids to live better than others.Many of them (3)_____their kids will be singers or actors. Actors and singers can(4)______money easily in our country.When they appear in the advertisement,they will get (5)______money which a farmer or a worker can't make all his life.
Some of the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 be businessmen(6)_____ doctors. If they work hard, they will have cars and big houses in several(7)_____.Some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 work in cities and towns.They don't (8)______them to work in the countryside.People who work in the cities and towns can get money after the (9)______.If you are a famous man, especially an actor, you'll get much but pay a little. A farmer is (10)_____---he gets little but pays much.
(1) A.do B.become C.like D.work
(2) A.grow up B.get up C.stand up D.set up
(3) A.make B.like C.love D.hope
(4) A.lose B.make C.remember D.take
(5) A.many B.a little C.much D.a few
(6) A.or B.and C.but D.else
(7) A.days B.weeks C.years D.moths
(8) A.paly B.need C.enjoy D.want
(9) A.retire B.leave C.die D.move
(10)A.happy B.different C.rich D.lucky

2. 八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文言文習題加答案

1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一)新人教課標版

一、閱讀短文,完成後面的練習。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1.聯繫上下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咸: ②邑人: ③絕境:
④無論: ⑤不足:
2.翻譯劃線的句子: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翻譯: 。
3.桃花源人為什麼來到這個地方?
答: 。
4.為什麼「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 。
5.桃花源人為什麼「見漁人,乃大驚」?
答: 。
二、閱讀短文,完成後面的練習。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苦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2.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現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現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能反映作者對世俗生活厭棄的一句是 。
②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的句子是 。
4.找出全文的點睛之筆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5.用一句話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三、閱讀短文,完成後面的練習。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學家。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褻
3.文章題目「愛蓮說」的意思是( )
A.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
B.談談愛護蓮花的若干理由
C.熱愛蓮花的人應該說說理由
D.談談人們為什麼不喜愛蓮花的道理
4.對「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翻譯最符合課文原意的是( )
A.香氣遠播,更加清新,筆直地潔凈地種植(在水裡)。
B.香氣散播到遠處,越發清幽,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
C.香氣傳得越遠越清香,美麗清潔地種在那裡。
D.香氣傳播得很遠,很清新,高高地潔凈地直立著。
5.作者描寫蓮的美好形象,賦予蓮高潔的品格,其目的是( )
A.借蓮的高治抒發了追慕古代賢人之情。
B.以蓮自況委婉地批評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C.借蓮之高潔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D.以蓮自況婉曲流露出鬱郁不得志的哀愁。
參考答案
一、
1.①都 ②鄉鄰 ③與人世隔絕的境地 ④不要說(或更不必說) ⑤不值得
2.這個人(為他們)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他們聽罷)都感嘆惋惜。
3.桃花源人的祖先為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因為他們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
5.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二、
參考答案:
1.D 2.有什麼簡陋呢?2.A 3.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5.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三、
1.周敦頣 宋 哲學 2. A 3.B 4.C 5.B

3.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詩四首》的課後習題答案

練習說明

一、背誦並默寫這四首詩。

設題意圖是養成背誦優秀古詩的良好習慣。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記住。當堂默寫,檢查背誦效果。

二、仔細體會這四首詩,回答下列問題。

1.《歸園田居》中「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麼樣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兩句流傳最廣?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設題意圖是考查學生對詩的思想和內容的理解程度。第1題設題重點在於對陶淵明思想的認識,第2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設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對詩中描寫的景色作出有個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強求一致。

參考答案:

1.這里的「願」,除了可按課文注釋理解外,也可引導學生廣泛討論。教師不妨把《歸園田居》中另外四首詩介紹給學生,特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內容進一步理解本詩。

2.這兩句描寫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的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

三、《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對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說:「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本題意在使學生深入品味這兩句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

四、試從這幾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意在讓學生充分調動聯想與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建議

一、要指導學生朗讀這五首詩,要求能正確背誦、默寫。

二、教學古詩,要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對詩句含義適當講解,不宜作繁瑣分析。

三、關於古詩教學的建議。

性情的涵養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項目……涵養和培植必須有所憑借,而最好的憑借便是詩歌。……讓他們(指學生)與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觸(那所思所感雖是古人的,可是歷久常新,仍然使後人感到親切),涵養和培植的收效自當更多。

……

一些不易了解的詞語,當然要由教師先給講明;其餘的最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詩歌的意義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單就字面解釋,就同胡亂嚼橄欖一樣,沒有多大滋味;通過字句體會情趣,滋味才雋永。體會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兒:第一,在於透徹地了解字句;第二,在於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推見詩人的經驗。這兩層功夫,小學生當然未必能夠到家;但是必得讓他們試著去做。體會得確切,經教師給他們評定,他們便有自己發現的愉快;體會得不對,經教師給他們糾正,他們的印象就比隨意聽講深切得多。每首之後附有解說,是供給教師參考的。先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教師與他們討論,給他們指導,討論和指導的方法大致如解說。我們並不希望教師按照解說,全部講給學生聽。學生體會出來了的,當然不必講。他們說的話雖然與解說不同,意義卻彼此一致,教師也可以不講,不必拘泥於解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力;如果抓住精要之點,指點一兩句話也許就足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

每首講授之後,最好讓學生熟讀。這與他們自己的體會和教師的指導有關;二者都做到了家,他們便嘗到詩中的滋味,不待強迫,他們自然樂於熟讀。熟讀了的詩歌,在休閑時間復誦一回,像他們常常唱一回歌一樣,對於他們心靈上的補益是無限量的。
二、《使至塞上》分析(施蟄存)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土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很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在王維的詩集中,這一類詩篇並不多,而同時代的詩人高適、岑參和王昌齡,卻以寫邊塞詩著名。

王維這首詩是許多唐詩選本都選的名作。詩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有人以為這個「使」是王維自己。因為王維曾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出使塞上,在涼州節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如果這樣,題目就應當寫作《奉使至塞上》。現在沒有「奉」字,可見這個「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再看此詩內容,完全是客觀的寫法,沒有表現作者自己的語氣,也可知此詩不能理解為王維的自述。

第一聯中的「單車」「屬國」,都是「使者」的代詞。李陵《答蘇武書》雲:「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原意是說使者沒有帶許多人馬,只用一輛車就夠了。後世詩文家就把「單車之使」簡化為「單車」,作為使者的代詞。「屬國」是秦漢官名「典屬國」的省略,這個官掌管投降歸順的蠻夷部族。因此,「屬國」就成為外交官的代詞。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肅省張掖、酒泉一帶,在漢代,此地與匈奴接境。講明白這三個名詞,這一聯詩就容易懂了。兩句十個字,意思只是說使者要到邊塞上去,已經行過居延,進入胡地。上下兩句,實在是重復的。既用「單車」,又用「屬國」,「過居延」就是「問邊」。兩句只有一個概念。在詩學上,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兩個手掌合在一起。這種詩病,唐代詩人都不講究,宋以後卻非常注意,不做這種聯語。杜甫詩曰:「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就是「即將」,「東入海」就是「西去秦」,兩句詩只說了一件事。白居易詩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詠草的詩,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詩:「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送別錢起》)「不可聽」就是「豈堪聞」。這些都是被宋代評論家舉出過的合掌的例子。

頷聯是說使者過了居延,就像滾滾塵沙一樣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在地上飛卷的塵沙,現在江南人還把隨風卷地而來的塵土叫作「蓬塵」。「出漢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這種對法也是死對。

頸聯兩句,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雲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煙直」「落日圓」,表示天氣晴好,無風無雲,也是沙漠上的氣候特徵。

結尾一聯說使者到了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一問,才知道都護的軍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然山呢。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唐時是防禦吐蕃的軍事重地。燕然山,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時大將軍竇憲征伐單於,曾進駐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紀功的銘文。都護是漢代官名,西域都護是守衛天山南北兩麓的最高軍官。

王維這首詩的主題是描寫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過了居延,已經出了漢代的邊塞,可是現在卻還是大唐的領土。再向前走,到了蕭關,才知都護(當時是節度使)的駐扎地還很遠呢。這樣看來,唐代的邊塞比漢代向西擴張了幾千里。但是,王維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錯誤。蕭關在東,居延在西。如果過了居延,應該早已出了蕭關。王維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雲:「時為監察,塞上作。」此詩第一句就說:「居延城外獵天驕。」可知他曾到過居延,不知為什麼這里卻說過了居延,才出蕭關。至於燕然山,更不是西域節度使的開府之地,王維用這個地名,恐怕只是對當時的節度使恭維一下,比之為竇憲。這最後一聯,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這兩句詩,根本不是王維的創作,他是抄襲虞世南的。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詩雲:「前逢錦衣使,都護在樓蘭。」在樓蘭倒是符合地理形勢的。王維此詩本來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這一句,但為了韻腳,只好改「樓蘭」為「燕然」,這一改卻改壞了。

(選自《唐詩百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三、《渡荊門送別》賞析(吳企明)

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故鄉。初次離開故鄉,固然會產生依依不捨之情,而長久旅居他鄉的人,更會有濃濃的鄉思。李白《渡荊門送別》,表達了這種人類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記下了他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首聯直扣詩題,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頷聯緊承起句,寫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剛剛還在三峽里穿行,兩岸所能見到的處處是崇山峻嶺,待到渡過荊門山,長江江面突然開闊,浩瀚渺茫,兩岸都是平曠的原野。這使長期生活在蜀地的詩人欣喜萬分,並迅即將這種感受寫入詩中。兩句中的第二字煉得好,群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平野,著一「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得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這種觀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視點(李白坐的船在前進)不斷移動形成的。長江滾滾遠去著一「入」字,彷彿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文選·吳都賦》劉淵林註:「大荒,謂海外也。」)頷聯寫的是遠景,短短十個字,畫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確有「咫尺應須論萬里」之妙,頸聯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句,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緩慢(因江面開闊)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李白在《古朗月行》里曾說:「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本詩的意象恰恰與此相反,是說天上的月亮飛到水中。「雲生結海樓」句,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的雲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雲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頷、頸二聯,一遠景,一近景,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進了詩人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尾聯二句,拍合到題面上來。「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長江水自蜀東流而下,所以詩人稱它為「故鄉水」。詩人初次離開故鄉,確實有些依戀不舍,但不說破,掉筆從對方寫來,說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捨送我這個遠別故鄉的人到楚地,愈覺情味無窮。詩題雲「送別」,就是尾聯長江水送我離別之意。沈德潛評此詩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不免過於拘泥。還是王夫之《姜齋詩話》說得好:「結二句得象外於環中,飄然思不窮,唯此當之。」意得象外,餘音裊裊,富有情趣。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動)

四、《游山西村》賞析(鄧韶玉)

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豚,是小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朴古風存」,贊美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此詩寫於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推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純朴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願為頻來之約」(方東樹《昭昧詹言》)。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4.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練習冊參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配套練習冊答案
一.積累運用
1.dāng dí jiān xiù è suíjìng wén huáng yù
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
3.潰退——軍隊沒有抵抗能力,紛紛敗散
要塞——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的,有堅固的防禦設備的據點
阻遏——阻止
企圖——圖謀、打算
4. C
5. C
6. (1)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2)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毛澤東新聞稿
7.略
二.閱讀鑒賞
(一)1.電頭。交代了發電的時間、地點及通訊社名稱。
2.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沖破敵陣」和「橫渡長江」。
3.概括了戰線之長,勝利之大。
4.「不含」兩個字用在表明地點的句子內,語義明確,不產生歧義。
5.中路軍發起進攻的時間最早,首先突破敵軍防線,24小時內全部渡過長江。
6.從「此種情況」到「有很大關系」。贊頌我軍英勇無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同時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的原因,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
(二)1.南京完全解放,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滅亡。
2.導語:「國民黨22年……宣告滅亡。」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事件概要。
3.第一層:「人民解放軍入城後……獻花致敬。」大意:群眾歡迎解放軍的熱烈場面。
第二層:「人民解放軍已布告安民……開門營業。」大意:解放後的南京,社會秩序穩定。
第三層:「在發起渡江……有組織的抵抗。」大意:對這一事件的評論。
4.記敘和議論。新聞要用事實說話,這是對的,但是也並不排斥議論,適當的議論可以對事實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評價。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配堂練習冊《蘆花盪》答案
一. 積累運用
1. A
2. (1)犁鏵黎明梨樹 (2)船艙滄海搶劫(3)燒水阻撓澆花
(4)樹梢稍微俏皮 (5)穿梭俊美疏浚 (6)竹篙蒿草嵩山
3.(1)滲——慘 林林——淋淋 (2)竄——躥 竄——躥
(3)末——抹 (4)錯——措
4.(1)心裡描寫 (2)肖像描寫
5. C
6. B
7.撐 奔著 飄
8.示例:讓我們做根的事業吧,把養分輸送給葉和花。
讓我們做土的事業吧,把千萬棵花孕育的根深葉茂。
9. B
(二)閱讀鑒賞
(一)1.「一聲一聲想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這個比喻句形象地表現了老頭子內疚到了極點,痛苦到了極點,他感到恥辱,無地自容。
2.因為他感到自己沒有順利完成任務,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覺得沒臉見部隊。與「過於自信與自尊」一句照應。
3.襯托老頭子因女孩受傷而自責、失落的心。颯颯的風響正像老頭子不平靜的心。
(二).「葦葉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捉魚用」(眼前看見到的葦是實寫);「我走在淀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回事葦的世界」(想像和聯想的葦,則是虛寫)。
作用:虛實結合的寫法,把人和葦緊緊結合在一起,既富有地方特徵,又把斗爭的環境和斗爭的場面交融在一起,使形象鮮明,象徵意義更加具體突出。
2.荷塘 朱自清 知識海洋
3.仇恨是一個:根據地人民對日本鬼子切齒的仇恨:愛是一個:老百姓對子弟兵的關心愛護:智慧是一個:巧妙掩護幹部免遭敵人搜捕。這句話突出了采蒲台婦女們仇恨日寇、愛護戰士、機智勇敢。
4. D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配套練習冊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1)fú (2) jiào (3) pǎi (4) lì (5) pú (6) yè
(7) xīn (8) jū (9) chàn
2. fú拂曉 fú彷彿 lì瓦礫 shuò鑠金
là蠟燭 là臘月 jié竭力 xiē歇息
3. (1)精神疲乏,氣力使盡,形容高度疲勞。
(2)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長久流傳,永不磨滅。
(3)嚴肅而恭敬
4. × √ × √ √
5.略
6. A
二、閱讀鑒賞
(一)1.表現了敵人的兇殘,表明「方場」區域處在危險的境地,更襯托老婦人不顧危險埋葬戰士的愛心。
2.看到戰死的士兵,老婦人有失去親人的悲痛,情感都郁積於心,很想說出來。
3.「直著身子」是因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
這一舉動表現出老婦人「一定要為戰死的孩子祈禱、安葬,哪怕犧牲生命」的內心活動。
4.多年輕、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讓你孤零零地獨自在這兒。(答案不唯一)
(二)1.一位德國母親收留交戰的美、德士兵。平安的度過了一個聖誕夜。
2.「這回事」指相互為交戰雙方的這一事實:「孩子們」指德國兵和美國兵。
3.母親親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敵人能夠友好的相處,非常高興,她相信兩國人民之間沒有仇恨,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所以很「激動」。
4.文中的母親是一個勇敢、慈愛、富有同情心、有著博大胸懷的人。雖然她是德國人,但她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她痛恨戰爭,渴望和平。因此,當美國士兵像向她求救時,她才會置生死於度外,毫不猶豫的收留他們,並殺掉家中唯一的公雞來款待他們。這位母親是偉大而可敬的。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配套練習冊參考答案
一、1. jǐ yǔ 琉璃 fà lán g
繚 hài 曦 瞥 jiè 篋
2. (1) C D A E B (2). B C (3). A
3.提示:任選文中的句子,注意對美法聯軍的「贊譽」是反語,反話正說。
4.擊敗——打敗 大勝——小勝力挫——力克
5.不可名狀 彷彿
6. B
二、(一)1.亞洲文明的代表或亞洲文明的象徵。
2.總評,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因為圓明園是幻想藝術的代表作,用「詩人」修飾「建築師」是為了強調其富於幻想的特點。
4.凸顯出侵略者行徑的野蠻。
5.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花園,但歸根結底,是屬於全人類的。
(二)1.(1)在這里體驗品味、領悟、研究的意思。
(2)這里運用了借喻,指圓明園被焚毀。
2.第一部分總的介紹圓明園的美麗,卻被英法聯軍焚毀;第二部分具體介紹「大水法」這一景觀;第三部分具體寫漢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圓明園的「原本」的樣子和現在的殘骸進行比較,以此來英法聯軍的卑劣行徑。
5.「他覺得這奇觀不應該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國,他覺得中國人不配享受這大水法。」這里刻畫了英法使臣馬戛爾尼陰暗醜陋的內心世界,他的驕橫,他的強盜邏輯,他的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過對此人的描寫,來揭露西方列強的本質,使人窺見了歷史的悲劇皆源於罪惡的心理。
6.贊美漢白玉寧願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實則贊頌中國人的氣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親愛的爸爸媽媽》配套練習冊答案
一、1.A
2.(1)鍵——健 (2)型——形 (3)溶——融
3.(1)C B A (2)D A C B
4.(1)排比 (2)設問 (3)比喻(4)擬人
5. B
二、(一)1.孩子們被殘殺前上課的情景。寫出了孩子們的生命活動,寄託人們對孩子們的懷念和對法西斯滅絕人性的暴行的控訴。
2.「世世代代」『人』字加引號起強調作用,強調人的價值及生命的尊嚴。
3.作者是華裔作家,一顆「中國心」使她聯想起南京大屠殺,聯想到自己的同胞曾經經歷過深重苦難,也表明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嚮往的,全人類都要警醒: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4.略
(二)1.C
2. D
3.表現了人物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4.不矛盾。踏實自尊自愛的人,他之所以偷食物是迫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
5. C
八年級上冊語文配套練習冊 第一單元綜合練習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 suí è jìn 曦 鞠 窖 篋 粹 cuān fàdī絨
2.B
3.B
4.A
5.A
6.(1)將「培養」改為「提高」。 (2)將「許多」移至「有益」前。 7.示例;環保年會 10月8日10時開幕,屆時將有300多位專家與會。
二、閱讀鑒賞
(一)1.導語 表明材料事實,報道及時 戰役在迅速發展之中
2.說明消息既快又准
3.①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②.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4.畫線的句子充滿了諷刺意味,湯恩伯本來是來督戰的,結果不但無「戰」可「督」,且全軍覆沒,狼狽不堪;湯恩伯過高估計了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了人名解放軍的戰鬥力。
5.展現大軍南下態勢,暗示即將解放南京。
6.B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狹路相逢》
1. piē xù chàn jìn
1.第一問:他的打扮與眾不同。第二問:莊重的打扮表示對逝者的尊重,對完成此次使命的重視。
2.第一問:日本是侵略者,在這個災難的場所,每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不應該無動於衷的。
第二問: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重視和真誠。
3.第一問:整理領帶與衣褶及深吸氣等一系列動作。第二問,表現了心情的沉重,他是負罪而來,是來還債的,不能不沉重。
4.眼前的海水曾是激烈的戰場,多少年輕的生命就在此被無情地吞噬了,面對此海水不能不遙想當年。
5.他完全是個人行為,而且是軍人對軍人的方式,這樣更有人情與人性。
6.他們共同經歷了這場災難的戰爭,他們有著共同的感覺,失去戰友的痛苦,作為軍人為自己國家打仗的榮耀,記憶永遠定格在60年前的那場戰爭。
7. (1)宿敵相遇可以說是冤家路窄,狹路相逢。(2)本為敘述了美國老兵和日本老兵狹路相逢卻未乾戈相見,日本老兵真誠悔過,美國老兵彬彬有禮。既展示了當今世界和平趨勢,也展示了兩位老兵的人格魅力,路之寬窄完全取決於走在路上的雙方。

5. 八上語文作業本橋之美閱讀理解答案

八上語文作業本橋之美答案:
1.銷 介 譜 駐 孕 瞻
2.(1)破壞人的興致(2)相差雖小,而造成的錯誤或誤差極大
3.B
4.(1)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2)北宋 張擇端
5.風雨橋 特點:休閑美
6.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無生命的葦叢擬人化,人格化,使葦叢顯得更有生機,更有活力,同時也突出了石橋給人的美好感受
7.寫出了橋孔之多,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能使人體會甘暢淋漓的滿足之情,更具體地說明了長橋之美。
8.含義是寫出了畫家攝影師在橋上極力尋找,爭搶好的創作視角的場景,表現橋對於欣賞美景的重要作用。
9.窗把我們和大自然的隔膜打開了,迎著窗前的景色,使文人文思泉湧,外面的風光一覽無余,報紙,信件等都從窗縫里塞進來,朋友光臨到窗前探探主人是否在家,望著窗外凝思,勾起無邊的思潮。
11.窗能讓人把外面的風景一覽無余,具有美學功能。
11.先寫「門」,後寫「窗」兩者進行對比,說明窗子的有請的
12.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

6. 八年級上語文作業本第24課《大道之行也》閱讀理解(二)答案

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貸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閱讀提示】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人人嚮往的理想社會。閱讀時,我們要把誦讀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較好地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徵,並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
【練習】
1、請談談你是怎樣理解「天下為公」的。

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3、「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請舉例說明。

4、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 選賢與能 ( ) ② 故人不獨親其親 ( )
③ 男有分 ( ) ④ 是故謀閉而不興 ( )
⑤ 是故謀閉而不興 ( ) ⑥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 )
5、翻譯下列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②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①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③?
(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
註:①語(yù):告訴。 ② 王(wàng):統一天下。 ③ 與:語氣助詞,無義。
【閱讀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上述短文中,孟子認為,國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稱霸天下。當然,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階級、時代的局限性。孟子善於運用比喻說理的寫法,需要我們好好體會。
【練習】
6、請摘出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一語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長以事作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文中運用什麼事例,說明了什麼道理?

8、與課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主張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9、翻譯下列句子。
①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參考答案
1、就是說,政權(或者包括社會財富)都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於任何個人。
2、有三條基本特徵: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有。《桃花源記》其實就是「大同」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就體現出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4、① 通「舉」,推舉 ② 以……為親 ③ 職份,指職業、職守 ④ 此 ⑤ 發生 ⑥ 從
5、
①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② 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用了兩個事例,一是「挾太山以超北海」,一是「為長者折枝」,說明一個人是否想有所作為,關鍵要看他有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8、盡管孟子提出的這一主張有其進步的傾向,但從「天下可運於掌」來看,其主要目的還是為統治階級稱霸天下服務的,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9、
①(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北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
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是什麼原
差不多,不知道你的練習冊是啥?

7. 八年級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題答案《一隻鳥》《香伯》《天使兒》《天使的禮物》

一隻鳥
1.仿照示例填寫情節內容,並據此說明情節的特點及其作用。
情節:(示例)不愛養鳥,卻想得到這只鳥
特點及作用:
2.「一隻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說明。
3試對小說中的「退休法官」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徵及現實意義談談你的看法。
4小說在情節上多設伏筆與照應,試舉一例並分析其作用。
5本文多處運用細節描寫,任選一處並加以賞析。
1答案:情節示例:買鳥遭拒絕而病倒,卻意外獲得贈送;得到了鳥卻又將其放走;操辦後事卻有意外發現。特點及作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層層鋪墊,推動情節發展,引人入勝。
2答案:①線索作用,鳥多次出現,起到了貫穿情節、連接人物的作用;②暗示作用,這只鳥名叫「阿捷」,暗示錯判的年輕人可能是盲眼老人的兒子;③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更加鮮明、突出。
3答案示例:特徵,退休法官秉公執法,恪盡職守;勇於悔過,心存良知;具有真誠、善良的人性。現實意義,他是一面鏡子,讓人反省自己的職業操守;他寶貴的社會良知,給那些麻木、冷漠的人們以警醒;他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是對現實中假惡丑的有力鞭撻。
4答案:①伏筆:示例,盲眼老人喊鳥名字時,「他的心就像發生了強烈地震一般,令他躑躅不安」。照應:示例,退休老人說明放鳥原因及確認盲眼老頭的兒子就是判錯的阿捷。②作用:前後照應,使內容形成有機整體,並在設懸和解疑中增強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5答案示例:如「從床上忽的坐起來,一把握住老頭拄著拐杖的手,久久地不肯放下。」賞析,描寫動作細節,形象地表現出了「他」無比激動、感動的心情。
香伯
15.香伯有哪些「怪脾氣」?(4分)

16.第?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2分)

17.第③段中加點詞「俏皮」「跳舞」好在哪裡?(2分)

18.從修辭角度看,第?段畫線句有什麼作用?(4分)

19.第 段和第 段描寫內容基本相同,為什麼這樣寫?(4分)

20.談談你對第?段畫線句的理解。(4分)

21.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會怎麼做?(4分)
答案
15.①一面作餅,一面罵人。②不接受別人的建議。③上門買餅必須電話預訂,否則概不應酬。④代銷他的香餅必須在同一天賣完。⑤厭惡、拒絕機械化做餅。⑥孤僻沉默。
16承上啟下。
17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更加真切地表達出作者對香餅的喜愛之情。
18對比與比喻的運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餅質量無與倫比。
19③;突出了香伯的香餅獨具特色。
20提示:香伯內心的堅守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在「我」的眼中,他雖然蒼老無比,卻又那麼令人敬重。
21提示:①掌握香伯做餅的全部工藝。②學習香伯的堅守精神。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擴大再生產。④有意識地傳承做餅工藝,塑造香餅文化。⑤改善生活質量,贏得幸福人生。
天使兒
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介紹葵葵的情況,在行文上製造懸念,為下文寫他有突出的繪畫天賦,畫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鋪墊。

B.第⑨段寫「在一片叫好聲、驚嘆聲中,也夾雜著些許不和諧的聲音」,真實地刻畫了人們的復雜心態,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惡。

C.本文通過低能兒葵葵的繪畫天賦被發現和宣傳報道,在婁城引起轟動的故事,呼籲人們要善於發現、培養低能兒的特殊才能。

D.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親生兒子,出人意料的結尾,使平淡的情節陡然掀起波瀾,更能打動讀者。

2.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1)當商未央攜著厚厚一疊寫生稿回到家時,他驚呆了。

(2)有人說: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聲赫赫,才氣逼人,可偏生了個傻兒子。

3.請結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點。(4分)

4.「天使兒」在文中有哪些含義?(4分)

參考答案:1、(3分) C2、(4分 )(1)驚呆:生動地表現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態,突出畫作的感染力。(2)公平:准確地表現出這些人對商未央有個低能兒幸災樂禍,反映了他們的妒忌(狹隘自私)心理。3、(4分) (1)善良、有愛心:收養了低能兒葵葵,給他慈父般的關懷。(2)有寬廣的胸懷(有氣量):面對「用傻兒子來作秀、炒作」等指責,不作辯解。(3)善於發現的孩子的潛能:發現畫作、拍攝相片、給報社寫文章等。4, (1)指低能兒葵葵。(2)商未央夫婦待葵葵如親生兒子,在他們心中葵葵就是天使。(3)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繪畫天賦,就像天使。
天使的禮物
1、請結合文章說說「天使的禮物」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4分)

2、文章第⑧段中畫線的句子「我心裡百味雜陳,醞釀著如何同兒子談 」,請聯繫上下文說說為什麼「我」的心裡百味雜陳?(4分)

3、如何理解最後一段中「痴痴」一詞的意思?文章主要通過哪一件事來表現兒子的「痴」?(4分)

4、「找到了嗎」「找到了!」文中多處出現這個問答,分別表現了問答雙方怎樣的心理?(6分)

5、一個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了母親的一生,令人動容。讀了全文,你有什麼感想?請結合實際談一談(5分)

參考答案:
1、表層:兒子送給我含有《斯卡布羅集市》這首歌的唱片
深層:兒子對我的愛
2、(1)擔憂兒子沉迷於網吧
(2)為了兒了對我的冷落感到失望
(3)為自己給家人造成的負擔感到內疚
3、痴痴在文中是執著的意思
文章通過兒子想方設法尋找我最喜愛的那首英文歌這件事來表現的的痴迷4、問的人:對小男孩的關愛
兒子:對別人的關心充滿感激,為買到唱片感到興奮
母親:對別人關心兒子充滿感激,明白真相後的感動,震撼5、讀了全文,我被文中的兒子深深地感動了,他如此地愛著母親,千方百計尋找「靈芝草」給母親治病,令人動容。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須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為母親端上一杯茶,幫她捶捶背,就足以讓操勞的母親感到快樂幸福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閱讀理解答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