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實現初中語文的廣泛閱讀

如何實現初中語文的廣泛閱讀

發布時間:2022-07-02 01:27:18

A. 初中生怎樣提高語文閱讀和作文能力我是個初一的學生

語文閱讀方面的能力

1、堅持做閱讀理解。如果能夠做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後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2、堅持課內外閱讀。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建議學生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語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1、堅持練筆。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閱讀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據考卷中的一些作文題,進行特定的訓練。

2、堅持積累寫作素材。①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美語句、篇章、精彩片斷,都是很好的素材。②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或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③閱讀中積累,這又回到了我前面說的「堅持課內外閱讀」,閱讀的過程中,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B.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摘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延伸課堂教學,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審美情趣,構建多維的思維空間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閱讀培養興趣教給方法獲取引導 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也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教師如何引領孩子擺脫野性,走進知識的海洋,進入文明的殿堂?唯一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學習,去品讀大量的書籍。讀書使人智慧,讀書使人儒雅,讀書使人卓越。因此,當新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挑戰。因此,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延伸課堂教學,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審美情趣,構建多維的思維空間的重要途徑。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抓好以下幾點: 一、培養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自身的強烈願望。 一位教育家說過:「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要讓學生樂於讀,自願讀,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1、推薦學生有興趣的文章。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動力,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肯去吟誦「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們會去玩弄「科學家」的天文數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安徒生的童話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興趣」是他們對課外讀物最先的選擇。因此我們可推薦《童話大王》、《上下五千年》、《故事會》、《科學家的故事》、《十萬個為什麼》等,當然也可推薦一些有關音、體、美之類的書籍,總之要合學生的胃口。 2、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選擇課外讀物,必須注意適合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選擇課外讀物更應注意適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不能拿「毒花」去喂飽我們的孩子。眾所周知,諸如《童話大王》、《十萬個為什麼》、《少年文藝》、《小學生周報》、《中小學生安全防範常識》等有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的少兒讀物,均是孩子們愛看的「花」;諸如《上下五千年》、《一強國之路二十年》、《中國澳門》、《熱愛祖國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書籍也是他們必看的「精神之花」。 3、引導廣泛的閱讀。魯迅先生曾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塗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口玉言」。我們只有指導學生廣泛地閱讀文學、數學、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兒讀物,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的宗旨。 二、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或上網查閱)。又比如,我們學習了《我和企鵝》之類的課文後,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

C.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敏銳的直覺,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所學文章中的突破點、爆炸點,並點燃導火索,驚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深深地吸引學生。何為突破點、爆炸點呢?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處。問題一旦解決,又能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通過圖片、音像等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若能巧設質疑,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為學生巧設質疑,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主要表現在:(一)是語文教師要塑造較完美的自身形象——語言美、道德美、行為美、儀表美。注意讓學生從教師的良好修養中感受美、接受美、啟迪美,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教師范讀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師有表情的范讀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語言並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強弱高低,節奏的長短快慢,將課文所表現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到課文所創設的意境中去。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提高思想認識和素質。(三)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如《盜火的英雄》課文故事內容完整,情節曲折生動,容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但由於古希臘時期的神話故事,距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因此,老師應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關於古希臘神話故事或有關普羅米修斯的傳說、詩歌等資料進行閱讀,作為課堂學習的有意的補充。課堂上則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復感受文本語言,品詞析句,感受普羅米修斯的高大形象,從而突破課文重點。
二、引導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應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琴聲叮咚》一文,它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主要寫了「我」 常常因斜對面窗口傳出動聽的琴聲而陶醉,渴望見一見彈琴的人;後來在樓梯口見到了彈琴的小姑娘的故事。贊美了彈琴的小姑娘的勤奮刻苦和琴技的高超,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小姑娘的贊美之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我」情感變化的詞語、句子。然後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後,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悅耳」「欽佩」「羨慕」「感謝」等詞語和「我欽佩這個彈琴的人」、「我羨慕這個彈琴的人」、「我感謝這個彈琴的人」等句子。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准確地理解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抓住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在默讀或朗讀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愛是什麼》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道思考題:①找出描寫「我」的特徵的詞句,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②薩勒老師是如何教「我」理解「愛」的?③讀了課文,薩勒老師和作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後,教師逐一提出討論,學生很快就能清楚,課文主要刻畫了一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和一個勤學好思、熱愛生活少年形象。
四、加強閱讀積累是培養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的基本。
語文學習重在日常積累,從古至今,概莫能外。哲人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等等論述都是對學習積累重要性的精彩寫照。
我認為,在加強高年級學生閱讀積累時應注意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注意引導學生讀「好」書。(二)要求他們在讀書以後把書中精彩的段落、句子、詞語摘抄下來,同時練習寫讀後感,聯系現實生活把自己讀書後的所感所想也記錄下來。(三)是互相交流營造氛圍。在班級每星期的讀書課上,要求學生們踴躍把自己的讀書收獲、讀書體會互相交流,同時向其他同學推薦自己已讀過的認為是優秀的書籍,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五、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力,才能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有時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認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知識廣博愛讀書的人,讀書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的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常常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的慾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有時讓學生朗頌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我想,到那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自然而然、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D. 如何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

《語文課程標准》關於閱讀教學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新課標進一步明確強調了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並且積極倡導「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如何為促進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閱讀提供優質服務研究?本課題想通過積極構建新的課外教學模式,探索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優化,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開學初,結合學生的閱讀現狀及課標為中年段學生提供的閱讀推薦,我們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制定學期閱讀計劃,推薦課外讀物。對這些文章,我們平時是採用 「讀-記-說-寫」的模式進行引導。升華讀書,亦可嘗試進行創作。具體為:
精選誦讀語段,在閱讀時間上,堅持做到時間落實。每天安排20分鍾語文課讀書,每月一次集中盤點大誦讀。在選擇興趣閱讀中,我們精心選擇了多部兒童文學名著推薦給學生。使每個孩子每天讀半小時以上的書報,此項工作積極尋求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每個假期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假期前舉行假期大量閱讀總動員,也通過各種途徑取得家長們的支持,使學生在假期里能與書好好交往。
課外閱讀指導課不能上成課內閱讀課,應該著眼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習得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做好四個結合:1、讀與思結合。開卷有益,但並非多多益善。只有邊讀邊思,讀思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讀與寫結合。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寫作範例,從讀到寫,由仿到創,是指導寫作的有效途徑。3、讀與使用工具書相結全。掃清閱讀障礙,培養自讀能力,養成良好習貫。4、讀書與衛生習貫的培養相結合。教育學生要保持書本清潔,注意翻書和用眼衛生。
課外閱讀指導要與學生寫讀書筆記有機結合,積極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及時進行閱讀信息反潰。通過閱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積極意義。讀書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去觀察、去閱讀,到書的海洋里去積累語文,到廣闊的生活中去運用語文。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眾多優秀的作品中,同學們與書中的人一起經歷成功的快樂、經歷失敗的痛苦;一起體會親情的珍貴、體會人間的美好;一起嘗試生活的滋味、嘗試人生的挫折……這些都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經歷,讓他們從中受到了無形的教育,提高了審美能力。

E.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麼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並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對學生「作為人的清醒的意識造成遮蔽」,「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健康成長」。這種閱讀就成了一種有害的閱讀。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圍。

在實踐總,筆者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准備以後,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後,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後,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准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只需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資訊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認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課外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並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實施多元、動態的評價標准

因為漢字思維呢喊的多層次性,漢語言內容的豐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學生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最能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同時,來自文本、他人的信息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所吸收,並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識、經驗,這樣就有可能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經驗、發現、創造和感悟。因此,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標准必須實現多元化、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原則。我們可以採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更重視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使認真參加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少數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注重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並通過閱讀情況的縱向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

F. 如何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指導課

一、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慾望,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的優秀傳統,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初中生的身心特點還告訴我們,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採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並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現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總之,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下完成閱讀任務。

如何上好初中語文閱讀課

二、創設情景,調動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

例如《夏感》一文寫的是夏,並非抽象地描述,而是具體生動地描寫景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聽過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激發學生聯想,進入課文情境,讓每位同學對「夏」、「夏季景物」有自己的感受,把這種感受遷移到課文中來,讓文中景物情境在學生心中「活」起來。

三、巧用課內外教材,注重積累

學生學習了教材中的一篇名家美文之後,就這篇文章的某一視角拓展開來上閱讀課。例如:學了課文《風箏》(魯迅)後,我組織學生找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野草》、《祝福》等文章來閱讀,在廣泛的閱讀交流中讓學生體味魯迅散文的風格:「轉彎藝術,卒章顯志。」貫徹「教材就是例子」的思想,達到「語文課剖析一篇,閱讀課上明白一類」的目的,使學生掌握借物抒情散文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教師平時多鼓勵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與教材有關的名篇佳作,並注意閱讀積累。閱讀課上,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上讀自己喜歡的文章,談出為什麼喜歡,大家評議交流積累所得,包括閱讀感受、收獲。「一個蘋果換一個蘋果,還是一個蘋果;一個頭腦換一個頭腦,等於兩個頭腦。」為了避免交流的盲目與繁雜,師可就某一些題材的文章開展主題閱讀。如《名人小傳》或《最後一課》(都德)讀完後,可以找有關愛國題材的文章,開展主題閱讀,以一篇學數篇,可謂一發動全身。

四、善於引導,體會閱讀重要性

給學生講清閱讀的重要性,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為他們明確閱讀的目標。

1、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

高爾基說過:「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好的書籍會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知識,多讀才能使你的學識更加淵博。

2、可以提高思維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劉向也說過:「書猶葯也,善讀者可以醫愚!」可見,讀書對拓展思維,開啟智慧,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3、可以陶冶情操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皮羅果夫也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所以,多讀好書,你會學得好多優秀品質,提升自己的氣質,逐漸變為一個高尚的人。

4、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在讀書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能力會逐步提高,久而久之,閱讀能力便會提高。好的文章,也會讓我們在優美的文字中獲得寫作方法,打開我們的寫作思路,為我們提供可學習的典範。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的幫助作用之大!

G. 怎樣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自主學習的真諦在於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覺探究,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更自由的表達氛圍,解放學生的頭腦,發展學生的思維潛能,讓學生能夠自主地解讀文本,大膽地發表見解,從而使學生養成勤於質疑、巧於發現、善於思考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和品質。但倡導自主學習、自主閱讀並不是說教師只有把教學的舞台全部讓給學生,才是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並不是說教師少講甚至不講,才算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方法指津和點撥引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結合。學好課本知識應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利用節假日鼓勵學生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進行課外閱讀。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使課內外閱讀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葉聖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只有在課內通過「舉一」打好基礎,學得規矩,又在課外通過「反三」,大量閱讀,在閱讀中反復印證,擴大充實,才能對課內之所學掌握得真切,才會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會於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外閱讀與聽說寫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自己喜歡的名言,格言,俗語,片段,詩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閱讀中深切的感悟寫成日記,或讀書心得體會,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第三,課外閱讀與學校活動相結合。老師可以結合學校活動,如:「演講比賽」、「文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我校學生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每周六的「讀書日」活動都吸引了眾多的喜愛讀書的同學,激發了學生讀書熱情,形成很好的讀書氛圍。
第四、博覽和精讀相結合。讀法隨文體而變化,是閱讀技能成熟的標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獻,用咬文嚼字,深思廣慮的精讀法;一般欣賞性的作品,多數用「觀其大意」的略讀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讀法。精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泛讀是要達到博覽群書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呵護心靈成長期的青少年們,禁錮課外閱讀簡直就是禁錮心靈。難以想像,一個只讀課本的學生長大了會怎麼樣,至少他的心靈之河不會有豐沛的水源。所以,學生要力爭讀透幾本適合自己的優秀書籍,奠定精神的底子,從而終身受益。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 還不錯 最主要的還是多做 尋找答題技巧(老師說的)

還有這個 經典 詳細

語文閱讀能力是靠數年乃至數十年的長期積累形成的,很抱歉的告訴你,真的沒有捷徑可走,就好像你問我,跨欄跑怎樣才能迅速超過劉翔一樣,可能你不愛聽,不過這是真的。
當然,還是有人提出捷徑的,我也告訴你,說不定你就是那個超越劉翔的天才。接著——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像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准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准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了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於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里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於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准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准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

但筆者發現有一些中學生在做題時卻往往急於求成,做題過程流於急促浮躁,問題答案流於偏淺疏漏,不能優質高效地做好閱讀理解題。那麼,怎樣才能革除這種毛病,做好閱讀理解題呢?筆者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讀,且熟讀。閱讀的理解的基礎。要產生深刻透徹的理解,就必須反復閱讀。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文章的主要觀點、中心意思及寫作思路、行文線索都是隱匿於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復閱讀、強化感知,才能深刻領悟和准確把握。但有些同學卻急於求成,忽視對原文的閱讀,只 「水過地皮濕」般泛泛而讀,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對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豈不是強為「無米之炊」?得出的結論,豈不成了「空中樓閣」?當然,熟讀並不等於機械重復,在熟讀的同時應給予思維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二、思、且深思。只要深思,才有發現。所謂深思,就是讀者應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機結合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主觀意識,積極、高效、縝密地運行思維,深刻發掘文章深層意蘊的心理過程。任何文章都會給讀者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因此,我們不應惰於思考,不應淺嘗輒止,應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問題的解決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斷章取義。文章是作者的意識整體。各部分之間,各個層次之間都是血肉相聯,渾然一體的。因此,我們怎能忽視文章的整體性,怎能管窺蠡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斷章取義呢?正確的做法是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應於文章的高處大處著眼,由淺入深,層層深如,層層確定。惟其如此,我們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頗,謬誤叢生。

H. 淺談怎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要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些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I. 中學語文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實用性學科, 在國民教育領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立足於閱讀教學, 用大量的閱讀教學時間來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學習經驗與知識。但是,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大多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且學生進行閱讀的題材大多選自課內閱讀,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在課堂上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恰恰彌補了課內閱讀教學的不足, 有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原則

高中語文教師若想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首先, 應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與教研目標時徹底突破以往傳統灌輸式閱讀思維模式的枷鎖, 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整合, 在對課內閱讀進行仔細研究與研讀的基礎上, 用課外閱讀對課內閱讀題材進行延伸與拓展, 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例如, 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時, 由於部分高中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 所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邯鄲學步》《刻舟求劍》等故事情節較強的文言文, 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與學習積極性。其次,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遵循經典性原則, 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那些經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讀物, 真正實現課外閱讀教學的教育價值。最後, 高中課外閱讀教學還要遵循可發展性原則,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與應用上, 立足學生的發展視角, 選擇一些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外閱讀材料, 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策略

1. 教師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 其行為習慣與價值理念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 若想有效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教師首先要實現自我完善, 積極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第一, 教師要緊隨時代潮流, 在思想上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培養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在向學生闡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時, 切忌採用批評命令式的教導, 而應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 用自身的知識素養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此同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極發揮引導者的作用, 當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難題時, 要及時引導, 使學生充分理解閱讀的內容, 而非硬性地知識灌輸。

第二,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 其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閱讀素養, 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與精神的雙向交流。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感興趣的讀物, 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頻率, 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進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例如, 在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前赤壁》相關的課外讀物時, 可以事先對文章寫作的人物背景和時代背景進行簡要介紹, 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隨後將《前赤壁》與《赤壁》進行對比教學, 以此提高課外閱讀的教學效率。

第三,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時,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時, 課堂閱讀效率與閱讀效果較差, 因此, 如何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首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閱讀教材的種類進行篩選, 加強朗讀訓練, 提高高中生的閱讀效率。例如, 在講解《蘭亭集序》時, 可以讓學生大聲地朗讀文章中的優美詩句, 學生只有在大聲朗讀中才能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有深入的理解, 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與韻味。與此同時,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進行摘抄,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其次, 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和效率。例如,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優選閱讀, 通過對《巴黎聖母院》《邊城》等經典文章進行節選性閱讀, 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博大精深。此外, 教師還可以進行計劃閱讀, 避免學生盲目地選擇文章。比如, 教師可以對學生每月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題材類別進行指導和規定, 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

第四, 在閱讀文章的選擇方面要遵循科學性和經典性原則。首先,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有利於提高閱讀效率的環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場所不應僅局限於語文課堂, 還可以延伸到家庭, 教師要將課堂閱讀教學與家庭閱讀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比如, 可以通過在班級張貼名人字畫、優秀文章等方式, 為班級同學營造溫馨活躍的閱讀學習氛圍;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家長閱讀交流會、家訪等形式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其次,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牢牢把握經典名著閱讀的標准。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都沒有理清經典名著的范圍, 這就要求教師先把握經典名著的范圍與標准, 隨後對學生進行經典名著的閱讀指導, 採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閱讀模式。例如, 在講解《水滸傳》這篇文章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等情節進行是非判斷, 進行取捨性吸收。

2. 構建完善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 要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評價, 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的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較強的閱讀, 它不受閱讀環境、閱讀場所、閱讀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 學校應根據社會的閱讀需求與自身的發展情況, 構建完備的閱讀評價體系。與此同時, 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 課外閱讀具有引導性和特殊性, 若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就不能採用生搬硬套的教學評價方式, 而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過程層面, 並注重學生的個體閱讀差異。通過良好課外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 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其次, 在構建課外閱讀評價體系時, 要將評價主體由教師的個人行為擴展到評價群體的共同行為。通常來說, 評價主體是由了解學生閱讀行為、閱讀速度、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構成的, 將其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可以使課外閱讀評價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

綜上所述, 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整合, 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不僅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必由之路, 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由之路。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現初中語文的廣泛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1